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四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国朝宫史

钦定四库全书

国朝宫史卷三十四

书籍十三

类书

古今图书集成一部

圣祖仁皇帝以载籍极博浩如渊海爰

命廷臣仿古人左图右史之义统为一书卷帙繁富久

而未就

世宗宪皇帝继承

先志

特命详加编校列为六编析为三十二典一曰历象彚编为典四曰乾象二十一部曰岁功四十三部曰历法六部曰庶徵五十部二曰方舆彚编为典四曰坤舆二十一部曰职方二百二十三部曰山川四百一部曰边裔五百四十二部三曰明伦彚编为典八曰皇极三十一部曰宫闱十五部曰官常六十五部曰家范三十一部曰交谊三十七部曰氏族一千六百九十四部曰人事九十七部曰闺媛十七部四曰博物彚编为典四曰艺术四十三部曰神异七十部曰禽虫三百十七部曰草木七百部五曰理学彚编为典四曰经籍六十六部曰学行九十六部曰文学四十九部曰字学二十四部六曰经济彚编为典八曰选举二十九部曰铨衡十二部曰食货八十三部曰礼仪七十部曰乐律四十六部曰戎政三十部曰祥刑二十六部曰考功一百五十四部计为部六千一百有九凡一万卷雍正四年校刊

世宗宪皇帝御制序 钦惟我

皇考圣祖仁皇帝聪明睿知禀生知之质而又好古敏求孜孜不倦万几之暇置图书於左右披寻玩味虽盛暑隆寒未尝暂旷积数十载之久研综古今搜讨殆遍屡命儒臣宏开书局若周易折中发四圣之微言朱子全书会羣儒之奥义皆禀自

睿裁复

躬加校定若律历渊源推轩皇之神策叶虞代之元声皆

亲行指授以天纵之能而准於仪器凡注经考史选诗论文以及博闻多识之资所纂辑雕镌充溢於内府删述之功嘉惠无穷称极盛矣而又以为未揽其全乃

命广罗羣籍分门别类统为一书成册府之钜观极图书之大备而卷帙浩富任事之臣弗克只承旣多讹谬每有阙遗经历岁时久而未就朕绍登大宝思继

先志特命尚书蒋廷锡等董司其事督率在舘诸臣重加编校穷朝夕之力閲三载之勤凡厘定三千余卷增删数千万言绘图精审考定详悉书成进呈朕览其大凡列为六编析为三十二典其部六千有余其卷一万始之以历象观天文也次之以方舆察地理也次之以明伦立人极也又次之以博物理学经济则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治国平天下之道咸具於是矣惟我

