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时月日例第四

隐六年传:《春秋》虽无事,首时,过则书。《春秋》编年,四时具然后为年。注:历一时无事则书。其始月也,明王者当奉顺四时之正也。有事不月者,人道正则天道定矣。

十一年传:隐无正月,将让乎桓,故不有其正月也。

定元年:春,王。传:何以无正月?正月者,正即位也。定无正月者,即位后也。

桓四年注:去二时者,桓公无王而行,天子不能诛,反下聘之,故为贬见其罪,明不宜。

七年注:去二时者,桓公以火攻人君,故贬,明大恶。

十七年注:夏,阳也;月,阴也。去夏者,明夫人不系于公也。

冬十月朔。注:去日者,著桓行恶,故深为内惧,其将见杀无日。

庄二十二年注:以五月首时者,讥庄公取仇国女,不可以事先祖,奉四时祭祀,犹五月不宜以首时。

僖二十八年注:不月而日者,自是诸侯不系天子,若日不系于月。

成十年注:去冬者,恶成公怨怼无事天之意,当绝之。

昭十年注:去冬者,盖昭公娶吴孟子之年,故贬之。

定十四年注:去冬者,坐淫,故贬。或说坐受女乐,令圣人去。冬,阴,臣之象也。

成十七年传:非此月日也,以此月日卒,待君命,然后卒大夫。

成十八年注:二月庚申日,上系于正月者,起正月见幽,二月庚申日死也。

昭二十五年:秋七月,上辛大雩,季辛又雩。注:但举日不举辰者,辰不同,不可相为上下。又日为君,辰为臣,去辰则逐季氏意明矣。上不日言上辛者,为下辛张本。不言下辛,言季辛者,起季氏不执下而逐上。

隐元年注:十言有二者,起下复有二,非十中之二。

僖十有六年传:是月者,仅逮是月也,《春秋》不书晦也。

隐二年注:朝聘会盟,例皆时。〔案:朝公会公同盟如会,皆同。〕

庄二十五年注:内朝聘言如者,尊内也。朝京师大国,善有加。录文如楚,有危文。聘无月者,比于朝轻。

僖十年注:书如者,录内所与外交接也。故如京师,善,则月荣之。如齐晋,善,则月安之。如楚,则月危之。明当尊贤慕大,无友不如己者。

隐四年注:遇,例时。

隐元年注:君大夫盟,例日,恶不信也。小信月,大信时。

又注:微者盟,例时。不能专正,故责略之。

桓十一年注:未命大夫,盟会用兵不日。上不及大夫,下重于士,罚疑从轻,故责之略。

桓十四年注:莅盟来盟,例皆时。从丙为王义,明王者当以至信先天下。〔案:来聘而寻旧盟,例日,恶之。又伐而盟者,例日,为将复伐。〕

僖十九年注:会盟不日者,不信己,明无取于日,自其正文也。

庄十三年传:桓之盟,不日,信之也。〔案:鲁桓盟皆日,危之也。〕

补注:平,例时。不易者月。

隐二年注:侵伐围入,例皆时。又注:入,例时。伤害多,则月。〔案:义兵例月。〕

庄二十八年传:伐,不日。

僖二十二年传:偏战者,日。三十三年传:诈战,不日。注:不言败绩,外诈战文也。诈,卒也。齐人语也。

隐六年注:战,例时。偏战,日。诈战,月。

隐二年注:灭,例月。定四年、八年注:定、哀灭,例日。

僖二十八年注:夷狄灭微国,不月,略之。

僖元年注:迁例,大国月,重烦劳也;小国时。

隐十年、文七年传:取邑,不日。

隐四年注:取邑,例时。

宣十年注:凡归邑物,例皆时。

庄三十一年注:献捷,例时。

庄六年注:救,例时。

僖四年注:溃,例月。叛,例时。

庄三年注:次,例时。

庄十八年注:追,例时。

襄五年注:戍,例时。

僖二十六年注:乞师,例时。

哀九年注:诈取师,不月,疾略之。

桓七年注:焚,日者,疾之。

桓十六年注:致,例时。僖四年注:凡公出,满三时,月。危公之久。

补注:天王崩,例日,葬例月,从大国例。

隐二年注:夫人薨,日者,恩录之。公夫人皆同例。

桓十八年注:葬我君,例日,起生者之事也,且明王者当遣使者与诸侯共会之。

桓十八年注:凡公薨外,致日,危痛之。〔案:夫人薨外致,同例。〕

隐八年传:卒日而葬,不日。卒赴而葬,不告。

隐三年传:葬不及时,而日,渴葬也;不日,慢葬也;过时而日,隐之也。不日谓之不能葬也。当时而不日,正也;日,危不得葬也。

隐四年注:卒日葬月,达于《春秋》,为大国例。

桓十年注:小国始卒,当卒月葬时。哀三年注:小国卒,葬极于哀公,皆卒日葬月。

隐元年注:所传闻世,大夫卒,有罪无罪,皆不日,略之也。所闻世,无罪者日录,有罪者不日,略之。所见世,有罪无罪,皆日录之。〔案:内未命大夫,卒例月;外大夫不卒,卒例月;不葬,葬例时。视小国君,次内大夫也。〕

