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九十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三

洪武七年九月癸亥朔,以兵马指挥司副指挥世家宝为两浙盐运司副使,赐公田米五十石。初,世家宝为刑部尚书,坐事黜为庐陵知县,召还为兵马副指挥,至是升今官。

甲子,巩昌府安定县雨雹。

乙丑,礼部太常司奏:“祭祀拜礼,考之礼记,一献、三献、五献、七献之文皆不载拜礼。唐、宋郊祀,每节行礼,皆再拜,然亚献、终献天子不行礼而使臣下行之。今议大祀、中祀,自迎神至饮福、送神,宜各行再拜礼。”上命节为十二拜,始迎神四拜,至饮福、受胙复四拜,又至送神四拜而毕。著为定仪。

丁卯,祭周天星辰。

命骁骑左卫指挥使周显之子严袭职,以显死于战阵故也。

戊辰,中书平章政事李思齐卒。思齐字世贤,汝宁罗山县人,元季汝颍兵起,思齐率义兵,屡复郡县,元以思齐有功,授汝宁府知府,后守关陕,累官太尉、中书平章政事兼枢密院事。及王师入关,思齐退走凤翔,又走临洮,大将军徐达分遣都督冯宗异取临洮,思齐遂率众降。入朝,授江西行省左丞。洪武三年,从大将军破定西王保保,还取兴元,升中书平章政事。复从征大同,行次代县,得疾还京师,赐第一区,授其子世昌金吾右卫指挥同知,甥郑玉羽林卫镇抚。思齐至是卒,时年五十二,遣官祭之,其妾郑氏亦自经死,追赠淑人,谥曰贞烈,合葬于上元县之向村。

己巳,赐乐舞生二百余人衣各一袭。

仪鸾司大使叶茂奏:“进御用车轿九、龙马车一、三辕马车一、象车一、四马轿七,用马棕轿一、红氊轿一、红竹轿一,以人肩之。”

庚午,松江府华亭县官上言:“旧设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废疾贫民,今栋宇倾圯,不堪居止,乞将没官房屋改造。”从之。

辛未,罢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

罢信宝局。

置宝钞提举司:提举一人,正七品;副提举一人,从七品;吏目一人,省注。所属抄纸、印钞二局:大使各一人,正八品;副使各一人,正九品;典史各一人,省注。宝钞、行用二库:大使各二人,正八品;副使各二人,正九品;典史各一人,省注。

癸酉初昏,有流星赤色,起自太子星旁,西北行经紫微西蕃,抵北斗柄没。

河间府河间县蝗。

丙子,贵州宣慰使霭翠遣其下曹阿必解贡马,赐以袭衣,仍赐霭翠文绮十匹。

丁丑,上谓廷臣曰:“草木无心,遇春而长茂,遇秋而零落,气之所感,犹之荣悴,况于人乎!崇礼侯买的里八剌,南来已五载,今已长成,岂无父母、乡土之思,宜遣之还。”于是厚礼而归之,选老成宦者咸礼、袁不花帖木儿二人送其行,复遗其父爱猷识里达腊织金文绮及锦衣各一袭。买的里八剌辞行,上谕之曰:“尔本元君子孙,国亡就俘,曩即欲遣尔归,以尔年幼,道路辽远,恐不能达。今既长成,朕不忍令尔久客于此,故特遣归,见尔父母亲戚,以全骨肉之爱。”又谕二宦者曰:“此尔故君之嗣也,不幸至此,长途跋涉,尔善视之。”因致书与爱猷识里达腊曰:“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古今通论。自古国家兴废,气运之常耳,岂人力所能为哉?且君之父子,当中国兵多将广之时,权不能自持,故兵多者蕴莽、操、懿、温之志,次者颉颃互相攻击,日废生民,下者东送款、西归附,剥民以供上下。君之父子,曾出一令而谁何之欤?今日之事如此,君尚迷留不省者何?盖在至正之间,兵多将广,尚不能驾驭,又被逼挟,今之众壮弱不过二万,流离边境,意图中兴,君之谋略,不知何如耳?君能自度今时之权,比至正时低昂,若何以此观之,岂不愚哉?君以万骑或七八千骑,欲与全中国相抗,予又不知轻重,若何?予谓君明天理,若能悟我所言,必得一族于沙漠中,暂尔保持,或得善终,何以见之?君之祖宗有天下者,几及百年,养育之久,生齿之繁,以此知运,虽去而祀或未终,此亦天理之常也。君若不悟,不效古人之事,他日加兵于彼,祸有不可测者矣。昔君在应昌,所遗幼子南来,朕待以殊礼,已经五年,今闻奥鲁去全宁不远,念君流离沙漠,无宁岁,后嗣未有,故特遣咸礼等护其归,庶不绝元之祀,君其审之。”

