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三十

旗分志三十

八旗方位图说【八旗方位缘起 八旗方位总图八旗地界图 附八旗聚集之处 出城禁令】

八旗方位缘起

太祖高皇帝创设八旗分为两翼左翼则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右翼则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其次序皆自北而南以五行相胜为用两黄旗位正北取土胜水两白旗位正东取金胜木两红旗位正西取火胜金两蓝旗位正南取水胜火

【谨按天地之道不过隂阳之消息隂阳之化不过五行之生克明王奉若天道莫或越也五运之说起於纎纬相生相克遂无定说至於行师戡乱则断断以相胜为义凡九宫六壬遁甲演禽之法事关军旅无不以相制为用者风后握机诸葛聚石不能外是理也顾禨祥小数类不足凭惟】

【圣人与天地合德於造化之本原不待推求自然闇合故剏制之初於两翼寓二气之循生於八旗寓五行之制化睿谦广运垂裕无疆厥後宅中定鼎卜祚万年辨方正位仍谨遵开国之规制良有以也谨恭録旧制冠诸京师八旗方位之首见作述之克承与觐扬之有自焉】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十>

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分列八旗拱卫

皇居镶黄居安定门内正黄居德胜门内并在北方正白居东直门内镶白居朝阳门内并在东方正红居西直门内镶红居阜城门内并在西方正蓝居崇文门内镶蓝居宣武门内并在南方一从

祖制以八旗分左右二翼亦凖

前规

【谨案八旗次序以上三旗居前至方位则以左右翼为次序因乎地也谨附识於此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十>】

镶黄满洲蒙古汉军三旗各按参领自鼓楼向东至新桥自新桥大街北口城根向南至府学衚衕东口系与正白旗接界满洲官兵自鼓楼向东循大街至经厰为头参领之十八佐领居址自经厰循交道口转南至棉花衚衕东口为二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自南锣鼓巷北口至南口南锣鼓巷两边之鼓楼院方砖厰真武庙鱼儿衚衕福祥寺帽儿衚衕炒豆衚衕棉花衚衕兵马司前圆恩寺後圆恩寺局儿衚衕为三参领之十八佐领居址自交道口大街向东循新桥转南至香儿衚衕东口为四参领之十八佐领居址自香儿衚衕东口向南至府学衚衕马将军衚衕大兴县骚达子衚衕土儿衚衕香儿衚衕钱局周围为五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蒙古官兵自交道口大街向北至安定门为右参领之十四佐领居址自北锣鼓巷南口至北口北锣鼓巷两边所有之倒抄衚衕经厰分司厅谢家衚衕伽蓝殿法通寺净土寺豆腐池儿衚衕高古庵郎家衚衕碾儿衚衕为左参领之十四佐领居址汉军官兵自新桥大街向北至方家衚衕为头参领之九佐领居址自方家衚衕向北至城根为二参领之九佐领居址国子监前後头条衚衕二条衚衕三条衚衕方家衚衕国子监大沟巷萧家衚衕此七衚衕为三参领之八佐领居址柏林寺前所有之鼓哨衚衕草厰王大人衚衕柏林寺此四衚衕为四参领之八佐领居址自北小街南口至城根胡椒圈之周围手帕衚衕羊馆衚衕针线衚衕寛街此四衚衕为五参领之八佐领居址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十>

正白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与镶黄旗接界之处系自府学衚衕东口向南各按参领至四牌楼豹房衚衕东口与镶白旗接界之处由

皇城根至东大城根满洲官兵自镶黄旗接界处之棉花衚衕东口循大街向南至大佛寺西北角为头参领之十八佐领居址自大佛寺西北角向南至豹房衚衕西口为二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

