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列传第二十六

○宇文述云定兴

宇文述,字伯通,代郡武川人也。本姓破野头,役属鲜卑俟豆归,后从其主为宇文氏。父盛,周上柱国。述少骁锐,便弓马。年十一时,有相者谓述曰:“公子善自爱,后当位极人臣。”周武帝时,以父军功,起家拜开府。述性恭谨沈密,周大冢宰宇文护甚爱之,以本官领护亲信。及帝亲总万机,召为左宫伯,累迁英果中大夫,赐爵博陵郡公,寻改封濮阳郡公。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相州,述以行军总管率步骑三千,从韦孝宽击之。军至河阳,迥遣将李俊攻怀州,述别击俊军,破之。又与诸将击尉惇于永桥,述先锋陷阵,俘馘甚众。平尉迥,每战有功,超拜上柱国,进爵褒国公,赐缣三千匹。开皇初,拜右卫大将军。平陈之役,复以行军总管率众三万,自六合而济。时韩擒、贺若弼两军趣丹阳,述进据石头,以为声援。陈主既擒,而萧瓛、萧岩据东吴之地,拥兵拒守。述领行军总管元契、张默言等讨之,水陆兼进。落丛公燕荣以舟师自海至,亦受述节度。上下诏曰:“公鸿勋大业,名高望重,奉国之诚,久所知悉。金陵之寇,既已清荡,而吴会之地,东路为遥,萧岩、萧瓛,并在其处。公率将戎旅,抚慰彼方,振扬国威,宣布朝化。以公明略,乘胜而往,风行电扫,自当稽服。若使干戈不用,黎庶获安,方副朕怀,公之力也。”陈永新侯陈君范自晋陵奔瓛,并军合势。见述军且至,瓛惧,立栅于晋陵城东,又绝塘道,留兵拒述。瓛自义兴入太湖,图掩述后。述进破其栅,回兵击瓛,大败之,斩瓛司马曹勒叉。前军复陷吴州,瓛以馀众保包山,燕荣击破之。述进至奉公埭,萧岩、陈君范等以会稽请降。述许之,二人面缚路左,吴会悉平。以功拜一子开府,赐物三千段,拜安州总管。

时晋王广镇扬州,甚善于述,欲述近己,因奏为寿州刺史总管。王时阴有夺宗之志,请计于述,述曰:“皇太子失爱已久,令德不闻于天下。大王仁孝着称,才能盖世,数经将领,深有大功。主上之与内宫,咸所钟爱,四海之望,实归于大王。然废立者,国家之大事,处人父子骨肉之间,诚非易谋也。然能移主上者,唯杨素耳。素之谋者,唯其弟约。述雅知约,请朝京师,与约相见,共图废立。”晋王大悦,多赍金宝,资述入关。述数请约,盛陈器玩,与之酣畅,因而共博,每佯不胜,所赍金宝尽输之。约所得既多,稍以谢述。述因曰:“此晋王之赐,令述与公为欢乐耳。”约大惊曰:“何为者?”述因为王申意。约然其说,退言于素,素亦从之。于是素每与述谋事。晋王与述情好益密,命述子士及尚南阳公主,前后赏赐不可胜计。及晋王为皇太子,以述为左卫率。旧令,率官第四品,上以述素贵,遂进率品为第三,其见重如此。