皇考法天行之刚健协坤德之含宏察於人伦明於庶物尊六经而礼先儒厘六官以敷大政故是书之成贯三才之道而靡所不该通万方之略而靡所不?也我

皇考金声玉振集五帝三王孔子之大成是书亦海涵地负集经史诸子百家之大成前乎此者有所未备後有作者又何以加焉敬藏石室宝垂久远用叙其本末缀於篇首上以彰

皇考好学之圣德右文之盛治并纪朕继志述事兢兢业业罔敢不钦若於

丕训云尔

渊监类函一部

圣祖仁皇帝以俞安期唐类函采辑间有脱漏且不及

宋以後书

命儒臣重加稽考详悉增补以昭大备首详释名总论沿革缘起次胪典故次列对偶次备摘句次辑诗文旧四十三部今益以花部为四十四曰天部十一卷曰岁时十一卷曰地部十七卷曰帝王十七卷曰后妃二卷曰储宫曰帝戚各一卷曰设官五十七卷曰封爵四卷曰政术三十二卷曰礼仪三十卷曰乐部八卷曰文学十四卷曰武功二十四卷曰边塞十二卷曰人部七十四卷曰释教曰道曰灵异曰方术各二卷曰巧艺八卷曰京邑二卷曰州郡六卷曰居处十五卷曰产业四卷曰火部二卷曰珍宝四卷曰布帛二卷曰仪饰三卷曰服饰十二卷曰器物四卷曰舟部曰车部各一卷曰食物六卷曰五谷曰药部各二卷曰菜蔬一卷曰果部六卷曰花部三卷曰草部四卷曰木部六卷曰鸟部十一卷曰兽部曰鳞介各八卷曰虫豸六卷凡四百五十卷康熙四十九年校刋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 朕几务余暇博涉艺林每览一书必尽其全帙沈潜往复既得其始终条理精义之所存而文句英华亦尝读之矣尝谓古人政事文章虽出於二然文章以言理政事则理之发迩而见远者也岂仅以其区区文句之间而可以自命为学术乎自六朝乃有类书而尤盛於唐此岂非求之文句之间者哉虽然理之所寓於斯萃焉弗可废也昔者孔子之系易也曰方以类聚又曰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於诸卦则曰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盖以天下古今事物之理毕具於易而易之为书因理象物因物徵辞以断天下之疑而成天下之务者各从其类以明之然则类书之作其亦不违於圣人立言之意欤书之最着者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初学记白帖杜氏通典宋明以来撰者寖广若博而不繁简而能核者抑亦鲜矣独俞安期唐类函颇称详括大抵祖述欧阳询之类聚稍删存书钞初学记白帖通典而附益之安期明人也而曰唐类函者以其皆唐辑也既缺宋以来书而唐以前亦有脱漏者爰命儒臣逖稽旁搜泝洄往籍网罗近代增其所无详其所略参伍错综以摛其异探赜索隐以约其同要之不离乎以类相从而类始备焉书成计四百五十卷夫自有类书迄於今千有余年而集其大成可不谓斯文之少补乎学者或未能尽读天下之书观於此而得其大凡因以求尽其始终条理精义之所存其於格物致知之功修辞立诚之事为益匪浅尠矣

佩文韵府一部

圣祖仁皇帝以韵府羣玉五车韵瑞诸书引据未能详

命廷臣博考羣书增补首标韵藻自二字至六字以经史子集为序而列人名於後次附对语摘句

亲定成书依韵分帙凡一百六卷康熙五十年校刋圣祖仁皇帝御制序 朕万几在御日昃宵分未遑自逸时当燕闲不辍问学羣经子史诵其文而晰其义矣以至百家之书凡可以禆世教厉民风者修明补正罔使缺遗尝谓韵府羣玉五车韵瑞诸书事繋於字字统於韵稽古者近而取之约而能博是书之作诚不为无所见也然其为书简而不详略而不备且引据多误朕每致意焉欲博稽衆籍着为全书爰於康熙四十三年夏六月朕与内直翰林诸臣亲加订正其讹舛增其脱漏或有某经某史所载某字某事未备者朕复时时面谕一一增录渐次成帙犹以故实或未极博於十月复命阁部大臣更加蒐采以裒益之旣有原本增本又有内增外增将付剞劂矣名曰佩文韵府随於十二月开局武英殿集翰林诸臣合并详勘逐日进览旋授梓人於五十年十月全书告成共一百零六卷一万八千余页囊括古今网罗钜细韵学之盛未有过於此书者也书成诸臣请序朕念自初至今经八年矣历寒暑之久积岁月之勤朕於此书政事之暇未尝惜一日之劳也朕又尝谕诸臣从来着一大书非数十年之功不能成今数年以来所成大部书凡十有余种若非合衆人之力岂能刻期告竣故凡先後预事诸臣皆命列名其中兹序佩文韵府因备记编撰之始末遂及修集诸书之大指以见成书之不易如此

