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七五、稷下通考

扶植战国学术,使臻昌隆盛遂之境者,初推魏文,既则齐之稷下。稷下者,《史记田齐世家集解》引刘向《别录》云:“齐有稷门,城门也。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也。”(《太平寰宇记》卷十八,益都下,引《别录》云:“齐有稷门,齐之城西门也。外有学堂,即齐宣王立学所也,故称为稷下之学。又莒子如齐,盟于稷门。又《史记》云:谈说之士,会于稷下。皆此地也。”《索隐》:“《齐地记》云:齐城西门侧系水左右有讲室趾,往往存焉,盖因侧系水,故曰稷门。古侧稷音相近尔。又虞喜曰:齐有稷山,立馆其下,以待游士,亦异说也。”按鲁亦有稷门,为正南门。又《左传》定八年:“公敛处父帅成人自上东门入,与阳氏战于南门之内,弗胜。又战于棘下”,杜注:“棘下,城内地名。”疑棘下即稷下,因地近稷门而名。鲁南城有三门,正面曰稷门,南城西门曰雩门,其东门曰鹿门。齐城亦有鹿门,则齐之稷门,自与鲁同,并不以侧系水,亦并不以稷山而称稷下。以雩门之例推之,当以社祭得名。而谈说之士,期会于此门附近,故称稷下,仍以《别录》之说为允。又《水经 淄水注》:“系水流迳阳门西,水次有故封处。所谓齐之稷下也。”阳门乃齐西门,然则稷下在西门,自不误。又《太平寰宇纪》卷十八亦谓:“棘下,齐城内地名”,亦与鲁棘下同。)徐幹《中论 亡国篇》:“齐桓公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而尊宠之,孟轲之徒皆游于齐。”是稷下始于田午也。(按:此说极少见,《中论》以外无言者。然田桓公之时,田氏得齐未久,又身行篡夺。正魏文礼贤之风方衰,继而为此,揽贤士,收名声以自固位,恐有之耳。)《新序》:“驺忌既为齐相,稷下先生淳于髠之属七十二人,皆轻驺忌,相与往见”,是威王时已有稷下先生之称也。《田齐世家》:“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髠、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是大夫。不治而议论。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是至宣王时而稷下大兴也。(《世家》叙此于宣王十八年,殆因宣王十九年而卒,而此事无确年可系,故书于其卒前耳。狄子奇《孟子编年》遂谓“宣王十八年兴稷下”大误。《周季编略》误亦同。)《盐铁论》:“及湣王奋二世之余烈,南举楚淮北,并巨宋,苞十二国。西摧三晋,却强秦,五国实从。邹鲁之君,泗上诸侯,皆人臣。矜功不休,百姓不堪,诸儒分散。慎到、接子亡去,田骈如薛,而孙卿适楚。”是稷下先生散于湣王之末世也。《孟荀列传》:“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二为祭酒”,是至襄王时而稷下复兴也。至王建之世则无闻。然史称邹衍、邹奭皆稷下先生,是其制犹存也。盖齐之至稷下,始自桓公,历威、宣、湣、襄,前后五世,垂及王建,终齐之亡,逾百年外,可谓盛矣。《新序》又云:“齐稷下先生喜议政事”,此稷下之学风也。上自淳于髠,下至荀卿,莫不皆然。《田齐世家》云:“稷下学士不治而言论。”不治者,田骈设不宦之义,而淳于髠以终身不仕见称,此稷下之行谊也。故游稷者称学士,其前辈称先生,尤尊推老师。淳于髠游梁,惠王称淳于先生。齐人讥田骈,亦呼先生。孟子遇宋牼于石邱,曰先生将何之。荀卿之来稷下,初称游学,后为老师。宋牼、尹文之言曰:“先生恐不得饱,弟子虽饥,不忘天下。”皆是也。(《齐策》有先生王斗,殆亦稷下先生也。《列子》书称尹文先生,《新序》称田邑先生。《隋书 经籍志》“鲁连,齐人,不仕,称为先生。”疑亦列稷下。)而稷下复有讲室,此稷下之组织也。言其禄养,《孟荀列传》有云:“自如淳于髠以下,命曰列大夫,为开弟康庄之卫,高门大屋尊宠之。”《齐策》或人讥田骈曰:“赀养千钟,徒百人。”齐宣王之于孟子,曰:“将中国授室,养弟子以万钟。”此稷下之生活也。游稷下者,既得优游禄养,而无政事之劳,故相率以著书讲学为事。《孟荀列传》所谓“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岂可胜道。”刘向《荀子目录》所谓“咸作书刺世”者也。此则稷下之事业也。其姓名显著者,有淳于髠、慎到、田骈、环渊、接子、宋鈃、尹文、邹奭、荀卿,既各分篇考辨其年世行事,爰综述其前后兴衰之大要焉。(《五经异义》云:“战国时齐置博士之官。”今按:博士始于鲁,魏亦有之,齐稷下本追鲁缪、魏文礼贤之制。盖博士即稷下之先生也。参读《考辨》第四十八。)

