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七十八、编辑小说杂志

  前所纪载,我在上海的时报馆当编辑的时候,同时也写小说,编杂志,一天到晚,就忙了那些笔墨上的事。那个时候,我正当壮年,精种很好,除了编辑报纸杂志以外,每天还可以写四五千字,在卖文上,收入很丰。那个时候,各女学校的教书已不去了,因为这个工作很苦,你倘然上两小时的课,就有一小时奔波在路上,租界华界,还要换车。而且课前还要预备,课后还要改卷。所得报酬,微乎其微,在史量才的女子蚕业学校,与杨白民的城东女学,算是半义务性质,每小时仅致酬半元;民立女中学则每小时致酬一元,觉得不如安坐家中,写写小说,较为自由而舒服便利得多了吧?

  今要提起我所编辑的“小说大观”:小说大观是以文明书局名义出版的,那时文明书局已归于中华书局了,而它的名义尚在,不过做了中华书局一个附庸。主其事者为沈子方,那时还没有开办他的世界书局,便经理文明书局。他是绍兴人,绍兴人在上海,一向是在旧书业中一股巨流。

  小说大观是预备每年出四巨册,每册约二十多万字,大型本。每年出四册的,名之曰季刊,现在出小说杂志的,都是出的月刊,出季刊的却还是没有。我对于出季刊,却也赞成,但对于小说大观这个名称,嫌它太庸俗,不雅驯。因为那时候坊间所出的什么大观、什么大观,实在太多了,他们只求量多而不求质佳,未免令人齿冷。可是以沈子方的见解,似乎要标示他的雄心豪志,如淮阴将兵,多多益善,执定非“小说大观”四字不可。他说:“我们一出版就要使人家哄动。我们决定以后,我就要预先登广告,如果用小说大观这个名字,我在推销上,大有把握,若用别的名字,我就不敢说了。”我没有法子,只得屈从他了。因为我那时知道:一种出版物的发行,非常重要,在推广销路上,也正大有技术,他们商业上所称的“生意眼”,未可厚非。他是在发行上有把握的人,我们不能不相信他,以为是可靠的了。

  商量到封面的事,我却占胜了。因为近来普通的那些小说杂志,都考究它的封面画,各种封面画,都用到了,而最多的封面上画一美人。直到如今,封面上用美人的还是很多,人称之为“封面女郎”。但我却主张用朴素的封面,不要那些封面画。这是一本大型挺厚的杂志,须用厚纸作封面,以朴实古雅为宜。子方想了一想,也以为然。不过每一期的封面上“小说大观”四字,每期要请一名人书写,这也是可以做到的事。

  出版“小说大观”的时候,已经在辛亥革命以后了,也举办了三年,整整的出了十二巨册,每一册上,我自写一个短篇,一种长篇,此外则求助于友人。如叶楚伧、姚鵷雏、陈蝶仙(天虚我生)、范烟桥、周瘦鹃、张毅汉诸君,都是我部下的大将,后来又来这一位毕倚虹,更是我的先锋队,因此我的阵容,也非常整齐,可以算得无懈可击了。而且那时候,创作的小说渐渐增多,不似以前的专靠翻译。我写的短篇,记得有“冥鸿”、“牛棚絮语”、“影梅忆语”、“天笠礼佛记”等等,大半都有本事。惟周瘦鹃及张毅汉两君,都是译作。此外有许多名作,最使我不能忘怀的,那是苏曼殊所写的一个中篇“非梦记”。那是他最后的一篇小说了。(按,在翻译小说中,有一部是署名“悲惨世界”,是苏子由、陈由己两人合译的,其实苏子由即是苏曼殊,陈由己即是陈独秀。原书是法国嚣俄作品,上海东大陆书局出版,后来我屡觅未得,附记于此。)

  推销方面,沈子方的确有把握,因为他们各埠都有分店,各处也有分销处,最少四五千份是靠得住的。以前上海办杂志,以能销三千份为一个本位,惝然第一版能销三千份,就可以不蚀本了,他们的支出与收入,也作三千份计算,假使销数超出了三千份,那就要算赚钱了。以后越销得多,便是越赚钱,因为他们既打好了纸版,倘使添印,所有稿费、排工,都不必计算在内了。

