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

儒林传

宋 【一】

○宋一

孙奭

  王昭素

  孔维

李觉

  崔颐正【偓佺】

  李之才

孙奭

王昭素

孔维

李觉

崔颐正 【崔偓佺】

李之才

△孙奭

孙奭字宗古博州博平人幼好学徙居须城九经及第为莒县主簿上书愿试讲说迁大理评事为国子监直讲太宗幸国子监召讲尚书

说命称旨赐五品服真宗即位以为诸王府侍读 【按东都事略云为诸王府直讲校正六经正义】 会诏百官转对奭上十事累迁工部郎

中擢龙图阁待制奭以经术进守道自处即有所言未尝阿附取悦大中祥符初得天书于左承天门帝将奉迎召宰相对王旦等曰天贶符命

实盛德之应皆再拜称万岁召问奭奭对曰臣愚所闻天何言哉岂有书也四年帝将祝汾阴时大旱京师近郡谷踊贵奭上疏谏曰先王卜征

五年岁习其祥祥习则行不习则增修德而改卜陛下始毕东封更议西幸殆非先王慎重之意其不可一也夫汾阴后土事不经见昔汉武帝

将封禅故先封中岳祠汾阴始巡幸郡县遂有事于友山今陛下既己登封复欲幸汾阴其不可二也古者圜兵方泽所以郊祀天地今南北郊

是也汉初承秦唯立五畤以祀天而后土无祀故武帝立祠于汾阴自元成以来从公卿之议遂徙汾阴后土于北郊后之王者多不祀汾阴今

陛下己建北郊乃舍之而远祀其不可三也西汉都雍去汾阴至近今陆下经越险阻轻弃京师根本而慕西汉之虚名其不可四也唐以河东

为王业所起之地故明皇间幸河东因祠后土本朝之兴事与唐异而陛下无故欲祀汾阴其不可五也比年以来水旱相继陛下宜侧身修德

以答天谴岂宜下徇奸回远劳民庶忘社稷之大计其不可六也夫雷以二月启蛰八月收声失时则为异今震雷在冬为异尤甚而陛下未悟

殆失天意其不可七也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后致力于神今水旱作沴饥馑洊臻乃欲劳民事神神其享之乎其不可八也陛下必

欲为此者不过效汉武帝唐明皇刻石颂功而已陛下天资圣明当慕二帝三王何为下袭汉唐之虚名其不可九也唐明皇狃于承平肆行非

义稔致祸败今议者引开元故事以为盛烈乃欲导陛下为之臣窃为陛下不敢此其不可十也臣言不逮意愿少赐清问以毕臣说帝遣内侍

皇甫继明就问又上疏曰陛下将幸汾阴而京师民心弗宁江淮之众困于调发且土木之功未息而夺攘之盗公行敌国治兵不远边境使者

虽至宁可保其心乎春秋传曰国之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愚臣非敢妄议惟陛下终赐裁择是时羣臣争言祥瑞奭又言五载巡狩虞书常