附稷下学士名表

姓名 国籍 年世 考辨

一淳于髠 齐 威 宣

一一八

二孟轲(?) 邹 威 宣

七六

三彭蒙 齐(?) 威(?) 宣

一三九

四宋鈃 宋 宣 湣  一二三

五尹文 齐 宣 湣  一二四

六慎到 赵 宣 湣  一三七

七接子 齐 宣 湣  一三八

八季真(?) 齐(?) 宣

一三八

九田骈 齐 宣 湣  一三九

一〇环渊 楚(?) 宣 湣 襄(?) 七二、一四六

一一王斗 齐 宣 湣(?)  七五、一三九

一二兒说(?) 宋 宣 湣  一三〇

一三荀况 赵 宣 湣 襄 一六三、一四三

一四邹衍 齐

襄 王建 一四四、一五二

一五邹奭 齐

襄(?) 王建 一四四

一六田巴 齐

王建 一五五

一七鲁仲连 齐

王建 一五五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一 王冲 王通弟劢 袁敬兄子枢·姚思廉
  列传逸士第七十八 眭夸 冯亮 李谧 郑修·魏收
  國朝獻徵錄卷之六十九·焦竑
  读礼通考卷八十一·徐乾学
  卷之一百四十七·佚名
  卷之四十五·佚名
  卷之四十四·佚名
  ◎奇怪之奸案·李定夷
  第三一○折光绪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一二一○二--四八·佚名
  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卷二·允秘
  绎史卷二十二·马骕
  何中、危复之传·宋濂
  卷九·吴师道
  科场例·佚名
  食货三九·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珂雪词巻下·曹贞吉

    礼部贠外郎曹贞吉撰解语花【咏水仙同家弟作】镂氷作面剪雪为衣溪畔盈盈女幽懐谁许相逢处翠袖低垂不语淡黄睂妩听子夜歌残白纻更难兼并蒂连枝姊妹还同侣 因念云迷洛浦自陈王去后离别酸楚明珠翠羽相迟误脉脉此情尘土花

  • 髙氏三宴诗集巻中·高正臣

    唐 髙正臣 辑晦日重宴并序周彦晖序云云缺凡八人同用池字为韵髙正臣芳晨重防衍乗景共追随班荆陪旧识倾盖得新知水叶分莲沼风花落栁枝自符河朔趣宁羡山阳池韩重宣凤苑仙吹晩龙楼夕照披陈遵已投辖山公正坐池落日催金奏

  • 舒亶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舒亶(1041-1103)字信道,号懒堂,慈溪(今属浙江)人。治平二年(1065)进士,授临海尉。神宗时,除神官院主簿,迁秦凤路提刑,提举两浙常平。后任监察御史里行,与李定同劾苏轼,酿成“乌台诗案”。进知杂御史、判司农寺,拜给事中,权直

  • 卷三十六·本纪第三十六·脱脱

        光宗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讳惇,孝宗第三子也。母曰成穆皇后郭氏。绍兴十七年九月乙丑,生于藩邸。二十年赐今名,授右监门卫率府副率,转荣州刺史。孝宗即位,拜镇洮军节度使、开府仪

  • ●簷曝雜記卷一·赵翼

    ○軍機處軍機處,本內閣之分局。國初承前明舊制,機務出納悉關內閣,其軍事付議政王大臣議奏。康熙中,諭旨或有令南書房翰林撰擬,是時南書房最為親切地,如唐翰林學士掌內制也。雍正年間,用兵西北兩路,以內閣在太和門外,儤直者多,慮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八·佚名

