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

读书贵神散。昔支道林谈,善标宗会,而章句或有所遗时为守文者所陋。谢安闻而善之,曰:“此乃九方之相马,略其玄黄,取其骏逸,善学者顾不以记诵为能也。”故谢显道诵史不遗一字。程子以为玩物丧志,亦是此意。

昔戴安道就范宣学,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钞书亦钞书。唯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戴乃书《南都赋图》,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谓看画有益于读书。吾所未解。

刘献之博观众籍,人有从之学者,辄曰:“人之立身,虽百行殊涂,准以四科。要惟德行为首,子若能入孝出悌,忠信仁让,不待出户,天下自知。傥不能然,虽复多闻博识,不过为士龙乞雨,眩惑将来。其于立身之道何益乎?”由是学者高其行义,不敢造门。今见博学之士,以才华耀世,群竞尚之,因是骄纵,竟以恶终。则昔之强记多识,适以助过遂非。虽不足以欺目前,而后世诵其言,或有想见其为人者,又殊可深罪。

刘尹郡为政清整,门无杂宾。时百姓好讼官长,诸郡往往为相举正。刘曰:“夫居下讪上,此弊道也,古之善政,司契而已,岂不以敦本正源,镇静末流乎?君虽不君,下安可以失礼?若此风不革,百姓将往而不反。”遂寝不问。夫官多不法,若置而不问,则留民害。若因讼言以去长吏,则来者不振。尝与一当道言曰:“宜却民言而以他事去之,则法行而堤不裂,始为政体。然又有因是而大与民雠者,可胜叹论。”

王粲好驴鸣,将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送之。”赴客各一作驴鸣。噫!此可为令乎?驴鸣本无可悦耳。王好孙子荆驴鸣,张南渠亦好驴鸣,亦何咄咄异人?戴叔鸾母好驴鸣,叔鸾每作驴鸣以悦之。夫子以是悦母,友以是悦朋,君以是悦臣,皆不可晓。

王汝南少无婚,自求郝普女,父昶以其痴,会无处,任其意,便许之。既婚,果有令姿淑德,生东海,遂为王氏母仪。或问汝南,何以知之?曰:“尝见井上取水,举动容止不失常。未尝忤观,以此知之。”呜呼!今人不知择妇,惟重世系,岂知鸾凤宁有种乎?王公超识至此,其英才挺生,不独有女德云。

