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欧阳幼济谋刻父书,余曰:宜莫先于《见闻琐录》。盖其伯兄仲兄久居京邸,熟于中朝故事,其所行半天下,居停皆疆吏名贤,所交游多宏博魁杰之士。故于朝章国故,见闻所及,皆得其隐讳,大都出于当其事者之所告语,非剽掠传闻、下士耳食之比。名曰《琐录》,实非里巷丛谈,八九旨史官所择馀,亦系乎治乱兴衰,人之臧否。至《崇本堂文集》,虽渊浩恣肆足观,然不传无害也。

尝私谓后世人之著作,莫重于纪载。盖人心天命之发挥,前人已殚其精思,后人仍可用其心力。独人物事变,非其时之人莫详,朝家所录,仅凭奏报,而遗闻轶事,惟赖私家之摭拾,著幽隐,昭直道,铸魑魅于禹鼎,传溱洧于郑风,此杂记所以备于西京,群辅所以录于栗里也。

若夫中外事,势与世变更,因革损益,百世可知,成败利钝,则莫能逆料。夷务一端,道、咸间与同、光不同,同、光间与今日复不同。卷中所论,自今后视之,何异瞽者之扪钥?在同、光闻言夷务者,未尝不如此也。刍狗不适于已用之后,未始不可为前鉴之昭料,善败者所以不弃陈言也。

近今朋旧,惟退庐有《国闻备乘》四卷,纪载确实,与此正同,已经余校刊,幸皆不湮没。丙寅正月,幼济以其书来,嘉其成,而为之序。寿之铭之,传之序之,于吾故友,亦可谓不惮烦言已。

潜园七十老人斯逸氏。

余足迹半天下,走幽燕,驰青冀,过中州,历淮徐,周两皖,经武昌,游金陵,入闽峤,涉两浙,六客姑苏,十寓申江,四住邗上。累应某制军、某河帅、某中丞、某方伯、某军门、某参府、某游府聘,教授其子弟。入某学使幕,襄校试卷。就府县西席、记室者五。所至必采访当世事,耳闻目见,颇有所记载。然非关风俗人心与天下大故者,不录;或名公巨卿事迹彰彰举世所共知者,亦不录。录其遗闻轶事,每下笔有所疑,辄遍询知交,如一辞确然可录而后录。历年既久,所录遂多,都为若干卷,非欲附野史稗官之末也,盏聊以记所闻所见云尔。

宜黄欧阳昱宋卿撰。

九弟溱刻叔父《见闻琐录》成,以予侍叔父久,知故事,而问叙于予。予不显不文,不足迪前人光。然叔父言行,所以昭示来兹者,予既知之矣,又乌能已于言?

尝闻叔父言,曾祖母食,以四家轮供,祖母值月,必质当称贷,不能腆,蒸一鸡卵,亦一食品。食已净矣,叔父以幼子故,而得舔彼馀芳,不啻享天厨异昧,衣败絮,目赤而疮。程家表叔贵公子衣服丽都,时或来,曾祖母抚弄之,呵叱叔父:“乞丐子不得前。”祖母痛甚,时流涕。

叔父遂发奋读,读于潭坊外氏,通宵达旦不息,日光射窗隙油灯,密吟如故也。冬夜抚熏笼,倦而假寐,袍为之焚而不觉也。如是者数年,作《城濮之战赋》千馀言,不日而毕。表伯邹小帆,名士也,谓之曰:“君家兄弟不可当,为尔尽披靡矣!”

游皖景学使其濬幕。中秋宴会,景偶言:“能咏绿牡丹用六麻全韵者,大观也。”时一幕友奋笔已数十韵,一座惊绝,无所措而散。叔父则就其人下拜问学,多有所得。然所得者,口耳尺寸之学耳。血性男子,直心坦怀,无一毫利害之计、祸患之惕,则叔父所自有,又谁得而教之哉?

发逆陷宜黄,予家避山中,予父官北平,予兄同生在襁褓病剧,叔父冒险求药,偷渡敌军垒,二酋持矛夹击之,疾驰数十里,汗涔涔下而免。族人以荫生守南昌城门,自以为富贵也,将易其妻,诬以帷薄不修,图不利于彼,以绐怒我叔父,以为大助。叔父惑之,谳时乃悟。叔父以为既已误矣,何避何讳?迳造法庭,直认一时之非,遂陷于狱。经年乃解,衣领革而复全。

