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韦苏州
朱文公云:“其诗无一字做作,直是自在。其气象近道,意常爱之。”
又云:“苏州诗高于王维诸人,以其无声色臭味也。”
徐师川云:“自李、杜以来,古人诗法尽废。惟苏州有六朝风致,最为流丽。”
刘后村云:“韦苏州诗律深妙,流出肝肺,非学力所可到也。”
酬故人重九求橘
怜君卧病思新橘,始摘犹酸亦未黄。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
苏东坡云:“世传王子敬帖有‘黄柑三百颗’之语。此帖乃在刘季孙家,刘死不知今在何处。韦苏州此诗,本此帖也。”
黄山谷云:“余往时以为右军帖中‘赠子黄柑三百’者。比见右军一帖云:‘奉橘三百枚,霜未降,不可多得。’苏州盖取诸此。”
杜司空席上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恼断苏州刺史肠。
胡苕溪云:“韩子苍谓:‘韦苏州少时,豪纵不羁。’因记《遗史》云:‘韦应物赴大司空杜鸿渐宴,醉宿驿亭。醒见二妓在侧,怪问之,对曰:“郎中席上与司空诗,因令侍寝。”问记诗否?二妓诵之。观此,则应物豪纵之性,暮年犹在也。’”
陪王郎中寻孔征君
俗吏闲居少,同人会面难。偶随香署客,来访竹林欢。暮馆花微落,春城雨暂寒。瓮间聊共酌,莫使宦情阑。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照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复斋漫录》云:“二篇皆佳作也,而《韦集》逸去。余家有顾陶所编《唐诗》,中有之,今故附于此。”
白乐天云:“苏州五言诗,高雅闲澹,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冷斋夜话》云:“王荣者,尝官于观州。罢官渡观江,七日风作不得济。父老曰:‘公舟中必有奇异。此江神极灵,当献之得济。’荣老顾无所有,止有黄麈尾,以献之,风如故。又以端石砚献,风愈作。又以宣色虎帐献之,皆不验。夜卧念曰:‘有黄鲁直草书扇头子,题韦应物此诗。’公取视,戃惚之势,曰:‘我犹不识,鬼宁识之乎?’持以献之,香火未收,天水相照,如两镜对展。南风徐来,帆一饷而济。予谓江神必元祐迁客之鬼,不然,何嗜之深邪?”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忆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遥持一杯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许彦周诗话》云:“韦苏州此诗,东坡用其韵曰:‘寄语庵中人,飞空本无迹。’此非才不逮,盖绝唱不当和也。如东坡《罗汉赞》云:‘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此八字,还许人再道否?”
[附]东坡和韦苏州诗
一杯罗浮春,远饷采薇客。遥知独酌罢,醉卧松下石。幽人不可见,清啸问月夕。聊戏庵中人,空飞本无迹。
坡云:“罗浮山有野人,相传葛稚川之隶也。邓道士守安,尝于庵前见其足迹,长一尺许。以酒一壶,依苏州韵作诗寄之。”
送宫人入道
舍宠求仙畏色衰,辞天素面立天墀。金丹拟驻千年貌,宝镜休匀八字眉。公主与收珠翠后,君王看戴角冠时。从来宫女多相妒,闻向瑶台总泪垂。
刘后村云:“项斯家有此诗。苏州诗家最高手,亦有此作,与斯辈竟何以异!风俗移人如此,或是韦公戏效时人体尔。”
[附]项斯送宫人入道
愿从仙女董双成,王母前头作伴行。初戴王冠多误拜,欲辞金殿别称名。将敲碧落新斋磬,却进昭阳旧赐筝。旦暮焚香绕坛上,步虚犹作按歌声。
后村云:“《送宫人入道》,唐人多有此作。荆公止选项斯一首,未脱唐体也。”
凌雾行
秋城海雾重,职事凌晨出。浩浩含元天,溶溶迷朗日。才看含鬓白,稍见沾衣密。导骑全不分,郊树都如失。霏微误嘘吸,肤腠生寒栗。归当饮一杯,庶用蠲此疾。
愚按:《博物志》云:“王肃、张衡、马均俱冒重雾行,一人无恙,一人病,一人死。问其故,无恙者曰:‘我饮酒,病者饱食,死者空腹。’”苏州此诗,末意与此事相表里也。
郡中与诸文士宴集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烦痾正消散,佳宾复满堂。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鲜肥属时禁,蔬果幸得尝。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洋洋。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王直方诗话》云:“刘太真《与韦苏州书》云:‘足下,《郡斋燕集》,何情致畅茂遒逸如此[一]。宋、齐间,沈、谢、吴、何始精于理意,缘情体物,备诗人之指。后之传者,甚失其源,惟足下制其横流。师摰之始,《关雎》之乱,于足下之文见之。’则知苏州诗为当时所贵如此。《燕集》所作,乃‘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是也。”
