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四

<史部,别史类,钦定重订大金国志>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春十四

纪年

海陵炀王中

【丙子】正隆元年【是年犹仍贞元之号至冬改元正隆】春二月令富勒敦为左都监帅兵经畧屯田於和勒端城林牙之子乌里游骑数百人出入沙子军屯富勒敦遣使与语遂退

沙子者盖不毛之地皆平沙广漠风起扬尘至不能辨色或平地顷刻尘高数丈絶无水源人多渴死和勒端城去上京三千余里辽国既亡林牙达实亦降达实小名林牙犹翰林学士也达实与尼雅满双陆争道尼雅满心欲杀之而口不言达实既归帐即弃其妻携五子宵遁诘旦尼雅满怪其日高不起使召之其妻曰昨夕以酒忤大人畏罪而窜询其所之不以告尼雅满大怒令以其妻配部落之最贱者其妻不肯屈强逼之极口嫚骂遂射杀之达实深入沙漠立天祚之子梁王为帝而相之【按辽梁王之立达实未尝与其事梁王亦未尝随达实西行已於太宗纪内辨正】乌里者达实之子大金遣伊都至其地不能平因为屯田之策以困之

冬复修汴京大内遣左丞相领行台尚书省督其事【按左丞相即张浩此实正 隆三年事而复出於此】且用梁汉臣为提举官号大使於是横征暴役以务速成

诏略曰朕祗奉上元君临万国属从朔地爰出幽都犹局蹐於一隅未光宅於中土顾理道所在有因有循权变所生有革有化大梁天下之都会隂阳之正中朕惟变通之数其可违乎往岁卜宅相土宜建新都将命不?烬於一炬第川原秀丽卉物繁滋朕夙有志焉虽则劬劳其究安宅凡大内规模一仍旧贯可大新营构乘时葺理是时提举大内者梁大使即向来弑熙宗之兴国奴乃宋内侍为大金所掠者也

【丁丑】正隆二年春正月宴羣臣於大安殿

时诸王皆会独宿王不乐帝曰成吾事者皆卿等力卿何独不乐耶宿王曰臣与陛下同乳而生【按宿王与海陵同乳是海陵母弟也考金史宗干五子长曰充代王右丞相皇统九年薨次即海陵次曰兖大尉领三省事天德四年薨次曰襄海陵母弟也为辅国上将军卒天德二年追封卫王次曰衮西京留守贞元元年被杀是海陵兄弟四人母弟一人无封宿王者亦无及正隆时者此所言与史不合】今天下民心未服白沟河南中原诸城往往皆汉人握其重柄如李成孔彦舟郦琼靳赛王善徐斌等五十万正军此当治之帝曰此朕之事汝治其他天时稍舒且可乐饮饮酣梁汉臣请曰今河北河东河西三路河道皆通可以积粮草於汴京乃是要冲臣闻宋招揽贤才练兵训将其意常在中原必有大忧愿陛下丰仓廪备器械练兵马乃太平之治也且汴京重地可以镇服南边帝从之喜曰梁大使可谓贤人也

夏诏以河南州郡营造有劳新邦百姓宜在优恤遣使者观察风俗赈恤困乏仍令各修水田通渠灌溉冬制战阵之法十有余条因大傩耀兵有飞龙腾蛇吼虎鱼丽之变以示威武

【戊寅】正隆三年夏五月帝御薰风殿命吏部尚书李通翰林直学士萧亷召对

帝曰朕夜梦至上帝所殿中人语如婴儿少顷有青衣持宣授天策上将令征宋国朕受命出上马见鬼兵无数朕发一矢射之衆皆诺而应既觉声犹在耳即遣人至廐中视其乘马其汗如水取箭数之亦亡其一此异梦也岂非天假手於朕令取江南乎通等皆贺帝戒勿泄於外

