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类考卷八

明 陈士元 撰

人物考

鲁公

朱子曰鲁公周公子伯禽也

元按索隐云周公元子就封于鲁次子留相王室代为周公其余食小国者六人樊蒋邢茅胙祭也洛诰云予小子其退即辟于周命公后是周公留相成王成王封其子伯禽于鲁也记云周公拜乎前鲁公拜乎后言受封告庙之礼耳陶渊明以为武王封之于鲁误也伯禽成王元年就封享国四十六年一统志云鲁公墓在兖州府曲阜县东八里

昭公

朱子曰昭公鲁君名稠

元按鲁世家云鲁襄公卒太子子野立七月而卒鲁人立禂为君是为昭公昭公年十九犹有童心穆叔不欲立曰禂非适嗣且居丧不戚若果立必为季氏忧季武子弗听卒立之昭公二十五年春鸜鹆来巢师已曰文成之世童謡曰鸜鹆来巢公在干侯鸜鹆入处公在外野至二十八年昭公如晋晋君果居昭公于干侯昭公在当时有知礼之名故陈司败以为问左传云昭公五年公如晋自郊劳至于赠贿无失礼晋侯谓女叔齐曰鲁侯不亦善于礼乎对曰是仪也不可谓礼礼所以定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今政在三家不能取有子家覊弗能用也奸大国之盟陵虐小国公室四分难将及身不防其所礼之本末将于此乎在而屑屑焉习其仪以亟言善于礼不亦逺乎三十二年公薨明年夏叔孙成子逆公之丧于干侯秋七月葬昭公于墓道南孔子之为司寇也沟而合诸墓

吴孟子

许谦氏曰古者妇人皆以其姓在下而以孟仲之次加于上如春秋所书仲子伯姬诗所谓孟姬之类子宋姓姬鲁姓姜齐姓伯仲长幼之序仲子宋女伯姬鲁女孟姜齐女也吴祖泰伯文王之伯父鲁祖周公文王之子吴鲁无婚姻之礼昭公违礼欲掩其恶故改姬称子也

元按春秋哀公十二年夏五月甲辰孟子卒左传云昭公娶于吴故不书姓然先儒多以孟子为昭公夫人考之春秋经文未尝称为夫人也惟坊记有云鲁春秋去夫人之姓曰吴其死曰孟子卒故先儒遂以为夫人不知坊记多出汉儒未足据也春秋书夫人者如夫人姜氏至自齐之例孟子非夫人而亦书卒者鲁史畏吴彊之故耳然则昭公犯娶同姓之非岂其得己也哉吴孟子卒孔子与吊适季氏季氏不絻放绖而拜

定公

朱子曰定公鲁君名宋

元按定公名宋襄公之子昭公之弟也鲁世家云昭公卒于干侯鲁人共立昭公弟宋为君是为定公纲目前编云季孙意如废世子而立公子宋初公衍为太子季孙使叔孙告于子家羁曰公衍公为实使群臣不得事君若公子宋主社稷则群臣之愿也昭公之丧至自干侯甫及坏隤公子宋先入从者皆自坏隤反遂立宋为君然昭公丧至五日而后定公即位非常礼也昭公生务人及公衍二子从干侯乃亦季氏之所忌不敢复入公子宋以昭公母弟虽亦从公在外然于季孙无忌子家羁所谓貌而出者也故丧至坏隤而宋先入意如必欲抑使听已不以时定位不过将以市已挟立之恩而鲁之羣臣卒无一人倡明太义以奨公室使宋卒为意如所制而不得有为鲁衰自是不振矣悲哉定公以敬王十一年即位在位十五年薨于髙寝

哀公

朱子曰哀公鲁君名蒋

元按系本云哀公名蒋鲁世家云名将定公之子周敬王二十六年即位在位二十七年为三桓所攻奔于卫孙于邾国人迎以归卒于公孙有山氏哀公十四年春则春秋絶笔之年也哀公母曰定姒先儒谓哀公四嵗即位然春秋哀公七年秋公伐邾若四嵗即位则伐邾之年方十嵗耳何以能亲将耶又鲁君夫人多见于经而哀公夫人独不经见盖娶在先君之世薨在春秋絶笔之后也则公即位时年巳长矣四嵗即位之説似谬哀公子寜是为悼公