炀帝嗣位,拜左卫大将军,改封许国公。大业三年,加开府仪同三司,每冬正朝会,辄给鼓吹一部。从幸榆林,时铁勒契弊歌棱攻败吐谷浑,其部携散,遂遣使请降求救。帝令述以兵屯西平之临羌城,抚纳降附。吐谷浑见述拥强兵,惧不敢降,遂西遁。述领鹰扬郎将梁元礼、张峻、崔师等追之,至曼头城,攻拔之,斩三千馀级。乘胜至赤水城,复拔之。其馀党走屯丘尼川,述进击,大破之,获其王公、尚书、将军二百人,前后虏男女四千口而还。浑主南走雪山,其故地皆空。帝大悦。明年,从帝西幸,巡至金山,登燕支,述每为斥候。时浑贼复寇张掖,进击走之。还至江都宫,敕述与苏威常典选举,参预朝政。述时贵重,委任与苏威等,其亲爱则过之。帝所得远方贡献及四时口味,辄见班赐,中使相望于道。述善于供奉,俯仰折旋,容止便辟,宿卫者咸取则焉。又有巧思,凡有所装饰,皆出人意表。数以奇服异物进献宫掖,由是帝弥悦焉。时述贵幸,言无不从,势倾朝廷。左卫将军张瑾与述连官,尝有评议,偶不中意,述张目叱之,瑾惶惧而走,文武百僚莫敢违忤。然性贪鄙,知人有珍异之物,必求取之。富商大贾及陇右诸胡子弟,述皆接以恩意,呼之为儿。由是竞加馈遗,金宝累积。后庭曳罗绮者数百,家僮千馀人,皆控良马,被服金玉。述之宠遇,当时莫与为比。

及征高丽,述为扶馀道军将。临发,帝谓述曰:“礼,七十者行役以妇人从,公宜以家累自随。古称妇人不入军,谓临战时耳。至于营垒之间,无所伤也。项籍虞姬,即其故事。”述与九军至鸭绿水,粮尽,议欲班师。诸将多异同,述又不测帝意。会乙支文德来诣其营,述先与于仲文俱奉密旨,令诱执文德。既而缓纵,文德逃归,语在《仲文传》。述内不自安,遂与诸将渡水追之。时文德见述军中多饥色,欲疲述众,每斗便北。述一日之中七战皆捷,既恃骤胜,又内逼群议,于是遂进,东济萨水,去平壤城三十里,因山为营。文德复遣使伪降,请述曰:“若旋师者,当奉高元朝行在所。”述见士卒疲敝,不可复战,又平壤险固,卒难致力,遂因其诈而还。众半济,贼击后军,于是大溃,不可禁止,九军败绩,一日一夜,还至鸭绿水,行四百五十里。初,渡辽九军三十万五千人,及还至辽东城,唯二千七百人。帝大怒,以述等属吏。至东都,除名为民。明年,帝有事辽东,复述官爵,待之如初。从至辽东,与将军杨义臣率兵复临鸭绿水。会杨玄感作乱,帝召述班师,令驰驿赴河阳,发诸郡兵以讨玄感。时玄感逼东都,闻述军将至,惧而西遁,将图关中。述与刑部尚书卫玄、左御卫将军来护儿、武卫将军屈突通等蹑之。至阌乡皇天原,与玄感相及。述与来护儿列阵当其前,遣屈突通以奇兵击其后,大破之,遂斩玄感,传首行在所。赐物数千段。复从东征,至怀远而还。

突厥之围雁门,帝惧,述请溃围而出。樊子盖固谏不可,帝乃止。及围解,车驾次太原,议者多劝帝还京师,帝有难色。述因奏曰:“从官妻子多在东都,便道向洛阳,自潼关而入可也。”帝从之。是岁,至东都,述又观望帝意,劝幸江都,帝大悦。述于江都遇疾,中使相望,帝将亲临视之,群臣苦谏乃止。遂遣司宫魏氏问述曰:“必有不讳,欲何所言?”述二子化及、智及,时并得罪于家,述因奏曰:“化及臣之长子,早预籓邸,愿陛下哀怜之。”帝闻,泫然曰:“吾不忘也。”及薨,帝为之废朝,赠司徒、尚书令、十郡太守,班剑四十人,辒?京车,前后部鼓吹,谥曰恭,帝令黄门侍郎裴矩祭以太牢,鸿胪监护丧事。子化及,别有传。