予兄少冲幼废学,叔父垂涕泣而道之,且抶且哭予父。尝授予一帙曰:“此尔父教我之文,今以与尔。”展视则端书竟册,无一字苟,盖所以致感者深矣。予尝为人曝书,拂拭不经意。叔父忽瞋目大呼:“尔奈何为人不出力?”持书紧拍,声彻于庭。予陡然悚惕,魂为之夺。自此数十年,小事不敢康,难事一切舍也。予与桂伯华谒云照律师,不遇。遇其像,予亦不经意,伯华忽委身扑地,如泰山崩。予慢性之盘结于衷而不可解者,不觉受其摧动,随彼身而降,清凉冰释,贴然而拜。自此数十年待人接物,不敢庞然自大也。予生平得两刺激者有如此。

叔父于事,无论细微,如狮搏兔,必用全力。予父早世,护予家弱小,乃至人有小负欠,如临大敌而讨之。性嘈博,输即酬直,千金不吝,乃至为诡局所倾,亦必贷以偿之,遂尔所负累累。又复久困名场,而一生为诸侯宾客矣。

南昌梅小岩河帅,年丈也,坦直倜傥,与叔父等。聘叔父教其子于怡、子肇,茶馀饭后之谈,无所不至。此《见闻琐录》大半皆是。子怡、子肇童子试,叔父与河帅观榜于学使辕门,立候须臾,抵掌谈天下事。予从叔父读河帅家,举家赴金陵,过九江,登岸随河帅行,坐城下饮茶。河帅喟然叹曰:“大乱其至,予老不及见,后生之责重哉!”此老风度若此,叔父于彼一生大快意耳。

盛事不常,河帅谢世,而叔父亦老矣。然贫,安能休养?奔足于四方,又岂其愿哉?大梁松帅,聘诲其子,河干之别,惨然独呼三兄前,曰:“汪儿在家宜规矩。”而涕泗滂沱矣。

天幸松帅北,叔父欢然返,作而曰:“既未风云宇宙,便须雨露乡闾。”自此经营蚕桑,欲以富一邑。夫以一穷诸生,创如许巨业,惟有精神性命奋搏而前耳,亲赴湖州,买秧聘师,中途阻雨雪,饥寒煎迫,度除夕元旦。然不数年,一乡之桑蓬郁,丝亦陈于大市。

予尝曰:“国困于乏人,士荒于生计,若能道以养心,艺以养体,士而农,农而士,如我叔父之行者,国与士之困皆解,天下不足平。”呜呼!叔父为人如此,闻见所及,乌能不一录再录?虽然,今之闻见,又非复昔日之闻见也。叔父如在,三录四录,势所必及,浪墨金壶,无穷血泪,丈夫之性如是欤?摩娑手泽,追叔生平,予复非人,如之何其勿恸也!

民国二十年夏五侄渐敬述。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九·刘昫
  第二十一回 烧栈道张良定谋 筑郊坛韩信拜将·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七·佚名
  ●宰惠紀略卷二·柳堂
  第二六六呈同治九年闰十月十三日一一七○一--五·佚名
  第三卷 关津 桥梁·缪荃孙
  七一八 谕未详查《日下旧闻考》错误之蔡廷衡等着分别罚俸·佚名
  六三二 全书处汇核四至六月缮写讹错奉旨记过之总裁总校等清单·佚名
  钦定石峰堡纪略卷十一·佚名
  战国策卷九·鲍彪
  汉纪十三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元封二年(壬申、前109)·司马光
  卷三十四·鄂尔泰
  卷七十八·佚名
  卷五十七·雍正
  卷五十二·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周山长棐(山长集)·顾嗣立

    棐字致尧,四明人。尝为宣公书院山长。曹石仓采周致尧诗入《明诗初集》,题曰《山长集》。余初阅《至正庚辛唱和诗》,录周棐《龙渊景德禅院》一诗,不知其即为致尧也。后考郡志,见高巽志士敏《东塔分韵诗》序,内有「周棐致尧」

  • 古诗镜卷三十一·陆时雍

    <集部,总集类,古诗镜>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三十一 明 陆时雍 编 歌谣第二 汉 高帝【姓刘氏讳邦字季】 大风歌 【汉书曰高帝既定天下还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上击筑自

  • 文山诗补钞·吴之振

    文天祥南华山北行近千里,回复忘西东。行行至南华,忽忽如梦中。佛化知几尘,患乃与我同。有形终归灭,不灭惟真空。笑看曹溪水,门前坐春风。金陵驿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

  • 卷三百七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七十吕温吕温字和叔一字化光河中人贞元末擢进士第因善王叔文再迁为左拾遗以侍御史使吐蕃元和元年乃还柳宗元等皆坐叔文贬温独免进户部员外郎与窦羣羊士谔相昵羣为御史中丞荐温知杂事士谔

