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今献备遗卷七

(明)项笃寿 撰

解缙

解缙字大绅江西吉水人也少颖悟絶人日记数千言终其身不忘年十八举江西乡试第一人洪武二十一年进士廷试所对策过髙读卷者抑寘三甲时兄纶及妹婿黄金华同登第髙皇帝喜授纶祠祭主事缙与金华皆中书庶吉士日侍左右甚见爱重数召见论议上谕缙曰尔试举当今施政所宜直述以闻即具奏言陛下得国之正非唐宋所及取天下于羣盗救生民于涂炭徐定燕都市不易肆而女宠外戚寺人藩鎭之患销融底定皆处之有法矣不迩声色不殖货利不为游畋无愧三代圣王矣惟愿喜怒一听于天理而推诚任使不以察为明又言畏民者畏天之本治心者治民之本令不必数改刑不宜太繁法司近有朋奸罔上倚法为奸二条人无所措手足矣御览之书宜集唐虞夏商周孔及濓洛关闽之言随事类别以备劝戒六经残缺莫甚礼乐宜正礼经及访求审乐之儒作乐书祀天宜复扫地尊祖宜备七庙太常不可肄俗乐僧道之壮者宜黜之使复人伦经呪之妄者宜火之以杜诳惑断瑜伽之教禁符式之科絶鬼巫破淫祀以正风俗进人当择贤否授职当量重轻今大诰有不为君用之罪则仕者不复择矣古者乡邻善恶必记今虽设申明旌善二亭而无党庠乡学之教互知之法虽严训告之方未备宜取古人治家睦邻之法如吕氏乡约及郑氏家范布之天下世臣大族率先以劝旌之复之以为民表而教化兴矣近世狃于宴安堕城池销锋镝讳言兵事一旦或有不测之虞何以为备宜勅有司以时修城浚濠教民以农隙习兵且乞设武举以收异材修复书院以养贤极刑之禁虑有遗材给配妇人恐伤节义书奏上奇其才拜江西道监察御史时都御史袁泰怙势不法缙上章劾之泰虽获宥而直声益振上虑缙为众所倾召其父谕之曰人才甚难大器晚成其以而子归益进其学复谕缙曰朕于尔义则君臣恩同父子归其益尽心于古人后十年来朝朕大用尔遂侍父归数岁髙皇帝上宾赴临忌缙者谓赴临非诏旨坐谪河州岁余召还以为翰林待诏文皇帝初首问缙旣见寘诸左右深信任之凡诏勑及大制作悉出缙手每预宻议宠赉殊厚升侍读进侍读学士上初与武臣邱福等二三人议建储文臣惟金忠预焉皆靖难功臣也武臣咸请立髙煦上不听独召缙宻议旣定秘不发明年册立仁庙为皇太子封髙煦为汉王拜缙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又明年福等初议颇泄髙煦譛于上遂出为广西布政司右叅议而李至刚复诬缙改交址八年入奏事京师时文皇帝北征见仁庙而归驾还髙煦言缙径归无人臣礼遂征下狱后三年病死狱中仁庙即位特官其从子祯期为中书舍人缙负奇才名闻中外尝修髙皇帝实録及永乐大典皆为总裁性孝友重义轻利笃于故旧喜引拔士类文翰皆精絶尝语人曰宁为有瑕玉不作无瑕石中人张兴恃宠笞人于左顺门下缙过之厉声叱曰御座在此敢尔横邪兴俛首敛退同官有失在上前率引为已过文皇帝尝与缙论羣臣御笔书蹇义等十八名命各疏于下于义曰其资厚重而中无定见于夏原吉曰有徳有量而不逺小人于刘儁曰虽有才干不知顾义于郑赐曰可为君子颇短于才于李至刚曰诞而附势虽才不端于黄福曰秉心易直确有执守于陈瑛曰刻于用法好恶颇端于宋礼曰戅直而苛人怨不恤于陈洽曰疏通警敏亦不失正于方宾曰簿书之才驵侩之心旣奏上以授仁庙曰李至刚朕所洞烛余徐验之仁庙因问缙建文所用诸人对曰此皆洪武中人才往事不足论复问尹昌隆王汝玉对曰昌隆君子而量不宏汝玉文翰不易得所惜者市心耳后十余年仁庙出其所奏十人者以示杨士奇且曰人率谓缙狂士缙非狂士向所论皆定见也  论曰昔贾生通达国体遭遇汉文坐困绛灌废死长沙解公论奏切中世务皆可施行人伦检镜十不失一遭际两朝不数年遂参大政可谓遇矣甚哉谗人之罔极也语曰髙才不达直木先伐何足恠哉

