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防夷书

尝读前史有云:“远人请和,弭兵省财为上策,惟当以百姓为念。”

又云:“夷狄之患,自古而然。”

议者以许和示弱,为非国计;要在令其畏我之威、喜我之赂。鸱鸣狼踞,不足喜怒;惟宏之以大度、制之以远笇、胜之以深权;此今日抚夷之大概也。然所虑者喜我之赂、不畏我之威,久则无赂可喜矣。此时情形,闽省与他省不同。闽省已准其设口通商,有抚法、无剿法。唐书所谓“怀之以德”,使为恶者在夷不在华、失信者在彼不在此也。

台地本非原约所有,孤悬海外,无商可通;所称各口亏折,无非诡词。海疆内地精华将被吸尽,而仍不舍此海外一隅,觑及煤炭,其牟利之心无微不入,不令处处空虚而不已。且所欲亦不在此,名为改易口岸,实则声东击西,借此发难。昔年曾于此地大受创痛,难保其不怀叵测之心。即无异志,终不相安。且闻该夷受抚之后,曾驾驶大船三入台洋,并在淡水乘坐杉板上岸登山,相度地势,画图而去。

  现在防守要隘,以淡境鸡笼洋一带为先着。窃以为有堵法、无抚法。堵之以官兵,究爽前约而开后衅;堵之以民、堵之以番,则无可藉口。所谓堵者,非必列兵布阵,但阻其不上岸而已。民、番或无纪律,以官兵间之;兵亦装为民,民亦可改装为番,彼固无从辨别也。台地远隔重洋,内地声息难通,直如别为一邦;与夷界近,而本系夷地,尺寸不能容其进步。本境匪徒骚动,尚可请内地添兵征剿;此则往来无定、出没无时,惟有就台地设防御之策。若善为接待,往来渐熟,患在眉睫;盖彼势便而我势孤也。魏徵云:“外夷以宾客待之,非中国之利。”

台地尤为炯戒。其不畏我之威,我本无威可畏。惟有百姓众志成城,合亿万为一心,天明威自我民明畏,舍此则无可畏矣。如果前来停泊干求,祗一、二船、船数百十人,则以情理晓谕之,不去亦听之,不动声色,处之淡然,势不能停桡久待,亦不得馈赏牲牢食物,以长其傲睨之萌;倘兵舰麇集,意在要挟凌逼,竟不必问其何为,惟号召民番数千人,排列海口如堵。如该夷偶尔买菜取水,许其通事上岸。

  以丁役随行,不准与民人交接一言;有与密谈者,缚之送官。若有投文之事,即以“奉官谕,概不接收”坚却之。彼操以急,我处以闲;彼示以懈,我防以严。谆饬民番及兵勇人等,遇有夷鬼近岸,止须呐喊鸣锣,不得擅动炮械。但大家拦截,令其归船;或敢于斗伤,蜂拥而进,击其下体;稍退者以军法从事,亦仅追至海边而止,或于要路开濠沟以截之。夷船开炮,则伏地入沟避之。用民不用兵,战陆不战水。而尤要在使本地奸宄消息不通,乃可令其进退维榖,永绝觊觎之心。

夫欲杜内奸,官之耳目,不如民之耳目;官之号令,不如民之号令。盖以民防民,而内奸绝;内奸绝,而外侮不能入。此尤在地方守令平日之得民有素;然论吏治于今日,但不视如寇仇足矣,安望其能如子弟之卫父兄乎,计惟以重利动之。绅耆向来遇事出力者,无不立加优奖,不难鼓舞以作其气;至于丁勇,大半出自游民土棍,非啗以重利不可。水陆兵丁,即夷船不到之处,皆须布置;行粮必宜充余。