《孔氏志怪》曰:“卢充者,范阳人。家西三十里,有崔少府墓。充先冬至一日出家西猎,见一獐,举弓而射,即中之。獐倒而复起,充逐之,不觉远,忽见一里门如府舍,门中一铃下有唱家前,充问此何府也?”答曰:“少府府也。”充曰:“我衣恶,丹阝得见贵人?”即有人提补新衣迎之。充著尽可体,便进见少府,展姓名,洒炙数行。崔曰:“近得尊府君书,为君索小女婚,故相延耳。”即举书示充。充父亡时虽小,然已见父手迹,便戏叹无辞。崔即敕内令女郎庄严,使充就东廊。充至,妇已下车,立席头,其拜,为三日毕,还见崔。崔曰:“君可归矣。女有娠相,生男当以相还,生女当留自养。”敕外严车送客。崔送至门,执手零涕,离别之感,无异生人。复致衣一袭,被褥一副,充便上车,去如电逝,须臾至家。家人相见,悲喜推问,知崔是亡人,而入其墓,追忆懊惋。居四年,三月三日临水戏,忽见一犊车,乍浮乍没,既上岸,充往开车后户,见崔氏女与三岁男儿共载,充见之欣然,欲捉其手,女举手指后车曰:“府君见人,即见少府。”充往问讯,女抱儿还充,又与金碗别,并赠诗曰:“煌煌灵芝质,光丽何猗猗?华艳当时显,嘉异表神奇。含英未及秀,中夏罹霜萎。荣曜长幽灭,世路永无施。不悟阴阳运,哲人忽来仪。会浅离别速,皆由灵与祗。何以赠余亲?金碗可颐儿。爱恩从此别,断绝伤肝脾。”充取儿碗及诗,忽不见二车处。将儿还,四坐谓是鬼魅,佥遥唾之。形如故,问儿谁是汝父,儿径就充怀。众初怪恶,传省其诗,慨然叹死生之玄通也。充诣市卖碗,高举其价,不欲速售,冀有识者,欻有一老婢问充得碗之由,还报其大家,即女姨也。遣视之,果是。谓曰:“我姨姊崔少府女,未嫁而亡。家亲痛之,赠一金碗著棺中,今视卿碗甚似,得碗本末,可得闻不?”充以事对,即诣充家迎儿。儿有崔氏状,又似充貌。姨曰:“我舅甥三月末间产,父曰春B12温也,愿永强也。”即字温休,温休盖幽婚也,其兆先彰矣。儿遂成为令器,历数郡二千石,皆著绩。其后生植,为汉尚书。植子毓,为魏司空,冠盖相承至今也。余尝闻高太史谈,河南有一鬼户,甚奇,窃疑其说。今读孔氏传,若相符云。河南村中有一妇,负娠以疾逝,后二年,其夫至一酒肆,见架上布被,目属久之,盖其妇敛时物也。问曰:“此物奚至?”酒保曰:“有一妇人时以市饼。”曰:“此妇何在?”曰:“薄暮当至。”因窃视之。至夕,其妇果至,怀数饼而去,乃踪迹之,及墓遂隐。次日告亲友,发冢开棺,见尸如故,有一儿坐其旁,举而视之,笑语俱人。因扌归,后成立,生数子,今将四五十丁,乡人称为鬼户。由此观之,宇宙间何所不有,但人不及见耳。

五色,尾有毛,如船柁,小于鸭,性食短狐,在山泽中,无复毒气。故□赋云:“寻邪而逐害。”此鸟盖溪中之敕邪逐害者,故取以为服。陈昭裕《建州图经》曰:“溪于水渚宿,先少,若有敕令然。又其浮游,雄者左,雌者右,群伍皆有式度。”今科中皆服,而揖独尚左,或取义于此。

李文靖所居陋巷,厅事无重门,颓垣败壁,不以屑意。堂前药阑坏,夫人戒守舍者勿葺以试公,公经月终不言。夫人以语公,公笑谓其弟曰:“岂可以此动吾一念哉!”而韩魏公所至,辄起宫室,务求广大庄丽,人亦未尝以是短之。可觇二公所存不同,故规模亦别。

余友汪子苦性急,栉发不顺,即拔发。蒙巾偶引他发,即裂其巾。诸事称是。余尝笑曰:“人七情互用,安得独行多怒?人皆忧其达日何以居位。”余日政尔不达,后果以贫卒。一日读中兴书,见王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以屐齿辗之,又不得,嗔甚,复取入口中,啮破吐之。王羲之闻而大笑。此与汪子何异?述固急,后遇谢无逸,以事相忤极骂。述正色面壁不动,谢去良久,问左右曰:“去未?”答云已去,然后复坐。性急乃尔能容,此固小巫见大巫,不觉自屈。知世复又有善怒者,因书以为诫。

恒冲以将相异宜,才用不同,忖己德量,不及谢安。故解扬州以让安。自谓少经军镇,乃为荆州,闻苻坚自出淮淝,深以根本为虑,遣其随身精兵三千人赴京师。时安已遣诸军,且欲外示闲暇,因令冲军还。冲大惊曰:“谢安乃有庙堂之量,不娴将略,吾量贼必破襄阳而并力淮淝。今大敌果至,方游谈示暇,遣诸不经事年少而实寡弱,天下谁知?吾其左衽矣。”俄闻淝上大捷,渐慨而薨。呜呼!此何足死也?吾方美之。夫让扬任荆,推贤也。遣兵内援,忠国也。知贼所向,审机也。淝水成勋,当共为国喜,反重为己愧,此桓车骑之所以止于车骑也。

王戎子绥,欲取裴遁女。绥既早亡,戎过伤痛,不许人求之,遂致老无敢取者,此亦用情太过也。裴室亦能久留其女,此谊倍笃。后庚亮儿会遭苏峻难,其妇诸葛彪女也,将改适,与亮书及之。亮答曰:“贤女尚小,故其宜也。感念亡儿,若在初没,彪视遁何如哉?”

