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宋子贞传

宋子贞,字周臣,潞州长子人,聪明好学,二十岁就参加礼部会试,与族兄宋知柔同补为太学生,当时俱有名,人称“大小宋”。

金末,潞州战乱,子贞避乱于赵魏之间。宋将彭义斌守大名,委任子贞为安抚司计议官。义斌死后,子贞率众归附于东平行台严实。严实素闻子贞之名,任用他为幕府详议官,兼提举学校。以前,严实每派人向朝廷请示,都是托皇帝近侍之臣奏请皇帝,不经过中书,因与丞相耶律楚材有些不和,子贞来后,劝严实先致礼于丞相,凡有奏请,必先禀告丞相。耶律楚材甚喜,从此与严实友好无间,严实因此更加信任子贞。

太宗四年(1232),严实戍守黄陵,金军全力来攻。蒙古军应战失利,金军势气大张,曹、濮以南都为之震惊。有自敌逃归的人说,金兵大军将至,人心恐惧。子贞得到严实的允许,将宣扬金军的人斩首,境内才安定下来。汴梁攻下后,河南饥民北迁,沿路都是饿死的人,子贞多方赈救,活者万余人。金之儒生流亡者,都加以收养任用,如荐举名儒张特立、刘肃、李昶等。四方之士都投奔而来,故东平一时人才多于其他地方。

七年,太宗命子贞为行台右司郎中。中原初定,什么事都还是开始,行台所统辖的五十余城,州县之官不是从将校中选拔,就是来自民间,都不知如何办理政事。甚至有的专以压榨搜括民财为能,官吏贪图私利,坑害人民。子贞仿前代观察采访之制,派专员分三道纠察官吏,立为规章,罢黜那些贪赃懒惰者,奖励廉洁勤恳的官员,于是官府始有纪纲,人民得以休养生息。东平将校占民为自己私兵,称之为“脚寨”,任意向百姓征收赋税,遣派劳役。像这样的有四百处。子贞请求将将校所占民户归属于州县。严实开始还有些为难,经子贞极力说服才同意照办,人民都认为很好。

严实卒,其子忠济承袭爵位,尤敬重子贞。奏请朝廷授子贞参议东平路事,兼提举太常礼乐。子贞建立新学庙,聘请以前的进士康晔、王磐为教官,招收学生几百人,由官府出粟来赡养他们,使他们学习经艺。每季课程考试,他都必亲临试场。齐鲁一带学风为之一变。

宪宗九年(1259),世祖南伐,召子贞至濮州询问进军方略。子贞说“:本朝威武有余,仁德未能广泛施与。百姓之所以抵抗,是因为怕死。若对投降者不杀,胁从者不问罪,宋之郡邑一纸檄文就可平定。”世祖认为这话很对。中统元年(1260),授子贞益都路宣抚使。不久,入朝拜为右三部尚书。当时,中书省及各部是新建,其典章制度多由子贞裁定。李王..反叛,占据济南,朝廷诏子贞参议军前行中书省事。子贞单骑到济南考察李王..的形势,对丞相史天泽说:“王..拥兵从益都而来,坐守济南孤城。宜增筑外城,防他突围。彼粮尽援绝,不攻自破。”这一议论与天泽不谋而合。其后李王..果然被擒。

子贞回到朝廷,上书可行者十事,大意是“任官爵是皇上之权,而考察与选拔官员的办法应由吏部进行。律令是国之纪纲,宜早规定。监司统管一路,若用非其才则不孚众望,请选公正廉洁有才德的人任职。今州县官世代相传,非法征敛,民穷苦无处申诉,应把这些州县官调开,革除弊政”等等。又请建立国学以教育贵族子弟,令州郡提学考试诸生,三年一贡举。这些建议朝廷命中书省一一施行。至元二年,始废除县官世袭制,遣子贞与左丞相耶律铸行巡山东,调派所属州县官吏。回朝授翰林学士,参议中书省事。子贞奏请颁布官员俸禄,规定职田,均被采纳。