  小说大观中的作品,在五、六万字以内的中篇,便是一次登完。十万字以外的算是长篇,也必在两期内登完,太长者我们便不大欢迎了,那只可以在日报上连载较为合宜。读小说如听说书一般,要继续读下去,方有兴味,那种季刊要三个月出一期,人家把三个月前读过的,早已忘怀了。其次,小说大观里面的杂俎栏,那些笔记、诗话、小品文、随感录,亦都是名人所作,颇能引人入胜。不过当时许多著作,还是文言为多,白话较少。

  关于小说大观的图画,我倒不能不说一说。沈子方也是要许多时装士女作为号召的。在“小说时报”时代是狄楚青很为高兴,由他担承一切,还有他的民影照相馆,可以供应资源,不愁缺乏。但是在小说大观上,沈子方没有办法,却是全要我去张罗了。每一期的小说大观,图画要十余页,除去一二页中国风景或外国人物之外,全是要所谓时装美人,而且每一页不止一个人,二三人、三四人不等,还要予以配合,外加花边(这事我请了孙雪泥君为之绘画),试想一时之间,那里去弄这些照片呢?

  要向那班闺秀名嫒去索取照片,休得问津。从前我办妇女时报,也只有几位开通的女士们,方肯取出照片来,给我登载。那些深闭固拒的太太小姐们,好像凡是正派的女子,都不能以色相示人。我那时在上海也身入花丛,偶然也可以向她们索取一两张照片,但也无济于事,那时上海的照相馆有一个规则,非得本人同意,不能把照相送给人家与卖袷人家的。

  还有这小说大观上所要的,大都是海上名校书,素负时誉的人物,而她们有些还不肯以照相示人的;有些不喜欢照相的,偶然照了一次,又觉得这也不好,那也不好的,所以徵求照片那件事,在当时也是有些麻烦的。

  可是机缘来了,我那时认识了一位笑意老六(她后来是钱新之夫人),我向她索取照片,并诉说向姊妹们索取照片的不易。她笑说:“你今晚十二点钟到我这里来,我可以供给不少照片。”我绝不爽约,报馆里的事完毕后,如期而往。不想刚到了她的妆阁里,她又要匆匆出堂唱去了。她临走时,投给我一个钥匙,说道:“这个钥匙,是开梳妆枱抽屉的,照片全部都放在抽屉里,请你自己去选取吧!”

  我便开了她的抽屉一看,除了她的几件珍贵的饰物以外,满抽屉都是姊妹们的照片。有些是我所求之不得的,有些是她们秘不示人的。原来笑六自己就喜欢照相,她照了相后,便把自己的照片,与姊妹们交换,交换得来后,就塞在抽屉里。我这时如入宝山,便有些应接不暇了,看看这张也好,那张也好,都觉得不能舍弃了谁。她本来说:尽我携取的,我就老实不客气,不管环肥燕瘦,一鼓而擒之了。

  我便留下一张条子,报告她取了若干张,又声明用过以后,可以一律奉还。这一部份照片,足可以供小说大观三四期之用,而且都是当行出色,名下非虚的。第二天,我请她吃夜饭,谢谢她的盛意。我问她:“这些照片,不得她们本人的同意,登出来没有妨碍吗?”笑意老六的为人,非常豪爽而坦白,她拍着胸脯道:“请放心!有人说话,我负责。吃堂子饭的人,还搭什么架子呢?”因为她喜欢看小说,我便送了她我自己所写几部单行本,如“情网”、“空谷兰”、“梅花落”之类,小说大观出版以后,也赠给她与登有照片的姊妹们,托其转赠。

  除了小说大观外,我们又出了一种“小说画报”,那是别开生面的。这小说画报的设计,说来也很为可笑的。那是有一天,我患了失眠,夜来睡不着,胡思乱想,便想出了这个设计来。谁知这个空想,却成了事实。这小说画报的几个大纲,却如此的:

