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臣传卷二十八    宋 王当 撰定公一

楚叶公子高【沈诸梁】

叶公子高姓沈名诸梁沈尹戌之子也为叶大夫吴师入郢获叶公之母及其弟后臧秦师救楚败吴师后臧从其母於吴不待而归叶公终身不正视太子建死其子胜在吴子西欲召之叶公曰吾闻胜也诈而乱无乃害乎子西曰余善之夫乃其宁子高曰不然唯仁者可好也可恶也可高也可下也好之不偪恶之不怨高之不骄下之不惧不仁者则不然所以啓诈谋也子将若何弗从召之使处吴竟为白公已而果作乱杀子西子期叶公闻之曰吾怨其弃吾言而德其治楚国楚国之能平均以复先王之业者夫子也以小怨寘大德吾不义也将入杀之及北门或遇之曰君胡不胄国人望君如望慈父母焉盗贼之矢若伤君是絶民望也若之何不胄乃胄而进又遇一人曰君胡胄国人望君如望岁焉日月以几若见君面是得艾也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犹将旌君以狥於国而又掩面以絶民望不亦甚乎乃免胄而进与其国人攻白公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生拘石乞而问白公之死焉对曰余知其死所而长者使余勿言曰不言将烹乞曰此事克则为卿不克则烹固其所也何害乃烹石乞诸梁兼二事国宁乃使子西之子子宁为令尹使子期之子寛为司马而老於叶

楚申包胥

申包胥楚王孙也初伍员与包胥友其亡也谓包胥曰吾必复楚国包胥曰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於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秦伯曰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於庭墙而哭日夜不絶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五年包胥以秦师救楚战于公壻之谿吴师大败吴子乃归楚子入郢赏包胥包胥曰吾为君也非为身也君既定矣又何求遂逃赏吴之入楚也使召陈怀公怀公朝国人而问焉曰欲与楚者右欲与吴者左逢滑当公而进曰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楚虽无德亦不艾杀其民吴日敝於兵暴骨如莽而未见德焉天其或者正训楚也祸之适吴其何日之有陈侯从之至是楚果复国後越将伐吴包胥使於越越王勾践问战奚以而可包胥曰敢问君王之所以与之战者王曰在孤之侧者觞酒豆肉箪食未尝敢不分也饮食不致味听乐不尽声求以报吴愿以此战包胥曰善则善矣未可以战也王曰越国之中疾者吾问之死者吾葬之老其老慈其幼长其孤问其病求以报吴愿以此战包胥曰善则善矣未可以战也王曰富者吾安之贫者吾予之救其不足裁其有余使贫富皆利之求以报吴愿以此战包胥曰善哉蔑以加焉然犹未可以战也夫战知为始仁次之勇次之不知则不知民之极无以铨度天下之衆寡不仁则不能与三军共饥劳之殃不勇则不能断疑以发大计越王曰诺

卫祝鮀【子鱼】

祝鮀字子鱼卫大祝也四年刘文公合诸侯于召陵谋伐楚也将会卫子行敬子言於灵公曰会同难啧有烦言莫之治也其使祝鮀从子鱼辞曰臣展四体以率旧职犹惧不给而烦刑书若又共二徼大罪也且夫祝社稷之常隶也社稷不动祝不出境官之制也君以军行祓社衅鼔祝奉以从於是乎出境若嘉好之事君行师从卿行旅从臣无事焉公曰行也及臯鼬将长蔡於卫卫侯使鮀私於苌宏曰若闻蔡将先卫信乎苌宏曰信蔡叔康叔之兄也先卫不亦可乎子鱼曰以先王观之则尚德也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於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旗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是使之职事于鲁以昭周公之明德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彞器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於少皥之虚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大吕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封畛土略自武父以南及圃田之北竟取於有阎之土以共王职取於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蒐聃季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诰而封於殷虚皆啓以商政疆以周索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姑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命以唐诰而封於夏虚啓以夏政疆以戎索三者皆叔也而有令德故昭之以分物不然文武成康之伯犹多而不获是分也唯不尚年也管蔡啓商惎间王室王於是乎杀管叔而蔡蔡叔以车七乘徒七十人其子蔡仲改行帅德周公举之以为已卿士见诸王而命之以蔡其命书云王曰胡无若尔考之违王命也若之何其使蔡先卫也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为太宰康叔为司寇聃季为司空五叔无官岂尚年哉曹文之昭也晋武之穆也曹为伯甸非尚年也今将尚之是反先王也晋文公为践土之盟卫成公不在夷叔其母弟也犹先蔡其载书云王若曰【云云】藏在周府可覆视也吾子欲复文武之略而不正其德将如之何苌宏说告刘子与范献子谋之乃长卫侯於盟