典观民设教羲易明文何须紫气黄云始能封岳嘉禾异草然后省方今乃野鵰山鹿并形奏简秋旱冬雷率皆称贺孰谓上天为可罔下民为

可愚后世为可欺乎六年帝将幸亳州祠太清宫又上疏言陛下多效明皇所为臣愿陛下抑损虚华斥远邪佞罢兴土木不袭危乱之迹帝以

为封泰山祠汾阴上陵祀老子非始于明皇开元礼今世所循用不可以天宝之乱举谓为非也泰为无道甚矣今官名诏令郡县犹袭秦旧岂

以人而废官乎作解疑论以示羣臣然知奭朴忠虽其言切直容之而弗斥久之以父老请归田里不许命知密州居二年迁左谏议大夫还纠

察在京刑狱是时初置天庆天祺天贶先天降圣节天下设斋醮奭又请裁省浮用不报复出知河阳又求解官就养迁给事中徙兖州天禧中

朱能献干佑天书复上疏曰朱能者奸憸小人妄言祥瑞而陛下崇信之屈至尊以迎拜归秘殿以奉安上自朝廷下及闾巷靡不痛心疾首反

唇腹非而无敢言者昔汉文成将军以帛书饭牛既而言牛腹中有奇书杀视得书天子识其手迹又有五利将军妄言方多不售二人皆坐诛

先帝时有侯莫陈利用者以方术暴得宠用一旦发其奸诛于郑州汉武可谓雄材先帝可谓英断唐明皇得灵宝符上清护国经宝券等皆王

鉷田同秀等所为明皇不能显戮怵于邪说自谓德实动天神必神我心玩居常之安居熟导谀之说内惑宠嬖外任奸回曲奉鬼神过崇妖妄

今日见老君于阁上明日见老君于山中大臣尸禄以将迎端士畏威而缄默既惑左道即紊政经民心用离变起仓卒当是之时老君宁肯御

兵宝符安能排难邪今朱能所为颇类王鉷等愿陛下思汉武之雄材发先帝之英断鉴明皇之召祸庶几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未几能果败奭

又尝请减修寺度僧帝虽未用其言尝令向敏中谕令陈时政得失奭以纳谏恕直轻徭薄敛四事为言颇施行焉仁宗即位宰相请择名儒以

经术侍讲读乃召为翰林侍读学士知审官院判国子监修真宗实录兼判太常寺及礼院三迁兵部侍郎龙图阁学士每讲论至前世乱君亡

国必反复规讽尝画无逸图上之帝施于讲读阁时庄献明肃皇后每五日一御殿与帝同听政奭言古帝王朝朝暮夕未有旷日不朝陛下宜

每日御殿以览万几奏留中不报然帝与皇太后雅重之每进见未尝不加礼三请致仕召对承明殿敦谕之求近郡优拜工部尚书复知兖州

诏须宴而后行又留数月特宴太清楼近臣皆预帝作飞白大字以赐二府而小字赐诸学生独奭与晁迥兼赐大小字诏羣臣即席赋诗及行

赐宴瑞圣园又赐诗诏近臣皆赋改礼部尚书既而累表乞归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帝为罢朝一日赠左仆射谥曰宣奭性方重事亲笃孝父亡