  • 提要·王当

    【臣】等谨案春秋列国诸臣传三十卷宋王当撰当字子思眉山人元佑中苏辙以贤良方正荐廷对策入四等调龙游县尉蔡京知成都举为学官不就及京为相遂不仕事迹具宋史本传史称其尝举进士不中退居田野叹曰士之居世苟不见用必见其

  • 蔡廓传·李延寿

    蔡廓字子度,济陽考城人,是晋朝的司徒蔡谟的曾孙。祖父蔡系,是抚军长史。父亲蔡謆,是司徒左西属。蔡廓博览群书,言行都依照礼节,最初离家任职著作佐郎。后来做宋武帝的太尉参军、中书黄门郎,以鲠直简素为武帝所赏识。又调任太

  • 萧惠传·脱脱

    萧惠,字伯仁,乳名脱古思,淳钦皇后弟阿古只五世孙。初时因为是中宫亲眷,为大国舅帐下详稳。随同伯父排押征讨高丽,至奴古达北岭,高丽依靠险阻拒守,萧惠力战,破之。待到进攻开京,以军纪严整闻名,授职为契丹行宫都部署。开泰二年(1

  • 石抹宜孙传·宋濂

    石抹宜孙字申之。其祖先是辽的迪烈纠人。五世祖名也先,太祖时官任御史大夫,自有传。也先的曾孙名继祖,字伯善,继承父亲的官职,为沿海上副万户。最初以沿海之军分别镇守台州,皇庆元年(1312),又迁移到婺、处两州镇守。治军严肃

  • 野史无文卷三·郑达

    烈皇帝遗事说烈皇帝遗事(上)烈皇帝遗事说前朝烈皇帝遗事,乃明末王中斋先生所记。先生为锦衣卫侍臣,日近烈皇帝左右,事皆目击。凡正史之未载者纪之,故曰遗事。予又广询博访以续之。于戏!烈皇帝以仁俭英敏之主,遭家不造,忧勤十七

  • 三七、魏文侯为魏桓子之子非孙其元年·钱穆

    为周贞定王二十三年非周威烈王二年辨《史记》:&ldquo;魏桓子与韩康子、赵襄子共伐灭智伯,分其地。桓子之孙曰文侯都。&rdquo;《索隐:&ldquo;《系本》桓子生文侯斯。&rdquo;《集解》:&ldquo;徐广曰:《世本》云:斯也。&rdquo;

  • 吏学指南卷之一·徐元瑞

    吏 称(周曰府史胥徒,今谓吏胥掾史。)吏 《说文》曰:&ldquo;治人者也。&rdquo;谓吏之治人,心主于一,故从一。《风俗通》曰:&ldquo;吏者治也,当先自正,然后正人。&rdquo;《字宝》曰:&ldquo;执法之人也。&rdquo;胥 《周礼》曰

  • 幸偶篇第五·王充

    【题解】本篇主要阐述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一切好的结果都具有侥幸性和偶然性,所以篇名“幸偶”。王充在本篇里,用各种事例反复说明,人和万物“遭祸福”都是因为“有幸有不幸”,“有偶有不偶”,就是说,都是偶

  • 卷一·王志长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注疏删翼卷一明 王志长 撰天官冢宰第一疏郑目录云象天所立之官冢大也宰者官也天统理万物天子立冢宰使掌邦治亦所以总御众官使不失职○又曰宰者调和膳羞之名冢宰亦能调和众官故云冢宰也司徒司马司寇

  • 第一 捭阖 4·王诩

    【原文】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①。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明审其计谋,以原其同异②。离合有守,先从其志。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③,而与道相追④。【注释】①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

  • 谈中印古代关系之偶感·太虚

    中印学会、国联同志会、国民外交协会,在中央图书馆欢迎新近返国之文化教育访印团顾一樵、吴俊升、吴文藻,沈宗濂氏,朱骝先氏主席。邀顾、吴、沈四氏一一演讲后,徐悲鸿氏以印度趣闻佐余兴。今国人谈中、印古代关系,似乎于佛

  • 四分律卷第二十四(二分之三明尼戒法)·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三十舍堕法之二◎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偷罗难陀比丘尼有檀越,晨朝着衣持钵诣其家语言:“我须酥。”彼言:“可尔。”即买与之。既买酥与,而言:“我不须酥,须油。”彼言:“可得。”彼即

  •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佚名

    太上洞玄灵宝智意本愿大戒上品经。又名:《太上消魔保身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系古《灵宝经》之一。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灵宝中盟经目》第八种著录《太上洞玄灵宝智慧

  • 菩萨戒羯磨文·佚名

    一卷,弥勒菩萨说,唐玄奘译。受戒羯磨第一,忏罪羯磨第二,得舍差别第三,由瑜伽论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