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一章 绪论

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举天下人而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乎。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语曰:盖棺论定。吾见有盖棺后数十年数百年,而论犹未定者矣。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论人者将乌从而鉴之。曰:有人于此,誉之者千万,而毁之者亦千万;誉之者达其极点,毁之者亦达其极点;今之所毁,适足与前之所誉相消,他之所誉,亦足与此之所毁相偿;若此者何如人乎?曰是可谓非常人矣。其为非常之奸雄与为非常之豪杰姑勿论,而要之其位置行事,必非可以寻常庸人之眼之舌所得烛照而雌黄之者也。知此义者可以读我之“李鸿章”。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李之历聘欧洲也,至德见前宰相俾斯麦,叩之曰:“为大臣者,欲为国家有所尽力。而满廷意见,与己不合,群掣其肘,于此而欲行厥志,其道何由?”俾斯麦应之曰:“首在得君。得君既专,何事不可为?”李鸿章曰:“譬有人于此,其君无论何人之言皆听之,居枢要侍近习者,常假威福,挟持大局。若处此者当如之何?”俾斯麦良久曰:“苟为大臣,以至诚忧国,度未有不能格君心者,惟与妇人孺子共事,则无如何矣。”(注:此语据西报译出,寻常华文所登于星轺日记者,因有所忌讳不敢译录也。)李默然云。呜呼!吾观于此,而知李鸿章胸中块垒,牢骚郁抑,有非旁观人所能喻者。吾之所以责李者在此,吾之所以恕李者亦在此。

自李鸿章之名出现于世界以来,五洲万国人士,几于见有李鸿章,不见有中国。一言蔽之,则以李鸿章为中国独一无二之代表人也。夫以甲国人而论乙国事,其必不能得其真相,固无待言,然要之李鸿章为中国近四十年第一流紧要人物。读中国近世史者,势不得不曰李鸿章,而读李鸿章传者,亦势不得不手中国近世史,此有识者所同认也。故吾今此书,虽名之为“同光以来大事记”可也。

不宁惟是。凡一国今日之现象,必与其国前此之历史相应,故前史者现象之原因,而现象者前史之结果也。夫以李鸿章与今日之中国,其关系既如此其深厚,则欲论李鸿章之人物,势不可不以如炬之目,观察夫中国数千年来政权变迁之大势,民族消长之暗潮,与夫现时中外交涉之隐情,而求得李鸿章一身在中国之位置。孟子曰:知人论世,世固不易论。人亦岂易知耶?

今中国俗论家,往往以平发平捻为李鸿章功,以数次和议为李鸿章罪。吾以为此功罪两失其当者也。昔俾斯麦又尝语李曰:“我欧人以能敌异种者为功。自残同种以保一姓,欧人所不贵也。”夫平发平捻者,是兄与弟阋墙,而盐弟之脑也此而可功,则为兄弟者其惧矣。若夫吾人积愤于国耻,痛恨于和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其事固非无因,然苟易地以思,当夫乙未二三月庚子八九月之交,使以论者处李鸿章之地位,则其所措置,果能有以优胜于李乎?以此为非,毋亦旁观笑骂派之徒快其舌而已。故吾所论李鸿章有功罪于中国者,正别有在。

李鸿章今死矣。外国论者,皆以李为中国第一人。又曰:李之死也,于中国今后之全局,必有所大变动。夫李鸿章果足称为中国第一人与否,吾不敢知,而要之现今五十岁以上之人,三四品以上之官,无一可以望李之肩背者,则吾所能断言也。李之死,于中国全局有关系与否,吾不敢知,而要之现在政府失一李鸿章,如虎之丧其伥,瞽之失其相,前途岌岌,愈益多事,此又吾之所敢断言也。抑吾冀夫外国人之所论非其真也。使其真也,则以吾中国之大,而惟一李鸿章是赖,中国其尚有瘳耶?

