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

  先主

  江南先主姓李,名昪,字正伦。其先唐宪宗之子建王恪之后。祖志授署为徐州判官,卒于任所。父荣有器度,不事产业,每交结豪杰为事。属时离乱,群盗蜂起。朱梁统天下,而杨行密专据淮南。荣乃感愤,欲图兴复之志。然无少康一旅之众,数区十里之地。闻贼夏韶之众甚盛,欲因之以成大事。既往而说韵曰:"仆大唐之后,少失怙恃,遭世多难。先祖基业宕然横流为人所有。自料以高祖太宗之遗德,宗祧社稷必未杜绝,其间子孙必有兴者。吾虽不调,夙蕴壮志。闻公英雄,士卒勇劲。吾欲因公立事,共取富贵。苟成霸业,古贤鱼水未足为喻。"韵感其言,于是从之。遂率众自海入淮,转掠沿岸郡邑。至濠梁间,众至数千人,军势颇盛。郡邑与战,多为所败。行密闻之,因自帅师攻之,数败,乃为所擒。因捕其家,尽诛之。

  时先主方数岁,且异常。见濠上一桑门与行密有故。乞收养,以为徒弟。后行密大将徐温出师濠上,见先主方颡丰颐,隆上短下,乃携归为己子。先主虽少而天性颖悟,夙敦子道,朝夕起居。温清左右承颜侍膳,过若成人。及遇温戚属皆能俯躬迎奉。温妇见之而颇钟爱,抚养无异。逮十余岁,温知其必能干事。遂试之以家务,令主领之。自是温家生计、食邑菜地、夏秋所入及月俸料,或颁赐物段、出纳府廪。虽有专吏主职,然能于晦朔,总其支费存留,自缗匹之数,无不知其多少。时伏腊荐祀特腯燕馔肴蒸宾客从吏之费,概量皆中其度,逮嫔婢嬖姥寒燠衣御纨绮币帛高下之等,皆取其给,家人之属且亡间言。

  温之嫡子皆好聘□□□,主唯习书计,暇则隶射所,所志必精。

  遂用徐姓名知诰。既长温为娶其妇,亦能奉苹藻致柔顺之美。

  温尝卧疾,唯先主躬侍左右,至于粪溺皆亲执器,动至连月逾时。扶腑出入,或通宵达曙曾不解带;或夜闻謦欬,乃率妇往者数四。温于帏间闻人至则问曰:"汝为谁"对曰:"知诰在。"斯又问曰:"彼更何人"对曰:"知诰之妇。"温见其笃于孝养而复能干家,知非常品而诸子难及。乃曰:"吁,汝虽异族,吾无亲疏。"先主闻之愈谨。未几,温起。先主妇卒。温知其笃孝,为之感叹久之。温指侍右一姬谓先主曰:"此必有福。自归吾家而门户长益不啻数倍。汝可妇之,奉汝箕帚。"

  遂生嗣主及诸王后。温凡出征讨而疑其帐下,故先主常得奉侍,遂习熟武事,因能骑射,起家为偏将。会宣州叛乱。时温已秉军政,遂命大将柴再用讨之,以先主监军事。既至,乃帅部下先击之,贼平,先主功居最,迁昪州刺吏。时诸郡皆以兵甲为务,而先主专尚文儒,延纳多士。未几,会亲信饶洞天荐南昌人宋齐丘,一见与语终日,馆于门下。谘访政治,齐丘遂说,宜颁布六条以率群吏,定民科制,劝课农桑,薄征轻赋,禁止非徭。在位十余年,民庶丰实,郡邑安堵,礼律修举,庶位公廉,城郭浚固,军器充积,兵士辑睦,人乐为用。义父温闻其完葺,乃以嫡子知训居广陵辅政,来自领之。遂移先主刺守京口,未逾期而知训为大将朱瑾所杀。初知训秉政,朝廷誉之为昌华相公,因是轻肆骄傲,辟命卿将,镇戍藩翰,多所不道,瑾颇御之。瑾为人悍毅勇敢,决烈独任。唐末属朱梁篡逆,瑾为郡守,拒命不从,梁师屡征不克。会其兄珙以别郡先降。梁祖亲讨瑾,乃遣珙于城下,谕令归顺。瑾大怒,乃伪开壁,请与兄语,遂飞刃刺杀珙。梁祖惋欢,攻围愈急,遂亡归淮南。