胡广

胡广字光大吉水人革除庚辰擢进士第一赐名靖授翰林院修撰文皇帝入正大统复名广拜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为上所知一时制命多出其手诏修五经四书性理大全命广总裁扈从北征出居庸入大漠王师所至皆广所纪癸巳再扈从出塞礼部郎中周讷奏请封禅羣臣多以为言上皆不听广作却封禅颂上之丁母忧召还上问百姓安否对曰安但郡县穷治奸恶外亲为民厉耳遽诏罢之进文渊阁大学士兼官如故卒赠礼部尚书谥文穆仁庙初加赠少师

金幼孜

金幼孜者名善以字行临川人洪武末中进士乙科授戸科给事中文皇帝即位改翰林检讨简入内阁升侍讲昭皇帝在东宫时作春秋要旨以进永乐五年升右春坊右谕徳兼侍讲七年驾幸北京及累征北漠幼孜多从升翰林学士仍兼谕徳诏修五经四书性理大全为总裁官预修髙皇帝实录十八年拜文渊阁大学士仍兼翰林学士二十二年复从北征士卒多道病思归文皇帝问羣臣幼孜具以实对请班师上从之会宫车晏驾凡丧礼军务皆幼孜与杨荣决焉仁庙即位进戸部右侍郎仍兼文渊阁大学士翰林学士寻升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赐银图书文曰绳愆纠谬洪熈元年兼礼部尚书有诏法司论死罪多寃抑者自今临决必会大学士同审幼孜与焉宣庙即位修两朝实录为总裁宣徳六年卒所著有前后北征録

论曰胡金二公皆以文学遇主致身清华即鸿议宻谟不可得闻而胡却封禅金劝班师持正不足多乎

胡俨

胡俨字若思江西南昌人也洪武中会试乙榜授华亭教谕改授长垣上疏乞近地便养亲诏许之改饶之余干遂着为令己卯荐升桐城令政务便民奏免积逋邑中多虎祷于神害遂除尝督漕至三山值大风雪中流有覆舟命仆夫急援之全活者众捕蝗道见饿死者命掖就民舍给以药食是夜风雨大作所全活数百人壬午文皇帝入正大统召试称旨授翰林检讨升侍讲简直内阁凡有顾问必审度而对甲申升左春坊谕徳寻拜国子祭酒庚寅上北征命以祭酒兼侍讲掌翰林院事辅皇太孙监国在讲筵凡古今治乱得失必反复开陈及官祭酒以身率士文皇帝甚礼重之幸太学赐坐讲经赉予优渥时国子生有以故告归者皆坐戍以俨言获免洪熈间引疾加太子宾客致仕家居二十余年以徳望重天下正统八年卒  论曰胡公以身为教不言而诸生化之语曰前有宋胡后有李陈信哉

黄淮

黄淮字宗豫永嘉人洪武三十年进士为中书舍人靖难初召见访政务称旨每朝解缙及淮立御榻左备顾问论议宻务令入内阁专掌制勑旣又选五人与共事名直文渊阁上北征长沙妖人李法良反遣丰城侯李彬及淮侍太子擒法良十二年坐奉表迎上不敬逮诏狱凡十三年狱中有省愆集自省录献陵即位出狱中升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仍入内阁献陵大渐太子在南京未至中外汹汹西杨及淮佐郑襄二王监国候太子至忧危呕血宣徳二年请老上赐塟父来谢赐游西苑与公侯伯师傅尚书十一人俱肩舆登万岁山宴山麓比辞又宴太液池谕淮曰明年朕生日卿其复来至期淮至上喜八年适礼部会试命与学士王直充考试官正统十四年卒年八十三谥文简永乐初党狱大起南人避北官者又有编戍法淮言不可阿噜台归欵欲并女真吐蕃东西诸部落听其约束请朝廷出誓词镌金定集诸国磨酒中饮为盟众议且从之公言边塞势分易制并力一心后患滋大此奸谋不可许文皇善公言顾左右曰淮如立髙冈逺览尔辈直平地见目前耳初同入阁者七人胡俨早休胡广先卒解缙没诏狱惟西杨秉政最久东杨谋幄最宻并总修累朝实録而淮圜土十年家食余二十年