郑驷歂

驷歂字子然郑卿也定八年歂嗣子大叔为政九年春歂杀邓析而用其竹刑君子谓子然於是不忠苟有可以加於国家者弃其邪可也故用其道不弃其人诗云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思其人犹爱其树况用其道而不恤其人乎子然无以劝能矣

赞曰叶公世勤忠孝知人虑事有先见之明及其闻难而入定国如反掌复君置宰功成不居又何高也传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子高之谓矣传称子高行不胜衣而果断若是盖仁者之勇也诸梁尝问为臣之道於仲尼申包胥志存楚国国宁而逃赏其介推范蠡之徒欤祝子鱼辞辨而正是其所以免於辱也太史以为史鱼之言误矣当是时不才而有貌其不能自脱於乱也必矣故孔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矣是佞也盖不佞之佞非佞人之佞也邓析察而不惠辨而无用其少正卯之徒欤歂之诛未为过也古之乱人所作为後世法者多矣岂以是免其死哉左氏比之甘棠非其伦也

春秋臣传卷二十八

 

猜你喜欢
  崔骃列传第四十二·范晔
  卷四百三十九·列传第一百九十八·文苑一·脱脱
  ●崇禎長編卷之五十二·汪楫
  國朝獻徵錄卷之三十四·焦竑
  第三十四回 序侯封优待萧丞相 定朝仪功出叔孙通·蔡东藩
  卷二十二见闻琐事杂记·刘若愚
  卷之九百五十三·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一 叛臣传二·纪昀
  五 抄碑的目的·周作人
  十国春秋卷一百十一·吴任臣
  康绚传·姚思廉
  高允传·魏收
  萧宝夤传·李延寿
  卷一百三十五·赵汝愚
  地理志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國語卷第一·韦昭

      周語上   1 穆王將征犬戎〔一〕,祭公謀父諫曰:「不可〔二〕。先王耀德不觀兵〔三〕。夫兵戢而時動,動則威〔四〕,觀則玩,玩則無震〔五〕。是故周文公之頌曰〔六〕:『載戢干戈,載櫜弓矢〔七〕。我求懿德,肆于時夏〔八〕,

  • 卷二十六·张廷玉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二十六 【起癸酉明神宗万历元年尽辛巳明神宗万历九年】凡九年 【癸酉】神宗显皇帝元年春正月男子王大臣入乾清宫寻伏诛 【大臣浙中佣奴以浮荡入都伪为内侍

  • 卷之一百七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誥授朝議大夫廣東廣州府知府高公家傳·高廷瑶

    遵義唐樹義撰公諱廷瑤字青書貴筑洪邊里北衙人父大受鄉里稱善人以公貴贈如其官母宋治家有法度公以乾隆丙午舉於鄉四上公車不售家有田在定番多識定廣人嘉慶初興義苗為亂定廣不靖當事延公往撫全活數萬人庚申馬場苗又為亂

  •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三·佚名

    二帝三代通论下二帝三王君臣【梁肃】伊尹太公【李商隐 老泉】伊尹伯夷栁下惠【荆公】许由龙逄伯夷【昌黎】巢许夷齐【白乐天】二帝三王君臣梁肃磻溪铭曰阴阳和而万物生圣贤合而天下平和者时也合者运也在昔尧舜合禹抑

  • 北洋海军章程第七·佚名

    恤赏阵亡病故恤银: 查光绪十三年六月兵部奏明:北洋兵船员弁病故恤赏,应查照前南洋大臣左宗棠奏定章程,除管驾官归奏案办理,兵勇每名给银八两外,其大副以下人等,遇有积劳在船身故者,按一月薪粮给发恤赏;其因病离船尚未开缺旋即