  一、小说画报中的小说,不用文言,全是白话的。因为上海那时所出的小说杂志,文白兼收,有的推砌了许多词藻,令人望之生厌,所谓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就在这个时候出现,现在的小说画报全用白话,一如画家的专用白描,不事渲染,可以一矫此弊。

  二、小说画报中的小说,都要创作,不要译文,这也是因为现在译作太多了,尤其在英文、日文中译出来的,他们外国文还没有读通,便想译小说以博稿费,因此错讹百出,而译出来又不大能用,不是抂费精神吗?也有的外国文虽好,而国文欠佳,往往辞不达意。因此之故,主张多登一些创作的小说。

  三、小说画报是石印而不是铅字印的,这在当时,却有点像开倒车,而且还是用线装的,这不免更有些复古意味了。不过这种线装,却是模仿的日本型式,用各式丝线,在书脊上贯穿着,像他们对于几种美术书本,都是如此的,虽是仿古,而却有新趣味。

  四、无论长篇短篇的小说里,都有插画,为的是图文并重,所以称之为小说画报。但是绝不用照相铜版图画,而是仿从前的“点石斋画报”那种型式,画要工细,不要那种漫画、速写,或是半中半西式的,当时给小说画报绘图的,我记得有钱病鹤、丁慕琴(悚)、孙雪泥几位老朋友。

  这在起初时,不过是一时理恩,偶与沈子方谈起,他竟大为赞成,却以为这是一个新鲜玩意儿。和这些商家合作,他们往往行一种“说着风,就扯蓬”的脾气,并且督促我即日筹备,邀约写小说的朋友,好在我的班底是现成的,至于印刷发行上的事,由他负责,照印书的成本算,反较铅印为廉。但是我却觉得这种刊物,不免有些标新立异,是个反时代性质。因与他约定了,不论销数如何,必须办完一年。因那时上海办杂志,真是风起云涌,但亦很多短命的,才露头角,便即夭逝,他也立即答应。

  小说画报是月刊,于是我便约齐了许多朋友,有的写短篇,有的写长篇,有的短长篇都写,为的是都要创作,大家便提起精神来。记得毕倚虹写了一个长篇,题目叫做“十年回首”,署名是“春明逐客”,是记述他十年前在北京当京官的故事儿。因为他家是簪缨世族,他十六岁就到部里当差去做官的。他写的为了身体矮小,特定制了一双厚底靴子,在家里演习:“引见”时的排班背履历;到部谒见堂官等等,都是未经人道过。那时北京的相公堂子,还未消灭,他也跟着人逛胡同。可惜这书未写下去,那要比李伯元所写的“官场现形记”高明得多咧。因为李所写的,只不过是道听涂说,而他却是身历其境呀。

  周瘦鹃也写了一个短篇,名曰“芙蓉帐里”,是叙述他新婚之夜的事(按,瘦鹃其时新结婚,是我做了他们的证婚人)。他的夫人名凤君,这篇小说写得很细腻,那也已经不似我们那时的旧式婚姻了,他的文词中有“凤君啊”“凤君啊”的几句,同人每以此为取笑之资(现在写此稿时,这一位贤淑夫人已逝世,瘦鹃已续娶了)。其他如叶楚伧、姚鵷雏、陈蝶仙诸君,每期都有稿子。还有一位新作家是刘半侬,(后改名刘半农)我也忘记是谁介绍来,他写了一个长篇,开头还好,后来不知写到那里去。向来杂志上的稿费,都是分期付的,而且要出版以后付的。有一天,他跑到我家里来,他说:“这长篇完全写成了,你付袷我稿费吧。”我问何以如此急急?他说有一机会,要到北京去,以此稿费作旅费,请帮帮忙。但是我向沈子方说,他不肯付,他说:“不能破例。”而刘半侬又迫得我甚急,大概为数有六七十元,不得已我只得挖腰包垫付了。以后刘半侬从未见过面,亦未通过信,而他的到法国、考博士,荣任北大教授,也可算得一帆风烦了。