吕夷简生四子,皆颖异。与夫人语,四儿它日皆显重,不知谁作宰相,吾将验之。一日,四子居外,夫人令小鬟击四宝器,贮茶而往,教令至门,故跌而碎之。三子皆失声,独公著凝然不动。夷简谓夫人曰:“此儿必作相。”元祐中果大拜。夫父母之视子,自言语学识,起居动作,皆可觇验,必待碎器而后见乎?盖人之器量,于成败得丧处最易见,故以此试之。然文靖独先忍碎四宝器,亦见量处。大丈夫以量为先。

彭城元伯楚历典二郡,早丧妻,不肯娶。临终敕子便留葬,无取汝母丧柩。若亡者有知,往来不难。若无知,只为烦耳。此可为超识远迈常情。今仕人在外,幼子弱女虽间关,必载还本土,祗是俗情不割耳。昔有友人为小官,卒于贵州,予劝卜葬于彼,人皆以为不情,不知古有行之者,书此以证吾言之非妄。

王司徒谧与远公书曰:“身年始四十,而衰同耳顺。”远答曰:“古人不爱尺璧而重寸阴,观其所存,似不在年耳。檀越既履顺游性,何羡遐龄”?人称善诱。此与孔子朝闻夕死之语,互相发明。

吉安永丰山中,有地名回龙坑,极为崇峻。文山先生一日奉皇后避乱过此,为元兵所追,走入坑中,兵益近,自度不免,乃祷于山曰:“若赵室尚可延长,此峰当倾,横绝山口,以遏来兵。”山峰遂崩。兵至路迷,遂不能。度山中有毛姓者,族甚众,因留其家,凡二日,始去。村中蛙声甚闹,后问曰:“乱鸣者谁?”曰:“蛙也。”曰:“何用苦闹?”蛙声遂绝。至今此村蛙不鸣。先时毛姓造一床,甚华,但寝其上,则摇动不宁,遂不敢用。适后至,则以奉后,床不复动,亦异事也。毛姓到今犹繁,毛与郭给舍有亲,给舍与余言如此。郭永丰人,名汝霖。

元文敏公元善参议中书日,会朝廷遣蒙古大臣一员使交趾,公副之,将还。国主赍以金,蒙古受之,公固辞。主曰:“彼使臣已受矣,公独何为?”公曰:“彼所以受者,安小国之心。我所以不受者,全大国之体。”主叹服。今使臣册封宗室,或封外国,多用武臣为正,文臣副之。武臣不但受其赠金,反多索焉。文臣则不受,或原于此。其所仪刑者甚远也。

余尝读水心叶公进卷曰:“今俗吏欲抑兼并,破富人以扶贫弱者,意则善矣。此可随时施之于其所治耳,非上之所恃以为治也。夫州县狱讼繁多,终日之力不能胜,大半为富人役耳。是以吏不胜忿,常欲起而诛之。县官不幸而失养民之权,专归于富人,其积非一世也。小民之无田者,假田于富人,得田而无以为耕。借资于富人,岁时有急,求于富人,其甚者,佣作奴婢,归于富人。游手末作,俳优技艺,传食于富人,而又上当官输,杂出无数。吏常有非时之责,无以应上命,常取具于富人。然则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富人为天子养小民,又供上用。虽厚取赢以自封殖,计其勤劳,亦略相当矣。乃其豪暴过甚,兼取无已者。吏当教戒之,不苛宰相,顾喜软美者乎?”九龄改容居。不宜豫置疾恶于其心,苟欲以立威取名也。夫人主既不能自养小民,而吏先已破坏富人为事,徒使其客主相怨,有不安之心,此非善为治者也。”此论甚得治体。按《周官》十二政,曰安富,曰恤贫,贫者恤,富者安,此圣人之政所以为平,故万物各得其所。