庄二年注:内女卒,例日;外女不日者,实不如鲁女。〔案:内女不葬,葬例月。〕

僖九年注:许嫁卒者,有即贵之渐;日者,恩尤重于未命大夫,故从诸侯夫人例。

宣十六年注:弃归例,有罪时,无罪月。

庄二十七年注:女会来,例皆时。

隐二年注:内女归,例月。庄元年注:外女不月者,实不如鲁女。

成八年注:媵,例时。

桓三年、宣元年注:夫人至,例月。文九年注:奔丧致例月者,妇人危重,从始至例。〔案:夫人出会如他国,月者,讥之。〕

庄二十四年注:觌夫人,例日。

隐四年注:弑,例日。从外赴词,以贼闻例。〔案:诸侯相杀,同例。〕

文元年注:夷狄子弑父,忍,言其日。襄三十年注:中国子弑父,不忍,言其日。

文十八年注:称国以弑,例皆时者,略之。

僖九年注:外弑未逾年,君例月。

隐四年注:讨贼,例时。

僖二十八年注:内杀大夫例,有罪不日,无罪日。外杀大夫,皆时。

〔案:杀世子母弟,同例。〕

文八年注:大夫相杀,例皆时。

定元年注:大夫执,无例。〔疏:诸侯相执例月。案:当例时。〕

桓十一年注:执大夫,例时。

闵二年注:凡公夫人奔,例日。月者,有罪。昭二十九年注:唁,例时。

昭二十一年注:大国奔,例月。成十二年注:不月者,小国也。

闵二年注:内大夫奔例,无罪者日,有罪者月。外大夫奔,例皆时。

〔案:世子奔放大夫,大夫相放,同例。〕

隐四年注:大国篡,例月,小国时。立纳入皆为篡。

襄二十三年注:篡大夫位,例时。

僖二十八年注:复归,例皆时。

定元年传:即位,不日。

定九年注:窃宝,不月,得亦不月。

隐五年、文二年注:失礼鬼神,例日。

庄二十三年注:失礼宗庙,例时。

成十七年注:郊日者,明用辛例。不郊则不日。〔案:卜郊例月。〕

文十三年、定二年注:不务公室,例月。〔案:新作例时。不务者,久不修也。〕

隐七年注:城邑,例时。〔案:外城例月,别于内城。〕

庄元年注:筑,例时。〔案:浚同例。〕

文十六年注:毁,例时。〔案:堕同例。〕

补注:变制,例时。新作南门、初税亩、用田赋,不月,是其例也。

隐五年注:观,例时。

桓四年注:狩,例时。六年注:蒐,例时。

隐二年注:亲迎,例时。不亲迎,例月。

桓六年注:世子生,日者,喜录之。

成八年注:锡命,例月,为鲁,喜录之。

隐元年注:王使归賵,月者,为内恩,录之。诸侯不月,比于王者轻。会葬皆同例。〔疏:诸侯身来,书月。旧解非也。〕

桓十五年注:求,例时。

隐元年注:凡灾异,一日者日,历日者月,历时者加自文为异。〔案:外灾不书,书例时。〕

朝例时

桓二年:秋七月,纪侯来朝。注:月者,明不臣后父,所以广孝敬。

六年:春正月,寔来。注:月者,危录之。无礼之人,不可备责之。〔疏:不备责,故不书日。〕

僖十四年:夏六月,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来朝。注:月者,甚恶内也。

内朝加录文例

僖十年:春王正月,公如齐。注:月者,僖公本齐所立。桓公德衰,见叛,独能念恩,朝事之,故善,录之。

十五年:春王正月,公如齐。注:月者,善公既能念恩,尊事齐桓,又合古五年一朝之义,故录之。

二十八年:冬,壬申,公朝于王所。传:其日,录乎内也。注:危录内,再失礼,将为有义者所恶。不月而日者,自是诸侯不系天子,若日不系于月。

三十三年:冬十月,公如齐。注:月者,善公念齐,恩及子孙。宣九年:春王正月,公如齐。注:月者,善宣公事齐,合古礼,卒使齐归济西田。不就十年月者,五年再朝,近得正。

成十三年:春三月,公如京师。注:月者,善公尊天子。

襄八年:春王正月,公如晋。注:月者,鄢之会,郑伯以弑陈侯逃归,公独修礼于大国,得自安之道,故善录之。

二十一年:春王正月,公如晋。注:月者,湨梁之盟,后中国,方乖离,善公独能与大国。

昭二十八年:春王正月,公如晋,次于乾侯。注:月者,闵公内为强臣所逐,外如晋不见答。后不月者,录始可知。

聘例时

襄三十年:春王正月,楚子使抃颇来聘。注:月者,公数如晋。

〔疏:若有作“如楚”字者,误也。案:当作楚。襄、昭皆如楚,楚子不来朝,故云希见答。疏非。〕希见答,今见聘,故喜录之。

会例时

隐十年:春王二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注:月者,隐前为郑所获,今始与相见,故危录内,明君子当犯而不校也。〔案:十有一年夏五月,同例。〕

桓元年:春三月,公会郑伯于垂。注:桓公会,皆月者,危之也。

僖元年:八月,公会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娄人于朾。注:月者,危公会霸者,而与邾娄有辨也。不从有夫人丧出会,恶之者不如危重也。

十六年:冬十有二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邢侯、曹伯于淮。注:月者,危桓公德衰,任竖刁、易牙,堕功灭项,自此始也。

成十五年:冬十有一月,叔孙侨如会晋士燮、齐高无咎、宋华元、卫孙林父、郑公子、邾娄人,会吴于钟离。注:月者,危录之。诸侯既委任大夫,复命交接夷狄。

襄十四年:春王正月,季孙宿、叔老,会晋士掞、齐人、宋人、卫人、郑公孙虿、曹人、莒人、邾娄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娄人,会吴于向。注:月者,危刺诸侯委任大夫,交会强夷,臣日以强。三年之后,君若赘旒然。

定四年:三月,公会刘子、晋侯、宋公、蔡侯、卫侯、陈子、郑伯、许男、曹伯、莒子、邾娄子、顿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娄子、齐国夏,于召陵,侵楚。注:月而不举重者,楚以一裘之故,拘蔡昭公数年,然后归之,诸侯杂然侵之,会同最盛,故善录其行义兵也。

君大夫盟例日小信月大信时

桓十一年:柔会宋公、陈侯、蔡叔、盟于折。注:盟不日者,未命大夫盟会用兵,上不及大夫,下重于士,罚疑从轻,故责之略。

庄九年:春,公及齐大夫盟于暨。注:不月者,是时齐以无知之难,小白奔莒,子纠奔鲁,齐迎子纠欲立之,鲁不与而与之盟;齐为是更迎小白,然后乃伐齐。欲纳子纠不能纳,故深讳,使若信者也。

十九年:秋,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注:冬,齐人、宋人、陈人伐我西鄙,而盟不日者,起国家后背结之约,非结不信也。

二十二年:秋七月,丙申,及齐高傒盟于防。传:公也。注:以其日,微者不得日,大夫盟当出名氏。

文二年:三月,乙巳,及晋处父盟。传:注日者,起公盟也。〔见讳例〕

夏六月,公孙敖会宋公、陈侯、郑伯、晋士縠,盟于垂敛。注:不日者,欲共盟诛商臣,虽不能诛,犹为疾恶,故褒与信词。

七年:秋八月,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扈。注:文公内则欲久丧而后不能丧娶逆祀,外则贪利取邑,为诸侯所薄贱,不见序。故深讳,为不可知之词。不日者,顺讳为善文也。

十四年:六月,公会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晋赵盾,癸酉同盟于新城。注:盟下日者,刺诸侯微弱,信在赵盾。

成元年:夏,臧孙许及晋侯盟于赤棘。注:时者,谋结鞍战,不相负也。后为晋所执〔谓十六年季孙行父〕,不日者,执在三年外寻旧盟后,非此盟所可保。

十八年:十有二月,仲孙蔑会晋侯、宋公、卫侯、邾娄子、齐崔杼,同盟于虚朾。注:不日者,时欲行义,为宋诛鱼石,故善而为信词。或丧盟,略。

襄三年:六月,公会单子、晋侯、宋公、卫侯、郑伯、莒子、邾娄子、齐世子光,己未同盟于鸡泽。注:盟下日者,信在世子光也。

昭十一年:仲孙貜会邾娄子,盟于侵羊。注:不日者,盖讳丧盟,使若议结善事。

定三年:冬,仲孙何忌及邾娄子,盟于枝。注:后相犯。时者,讳公使大夫盟,又未逾年君薄父子之恩,故为易词,使若议结善事。

隐元年:三月,公及邾娄仪父,盟于昧。注:月者,隐推让以立,邾娄慕义而来相亲信,故为小信辞也。

二年: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注:后不相犯。日者,为后背隐而善桓,能自复为唐之盟。