  小说画报初出版时,却也风行一时,照例印三千册,可以销完。但石印书不能打纸版,也不复再版,可是后来的销数渐渐退缩了。我就觉悟到这种刊物,到底是有点反时代性,不能再用古旧的型式,以示立异。那时的读者,只求外观,不顾内容,最初以好奇的心理,购几册来看看,以后又顾而之他了。不过无论如何,也得履行前约,出完了一年十二册,以了此局。

  不久,文明书局便正式归并于中华书局,沈子方就跳了出来,组织了他的“世界书局”。他们绍兴人对于书业有根底,向来对于旧书业有办法,现在对于新书业,一样有办法。同时另一个绍兴帮也开一家书局,这就叫做“大东书局”。

  如果那时候以商务印书舘与中华书局为上海第一号书业的,那末,世界书局与大东书局便是上海第二号书业了。那个时候,在福州路(俗呼四马路)从山东路(即望平街)起至河南路(即棋盘街)止,完全是报舘与书店,所有“商务”“中华”“世界”“大东”都在其内,所以人称此一带为“文化大街”。

  沈子方开办了世界书局以后,一切要另起炉灶,自不必说,而那时这个后起之秀的大东书局也堀然而起。有一泣沈骏声君,是沈子方的侄儿,英俊有为,他是大东书局一个干部,专与上海的作家接洽,我又为他们编了一个周刊,名曰“星期”,是小型的。虽然是小型的,却也长篇、短篇、笔记、杂俎、小品文,色色俱备,可以说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这个时候,在写作上帮我忙的,以毕倚虹为独多。这时他已不在上海时报馆了,为了他父亲故世,亏空了公款,他以承继人的资格,关在杭州县衙门里吃官司。虽然吃官司,却住在县衙门的花厅里,清闲得很,就是不能出门一步。于是一篇一篇的短篇,写了寄给我。此外便是徐卓呆,专写讽刺滑稽小说。姚苏凤不写小说,好写小品文。范烟桥的写作,趣味盎然。此外如叶小凤、姚鵷雏、陈蝶仙君,各有所事,不再写稿了。

  但有一个人,我必须在此提及,便是这位笔名平江不肖生先生了。向君留学日本,写了一部小说,名曰“留东外史”,回国售稿,却没有人要。后某君以极廉价购了,出版后,销数大佳,于是海上同文,知有平江不肖生其人(关于“留东外史”及向恺然其人其事,将另述)。但“留东外史”虽畅销,而向恺然其人则踪迹杳然,有人说已回湖南去了,有人说又到日本去了,莫衷一是。

  有一天,我遇到张冥飞君,谈及此事。冥飞笑道:“你们不知,我却知道向恺然仍在上海,但此君意气消沉,不愿多见客呢。”我急问其住址,我说:“我以诚意访他,或可一见。”冥飞以向的住址告我,乃在新闸路一条极湫隘的弄堂里,名曰斯文里。冥飞且告我:“你要访他,须在下午三点钟以后,倘然在夜里夫更好。”我说:“我知道!向大人乃瘾君子也。”冥飞鼓掌道:“对啊!对啊!”因为张冥飞亦是湖南人,故我知所言甚确。

  到了明天下午四点钟,我便去访问他了。他住在一家人家的楼上,一踏进去,我便记得从前人家一副集句的对联,便是“垂帘不卷留香久,短笛无腔信口吹”。有一位少妇,不知是不是他的太太,总之是他的爱人。此外房间里还有一只小狗,一头猴子。他是刚起身,必须过了瘾方有精神,我就不客气就在他烟榻上相对而卧了。那天就谈得很好,我要他在“星期”上写文字,他就答应写了一个“留东外史补”,还有一种“猎人偶记”。这个“猎人偶记”很特别,因为他居住湘西,深山多虎,常与猎者相接近,这不是洋场才子的小说家所能道其万一的。