卫灵王死,夫人无子,傅妾有子。一日谓傅妾曰:“孺子养我甚谨,子奉祀而妾事我。吾闻主君之母,不妾事人。今我无子,于礼斥绌之人也,得留幸矣,又烦孺子,我甚惭。愿出居外,以时相见,甚便。”傅妾泣曰:“夫人欲使妾氏受三不祥耶?事君不终,一不祥也;夫人无子而婢妾有子,二不祥也;夫人欲出居外,使婢子反居内,三不祥也。妾闻忠臣事君无懈,孝子养亲患无日也。妾岂敢以少贵之故变妾之节哉?”退而谓其子曰:“吾闻君子奉上下之仪,修先古之礼,顺道也。今夫人难我,将欲居外,使我居内,逆道也。处逆而生,岂若守顺而死。”欲自杀,夫人闻之惧,许留终养。噫!若卫夫人者,可善处子母嫡庶之间者矣。夫子王则母后,礼也。礼无二后,则忌生矣。忌则不终,故秦尊华阳则废芊后,与其废也宁外,故曰善处子母嫡庶之间也。而傅妾则自以为罪,而要之以死,则尤难矣。亦夫人素所处者得其心也。不然,长信宫之行,恐自不免矣。

吾闻德清有女狱山,问之,曰:“有姚恢者,县之千秋乡人,东汉时为清州刺史,时与沈戎为婚姻。县东北有柯田,山水嘉甚,恢谋定居,其女泄之沈氏,为戎所夺。恢愤,赚女归宁,竟囚之苎溪之北山墟间,至死不悔。戒其后三世不得举女。”女狱山,即恢囚女处也。呜呼,异哉!田居,细事也。竟以是而灭天性之恩,世固有若人者。语云:“虽有亲父,安知其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其为狼,人情大可畏矣。”

昔景公成路寝之台,逢于何遭丧,请于晏子曰:“于何之母死,兆在寝台牖上,愿请合骨。”晏子曰:“嘻,难哉!为子复之不得,将若何?”曰:“小人将左手拥格,右手捆心,立饿枯稿而死,以告四方之士曰:‘于何不能葬其母者也。’”晏子见公,为于何请。景公作色曰:“古之及今,子亦尝闻有葬人主之宫者乎?”曰:“古之人,其宫室节,不侵民居,今夺人之居,广为台榭,使死者畜哀,生者畜忧,不如许之。”公曰诺。于何葬其母,涕氵夷而去。噫!景公晏子,俱盛德事也。难哉!于何又能誓死,得如所请,则尤难矣。余甚疑之。夫人主之宫,死者穴之,世宁有是理乎?但当卜地,官为之改葬,使得合焉。则民得偿地之便,而宫亦无入鬼之凶矣。晏子亦未之思耳。呜呼!若此者,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尝读《后汉书》,见李固既策罢知祸遣三子归。时燮年十三,姊文姬,为赵伯英妻,贤而有智。见二兄归,其知事本,泫然独悲。曰:“李氏灭矣。”密与二兄谋,豫藏匿燮,托言还京。有顷,难作,下郡收固三子,二兄受害,文姬乃告父门生王成曰:“君执义先公,有人古之节,今委君以六尺之孤,李氏存灭在君矣。”成乃将燮乘江东下,入徐州界,令变名姓,为酒家佣,而成卖卜,各为异人,阴相往来。燮受从学,酒家异之,因以女妻燮,燮专精经学十余年,闻梁冀诛而灾青屡见,史官上言,宜有赦令,又当存录大臣冤死者子孙。于是大赦,并求固后嗣,燮乃以本末告酒家,酒家具车重厚遣之,皆不受,遂还乡里追服。姊弟相见,悲感旁人。既有戒燮曰:“先公正直,为汉忠臣,而遇朝廷倾乱。梁冀肆虐,吾令宗祀血食将绝,今弟幸而得济,岂非天耶?宜杜绝众人,勿妄往来。慎无一言加于梁氏,加梁氏则连主上,祸重至矣。唯引咎而已。”燮谨从其诲,后王成卒,燮以礼葬之,四节为位祠焉。晋辛宪英,辛田女也,适羊耽。宪英弟敞,为大将军曹爽参军,司马宣王将诛爽,因爽出闭城门,司马鲁芝将爽府兵斩关出城赴爽,来呼敞俱去。敞问宪英曰:“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利国家,于事可得尔乎?”宪英曰:“天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不得不尔。明皇帝崩,把太傅臂以后事付之,此言犹在朝士之耳。且曹爽与太傅,俱受寄托之任,而独专权势,于王室不忠,于人道不直,此举不过诛爽耳。”敞曰:“然则事就乎?”宪英曰:“得无殆就,爽才非太傅之偶也。”敞曰:“然则敞可以无出乎?”宪英曰:“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敞遂出,宣王果诛爽。敞叹曰:“吾不谋于姊,几不获于义。”逮钟会为镇西,宪英谓从子羊祐曰:“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祐曰:“季母勿多言。”其后会请子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见钟会之出,为吾国忧之,今日难至吾家。”固请国马文王不听。宪英语曰:“行矣戒之。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问,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竟以全。吾于史中见二女才智,有非丈夫所能及者,俱以知全其弟,全其子,可易得哉!因录以传,孰谓生女不关门户哉?