秋八月帝御正隆殿召吏部尚书李通宣徽使敬嗣晖翰林承旨翟永固直学士韩汝嘉四人谋欲迁都汴京为南侵之地

通嗣晖皆言此正合天意帝喜永固汝嘉曰燕京未成帑藏已虚民力未苏岂可又营汴邑江南通好岁币无缺遽兴征伐亦恐师出无名帝怒曰非汝所知挥之使去於是惶惧以为不免既而帝怒稍息明日通嗣晖并除执政【按桯史云明日通为右丞嗣晖为参知政事】而永固请老帝许之【按此上二条并见桯史所载视此加详而以上条为丁丑年事此条为戊寅年事又以上条薰风殿为武德殿此条正隆殿为薰风殿又云余读张棣正隆事迹转考它记而得其详熊克中与小史误以薰风之事合於武德据此则岳珂所考当为可信此书以二事并系於正隆三年戊寅其失正与熊克同尔】

冬制私家不得隐藏纬候图?违者抵罪

诏平辽宋所得古器年深岁久多为妖变悉命毁之【己卯】正隆四年春二月宋遣礼部侍郎孙道夫来使道夫归宋具言金帝以关陕买马非约恐有渝盟之意

宋遣秘书少监沈介国子司业黄中先後来使【按金史交聘表宋每年两遣使於金一贺正旦一贺生辰考宋史孙道夫传以礼部侍郎为贺正旦使此条分注云介贺正旦则介乃道夫之副也此既书宋遣孙道夫又书宋遣沈介盖误以一事之使副分为两使尔】

介为贺正旦中为贺生辰使事既毕先後回宋中具言我国治汴宫役夫万计此必欲迁都以见迫不可不早为计时讲和日久宋帝闻之矍然曰恐但为离宫也中曰臣见其所营悉备恐不止为离宫若南徙居汴则壮士健马不数日可至淮上唯陛下深图之於是左右相皆不悦顾诘中曰沈少监之归属耳不闻此言公安得独为此言也

梁汉臣献策於帝曰汴京重地镇服南边一也令诸州军置造器甲咸使精备二也粮食不缺三也创制巨船驯习水卒支备海道四也召募义士使为先锋五也帝喜其言

由是再营汴京令左丞张浩参知政事敬嗣晖董其役【按正隆元年云复修汴京大内以左丞相领行台尚书督其事此又云再修汴京令左丞张浩参知政事敬嗣晖董其事考金史海陵纪贞元三年以右丞相张浩为左丞相正隆三年诏左丞相张浩参知政事敬嗣晖营建南京宫室盖此书元年三年所书实即一事而误分为二而前则举其官而失其人此则又误以左丞相为左丞尔】集诸路夫匠大兴宫室极其侈靡将迁都焉

秋九月修造方殷其谋始露南宋疑之乃遣枢密王纶等来使

纶等回南言邻国恭顺和好无他时帝再役诸路夫匠造诸军器於燕京令右丞李通董之又令户部尚书苏保衡侍郎韩锡造战船於潞河夫匠死者甚衆

冬十月诏揭榜戒约诸路禁妄传起军事

宋太后韦氏殂贺允中来使报哀也

允中奉韦后留遗物来使至汴京就馆宴日用常例赐花时帝有南伐意用宋叛将孔彦舟押宴允中曰使人之来致太母遗物国有大丧乐且不忍闻况戴花乎伴使怒谓将杀之允中曰主人无暴事固有体吾年余七十当死节以自誓彦舟解曰两国通好参政勿动心也揖允中坐命左右捧花侍侧而已允中使还言必败盟亟宜为备

十二月遣使施宜生使於宋耶律翼副之

宜生宋人也坐范汝为事远窜遂奔刘豫豫废复为金用至是以翰林侍读充贺正旦使张焘馆伴宜生素闻其名畏慕之一见顾翼曰是使南朝不拜诏者也宜生闽人焘以首丘桑梓语之宜生敬焘颇漏其情焘密奏之

