首页 / 正文

萧聁传

萧蠫别名时文,是南朝后梁明帝萧岿的儿子。九岁那年,被封为新安王。

后梁灭亡,因姐姐是隋朝晋王杨广的妃,所以一同进了长安。萧蠫喜爱佛学,会写文章。他性情刚直严峻,轻视鄙弃浮华不实。曾认为刘孝标的《辩命论》违背事实不近情理,就撰写《非辩命论》批驳它,认为:“人靠天地的赐予而生存就叫天命,至于吉凶祸福却因人而异。如果一概归结到天命上去,就不是前代圣贤教导人民的理论。”博古通今的学者柳顾言、诸葛颍赞叹说:“这篇文章足以疗救《辩命论》的病根了!”

晋王杨广当太子时,萧蠫任太子右千牛。他登上帝位,萧妃册立为皇后,萧蠫就逐渐受到亲近宠信,连续升任尚衣奉御、检校左翊卫鹰扬郎将。突然患四肢风湿症,不请医生治疗,说“:如果老天给我一个晚年,这正好作为隐退的理由了!”他姐姐知道后,责备他说:“你失去新安王的封号后不乐意当小官,大发怨言,会犯无法预料的大罪。”萧蠫这才治疗,病才好。被任命为内史侍郎,多次说话违反炀帝心意,逐渐地被疏远了。

炀帝巡视雁门关,被突厥围困,萧蠫献计说“:突厥的习俗,可汗的妻子可贺敦参与军事活动,何况义成公主是以大隋皇帝女儿的身份当了可贺敦。如果派一名使者快去向她报告这事,不用打仗就可解围。还听到将士们议论陛下平息突厥后,又要征讨辽东,所以不肯出力作战。请发诏令不打高丽,只打突厥,那就人人奋战了。”炀帝采用了他的计策。后来义成公主发出了一个假情报,突厥的军队果然撤走了。然而炀帝一直打算征讨辽东,又恨萧蠫乘着献计干扰他的机谋,对群臣说:“突厥能怎么样,萧蠫乘它还没解围来恐吓我!”于是让他出任河池郡太守。辖区内有上万名贼寇,当地官吏控制不了,萧蠫招募勇士打降了他们,把缴获的财物都赏给了立功人员。还打跑了薛举的几万名来犯叛军。

高祖李渊进长安后,招呼萧蠫,他献出河池郡投奔了唐朝,被授光禄大夫头衔,封宋国公爵号,任民部尚书官职。秦王李世民兼任右元帅,进攻洛阳,萧蠫任秦王府代理司马。武德元年(618),升任内史令,高祖把机要事务委托给他,宫庭内外各项政务全都让他参与处理。有时带他坐上御榻,亲切地喊他“萧郎”。萧蠫勤恳努力孜孜不倦,批评过失纠正错误无所顾忌。每当提出有益的建议,都被采用。高祖亲笔写诏书说:“您的意见,有利于国家,我很珍爱,所以赏赐一函黄金,您切莫推让。”

这一年,要在七个州设置官署,秦王担任雍州牧,任命萧蠫为雍州都督。高祖的诏书发到中书省,没有即时执行,高祖责备他们拖拉,萧蠫说:“隋朝末年,内史宣布的诏令常常前后矛盾,各主管官吏不知该听哪种。如今开始创建基业,号令关系到国家安危。每当接到一项诏令,一定要反复核对,对前后统一的,才能下发,这就是滞留的原因。”高祖说:“是那样,我还担心什么呢?”当初,萧蠫在关内的田地房屋都交高祖赏给了功臣,到现在,都还给了他。他全部分给了族人,只留下祠堂祭祀祖先。王世充被消灭后,萧蠫升任尚书右仆射。武德七年(624),由于“火星”触犯“右执法星”,他要求辞职回避,高祖没有同意。过了很久,改任尚书右仆射。

贞观初年,房玄龄、杜如晦受到太宗皇帝的信任,朝廷职权逐渐分散,萧蠫不能没有怨恨,一有疏漏就猛烈抨击,言辞粗俗浮躁。太宗生气,让他免职回家。

不久,授予他特进头衔、太子少师官职,恢复左仆射职务,给予收纳六百户租税的实封。太宗询问他:“我想永保江山,该怎么办?”萧蠫说“:夏商周三朝能够长久保住天下的办法,都是分封诸侯作为保卫中央的藩国。秦朝设置郡县,两代就灭亡了。汉朝把亲属功臣封为王侯,国运也有四百年。曹魏、晋朝废除分封制,没转过身来就灭亡了。这就是分封制的显著效果。”太宗采纳了这个意见,开始商议分封国公刺史。后来因与陈叔达在朝廷愤怒争执而获不尊重皇上的罪过,被免除官职。年底,起用为晋州都督。后来调回朝廷任太常卿,改任御史大夫,参与朝政。萧蠫议论朝政聪明善辩,但是不能宽容别人的不足,有时存心诡辩观点不一,但他一向法度严谨,房玄龄、魏征、温彦博都不能裁断辩驳,他的意见多数不被采纳,心里也愤愤不平。