桓二年:公及戎盟于唐。注:不日者,〔案:桓盟例皆日,危之也。〕戎怨隐不反国,善桓,能自复,翕然相亲信。

僖十九年:夏六月,宋人、曹人、邾娄人,盟于曹南。鄫子会盟于邾娄。注:没襄公,使若微者盟。不日者,深顺讳文。从微者例,会盟不日者,言会盟不信已明,无取于日,自其正文也。

二十八年:五月,癸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子,盟于践土。注:日者,谲也。

文八年:冬十月,壬午,公子遂会晋赵盾,盟于衡雍。乙酉,公子遂会伊雒戎,盟于暴。注:四日不能再出不卒名者,非一事再见也。〔案:僖三十年,公子遂如京师,遂如晋,非公命也;今有公命,故详其月以别之,且起前之非公命。〕

宣十一年:夏,楚子、陈侯、郑伯,盟于辰陵。注:不日者,庄王行霸,约诸侯,明王法,讨徵舒,善其忧中国,故为信辞。

成五年:十有二月,己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娄子、杞伯,同盟于虫牢。注:约备强楚。〔案:六年楚伐郑丧,不能救,晋又侵之,故日,责之。〕

九年: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杞伯,同盟于蒲。注:不日者,已得郑盟,当以备楚,而不以罪执之,旋使离叛。楚缘隙溃莒,不能救。祸由中国无信,故讳为信辞,使若莒溃非盟失信,所以甚中国。与下溃日相起。

襄十九年:春王正月,诸侯盟于祝阿。晋人执邾娄子。注:下有执。不日者,善同伐齐,故褒与信词。

昭二十六年:秋,公会齐侯、莒子、邾娄子、杞伯,盟于鄟陵。注:不月者,时诸侯相与约,欲纳公,故为内喜,为大信词。

定四年:五月,公及诸侯盟于浩油。注:后楚复围蔡,不救。不日者,善诸侯能翕然俱有疾楚之心,会同最盛,故褒与信辞。

微者盟例时

隐元年:九月,及宋人盟于宿。注:月者,隐公贤君,虽使微者,有可采取,故录也。

桓十一年:春正月,齐人、卫人、郑人,盟于恶曹。注:月者,桓公行恶,诸侯所当诛。属上三国来战于郎,今复使微者盟,故为鲁惧,危录之。

僖二十九年:夏六月,玄会王人、晋人、宋人、齐人、陈人、蔡人、秦人,盟于狄泉。注:晋文威信不行,上假王人以会诸侯,年老志衰,不能自致,故诸侯亦使微者会之。月者,恶霸功之废于是。〔案:左氏经文无公字。何氏例及此注,正当没公。盖传写之误。〕

来盟例时

文十五年:三月,宋司马华孙来盟。注:月者,文公微弱,大夫秉政。宋亦蔽于三世之党。三乱结盟,故不与信辞。录华孙者,明恶二国,非以月恶华孙也。

桓之盟不日

庄二十三年:十有二月,甲寅,公会齐侯,盟于扈。传:何以日?危之也,我贰也。

僖九年:夏,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秋九月,戊辰,诸侯盟于葵丘。传:何以日?危之也。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国。

平例时

隐六年:春,郑人来输平。注:不月者,正月也,见隐终无奉正月之意。〔案:十一年传:隐何以无正月?注:据六年输平,不易。〕

宣四年:春王正月,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注:月者,恶录之。

宣十五年: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注:月者,专平不易。

昭七年:春王正月,暨齐平。注:月者,刺内。暨,暨也。时鲁方结婚于吴,外慕强楚,故不汲汲于齐。

定十年:春王三月,及齐平。注:月者,颊谷之会,齐侯欲执定公,故不易。

侵例时

庄十年:二月,公侵宋。注:月者,属北败强齐之兵,南侵强宋,南北有难,故危之。

僖四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蔡溃。注:月者,善义兵也。

冬十有一月,公孙慈帅师会齐人、宋人、卫人、郑人、许人、曹人,侵陈。注:月者,刺桓公不修其师,因见患诳,不内自责,乃复加人以罪。

定四年:三月,公会刘子、晋侯、宋公、蔡侯、卫侯、陈子、郑伯、许男、曹伯、莒子、邾娄子、顿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娄子、齐国夏,于召陵,侵楚。注:月者,会同最盛,故善录其行义兵也。

〔案:僖四年月为溃出,此月为会出。〕

六年:二月,公侵郑。注:月者,内有强臣之仇不能讨,而外结怨,故危之。

八年:春王正月,公侵齐,公至自侵齐。二月,公侵齐。三月,公至自侵齐。注:出入月者,内有强臣之仇,外犯强齐,再出,尤危于侵郑,故知入亦当蒙上月。

伐例时

桓十五年:冬,十有一月,公会齐侯、宋公、卫侯、陈侯于侈,伐郑。注:月者,善诸侯征突,录义兵也。

庄三年:春,王正月,溺会齐师伐卫。注:月者,卫朔背叛出奔,天子新立卫公子留,齐鲁无惮天子之心而伐之,故明恶重于伐,故月也。

二十八年:春,王三月,甲寅,齐人伐卫。卫人及齐人战,卫人败绩。传:伐不日。此何以日?至之日也。

僖十五年:秋七月,齐师曹师伐厉。注:月者,义兵。葵丘之会,叛天子命者也。

十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卫人、邾娄人伐齐。注:月者,与襄公之征齐,善录义兵。

昭四年:秋七月,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吴,执齐庆封,杀之,遂灭厉。注:月者,善义兵。〔案:例月当为灭。出夷狄、灭微国,至所见世乃月,始此。又案,昭五年冬,楚子越人伐吴。注:义兵不月者,进越为义兵。明故省文,则此著伯讨义兵益明,何待加月乎?〕

战例时偏战日诈战月

隐六年:春,郑人来输平。传:狐壤之战,隐公获焉。注:不日者,郑诈,不月者,正月也。见隐终无奉正月之意。僖二十二年: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传:偏战者日尔,此其言朔何?《春秋》词繁而不杀者,正也。

三十三年:夏四月,辛巳,晋人及姜戎败秦于殽。传:诈战不日,此何以日?尽也。

晋人败狄于箕。注:不月者,略微者与夷狄也。

文十一年:冬十月,甲午,叔孙得臣败狄于咸。传:狄者何?注:嫌夷狄不能结日偏战长狄也。其言败何?注:据败者内战文,非杀一人也,大之也。其日何?大之也。注:如结日大战。