汝南周翁仲妇产一女,会屠者妻产一男,翁仲妻密以钱易屠者之男。后翁仲作北海相,使见鬼主簿周光与儿同祭先茔,主簿回,谓翁仲曰:“祭所但见屠儿,弊衣褴褛,持刀割肉,别有人带青绶,彷徨东厢不进,何也?”翁仲乃持剑问妻,妻具陈其事。翁仲曰:“凡有子者,欲承先祖,先祖不享,何用?”遂以车马送还屠家,往迎其女,此于《风俗通》,因知祭享诚不可妄。古云神不歆非类,信矣!近闻湖南一学士无子,阴构有娠者,取以为妾,遂生五男。今族人皆外之,不许入庙编牒。若然,是不但欺其先祖,实自欺耳。作此何益?

汝南王叔汉父子方,出游二十年不还,叔汉作尚书郎,人告子方死于汝南,即遣兄往迎丧。叔汉发哀,诏赙钱二十万。既而子方从苍梧回,叔汉诣阙乞纳赙钱,受虚妄罪诏将相大夫会议之。博士任敏议云:“凡人中寿七十,视父同侪亡,可制服也。子方任远,人指其处,不可验也,罪不可加焉。”诏许还钱复本官。此事世多有之。昔一仕人误传病故,铨曹遂作缺补注一官二人,因以一人他徒,铨曹遂遭浮议落职,良以远言易伪,不可不审。

今之仕人,率多拘忌。凡营造婚葬行来,必选日卜时,少有违碍,则以为不吉。坐客言笑,偶犯所讳,辄终身仇之。及见东汉顺帝时,廷尉吴雄自孤宦致位司徒,雄少时家贫丧母,营人所不封土者,择葬其中,丧事趣办,不问时日。医巫皆言当族灭,而雄不顾及。子诉,孙恭,三世廷尉,为法名家。初肃宗时司隶校尉下邳赵兴,亦不恤讳忌,每入官舍,辄更缮修馆宇,移穿改筑,故犯妖禁。而家人爵禄,益用丰识,官至颖川太守。子峻,太傅,以才器称。孙安世,鲁相,三叶皆为司隶,时称其盛。桓帝时汝南有陈伯敬者,行必矩步,坐必端膝,呵叱狗马,终不言死。目有所见,不食其肉,行路闻,便解驾留止。还舍触忌,则寄宿乡亭,年老方举孝廉。后坐女婿亡吏,太守邵夔怒而杀之。时人多谈为证,因录之以开世俗一禁云。