舐其面以代类常掇五经切于治道者为经典徽言又撰崇祀录乐记图五经节解五服制度尝奉诏与邢昺杜镐校定诸经正义庄子尔雅谬

误及律音义初圜兵无外壝五郊从祀不设席尊不施羃七祠时飨饮福用一尊不设三登升歌不以雍彻冬至摄祀昊天上帝外级止十七位

【按东都事畧作十位与宋史异谨识】 而不以星辰从飨先农在祈谷之前上丁释奠无三献宗庙不备二舞奭皆援古奏正遂着于礼又

请冬至罢祀五帝大雩设五帝而罢祠昊天上帝事下有司议不合而止子瑜 【按宋史孙奭传前旧列聂崇义邢昺二传今移入文苑】

△王昭素

王昭素开封酸棘人少笃学有志行李穆与弟肃及李恽皆常师事焉昭素博通九经尤精诗易以为王韩注易及孔马疏义或未尽是乃

着易论二十三篇 【按东都事略作三十三篇谨识】 开宝中李穆荐之朝召见便殿时年七十七精神不衰太祖问曰何以不求仕进致相

见晚对曰臣草野惷愚无以裨圣化赐坐令讲易干卦因访以民间事昭素所言诚实无隐帝嘉之 【按东都事略云帝又问治世养身之术

昭素对曰治世莫若爱民养身莫若寡欲帝重其言书于屏风间宋史不载谨附识】 以衰老求归乡里拜国子博士致仕卒于家昭素颇有人

伦鉴常谓李穆兄弟皆令器穆尤沈厚他日必至廊庙后果参知政事昭素每市物随所言而还直未尝论高下县人相告曰王先生市物无得

高取其价也治所居室有椽木积门中夜有盗者抉门将入昭素觉之即自门中潜掷椽于外盗者惭而去由是里中无盗家有一驴人多来假

将出先问僮奴曰外无假驴者乎对云无然后出其纯质若此子仁着亦有隐德

△孔维

孔维字为则开封雍邱人干德四年九经及第解褐东明鄢陵二主簿开宝中礼部再奏为考试官调滁州军事推官太宗即位擢授太子

左赞善大夫知河南县通判滑梓二州太平兴国中就拜国子周易博士代还迁礼记博士七年使高丽王治问礼于维维对以君父臣子之道

升降等威之序治悦服九年判国学事雍熙初迁主客员外郎三年擢国子司业会将有事于耤手维起周礼至唐书凡沿革制度并录以献观

者称其博又上书请禁原蚕以利国马直史馆乐史驳之曰吴都赋曰国赋再熟之稻乡贡八蚕之绵则蚕之有原其来旧矣今孔维请禁原蚕

以利国马徒引前经物类同气之文不究时事确实之理夫所市国马来自外方涉远驰驱亏其秣饲失于善视遂多毙者今乃欲禁蚕事甚无

谓也况近降明诏来年春有事于耤田劝农之典方行而禁蚕之制又下事相戾矣臣尝厯职州县粗知利病编民之内贫窭者多春蚕所成止

充赋调之备晚蚕薄利始及卒岁之资今若禁其后图必有因缘为弊滋彰挠乱民岂遑宁所宜重慎遂寝晚蚕之禁维复抗疏曰按周礼夏官

司马职禁原蚕者为伤马也原再也天文辰为马蚕书蚕为龙精月直大火则浴其种是蚕与马同气物莫能两大故禁再蚕以益马也又郭璞

云重蚕为原今晚蚕也臣少亲耕桑之务长厯州县之职物之利害尽知之矣蚩蚩之氓知其利而不知其害故有早蚕之后重养晚蚕出丝甚

少再采之叶来岁不茂岂止伤及于马而桑亦损矣按本草注以僵蚕涂马齿则不能食草物类相感如此月令仲春祭马祖李春享先蚕皆为

天驷房星是蚕马同类蚕重则马损气感之而然也臣谓依周礼禁原蚕为当帝虽不用维言而嘉其援引经据以章付史馆耤田毕拜国子祭

酒淳化初兼工部侍郎二年卒维通经术旧制举九经一上不中第即改科开宝中维论其事非便诏礼部自今九经同诸科许再赴举尝受诏

与学官校定五经疏义刻板行用功未及毕被病帝遣太医诊视使者抚问将终召其壻郑革口授遗表以五经疏未毕为恨景德四年录其孙

禹圭同学究出身 【按宋史此下有孔宜传今改入圣裔崔颂尹拙田敏辛文悦四传传考三人厯仕五季今并移入文苑】

△李觉

李觉字仲明青州益都人父成性旷荡喜为诗善琴奕画山水尤工人多传秘其迹觉于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建州

秩将满州人借留有诏褎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刊板诏孔维与觉等校定会用兵燕蓟命觉部京东

诸州刍粮赴幽州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士雍熙三年与右补阙李若拙同使交州黎桓谓曰此土山川之险中朝人乍厯之岂不倦乎觉曰国

家提封万里列郡四百地有平易亦有险固此一方何足云哉桓默然色沮使还迁国子博士端拱元年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领焉太宗幸国子

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觉方聚徒讲书即召对御讲觉曰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帝因降辇令有司张帝幕设别坐

诏觉讲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俄献时务策帝颇嘉奖以本官直史馆右正言王禹偁上言觉但能通经不当辄居

史职觉仿韩愈毛颖传作竹颖传以献太宗嘉之故寝禹偁之奏淳化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四年迁司门员外郎卒

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吏馆觉性强毅而听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语及算