孟荘子

朱子曰孟荘子鲁大夫名速其父献子名蔑

元按孟荘子仲孙速也仲孙蔑之子公孙敖之孙公子庆父之曽孙也蔑即孟献子大学记其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之言而孟子亦记其有友五人而忘家之善此诚鲁之贤大夫而春秋中所仅见者也歴相君五十年鲁人谓之社稷之臣则其臣必贤其政必善而孟荘子年少嗣立能不改焉故孔门以为难又考春秋荘子速之后有僖子貜懿子何忌武伯彘皆能世其家法三家之中惟仲孙氏独忠公室而南宫敬叔之贤更出于流俗岂非献荘之遗教流风足以倡淑后裔哉夫仲孙氏又称孟孙者盖鲁桓公四子长荘公次庆父次公子牙次公子友礼嫡长称伯庶长称孟荘公既为君而大夫不敢宗诸侯不得与荘公为伯仲叔季之次故以庆父为孟孙氏牙为叔孙氏友为季孙氏是为三家皆桓公之后故又为三桓然庆父实荘公之仲弟故国人犹称仲孙而鲁史因之也

孟懿子

朱子曰孟懿子鲁大夫仲孙氏名何忌

元按春秋定公六年仲孙何忌如晋左传云孟懿子往是知懿子名何忌也懿子之父僖子名貜僖子将死召其大夫曰吾闻孔丘圣人之后也我若获没必属説与何忌事之而学礼焉以定其位故孟懿子与南宫敬叔皆师事孔子

孟武伯

朱子曰武伯懿子之子名彘

元按春秋懿子以哀公十四年卒而武伯嗣哀公十七年左传云公会齐侯于蒙孟武伯相武伯问于髙柴曰诸侯盟谁执牛耳季羔曰鄫衍之役吴公子姑曹发阳之役卫石魋武伯曰然则彘也是知武伯为懿子之子仲孙彘也

孟敬子

朱子曰孟敬子鲁大夫仲孙氏名捷

元按檀弓云悼公之丧季昭子问于孟敬子郑氏注云敬子武伯之子名捷是也

孟之反

朱子曰孟之反鲁大夫名侧

元按左传哀公十一年齐师伐我战于郊右师奔孟之侧后入以为殿杜预氏注云孟之侧孟氏族也字反又荘周云孟子反夫孟侧字反左传以为孟之侧孔子以为孟之反荘子以为孟子反犹孟子称孟舎曰孟施舎也施之子皆助语辞如庾公之斯尹公之他之类

孟公绰

孔安国氏曰孟公绰鲁大夫

元按孟公绰仲孙氏字公绰也能烛崔杼不臣史记弟子传叙云孔子之所严事于鲁孟公绰是也

子服景伯

朱子曰子服氏景諡伯字鲁大夫子服何也

元按子服氏孟氏之支庶也歴惠伯昭伯以至景伯景伯名何左传哀公七年公会吴于鄫吴徴鲁百牢景伯曰晋范鞅贪而弃礼以大国惧敝邑卜一牢之君若以礼命于诸侯则有数矣若亦弃礼则有淫者矣吴人不听景伯曰吴将亡矣不与必弃疾于我乃与之十三年公会晋侯于黄池吴人将以公见晋侯景伯对使者曰王合诸侯则伯帅侯以见于王伯合诸侯则侯帅子男以见于伯自王以下朝聘玉帛不同故敝邑之贡于吴有丰于晋以为伯也今以寡君见晋则晋为伯矣吴人乃止既而悔之将囚景伯景伯曰何也立后于鲁矣遂囚以还及太宰嚭见于吴王曰无损于鲁不如归之乃归景伯景伯自言力能肆公伯竂于市朝则其势位可知景伯名何而孔安国以为名何忌非也

叔孙武叔

朱子曰武叔鲁大夫名州仇

元按武叔叔孙成子之子也成子名不敢左传定公八年阳虎刼武叔以伐孟氏哀公十一年齐师伐鲁及清武叔呼冉求而问战武叔之母死既小敛袒且投冠拔发子游曰知礼君子曰州仇焉知礼所事者礼之末节也

季文子

朱子曰季文子鲁大夫名行父

元按季文子季友之孙为鲁大夫史记世家云成公十六年宣伯使告晋郤犨请止季文子而杀之九月晋人执季文子于苕邱范文子谓栾武子曰季孙于鲁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可不谓忠乎信谗慝而弃忠良若诸侯何乃赦季文子十二月季文子及郤犨盟于扈归刺公子偃襄公五年季文子卒大夫入敛公在位宰庀家器为葬备春秋私考云季孙行父奸深忌刻之人也论语谓其三思而后行岂非用智之深而谋身之密者耶观其党仲遂之弑适倾归父之用事而又结晋仇齐以専鲁国之政恶可知矣左迁穪其妾不衣帛马不食粟相三君而无私积全与行父平生不类虽有之亦饰诈沽名之事耳但其末年能信用仲孙蔑而委之政故犹以功名终焉