云定兴者,附会于述。初,定兴女为皇太子勇昭训,及勇废,除名配少府。定兴先得昭训明珠络帐,私赂于述,自是数共交游。定兴每时节必有赂遗,并以音乐干述。述素好着奇服,炫耀时人。定兴为制马鞯,于后角上缺方三寸,以露白色。世轻薄者争放学之,谓为许公缺势。又遇天寒,定兴曰:“入内宿卫,必当耳冷。”述曰:“然。”乃制裌头巾,令深袙耳。又学之,名为许公袙势。述大悦曰:“云兄所作,必能变俗。我闻作事可法,故不虚也。”后帝将事四夷,大造兵器,述荐之,因敕少府工匠并取其节度。述欲为之求官,谓定兴曰:“兄所制器仗并合上心,而不得官者,为长宁兄弟犹未死耳。”定兴曰:“此无用物,何不劝上杀之。”述因奏曰:“房陵诸子,年并成立。今欲动兵征讨,若将从驾,则守掌为难;若留一处,又恐不可。进退无用,请早处分。”帝从之,因鸩杀长宁,又遣以下七弟分配岭表,仍遣间使于路尽杀之。五年,大阅军实,帝称甲仗为佳。述奏曰:”并云定兴之功也。”擢授少府丞。寻代何稠为少监,转卫尉少卿,迁左御卫将军,仍知少府事。十一年,授左屯卫大将军。

凡述所荐达,皆至大官。赵行枢以太常乐户,家财亿计,述谓为兄,多受其贿。称其骁勇,起家为折冲郎将。

○郭衍

郭衍,字彦文,自云太原介休人也。父以舍人从魏武帝入关,其后官至侍中。衍少骁武,善骑射。周陈王纯引为左右,累迁大都督。时齐氏未平,衍奉诏于天水募人,以镇东境,得乐徙千馀家,屯于陕城。拜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每有寇至,辄率所领御之,一岁数告捷,颇为齐人所惮。王益亲任之。建德中,周武帝出幸云阳,衍朝于行所,时议欲伐齐,衍请为前锋。攻河阴城,授仪同大将军。武帝围晋州,虑齐兵来援,令衍从陈王守千里径。又从武帝与齐主大战于晋州,追齐师至高壁,败之。仍从平并州,以功加授开府,封武强县公,邑一千二百户,赐姓叱罗氏。宣政元年,为右中军熊渠中大夫。

尉迥之起逆,从韦孝宽战于武陟,进战于相州。先是,迥遣弟子勤为青州总管,率青、齐之众来助迥。迥败,勤与迥子惇、祐等欲东奔青州。衍将精骑一千追破之,执祐于阵,勤遂遁走,而惇亦逃逸。衍至济州,入据其城,又击其馀党于济北,累战破之,执送京师。超授上柱国,封武山郡公。赏物七千段。密劝高祖杀周室诸王,早行禅代。由是大被亲昵。开皇元年,敕复旧姓为郭氏。突厥犯塞,以衍为行军总管,领兵屯于平凉。数岁,虏不入。征为开漕渠大监。部率水工,凿渠引渭水,经大兴城北,东至于潼关,漕运四百馀里。关内赖之,名之曰富民渠。五年,授瀛州刺史。遇秋霖大水,其属县多漂没,民皆上高树,依大家。衍亲备船?伐,并赍粮拯救之,民多获济。衍先开仓赈恤,后始闻奏。上大善之,选授朔州总管。所部有恆安镇,北接蕃境,常劳转运。衍乃选沃饶地,置屯田,岁剩粟万馀石,民免转输之劳。又筑桑乾镇,皆称旨。十年,从晋王广出镇扬州。遇江表构逆,命衍为总管,领精锐万人先屯京口。于贵洲南与贼战,败之,生擒魁帅,大获舟楫粮储,以充军实,乃讨东阳、永嘉、宣城、黟、歙诸洞,尽平之。授蒋州刺史。