碰巧房玄龄等人犯了小错,萧蠫就拼命弹劾,太宗不予理睬,因此反而给自己造成损失,贬为太子少傅,后来授予特进这个空衔,再任太常卿。后来出任河南道巡省大使。贞观九年(635),又调回朝廷参与政事。

太宗曾说:“武德末年,太上皇有废除建成另立太子的想法,但我立有无法奖赏的功勋,建成、元吉不能容我,萧蠫那时不理他们的利诱威胁,真是个关系国家安危的大臣。”所以写诗赐给他说:“疾风知劲草,版荡识诚臣。”又对萧蠫说“:您守志不移刚直不阿,古人也无法超过,但是善恶分得太清楚了,有时也失去分寸。”萧蠫跪地叩头道歉说“:既承蒙您教导,又肯定我忠诚正直,虽然到了快死的年龄,却如新生一样。”魏征说:“有的臣子违背众人心愿坚持法度,国君认为公正而原谅他;孤立无援坚守节操,君主认为刚直而原谅他。从前听到有关他的传闻,现在才见到他的实际情况。假使萧蠫不是遇到陛下,怎能保全自己呢?”晋王李治立为太子,萧蠫被授予太子太保、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宗说:“太子的太师、太傅、太保这三位老师,是用道德教导太子的人,待遇不尊贵,就无处学到礼仪法则。”于是发出诏令“:老师进见太子,太子出门迎接礼拜,老师回拜;进门时,太子推让以后才能进去;老师坐下后,太子才坐下;写作文章前后都要写上名字,并且写上‘惶恐’一词。”

萧蠫平生地位尊贵,但是心胸狭窄。

每到内廷朝见太宗,就反映:“房玄龄一伙人拉帮结派窃取权力,如胶似漆牢不可破,只是还没造反而已。”太宗说:“没有谁比君主更了解臣子,我虽然不算聪慧明智,难道对品评善恶也模糊不清?”

还对萧蠫进行开导。萧蠫认为太宗偏听偏信,时间一长太宗也怨恨他。萧蠫喜爱佛学,试探地请求出家当和尚,太宗答应他了,他又说自己考虑不能当,还说腿脚有病不能入朝拜见太宗,太宗说:“萧蠫难道没有得到合适的位置吗?”于是发出诏书取消封号,贬为商州刺史。没过多久,恢复了他的封号,授予特进头衔。

去世时,七十四岁。遗嘱命令用单层的衣服入殓,安葬不要选择日期。诏令追认他为司空、荆州都督,安葬在太宗预先为自己营建的昭陵墓地。太常寺拟定谥号为“肃”,太宗认为他习性猜忌,改谥号为“贞褊”。

儿子萧锐,娶太宗的女儿襄城公主为妻,官至太常少卿。

猜你喜欢
  第五十八回 楚北鏖兵阖城殉节 淮南纳土奉表投诚·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八十七·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二·佚名
  卷之五百七十六·佚名
  第十一章 实业·吕思勉
  ◎民国之新讳辨·李定夷
  皇王大纪卷五十六·胡宏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纪昀
  绎史卷五十四·马骕
  凡例·林献堂
  元澄传·魏收
  罗复仁传·张廷玉
  北洋海军章程第十三·佚名
  249.吴三桂借清兵·林汉达
  卷十八·曾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秦修然竹坞听琴·臧懋循

    秦修然竹坞听琴杂剧(元)石子章撰●秦修然竹坞听琴杂剧目录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郑彩鸾草庵学道 正名 秦修然竹坞听琴楔子〔正旦扮郑彩鸾引外扮都管

  • 卷二百三十五·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三十五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安晚堂诗集郑清之谢徐德夫右司和御制赐诗直道何曽较尺寻昔贤垂范到斯今臯谟勉勉歌元首说诲年年沃朕心幸遇千龄开圣治顷尘三事愧宵箴奎文衣被真难报

  • 稿子·刘半农

    “你这样说也很好! 再会吧!再会吧! 我这稿子竟老老实实的不卖了! 我还是收回我几张的破纸! 再会吧! 你便笑弥弥的抽你的雪茄; 我也要笑弥弥的安享我自由的饿死! 再会吧! 你还是尽力的“辅助文明”,“嘉惠士林”罢! 好! 什么都好!