季桓子

朱子曰季桓子鲁大夫名斯

元按左传季桓子季平子之子也平子名意如定公五年六月季孙意如卒子斯嗣是为桓子桓子行东野及费子泄为费宰逆劳于郊桓子敬之劳仲梁怀仲梁懐弗敬子泄怒谓阳虎曰子行之乎阳虎囚桓子而逐仲梁怀既而盟桓子于稷门之内而释之定公六年桓子如晋献郑俘七年齐伐鲁桓子与孟懿子御之十二年仲由为宰将堕三都于是桓子帅师堕费十三年齐人馈女乐桓子微服往观语定公受之怠于政孔子去适卫哀公二年桓子伐邾将伐绞三年秋桓子有疾谓康子曰昔者孔子防兴鲁矣以吾受羣婢故去我死汝相鲁必召仲尼后数日卒

季康子

朱子曰季康子鲁大夫季孙氏名肥

元按季孙肥之名见于左传及鲁世家乃桓子之庶子哀公三年秋季桓子有疾命正常曰南孺子之子男也则以告而立之女也则肥也可南孺子者桓子之妻也桓子卒康子立既葬康子在朝南氏生男正常载以如朝告曰夫子有遗言命其圉臣曰南氏生男则以告于君与大夫而立之今生矣男也敢告遂奔卫康子请退公使大夫共刘视之则或杀之矣乃讨之召正常正常不反畏康子也康子立欲召仲尼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能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康子曰谁召而可曰必召冉求于是使召冉求论语所谓季氏旅泰山伐颛冉求聚敛事皆康子时事也諡法安乐抚民曰康

季子然

朱子曰子然季氏子弟

元按注疏孔安国邢昺皆以子然为季氏子弟子然盖其字也其名与事实无考薛应旂谓子然平子意如之子桓子之弟也不知何据或亦因其与孔子同时而臆度之耳

鄹人

邢昺氏曰鄹人鲁鄹邑大夫

元按孔子父叔梁大夫纥有九女无子其妾生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于是求婚于顔氏顔氏生三女其小曰徴在顔父问三女曰鄹大夫虽父祖为卿士然其先圣王之裔今其人身长十尺武力絶伦虽年长性严不足为疑三子孰能为之妻徴在进曰从父所制将何问焉父曰即尔能矣遂以妻之乃生孔子春秋于邑大夫多穪人人之者微之也故不以姓名见如文公九年经穪许人左传则穪大夫是也又左传襄公十年县门发鄹人纥扶之以出在内者则当时尝以鄹人穪孔子之父矣宋祥符年封纥为齐国公元至顺年加封啓圣王

臧文仲

朱子曰臧文仲鲁大夫臧孙氏名辰

元按世本云鲁孝公生僖伯彄彄生哀伯达达生伯氏瓶瓶生文仲辰则辰乃公子彄之曽孙也彄字子臧辰以王父字为氏故曰臧孙氏文仲继然友为政自荘公末已与闻国政矣而四十余年鲁政多疪至于文公尤甚文公十年三月辛夘文仲卒当时穪其为名大夫而孔子以为不智又以为窃位其众好必察者与

臧武仲

朱子曰鲁大夫名纥

元按臧武仲名纥諡武文仲之孙宣叔之子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臧武仲如晋雨过御叔御叔曰焉用圣人注云武仲多知时人谓之圣也襄公二十三年臧孙讫出奔邾初季武子无适子庶子公钮居长而武子爱幼子纥欲立之臧孙纥成之是为季悼子于是季孙爱臧孙孟孙恶之其后季孙以孟氏计攻臧氏臧孙斩鹿门之关以出奔邾初臧宣叔娶于铸生贾及为又娶穆姜之姨子为继室生纥长于公宫姜氏爱而立之臧贾臧为出在铸臧武仲自邾使告臧贾且致大蔡曰子以大蔡请纳其可贾再拜受使为以纳请臧孙如防使告鲁曰絶非能害也知不足也非敢私请苟守先祀无废二勲敢不辟邑乃立臧为此孔子所谓要君者也臧纥致防而奔齐仲尼曰知之难也有臧武仲之知而不容于鲁国作不顺而施不恕也