成元年:秋,王师败绩于贸戎。传:不言败之,王者无敌,莫敢当也。注:不日月者,深正之,使若不战。

昭十七年:楚人及吴战于长岸。传:诈战言战,敌也。注:不月者,略两夷。

围例时

襄十二年:春,王三月,莒人伐我东鄙,围台。注:萧鱼之会,服郑最难,不务长和亲,复相贪犯,故讳取而言围以起之。月者,加责之。十五年:夏,齐侯伐我北鄙,围成。注:此不月,十二年月者,疾始可知。

定十二年:十有二月,公围成,公至自围成。注:月又致者,天子不亲征下士,诸侯不亲征叛邑。围成不能服,不能以一国为家,甚危,若从他国来,故危录之。

入例时伤害多则月

隐十年:冬十月,壬午,齐人郑人入盛。注:日者,盛鲁同姓,于隐篇再见。入者,明当忧录之。

十一年:秋七月,壬午,公及齐侯郑伯入许。注:日者,危录隐公也,为弟守国,不尚推让,数行不义,皇天降灾,謟臣进谋,终不觉悟,又复构怨入许。危亡之衅,外内并生,故危录之。

僖二十七年:乙巳,公子遂帅师入杞。注:日者,杞属修礼。朝鲁虽无礼,君子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不当乃入之,故录责之。

二十八年:三月,丙午,晋侯入曹,执曹伯,畀宋人。注:义兵日者,善义兵,得时入。

文十五年:晋郤缺帅师伐蔡,戊申入蔡。传:其日何?至之日也。

宣十一年:冬十月,楚人杀陈夏徵舒,丁亥楚子入陈。注:日者,恶庄王讨贼之后欲利其国也。

襄二十五年:六月,壬子,郑公孙舍之帅师入陈。注:日者,陈郑皆楚之与国。今郑背楚入陈,明中国当忧助郑,以离楚弱陈,故为中国忧录之。

定四年:庚辰,吴入楚。注:日者,恶其无义。

哀七年:秋,公伐邾娄,八月己酉,入邾娄,以邾娄子益来。注:日者,恶鲁侮夺邾娄无已,复入获之。

灭例月

隐十年:宋人、卫人、蔡人伐载。郑伯伐取之。注:不月者,移恶上三国。

僖五年:冬,晋人执虞公。注:不从灭例月者,略之。

十七年:夏灭项。注:不月者,桓公不坐灭略小国。〔案:当是盈讳文,使若非灭。不讳灭者,避内也;不书齐师迁取降者,嫌项邑也;不书大去者,项君死位且无当逐义也。〕

二十五年:春,王正月,丙午,卫侯燬灭邢。传:燬何以名?灭同姓也。注:日者,为鲁忧内,录之。

宣十五年:六月,癸卯,晋师灭赤狄潞氏,以潞子婴儿归。注:日者,痛录之。

襄六年:莒人灭鄫。注:不月者,取后于莒,非兵灭。

十年:夏五月,甲午,遂灭偪阳。注:日者,甚恶诸侯不崇礼义以相安,反遂为不仁开道,强夷灭中国。中国之祸连蔓日及,故疾录之。

昭八年冬十月,壬午,楚师灭陈,执陈公子招,放之于越,杀陈孔瑗,葬陈哀公。注:日者,疾诈谖灭人也。

十一年:冬,十有一月,丁酉,楚师灭蔡,执蔡世子有以归,用之。注:日者,疾谖灭人。

定哀灭例日

哀八年:春,王正月,宋公入曹,以曹伯阳归。传:不言灭,讳同姓之灭,力能救之,而不救也。注:不日者,深讳之。

夷狄灭微国不月

宣十二年:冬,十有二月,戊寅,楚子灭萧。注:日者,属上有王言,今反灭人,故深责之。

昭四年:秋七月,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吴,执齐庆封杀之,遂灭厉。注:庄王灭萧日,此不日者,灵王非贤,责之略。

