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唐大诏令集卷八十一

宋 宋敏求 编

政事

礼乐

太常乐人蠲除一同民例诏

颁行唐礼及郊庙新乐诏

用庆善曲破阵乐诏

诏习礼乐诏

禁断女乐?

内出云韶舞?

雅乐名大唐乐制

经史

命萧瑀等修六代史诏

修晋史诏

简择史官诏

令诸儒质定古文孝经尚书诏

行何郑所注书勅

改尚书洪范无颇为陂勅

録开元以来名臣事迹付史馆勅

条贯起居注勅

礼乐

太常乐人蠲除一同民例诏

太常乐人今因罪讁入营署习艺伶官前代以来转相承袭或有衣冠彻诸公卿子孙一沾此色後世不改婚姻絶於士类名籍异於编甿大耻深疵良可哀愍朕君临区宇思从寛惠永言沦滞义存刷荡其大乐鼓吹诸旧人年月已久世代迁易宜得蠲除一同民例但音律之伎积学所成传授之人不可顿阙仍依旧本司上下若已仕官见入班流勿更追呼各从品秩自武德元年以来配充乐户者不在此例【武德二年八月】

颁行唐礼及郊庙新乐诏

先王之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象天地以制法通神明以施化乐由内作礼自外成可以安上治民可以移风易俗揖让而天下治者其惟礼乐乎固以同和无体非饰玉帛之容岂崇钟鼓之奏日来月往朴散淳漓淫慝迭兴流而忘本鲁昭所习唯在折旋魏文所重止於郑卫秦氏纵暴载籍咸亡汉朝修缉典章不备时更战国多所未遑雅道沦丧历兹永久朕恭承明命嗣膺玉历惧深驭朽情切纳隍凭宗庙之灵资股肱之力上下交泰遐迩乂安率土阽危既拯之於涂炭羣生遂性复纳之於轨物兴言政本载惕於怀盖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朕虽德谢前王而情深好古伤大道之既隐惧斯文之将坠故广命贤才旁求遗逸探六经之奥旨采三代之英华古典之废於今者咸择善而修复郑声之乱於雅者并随违而矫正莫不本乎人心稽之物理正情性而节事宜穷高深而归简易用之邦国彞伦以之攸叙施之律吕金石於是克谐今修撰既毕可颁行天下俾富教之方洵符先圣人伦之化贻厥後昆【贞观十一年四月】

用庆善曲破阵乐诏

国家平定天下革命创制纪功旌德久被乐章今郊祀四悬犹用干戚之舞先朝作乐韫而未申其郊庙享宴等宫悬文舞宜用功成庆善之乐皆着履执拂依旧服袴褶童子冠其武舞宜用神功破阵之乐皆被甲持戟其执纛之人亦着金甲仍量加箫笛歌鼔等於悬南列坐与宫悬合奏【麟德二年十月】

诏习礼乐诏

礼乐之用其来尚矣朕诞膺明命克光丕历思隆颂声以康至道而曲台阐训犹乖揖让之容大乐登歌徒纪铿锵之韵良以教亏绵蕞学阙瞽宗兴言盛业寤叹曷已然则幽诚所着纵九臯而必闻忠信且存在十室而无弃但虑习俎之彦隐迹於闾阎办铎之英韬声於林薮夫良玉无趾求之斯来真龙难覩好之而至其四方士庶及丘园栖隐有能明习礼经详?音律於行无违在艺可録者并宜州县捜扬博访具以名闻

禁断女乐勅

朕闻乐者起於心心者动於物物不正不可为乐乐不正则不能理人况天生黎蒸区别男女外则不能导之以礼中则不能由之以乐苟或不臧孰云致理自有隋颓靡庶政雕缺徵声遍於郑卫衒色靡於燕赵广场角抵长袖风飘聚而观之浸而为俗所以戎王夺志夫子遂行也朕方大变浇讹用清淄蠧睠兹女乐事切骄淫伤风害政莫斯为甚既违令式尤宜禁断自今以後不得更然仍令御史金吾严加捉搦如有犯者先罪长官务令杜絶以称朕意【开元二年八月七日】

内出云韶舞勅

朕闻舞者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岂徒夸诩时代眩耀耳目而已也自立云韶内府百有余年都不出於九重今欲陈於百姓冀与公卿同乐岂独娱於一身且珠翠绮罗孰非珍玩常念百金之费每惜十家之产是以所服之服俱非罗绮所冠之冠亦非珠翠至若弋绨之制大帛之衣德虽谢於古人俭不惭於曩?庶羣公等观此当体朕之不奢【开元十二年正月】