【庚辰】正隆五年春二月遣左宣徽使大怀忠礼部侍郎诺延温都尔堪往吊宋太后韦氏丧就行祭礼宋遣同知枢密院事叶义问为报谢使

时义问之来见国中已自聚兵有南征意及回密奏为备

夏五月遣使往宋贺天中节宋工部侍郎黄中充馆伴又充送伴使

中还又言北境日缮兵不休且其重兵皆屯中州宜有以待之

翰林学士祈宣上封事谏止兵役帝怒杀之【按金史本纪云太医使祈宰上疏谏伐宋杀之盖即此事而官与名皆与此不同】

略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今北有造兵器之烦南有修大内之扰百姓久苦转输不胜疲弊愿陛下权罢其一俟一成而再计之兼来岁害气在晋不利行师望陛下以天下为心社稷为念曲从臣请上怒令执而戮之宣神色自若曰臣年七十死固足矣但恐陛下将来不及臣耳语未竟左右以刃刺其额遂杀之

诛楚王德王泽王用梁汉臣之譛也

时帝决意南迁汴京兵衅将起楚王谓德王泽王曰梁大使之言上辄行之其将奈何今从所请必使农夫失业织女不蚕租税俱乏人民怨望败之兆也梁大使闻之譛於帝谓其有异志帝曰此三匹夫欲谋反耶遂召和尚枝童及宿王谓曰汝等为我将兵速讨三王既而三人皆到帝曰三子召术人论事欲谋反乎三王应曰论者乃国之安危而已帝怒曰欲谋杀我耶令左右赐死宿王曰不可陛下登位之时亲王十人今已推出七人矣若令天下闻之将谓陛下有不从谏之称帝怒拂袖而起遂斩三王【按此事不晃於金史所谓楚王德王泽王者考之金史表传当时亦无其人】

帝聚兵将南征令户部尚书梁球兵部尚书萧德温先计女直契丹奚家三部之衆不限丁数悉签起之凡二十四万壮者为正军弱者为伊勒希副之类为一十二万又中原汉儿与渤海军总一十七路惟中都路造军器河南路修汴京免签外其一十五路每路一万通为二十七万效唐制分二十七军军数已定遂以百户为穆昆千户为明安万户为统军其统军则有副诸军悉令番汉相兼无独用一色人

先是上遣施宜生往宋为贺正使隐画工於中即密写临安之湖山城郭以归上令绘为软壁而图已像策马於吴山絶顶後题以诗云自古车书一混同南人何事费车工提兵百万临江上立马吴山第一峰【按桯史载此诗云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与此稍不同而文义较长附识於此】

秋八月宋得谍报知帝已至汴京重兵皆屯宿泗上亦有至清河口者

冬宋钦宗卒於五国城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十四

 

猜你喜欢
  卷六十一 漢紀五十三·司马光
  ●卷中·刘敏中
  卷二十九·朱熹
  卷上·德龄
  卷之三十六下·佚名
  卷之五百七十·佚名
  卷之二百·佚名
  卷二·佚名
  一八五 浙江巡抚三宝奏查办遗书及干碍书情形折·佚名
  卷七十六·雍正
  卷一百四十七·佚名
  卷六十七·佚名
  卷二十二·陆宗楷
  咸丰九年三月廿九日·曾国藩
  俞叶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山中白云词二·张炎

    西河依绿庄赏荷,分净字韵别本依上有史元叟三字花最盛。西湖曾泛烟艇。闹红深处小秦筝,断桥夜饮。鸳鸯水宿不知寒,如今翻被惊醒。那时事、都倦省。阑干来此闲凭。是谁分得半机云,恍疑昼锦。想当飞燕皱裙时,舞盘微堕珠粉。软

  • 卷八百九十二·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九十二韦庄【五十二首】诉衷情烛烬香残帘半卷梦初惊花欲谢深夜月笼明何处按歌声轻轻舞衣尘暗生负春情碧沼红芳烟雨静倚兰桡垂玉佩交带嫋纤腰鸳梦隔星桥迢迢越罗

  • 子渊诗集卷六·张仲深

    (元)张仲深 撰○五言絶句题时处恭枯木竹石扇潇湘明月夜眼底见苍云众木皆零落空山秪此君云山图流水云中响青山树杪多客行山水外落日听吴歌○七言絶句次常山郑明善长至日见柬絶句团团山郭甫千家地接东南有等差不道山中逢