十三年:吴灭州来。注:不日〔旧本作月〕者,略两夷。

三十年:冬,十有二月,吴灭徐,徐子章禹奔楚。注:至此乃月者,所见世始录夷狄灭小国也,不从上州来巢见义者,因有出奔,可责。

迁例大国月小国时

庄十年:三月,宋人迁宿。注:月者,迁取王封,当与灭人同罪。

〔案:闵二年齐人迁阳,同例。〕

僖元年:夏,六月,邢迁于陈仪。注:月者,霸者所助城,故与大国同。

三十一年:狄围卫。十有二月,卫迁于帝丘。注:月者,恶大国迁,至小国城郭坚固,人众,强迁徙畏人,故恶之。

溃例月

成九年:楚公子婴齐帅师伐莒;庚申,莒溃。注:日者,录责中国无信,同盟不能相救,至为夷狄所溃。

取邑例时

隐十年:六月,壬戌,公败宋师于菅;辛未,取郜;辛巳,取防。传:取邑不日,此何以日?一月而再取也,甚之也。

庄三十年:秋,七月,齐人降鄣。传:纪之遗邑也,尽也。注:月者,重于取邑。

文七年:春,公伐邾娄。三月甲戌,取须朐,遂城郚。传:取邑不日,此何以日?内辞也,使若他人然。

宣元年:六月,齐人取济西田。传:为弑子赤之赂也。注:月者,恶内甚于邾娄子益。〔疏:彼为侵夺小国,此为篡适,罪重于彼。〕

四年:春,王正月,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注:月者,行义为利,恶录之。

昭元年:三月,取运。传:内之邑也。注:月者,为内喜得之。〔辨见笺〕

二十五年:十有二月,齐侯取运。传:为公取之也。注:月者,善录齐侯。

献捷例时

庄三十一年:六月,齐侯来献戎捷。注:月者,刺齐桓骄慢恃盈,非所以就霸功也。

救例时

庄六年:春,王三月,王人子突救卫。注:月者,嫌实微者,故加录之,以起实贵子突。

至例时凡公出满三时月

桓十六年:秋七月,公至自伐郑。注:月者,善其比与善行义,故以致复加月也。

庄六年:秋,公至自伐卫。注:久不月者,不与伐天子也,故不为危录之。

文十三年:冬,公如晋,卫侯会公于沓。十有二月,己丑,公及晋侯盟,还自晋,郑伯会公于斐。十有四年:春,王正月,公至自晋。注:月者,为臣子,喜录上事。

成六年:春,王正月,公至自会。注:月者,前鲁大夫获齐侯,今亲相见,故危之。

十三年:秋七月,公至自伐秦。注:月者,危公幼而远用兵。

十七年:十有一月,公至自伐郑。注:月者,方正下壬申,故月之。

襄二十二年:春,王正月,公至自会。注:月者,危公前疆随漷有邾娄地,又受其叛臣邑,而今与会。不于上会月者,与日食同月,不得复见。

昭二十六年:三月,公至自齐,居于运。注:月者,闵公失国居运。后不复月者,录始可知。

定八年:春,王正月,公侵齐,公至自侵齐,二月,公侵齐;三月,公至自侵齐。〔案:见前侵例时下。〕

天王葬例月

庄三年:五月,葬桓王。传:改葬也。注:改葬服轻,不当月;月者,时无非常之变,荣奢改葬尔,故恶录之。

文九年:二月,叔孙得臣如京师;辛丑葬襄王。注:日者,僖公成风之丧,襄王比加礼,故恩录之,所以甚责内。〔案:昭六年叔鞅如京师葬景王,不日,故云。〕

大国例卒日葬月

隐三年:八月,庚辰,宋公和卒;冬十有二月,癸未,葬宋缪公。传:葬不及时而日,渴葬也;日,慢葬也;过时而日,隐之也;不日,谓之不能葬也;当时而不日,正也;当时而日,危不得葬也。此当时,何危尔?宣公死,缪公立,逐其二子,庄公冯与左师勃致国乎与夷,庄公冯弑与夷,故君子大居正。宋之祸,宣公为之也。注:危之于此者,死乃反国,非至贤,不能不争也。宣公死而让,开争原也。缪公亦死而让,得为功者,反正也。

文七年:夏四月,宋公王臣卒。注:不日者,内娶略。

成十五年:夏六月,宋公固卒。注:不日者,多取三国媵,非礼,故略之。〔右宋〕

僖二十四年:晋侯夷吾卒。注:不日月者,失众身死,子见篡逐,故略之,犹薛伯定也。〔右晋〕

襄十九年:冬,葬齐灵公。注:不月者,抑其父嫌子,可得无过。〔案:谓十九年变伐言围。〕故夺臣子恩,明光代父从政,处诸侯之上,不孝也。

哀五年:闰月,葬齐景公。传:闰不书,此何以书?丧以闰,数略也。注:以月数恩杀,故并闰数。〔右齐〕

桓五年:春,甲戌己丑,陈侯鲍卒。传:曷为以二日卒之?也甲戌之日亡,己丑之日死,而得君子疑焉,故以二日卒之也。

夏葬陈桓公。注:不月者,责臣子也,知君父有疾,当营卫不谨而失之也。传曰:葬,生者之事。

僖二十八年:陈侯瑽卒。注:不日者,贱其歧意于楚。

宣十二年:春,葬陈灵公。注:不月者,独甯仪行父有诉楚功,上已言纳,故从余臣子恩薄,略之。〔案:杀泄冶无罪例,去葬辟,责不讨贼,故书葬不月,终以杀无罪略之。注非也。右陈〕

僖十四年:冬,蔡侯肸卒。注:不月者,贱其背中国而附父仇,故略之甚也。

宣十七年:夏,葬蔡文公。注:不月者,齐桓、晋文没后,先背中国与楚,故略之。与楚在文十年。

昭二十三年:夏六月,蔡侯东国卒于楚。注:不日者,恶背中国而与楚,故略之;月者,比肸附父仇,责之浅也。〔右蔡〕

桓十二年:冬,十有一月,丙戌。丙戌,卫侯晋卒。注:不蒙上日者,《春秋》独晋书立记卒耳,当蒙上日,与不嫌异于篡例,故复出日,明同。

僖二十五年:秋,葬卫文公。注:不月者,灭同姓,故夺臣子恩也。

昭七年:秋八月,戊辰,卫侯恶卒。十有二月,癸亥,葬卫襄公。注:当时而日者,世子辄有恶疾,不早废之,临死乃命臣下废之;自下废上,鲜不为乱,故危录之。〔右卫〕

襄八年:夏,葬郑僖公。传:贼未讨,何以书葬?为中国讳也。注:不月者,本实当去葬责臣子,故不足也。〔右郑〕

小国始卒卒月葬时极于哀公卒日葬月

桓十年:春,王正月,庚申,曹伯终生卒。夏五月,葬曹桓公。注:卒日葬月者,曹伯年老,使世子来朝。《春秋》敬老重恩,故为鲁恩录之尤深。

庄二十三年:冬十有一月,曹伯射姑卒。注:曹达,《春秋》常卒月葬时也。始卒日葬月,嫌与大国同。后卒而不日,入所闻世,可日不复日。

宣十四年:夏五月,庚申,曹伯寿卒。注:日者,公子喜时父也。缘臣子尊荣,莫不欲与君父共之,故加录之,所以养孝子之志。许人子者,必使人父也。〔右曹〕

僖四年:夏,许男新臣卒。注:不月者,为下盟去月,方见大信。

哀十三年:夏,许男戌卒;秋,葬许元公。注:比陈蔡不当复卒,故卒葬略。〔解云陈蔡为大国所复,戌自复,罪恶深,故去日月以见矣。右许〕

成十四年:春,王正月,莒子朱卒。注:莒大于邾娄,至此乃卒者,庶其见杀不得卒,至此始卒,又不得日。

昭十四年:八月,莒子去疾卒。注:入昭公,卒不日不书葬者,本篡故,因不序不葬者,为下未逾年而杀其君之子,不孝尤甚,故重责之。〔右莒〕

庄十六年:冬十有二月,邾娄子克卒。注:小国未尝卒,而卒者为慕伯者有尊天子之心,行进也。不日,始与伯者未如琐。琐卒在二十八年。

二十八年:夏四月,丁未,邾娄子琐卒。注:日者,附从霸者朝天子,行进。〔解外相如例所不书,故无其文,何氏以理知之。〕

文十三年:夏五月,壬午,邾娄子籧篨卒。

襄十七年:春,王二月,庚午,邾娄子騑卒。

昭元年:六月,丁巳,邾娄子华卒;秋,葬邾娄悼公。

定三年:辛卯,邾娄子穿卒;秋,葬邾娄庄公。〔案:隐元年传云仪父称字,惭进也。桓十七年注,云元功之臣,有诛无绝,故入所见世,日卒时葬,比于许也。右邾娄〕

宣九年:八月滕子卒。成十六年:夏四月,辛未,滕子卒。注:滕始卒,于宣公日,于成公不名。邾娄始卒,于文公日,于襄公名,俱葬于昭公,是以知滕小。〔解云庄十六年克卒,二十八年琐卒,以行而得书卒,书日非其常例,故云始卒于文公。案:隐七年书滕侯卒,桓二年退本爵书子,明封同姓亦非常例。〕

昭三年:春,王正月,丁未,滕子泉卒。夏,叔弓如滕。五月,葬滕成公。注:月者,襄公上葬,诸侯莫肯加礼,独滕子来会葬,故恩录之。明公当自行不当,遣大夫失礼,尤重以责内。〔右滕〕