改中立大都督府为凤阳行都督府,濠梁后卫为凤阳卫。

革北平府霸州之保定县,以其地入本州。

己卯,翰林院奏进《回銮乐歌》。先是,上以祭祀还宫,宜用乐舞前导,命翰林儒臣撰乐章,以致敬慎监戒之意。谕之曰:“古人诗歌辞曲,皆寓讽谏之意,后世乐章,惟闻颂美,无复古意。夫常闻讽谏,则使人惕然有警,若颂美之辞,使人闻之意怠而自恃之心生。盖自恃者日骄,自警者日强。朕意如此,卿等其撰述,毋有所避。”至是,上所撰神降祥、神贶、酣酒、色荒、禽荒诸曲,凡三十九章,曰回銮乐歌,其辞皆存规谏,其舞分为三队,队皆八人。礼部图其制,以上命乐工肄习之。

庚辰,命广西行省,置宝泉局,设官如北平。

癸未,诏凤阳屯户有年老衰惫者,令于有司入籍为民,笃废残疾者放还乡里,其官吏犯公罪者仍取选用。

乙酉,改王相府参军为长史。

播州宣慰使杨铿来朝,赐绮、帛各五匹。

丙戌,大同卫官军获故元四大王之党佥院马伯僧等三十六人,悉诛之。

庚寅,贵妃孙氏薨。妃世为陈州人,父和卿仕元,因家毗陵,母晁氏。妃禀性贤淑,父母亡,长兄楧治家事。元末,天下乱,妃年十三,从次兄蕃避兵扬州。城陷,蕃离散,不知所在,元帅马世熊妻育妃为女,年十八未聘。上闻其有容德,诏纳宫中,言行皆有礼法,如古昔贤女。尝请于上,访求楧得之。上即帝位,册为贵妃,位众妃上,小心恭谨,于上有警戒、相成之助,佐皇后以理内治宫壸,雍肃事上,十有五年。生女三人,次女早卒。是月癸未,妃得疾,至是薨,年三十有二。上为之感悼,诏谥成穆。册曰:“朕闻古者宫妃,其德足以辅内,治厚彝伦者,既薨之后,必有定谥之礼。惟尔贵妃孙氏,以笃慎之资、纯淑之行,勤于事上,慈以抚下。当国家开创之初,备警戒、相成之道,德实冠于嫔御,功有助于中闱,方期享于安荣,曾莫跻于寿考,宜加增谥,以表推崇,可谥曰成穆。”命吴王橚服慈母服,斩衰三年,以主丧事,敕皇太子及诸王皆服期。有司营葬,厝于朝阳门楮冈之原,赐楧田租三百石,俾供四时祭祀。每岁时节序、忌日,礼部备仪物祭之。

是月,燕山都卫指挥使朱杲、通州卫指挥佥事郑治、汝宁卫指挥佥事冯俊、密云卫指挥佥事张斌等率师出古北口防秋,卒遇胡寇,皆力战以死。上命所司厚恤其家,亲制文,遣官临祭。其祭杲文曰:“尔自从军以来,累有战功,二十年间,栉风沐雨,未尝宁息。及中原大定,命尔北守燕山,朕以为天下大定,尔必享无穷之福。夫何主将乖于调发,使尔猝然遇寇,众寡不敌,朕知尔奋身苦战,终不能脱,遂致殒身。哀哉!然人之生死,古今常事,历代为将,陷身委命者有之,如尔终不屈于他人,慨然死节者鲜矣。於戏!奋志以报国,捐生于锋刃,垂名万世,禄及子孙,此心昭乎日月。伟哉丈夫!今以牲醴致奠,尔其享之。”祭冯俊等文同。

三佛齐国王麻那答宝林邦遣其臣没那遐噔等进表,贡方物。命赐其国王《大统历》、织金文绮罗共四十匹,正使绮、罗各二匹、衣一袭,副使绮、罗各一匹,通事文绮一,从人高丽布各一。