髙谷

髙谷字世用扬州兴化人永乐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二十三年改春坊司直郎洪熈初为翰林侍讲正统元年杨文贞荐充讲官修实录景泰初进工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是年边数请使迎上皇侵我上谷云中急议相顾忌不能决中书舍人赵荣毅然独请往谷壮荣解金带赠荣曰子忠义人也上皇将至言奉迎礼宜厚会有千戸龚遂荣投匿名书公所袖入朝传示羣公卿言官疏闻上诘匿名书从何所得谷曰得自臣所遂荣恐累谷自缚阙下下诏狱上亦不深罪遂荣也二年进少保东阁大学士明年废东宫立怀献为太子谷悲愤不敢争加太子太傅亦不敢辞是时内阁不相能上疏言经筵日讲关系圣徳尤在得人遂荐大理少卿陈询侍讲杨鼎充日讲官左都御史王文大理卿萧维祯庶子王恂入内阁上令询鼎侍经筵文遂得入内阁文旣入内阁又辄与谷相挤五年勑谷视南畿灾寻还朝力救都给事中林聪得不死七年进少保大学士谨身殿是年陈循及王文皆以子不得举讦顺天考乡试官刘文介公俨上令谷覆试谷曰贵胄与寒畯争进已不可况从而为之辞奏斥林廷一人事遂已裕陵复辟内阁诸臣皆流放窜殛英宗曰谷在内阁每议迎驾及南内事輙左右朕谷无他膓可致仕谷官至台鼎而家业萧然敝庐瘠田仅足衣食身没未几子孙贫窭方毅端靖洁亷无私卓然有古大臣之风成化初姚文敏旣请谥王佐邝埜又上言谷鲠直不回端亮有守始以翰林学士侍英宗经筵入内阁辅政孜孜为国恪持公论景泰间力主遣使迎銮之议及其还驾独建备礼郊迎策天顺初以老疾乞归田里遂卒于家进退有道始终不渝得赠太保谥文毅  论曰黄文简勤愼详宻见危能安髙文毅亷靖端方临难不惧迹其保护储宫十年濒死力主迎銮以忠谨称可谓大臣也已

吕原

吕原字逄原秀水人正统七年进士第二入翰林时选翰林讲读官裴纶杜宁谢琏王玉江渊陈文李绍商辂刘俊及原十人习制诰于东阁十四年罢景泰中倪谦及原教内官黄赐等书于文华殿东庑上一日至庑中命二人讲倪讲诗国风原讲书尧典上悦问二人官谦对臣左中允兼翰林侍讲公对臣右中允兼侍讲上又问中允讲读官品对曰皆正六品上曰品同安得相兼令左右取官制览顾二人曰进汝二人讲读学士兼中允他日上再至二人迁坐旁壁下上曰何局蹐乃尔二人顿首对君父尝临坐臣子避不敢当上喜后至馆辄立语或东西行不复坐天顺初改通政左叅议仍兼侍讲入内阁寻升翰林学士石曹宠用事知敬原朝会衣青袍亨笑曰行为先生易绯不答未几岳正曁原列上石曹罪状疏留中不发曹石恐谋摘承天门灾诏中有讪语上大怒召对近臣曰正大胆固敢尔原素谨厚左右正何也岳旣去原得留与李贤同在内阁李通达见事立断原守正谨恪稍济之持重修大明一统志充总裁官居母忧寻卒赠礼部左侍郎谥文懿论曰吕公醇徳至列曹石罪状何其直也人有不为而后可以有为信矣惜以弘徳沦促龄谓非命耶公子太常■〈常上心下〉■〈常上心下〉子京兆言言子乡贡进士科进士程及穆皆以文学行艺绍其家声科旣死室无宁岁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今献备遗卷七

猜你喜欢
  卷三百十一 元豐四年(辛酉,1081)·李焘
  卷第二百三·胡三省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四·佚名
  第九九单同治十三年九月廿五日一一三○四-八·佚名
  九三五 军机大臣奏历次进呈文溯阁全书指出讹错处卽行挖补或换篇片·佚名
  檀韶传·沈约
  斛律光传·李百药
  萧干传·脱脱
  卢翾传·张廷玉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佚名
  杨文忠三録巻一·杨廷和
  职官一三·徐松
  方域一一·徐松
  一、大东小东的地望和鲁、燕、齐的初封地·傅斯年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安晚堂集卷七·郑清之

    宋 郑清之 撰谢虚斋和诗关心穑事恐春迟蹔许花风入绣旗翠浪半天岐麦咏玉簪数筯刈蒌诗【见山谷过土山塞诗】野亭寄韵追唐什【严郑公有寄题野亭见杜集】秋菊餐芳敌楚辞早晚催归汉廷右西湖深处乐天碑和虚斋劝农十诗迢递

  • 安晚堂集卷九·郑清之

    宋 郑清之 撰林治中郑广文以诗来遣鲁酒报聘拙语辅行长公本喜饮半入野人腹南洲春梦婆亦复开醉目尚想晋流丽龞饮更升木兴来索老兵谁谓酌可独我亦爱客至陶巾时一漉虽有彭泽田种秫苦不足颇因病断遣瓢弃尚余緑岂无大雅朋