  时人壮之,呼其小字为朱愍哥。瑾既杀知训,乃持其首诣吴主。

  主曰:"他有父在,非孤敢闻。卿善自为谋。"瑾乃大呼于市朝,因欲作乱,时无附之者,遂自刭。先主乃率部下渡江以定乱。瑾已死,吴主遂委政先主,迁在仆射,参政握兵权。军国之事莫不已出。越人寇毗陵,先主以府兵拒之。大战于无锡,越人奔溃。邻境之内唯钱氏为仇。因是与之和好,兵甲遂弭。

  乃倾意折节,奉上接下,礼待将校,推其慈惠,致之腹心。以宽简优,柔存恤骁勇,夙将元寮素所跋扈者无不乐从,互与欢饮。士民富实,桴鼓不闻,朝廷颓纲以礼振举,上下既入,远迩乐推,呼之为"政事仆射"。大江南北封境之间,二十余年治平如砥。乃治府署之内,立亭号之曰"延宾",命宋齐丘为记,以待多士。于是四方豪杰翕然归之。或因退休沐之暇亲与之宴饮,谘访阙失,问民疾苦,夜央而罢。时中原多故,名贤夙德皆亡身归顺。乃使人于淮上以厚币资之,既至縻以爵禄。

  故北土士人向风而至者迨数十人,羽翼大成,裨左弥众。或人谗先主于义父温曰:"军国大政请以嫡嗣承之,不得假于他人。"先主闻之,乃表乞罢政务,而宋齐丘谏之,请缓其事。迨数日会温发疾卒,遂止其议。时义弟知询代嗣父镇江陵,遥总朝纲,每与先主争衡。因使说之入朝,遂吴主之命,留而不遣,罢其政权。由是先主始获专任,朝野归附,位望日隆。迁侍中、中书令守,太尉都诸军事,遂袭温故事,出镇建康,以长子璟参政,进封先主为齐王,加礼。建齐国,置百官,以宋齐丘、徐!玠为左右丞相。遂受吴禅,奉吴主为让皇,徙居丹阳宫,改吴年号为升元元年,尊义父温为武皇帝,义弟知证等请归姓,先主尤怀徐氏鞠养之惠,不忍改之,百官坚请,于是复姓李氏。

  立大唐宗庙,祀高祖太宗而追尊四世,祖恪为孝静王,奉考荣为义祖,封徐氏二子复为王,诸孙男女各为郡县主,百官进位有差。乃祀郊圜丘,礼毕,群臣皆贺,复上尊号,遏而不行。

  郡邑报符瑞者数十,亦止而不书,以丞相宋齐丘为洪州节度使。

  将行,请使通好契丹,遂以宫女缯彩珠玑遣泛海而行。明年蕃使亦至。于是交聘往来者不绝。是时江淮无事,累岁丰稔,兵食盈积。而梁宋屡乱。群臣咸言土运中兴,宜复先代疆宇之请。

  其岁吴越灾焚,其宫室府库甲兵殆尽。群议请其弊,诸将奋勇者颇庶。先主不纳,遣使唁之,厚馈币粟以周其乏。殆将假而率之以入中土。未几,会先主疾笃,使召宋齐丘受顾命,托以后事,长子吴王璟嗣位,即日殂于正寝。时昪元七年,年五十六,谥曰孝高,庙号烈祖。先主身长七尺,姿貌瑰特,目瞬如电,语言厚重。望之慑人,与语可爱。少遭迍难,长罹兵革。