冬十月癸巳朔。

乙未,赐兀剌歹冠带、衣服。兀剌歹者,故元诸王也,洪武三年自大同来降,留居京师。

丙申,察罕脑儿卫指挥佥事撒里答歹来朝,谢恩。命赐宴及金龙绣衣一袭。

己亥,赐太学生衣服靴袜。

庚子,靖海侯吴祯总兵巡海还朝。

辛丑,给在京凤阳、滁州、沂州、淮安、大河、山东、河南各卫军士戍守北平者,钱千八百六十五万、白金二万二千四百两、布绢二万三千二百余匹、绵五千余斤。

癸卯,赐辽东卫指挥张良佐冠带、衣服,仍以绮罗及帛各四匹赐之,其妻亦赐文绮、纱罗各二匹,帛四匹。

甲辰,置凉州卫指挥使司,以故元知院脱林为凉州卫指挥佥事。

丙午,五色云见。

庚戌,上以鳏寡孤独、笃疾之人颠连无告,命有司给衣粮,存恤养济,凡千七百六十余人。

壬子,赐钦天监官及天文生冬衣。

大同都卫送故元降王孛罗台那麻歹、平章泼皮、同佥李蛮子至京,各赐冠带及织金文绮衣一袭、文绮四匹。

甲寅,太阴犯轩辕。

乙卯,享太庙。

思南宣慰使田仁智贡马。

丙辰,置岢岚县,隶太原府。

戊午,初定授散官资格。职三品者,授正五品下阶散官;四品者,授正六品下阶散官;五品者授正七品下阶散官。及考满,俱各比例,递升六品而下亦依定制。先是,除授官员有不次升用者,俱与对品散官,故至是重定之。其已授散官者,须历及所授散官品级,然后递升。其有才德拔萃、特旨不次用者,不拘此例。

己未,皇嫡长孙雄英生。

置河州茶马司,官制与秦州茶马司同。

命各卫:“凡军妇夫亡无依者,皆送还乡,其欲改嫁依亲者听。”于是愿守节者凡四百五人,命官给衣粮,赡之终身。

庚申,置思南宣慰司平头著可及沿河佑溪二长官司,厥栅、郎溪二蛮夷官,本部苗民及蛮夷二长官。

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遣其弟泰期等奉表,贡马及方物,上皇太子笺,贡方物如之。诏赐察度《大统历》及金织文绮、纱罗二十四匹,泰期文绮四匹、罗二匹、帛六匹及袭衣、靴袜,副使苏惹爬燕之文绮、罗各三匹、衣一袭,通事、从人钞、靴、袜有差。

猜你喜欢
  卷八十七·志第四十·地理三·脱脱
  自省纪·张瀚
  稽古録卷三·司马光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巻十三·刘时举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图谱略上 记有·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七音略四·纪昀
  九○七 吏部为知照清字经馆等承办《清文鉴》人员清册事致典籍厅移会(附连单)·佚名
  清代学人列传二·佚名
  世家卷第五 高丽史五·郑麟趾
  严植之传·李延寿
  元叉传·李延寿
  卷九十七·阿桂
  卷二百九十八·佚名
  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夏敬观序·吴梅

    岁己卯春,吴县吴君瞿安殁于云南之大姚县。殁前数月,寄湘潭釉园,写定其所作为《霜厓词录》,以书抵予,乞为序。值人事牵役,卒未报。又闻君丧,始为之,而君不及见也。方兵事起,君扶衰病走避鄂湘间,复转徙历桂林、昆

  • 卷二十·本纪第二十·柯劭忞

      ○明宗   明宗翼献景孝皇帝,讳和世王束,武宗长子也。母曰仁献章圣皇后亦乞烈氏。帝生于大德四年十一月壬子。武宗入继大统,立仁宗为皇太子,命以次传位于帝。   武宗崩,仁宗即位。延祐二年冬十一月,封帝为周王。三

  • 大事记续编卷六十九·王祎

    唐僖宗皇帝广明元年春正月乙夘改元【以新纪修】奉宁军将刘汉宏反【新纪】淮南将张璘及黄巢战于大云仓败之【新纪】二月李国昌冦忻代二州河东军乱杀其节度使康传圭【以通鉴新旧纪修】杀左拾遗侯昌业【以吕祖谦标目修】

  • 名山藏卷之四十一·何乔远

    臣何乔远恭辑勋封记一◆勋封记一余次勋封衋然伤焉其起草莱与高帝定天下者公十二人侯五十七人伯六人是皆铁券宝纶天盟庙授食租衣税不与民社事葢所以预宥而前全之者也乃蓝胡之狱诛锄万数一时功臣十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七·佚名