不久拜中书平章政事。又陈奏当务之急者十二策。世祖颇悔用子贞晚了。不久,子贞年老请求退休。世祖挽留“:卿气力未衰,勉强为朕留任措置大事,等各衙门公务有了条理,听卿自便。”至元三年(1266)十一月,再次恳切辞职,才被批准。世祖特令中书省,凡有大事,到子贞家中询问。而子贞虽居家中,每闻朝廷事办得不好,必上书陈述他的意见,其爱君忧国之心,不因退休而改变。享年八十一岁卒。

猜你喜欢
  帝纪第二 高祖下·魏徵
  卷一百七十四·列传第六十一·宋濂
  第三十回 牧守联盟奉笺劝进 君臣屈辱蒙难丧生·蔡东藩
  卷四·陈燕翼
  平回纪略·佚名
  第十八回 谈神话汉祖感生 屈下僚亭长肆志·黄士衡
  ●南疆绎史勘本卷二十·温睿临
  八二三 军机大臣奏遵查《高丽史鉴》等书情形并将《朝鲜史略》黏签进呈御览片·佚名
  四六 生病前·周作人
  李贤传·李延寿
  王琚传·欧阳修
  公鼐传·张廷玉
  卷四十·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七·佚名
  二十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卢祖皋·唐圭璋

      祖皋字申之、又字次夔,号蒲江,永嘉人。庆元五年(1199)进士。嘉定十一年(1218),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十三年(1220),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十四年(1221),著作郎。十五年(1222),将作少临。十六年(1223),权直学士院。有蒲江词藁。   宴清

  • 历代诗话考索 全文·何文焕

      钟常侍评鲍参军云:「嗟其才秀人微,取湮当代。」夫明远之才,爵位微矣。犹然未彰,矧下此者哉!然而其诗其名,故不磨也。人微乎哉!勉之。  齐诸暨令袁嘏,自诧「诗有生气,须捉着,不尔便飞去」。此语隽甚!坡仙云:「作诗火急追亡逋

  • 卷十一·文珦

    钦定四库全书 潜山集卷十一     宋 释文珦 撰五言絶句 采莲曲 荡桨入平湖湖波渺无极红白芙蓉花何如妾顔色荷叶佀侬鬓荷花佀侬妆夫壻常别离羞见双鸳鸯采莲莫伤根伤根不成藕因思藕不成悔作征人妇采莲惟采花不敢

  • 列传第十三 尉迟迥 王谦 司马消难·令狐德棻

    尉迟迥字薄居罗,代人也。其先,魏之别种,号尉迟部,因而姓焉。父俟兜,性弘裕,有鉴识,尚太祖姊昌乐大长公主,生迥及纲。俟兜病且卒,呼二子,抚其首曰 :“汝等并有贵相,但恨吾不见尔,各宜勉之。”迥少聪敏,美容仪。及长,有大志,好施爱士。

  • 卷六十六 志四十一·赵尔巽

      ◎地理十三   △江西   江西省:禹贡扬州之域。明置江西巡抚,承宣布政使司,南赣巡抚。清初因之。顺治四年,置江南河南江西总督。治江宁。六年,罢河南不辖。九年,移治南昌。寻还旧治。十八年,置江西总督。康熙四年复故

  • 卷二百九十五 元豐元年(戊午,1078)·李焘

      起神宗元豐元年十月盡其月   十二月辛丑朔,詔提舉司天監集曆官考算遼、高麗、日本國曆與本朝奉元曆同異聞奏。其後曆官趙延慶等言:「遼己未年氣、朔與宣明曆合。日本戊午年氣、朔與遼曆相近。高麗戊午年朔與奉元