阳货

朱子曰阳货季氏家臣名虎尝囚季桓子而専国政元按左传阳货初事季平子至定公五年九月囚季桓子及公父文伯而逐仲梁怀冬十月杀公何藐盟桓子于稷门之内逐公父文伯及秦遄皆奔齐六年夏强使孟懿子往报晋夫人之币八月又盟公及三桓于周社盟国人于亳社诅于五父之衢八年九月刼公与武叔以伐孟氏公敛处父战于棘下阳氏败阳虎説甲如公宫取寳玉大弓以出舎于五父之衢入于讙阳关以叛九年夏归鲁寳玉大弓鲁人伐阳关阳虎使焚莱门而出奔齐齐侯执之囚诸西鄙乃载葱灵寝于其中而逃奔晋适赵氏孔子曰赵氏其世有乱乎子路曰权不在焉岂能为乱孔子曰阳虎亲富而不亲仁赵简子好利而多信必溺其説而从其谋祸败所终非一世可知也

阳肤

朱子曰阳肤曽子弟子

元按一统志云阳肤武城人曽子弟子七人阳肤其一也

微生髙

朱子曰微生姓髙名鲁人素有直名者

元按荘子及战国防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程复心氏云尾生一本作微生战国防作尾生髙髙诱氏以为鲁人疑即微生髙也观此则其为人槩可见矣

微生畆

朱子曰微生姓畆名也

元按微生畆盖微生髙之族也髙之直畆之固岂圣人中正之道哉

左邱明

程子曰左邱明古之闻人也

元按汉书艺文志云左邱明鲁太史吴程氏云自班马以来皆谓左邱明即传春秋撰国语者故孔安国注论语以为鲁太史也或谓传春秋者非左邱明乃楚之左史倚相薛应旂氏又以左邱明为左史倚相之后杜预氏左传序云左邱明受经于仲尼然孔子称左邱明之所耻曰丘亦耻之则左邱明当是孔子之先辈今左传序事于孔子既没之后至于韩赵魏灭智伯之时则传春秋者似非左邱明矣左邱氏明名故史记或称左邱然自汉以来率称左氏而杜预乃云仲尼素王邱明素臣郑夹漈氏族志亦云左姓邱明名宋封为中都伯一统志云墓在济南府肥城县西南二十五里

公伯寮

朱子曰公伯寮鲁人

元按史记弟子传云公伯僚字子周张守节氏云家语弟子篇有申缭字子周即公伯寮也古史考则谓公伯僚是谗愬之人孔子不责而云命非弟子流也故朱子集注不云弟子

栁下惠

朱子曰栁下惠鲁大夫展获字禽食邑栁下諡曰惠元按荘子云孔子与栁下季为友栁下季之弟名曰盗跖注云栁下惠姓展名获字季禽一云字子禽鲁公族展无骇之子也然考之左传展禽在鲁僖公时至孔子之生八十余年孔子岂得相与为友盖荘子寓言也僖公二十六年齐侵鲁僖公使展禽弟展喜犒师喜受命于禽以往谕以先王之命齐帅媿服齐求鲁岑鼎鲁与之赝展禽不肯失信乃以真岑鼎往臧文仲祀爰居展禽非之文仲曰季子之言不可不法也使书之以为三防夏父弗忌跻僖公于闵公上展禽曰必有殃矣列女传云栁下惠既死门人将诔之妻曰夫子之諡宜曰惠兮门人从之以为诔

卞荘子

朱子曰荘子卞邑大夫

元按国名纪云卞和卞荘子皆以卞邑为姓氏族大全云曹叔振铎之后支庶食采于卞因以为氏卞荘子是也集注以为卞邑大夫则本于晋儒周生烈之説史记陈轸传云卞荘子有刺双虎之功荀子云齐人伐鲁忌卞荘子不敢过卞刘向新序云荘子养母战而三北及母死齐伐鲁荘子赴敌三获甲首以献曰此塞三北遂赴齐师杀卞人而死据此则荘子为卞人固未尝言其为大夫及卞姓也一统志云墓在东昌府聊城县界内

林放

朱子曰林放鲁人

元按礼殿图有林放名而弟子传不载故集注止云鲁人唐赠清河伯宋封长山侯

子桑伯子

朱子曰子桑伯子鲁人

元按邢昺云子桑伯子当是一人故王肃包咸惟言伯子而已郑云子桑秦大夫盖以左传秦有公孙枝字子桑也郑引之谬矣集注所谓子桑户者盖以荘周穪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友其言皆太简之意子桑死孔子闻之使子贡往吊焉盖子桑姓伯子字而户其名也