皇城东边所有之寛街草厰衚衕取灯衚衕晾谷厰弓弦衚衕双塔衚衕此六衚衕为三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两大街所有之铁狮子衚衕贾家衚衕汪芝蔴衚衕魏家衚衕十景花园马大人衚衕墙儿衚衕大佛寺衚衕羊尾巴衚衕山老儿衚衕喇嘛营此十一衚衕为四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自马市口向东至四牌楼隆福寺周围所有之细小衚衕为五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蒙古官兵自府学衚衕东口循大街至五条衚衕为右参领之十五佐领居址自五条衚衕至四牌楼为左参领之十四佐领居址汉军官兵自新桥大街至东直门为头参领之八佐领居址北新仓海运仓兴平仓南新仓旧泰仓富新仓此六仓门相近为二参领之八佐领居址自东直门南小街北口宋姑娘衚衕口袋衚衕慧照寺王家衚衕船板衚衕板桥衚衕此六衚衕为三参领之八佐领居址北新桥大街六条衚衕七条衚衕八条衚衕九条衚衕十条衚衕此五衚衕为四参领之八佐领居址北小街头条衚衕二条衚衕三条衚衕四条衚衕五条衚衕此五衚衕为五参领之八佐领居址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十>

镶白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与正白旗接界之处系自豹房衚衕向南至单牌楼与正蓝旗接界之处由

皇城根向东至大城根满洲官兵自正白旗接界处由东长衚衕东口循大街向南至院府衚衕东口为头参领之十六佐领居址自院府衚衕东口至长安街牌楼为二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东安大街两边所有之翠花衚衕东长衚衕奶子府衚衕烧酒衚衕锡爉衚衕菜厰衚衕院府衚衕梯子衚衕口袋衚衕理藩院後衚衕此十衚衕为三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自长安街牌楼向东至单牌楼为四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自灯市口大街西口至东四牌楼大街向南两大街之间所有之椿树衚衕乾鱼衚衕西堂子衚衕金银衚衕煤炸衚衕帅府衚衕头条衚衕二条衚衕此八衚衕为五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蒙古官兵自四牌楼向东循大街至堂子衚衕为右参领之十二佐领居址自堂子衚衕向南至单牌楼为左参领之十二佐领居址汉军官兵自四牌楼向东至小街为头参领之六佐领居址自小街至朝阳门为二参领之六佐领居址禄米仓周围之哑巴衚衕方家衚衕为三参领之六佐领居址小街子史家衚衕乾麪衚衕小哑巴衚衕此四衚衕为四参领之六佐领居址羊尾巴衚衕堂子衚衕史大人衚衕羊乙宾衚衕总把衚衕此五衚衕为五参领之六佐领居址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十>

正蓝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与镶白旗接界之处系自单牌楼至崇文门由金水桥向东至大城根满洲官兵自镶白旗接界处由长安街牌楼向西进东长安门至金水桥为头参领之十六佐领居址自新街口南口至北口为二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自宗人府向南户部周围至中御河桥为三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自中御河桥至洪厰衚衕北口为四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自洪厰衚衕口向北至长安街牌楼为五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蒙古官兵自单牌楼至崇文门为右参领之十五佐领居址自江米巷东口至洪厰衚衕为左参领之十五佐领居址汉军官兵自单牌楼观音寺衚衕向东至举塲西门为头参领之六佐领居址自羊肉衚衕西口向东至水磨衚衕为二参领之六佐领居址自表背衚衕西口至东口为三参领之六佐领居址自苏州衚衕西口向东至马皮厰北口为四参领之六佐领居址自船板衚衕西口向东至马皮厰南口为五参领之六佐领居址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十>

正黄满洲蒙古汉军三旗自鼓楼向西至新街口大街北口城根向南至马状元衚衕西口与正红旗接界满洲官兵自鼓楼大街向西北药王庙南口至大城根为头参领之十九佐领居址自北药王庙街南口向西循大街至八调湾南口为二参领之十八佐领居址自八调湾南口循大街至德胜门转南至德胜桥为三参领之十九佐领居址自鼓楼斜街循银锭桥向西李广桥至德胜桥大街为四参领之十八佐领居址自松树街北口至南药王庙为五参领之十八佐领居址蒙古官兵自松树街南口向西至德胜桥转北至宏善寺衚衕西口为右参领之十二佐领居址自宏善寺衚衕西口至德胜桥为左参领之十二佐领居址汉军官兵自护国寺街至棉花衚衕南口罗圈衚衕西口为头参领之八佐领居址自西口连棉花衚衕廊房衚衕草厰衚衕为二参领之八佐领居址自蒋家房东口至西口为三参领之八佐领居址自新街口向北至四条衚衕东口为四参领之八佐领居址自四条衚衕东口至城根及铜井为五参领之八佐领居址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十>