    正德十三年十一月丁酉朔上驻跸榆林是日钦天监于奉天门进正德十四年大统历颁赐如常仪○吏部等衙门尚书陆完等言伏自 圣驾巡边已四阅月上下隔绝远近惊疑有识凛凛皆虑祸难将作 陛下圣明何独忽此而不虑也其祸难之隐伏者臣

  • 忠贞录卷二·李维樾

    明李维樾林増志同编安福刘球【翰林侍讲赠学士】蘓子曰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説为列星古今所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

  • 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司马迁

    宋尚斋何平译注【说明】本传是袁盎和晁错的合传。袁盎在汉文帝时,深得信任,所言皆听,但到汉景帝时,却被查办,降为庶人。而在文帝时默默无闻的晁错曾数十次上书也不被采纳,到景帝时,因与之密切,却官运亨通,青云直上,权倾九卿,不可

  • 目录·樊增祥

    自序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卷十卷十一卷十二卷十三卷十四卷十五卷十六卷十七卷十八卷十九卷二十

  • 卷八十五 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司马迁

    吕不韦者,阳翟【索隐】:音狄,俗又音宅。地理志县名,属颍川。按:战国策以不韦为濮阳人,又记其事迹亦多,与此传不同。班固虽云太史公采战国策,然为此传当别有所闻见,故不全依彼说。或者刘向定战国策时,以己异闻改彼书,遂令不与史

  • 提要·沈名荪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八南北史识小録     史钞类提要【臣】等谨案南史识小録八卷北史识小录八卷国朝沈名荪朱昆田仝编名荪字涧芳钱塘人昆田字文盎秀水人彛尊之子也是书仿两汉博闻之例取南北二史摘其字句之

  • 此木轩四书说卷九·焦袁熹

    举人焦袁熹撰孟子二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节孟子所述庾斯之事葢是一时之宜于公义亦无所害但以此为例则不可要当权其轻重而处之唐应徳论之云使孺子无疾庾斯以私恩故不敢抗或至国危如何为庾计辞于君弗敢将焉可矣愚谓此言有

  • 卷三·董鼎

    钦定四库全书书传辑録纂注卷三元 董鼎 撰商书【契始封商汤因以为有天下之号书凡十七篇】纂注【史记汤黄帝后帝喾生契为唐虞司徒封于商赐姓子氏十三世生汤名天乙都亳今济阴亳县 郑氏曰商在太蕐之阳汤在位十三年崩寿

  • 卷三十三·王与之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订义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三十三   宋 王与之 撰肆师之职郑康成曰肆犹陈也肆师佐宗伯陈列祭祀之位及牲器粢盛郑锷曰肆师礼官之考所陈者皆祭祀之仪物礼官之属皆取法于是故以下大夫为之

  • 宗镜录卷第五十七·延寿

    夫楞伽经所明三种识。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中三识。于八识中。如何分别。答。真谓本觉。现谓第八。余七俱名分别事识。虽第七识不缘外尘。缘第八故。名分别事。真谓本觉者。即八识之性。经中有明九识。于八识

  • 卷第六·佚名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第六 罽宾国三藏沙门般若共牟尼室利译 入如来不思议甚深事业品第五之二 复次善男子。如来安住四无所畏。能作种种诸佛事业。谓知自身即是无上正等正觉。一切世间若天若人。无有能作如理说言如来

  • 第六 优波私婆学童所问之义释·佚名

    一尊者优波私婆曰:&ldquo;释迦[佛]!我独无依止 不能度于大暴流 普眼者请语所缘 依彼可度此暴流&rdquo;(一〇六九)&ldquo;释迦!我独大暴流&rdquo;[之句中],独大暴流者,是依止于彼人、又依止于彼法,以度大欲流、有流、见流、无明

  • 奇门遁甲统宗·诸葛亮

    书中以其独特视点,结束对历代奇门遁甲不同观点的争议,以为纲领,故名“统宗”,奇门遁甲,历代对起卦之法:超神接气,拆补法,茅山法,排盘使用做出了合理分析,做出了自己的一家之言,对历代八门九星的排盘和飞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排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