隋起居注王劭以古有钻燧改火之义,近代废绝,于是上表请变火。其略曰:“臣谨按周官四时变火,以救时疾。明火不数变,时疾心兴,圣人作法,岂徒然也?在晋时有以洛阳火度江者,代代事之,相续不灭,火色变青。昔师旷食饭,云是劳薪所焚。晋平公使视之,果然车轴。今温酒及炙肉,用石炭柴火,竹火草火,麻ぼ火,气味各不同。以此推之,新火旧火,理应有异。伏愿远尊先圣,于五时取五木以变火,用功甚少,救益方大。纵使百姓习久,未能顿同。尚食内厨,及东宫诸主食厨,不可不依古法。吾味其言,以古人改火,其意义至深远也。然亦非难行之之事。后世偷惰,于细事不肯一为之,况望其他乎?”余谓不能行之天下,犹可行之一家。即毋论顺时救患,亦足以见师古之一端也。

隋牛弘尝从容问刘炫曰:“案周礼士多而府史少,今令史百倍于前,判官减则不济,其故何也?”炫对曰:“古人委任责成,岁终考其殿最,案不重校,文不繁悉,府史之任,掌要目而已。今之文簿,恒虑覆治,锻炼若其不密,万里追证百年旧案。故谚曰‘老吏抱案死’。古今不同,若此之相悬也。事繁政敝,职此之由。”噫!此后世通弊也。今簿书委积,而磨勘之使,冠盖相接,自谓尽法,实徒滋奸,亦何益于政理?故省官不若省事,千载名言,何时得去掾吏,使我心目豁然,亦一快也。

隋辛彦之拜徐州刺史时,州牧多贡珍玩,唯彦之所贡并供祭之物,高祖善之。顾谓世臣曰:“人安可无学?彦之所贡,稽古之力也。”高祖以是为学力,尤为有见。

仪同三司左仆射刘臻无吏干,又性恍惚,取悦经史,终日覃思。至于世事,多所遗忘。有刘讷者,亦任仪同,俱为太子学上,情好甚密。臻住城南,讷住城东,臻尝欲寻讷,谓从者曰:“汝知刘仪同家乎?”从者不知,寻讷谓臻还家,答曰:“知。”于是引之而去。既扣门,臻尚未悟,谓至讷家,乃据鞍大呼曰:“刘仪同可出矣。”其子迎门,臻惊曰:“汝亦来耶?”其子答曰:“此是大人家。”于是顾盼久之乃悟,叱从者曰:“汝大无意,吾欲造刘讷耳。”尝闻莆学士陈公音终日诵读,脱略世故。一日往谒故人,不告从者所之,竟策骑而去。从者素知其性,乃周回街衢,复引入故舍。下马升座,曰:“此安得似我居?”其子因久候不入,出见之,曰:“渠亦请汝来耶?”乃告以故舍。曰:“我误耳。”与此大相类。乃知天下事未尝无对,可资一噱。除公尝考满,当造吏部,乃造户部,见征收钱粮,曰:“货赂公行,仕途安得清?”司官见而揖之,曰:“先生来此何为?”曰:“考满来耳。”曰:“此户部非吏部也。”乃复出。其可笑者多类此。

河东柳,隋帝甚重其学,尝引入内阁论事。每与嫔后对酒时,逢兴会,辄遣命之至,与同榻共席,恩若友朋,帝犹恨不能夜召。于是命匠刻木偶人,施机关,能坐起拜伏,以像。帝每在月下对酒,辄令宫人置之于座,与相酬酢而为欢笑。夫古今君臣相得者多,未有如此之甚者,其何术致此?观其与嫔后同榻共食,大低便佞为人主所狎耳。然亦大异事。

阮裕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夫古人有车,惟恐人之不借。今人有车,惟恐人之借。古今人相远若此。要之,能以物公之于人,非有道者不能。昔孔子不借。盖于子夏以护其短,而子路之志愿,惟以车马衣裘与人共,在贤者且以为难,他可知矣。