韦苏州歌苏州诗云:“身当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又《郡斋燕集》云:“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余谓士大夫当切切作此语。彼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
白乐天《吴郡诗石记》云:“韦应物为苏州牧,歌诗甚多。有《郡宴诗》云:‘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最为警策。”又云:“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尤高雅闲澹,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然当苏州在时,人亦未甚爱重。必待身死,然后爱之。”
[一]“遒逸”下原有“也”字,据《王直方诗话》删。
[附]东坡效韦苏州
弱羽巢林在一枝,幽人蜗舍两相宜。乐天长短三千首,却爱韦郎五字诗。
刘禹锡
《诗话》云:“刘禹锡好诗,晚节尤精。白居易尝推为‘诗豪’。”
又云:“刘禹锡诗在处有神物护持。”
刘后村云:“梦得历德、顺、宪、穆、敬、文、武七朝,其诗尤多感慨。有‘在人虽晚节,于树比冬青’之句,嗟闲叹婉。又有《答白乐天》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亦足以见其精华,老而不竭也。”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艺苑雌黄》云:“朱雀桥、乌衣宅,皆金陵故事。”
《舆地志》云:“晋时王导自主乌衣宅。宋时诸谢曰‘乌衣之聚’,皆此巷也。王氏、谢氏,乃江左衣冠之盛者。故杜诗云‘王谢风流远’,又云‘从来王谢郎’。比观刘斧《摭遗》,载《乌衣传》,乃以王谢为一人姓名。其言怪诞,遂托名于钱希白。又取梦得诗实其事,是直刘斧之妄言耳。”
刘斧《青琐摭遗》载六朝事迹云:“王榭,金陵人,世以航海为业。一日,海中失舡,泛一木登岸。见一翁一妪,皆衣皂。引榭至所居,乃乌衣国也。以女妻之。既久,榭思归,复乘云轩泛海,至其家,有二燕栖梁上。榭以手招之,飞至臂上,取片纸,书小诗系其尾曰:‘误到华胥国里来,玉人终日苦怜才。云轩飘去无消息,洒泪临风几百回。’来春,燕又飞来榭身,上有诗云:‘昔日相逢真数合,如今睽远是生离。来春纵有相思字,三月天南无雁飞。’至来岁,燕竟不至。因目榭所居为‘乌衣巷’。刘禹锡有诗云。”
金陵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谢叠山诗话》云:“二诗之妙,有风人遗意。意在言外,寄有于无。二诗皆用旧时字,绝妙。”
玄都观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旧唐书·刘禹锡传》云:“禹锡坐王叔文党,贬司马。既贬还,宰相欲任省郎,而禹锡作《玄都观看花诸君子》诗,语涉讥忿,当路不喜,乃出为播州刺史。后复入为主客郎中,复作《再游玄都观》诗,且言:‘始谪十年,还京师,道士植桃,其盛如霞。又十四年,过之,无复一存。惟见兔葵燕麦动摇春风耳。’以诋当时权近,乃益薄其行焉。”
[一]“还”原作“远”,据《旧唐书·刘禹锡传》改。
生公讲堂
生公说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洪驹父诗话》云:“山谷至庐山一寺,与群僧围炉,因举《生公讲堂》诗,末句云‘一方明月可中庭’,一僧率尔云:‘何不曰“一方明月满中庭”?’山谷笑去。”
《谢叠山诗话》云:“生公讲堂,在平江府三十里外虎邱寺。生公点头石尚在,讲堂宏丽,可容二千人。此诗乃笑生公也。谓其身后略无神通,惟有一方明月,可以周遍中庭。生前听法二千人,今安在哉?”
竹枝歌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
胡苕溪云:“余尝舟行苕溪,夜闻舟人唱吴歌。歌中有此后两句,余皆杂以俚语。岂非梦得之歌,自巴渝流传至此耶?”
杨柳枝词
凤阙轻遮翡翠帏,龙池遥望曲尘丝。御沟春水相辉映,狂杀长安年少儿。
《复斋漫录》云:“余读唐杨巨源诗‘江边杨柳曲尘丝’之句,皆不知所本。其后读梦得《杨柳枝辞》,乃知巨源取此。”
[附]杨巨源折杨柳
江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东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杨巨源集》“曲尘丝”作“绿烟丝”,非也。
胡苕溪云:“唐毛文锡有词云:‘鸳鸯对浴银塘暖,水面蒲梢短,垂杨低拂曲尘波。’汪彦章诗云:‘垂垂梅子雨,细细曲尘波。’然则曲尘,亦可以水言之也。或云:‘《周礼》鞠衣注云:“黄桑服也。色如曲尘,象桑叶始生。鞠者,草名,花色黄。”世遂以曲尘为鞠尘。’其说非是。”
酬柳子厚家鸡之赠
日日临池弄小鸡,还思写字付官奴。柳家新样元和脚,且尽姜牙敛手徒。
《蔡宽夫诗话》云:“柳子厚书迹,湖湘间多有其碑刻,而体不一,或疑有假托其名者。惟《南岳弥陀和尚碑》最善,大底规模虞永兴矣。然不知‘柳家新样元和脚’者,如何也?”