  • 28.三家瓜分晋国·林汉达

    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许多小的诸侯国被大国并吞了。有的国家内部发生了变革,大权渐渐落在几个大夫手里。这些大夫原来也是奴隶主贵族,后来他们采用了封建的剥削方式,转变为地主阶级。有的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还用减

  • 提要·林慎思

      续孟子二卷,唐林慎思撰。慎思字虔中,长乐人,咸通十年进士,十一年又中宏词拔萃魁,授秘书省校书郎兴平尉,寻除尚书水部郎中守万年县令。黄巢之乱抗节不屈死之。崇文总目及郑樵通志艺文略皆载是书二卷,与今本合。崇文总目载

  • 孟子集疏卷五·蔡模

    宋 蔡模 撰滕文公章句上【凡五章】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世子太子也】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道言也性者人所禀于天以生之理也浑然至善未尝有恶人与尧舜初无少异但众人汨于私欲而失之尧舜则无私欲之蔽而

  • 大智度論卷第八·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放光第十四之餘   爾時世尊以[一]常光明徧照三千大千世界.亦至東方如恆河沙等諸佛世界.乃至十方   亦復如是.若有衆生遇斯光者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法华玄论卷第十·吉藏

    论分别功德品生数义问曰。经言八生乃至一生。据何义此说答。注经云。体寿量之深玄。神凝绝崖之境。岂感生数差别不同。由强心不一发机处异。故此品位不同以示学人耳。色想既虚灭定可修。入解心开然后乃会。故言八生也

  •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卷第三·代智旭

    灵峰蕅益沙门智旭述二释不觉义二。初总明不觉依觉故无实。二别示不觉虚妄相。今初。不觉义者。谓从无始来。不如实知真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妄念。然彼妄念。自无实相。不离(真如)本觉 此心前际决不可得。故云从无始

  • 卷第二·佚名

    嘉兴大藏经 莲月禅师语录莲月禅师语录卷第二门人发海录住顺庆府南充县鹤鸣山保寿禅寺康熙甲辰四月初一师在凌云山度达寺受请拈帖示众云灵山会上四十九年说不尽底都在里许当阳觑破总是现成公案若尚留观听请重宣过。指

  • 两河经略·潘季驯

    水利志。明潘季驯撰。四卷,首一卷。季驯有《河防一览》已著录。此书成于万历七年(1579)前后,三万余字。卷首冠黄、淮二河图,于沿河府、州、县治所及湖、堰、堤、烟墩、历代治水工程均有说明。正文共收《奉明旨陈愚见

  • 黄帝阴符经解·蹇昌辰

    黄帝阴符经解,原题「同知建隆观事赐紫道士保甯大师蹇昌辰解」。据刘师培《读道藏记》考证,昌辰乃北宋末成都人。《通志•艺文略》着录是书一卷,今本收人《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卷首有作者自序及《阴符经事蹟》一篇。

  • 大金吊伐录·佚名

    简称《吊伐录》。记金太祖和金太宗用兵克宋之事,故名。为荟萃官府所存案牍编次而成。金、宋虽自海上之盟已通聘问,但因天辅六年(1122)以前的旧牍不存,故仅于卷首简述金太祖起事以来诸事梗概。自天辅七年(1123)交割燕、云

  • 左史谏草·吕午

    一卷。宋吕午撰。吕午字伯可,歙县 (今属安徽歙县)人。嘉定四年(公元1211)进士,官至起居郎、右文殿修撰、漳州知府。其事迹见于《宋史》本传。《左史谏草》收有吕午的奏议六首,后附其子吕沆的奏议一首、家传诗文之类、

  • 翻梵语·佚名

    凡十卷。撰者不详。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为梵语辞典,简略解释汉译佛典及中国著述诸书中出现之梵语意义。共分七十三条,所收语汇约达五千,每一语汇下并标示其语义、异译及典据。自本书所援引之佛典、译称观之,皆属于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