  • 第四回 登雉堞语惊张天祐 探虎穴约会孙德崖·蔡东藩

      却说郭子兴接着军报,惊悉元兵来攻,连忙问及元璋,又未见率兵回来,究竟是何原因?待小子申说明白。原来泰州人张士诚,占据高邮,由元丞相脱脱督诸军进讨,大败士诚部众,乘胜分兵围六合。六合主将向滁阳求救,元璋率耿再成等往援,

  • 卷之二百五十五·佚名

    洪武三十年九月庚戌朔沔县贼高福兴伏诛初征西将军长兴侯耿炳文驻兵文县武定侯郭英驻沔县遣陕西四川都指挥同知吴旺俞琪等领兵分道入沔县之后河土门文县之茶峪沟三仓五福之地遍行缉捕福兴奔窜无所遂就擒并获其党汪伯工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雍正实录卷之三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卷之二百七十五·佚名

    光绪十五年。己丑。冬十月。癸酉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外起注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东陵。定陵。定东陵。惠陵。  ○遣官祭

  • 第十四章 住行·吕思勉

    住居,亦因气候地势的不同,而分为巢居、穴居两种。《礼运》说:&ldquo;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檜巢。&rdquo;见上章。《孟子》亦说:&ldquo;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rdquo;《滕文公&middot;下篇》。大抵温热之地为巢,干寒之地,则为营

  • 于忠传·李延寿

    于祚的弟弟于忠,字思贤,本字千年。年近二十岁时,被任命为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听政,法令颇严厉,身边的侍臣们,大多因小事而得罪。于忠朴实直率,不爱说话,始终没有过错。太和年间,被任命为武骑侍郎,并赐名登。屡迁至左中郎将,领

  • 二十八年·佚名

    (丙寅)二十八年大明正統十一年春正月1月1日○己巳朔,世子率百官,行望闕禮于景福宮。百官仍詣時御所,進表裏鞍馬,諸道進箋。○設豐呈宴。賜堂上官以上及耆老宰樞宴。1月2日○庚午,以渠爲潭陽君,元乃仁司諫院左獻納,金統左正言。

  • 周书·无逸·佚名

    周公作《无逸》。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既诞,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

  • 昔者先王未有宫室①·戴圣

    ——圣人的能耐有多大【原文】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尽营窟(2),夏则居橧巢(3)。未有火化(4),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5)。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6),合土(7),以为台榭、宫

  • 周书·金縢·佚名

    武王有疾,周公作《金縢》。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二公曰:「我其为王穆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公乃自以为功,为三坛同墠。为坛于南方,北面,周公立焉。植璧秉珪,乃告太王、王季、文王。史乃册,祝曰:「惟尔元孙某,遘厉虐

  • (九)·钱穆

    朱子曰:“仁体刚而用柔,义体柔而用刚。盖仁有流动发越之意,而其用则慈柔。义有商量从宜之义,而其用则决裂也。”今按:仁义刚柔之辨,古已有之。朱子此条极允惬。《小戴礼》言,东方之人仁,西方之人义。今日中西文化正可以此说之

  •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佚名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于初夜分举身放光。其光金色。绕祇陀园周遍七匝。照须达舍亦作金色。有金色光犹如段云。遍舍卫国处处皆雨金色莲花。其光明中。有无量百千诸大化佛。

  • 国际学舍谋杀案·阿加莎·克里斯蒂

    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侦探小说。本书讲述了坐落在山胡桃路上的一间外国学生宿舍里发生了一系列离奇的盗窃案。坐落在山胡桃路上的一间外国学生宿舍里发生了一系列离奇的盗窃案,这不仅影响了宿舍里学生们的生活,也影响到了

  • 华严五教止观·杜顺

    一卷。唐代华严宗初祖杜顺撰。又称华严教分记、五教分记、五教止观。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乃详叙华严五教观门之趣入次第。五门即:(一)法有我无门,为小乘教之止观。(二)生即无生门,乃大乘始教之止观。(三)事理圆融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