  • 卷二上·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二上 【起丙午尽戊戌西楚霸王四年汉王四年】考异【提要丙午下有秦昭襄王五十二年戊戌下无西楚霸王四年】凡五十三年 【丙

  • 卷五十九·宋·蒋一葵

    【孝宗】 〔太祖六世孙秀王称之子也。生于秀州,有嘉禾之瑞。初封普安郡王,与恩平郡王璩同养于宫中。尝各赐宫女十人,阅数日召入。恩平十人皆犯之矣;普安者完璧也。已而,皆竟赐焉。遂立为皇太子。〕

  • 卷十五·佚名

    四月二十七日(甲子),常青奏言:近因凤山复陷,约溃散兵二千名,遗失鸟枪一千有零、炮五十门,贼益肆无忌惮,时有来犯府城之信。臣查府城西临海口,出入自可严防;其小南门外之桶盘栈,大东门外之草店尾,大北门外之柴头港,俱属冲要,派有游击

  • ●卷上·辜鸿铭

    ○南京衙门余同乡李忠毅公之文孙龙田司马,名惟仁,尝诋论曾文正公曰:&ldquo;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rdquo;余谓曾文正功业及大节所在,固不可轻议;然论其学术及其所以筹画天下之大计,亦实有不

  • 卷首·宇文懋昭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首 大金初兴本末 金国本名珠噜凖番语舌音讹为女真或曰鲁尔锦避契丹兴宗名又曰女直渤海之别族也或曰三韩辰之後姓那氏唐贞观中靺鞨来中国始闻女真之名世居混同江之东长白山下其山乃鸭

  • 一二○二 军机大臣奏拟写在京官员校改文渊文源阁书籍谕旨进呈片(附清单)·佚名

    一二○二 军机大臣奏拟写在京官员校改文渊文源阁书籍谕旨进呈片(附清单)乾隆五十二年五月十九日臣等面奉谕旨,寄信六阿哥、阿桂,派在京阿哥及大小各官阅看文渊阁书籍。现又详细核算,在京大小各员,可以派出看书者不下二百五

  • 卷十·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十宋 吕中 撰仁宗皇帝朋党 君子 小人景佑三年五月罢仲淹禁越职言事时夷简秉政进者多岀其门仲淹忤夷简以天章阁待制知开封府旋贬饶州初仲淹因论建都事谓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都汴有

  • 郭云传·张廷玉

    郭云,南阳人。身长八尺多,相貌伟岸。元末召集义兵保卫裕州泉白寨,累官至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元主北逃,河南郡县都被明军攻下,唯郭云独自坚守。大将军徐达派指挥曹谅围攻,郭云出城迎战,被俘。大将军呵斥他下跪。郭云却立而不拜

  • 第十四章抄封租·佚名

    (一)叛产:乾隆五十一年,抄封林爽文案内已报升田园计六百三十九甲一分六厘九毫四忽,分上、中、下则,额征租谷一万五千八百四十五石四斗零八合二勺。嘉庆九年,归府佃首征收,年纳厅额供谷六百五十七石五斗七升零九勺,每石折价银一

  • 卷三十八·徐一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三十八 凶礼三 斩衰三年图 正服 子为父 女在室为父【已许嫁同】 女嫁反在父室为父【谓父丧期年内被出者】 加服 嫡孙为祖後者为祖【为曾高後者亦同】 父为嫡子

  • 丧服四制·戴圣

    凡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故谓之礼。訾之者,是不知礼之所由生也。夫礼,吉凶异道,不得相干,取之阴阳也。丧有四制,变而从宜,取之四时也。有恩有理,有节有权,取之人情也。恩者仁也,理者义也,节者礼也,权者知也。仁义礼智

  • 卷五·沈廷芳

    <经部,五经总义类,十三经注疏正字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五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书夏书禹贡第一夏书【下脱○释文凡九篇五篇亡一云夏书惟四篇一十五字】序禹别九州音义周公职録云黄帝受命风后受图割地布九州

  • 第32章 微子篇第十八·孔子

    18·1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译文纣王凶暴残虐,同母兄长微子离开了他,他的叔父箕子被降为奴隶,另一个叔父比干因进谏纣王而被纣王处死。孔子说:“殷商时有三个仁人啊!”名家注解朱熹注:“微

  • 佛法金汤编卷第七·岱宗心泰

    会稽沙门 心泰 编天台沙门 真清 阅唐都长安。起高祖戊寅。尽哀帝丙寅。二十一主。二百八十九年。高祖帝讳渊。字叔德。李姓。陇西成纪人。祖虎。追谥景皇帝。父炳。谥仁公。生高祖於长安。武德元年帝於朱雀门南衢

  • 广右战功录·唐顺之

    亦称《沈紫江广右军功录》。1卷。明唐顺之(字应德,一字义修,江苏武进人)撰。内容记录沈希仪(字唐佐,号紫江,广西贵县人,时为广西右江参将都督同知,世袭奉议卫指挥使)率军镇压永安(今蒙山)、义宁(今属临桂)瑶民起义及古田(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