昭三十一年:夏四月,丁巳,薛伯穀卒;秋,葬薛献公。注:始卒便名日书葬者,薛比滕最小迫。后定、寅皆当略。

定十二年:春,薛伯定卒;夏,葬薛襄公。注:不日月者,子无道,当废之,而以为后,未至三年,失众见弑,祸端在定,故略之。

哀十年:夏,薛伯寅卒;秋,葬薛惠公。注:卒葬略者,与杞伯益姑同。〔右薛〕

僖二十三年:冬十有一月,杞子卒。注:卒者,桓公存王者后,功尤美,故为表异卒录之。不名不日不书葬者,从小国例。

襄六年:春,王三月,壬午,杞伯姑容卒;秋,葬杞桓公。注:始卒便名日书葬者,新黜,未忍便略也。

昭六年:春,王正月,杞伯益姑卒;夏,葬杞文公。注:卒不日者,行微弱,故略之。上城杞已贬,复卒略之者,入所见世,责小国详,始录内行也。诸侯内行小失,不可胜书,故于终略责之见其义。

定四年:杞伯戊卒于会。注:不日,与盟同日。〔案:上注盟不日与信辞。右杞〕

襄十八年:十有二月,甲寅,乙未,楚子昭卒。注:乙未与甲寅相去四十二日,盖闰月也。葬以闰数,卒不书。闰者,正取期月,明期三年之丧始死,得以闰数,非死月不得数闰。〔右楚〕

襄十二年:秋九月,吴子乘卒。注:至此卒者,与中国会同,本在楚后,贤季子,因始卒其父,是后亦欲见其迭为君,卒皆不日,吴远于楚。〔右吴〕

文十八年:秦伯絺卒。注:秦穆公也,至此卒,因其贤。〔解,左氏以为康公,穀梁无解。案,说见笺。〕

哀三年:冬十月,癸卯,秦伯卒。四年,春王三月,葬秦惠公。注:哀公著治大平之终,小国卒葬,极于哀公者,皆卒日葬月。〔右秦〕

所见世大夫日卒所闻世无罪日有罪不日所传闻世不日

隐五年:冬十有二月,辛巳,公子彄卒。注:日者,隐公贤君,宜有恩礼于大夫。益师始见法。无骇有罪,据侠又未命也,故独得于此日。

庄三十二年:秋七月,癸巳,公子牙卒。注:日者,录季子遏恶也,行诛亲亲,虽酖之,犹有恩也。

僖十六年:三月,壬申,公子季友卒。夏四月,丙申,鄫季姬卒。秋七月,甲子,公孙慈卒。注:日者,僖公贤君,宜有恩礼于大夫,故皆日也。一年丧骨肉三人,故日,痛之。

文十四年:九月,甲申,公孙敖卒于齐。注:已绝,卒之者,为后齐胁鲁归其丧,有耻,故为内讳,使若尚为大夫。〔案:八年公孙敖如京师不至复,丙戌奔莒,注:日者,嫌敖罪明则起君弱,故讳,使若无罪。然则卒日者,亦盈讳文。〕

宣五年:叔孙得臣卒。注:不日者,知公子遂欲弑君,为人臣知贼而不言,明当诛。

八年:夏六月,公子遂如齐,至黄乃复。辛巳,有事于太庙,仲遂卒于垂。壬午,犹绎万入去籥。传:何以不称公子?贬。曷为贬?注:据叔孙得臣卒不贬,为弑子赤贬。注:加字者,起婴齐所氏,明为归父后,大宗不得绝也。日者,不去乐也。日者〔壬午〕,起明日也。〔案:去公子,罪重于得臣,已明书日讥非礼,为闻大夫丧通例。〕

补注外大夫不卒卒例月不葬葬例时

隐三年:夏四月,辛卯,尹氏卒。传: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天王崩,诸侯之主也。注:日者,恩录之,明当有恩礼。

文三年:夏五月,王子虎卒。注:尹氏卒日,此不日者,在期外也。〔案:来会葬在二年。〕

定四年:秋七月,刘卷卒。注:不日者,比尹氏以天子丧为主重也,此卷主会轻,故不日。

内女卒例日补注葬例月

庄四年:三月,纪伯姬卒。六月,乙丑,齐侯葬纪伯姬。注:卒不日,葬日者,鲁本宜葬之,故移恩录文于葬。

二十九年:冬十有二月,纪叔姬卒。三十年:八月,癸亥,葬纪叔姬。注:国灭卒者,从夫人行,待之以初也。〔案:叔姬媵也,月卒日葬。纪季葬之例同上。〕

成五年:春,王正月,杞叔姬来归。八年,冬十月,癸卯,杞叔姬卒。注:弃而日卒者,为下胁杞归其丧张本。文使若尚为杞夫人。

内女弃归例有罪时无罪月

文十四年:冬,单伯如齐,齐人执单伯;齐人执子叔姬。十五年:十有二月,齐人来归子叔姬。注:月者,闵录之,从无罪例。〔案:归公孙敖之丧,注不月者不以恩录,与子叔姬异。〕

夫人至例月

庄二十四年: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传:其言入何?难也。其日何?难也。与公有所约,然后入。

补注夫人出会如外国例月

庄四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飨齐侯于祝丘。注:三出不月者,省文,从可知例。

庄十九年:夫人姜氏如莒。二十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如莒。注:月者,再出也。不从四年已月者,异国。

弑例日〔案:诸侯相杀同例。〕

僖十年:春,王正月,晋里克弑其君卓子及其大夫荀息。注:不日者,不正遇祸,终始恶明,故略之。

十九年:夏六月,己酉,邾娄人执鄫子用之。注:日者,鲁不能防正其女,以至于此。明当痛其女祸而自责之。

文十四年:齐公子商人弑其君舍。注:从成君不日者,与卓子同。

十六年:冬,十有一月,宋人弑其君处臼。注:不日者,内娶略贱之。

宣十八年:秋七月,邾娄人戕鄫子于鄫。注:小国本不卒,故亦不日。

襄二十九年:阍弑吴子馀祭。〔案:不蒙日卒,本不日也。〕

三十一年:十有一月,莒人弑其君密州。〔案:不日者,卒本不日。〕

昭十三年:夏四月,楚公子比自晋归于楚,弑其君虔于乾谿楚,公子弃疾弑公子比。注:不日者,恶灵王无道。

十有六年:春,楚子诱戎曼子杀之。注:不日者,本不卒。〔案:十六年杀蔡般日者,蔡本日卒。〕

哀六年:齐阳生入于齐,齐陈乞弑其君舍。注:不日者,与卓子同。

世子弑例分内外

文元年:冬十月,丁未,楚世子商臣弑其君髡。注:夷狄子弑父,忍言其日。

襄三十年:夏四月,蔡世子般弑其君固。注:不日者,深为中国隐,痛有子弑父之祸,故不忍言其日。

昭十九年:夏五月,戊辰,许世子止弑其君买。注:日者,加弑尔,非寔弑也。

称国以弑例时

成十八年:春,王正月,庚申,晋弑其君州蒲。注:日者,二月庚申日,上系于正月者,起正月见幽,二月庚申日死也。厉公猥杀四大夫,臣下人人恐见及,以致此祸,故日,起其事,深为有国者戒也。