  • 卷一百六十七·列传第五十五·张廷玉

        曹鼐 王佐 孙祥 袁彬   曹鼐,字万钟,宁晋人。少伉爽有大志,事继母以孝闻。宣德初,由乡举授代州训导,愿授别职,改泰和县典史。七年督工匠至京师,疏乞入试,复中顺天乡试。明年举进士一甲第一,赐宴礼部。进士宴

  • 卷一百九十四·列传第九十一·柯劭忞

      陆耉 李拱辰 潘泽 李廷 王道 郭郁 任仁发 苗好谦 韩冲中   陆耉,字仁仲,江阴人。父涣,宋江阴军安抚副使。大安南下,耉从父降,授江阴军判官。   至元十六年,入觐,除朝列大夫、同知徵州路总管府事。耉儒家子,又年少,民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六十·乾隆

      唐  宪宗皇帝  元和八年春正月权徳舆罢  李吉甫李綘数争论于上前徳舆居中无所可否上鄙之故罢  贬于頔为恩王【名连代宗子】传  初頔在山南惮上英威为子季友求尚主上以普宁公主妻之因讽使入朝【徳宗时加

  • 大明孝宗建天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七·佚名

    弘治十一年五月丙申朔南京户部署员外郎事主事贾瓘以擅辱三品武职为南京守备魏国公徐俌等所奏逮至京下锦衣卫狱刑部拟赎徒还职 上命降二级调外任遂降山东招远县知县 丁酉升浙江布政司左布政使阎仲宇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 卷之一百三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四百五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卷之一千三百三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二 列女传四·纪昀

    列女传 【四】○金阿林妻萨勒扎 李宝信妻王氏雷妇师氏 康住住李文妻史氏李英妻张氏相琪妻栾氏 瓜尔佳华善妻额勒锦萨哈连妻通吉氏许古奏刘氏【二女】张慥妻冯妙真 完颜长乐妻富察明秀图 们呼图克们妻乌库哩氏

  • 李嗣真传·欧阳修

    李嗣真字承胄,赵州柏县人。博通技艺术数,应举明经科,中第,累迁至许州司功参军。贺兰敏之担任东台修撰之职,表奏李嗣真入直弘文馆,嗣真与学士刘献臣、徐昭都是少年出名,时人称他们为“三少”。高宗东封泰山返回,下诏封赠孔子太

  • 卷二百八·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八明 杨士奇等 撰法令周武王问於太公曰为国而数更法令者何也太公曰为国而数更法令者不法法以其所善为法者也故令出而乱乱则更为法是以其法

  • 五、总结上文·傅斯年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综合前几章中所论的结果,去讨论古代中国由部落进为王国(后来又进为帝国)的过程中,东西对峙的总局面。随便看一个有等高线的中国地图,例如最近《申报》出版的丁文江、翁文灏、曾世英合著的《中国分省图》,不

  • 十一年·佚名

    (乙卯)十一年清雍正十三年春正月1月1日○朔壬申,上御仁政門受賀。○下諭,勸農于八道兩都。○憲府〈持平金錫一。〉申前啓,不允。又啓言:「元朝慶賀,禮之大者,而漢城判官李世聃被酒叫呼,擧措荒亂,宜汰去。」上從之。○奉朝賀崔奎

  • 存人编卷一·颜元

    唤迷途第一唤此篇多为不识字与住持云游等僧道立说。此项人受惑未深,只为衣食二字,还好劝他。譬如误走一条路,先唤那近者回来,我们这里唤,那近的也先听得。故第一先唤平常僧道。凡人做僧道者,有数项:一项是本人贫寒,不能度日,或

  • 卷十一·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十一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十一圜丘祀天旧唐书肃宗本纪乾元元年四月甲寅上亲享九庙遂有事于圜丘翌日御丹凤门大赦天下 六月己酉初置太乙神坛于圜丘是日命宰相王璵摄行祠事唐书肃宗本纪上元二年

  •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胜天王般若经七卷 并后序  濡首菩萨分卫经二卷  大明度无极经四卷  文殊所说般若经二卷  文殊般若经一卷 第二译  仁王般若经二卷  新译仁王经二卷 大广智  仁王护国结

  • 祖庭嫡传指南卷上·徐昌治

    武原居士 徐昌治觐周 编述七佛毗婆尸佛(过去庄严劫。第九百九十八尊)偈曰。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象。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人寿八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剎利。姓拘利若。父盘头。母盘头婆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