  后来为世界书局的老板沈子方所知道了,他问我道:“你从何处掘出了这个宝藏者。”于是他极力去挖取向恺然给世界书局写小说,稿资特别丰厚。但是他不要像“留东外史”那种材料,而要他写剑仙侠士之类的一流传奇小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生意眼,那个时候,上海的所谓言情小说、恋爱小说,人家已经看得腻了,势必要换换口味,好比江南菜太甜,换换湖南的辣味也佳。以向君的多材多艺,于是“江湖奇侠传”一集、二集……层出不穷,开上海武侠小说的先河。后来沈子方索性把这位平江不肖生包下来了。所谓“包下来”者,就是只许给世界书局写,而不许给别家书局写,就像上海戏馆老板,到北京去包了名伶来唱戏是一个典型。

  这个“星期”周刊,也只办满了一年,整整五十二册,其中有四个特刊,什么婚姻号、婢妾号等。我觉得办周刊很为吃力,每七日一期,是追紧在后面的,要休息几天也不能,又没有一个助手,我对此实在有点倦意。

  我便与经理这一部份事的沈骏声相商,我说:“倘继续办下去,请另换一人编辑,写稿我仍担任。”

  可是续编也找不到人,其时瘦鹃也正在大东书局筹备一种小说杂志,取名“半月”,那就正好,于是“星期”便即停刊,“半月”是半月刊,比星期从容得多了。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 后妃上·房玄龄
  列传第十五·李延寿
  列传第十二 萧辅沈李梁·欧阳修
  卷二百三十五·表第二十六·脱脱
  卷之十二 粤纪·计六奇
  石匮书后集卷第四十四·张岱
  卷十三【十则】·岳珂
  八十五 八贝勒等奏查报讯问曹寅李煦家人等取付款项情形摺·佚名
  卷之一百六·祁韵士
  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十二·佚名
  鲁褒传·房玄龄
  卷十六·佚名
  卷一百三十七·佚名
  卷五十九·徐天麟
  卷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冯应瑞·唐圭璋

      应瑞字祥父,号友竹。   天香   宛委山房拟赋龙涎香   石流痕,残沙拥沫,骊宫夜蛰惊起。海市收时,鲛人分处,误入众芳丛里。春霖未就,都化作、凄凉云气。惟有清寒一点,消磨小窗残醉。   当年翠篝素被。拂余薰、倦怀

  • 卷三·孙默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十五家词  钦定四库全书十五家词卷三       休宁孙默编梁清标棠村词上词莫盛於南北宋人各一集集有专名如毛氏所梓百名家其最着者元明以後作者多有而传者少逊矣本朝词学近复益胜实始於

  • 九青图咏(近人)张次溪 辑·张次溪

    ●目录 九青图咏  西湖张纲孙  鉴湖张梧  濑水罗简叶本注有:『和雏隐韵』,汪本同。  兰亭姜廷梧叶本此作列罗简前,汪本同。  曹亮武叶本曹字上有『渭公』字  有云园丁确汪本此作列曹亮武前  茶邨杜浚  维岳汪本

  • 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四·赵尔巽

      丁宝桢 李瀚章 杨昌濬 张树声 弟树屏 卫荣光 刘秉璋 陈士杰 陶模 李兴锐 史念祖   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人。咸丰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母丧里居,遵义杨隆喜反,斥家财募壮士八百捍乡里,战始不利,继获大胜。服阕,会苗、

  • 卷九·佚名

    芮良夫解第六十三题解:记芮伯良夫目睹厉王失道对厉王及“执政小子’’所作的训戒。芮伯若曰:“予小臣良夫,稽道谋告,天子惟民父母,致厥道,无远不服,无道,左右臣妾乃违。民归于德,德则民戴,否则民雠。兹言允效与

  • 资治通鉴后编卷四十九·徐乾学

    宋纪四十九【起重光大荒落七月尽敦牂正月凡七月】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厯元年秋七月己酉帝谓辅臣曰鄜延都钤辖张亢与本路部署许怀德不能同心协谋何由了边事宜令都部署司戒谕若固为此以求内徙

  • 第三八一佥禀同治七年八月二十八日一二二○九--二四·佚名

    绅衿、垦户、甲首、结首等,禀举徐安邦为九芎林等庄总理具佥禀竹北一保九芎等庄监生陈鸿书、职员魏祥衢、垦户刘子谦、金和兴等,为相率佥举,恳恩准充给发谕戳,地方有赖事。窃:谓周礼有党正、里胥、鄼长