  即番丁,亦有精锐可用者;而各县未发屯饷尚多,此时诸事非难,难于度支一项而已。一须酌垫屯粮,以固屯番之守望;一须宽发军饷,以期士卒之饱腾;一须收雇壮勇,以防内宄之勾结。无事之时,但以联庄缉匪为名,而静以俟之。其澎湖一厅,岛屿纷歧,居海之中,亦曾有夷船因风寄泊;应专派文武各一员,会同该厅、营巡察。噶玛兰距郡较远,山后番界,亦须派员协同稽查。至鹿港及郡城鹿耳门各口,沙线甚多,夷船虽未经寄泊,而沿海奸民,恐其贪利导引;即南路凤山及北路各县偏僻港口,皆须一律了探,以期周密。

惟兵役不能遍及,必兼责成就地总理、乡耆人等。而各属绅商可望其出力,未可强以捐赀;此台民之不如粤民也。果有急公助饷者,事定再归补;动项若干,另行奏办。海洋风■〈日卂〉靡定,万一突如其来,即须相机而行,不容稍存拘泥,致有贻误。连年地方稍有蠢动,致糜帑项;此时大事,不能惜费,惟求核实,而于事有济。

再,杜元凯有云:“中外阻隔,古今同慨。”

坐而言者,百闻而未一见;悬揣臆测,苦于无所适从。或不问难易,墨守成例,求全责备;此历年来受病之由。古来将在外,非任其操纵自如,终难万全耳。此则关大势之安危,而非为一身之利钝、一时之成败计也。

猜你喜欢
  少帝纪三·薛居正
  卷三百五 列传九十二·赵尔巽
  卷五十 漢紀四十二·司马光
  卷一·龙衮
  路史卷十四·罗泌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二十八·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十七·佚名
  卷之四百五十三·佚名
  提要·王世贞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八·纪昀
  樊山政书卷四·樊增祥
  卷十四·徐一夔
  158.马嵬驿兵变·林汉达
  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余渖·沈瘦东

    《雪坡集》文十二卷、诗《独行稿》八卷、《醉吟稿》九卷,明江西安福万节(资中)著。板嘉靖间毁。光绪三年,其二十三世孙觐清得节嗣孙曰恭钞本,重刊之,有彭序,附弘治丁巳欧阳旦原序,末附万震《苍莨诗存》一卷。震,雪坡兄弟行也。

  • 萧德润·隋树森

    萧德润,生平、里籍均不详。 套数 【双调】夜行船 秋怀 一夜秋声入井梧,碧纱幮枕剩珊瑚。秦凤东归,楚云西去,旧欢娱等闲辜负。 【风入松】翠屏灯影照人孤,花外响啼蛄。丁宁似把闲愁诉,凄凉待怎支吾。泪

  • 第三折·马致远

    (白乐天引左右上,云)下官白居易。自左迁司马,来此江州,又早一年光景。昨日驿中报来,说故人元微之有事江南,打从这里经过。不免分付左右,预备饮馔,伺候则个。(外扮元微之上,云)小官姓元名稹字微之。现任廉访使之职。昨蒙圣恩,差

  • 茶山集卷一·曾几

    宋 曾几 撰五言古诗寻春次曾宏甫韵【案曾宏甫名惇避宋光宗讳以字行纡之子巩之侄孙陈振孙书录解题曾氏三望最初温陵公亮次南丰巩兄弟其后则几之族集中赠宏甫必冠以曾盖以明同姓不宗之意】春山数峯青春水一溪緑幽寻山

  • 卷七十八·徐世昌

    王心敬王心敬,字尔缉,号丰川,鄠县人。诸生,乾隆初举孝廉方正。有《丰川集》感兴坐久林风发,翩翩吹予袂。悠然有会心,乃在山东际。陟岫望邹鲁,渺渺目难继。岂必道远长,哲人早已憩。徘徊歧路侧,日午阴未霁。浩歌

  • 卷四百十六·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五十 王鏊 玉泉亭 燕山自西来连峰划中絶有泉出其间终古流不歇石缝漱潺湲螭头泻幽咽罗注粲成帘激射喷为雪怒声亦砰鍧静性终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四·佚名