许询、王循论理,共决优劣,苦相挫折,王遂大屈。许复执王理,王执许理,更相覆疏。王复屈许,谓支道林曰:“弟子向语何似?”支从容曰:“君语佳则佳矣,何至相苦?耶岂是求理中之谈哉!”今人请学论事,各求理胜,往往词色俱厉,甚至作书互争,多至千百言,使者往返四三不止,亦是涵养未定。

戴安道从东出,谢安石往看之。谢本轻戴,相见但论琴书,戴既无吝色,而谈琴书甚妙。谢悠然知其量,此安道之所以为安道也。其视不对米价何如有道者,其度量语言自别。

王莽之子宇,非莽所为,身先被杀。褚渊之子贲,非渊失节,遂不复仕。人之无道,父子之间,亦不能容,况他人乎?士诚不可以世类论也。

《齐循吏传》载周洽历句容、曲阿、上虞、吴令,廉约无私,卒于都水使者,无以殡敛,吏人为买棺器。齐武帝尝非洽曰:“洽累历名邑,而居处不理,遂坐无宅死,令吏衣冠之。此故宜罪贬,无论袤恤。”乃敕不给赠赙。呜呼!此岂人君之言乎?今仕人亦复有是其说者,是亦仲长统之见也。

梅圣俞作《碧云》,其言专讦士人,而于范仲淹、文彦博、庞籍攻之尤力,且言多涉阴私,秽媟可笑。以圣俞乃为此,其终身坎轲,不得大用,得非天道与?孰云外史之言为可信哉!谗舌一鼓,千载受诬,奸人多以是害人,于百世之下可罪也已。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一十·列传第一百七·柯劭忞
  卷三十·谷应泰
  卷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三·佚名
  卷之三百八十一·佚名
  中兴小纪二十七·熊克
  六二九 户部为知照四库馆分校石鸿翥李斯咏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佚名
  提要·朱明镐
  卷十八·张守节
  高昌传·魏徵
  韩擒虎传·魏徵
  马亨传·宋濂
  吴贞毓传·张廷玉
  卷二百六十五·佚名
  卷二十二·戴锡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54 ·佚名

    程公许 亨泉词 有必兮寒泉,运而往兮几何年。 地灵兮启秀,不我后兮不我先。 川媚珠兮圆折,莲吐岫兮便娟。 坤文郁兮瑞世,所思邈兮西都之虞渊。 芳至今兮未沫,世载英兮昌维。 其已考盘兮山之啊,

  • 乖崖诗钞·吴之振

    张咏悼蜀四十韵蜀国富且庶,风俗矜浮薄。奢僣极珠贝,狂佚务娱乐。虹桥吐飞泉,烟柳闭朱阁。烛影逐星沉,歌声和月落。斗鸡破百万,呼卢纵大噱。游女白玉珰,骄马黄金络。酒肆夜不扃,花市春惭怍。禾稼暮云连,纨绣淑气错。熙熙三十年

  • 卷四百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十七元稹酬乐天喜邻郡【此後并越州酬和并各次用本韵】蹇驴瘦马尘中伴紫绶朱衣梦里身符竹偶因成对岸文章虚被配为邻湖翻白浪常看雪火照红糚不待春老大那能更争竞任君投募醉乡人再酬复言和

  • 卷四百五十九·列传第二百一十八·隐逸下·脱脱

        ◎隐逸下   ○徐中行 苏云卿 谯定 王忠民 刘勉之 胡宪 郭雍 刘愚 魏掞之安世通   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

  • 卷二十二·张廷玉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二十二 【起丙申明世宗嘉靖十五年尽癸卯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凡八年 【丙申】十五年春正月以刘天和为兵部左侍郎縂制三边【先是济农居套中西抵贺兰山限以黄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佚名