  • ●崇祯记闻录卷四·佚名

    三月,偶阅邸报,见广昌伯刘□揭,为两朝彝伦攸系,一时真伪宜详,沥血再陈,上全皇仁事。前童氏自河南至,来历已具前疏,不敢复赘。羁留寿州十余日,爵细为究询,但言皇上藩邸事,未言及周王一字。如系周王的妃,即不能复正王妃,犹得生全自保

  • 七十九、在商务印书馆·包天笑

      我自入新闻界以后,每日与笔墨为缘,自不必说了。但译写小说,则不是这个时候为始。第一次写小说为&ldquo;迦因小传&rdquo;,那时间的译作,都是文言体。在未到时报馆以前,在山东青州府中学堂的时候,上海商务印书馆便与我通信

  • 弇山堂别集卷八十·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赏功考下成化中平两广贼功中军都督同知赵辅等封及千二百石左佥都御史韩雍为左副都御史游击将军右都督和勇为左都督加岁俸百石户部右侍郎薛禄为左侍郎加正二品俸监察御史汪霖刘庆为大理寺左寺丞舎人为所

  • 五权宪法·孙中山

    今天讲题为&ldquo;五权宪法&rdquo;。五权宪法是兄弟所创造,古今中外各国从来没有的。诸君皆知近世一二百年以来,世界政治潮流趋于立宪。&ldquo;立宪&rdquo;二字,在我国近一二十年内亦闻之熟矣。到底什么叫做宪法?所谓宪法

  • 定公·定公元年·左丘明

    【经】元年春王三月。晋人执宋仲几于京师。夏六月癸亥,公之丧至自乾侯。戊辰,公即位。秋七月癸巳,葬我君昭公。九月,大雩。立炀宫。冬十月,陨霜杀菽。【传】元年春,王正月辛巳,晋魏舒合诸侯之大夫于狄泉,将以城成周。魏子莅政

  • 黄龙佛寿清禅师·惠洪

    禅师名惟清。字觉天。号灵源叟。生南州武宁陈氏。方垂髫上学。日诵数千言。吾伊上口。有异比丘过书肆。见之。引手熟视之。大惊曰。菰蒲中有此儿耶。告其父母。听出家从之。师事戒律师。年十七为大僧。闻延恩院耆宿法

  • 大沩真如喆禅师·惠洪

    禅师名慕喆。出于临川闻氏。闻族寒。喆又幼孤。去依建昌永安圆觉律师。为童子。试所习。得度具戒。为人刚简有高识。以荷法为志。以精严律身。翠岩真禅师。游方时。喆能识之。真好暴所长。以盖人。号真点胸。所至犯众

  • 为军政当局开示·太虚

    ──十六年四月在福州功德林说──‘诸善信于佛法有何讨论’?  众等问言:‘我等投身党国,为民谋福,心不自安,愿闻法以安之’。  答言:‘安心为学佛之大事,昔达摩面壁九年,有神光者请益安心,达摩答言:“将心来与汝安”!神光云

  • 卷第九·佚名

    祖堂集卷九 祖堂卷九 落浦 落浦和尚嗣夹山,在澧州。师讳元安,凤翔麟游人也,姓谈。自少歧阳怀恩寺从兄佑律师受业。至于论经,无不该通。先礼翠微,次谒临济,各有所进。后闻夹山直造澧阳。才展座具,时夹山问:&ldquo;这里无残饭

  • 卷之三十七·别庵性统

    续灯正统卷三十七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曹洞宗 大鉴下第二十八世 香严材禅师法嗣 南阳府万安松庭子严禅师 河南之古缑氏县樊氏子。幼多病。父母许以从释。十八秉具。博通内外典。凡诗文辞赋。皆不学而

  • 钱塘先贤传赞·袁韶

    一卷。南宋袁韶撰。袁韶字彦淳 (一作纯),庆元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淳熙十三年(1186)进士,官至同知枢密院。生年不详,端平初卒,年77。袁韶知临安府时,宝庆二年(1226),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建许由以下39人祠,并各为之作传、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