西哲有恒言曰: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若李鸿章者,吾不能谓其非英雄也。虽然,是为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也。时势所造之英雄,寻常英雄也。天下之大,古今之久,何在而无时势?故读一部二十四史,如李鸿章其人之英雄者,车载斗量焉。若夫造时势之英雄,则阅千载而未一遇也。此吾中国历史,所以陈陈相因,而终不能放一异彩以震耀世界也。吾著此书,而感不绝于余心矣。

史家之论霍光,惜其不学无术。吾以为李鸿章所以不能为非常之英雄者。亦坐此四字而已。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更挟小智小术,欲与地球著名之大政治家相角,让其大者,而争其小者,非不尽瘁,庸有济乎?孟子曰:放饭流歠,而问无齿决,此之谓不知务。殆谓是矣。李鸿章晚年之著著失败,皆由于是。虽然,此亦何足深责?彼李鸿章固非能造时势者也,凡人生于一社会之中,每为其社会数千年之思想习俗义理所困,而不能自拔。李鸿章不生于欧洲而生于中国,不生于今日而生于数十年以前,先彼而生并彼而生者,曾无一能造时势之英雄以导之翼之,然则其时其地所孕育之人物,止于如是,固不能为李鸿章一人咎也。而况乎其所遭遇,又并其所志而不能尽行哉?吾故曰: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也。但此后有袭李而起者乎,其时势既已一变,则其所以为英雄者亦自一变,其勿复以吾之所以恕李者而自恕也。

猜你喜欢
  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一百七十四·文苑二·张廷玉
  内篇 自叙第三十六·刘知几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八 上半卷原阙·杨仲良
  卷第二百五十三·胡三省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五·佚名
  卷之五百八十七·佚名
  第三五六同立合约道光二十三年十月一二二○三--一七·佚名
  一一六五 山西巡抚勒保奏本年并无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卷三十二·傅恒
  卷三十四·高士奇
  顺宗本纪·欧阳修
  卷二百十·佚名
  卷一百十五·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六·佚名
  王导·苏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罗贯中

    (正末赵匡胤引赵普、郑恩、曹彬、楚昭辅常服上,诗云)平生踪迹遍天涯,四海原来是一家。涂炭生民谁拯救,何时正统立中华。某姓赵名匡胤,乃指挥弘殷之子。自幼好使枪棒,攻习韬略,游历关陕,结识天下知名之士。这个是幽州赵普,曾参随

  • 陈克明·隋树森

    陈克明,江西临川县人。约生于公元一三OO 年,卒于一三七五年之后,由元入明。著有《环籁小稿》、《一笑集》等。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九畹芳兰”。 套数 【中吕】粉蝶儿 怨别 画阁萧疏,那

  • 笑解烦恼结(送幼仪)·徐志摩

    一这烦恼结,是谁家扭得水尖儿难透?这千缕万缕烦恼结是谁家忍心机织?这结里多少泪痕血迹,应化沈碧!忠孝节义——咳,忠孝节义谢你维系 四千年史髅不绝,却不过把人道灵魂磨成粉屑,黄海不潮,昆仑叹息,四万万生灵,心死神灭

  • 卷三·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月类古乐府月重轮行        【魏】文 帝三辰垂光照临四海焕哉何煌煌悠悠与天地久长愚见目前圣覩万年明闇相絶何可胜言五言古奉和月下        【齐】王 融雕云度

  • 好生第十·王肃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昔者舜冠何冠乎?”孔子不对。公曰:“寡人有问于子而子无言,何也?”对曰:“以君之问不先其大者,故方思所以为对。”公曰:“其大何乎?”孔子曰:“舜之为君也,其政好生而恶杀,其任授贤而替不肖,德若天地而静虚,化若

  • ●卷二·李心传

    仁宗天圣元年正月壬午,度支副使陈尧佐兼知制诰。故事,知制诰皆先召试于中书,尧佐预修《真宗实录》,特免试焉。(出李焘《长编》)按,叶梦得《避署录话》,本朝知制诰,循唐制不试。雍熙初,太宗以李文靖公沆与宋、王化基为之。化