正红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与正黄旗接界之处系自马状元衚衕东口与镶红旗接界之处由

皇城根向西至大城根满洲官兵自西直门大街曹公观之东至新街口转南至石老娘衚衕东口为头参领之十五佐领居址自石老娘衚衕东口向南至四牌楼转东至马市东口为二参领之十四佐领居址

皇城两边所有之马状元衚衕太平仓衚衕毛家湾衚衕红罗厰衚衕拐棒衚衕此五衚衕为三参领之十五佐领居址自四牌楼大街西边所有之驴肉衚衕帅府衚衕报子衚衕臭皮衚衕石老娘衚衕此五衚衕为四参领之十五佐领居址四牌楼大街西边所有之卫衣衚衕太平侯衚衕五王侯衚衕车儿衚衕石碑衚衕宝禅寺帽儿衚衕宫衣库衚衕此八衚衕为五参领之十五佐领居址蒙古官兵自西直门大街南边所有之草厰衚衕柳巷衚衕观音寺衚衕陈线衚衕大觉寺衚衕此五衚衕为右参领之十一佐领居址自大觉寺衚衕向南坚厰翊教寺祖家街栅栏衚衕东观音寺衚衕椿树衚衕苦水井此七衚衕为左参领之十一佐领居址汉军官兵自阜城门循大街至宫门口为头参领之六佐领居址自宫门口向东至马石桥为二参领之六佐领居址马石桥北边所有之苏罗卜衚衕回子营为三参领之六佐领居址自回子营向北至茶叶衚衕翠花街为四参领之五佐领居址自宫门口向北至葡萄园东口为五参领之五佐领居址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十>

镶红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与正红旗接界之处系自羊肉衚衕向南至单牌楼与镶蓝旗接界之处由

皇城根向西至大城根满洲官兵自与正红旗接界处之四牌楼大街向南至单牌楼转东至长安街牌楼为头参领之十八佐领居址西安门大街南边所有之板场衚衕廊房衚衕酱房衚衕小酱房衚衕东斜街细米衚衕此六衚衕为二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自细米衚衕向南饊子衚衕狗尾巴衚衕背隂衚衕太仆寺街李阁老衚衕此五衚衕为三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自李阁老衚衕向南东夹道东岳庙岱北寺小东岳庙演象所官磨房此六衚衕为四参领之十八佐领居址饊子衚衕向南堂子衚衕石虎衚衕蜈蚣卫衚衕油房衚衕茶叶衚衕西夹道正沟衚衕此七衚衕为五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蒙古官兵以四牌楼大街西边所有之粉子衚衕後泥洼十八半截丰盛衚衕此四衚衕为右参领之十一佐领居址自丰盛衚衕向北之兵马司衚衕燕儿衚衕砖塔衚衕羊肉衚衕此四衚衕为左参领之十一佐领居址汉军官兵以四牌楼大街西边所有之白庙衚衕半璧街此二衚衕为头参领之六佐领居址自白庙衚衕向北车子衚衕鱼钱衚衕沈箆子衚衕千张衚衕此四衚衕为二参领之六佐领居址自千张衚衕南打磨厰半圈高井口袋衚衕此四衚衕为三参领之四佐领居址自口袋衚衕向南施饭寺皮裤子衚衕东夹道衚衕此三衚衕为四参领之六佐领居址自东夹道衚衕向南白庙衚衕刑部街此二衚衕为五参领之四佐领居址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十>