    万历二十四年八月丙申朔大学士赵志皋等题考天下贡士上中卷进呈○大学士张位等题八月初八日恭上 大行仁圣皇太后尊谥初九日颁 尊谥诏乞 圣躬亲诣○吏部等衙门题南京刑部尚书赵参鲁以宽释主事赵学仕一事遂致人言应念

  • 卷之八百三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雍正实录卷之八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第七章 选举·吕思勉

    国家,因为要达其目的,设立许多机关,这许多机关,都是要有人主持的。主持这些机关的人,用何法取得呢?这便是选举问题。选举是和世袭对立的。按世袭之法,倘一个位置出缺,便有一个合法继承的人,不容加以选择。选举之法则不然,他是

  • 令狐氵高传·刘昫

    令狐氵高年轻时被举荐为进士,因为其父令狐腍在朝廷任职遭到阻止。到令狐腍在朝辅政十年,令狐氵高由于与驸马都尉郑颢的姻亲关系,骄横放纵不守法纪,天天放肆游乐聚饮,收受财礼宾客满门,朝廷内外对此皆有怨怒。因为令狐腍攀附

  • 周经传·张廷玉

    周经,字伯常,是刑部尚书周蠧的儿子。天顺四年(1460),考中进士。为庶吉士,授检讨职。成化年间,历任侍读、中允等官职,侍奉东宫太子即后来的孝宗。讲解《文华大训》,太子站立听讲,阁臣怕太子劳累,商议坐着听。周经与诸讲官都不同

  • 偏安排日事迹卷七·佚名

    十一月乙酉〔朔〕,赠原任户部侍郎庄祖诲尚书,荫一子。命改折各衙门上供钱粮,以实内帑。免议益王。原任杭州推官黄端伯疏其不法故也;端伯亦免究——和事而已。命御史差委暂行掣签法,事平仍旧。时御史争营美差,左都

  • 汉纪四 太祖高皇帝下八年(壬寅、前199)·司马光

    汉纪四 汉高帝八年(壬寅,公元前199年) [1]冬,上击韩王信余寇于东垣,过柏人。贯高等壁人于厕中,欲以要上。上欲宿,心动,问曰:“县名为何?”曰:“柏人。”上曰:“柏人者,迫于人也。”遂不宿而去。十二月,帝行自东垣至。 [1]冬季,汉高帝

  • 卷六·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经问卷六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王锡问任戊谓宣十七年蔡侯申卒哀四年盗杀蔡侯申岂有祖孙前后可同名者此有说乎曰前蔡侯申者蔡文侯也后蔡侯申者蔡昭侯也孔氏正义谓昭侯是文侯孙不宜与髙祖同名周人以讳事神两

  • 本性篇第十三·王充

    【题解】本篇在探讨人的本性是恶还是善,故篇名叫“本性”。王充在本篇里剖析了从孟子到汉代刘子政的各种人性观。认为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告子的人性无善恶论,以及扬雄的人性善恶兼有论,都是片面的

  • 天运第十四·刘文典

    〔释文〕以义名篇。「天运」,司马作「天员」。暗昧,以意亿度,谓有主司关闭,事不得已,致令如此。以理推者,皆自尔也。方地不动,其义亦然也。 〔释文〕缄古咸反。徐古陷反。司马本作「咸」,云:引也。意者其运转

  • 卷第四十·白岩净符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四十 古杭白岩嗣祖沙门 净符 汇集 △南九 汾阳太子院善昭禅师(南九首山念嗣) 僧问如何是接初机底句。阳曰汝是行脚僧。如何是辨衲僧底句。阳曰西方日出卯。如何是正令行底句。阳曰千里特来呈旧面

  • 卷之七·牧云通门

    嘉兴大藏经 牧云和尚懒斋别集牧云和尚懒斋别集卷之七东吴 毛晋子晋 编阅鄂州 记室智时 较订文(庚)颂雪窦石奇和尚手书华严经颂大哉毗卢法界藏广漠甚深难思议一尘中现无尽尘尘尘有佛刹安住佛身充遍悉无余毛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