昭二十七年:夏四月,吴弑其君僚。注:不书阖闾弑,明季子不忍相杀,让国阖闾也。月者,非失众见弑,故不略之。〔案:不日者,卒本不日也。〕

外弑未逾年君例月

庄九年:九月,齐人取子纠杀之。注:月者,从未逾年君例。

僖九年:冬,晋里克弑其君之子奚齐。注:不月者,不正遇祸,终始恶明,故略之。

〔附〕昭二十二年:冬十月,王子猛卒。注:月者,方以得位明事,故从外未逾年君例。

讨贼例时

隐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注:月者,责臣子不以时讨,与杀州吁同例。

四年:九月,卫人杀州吁于濮。注:月者,久之也。

宣十一年:冬十月,楚人杀陈夏徵舒。〔案:月者,责臣子不以时讨,又起下。丁亥,正贬楚子文。〕

内杀大夫有罪不日无罪日

庄三十二年:秋七月,癸巳,公子牙卒。注:日者,行诛亲亲,犹有恩也。〔案:传以叔肸称弟,牙不称弟,注以庄不卒大夫而卒牙,知有罪诛也。〕

诸侯相执例时

僖五年:冬,晋人执虞公。注:不从灭例月者,略之。

十九年:春,王三月,宋人执滕子婴齐。注:月者,深责之。〔案:定元年疏,知诸侯相执例书月者,正以襄十六年三日晋人执莒子邾娄子,十九年三月晋人执邾娄子之属,皆书月故也。案:二条俱不蒙月,晋平非伯,又不在录责之例,故知例时。〕

执大夫例时

桓十一年:九月,宋人执郑祭仲突归于郑,郑忽出奔卫。注:月者,为突归郑夺正,郑伯出奔。〔案:大国篡,例月。〕

成十六年:九月,晋人执季孙行父,舍之于招邱。注:言舍而月之者,痛伤忠臣不得其所。

定元年:春三月,晋人执宋仲几于京师。注:无例,不在常书。又月者,善为天子执之。

大国君奔例月小国例时

庄四年:纪侯大去其国。〔案:不月者,纪本子爵小国。〕

文十二年:春,王正月,盛伯来奔。注:月者,前为鲁所灭,今来见归,犹当加意厚遇之。

成十二年:春,周公出奔晋。注:不月者,小国也。

襄十四年:己未,卫侯衎出奔齐。注:日者,为孙氏甯氏所逐,后甯氏复纳之者同,当相起,故独日也。

昭二十一年:冬,蔡侯朱出奔楚。注:时者,恶背中国而与楚,故略之。

哀十年:春,王二月,邾娄子益来奔。注:月者,鲁前获而归之,今来奔,明当尤加礼厚遇之。

内大夫奔例无罪日有罪月

文八年:公孙敖如京师,不至,复;丙戌,奔莒。注:日者,嫌敖罪明则起君弱,故讳,使若无罪。

宣十八年:归父还自晋,至柽,遂奔齐。注:不日者,伯讨可逐,故从有罪例也。〔案:注:“还”善辞,又宣公同篡,不当逐。〕

外大夫奔例时

庄十二年:冬十月,宋万出奔陈。注:月者,使与大国君奔同例,明强御也。

昭二十年:冬十月,宋华亥、向甯、华定出奔陈。注:月者,危三大夫同时出奔,将为国家患,明当防之。

定十年:宋公之弟辰,暨宋仲佗、石彄出奔陈。注:复出宋者,恶仲佗悉欲帅国人去三大夫,出不月者,举国危亦见矣。

大国篡例月小国时

庄九年:夏,公伐齐,纳纠。注:不月者,非纳篡词。

齐小白入于齐。注:不月者,移恶于鲁。

〔附〕昭二十二年:秋,刘子、单子以王猛入于王城。注:不月者,本无此国,无可与别轻重也。

复归例皆时

桓十一年:秋九月,突归于郑。注:月者,夺正。

襄二十六年:春,王二月,辛卯,卫甯喜弑其君剽,卫孙林父入于戚以叛。甲午,卫侯衎复归于卫。注:日者,起甯氏复纳之,故出入同文也。以归出奔俱日,知出纳之者同。

〔附〕昭二十有六年:冬十月,天王入于成周。传:言入,不嫌也。注:月者,为天下喜录王者反正位。

即位不日

定元年:夏五月,癸亥,公之丧至自乾侯。戊辰,公即位。传:日,录乎内也。注:善得五日变礼,或说危不得以逾年正月即位,故日。

失礼鬼神例日

隐五年:九月,考仲子之宫,初献六羽。注:不日者,嫌独考宫,以非礼书,故从末言初可知。

僖八年:秋七月,禘于大庙,用致夫人。注:不日者,下用失礼明。

失礼宗庙例时

庄二十四年:春,王三月,刻桓宫桷。注:月者,功重于丹楹。

外城例月

僖十四年:春,诸侯城缘陵。注:不月者,文言诸侯,非内城明矣。

变制例时

成元年:三月,作邱甲。注:月者,重录之。

襄十一年:春,王正月,作三军。注:月者,重录之。

昭五年:春,王正月,舍中军。注:月者,善录之。

狩例时

桓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注:月者,讥不时也。周之正月,夏之十一月,阳气始施,鸟兽怀任,草木萌芽,非所以养微。

