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王元雍传
高阳王元雍,字思穆,从小就洒脱不拘。孝文帝说“:我也无法预测这孩子的深浅,不过看他这样天真质朴,也或许是大器晚成吧!”太和九年(485),封为颍川王。有人劝说元雍礼待士人以获得声誉,元雍说:“我是天子的儿子,位居诸王,还要再图声名做什么?”改封为高阳王。后任相州刺史,孝文帝告诫他:“担任守牧,也易也难。本身正派,不下令也能让人听话,所以就容易。本身不正,虽下令也不听从,所以说是难。”
  宣武帝初年,改任冀州刺史。元雍在这两个州时,都略有些声望,朝廷召回担任司州牧。皇帝时常到元雍家去,都是依照家人的礼节。升为司空,转任太尉,加侍中。不久又任太保,兼领太尉,侍中如旧。
  明帝初年,诏令元雍进入宫廷,住在太极殿西柏堂,以便随时商议和处置重大朝政问题。配给亲信二十人。又下旨任命元雍为宗师,加封太傅、侍中,兼领太尉公。另外又下令把将作营里的国子学寺拨给元雍居住。当时领军于忠专权胡作非为,仆射郭祚劝元雍把他放到外面去,于忠假传旨意杀掉郭祚和尚书裴植,废黜元雍,让他以王爵回家闲居。朝中如有大事,派黄门到他家询问意见。不久,于忠又假传诏书打算杀死元雍,他询问侍中崔光,崔光表示反对,这才作罢。不久,灵太后又临朝听政,将于忠派出去担任冀州刺史。元雍上表揭露于忠的罪状,说明自己没能加以纠正,请求仍放回家去。灵太后感激于忠有保护她的功绩,不再追究于忠的罪行。任命元雍为侍中、太师,兼领司州牧。
  元雍上表请求不让王公以下官员的小妾穿戴织成的锦绣服饰、金玉珠玑,违反的人以违抗旨意论处,奴婢都不能穿绫锦采结的衣服,只能用没有文采的缦缯而已。奴仆只能穿布衣服,一律不能用金银制成的钗带,违反的鞭打一百下。灵太后听从他的意见,但维持的时间不长。朝廷又下诏让元雍乘坐人抬的步挽进出宫殿的边门,又以原来的官职兼录尚书事,早晨和午后担任侍讲。
  明帝亲理朝政后,诏令元雍乘车出入于大司马门,晋位为丞相。又下诏依照齐郡顺王简在太和年间旧例,朝见完毕后请他坐下,特别优待有关拜跪的礼节。总管内外大事,和元叉一起处置日常政事。每年的俸禄高达四万石,妓妾满房,荣华富贵之极,他的兄弟们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他。
  元雍的第一位妻子卢氏去世之后,他又娶了博陵崔显的妹妹,准备将她作为王妃。宣武帝开始时认为崔显被世人称为东崔,祖籍地气寒冷,名望低下,不想同意,过了很久,也就允许了。延昌以后,他又疏远和遗弃崔氏,将她关在另外的房间里,仅仅供给她衣服和食品而已。不久,崔氏突然死去,许多人都说是被元雍殴打致死的。灵太后答应赐给他女妓,还没来得及送去,元雍便派他手下的宦官丁鹅,自行来到宫中,挑选了四个人,谎称有旨将她们带回元雍府第。太后责备元雍擅自专权,追令停止使用。
  孝庄帝初年,在河阴遇害。追赠假黄钺、相国,谥为“文穆”。
  元雍见识短浅,又不读书,虽然位居朝官之首,却不被世人所推崇。自从熙平之后,朝政大权旁落。当清河王元怿死后,元叉专制朝政,天下人都归罪于元雍。
  元雍的嫡子元泰,字昌,颇有声名,任太常卿,跟元雍同时遇害。追赠太尉公、高阳王,谥为“文”。他的儿子元斌袭爵。
  元斌,字善集,历任侍中、尚书左仆射。元斌仪表俊美,性情宽和,当官谨慎自重,很受齐文襄帝的赏识。齐天保初年,依照规定降爵为高阳县公,任右光禄大夫。天保二年(551),跟随文宣帝讨伐契丹,回兵至白狼河时,因罪被赐死。
猜你喜欢 杂传第四十一·欧阳修 卷一百九·列传第四十七·脱脱 卷四百十三 元祐三年(戊辰,1088)·李焘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五十二·徐乾学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十·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八·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七·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四·佚名 卷之四十·佚名 卷之四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一·佚名 一百九十四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米价摺附单一件·佚名 补后汉书年表卷五·熊方 戴僧静传·萧子显 二十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