雉兔首足法觉曰此颇繁吾能易之及成果精简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服子宥

△崔颐正 【崔偓佺】

崔颐正开封封邱人与弟偓佺并举进士明经术颐正雍熙中为高密尉国子祭酒孔维荐之以为国学直讲迁殿中丞又以判监李至荐

命与杜镐孙奭刊正诸经音疏咸平初真宗以诸经版本多误命择官详正因访达经义者至方参知政事以颐正对翌日召于苑中说尚书大

禹谟自是日令赴御书院侍对说尚书至十卷颐正年老求致仕帝命坐问恤甚至听以本官致仕仍充直讲改国子博士三年卒偓佺淳化中

厯福州连江尉判国子监李至奏为直讲引对便坐太宗顾谓曰李觉尝奏朕云四皓中一先生或言姓用字加撇或云加点尔知否偓佺曰昔

秦时程邈撰隶书训如仆隶之易使也今字与古或异臣闻刀用为角 【音榷】 两点为甪 【音鹿】 用上一撇一点俱不成字咸平二

年真宗幸国学召说尚书景德后令讲道德经曰于崇文院候对终篇三年卒尝撰帝王手鉴十卷其子世安上之特赐出身

△李之才

李之才字挺之青社人也天圣八年同进士出身为人朴且率无少矫厉师河南穆修修性庄严寡合虽之才亦频在诃怒中之才事之谨

卒能受易时苏舜钦辈亦从修学易其专授受者惟之才尔修之易受之种放放受之陈抟 【按东都事略云初华山陈抟读易以数学授穆

修修授之才之才授邵雍以象授种放放授许坚坚授范谔昌据此则修之易实受之陈抟非得于种放也与宋史所载异】 源流最远其图书

象数变通之妙自秦汉以来鲜有知者之才初摄共城令时邵雍居苏门山布裘蔬食躬爨以养父之才造其庐劳之曰好学笃志果何如雍曰

简策之外未有适也之才曰君非迹简策者其如物理之学何他日又曰物理之学学矣不有性命之学乎雍再拜愿受业于是先示之以陆淳

春秋意欲以春秋表仪五经既可语五经大旨则授易而终焉其后雍卒以易名世之才器大难乎识者栖迟久不调或惜之则曰宜少贬以图

荣进石延年独曰时不足以容君盍不弃之隐去再调孟州司法参军时范雍守孟亦莫之知也雍初自洛建节守延安送者皆出境外之才独

别近郊或病之谢曰故事也顷之雍谪安陆之才沿檄见之洛阳前日远送之人无一来者雍始恨知之晚友人尹洙以书荐于中书舍人叶道

卿因石延年致之延年素不喜谒贵仕凡四五至道卿门通其书乃己道卿荐之遂得改大理寺丞为缑氏令未行会延年与龙图阁直学士吴

遵路调兵河东辟之才泽州签署判官泽人刘羲叟从受厯法世称羲叟厯法远出古人有扬雄张衡所未喻者实之才受之在泽转殿中丞宝

厯五年卒邵雍表其墓有曰求于天下得闻道之君子李公以师焉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 景穆十二王上·李延寿
  卷五十二·志第十九·柯劭忞
  第二十回 立德光番后爱次子 杀任圜权相报私仇·蔡东藩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二十六·乾隆
  第三十四回 三百年元世祖一鼓而吞·黄士衡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三十五·佚名
  卷二十五·叶盛
  卷之一百四·祁韵士
  斛律羌举传·李百药
  清河王高岳传·李百药
  张致远传·脱脱
  范祥传·脱脱
  刘玉传·张廷玉
  第二十一章 现代的经济和社会·吕思勉
  卷十六·叶隆礼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侯克中

    钦定四库全书 艮斋诗集卷八 元 侯克中 撰 谐音格 诗贵於音韵谐叶此卷用韵一以音同字异者为之自我作古後或有取焉 七言三十一首 老怀 世故纷纭莫异同碧云无处觅崆峒娇莺尽日啼宫柳威凤何时到井桐四海共怜今白髪百年

  • 卷之三·佚名

    全唐诗补逸卷之三宋之问宋之问,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以附张易之、武三思,配徙钦州,先天元年赐死。补诗五首。早春泛镜湖漾舟喜湖广,湖广趣非一。愉目野载芜,清心山更出。孤烟昼藏火,薄暮朝开日。但爱春光

  • 卷之八百三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八 学俄文·周作人

    鲁迅学俄文是在一九〇七年的秋天吧,那时住在中越馆,每晚徒步至神田,路不很远,次年春迁居西片町,已经散伙,实在路远也不能去了。这事大概是由陶望潮发起,一共六个人,其中只有陈子英后来还独自继续往读,可以看书,别的人都半途而废

  • 赵绰传·李延寿

    赵绰字士倬,河东人。生性质朴正直,刚强果决。周朝初年任天官府史,因为恭谦谨慎,做事勤恳,擢升为夏官府下士。稍后,又因精明干练为人所知,任内史中士。因父丧辞官,悲哀过度损坏了身体,世人都称赞他孝顺。隋文帝为丞相时,知道赵绰