    嘉靖九年九月丁亥朔○庚寅 孝恭章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昌化伯邵杰祭 景陵○辛卯吏科都给事中夏言兵科都给事中张润身等各言迩来人心玩愒朝参礼废或借言公差或妄称疾病填注门籍岁无虚月自今乞严示法程每月终将门

  • 沈炯传·姚思廉

    沈炯字礼明,吴兴武康人。其祖父沈王禹,为梁浔陽太守。父亲沈续,为王府记室参军。沈炯少时才智出众,为当世所推重。他初任王国常侍,迁任尚书左民侍郎,出任吴县令。侯景之乱,吴郡太守袁君正援助京师,让沈炯监郡,京城陷落,侯景将领

  • 李洪之传·李延寿

    李洪之原名文通,恒农人。年轻时为和尚,晚年才还俗。真君年间,做狄道护军,赐爵安阳男。适逢永昌王仁随太武南征,得到元后姐妹二人,洪之偷偷送去食物,结拜为兄弟,于是就跟亲人一样。与元后在南朝兄弟的名字很相近。就改名为李洪

  • 卷二百二上·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二上 朱批郭鉷奏摺 雍正六年三月十九日广西布政使【臣】郭鉷谨 奏恭请 皇上圣安 朕安 览所奏数摺已悉汝之心志矣朕甚为嘉悦勉之勉之果如

  • 第八章 18·辜鸿铭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辜讲孔子说:“远古的帝王舜和禹 当于中国历史上的以扫和雅各。">,因为道德上的伟岸,是那么高大而无人能比,所以才能够入主帝国政府。而他们本人对此却毫无意识。”编者注以扫和雅各

  • 第一章 中国人民·林语堂

    一、南方与北方妇女天生稳健之本能高于男子,而中国人之稳健性高于任何民族。中国人解释宇宙之神秘,大部依赖其直觉,此同样之直觉或“第六感觉”,使许多妇女深信某一事物之所以然,由某某故。最后,中国人之逻辑是高度的

  • 卷二 论语·钱时

    卷二 论语八佾第三孔子谓季氏:&ldquo;八佾[音逸]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rdquo;(季氏,鲁大夫,季孙氏也。佾,舞列也。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每佾八人。)不忍者,人心之大闲,礼义廉耻之守也。舞八佾于大夫之庭而忍矣,则凡力

  • 遂人/土均·佚名

    遂人掌管王国的野地。按照地图划分田野,制定县鄙等的区划。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四里为一酇,五酇为一鄙,五鄙为一县,五县为一遂,都有一定的地域,挖沟种树为界,使各自掌管区域内的政令、刑罚和禁令,按照一年的四季清查区域内的

  •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三·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三   云何緣.幾是緣.爲何義故觀緣耶。謂因故.等無間故.所緣故.增上故是緣義.一切是緣.   爲捨執著我爲因法故觀察緣。何等因緣.謂阿賴耶識及善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三·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三次品第七十五(丹本次第行品)尔时须菩提白佛言:&ldquo;世尊!若有法相者,尚不得顺忍,何况得道?世尊!若无法相者!当得顺忍不?若干慧地、若性地、若八人地、若见地、若薄地、若离欲地、若已办地、若辟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七·澄观

    疏。又此互出显佛净土十八圆满十五摄故下。第四别示义门。于中三。初摄十八圆满。二摄世界成就。三拣定所宗。初中四。一总标。二列名。三正摄。四同异。今初总将二品之文。共摄十八圆满。疏言十八下第二列名文无次第

  • 四分律卷第二十(初分之二十)·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百种学法之二◎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六群比丘跳行入白衣舍。诸居士见皆讥嫌言:“此沙门释子不知惭愧,外自称言:‘我知正法。’如是有何正法?跳行入舍似如鸟雀。”诸比丘闻,其

  •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佚名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真诰》卷五称:「仙道有九丹变化胎精中记」;《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一卷」,即此经。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无上秘要》、

  • 原道觉世训·洪秀全

    洪秀全著。1852年编入《太平诏书》刊行。约写于1847-1848年间。为太平天国重要文献之一。在此篇中,洪氏为了号召农民起来推翻封建统治,塑造了一个创化世界、主宰人间的至高无上的皇上帝。他说:“一切日月星辰雷雨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