雅乐名大唐乐制

王者作乐古之大猷盖以殷荐上帝严配祖考况顺天地之体开山川之风发挥雅音道逹和气揖让而理不其盛欤自战国以来此道隳坏但纪铿锵之节宁探述作之深历代因循莫之改革朕尝以听政之暇缅寻前典虽旧制之空存而正声之多缺将何以列彼祠祀感於灵神斯事体大谅资合度是用躬亲有以裁校定六律而为本避五行之相克哀慢淫过去其弊也清浊刚柔适其中也亦既协应颇为成文或得之於自然乃不知其本然岂上玄幽赞俾正缺遗者哉方於六代之作亦各一时之义也乃命奉常陈於祀事用昭诚敬且敦风俗而王公卿士爰及有司频诣阙上言请以唐乐名斯至公事朕安得而辞焉然则大成大韶大濩大夏皆以大字表其乐章今之所请宜曰大唐乐【开元二十九年六月】

经史

命萧瑀等修六代史诏

经典序言史官纪事考论得失究尽变通所以裁成义类惩恶劝善多识前古贻鉴将来伏羲以降周秦斯及两汉传绪三国并命迄于晋宋载籍备焉自有魏南徙上乘机运周隋禅代历世相仍梁氏称邦跨据淮海齐迁龟鼎陈建宗祊莫不自命正朔绵历岁祀各殊徽号删定礼仪至於发迹开基受终告代嘉谋善政名臣奇士立言着绩无乏於时然而简牍未修纪傅咸缺炎凉已积謡俗还讹余烈遗风冺焉将坠朕握图驭宇长世字民方立典谟永垂宪则顾彼湮落用深叹悼有怀撰録实资良直中书令萧瑀给事中王敬业着作郎殷闻礼可修魏史侍中陈叔逹秘书丞令狐德棻太史令唐俭可修周史兼中书令封德彞中书舍人顔师古可修隋史大理卿崔善为中书舍人孔绍安太子洗马萧德言可修梁史太子詹事裴矩兼吏部郎中祖孝孙前秘书监魏徵可修齐史秘书丞窦璡给事中欧阳询秦王文学姚思亷可修陈史务加核详博采旧闻义在不刋书法无隐【武德五年十二月】

修晋书诏

朕拯溺师旅省方礼毕四海无事百揆多闲遂因暇日详观典府考龟文於羲载辨鸟册於轩年不出岩廊神交千祀之外穆然旒纩临睨九皇之表是知右史序言斯不爽昧左官诠事历兹绵远发挥文字之本通逹书契之源大矣哉盖史籍之为用也自沮诵摄官之後伯阳载笔之前代列史臣皆有删着仲尼修而采檮杌倚相诵而阐丘坟降自西京班马腾其茂寔逮於东汉范谢振其芳声蕞尔当涂陈夀核其国志眇哉刘宋沈约裁其帝籍至梁陈高氏朕命勒成惟周及隋亦同甄録莫不彰善瘅恶激一代之清芬褒吉惩凶备百王之令典唯晋氏膺运制有中原上帝启玄石之图下武代黄星之德及中朝鼎革江左嗣兴并宅寰区式重徽号足以飞英丽笔将美册书但十有八家虽存记注而才非良史事亏寔录绪烦而寡要思劳而少功叔宁课虚滋味同於画饼子云学海涓滴湮於涸流处叔不然於中兴法盛莫通於创业洎乎干陆曹邓略记帝王鸾盛广松才编载记其文既野其事罕传遂使典午清高韬遗芳於简册金行曩志缺继美於骊騵遐想寂寥深为叹息宜令修国史所更撰晋书铨次旧闻裁成义类俾夫湮洛之诰咸使发明其所须可依修五代史故事若少学士亦量事追取【贞观二十年闰二月】

简择史官诏

修撰国史义在典寔自非操履贞白业量该通谠正有闻方堪此任所以承前纵居史官必就中简择灼然为衆所推者方令着述如闻近日以来但居此职即知修撰非唯编缉踈舛亦恐漏泄史事自今以後宜遣史司於史官内简择堪任修史人录名进内自余虽居史职不得辄令闻见所修史籍及未行用国史等事【总章三年十月】

