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二章 论年老——人生自然的节奏

自然的节奏之中有一条规律,就是由童年,青年,老年,衰颓,以至死亡,一直支配着我们的身体。在安然轻松的进入老年之时,也有一种美。我常引用的话之中,有一句我常说的,就是“秋季之歌”。

我曾经写过在安然轻松之下进入老境的情调儿。下面就是我对“早秋精神”说的话。

在我们的生活里,有那么一段时光,个人如此,国家亦复如此,在此一段时光之中,我们充满了早秋精神,这时,翠绿与金黄相混,悲伤与喜悦相杂,希望与回忆相间。在我们的生活里,有一段时光,这时,青春的天真成了记忆,夏日茂盛的回音,在空中还隐约可闻;这时看人生,问题不是如何发展,而是如何真正生活;不是如何奋斗操劳,而是如何享受自己有的那宝贵的刹那;不是如何去虚掷精力,而是如何储存这股精力以备寒冬之用。这时,感觉到自己已经到达一个地点,已经安定下来,已经战到自己心中想望的东西。这时,感觉到已经有所获得,和以往的堂皇茂盛相比,是可贵而微小,虽微小而毕竟不失为自己的收获,犹如秋日的树林里,虽然没有夏日的茂盛葱茏,但是所据有的却能经时而历久。

我爱春天,但是太年轻。我爱夏天,但是太气傲。所以我最爱秋天,因为秋天的叶子的颜色金黄,成熟,丰富,但是略带忧伤与死亡的预兆。其金黄色的丰富并不表示春季纯洁的无知,也不表示夏季强盛的威力,而是表示老年的成熟与蔼然可亲的智慧。生活的秋季,知道生命上的极限而感到满足。因为知道生命上的极限,在丰富的经验之下,才有色调儿的调谐,其丰富永不可及,其绿色表示生命与力量,其橘色表示金黄的满足,其紫色表示顺天知命与死亡。月光照上秋日的林木,其容貌枯白而沉思;落日的余晖照上秋日的林木,还开怀而欢笑。清晨山间的微风扫过,使颤动的树叶轻松愉快的飘落于大地,无人确知落叶之歌,究竟是欢笑的歌声,还是离别的眼泪。因为是早秋的精神之歌,所以有宁静,有智慧,有成熟的精神,向忧愁微笑,向欢乐爽快的微风赞美。对早秋的精神的赞美,莫过于辛弃疾的那首《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我自己认为很有福气,活到这么大年纪。我同代好多了不起的人物,已早登鬼录。不管人怎么说,活到八十,九十的人,毕竟是少数。胡适之,梅贻琦,蒋梦麟,顾孟余,都已经走了。史塔林,希特勒,邱吉尔,戴高乐,也都没了。那又有什么关系?至于我,我要尽量注意养生之道,至少再活十年。这个宝贵的人生,竟美到不可言喻,人人都愿一直活下去。但是冷静一想,我们立刻知道,生命就像风前之烛。在生命这方面,人人平等,无分贫富,无论贵贱,这弥补了民主理想的不足。我们的子孙也长大了。他们都有自己的日子过,各自过自己的生活,消磨自己的生命,在已然改变了的环境中,在永远变化不停的世界上。也许在世界过多的人口发生爆炸之前,在第三次世界大战当中,成百万的人还要死亡。若与那样的剧变相比,现在这个世界还是个太平盛世呢。

若使那个灾难不来,人必须有先见,预做妥善的安排。

每个人回顾他一生,也许会觉得自己一生所做所为已然成功,也许以为还不够好。在老年到来之时,不管怎么样,他已经有权休息,可以安闲度日,可以与儿孙,在亲近的家族里,享天伦之乐,享受人中至善的果实了。

我算是有造化,有这些孩子,孝顺而亲爱,谁都聪明解事,善尽职责。孙儿,侄子,侄女,可以说是“儿孙绕膝”了,我也觉得有这样孩子,我颇有脸面。政治对我并不太重要。朋友越来越少,好多已然作古。即使和我们最称莫逆的,也不能和我们永远在一起。我们一生的作为,会留在我们身后。世人的毁誉,不啻风马牛,也毫不相干了。无论如何,紧张已经解除,担当重任的精力已经减弱了。即使我再编一本汉英字典,也不会有人付我稿费的。那本《当代汉英词典》之完成,并不比降低血压更重要,也比不上平稳的心电图。我为那本汉英字典,真是忙得可以。

我一写完那好几百万字的巨册最后一行时,那最后一行便成为我脚步走过的一条踪迹。那时我有初步心脏病的发作,医生告诉我要静养两个月。

猜你喜欢
  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第二十九·范晔
  卷四十二·本纪第四十二·脱脱
  卷一百五十四·列传第四十一·宋濂
  卷七十四 大中祥符三年(庚戌,1010)·李焘
  宋季三朝政要卷四·佚名
  第七回 成周氏至平王迁都洛邑·黄士衡
  卷之五百九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一十五·佚名
  卷二·陈均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十六·阿桂
  卷五十六·班固
  陈元康传·李延寿
  卷一百七十六之十一·雍正
  卷九十七·佚名
  卷六·孔毓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江顺诒

    ◎二曰体○古乐府非今之词毛西河词话云:“白乐天花非花、唐人醉公子词、长孙无忌新曲、杨太真阿那曲,自是词格。若回鹘、石洲、阿回、回波乐、乌盐角、浪堆、水调歌头,俱是乐府。然其辞有近词者,亦可以词名之。

  • 稚松·闻一多

    他在夕阳的红纱灯笼下站着,他扭着颈子望着你,他散开藏着金色圆眼的,海绿色的花翎——一层层的花翎。他象是金谷园里的一只开屏的也雀罢?(曾收入《红烛》,1923 年,上海泰东图书局)