镶蓝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与镶红旗接界之处系自单牌楼至宣武门金水桥向西至大城根满洲官兵自与镶红旗接界处之长安街牌楼向东进西长安门至金水桥为头参领之十八佐领居址自江米巷向北至长安门大街中府左府四眼井周围为二参领之十八佐领居址自河漕沿向东至石碑衚衕文昌阁拴马庄马神庙衚衕此四衚衕为三参领之十八佐领居址自狮子口向东由皮市南口转北至扫箒衚衕西口为四参领之十八佐领居址自西单牌楼向南由绒线衚衕转东至河漕沿六部口抽屉衚衕关帝庙衚衕牛肉湾此六衚衕为五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蒙古官兵自宣武门至绒线衚衕西口油房衚衕南拴马庄翠花衚衕枣树街此四衚衕为右参领之十三佐领居址中街半璧街前细瓦厰新帘子衚衕旧帘子衚衕此五衚衕为左参领之十二佐领居址汉军官兵自西单牌楼西边之抱子街东口至西口为头参领之六佐领居址自手帕衚衕东口至西口为二参领之六佐领居址自铁匠衚衕东口至西口为三参领之六佐领居址自石驸马大街东口向西至棕毛衚衕为四参领之六佐领居址自头发衚衕东口向西至臭水河为五参领之六佐领居址

附载八旗会集之处

【谨按八旗会集之处系雍正十三年六月八旗都统护军统领前锋统领等同奏定】

镶黄正黄二旗之前锋参领侍卫前锋校前锋等以

地安门为会集之处

正白镶白二旗之前锋参领侍卫前锋校前锋等以东安门为会集之处

正红镶红二旗之前锋参领侍卫前锋校前锋等以西安门为会集之处

正蓝镶蓝二旗之前锋参领侍卫前锋校前锋等以

天安门为会集之处

镶黄旗满洲五参领蒙古二参领之护军参领护军校护军等各按参领自

地安门向东至

皇城东北角草厰衚衕西口为会集之处

正白旗满洲五参领蒙古二参领之护军参领护军校护军等各按参领自草厰衚衕至东长衚衕西口为会集之处

镶白旗满洲五参领蒙古二参领之护军参领护军校护军等各按参领自东长衚衕西口向南循

皇城墙至口袋衚衕西口为会集之处

正蓝旗满洲五参领蒙古二参领之护军参领护军校护军等各按参领自口袋衚衕西口向南进长安门金水桥为会集之处

正黄旗满洲五参领蒙古二参领之护军参领护军校护军等各按参领自

地安门向西至

皇城西北角为会集之处

正红旗满洲五参领蒙古二参领之护军参领护军校护军等各按参领自

皇城西北角向南循

皇城墙至西安门为会集之处

镶红旗满洲五参领蒙古二参领之护军参领护军校护军等各按参领自西安门循

皇城墙至灰厰东口为会集之处

镶蓝旗满洲五参领蒙古二参领之护军参领护军校护军等各按参领自灰厰东口向南进长安门金水桥为会集之处

以上八旗会集之处

出城禁令

国初定凡旗下人远离本佐领居住者人口财物入官该佐领领催各罚责有差

【谨按此为开国时军屯队伍而言事关纪律故立法不得不严然今制旗人不得居外城犹祖宗整齐戎政之遗意故恭録旧制以昭缘起焉】乾隆十八年七月奉

上谕哈达哈等查奏居住正阳等三门城外之满洲官员兵丁竟至四百余家此等年老退休及闲散无职事之人在僻远闲旷之地尚可至现任职官每日应

入署办事护军近列羽林各有差使倘遇暮夜传唤隔城殊为未便且内城自有各旗分地尤当恪遵定制其离亲族而旋往者徒以近市喧嚣闤闠龎杂非溺於酒食游戱即私与胥吏往还便易耳着将现任官员交该部察议兵丁人等交该管大臣责处至宗室更属不合交宗人府严加议处其管理宗人府王公八旗都统并护军统领等平时漫无约束稽察着一并交部察议所有现在居住南城外闲散人等着军机大臣会同步军统领酌量分别除闲旷处所仍听其居住外其余官员护军等并勒限令其陆续入城居住嗣後八旗都统严行禁饬凡满洲人等毋得复在南城外居住年老退官者仍听