原壤

朱子曰原壤孔子之故人

元按原壤盖原宪之族周文王第十六子原伯之后也檀弓云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椁原壤登木而歌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孔頴达氏云原壤方外之士离文弃本不拘礼节妄为流宕盖败于名教误于后学者也

公山弗扰

朱子曰弗扰季氏宰与阳虎共执桓子据邑以叛元按公山弗扰左传作公山不狃字子泄盖阳虎之党也定公五年弗扰为费宰其据费以叛召孔子史记在定公九年孔子未为中都宰前春秋不书者以费叛季氏非叛鲁也而左传家语乃载在十二年是时定公尊用孔子而季孙斯仲孙何忌又从孔子堕费无费叛之事岂孔子舎鲁而欲赴费人之召耶盖史记九年费叛似是而左传所谓费人袭鲁仲尼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妄矣春秋私考云季平子専权为恶以阳虎为腹心虎之预政已非朝夕及平子与叔孙成子相继卒而桓子武叔皆稚弱国命遂为虎所执公山弗扰为费宰侯犯为郈宰皆虎党也弗扰以费叛犯以郈叛宜在定公五六年间桓子武叔初立之时虎専国政倚以为助也何以知二邑之叛在此时邪盖虎归孔子蒸豚而曰大夫有赐于士弗扰叛欲召孔子则此时孔子尚未仕也孔子仕鲁猎较为兆必在定公七八年间而不在桓子初立时也

达巷党人

朱子曰其人姓名不传

元按前汉书董仲舒传云达巷党人不学而自知孟康氏注云此项槖也氏族大全云项本姬姓春秋时有项槖七嵗而为孔子师

冕 挚

元按周礼乐官有乐师大师小师其掌磬钟笙镈韎籥之官皆称师师冕师摰如春秋师旷师筏师慧之类摰本太师亦称师摰如旷本太师亦称师旷也摰又名乙乐记所谓子贡见师乙而问歌声是也摰冕姓皆无考

朱子曰襄即孔子所从学琴者

元按襄击磬乐官之名史记世家云孔子学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髙望而逺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黒颀然而长眼如望羊奄有四方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盖文王操也襄姓亦无考

干 缭 缺 方叔 武 阳

元按干缭缺方叔武阳皆乐官之名或曰方叔方名而叔其字也姓皆无考其后子孙以官为氏故有亚饭氏三饭氏四饭氏少师氏云

乡原

朱子曰乡原乡人之愿者也

元按周生烈云乡原者所至之乡辄原其人情而为意以待之也何晏云乡向也谓其不能刚毅见人辄原其趋向容媚而合之也故孔子以为徳之贼其人姓名无考

此卷皆鲁国人物

论语类考卷八

猜你喜欢
  备蛾傅第六十三·墨子
  论语集说卷六·蔡节
  论语集注考证原序·金履祥
  理解的困难·孔子
  卷一百五十九·卫湜
  卷三十四上·真德秀
  朱子五经语类总说·程川
  卷三十七·鄂尔泰
  后序·傅逊
  卷三十五·王天与
  理与气·钱穆
  僖公·僖公十五年·左丘明
  伍员谏许越平(哀公元年)·佚名
  卷三百七十二·佚名
  评监督寺庙条例·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彭定求

        卷3_1 【过晋阳宫】李隆基   缅想封唐处,实惟建国初。俯察伊晋野,仰观乃参虚。   井邑龙斯跃,城池凤翔馀。林塘犹沛泽,台榭宛旧居。   运革祚中否,时迁命兹符。顾循承丕构,怵惕多忧虞。   尚恐威不逮,复虑

  • 第一幕·林徽因

    出台人物(按出台先后):四十多岁的李太太(已寡) 李琼四小姐 李琼女 李文琪梅真 李家丫头荣升 仆人唐元澜 从国外回来年较长的留学生大小姐 (李前妻所出,非李琼女)李文娟张爱珠 文娟女友黄仲维 研究史学喜绘画的青年地

  • 巻十一·李攀龙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诗删卷十一明 李攀龙 编唐五言古诗光上座廊下众山五首【李颀】名岳在庑下吾师居一牀每闻楞伽径只对清翠光百谷聚云色莓苔侵屋梁气盘古壁转势引幽堦长愿游薜叶下日见金炉香裴尹东溪别业【李颀】公才