  • 卷二百十四之三·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十四之三 朱批郝玉麟奏摺 雍正八年正月二十四日广东总督【臣】郝玉麟谨 奏为盐政流弊仰祈 睿鉴事窃【臣】前奏谨陈两广盐政事摺内荷蒙朱

  • 卷八十六·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八十六 朱批齐元辅奏摺 雍正四年七月初二日广西左江总兵官【臣】齐元辅谨 奏为恭报微【臣】钦遵 圣训料理营伍以收实效事窃【臣】蒙 皇上隆恩陞授左江总兵自雍正四年四月初二日到南宁府任事

  • 第三十五章 暴风雨之来临【蒙古入主】·钱穆

    一、蒙古之入主南宋代表的是中国的传统政权,他渐渐地从北方迁到南方,而终于覆灭。 蒙古民族入主中国,中国史开始第一次整个落于非传统的异族政权的统治。中国的政治社会,随着有一个激剧的大变动。蒙古入主,对

  • 纲鉴易知录卷三九·吴楚材

    梁纪 附西魏北齐北周太宗简文帝纲 庚午,春正月,东魏高洋自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封齐王。纲 梁以陈霸先为交州刺史。目 霸先发始兴,至大庾岭,蔡路养拒之。其党萧摩诃,年十三,单骑出战,无敢当者。霸先击之,路养败

  • 费兴仁夫人·周诒春

    费兴仁夫人 名采蓉。年二十六岁。生于上海。子一女一。初学于上海伊利萨学校。光緖三十三年。自费游美。入芝加哥浸会学校。习神学。宣统元年。入鄂必林学校。习教育。民国二年。入芝加哥幼稚园学校。习幼稚园专科。

  • 鬼谷子卷中·陶弘景

      飞箝第五  飞,谓作声誉以飞扬之。箝,谓牵持缄束令不得脱也。言取人之道先作声誉以飞扬之,彼必露情竭志而无隐,然后因其所好牵持缄束令不得转移。  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  几度其权略,量其村能,为远。作声誉者

  • 卷四百七十二·佚名

    △第二分善达品第七十七之二善现,云何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如实知行相。谓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如实知行如芭蕉树叶叶析除实不可得。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如实知行相。善现,云何菩萨摩

  • 四十一、达磨安心·慧开

      达磨面壁。二祖立雪断臂云:“弟子心未安,乞师安心。”   磨云:“将心来,与汝安。”   祖云:“觅心了不可得。”   磨云:“为汝安心竟!”   无门曰:缺齿老胡,十万里航海特特而来,可谓无风起浪。末后接得一个门人,又却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五·唐慧琳

       翻经沙门惠琳撰  音道地经一卷 琳  修行道地经六卷 琳  百喻经四卷 玄  菩萨本缘经三卷 玄  大乘修行诸要集三卷 未  付法藏传六卷 玄  坐禅三昧经三卷 琳  佛医经一卷 玄  惟曰杂难

  • 大乘中观释论 第九卷·安慧

    大乘中观释论 第九卷安慧菩萨造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观薪火品第十之余◎复次颂言即薪而无火释曰。遣一性故异薪亦无火释曰。薪火二法遣异性故火中亦无薪  薪中亦无火释

  • 乐府诗集·郭茂倩

    诗总集名。北宋郭茂倩编。浑州须城人。元丰年间任河南府法曹参军。书分一百卷,收录了从不那么可靠的陶唐直到五代时的作品。分十二类:①郊庙歌辞,祭祀用。祭天地、太庙、明堂、藉田、社稷。②燕射歌辞,宴会用。③鼓吹曲辞

  • 南方草木状·嵇含

    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植物志之一。旧题为西晋襄城太守嵇含撰于永兴元年(公元304年),但学者们对其作者和成书年代均有不同看法,尚无定论。不过,根据书中的一些记载,可以推断此书的渊源较古老。此书在南宋后又有增补。书中记

  • 菩萨戒本持犯要记·元晓

    佛学著述。唐代新罗僧元晓撰。一卷。分三门明释犯戒的不同情况,即:(1)轻重门;(2)浅深门;(3)明究竟犯持门。轻重门先总判轻重,就轻戒别为三类,或四十四轻,或四十八轻,或二百四十六轻;次明共与不共,指出十重戒之前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