四十六年七月奉

旨京城八旗满蒙汉军兵丁内或有在城内租房居住指称房租价贵移往各自坟茔居住或称移往城外居住房租价贱而在城外居住似此移往城外居住者汉军人等尤多理宜将此人等即行催令搬进城内但伊等在外居住而今内城房屋一时不能多得转与旗人生计无益着施恩似此者不必深究除寛免催令急速尽皆搬进城内外交八旗满蒙汉军都统等将朕施恩之处各旗通行晓谕传知各佐领下人等务须各遵宪典守分安居仍令饬各该参领不时稽查不惟断不可致妄生事端此内或在前三门外歌唱曲戏地方附近居住任意花费银钱流连取乐或搬在汚秽地方居住贪恋娼妓妄行无忌者俱严行禁止如移往自己坟茔居住者尚属可矜何也与其伊等在城内租房居住现有坟茔闲房移往居住每月亦可以省房租似此者必然安分生理惟移往城外居住者竟属陋习如城内外租房居住俱属一体需用房租银钱若以城内价贵尽皆移往城外城外租房岂不价贵乎此皆不肖旗人指故在城外居住显系妄费游荡在閙市地方听戏曲与娼妓耍閙以为近便任意恣行似此恶习若不严行禁止整饬旗人流为不肖不知何所底止满洲蒙古汉军都统等细详閲看朕旨除已经在外安居者嗣後再若致有指故任意移往城外居住者一人断断不可朕为养育旗奴如是降旨後各该都统等惟感朕已往不究之恩各将旗人加谨约束自此仍将有无渐渐潜移城外居住或有无改过迁善复搬进城内居住之处查明满洲蒙古汉军於年终各造清册咨送值年旗值年旗彚总奏闻以副朕养育旗奴至意

以上出城禁令

钦定八旗通志卷三十

猜你喜欢
  载记第十八 姚兴下·房玄龄
  卷九十九·志第六十六·柯劭忞
  卷一百六十二 表二·赵尔巽
  卷一三九 齊紀五·司马光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四·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七·佚名
  资治通鉴考异卷十一·司马光
  第二○五副详及批光绪十五年五月初八日一一四○九—一三·佚名
  第一八牌示太岁(实则光绪)十七年十月十六日一一一○七-一四·佚名
  陈天祥传·宋濂
  卷三百·杨士奇
  一一零、孟子至宋过薛过邹考·钱穆
  汉纪九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建元无年(辛丑、前140)·司马光
  ●皇朝通典卷之二十七·佚名
  256.三征噶尔丹·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丁孝子鹤年(海巢集)·顾嗣立

    鹤年,以字行,一字永庚,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为巨商,以其赀归元世祖,世为显官。父职马禄丁,官武昌县达鲁花赤,有惠政,留葬焉。鹤年年十八,值兵乱,仓卒奉母走镇江。母殁,盐酪不入口者五年。避地越江上,又徙四明,行台省交辟不就。时方

  • 第三十三出 陷选·周履靖

    【梨花儿】〔杂扮皁隶随丑上〕六路衙门最有兴。终朝嚷嚷不曾静。谁知皇帝也来寻。嗏。移文要我选宫嫔。自家杭州府总捕官是也。上司行下文书。道朝廷大选宫女。钦差宫监。遍历江南。不日将到。本府须要整备应诏。早

  • 东海渔歌卷四·顾太清

    蟾宫曲 立春畅晴和、好是今朝。律转青阳,冶叶昌条。暖入屠苏,宜春剪字,彩胜云翘。碧瑠璃、房拢日高。绣帘儿、东风细飘。腊雪全消。春到人间,柳宠花矫。伊州三台 猗兰曲兰兮生自空山,流水幽香世间。清露润芳颜。载离骚、美

  • 竹书统笺卷五·徐文靖

    殷商成汤【笺按诗商颂谱曰商者契所封之地国语王勤商十四世而兴是其始称商也竹书盘庚自奄迁于北防曰殷鸟云殷受命咸宜是其兼称殷也大明云殷商之旅荡云咨女殷商是又总称为殷商也诗补曰殷以溵水得名古溵水县今陈州之商水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三·佚名

    嘉靖十二年八月辛未朔日有食之升兵部车驾司署员外郎汪大受为广西按察司佥事○壬申○升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讲掌南京翰林院事费采为南京通政使司右通政○升狭西按察司副使刘雍为广东布政使司左参政吏部验封司郎中吴