哀十四年:春,西狩获麟。注:河阳冬言狩、获麟春言狩者,盖据鲁变周之春以为冬,去周之正而行夏之时。

鸊例时

桓六年:秋八月,壬午,大阅。注:日者,桓既无文德,又忽忘武备,故尤危录。

求例时

桓十五年:春二月,天王使家父来求车。注:月者,桓行恶不能诛,反从求之,故独月。

外灾例时

昭九年:夏四月,陈火。注:月者,闵之。

十八年:夏五月,壬午,宋、卫、陈、郑灾。传:异其同日而俱灾也。

释曰:昔子思之赞《春秋》也,曰上律天时,又曰如四时之错,行日月之代。明是以知圣人之文,天文也。蒙者不知日月,童子不知经纬,以之言天,犹扣槃扪烛也。故深于天文者,不惟知其位次度数而已,又能推其薄蚀围亡之故,本于人事而整齐之。故天不言,以三光四时为言,视言相万也。圣人不辨,以时月日为辨,视辨相万也。详略之以理嫌疑。〔如内杀大夫弃归女,以日月别有罪无罪,又以别内外。又如外城例月,别于内城,而缘陵文言诸侯,则不月之类。〕偏反之以制新义。〔如狩乃常事不书,讳致天王以正冬狩。桓四年以于郎讥远,即以春正月讥不时,则狩制定。复于获麟之春,去正月以改正朔。三者皆以书狩而实非也。又如夷狄子弑父书日,中国子弑父不书日,许止加弑仍书日以别之之类。〕故君子不必亲相与言,以礼乐相示,而感之者意变色动。〔如子游感弥牟之属。〕《春秋》不待褒讥贬绝,以日月相示,而学之者湛思省悟。〔如美泓战书朔、贬内去时日之类,是也。〕故曰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勿辨,其言弥微,其旨弥显,使人属辞比事,而辨惑崇德,斯善学矣。不善学者,或欲屠其赘而悉置之,或不得其说而胶执之,〔如穀梁、左氏及晋以后治《春秋》者,皆不免崔子方本例。赵汸属辞尤甚。〕以其身陷于非圣之法,而不之救,是犹童昏而强言围亡薄蚀,与以诏相反若诳之,其不转于沟壑则幸耳,可不谓大哀乎!

猜你喜欢
  春秋经传辨疑原序·童品
  卷五·佚名
  人才难得,也不在多·孔子
  卷七·纳兰性德
  提要·毛奇龄
  卷七十八·卫湜
  提要·史浩
  卷十三·佚名
  卷三十三·鄂尔泰
  卷八·郑伯谦
  卷一·朱鹤龄
  蔡声子论晋用楚村(襄公二十六年)·佚名
  卷十二·赞宁
  佛说罪福报应经·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二卷·宝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琪·唐圭璋

      琪字君玉,华阳人,徙舒(今安徽庐江)。举进士,调江都主簿,天圣三年(1025),召试,授大理评事、馆阁校勘。历集贤校理、知制诰、加枢密直学士。以礼部侍郎致仕,卒年七十二。所制乐府名谪仙长短句,今不传。   定风波   把酒花前

  • 第七出 入班·李渔

    〖水底鱼儿〗(副净上)发积难当,妻扶女又帮。止求家富,不愿姓名香。自家刘文卿是也。一向要合小班,只少一名净脚。前日贴了招帖,也不见有人进来。我已聘了一位名师,约定今日来开馆。等不得脚色齐备,先把有的教习起来,等做净的到

  • 色彩·闻一多

    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情热,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再完成这帧彩图,黑还要加我以死。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曾收入《红烛》,1923 年,上海

  • 卷五十五·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五十五 【起庚辰尽丙戌】考异【提要起庚辰下有晋王存朂称唐天佑十七年梁主瑱贞明六年尽丙戍下有後唐庄宗存朂同光四年明宗嗣源

  • 读礼通考卷四十五·徐乾学

    丧仪节八筮宅仪礼士丧礼筮宅冡人营之【注宅葬居也冡人有司掌墓地兆域者营犹度也敖继公曰士筮宅而不卜辟尊者之礼也】掘四隅外其壤掘中南其壤【注为葬将北首故也 疏为葬时北首故壤在足处】既朝哭主人皆往兆南北面免绖

  • 郑史编年辑录二·佚名

    春,王正月,叔孙得臣会晋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伐沈,沈溃。&mdash;《春秋 文公三年》前620年,周襄王32年,郑穆公8年秋八月,齐侯、宋公、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晋赵盾盟于扈,晋侯立故也。&mdash;《左传 文公七年》前61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四·佚名

    万历十七年八月丙子朔大学士申时行等言时值中秋 天开万寿望 皇上仰求 天庆俯察群情特出御门视事经筵秋讲如期举行○甘肃巡抚李廷仪申饬堤防四议一重关宜建二墩台宜修三夷兵宜鼓四信地宜明章下兵部○改刑部左侍郎孙

  • 卷之六百六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八·纪昀

    列传金 【十六】○金十六承晖穆延尽忠 布萨端李英富珠哩德裕乌库哩庆寿布萨安贞田琢 完颜 弼蒙古纲 必喇阿噜岱承晖穆延尽忠布萨端李英富珠哩德裕乌库哩庆寿布萨安贞田琢完颜弼蒙古网必喇阿噜岱△承晖承挥字维明本

  • 南唐书卷三·马令

    宋 马令 撰嗣主书第三五年春正月晋帝举族出封丘门辽主次于京城北不见帝【辽不与之见也犹书曰京城者甚辽之恶也】文武百官素服纱防俯伏俟罪辽主命起之亲加慰抚遂入都城据大内【改京师为都城晋无君也】己丑斩张彦泽于

  • 卷五十九·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五十九雍正五年七月上谕三十二道初一日奉上谕上年湖北地方数州被水收成歉薄已降谕旨令该有司动用仓谷减价平粜以惠穷民今闻本年四五月间有数处雨水稍多江流泛涨沿江之地罹於水患如武

  • 殷源之·周诒春

    殷源之 字伯泉。年二十六岁。年于安徽合肥。父孟乔。任教员。本籍通信处。安徽合肥县中学校前面。已婚。初学于庐州府中学堂。安徽高等学堂。江南高等学堂。宣统二年。以官费游美。入麻省工业学校。民国三年。得学士

  • 乙卯入国奏请(并别录)·沈括

    二月二十六日,奏乞宣谕馆伴等俱晓分水岭本末事云:臣等窃闻昨夜萧禧在驿,与馆伴将元执到白劄子商量王吉地、义儿铺、黄嵬大山、石长城、瓦窑坞等处已定,只是尚执分水岭未肯了当。臣等今有所见,虽不知是否,或恐有助对答折难之

  • 卷五下·王应电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传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传卷五下     明 王应电 撰秋官下冥氏下士二人徒八人【冥音名掩覆不明意猛兽主掩取故以冥命官】庶氏下士一人徒四人【庶音注繁庶名○毒蛊恶物其生繁庶掌其治疗

  • 哀公·哀公十八年·左丘明

    【传】十八年春,宋杀皇瑗。公闻其情,复皇氏之族,使皇缓为右师。巴人伐楚,围。初,右司马子国之卜也,观瞻曰:「如志。」故命之。及巴师至,将卜帅。王曰:「宁如志,何卜焉?」使帅师而行。请承,王曰:「寝尹、工尹,勤先君者也。」三月,楚公

  •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佚名

    【原文】&ldquo;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①为多不?&rdquo;须菩提言:&ldquo;甚多,世尊。&rdquo;&ldquo;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

  • 弟子规·李毓秀

    初名《训蒙文》。传统蒙学读本。清代李毓秀编撰。后由儒生贾存仁修订,更名为《弟子规》。是一部对学童进行封建伦理教育和学习指导的蒙学教材。全书共1080字,以孔子《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