衍临下甚踞,事上奸谄。晋王爱昵之,宴赐隆厚。迁洪州总管。王有夺宗之谋,托衍心腹,遣宇文述以情告之。衍大喜曰:“若所谋事果,自可为皇太子。如其不谐,亦须据淮海,复梁、陈之旧。副君酒客,其如我何?”王因召衍,阴共计议。又恐人疑无故来往,托以衍妻患瘿,王妃萧氏有术能疗之。以状奏高祖,高祖听衍共妻向江都,往来无度。衍又诈称桂州俚反,王乃奏衍行兵讨之。由是大修甲仗,阴养士卒。及王入为太子,征授左监门率,转左宗卫率。高祖于仁寿宫将大渐,太子与杨素矫诏,令衍、宇文述领东宫兵,帖上台宿卫,门禁并由之。及上崩,汉王起逆,而京师空虚,使衍驰还,总兵居守。大业元年,拜左武卫大将军。帝幸江都,令衍统左军,改授光禄大夫。又从讨吐谷浑,出金山道,纳绛二万馀户。衍能揣上意,阿谀顺旨。帝每谓人曰:“唯有郭衍,心与朕同。”又尝劝帝取乐,五日一视事,无得效高祖空自劬劳。帝从之,益称其孝顺。初,新令行,衍封爵从例除。六年,以恩幸封真定侯。七年,从往江都,卒。赠左卫大将军,赗赐甚厚,谥曰襄。长子臻,武牙郎将。次子嗣本,孝昌县令。

史臣曰:謇謇匪躬,为臣之高节,和而不同,事君之常道。宇文述、郭衍以水济水,如脂如韦,便辟足恭,柔颜取悦。君所谓可,亦曰可焉,君所谓不,亦曰不焉。无所是非,不能轻重,默默苟容,偷安高位,甘素餐之责,受彼己之讥。此固君子所不为,亦丘明之深耻也。

猜你喜欢
  卷八十三 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司马迁
  第一百十四回 挑滇衅南方分裂 得俄牒北府生疑·蔡东藩
  卷三十·唐·蒋一葵
  卷二·王世贞
  卷九·叶盛
  一三六九 陕西巡抚秦承恩奏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五部折·佚名
  八○六 湖南巡抚刘墉奏查缴应毁书籍折(附清单三)·佚名
  青燐屑下卷·应廷吉
  卷十九上·佚名
  南唐书卷十三·陆游
  鲁迅的青年时代·周作人
  李汉超传·脱脱
  选举一○·徐松
  卷十八·徐自明
  秦献记译文·章太炎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石屏词·戴复古

    大江西上曲大江西上,郁孤台八境,人间图画。地涌千峰摇翠浪,两派玉虹如泻。弹压江山,品题风月,四海今王谢。风流人物,扣公一世雄也。一片忧国丹心,弹丝吹笛,未必能陶写。西北风尘方澒洞,宰相闲归绿野。月斧争鸣,风斤运巧,不用修亭

  • 卷八十一·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录卷八十一雍陶陶字国钧成都人太和八年第进士大中间自国子毛诗博士岀为简州刺史云溪友议陶为简牧自比谢宣城栁吴兴宾至则挫辱投贽者少得见之有冯道明者请谒绐阍者曰与太守故旧及见呵责曰与公昧

  • 卷五十三 志二十八·赵尔巽

      ◎时宪九   △凌犯视差新法下   求均数时差   以本日太阳引数宫度分,满三十秒进一分用。用后编日躔均数时差表,察其所对之数,得均数时差,记加减号。引数有零分者,用中比例求之。   求升度时差   以本日太阳

  • 卷之二百二十五·佚名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丙子朔夜岁星犯垒壁阵○丁丑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上命晋王总宋国公冯胜等所统河南山西马步军士出塞胜及颍国公傅友德开国公常昇定远侯王弼全宁侯孙恪等驰驿还京其余将校悉听晋王节制○诏长兴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三·佚名