  • 卷之二百二十·佚名

    光绪十一年。乙酉。十一月。庚戌。冬至。祀天于圜丘。遣肃亲王隆勤恭代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东陵。定陵。定东陵。惠陵。

  • 八十六 江宁织造曹寅奏闻悉十八阿哥薨逝及异常之变摺[注]·佚名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二十五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臣于本月二十二日得邸报闻十八阿哥薨逝,续又闻异常之变,臣身系家奴,即宜星驰北赴,诚恐动骇耳目,反致不便。二十二日以来民间稍稍闻知,皆缎布两行脚力

  • 卷十九·黄震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纪要卷十九宋 黄震 撰宋朝神宗 司马光为御史【元年】赵抃入諌院【二年】冨弼继韩琦为相【三年】久旱罢上夀【六年】 不受尊号【温公请】 试士以防广亲亲以睦九族尊经术以作人才防力役以便民通货

  • 六九六 谕校书错误之总裁程景伊王杰等着分别罚俸·佚名

    六九六 谕校书错误之总裁程景伊王杰等着分别罚俸乾隆四十五年六月十一日吏部&hellip;&hellip;议覆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等汇奏校书错误之四库全书馆总裁、总阅、总校、分校等官分别罚俸一疏,奉谕旨:程景伊、王杰、曹秀先

  • 第五章 光绪二十六年·冯玉祥

    戊戌政变以后,清廷的统治愈益日暮途穷。光绪二十六年,即一九〇〇年春天,义和团在山东直隶各处先后爆发蔓延。由我这个亲身经历者所了解的说来,义和团起事的原因中,最不可忽略的要算民众与教堂间恶感的深化。外国教士初来中

  • 陈俊卿传·脱脱

    陈俊卿字应求,兴化人。幼年时严肃持重,不苟言笑。其父亲死时,他像成年人一样主办丧事。绍兴八年(1138),陈俊卿考中进士,被授予泉州观察推官之职。他任职期间,兢兢业业,同僚们召集宴会,他总是婉言谢绝。一天,郡中失火,郡守汪藻前

  • 卷二百五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二封建考【七】异姓封爵三满洲男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哈世屯满洲镶黄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恩诏封二等阿思哈尼哈番又以恩诏晋一等【赠详公爵】 米思翰哈世屯子康熙三年五月袭【赠详公爵

  • 卷一百五十四·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五十四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四十二有父之丧至附于王父也【杂记下】考异古本注卒事既祭下去麻则用顈下共有也字疏有变除丧祭之节【二叶右三行】宋板无祭字 未知然否自依録

  • 随喜功德品第六·佚名

    难胜地摄定波罗蜜伽陀。所有声闻众功德,布施持戒观照行。不及菩萨发一心,随喜福蕴之少分。所有俱胝那由他,无边佛刹千俱胝。过去现在佛说此,法宝为断一切苦。先发最上菩提心,至成正觉及入灭。彼量所有佛功德,咸成方便波罗蜜

  •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三·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天息灾奉 诏译  序品第一之三  复有无数大仙之众俱来在会。所谓。  阿怛哩野大仙。嚩悉瑟吒大仙娇怛摩大仙。婆诣啰他大仙惹恨拏大仙。暗诣娑大仙阿摩悉谛大仙。谟罗

  •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释论卷第四·佚名

        三宝尊菩萨造    大域龙菩萨造本论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复次此中显示世尊所说正理。如彼颂言。  如理言净性  亦然不可得  性无性违等  种

  •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佚名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唐宋间。南宋《秘目》及《通志‧艺文略》均着录「灵宝玄微妙经一卷」,当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乃上清金阙后圣帝君传授,言存思斗中精光,吞服紫炁之法。

  • 百越先贤志·欧大任

    (明)欧大任撰,4卷。这是一部记述古代闽浙一带重要历史人物的传记体工具书,共收录从西周到东汉的历史人物如欧冶子、畴无余、讴阳、文种、计倪、范蠡等134人。古代闽浙一带有东越、闽越、欧越、南越、西越、骆越,统称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