  民间疾苦无细不知。初建康有处士汪台符,上书陈九患利害之说,皆亲阅览,穷究减否,不耻下问,禀而行之。自登位之后,遣官大定检校民田,高下肥硗皆获允当。人绝怨咨,输赋不稽。

  然而仁孝之诚颇动天地,圜丘之祭,天奏月延三刻。是时上旬,月当三更而没。升坛之际,皎然如日,礼毕而落。时饶州余千民母因抱携其孙失手坠地,其子怒拔刃斫之。刃且未及,自腰而下忽陷于地。先主遂命作阔刃铲之。又吉州豪民龙氏鬻谷不售。上神岗祷庙求旱,为震暴所杀。迨末年悫敦慈恕,山林薮泽禁止以时,恩泽涣汗及被吾民。曰:"民各生父母,安用争城广地,使之膏血涂于草野乎"自握王权至禅位,凡数十年止一拒越师,盖不得已而为之。将终乃谓嗣主曰:"德昌宫凡积兵器缗帛七百余万,吾死之后善和好邻境,以安社稷,不可袭炀皇之迹恃食阻兵,自取亡覆。苟能守吾言,汝为孝子,百姓谓汝为贤君矣。"殂落之日,四方黔首叹息涕泣而辍其食。初有禅之意,忽夜半寺僧撞钟,满城皆惊。逮旦召问,将斩之。

  云:"夜来偶得月诗。"先主令曰,乃曰:"徐徐东海出,渐渐入天衢。此夕一轮满,清光何处无。"先主闻之,私喜而释之。又天祐中诸郡童谣云:"东海鲤鱼飞上天。"东海,徐氏之望,鲤,姓也。天时人事其符有如此也。

猜你喜欢
  杂传第四十二·欧阳修
  卷五十六 志三十一·赵尔巽
  ●卷二百三·徐梦莘
  曾静供词五条 一、皇上嗣位以来,是五谷丰登,人民乐·雍正
  通鉴续编卷十九·陈桱
  卷之十一·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九十六·佚名
  ◎关外王威逼吴癞痢·宣南吏隐
  甄济传·刘昫
  刘黑闼传·刘昫
  卷二百四十六·杨士奇
  第四讲·孙中山
  卷一百八·佚名
  世宗宪皇帝谕行旗务奏议卷十二·允禄
  第十一章 军阀的混战·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五十二·彭定求

        卷752_1 【观人读《春秋》】徐铉   日觉儒风薄,谁将霸道羞。乱臣无所惧,何用读春秋。   卷752_2 【秋日雨中与萧赞善访殷舍人于翰林座中作】徐铉   野出西垣步步迟,秋光如水雨如丝。铜龙楼下逢闲客,   

  • 诗本音卷十·顾炎武

    昆山顾炎武撰颂周颂于穆清庙肃雝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徳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无韵】清庙一章八句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徳之纯假以溢我我其収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此章或可以命纯収笃为韵

  • 卷八十·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八十翰林院检讨朱彝尊编张鹿征【四首】鹿征字瑶星后更名怡亦作遗应天人都督可大子以府学生承廕歴锦衣卫正千户甲申陷贼不屈受刑洁身归隠居摄山不出自号白云道者有古镜庵诗内外集【静忘居诗话山人

  • 具茨集补钞·吴之振

    晁冲之谢胡御史寄茶兼简朱郎中谏议茶犹寄,郎官迹已疏。斜封三道印,不奉一行书。会远长安去,终临顾渚居。大江清见底,为问客何如。送一上人还滁州琅琊山上人法一朝过我,问我作诗三昧门。我闻大士入词海,不起宴坐澄心源。禅波

  • 卷二一二 唐紀二十八·司马光

      起著雍敦牂(戊午),盡旃蒙赤奮若(乙丑),凡八年。   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開元六年(戊午,公元七一八年)   春,正月,辛丑,突厥毗伽可汗來請和;許之。   廣州吏民為宋璟立遺愛碑。璟上言:「臣在州無他異迹,今以臣光寵,成彼諂