    弘治十五年十一月庚午朔钦天监进弘治十六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给赐文武群臣颁行天下本监官复诣文华殿进历于 皇太子○升翰林院待诏潘辰为本院典籍以九年秩满也○辛未翰林院修撰毛澄病痊至京复除原职○广东道监察御

  • 卷之一千二百四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千一百六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三百十六·佚名

    光绪十八年。壬辰。九月。丙戌朔。遣官祭历代帝王庙。外记注○以捐助本籍贵州镇远书院经费。予云南巡抚谭钧培奖叙。永昌府知府邹馨兰建坊。现月摺包  ○丁亥。谕军机大臣等、有人奏、总兵龙殿扬在江苏充当缉捕私

  • 八九一 寄谕闽浙总督陈辉祖等着江浙商人捐建文澜阁并添置三阁书格·佚名

    八九一 寄谕闽浙总督陈辉祖等着江浙商人捐建文澜阁并添置三阁书格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初八日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尚书和<珅>字寄闽浙总督兼浙江巡抚陈<辉祖>,传谕两淮盐政伊龄阿、浙江布政使署理织造盛住,乾隆四十七年

  • ·祭溺海文·丁曰健

    维大清道光三十年,岁次庚戌,五月壬辰朔越祭日癸卯,福建台湾道徐宗干等谨陈羊一、豕一、清酒、面饭,致祭于海洋溺亡兵民之灵而告之曰:呜呼!自戊申履任未久,惨闻官兵沉溺者百数十员名,商民死者尚不知凡几;旅魂渺渺,

  • 卷六十九·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六十九恩赉【八 本年蠲赋五】署四川总督【臣】孙士毅谨题为恭谢天恩事据四川布政使和寜等详据成都等十一府眉州等九直隶州叙永等四直隶?转据所属州县

  • 卷五十一·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五十一    宋 卫湜 撰凡祭与养老乞言合语之礼皆小乐正诏之於东序郑氏曰学以三者之威仪也养老乞言养老人之贤者因从乞善言可行者也合语谓乡射乡饮酒大射燕射之属也乡射记曰古者於旅也语孔

  • ·过分矜持亦弊端··王守仁

    黄直录黄直,字以方,全溪人。嘉靖二年进士,任漳州的推官,因抗疏论救而下狱。曾从学于阳明先生。见《明儒学案》卷二十七。【原文】黄以方问:&ldquo;先生格致之说,随时格物以致其知,则知是一节之知,非全体之知也,何以到得&lsquo;

  •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七·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一四九)梵志品何欲经第八(第三念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尔时。生闻梵志中后彷徉。往诣佛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白曰。瞿昙。欲有所问。听乃敢陈。世尊告曰。恣

  •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陀罗尼念诵仪轨·佚名

      唐 不空译新译仁王般若经陀罗尼念诵仪轨序大兴善寺翻经沙门慧灵述我皇帝圣德广运。仁育群品。亦既纂历吹大法螺。刊梵言之轻重。警迷徒之耳目。伟矣哉。乃辟兴善寺大广智三藏不空。与义学沙门良贲等一十四人。开

  • 三官经·佚名

    《三官经》的篇名大同小异,流通较广的全称为《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三官经》是其简称。也作《三官真经》或《三官感应妙经》。约出於明代。底本出处:《万历续道藏》。三官经是入道第一步所要必须

  • 天隐子·司马承祯

    唐司马承祯撰。一卷。阐述道家养生术的具体过程和方法。分《神 仙》、《易简》、《渐门》、《斋戒》、《安处》、《存想》、《坐忘》、 《神解》等篇。该书着重阐述人如何长生成仙的问题。 《神仙》曰:“人生时禀得虚

  • 古诗源·沈德潜

    诗总集。清沈德潜撰。十四卷。德潜字确士,号归愚。江苏长洲(今苏州)人。一生困于场屋,年七旬始得进士,高宗称之为“老名士”,命值上书房,擢礼部侍郎。他为叶燮门人。论诗主格调,拘于“温柔敦厚”的“诗教”,其诗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