  • ◎何应钦——陈诚——胡宗南·恽逸群

    蒋介石最大的政治资本是黄埔系,没有黄埔军校就不能成为军事“领袖”,没有军权就不能成为独裁者。所以他第一位重视的势力是军事。一般所说的黄埔系,又可分为二部份,一是黄埔教官,一是黄埔学生。在两者之间,蒋介石尤其偏重于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三·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范鲁公质曽巩范质字文素魏郡人母梦人授五色笔而质生唐长兴中擢进士第仕晋至翰林学士周祖擢为宰相建隆初封鲁国公干徳二年罢相初和凝知贡举爱质所试文自以中第尝在第十三名故亦以处质其后质官及封国皆与凝

  • 吴元济传·刘昫

    吴元济是吴少阳的长子。起初试用为协律郎、兼监察御史、代理蔡州刺史。其父去世时,不发布丧事,只以患病奏报朝廷,并托吴少阳之名上表,请求由吴元济主持军务。皇上派遣医生前去问病,便称说吴少阳已病愈,医生未见到吴少阳就回

  • 汉隐帝本纪·欧阳修

    隐帝承..是高祖第二子,高祖即位,封他为右卫上将军、大内都点检。魏王承训年长而贤明,高祖很喜爱他,刚定为太子就病死了,高祖正病重,悲哀使病迅速加重,立即将承..托付给将相们。宰相苏逢吉说:“皇子承..还未封王,请快封他。”还

  • 庭闻录卷五·[清]刘健

    南昌刘健述称兵灭族康熙癸丑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三桂于是日昧爽,召各官赴王府会议。中丞朱公率众往,贼党不候令,害之,刃三下乃死;余皆被执。朱中丞、李臬司及先中宪素为贼党切齿,三桂使其子飞骑传谕,不得轻杀。至则中丞已身

  • 卷九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五郊社考【五】祀后土顺治元年定制每岁夏至大祀地於北郊方泽以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为四从坛配享  【方泽坛详见於後】八年尊封肇祖原皇帝兴祖直皇帝陵山为启运山景祖翼皇帝显祖宣皇帝陵

  •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三十一·钱若水

    起太平兴国九年八月,尽雍熙元年十二月戊寅,朔,诏曰:“国家抚育黎民,哀矜庶狱,累降诏敕以儆有司,而约束之言犹有未尽,更条其事申而明之:应两京及诸道州府,有斗竞至杖罪以下,本处长吏便可躬亲决断,不必更下所司、广有逮捕,使狱

  • 人事变化之轨道·李宗吾

    我们既说“心理依力学规律而变化”,力之变化,可用数学来说明,故心理之变化,也可用数学来说明。力之变化,可绘出图来,寻求他的轨道。一部二十五史,是人类心理留下的影像,我们取历史上的事,本力学规律,把他绘出图来,即知人事纷

  • 道行经泥犁品第五·佚名

    舍利弗白佛言:般若波罗蜜者多所成。天中天。因般若波罗蜜无不得字者,天中天。般若波罗蜜为极照明。天中天。般若波罗蜜为去冥。天中天。般若波罗蜜为无所著。天中天。般若波罗蜜为极尊。天中天。无目者,般若波罗蜜为作眼

  • 闽县乡土志·郑祖庚

    奏定学堂章程所列初等小学堂学科,于历史则讲乡土之大端、故事,及本地古先名人之事实;于地理则讲乡土之道里、建置,及本地先贤之祠庙遗迹等类;于格致则讲乡土之动物、植物、矿物。凡关于日用所必需者,使知其作用及名称。盖以

  • 道德真经广圣义·杜光庭

    唐末杜光庭撰。原书三十卷,《道藏》本析为五十卷。卷首杜光庭序中列举历代注解《道德经》者凡六十余家。此书前五卷为总论,其中概述全经宗旨,介绍老子生平事迹,并对唐明皇御注序逐句加以疏解。6—50卷为八十一章经文

  • 三都赋·左思

    中国古代骈赋。西晋左思作。分《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三篇。前二篇假设西蜀公子与东吴王孙争相称颂三国时蜀都益、吴都建业的形势、物产、宫室情况,末一篇则由魏国先生盛赞魏都建设及魏国政治措施,强调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