  • 卷之一千一百七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巴林紀程·文祥

    咸豐七年丁巳嘉平十二日於太僕寺少卿任內奉旨派往巴林扎薩克已故貝子多爾濟薩穆魯布之游牧賜奠擬年前請訓正月二日起程嗣因兵部理藩院應辦勘合等未齊候至正月十一日請訓十四日起程 【 請訓用清文奏摺外黃綾安摺一分遞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纪昀

    列传元 【十九】○元十九安图【谔都岱】 廉希【宪希贤】安图廉希宪△安图安图穆乎哩四世孙巴图尔长子也中统初世祖追录元勋召入长宿卫年十三位在百寮上母鸿吉哩氏 【元世家作特默伦氏】 时 睿皇后姊也四年执额哷布格

  • 附录·王彦威

    清季外交年鉴(节录)光绪元年(乙亥、一八七五)二月北洋大臣直督李鸿章奏:日窥台湾,请筹办海军船械并遣使驻日及泰西各国以资联络而察敌情。七月遣郭嵩焘出使英国,许钤身副之。十月闽督李鹤年奏:福州、厦门电线与丹国电报公司议

  • 六五八 军机大臣拟赏四库全书处人员菓单·佚名

    六五八 军机大臣拟赏四库全书处人员菓单乾隆四十四年十一月十八日拟赏四库全书处人员菓单总裁四员。除臣等及在懋勤殿行走者,已蒙恩特赏外,余总裁四员,酌拟各赏苹菓四个、圆菓三个、石榴五个。英廉、程景伊、嵇璜、金简

  • 房陵王杨勇传·魏徵

    房陵王杨勇字目见地伐,是高祖的长子。 北周时,因为隋太祖的军功,被封为博平侯。 到高祖辅佐北周朝政时,被立为世子,授为大将军、左司卫,封为长宁郡公。 出任洛州总管、东京小冢宰,管辖过去齐国的领地。 后来召回到京城,升为上

  • 卷二十六 齐天萧后之诬·李有棠

    〔法天后事附〕圣宗统和十九年夏五月丙戌,册萧氏为齐天皇后。后为承天太后弟乌延之女,小字菩萨格。美而才,尝以草莛为殿式,密付有司,命造清风、天祥、八方三殿。既成,益宠异。所乘车置龙首鸱尾,饰以黄金。又造九龙辂、诸子车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 乙未春正月戊午朔,滁师乏粮,诸将谋所向,子兴言计多失。上数谏之,子兴不听。上郁郁,因致疾。 一日,议出师,遣人召上,上以疾辞;召至再三,乃力疾往。子兴命定计,上曰:“困守孤城,诚非计。今欲谋所向,惟和阳可

  • 目录·真德秀

    钦定四库全书     子部一西山读书记目録    儒家类卷一天命之性卷二气质之性性命命性情心性性情心卷三心卷四志志气气意思念虑情治情卷五元亨利贞仁义礼智信

  • 国清百录 第二卷·灌顶

    国清百录 第二卷随沙门灌顶纂少主后沈手令书第十三妙觉和南。今遣内师许大梵往。稽首乞传香火。愿赐菩萨名。庶藉熏修菩提眷属。谨和南答令名海慧菩萨沈后扶月供。熏陆沉檀各十斤。黄屑一斗。细纸五百张。烛十

  • 卷第二十二·佚名

    摩诃僧祇律卷第二十二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众学法之余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六群比丘交脚白衣家坐。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王子大臣交脚坐家内。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

  • 卷第一百十六·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一百十六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曹洞宗青原下三十七世随录建州松溪华严元锡弘恩禅师明瑞昌王四子也。生而眉目清奇。性不染俗。投博山来落[髟/

  • 史传三编·朱轼

    《史传三编》是清人朱轼和蔡世远主持编纂的《历代名儒传》、《历代名臣传》和《历代循吏传》的合称。成书于雍正七年(1729)。这部书辑录了自汉至元名儒8人、名臣22人、循吏119人,有传有论。这部书的问世和传世,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