  • 卷三十九·本纪第三十九·顺帝二·宋濂

        ◎顺帝二   二年春正月壬戌,太阴犯右执法。甲子,太阴犯角宿。乙丑,宿松县地震,山裂。丁卯,太阴犯房宿。是月,置都水庸田使司于平江。   二月戊寅朔,祭社稷。辛巳,太阴犯昴宿。甲申,太白经天。戊子,诏以世祖

  • 卷之九百三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百五·佚名

    光绪十一年。乙酉。三月。庚子朔。上诣储秀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戊辰皆如之。内记注  ○谕军机大臣等、电寄李鸿章、据电及致总署信件。均悉。撤兵可允。永不派兵不可允。该督务当力与辩论。万不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纪昀

    列传唐 【二十六】○唐二十六桓彦范【薛季昶 杨元琰杨仲昌】 敬晖崔元暐【涣 纵碣】 张柬之 袁恕己【高】桓彦范敬晖崔玄暐张柬之袁恕己△桓彦范桓彦范字士则润州丹阳人以门荫调右翊卫迁司卫主簿狄仁杰曰君才识

  • 通志卷一百十八下·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三十一下廖立字公渊武陵临沅人先主领荆州牧辟为従事年及三十擢为长沙太守先主入蜀诸葛亮镇荆土孙权遣使通好于亮因问士人有谁相经纬者亮荅曰庞统廖立椘之良才当賛兴世业

  • 卷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二有虞世系表略姚姓其先国於虞始为虞氏系出虞幕虞幕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句望句望生桥牛桥牛生瞽瞍瞽瞍生舜舜母握登氏见枢星如大虹意感而生舜於姚墟龙顔日衡怀珠握褒目瞳重曜故曰舜

  • 一二七八 江西巡抚何裕成奏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部数折·佚名

    一二七八 江西巡抚何裕成奏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部数折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江西巡抚臣何裕成跪奏,为遵例具奏事。窃照《通鉴纲目续编》附载《发明》、《广义》各条,语多偏谬,应遵照钦定改本逐一抽改。嗣复遵

  • ●職名·佚名

    三通館武英殿修書處○三通館總裁纂修兼總校纂修兼校對官滿纂修官提調官收掌官△總裁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大學士兼翰林院掌院學士(臣)嵇璜經筵講官吏部尚書管理國子監事務(臣)劉墉兵部尚書(臣)王杰經筵講官戶部尚書管理順天府府

  • 不要卖弄小聪明·孔子

    【原文】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译文】 孔子说:“大家整天聚在一起,谈话丝毫不涉及道义,却喜欢卖弄小聪明,这种人真是难办啊!” 【读解】 我们今天的人尤其容易犯这种毛病。茶楼酒馆、卡拉OK厅等娱乐消

  • 卷五·胡广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大全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大全卷五明 胡广等 撰王制第五疏曰王制之作在秦汉之际卢植云文帝令博士诸生作【永嘉徐氏曰王制一书叙次三王四代之制度盖圣王所以经纶天地之大经而为万世法程者也

  • 卷二十二·王与之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订义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二十二    宋 王与之 撰师氏中大夫一人上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薛平仲曰天祐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君师之职人主所以承天之以善天下之民有

  • 使辽语录·陈襄

    地理杂志。北宋陈襄(1017—1080)撰。一卷。 襄字述古,称古灵先生,福建福州人。庆历进士,曾官三司盐铁判官、侍御史等。于治平四年(1067)使辽,归而成书,约四千字。以记宋辽使节沿途迎送礼仪、所过州县馆驿相距路程、相互通

  • 答陶隐居论书·萧衍

    一篇。书论。南朝梁萧衍撰。此篇为梁武帝萧衍与陶弘景论书启九篇之一。探讨书法之论,文字简练,对书法技巧、执笔、运笔、结字、骨力、用墨、笔法等,皆有精辟论述。为临书的心得之作,也是对书法技法的概括总结。

  • 求欲经·佚名

    佛说求欲经,一卷,西晋法炬译。中阿含中秽经之别译也。

  •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赞佛法身礼·佚名

    亦称《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赞佛法身经》,简称《文殊赞法身礼》、《文殊法身礼》。密教经典。唐不空译。一卷。说文殊赞佛四十一礼。前附不空经序(奉进表),题注“此礼出《大乘一切境界智光明庄严经》”。见载于中国历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