[附]子厚寄刘梦得
书成欲寄庾安西,纸背应劳手自题。闻道近来诸子弟,临池寻已厌家鸡。
《复斋漫录》云:“《子厚寄刘梦得》诗,盖其家有右军书,每纸皆庾翼题云:‘王会稽六纸。’其诗谓此也。梦得有《酬家鸡之赠》,乃答子厚诗也。其中所谓‘柳家新样元和脚’,东坡作“手”字,后山作“脚”字。人竟不晓。高子勉举以问山谷,山谷云:‘取其字制之新,昔元丰中,晁无咎作诗文极有声,陈后山戏之曰:“闻道新词能入样,相烟红襭鄂州花。”盖相襭织鄂州花也。则“柳家新样元和脚”者,其亦此类欤。’予顷见徐仙者,效山谷书。而陈后山以诗纪之,有‘黄家元祐样’之语,则山谷之言无可疑也。最后见东坡《柳氏求笔迹》诗,亦有此语,并附于左。”
[附]陈后山纪徐仙效黄山谷书
蓬莱仙子补天手,笔妙诗情万世功。肯学黄家元祐样,信知人厄匪天穷。
[附]苏东坡酬柳氏二外甥求笔迹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君家自有元和手,莫厌家鸡更问人。
一纸行书两绝诗,遂良须鬓已成丝。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
东坡此诗,盖用柳、刘二诗事。但东坡以“元和脚”为“元和手”,其理虽同,“手”字为异耳。○诚悬,唐柳公权字也。
观棋歌送儇师西游
自从仙人遇樵子,直到开元王长史。前身后身付余晋,百变千化无穷已。初疑磊落曙天星,次见搏击三秋兵。雁行布阵众未晓,虎穴得子人皆惊。行尽三湘不逢敌,终日饶人损机格。蔼蔼京城在九天,赌取声名不要钱。
胡苕溪云:“梦得《观棋歌》云:‘初疑磊落曙天星,次见搏击三秋兵。雁行布阵众未晓,虎穴得子人皆惊。’余尝爱此数语,能模写弈棋之趣,梦得必高于手谈也。至东坡《观棋》则云:‘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优哉游哉,聊复尔耳。’盖东坡素不解棋,不究此味也。”
[附]东坡观棋诗
五老峰前,白鹤遗址。长松荫庭,风日清美。我时独游,不逢一士。谁与棋者,户外屦二。不闻人声,时闻落子。纹楸坐对,谁究此味。空钩意钓,岂在鲂鲤。小儿近道,剥啄信指。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优哉游哉,聊复尔耳。
东坡云:“予素不解棋,尝独游庐山白鹤观,观中人皆阖户昼寝。独闻棋声于古松流水之间,意欣然喜之。自尔欲学,然终不解也。儿子过乃粗能者,儋守张中日从之戏,子亦隅坐竟日,不以为厌也。因作诗云。”
看牡丹
今日花前饮,甘心醉几杯。但愁花有语,不为老人开。
苏子由云:“此诗感慨,东坡《吉祥寺赏牡丹》一绝,正与此意同。”
[附]东坡吉祥寺赏牡丹
人老簮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杜牧之有诗云:“东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恐不如。”东坡盖用此语也。
赠白乐天
莫嗟华发与无儿,却是人间久远期。雪里高山头早白,海中仙果子生迟。于公必有高门庆,谢守何烦晓镜悲。幸免如新分非浅,祝君长咏梦熊诗。
刘梦得自注云:“高山本高,高门使之高,二字为义不同。”
《三山老人语录》云:“白乐天《寄刘梦得》诗,有‘叹早白无儿’之语。刘以此诗赠之,二‘高’字,自注其义不同。古之诗流晓此,唐人忌重叠用字,今人则叠用字甚多。”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三十七·彭定求 张孝祥·唐圭璋 第二幕·老舍 第四折·郑廷玉 第三折·高文秀 残春·徐志摩 卷七·仇兆鳌 狼和羔羊(寓言诗)·戴望舒 卷一·詹安泰 惜香乐府卷四·赵长卿 卷二百八十·曹学佺 卷二·乾隆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五百十一·佚名 王梵志诗校注卷六·王梵志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