  • 第六回 公主钟情再婚志喜 孤臣败死一炬成墟·蔡东藩

      却说宋太祖既登大位,追崇祖考,用兵部尚书张昭言,立四亲庙,尊高祖眺为僖祖文献皇帝,曾祖珽为顺祖惠元皇帝,祖敬为翼祖简恭皇帝,妣皆为皇后,父弘殷为宣祖昭武皇帝,每岁五享,朔望荐食荐新,三年一祫,五年一禘。庙祀既定,尊母杜氏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二·佚名

    正统四年闰二月己卯朔狭西咸宁县民徐四奏居近秦愍王坟园内使占据其地四十余亩 上令三司巡按御史覆视得实给还之○晓刻火星犯垒壁阵○辛巳升赤斤蒙右卫指挥同知可儿即为指挥使所镇抚阿儿结桑儿加肖宗塔儿赛因帖木儿及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八十九·佚名

    万历三十九年十一月丙申朔○戊戌总督蓟辽王象乾<锍-釒>辞考满恩命不允○己亥祭 三皇遣侍郎翁正春行礼○庚子恭让章皇后忌辰遣官祭金山 陵寝○礼科右给事中周永春以冬至屇期导驾缺员考选候命有姜性李成名角□羊经

  • 一百七十二 李煦曹(禺页)奏护送做乐器人上京并进各样竹子摺·佚名

    康熙五十二年九月十八日 臣李煦、曹(禺页)跪奏: 臣煦等於八月初八日奉到上谕:谕李煦、曹(禺页),朕集数十年功,将律历渊源御书将近告成,但乏做器好竹。尔等传於苏州清客周姓的老人,他家会做乐器的人并各样好竹子,多选些进来,还问他

  • 第三十六卷明万历(二)·缪荃孙

    九年正月庚辰,户部题称:“顷奉旨议裁革淮、凤营田佥事,一应钱粮文卷归并徐、淮、颍三道,各照所辖州、县,划地督率招垦,年终抚按核实具奏。其原给牛具,行道、府官每年春冬各查烙一次。限三年变价,陆续还官。实在粮银,收贮府库,遇

  • 仁宗纪·脱脱

    (一)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名祯,初名受益,真宗第六个儿子,母亲是李宸妃。大中祥符三年(1010)四月十四日出生。章献皇后没有儿子,取来养为自己的儿子。仁宗天性仁孝,对人宽厚和善,喜怒不表现于外表。大中

  • 卷十 檀弓下第四·郑玄

    公叔文子卒,(文子,卫献公之孙,名拔,或作发。○拔,蒲八反。)其子戍请谥于君,曰:“日月有时,将葬矣。请所以易其名者。”(谥者,行之迹。有时,犹言有数也,大夫士三月而葬。○行,下孟反。)君曰:“昔者卫国凶饥,夫子为粥与国之饿者,是不亦惠乎

  • 卷十一·杨士勋

    ◎文公起九年,尽十八年九年,春,毛伯来求金。求车犹可,求金甚矣。凯曰:“求俱不可,在丧尢甚。不称使者,天子当丧未君也。”[疏]注“在丧尤甚”。○释曰:求赙亦在丧,不言尢甚者,在丧有赙无金,故求赙比求金为轻;求车不在丧,又可于求赙

  • 培育一颗清透心·李叔同

    清透是一种纯净,清透之心是一种灵魂的纯净。培育一颗清透之心,你就拥有了一颗纯净的灵魂,拥有了一颗清澈到可以洞察一切的心。心无外物自有慧眼想要有一双慧眼,内心必须不染纤尘。只有心无外物,才能洞察一切,才能更清醒更理

  • 闲适 译文·洪应明

    白天清闲人们寂静的时候,听几声鸟儿鸣叫宛转悠扬,就觉得耳根完全清澈;夜晚宁静天空显得更高,这时看那月光下片片薄云舒展开又聚拢,顿时令眼界完全空旷。世上的事犹如棋盘局势,不执著的才是高手;人的一生好似陶瓦盆罐,打破了

  • 卷八·曾国藩

    卷八祸福篇“祸者福所依,福者祸所伏”。趋福避祸乃人伦之常。曾国藩说:“人生福境祸区,皆念想造成”,“念头稍异,境界顿殊”。他总结出“骗、暗、诡”乃取祸之三端,而“诚、明、仁”乃避祸之三招。“鸿福齐天”固然美好,然而

  • 灯指因缘经全文·佚名

    後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若种少善於胜福田。人天受乐。後得涅槃。是以智者,应当勤心修集善业。言福田者,即是佛也。佛身光明。如融金聚。功德智慧。以自庄严。得圆足眼。善能观察众生诸根。世间黑闇。为作灯明。众生愚

  •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二十二·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一切仪成就大曼拏罗广大仪轨分第十九之余  尔时圣虚空藏菩萨摩诃萨。从自部出生已。所有一切如来等一切胜愿。皆悉圆满。说此一切义成就

  • 湖舫诗·沈奕琛

    沈奕琛著,清初集会诗总集。

  • 日本书纪·太安万侣

    亦称《日本纪》。是现存日本最早的官修国史,为日本神道教重要经典之一,元正天皇(715-724年在位)舍人亲王太安麻吕(安厅侣)等人编撰,成书于公元720年(养老4年)。以历代官修史书为基础,参照中国典籍和朝鲜史籍,效仿中国

  • 华严经搜玄记·智俨

    凡五卷,或十卷。唐代智俨撰。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略称华严经略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本书记述六十华严之纲要,并解释其文义。全书分立五门,以分别华严一经之文义,即:(一)叹圣临机,德量由致。(二)明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