  • 唐书直笔卷一·吕夏卿

    ○帝纪第一名字王者帝天下名所以事宗庙礼天地也其余接见臣下从谦称则名无所通焉帝名之例始于范蔚宗陈寿古今之通制也史记汉书不载帝名失于简畧也汉高祖以刘季称光武以文叔称然则帝之有字尚矣唐高祖字叔徳刘昫之书不载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五 艺术传六·纪昀

    艺术传元○元田忠良 靳德进 张康李杲孙威拱阿喇卜丹伊斯玛音阿尔尼格【刘元】帕克 斯巴【丹巴 必噜匝纳实哩】 邱处机张宗演【张留孙 吴全节 郦希诚 萧辅道 李居寿】田忠良靳德进张康李杲孙威 【孙拱】阿喇卜

  • 绎史卷三十八·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郑厉公簒国左传【隐公七年】郑公子忽在王所故陈侯请妻之郑伯许之乃成昏 【八年】四月甲辰郑公子忽如陈逆妇妫辛亥以妫氏归甲寅入于郑陈鍼子送女先配而后祖鍼子曰是不为夫妇诬其祖矣非礼也何以能育 

  •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卷三·佚名

    北魏太子晃魏太武帝延和元年立晃为皇太子晃太武长子立时年五岁明慧彊识所闻不忘及长好读经史皆通大义太武甚竒之西征凉州命晃监国真君四年从太武讨柔然至鹿浑谷与贼相遇言于太武曰贼不意大军猝至宜速进击掩其不偹尚书

  • ·剿灭嘉义二重沟逆巢并会同筹办防海事宜摺·丁曰健

    奏为官军剿灭嘉义二重沟逆巢,截获投诚复叛巨匪吕梓,并会同筹办防海事宜,全台水陆地方均各静谧;恭摺驰陈,仰祈圣监事。窃查前饬嘉义营、县绅团人等会同剿捕阵斩在逃潜回勾结滋事之股首严办,并获解匪党多名,分别

  • 卷二百十七之三·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十七之三 朱批石麟奏摺 雍正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山西巡抚【臣】石麟谨 奏为 圣德光 天云日献瑞事雍正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据布政使蒋泂详

  • 卷二十三下·徐一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二十三下 嘉礼 皇太子加元服 总序 孔子曰世子冠於阼以着代也醮於客位加有成也三加弥尊喻其志也冠而字之敬其名也虽天子之元子犹士也其礼无变天下无生而贵者故也唐开元礼皇太子冠临轩以命宾赞黄

  • 卷一百六十二·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六十二人物志四十二大臣传二十八【满洲正白旗七 乌尔登 舒赫德永 贵】乌尔登乌尔登满洲正白旗人姓乌礼苏父喀喇官至宁夏副都统雍正六年乌尔登

  • 卷四十·陆宗楷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国子监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四十生徒六甄用各途贡监生在监贡监生肄业三年期满有经明行修者得应荐举留监三年奏请考试引见以知县擢用其余满洲防古恩防副贡生咨部以七品笔帖式用例免

  • 告大雄中学校各同学·太虚

    求学之道,要求学成为一个知识德行能力都完备的人,在社会中为一能自力能互助份子,在国族中为一能工作能贡献国民,在世界中为一能承先能启后世人;推至其极,则如释迦牟尼佛在宇宙中为一能遍觉能普救之大雄。大雄者,大英雄也;先从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二十三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二十三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杂揵度思品第八上云何为思。云何为忆乃至广说。如此章及解章义。此中应说忧波提舍。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此二法所行相似。

  • 灵鹫语录原序·通云

    灵鹫语录原序我天童真子石奇禅师。开席灵鹫。门下士录其语行世。问序于余。余闻宋儒有言。临济正宗。应庵密庵真子孙。其说法峻峭崷崒。下临云雨。如立千仞之华山蹴天驾空。骇心眩目。如钱塘海门之涛。虎豹股栗。屋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