    万历二十年正月壬戌朔 上不御殿免百官朝贺二辅臣诣宫门行叩头礼赐上尊珍馔○甲子 宣宗章皇帝忌辰遣官祭 景陵○丁卯孟春享 太庙遣公徐文璧恭代○升宣府坐营中军张三纲充大同东路参将○庚午革神机副将任大同佐击方

  • ●卷三·赵釴

    读书贵神散。昔支道林谈,善标宗会,而章句或有所遗时为守文者所陋。谢安闻而善之,曰:&ldquo;此乃九方之相马,略其玄黄,取其骏逸,善学者顾不以记诵为能也。&rdquo;故谢显道诵史不遗一字。程子以为玩物丧志,亦是此意。昔戴安

  • 卷五十三·宋敏求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唐大诏令集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五十三宋 宋敏求 编大臣宰相出镇上陆象先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制杜黄裳河中节度平章事制武元衡西川节度平章事制李夷简淮南节度平章事制裴度河东节度平章

  • 卷四·胡广

    钦定四库全书诗传大全卷四     明 胡广等 撰王一之六王谓周东都洛邑王城畿内方六百里之地【孔氏曰汉志云周封圻东西长南北短短长相覆千里按西都方八百里八八六十四爲方百里者六十四东都方六百里六六三十六爲方

  • 言子文学录卷二·言偃

    文学中篇《论语&middot;子张篇》:【侯氏辑。】子游曰:&ldquo;丧致乎哀而止。&rdquo;【耿氏注曰:丧主哀,哀不徒在心也,或见于声音,或见于容体,或见于饮食居处衣服。一有不尽,即不可谓致。止者,毁不灭性也。观下文二十七章,及子游

  • 父子合集经卷第二·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净饭王始发信心品第一之余   时尊者优陀夷。知净饭王心生感悟。说偈赞已。白言大王。今佛世尊出兴于世为大法王。具足成就诸善功德。于

  • 正法花经卷第六·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正法花经药王如来品第十  佛告诸比丘。道法一等无有二乘。谓无上正真道。往古来今无有两正。犹如众流四渎归海合为一味。如日所照靡不周遍未曾增减。若族姓子欲至正觉。解无三涂去来今者

  • 十方千五百佛名经·佚名

      □□□ 胜慧佛 善□□□□□□□□□善见佛 毗琉璃憧佛 □□□□□□□□功德成佛 有功德净佛 □□□□□□□□功德通王佛 雨法华佛 造光明□□□□普明佛 那罗延胜业佛 爱清净佛 日月光佛 普光自在

  • 第二 色品·佚名

    一 论母一种色聚五八三云何为无记法耶?即善不善法异熟之欲缠、色缠、无色缠、非所摄之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以及诸所有之非善非不善非业异熟所应作法及一切之色与无为界&mdash;&mdash;是等为无记法。五八四云何此中

  • 前后七国志·佚名

    长篇小说合集。包括前志《孙庞演义》和后志《乐田演义》。原为两部独立的讲史小说,书坊将其合刻在一起,称为《前后七国志》。前志20回,明代无名氏作。叙述战国时代孙膑、庞涓斗智的故事,采录民间传说而成,多有神怪成分,荒诞

  • 廉吏传·费枢

    二卷。宋费枢撰。费枢字伯枢,成都(今属四川) 人。徽宗时进士,官至归州 (今湖北境内) 知州。生卒年不详。除本书外,尚著有《钓矶立谈》等著作。《廉吏传》载春秋至隋唐间廉吏114人,起鲁季孙行父,终唐卢钧。每传但录其廉节,他

  • 襄阳耆旧记·习凿齿

    五卷(习凿齿撰),是研究襄阳古代中国人文的重要历史文献。《襄阳耆旧记》又作《襄阳记》,《唐志》作《耆旧传》,《宋志》作《记》,《郡斋读书后志》曰“记五卷。前载襄阳人物,中载山川城邑,后载牧守。观其记录丛杂,非传体也,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