令诸儒质定古文孝经尚书诏

孝经尚书有古文本孔郑注其中指趣颇多踳駮精义妙理若无所归作业用心复何所适宜令诸儒并访後进逹解者质定奏闻【开元七年三月】

行何郑所注书勅

朕以全经道丧大义久乖淳感之性浸微流遁之源未息是用旁求废简远追缺文欲使发挥异说同归要道永惟一致之用以开百行之端间者诸儒所传颇乖通议敦孔学者冀郑门之息灭尚今文者指古传为诬伪岂朝廷并列书府以广儒术之心乎况孔郑大宗固多殊趣诸生会议曾无所申而推求小疵其细已甚聚讼之训人无则焉其何郑二家可令仍旧行用王孔所注传习者希宜布继絶之典颇加奬饰子夏传逸篇既广前令帖易者停【开元七年五月】

改尚书洪范无颇为陂勅      孙逖

勅典谟既作虽曰不刋文字或讹岂必相袭朕聼政之暇乙夜观书匪徒閲於微言实?畅於精理每读尚书洪范至无偏无颇遵王之义三复兹句常有所疑据其下文并皆协韵唯颇一字寔则不伦又周易泰卦中无平不陂释文云陂有颇音陂之与颇训诂无别为陂则文亦会意为颇则声不成文应由煨烬之余编简堕缺传授之际差别相沿原始要终须有刋革朕虽先觉兼访诸儒佥以为然终非独断其尚书洪范无偏无颇字宜改为陂庶使先儒之义去彼膏盲後学之徒正其鱼鲁仍令宣示国学

録开元以来名臣事迹付史馆勅

勅朕君临万邦多历年所於今行事动必见书循以旧章传诸寔录岂朕之独理所赖良臣或谋猷 以济其事或规讽以成其道开元以来勲庸德业咸宜备叙其身已没者宜令子孙具录事迹送史馆【开元二十五年五月】

条贯起居注勅

记事记言史官是职昭垂法诫着在旧章举而必书朕所深望自今以後每坐日宰臣及诸司对後如是可备劝诫合在纪述者委承旨宰相宣示左右起居缀録仍准旧例每季送史馆【元和十二年九月】

唐大诏令集卷八十一

猜你喜欢
  载记第二十八 慕容超·房玄龄
  卷四百一十二·列传第一百七十一·脱脱
  王隱晉書卷九·汤球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一·李心传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八十九·乾隆
  卷之三百七十·佚名
  目录·宇文懋昭
  二六九 浙江巡抚三宝奏解缴续收应毁书籍版片并堪采遗书折(附清单一)·佚名
  八四 上坟船里·周作人
  卷七十四下 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下·范晔
  刘孝绰传·李延寿
  卷之七十八  菽園雜記六(明) 陸容 撰·邓士龙
  太祖髙皇帝圣训序·努尔哈赤
  卷九十五·雍正
  第五章 军国斗争之新局面【战国始末】·钱穆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二出 闺晤·许自昌

    【三叠引】〔旦上〕朦胧早起芙蓉帐。笼裏家鸡初放。夫壻滞花封。徙倚妆楼竚望。〔捣练子〕明月下。白云天。何处风光不眼前。遥为晚花吟白菊。近炊香稻识红莲。奴家宋公明之妻。儿夫一向执役县中。近则浃旬。

  • 补遗卷二·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补遗卷二地理砥柱赋          【明】夏良胜稽古先生方与中州君论砥柱为天下奇胜东观子西游子挟所见而造焉稽古先生谓中州君曰夫二子以游观名何大观乎何逺游乎试叩其素于砥柱何如东

  • 第三十八回 召外臣庾亮激变 入内廷苏峻纵凶·蔡东藩

      却说刘遐应詹,相继去世,晋廷特派车骑将军郗鉴,出领徐州刺史,前将军温峤,出领江州刺史,再命征虏将军郭默,为北中郎将,监督淮南诸军事。刘遐妹夫田防,及部将史迭卞咸李龙等,不愿他属,竟拥遐子肇接任,反抗朝命。遐妻邵氏,谕止不

  • 第三卷 防营·缪荃孙

    同治三年,曾国藩奏遣撤勇军。同治八年,两江总督马新贻奏酌调额兵立营操演。上江两县志:同治八年(原误作二年),马端敏公以城中不可无重兵驻扎,分调瓜洲奇兵,青州、镇江等营兵,合之督标城守四营,挑选精壮,酌加津贴,立为新兵中、前

  • 卷二十九·朱轼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二十九大学士朱轼撰名臣传二十一宋寇准寇准字平仲华州人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耶既中第授大理评事知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

  •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目録·佚名

    史评类卷一周平王王子带汉惠帝太子荣【梁王附】戾太子据东汉东海王彊三国呉废太子和卷二晋惠帝愍怀太子遹宋元凶劭【濬附】南齐武帝梁昭明太子统卷三北魏太子

  • 赵天锡传(附赵贲亨传)·宋濂

    赵天锡,字受之,冠氏人。金卫绍王大安末年(1211),天锡因以其粮食助军而补修武校尉,又任氵名水县监酒。太祖遣兵南下,防御史苏政任天锡为冠氏县令,天锡引本县百姓避难于桃源、天平诸山中。太祖十六年(1221)春,天锡归属于行台东

  • 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之三·佚名

    赋役门财赋财赋造簿之法真西山以上数条皆可采用,而歙县造簿之法尤为切要。盖簿书乃财赋之根柢,财赋之出于簿书,犹禾稼之出于田亩也。故县令于簿书,当如举子之治本经。近世不然,虽秋夏之簿未尝不置。然为宰者牢会亲阅,则所用

  • 钦定南巡盛典卷四十六·高晋

    河防乾隆四十二年五月十八日河道总督萨载奏言窃【臣】前月在京时军机处传奉谕防令将从前开挑陶荘引河寛深丈尺及因何未成原委查明具奏【臣】回任后详查案卷并考之河防志书康熙三十八年三月圣祖仁皇帝南巡阅视河工诏开

  • 梅华铨夫人·周诒春

    梅华铨夫人 母氏江。名和珍。生于香港。永久住址。上海北四川路三十二号。初毕业于檀香山麦坚尼学校。宣统三年。自费游美。入加利佛尼大学。习文科。民国二年。得学士学位。入哥仑比亚大学。民国四年。得学士学位。

  • 卷九·夏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九宋 夏僎 撰甘誓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作甘誓甘誓之作盖啓欲征有扈氏将战于甘之野先事于其地以誓众故其书谓之甘誓犹誓于牧野则谓之牧誓说者多疑天子有征无战今此言战于甘之野以天子而与其臣战

  • 推概与综括·钱穆

    知识必附随于对象而起,对象变,则求知的心习与方法亦当随而变。知识对象,大体可分为自然与人文两大类。或分为物质与生命两大类。生物学在第一分类应归入自然,与人文不同。在第二分类,则与人文同列,而与物质不同。若把一切知

  • 杂阿含经卷第十六·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杂因诵第三品之四(四○七)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有众多比丘集于食堂。思惟世间而思惟。尔时。世尊知诸比丘心之所念。往诣食堂。敷座而坐。告诸比丘。汝等比丘慎莫思惟世间

  • 跋·湛然

    古人曰一代藏经唯一心字注脚况法华终穷极说自非观心则本迹玄关可由何而入乎故今家立四释也仍言前三望观属事若慈恩玄赞岂不洪博而渊奥乎而毗陵造论问难之凡五百条虽义理繁衍其要亦在责义观不备也故曰不见一言依经立观

  • 体玄真人显异录·佚名

    不题撰人。录中《熟食遍众》故事,称王处一向门人王志坚 等显异迹。据此,该录当撰于全真第三、四代之时,即金元之际。 本书鲜见其他传本。体玄真人即全真道北七真之一王处一。本书 辑显异故事19则。

  • 玉环记·杨柔胜

    作者佚名。或说杨柔胜撰。杨柔胜,字新吾,江苏武进人。约明万历十年(1582)前后在世。此本或为后人改订杨本。本事见于唐人《玉箫传》及范摅《云溪友议》中有关韦皋的故事。全剧三十四出。剧写:京兆书生韦皋,寄居洛阳。

  • 宋书·沈约

    中国古代纪传体南朝宋史。沈约撰。主要版本有宋元明三朝递修本、明北监本、毛氏汲古阁本、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商务印书馆影印三朝本等,中华书局1974年出版的点校本是最好的本子。沈约(441—513),字休文,南朝时期吴

  • 瑜伽莲华部念诵法·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观自在菩萨之念诵法也,观自在为莲华部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