韵府拾遗一部

圣祖仁皇帝因佩文韵府既成尚有遗漏复

命廷臣纂辑蒐录增补二十之一卷以韵厘仍如其数

大学士王掞王顼龄奉

勅恭序

御定月令辑要一部

圣祖仁皇帝以冯应京戴任所辑月令广义采摭芜累命儒臣重加编辑

亲定成书首列图说次详四时十二月閠月昼夜时刻

凡二十四卷康熙五十四年校刋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 古者於明堂之中施十二月之令本尧典授时之意而推广之今所传大戴礼夏小正篇小戴礼月令篇三代之遗文大略可见矣月令虽出吕览而蔡邕次其章句孔頴逹定其正义推明周公品制列之於经汉晋而下若四民月令四时纂要以及千金锦带岁华纪丽岁时杂记诸书代有撰述未覩赅备前明之季冯应京戴任始辑月令广义二十四卷为士庶通用观其原本经训推衍义类用意亦云勤矣顾其采摭旣多芜累间出爰命儒臣重加编辑次第呈览亲为裁定正譌芟复一归雅驯别起义例补所未备博观约取务合於体要而切於实用庶几古者月令明堂之遗式矣书成名曰月令辑要旧本图说并为厘正列诸简端因天时而课治功察物候以尽人事自国家政典下逮甿庶作息均可参验而宏览博物之学亦於是乎有取焉由今而後言纪时之书者其必以此为权舆也夫

御定子史精华一部

圣祖仁皇帝命词臣采掇子史中精语用资考古之助

未及成书

世宗宪皇帝复命校集为部三十曰天部五卷曰地部七卷曰帝王八卷曰皇亲三卷曰岁时四卷曰礼仪九卷曰设官八卷曰政术二十卷曰文学七卷曰武功五卷曰边塞四卷曰伦常六卷曰品行十卷曰人事八卷曰乐部二卷曰释道四卷曰灵异五卷曰方术四卷曰巧艺三卷曰形色二卷曰言语八卷曰妇女二卷曰动植八卷曰仪饰曰服饰曰居处曰产业曰食馔曰珍宝各二卷曰器物六卷计二百七十九类凡一百六十卷雍正五年校刋

世宗宪皇帝御制序 恭惟

皇考圣祖仁皇帝天纵聪明秉上圣之姿而垂意典籍勤於稽古

御极六十余年万几之暇披览卷帙不辍寒暑廵幸所至必以缃素自随逮於耄龄精研不倦延阁广内之藏捜讨无遗所谓好古敏求多学而一以贯之也欲以编辑成书嘉惠天下後世嗜学之士

特命开书局於武英殿召集词臣历岁修纂每成数卷即上呈

御览

亲加指示前後所成充溢册府而子史精华之纂为最後朕缵緖之初尚未告竣敬承

先志俾就厥功综观大凡其部三十其目二百七十有九自天文地理帝德王功礼乐兵刑之大人伦日用之常以及九边之殊域二氏之异教方术技艺之巧草木鸟兽之蕃门分类别条理具备而采掇子史芟芜撷秀甚有禆於学者盖士之向学通经为先而博及於子史固不能若穷经之专一惟揽其精华而识之勿忘俾考古者於兹寻其緖则无虑於简牍之繁绩文者於兹取其材则有助於翰墨之富用力甚简而成功已多是

圣祖仁皇帝垂教无穷之至意也剞劂旣毕展閲全编敬为叙引昭示久远用缀於篇端

骈字类编一部

圣祖仁皇帝命儒臣采经史子集诸书中骈字之典雅者以上一字为统依韵相从荟为类编未及成书

世宗宪皇帝复命编辑分十二门曰天地二十一卷曰时令十四卷曰山水二十一卷曰居处九卷曰珍宝十二卷曰数目三十五卷曰方隅二十一卷曰采色十四卷曰器物曰草木各二十八卷曰鸟兽十四卷曰虫鱼七卷又补遗一门曰人事十六卷凡二百四十卷雍正六年校刊

世宗宪皇帝御制序 我

皇考德秉生知学深稽古万几之暇披览简编自六经诸史以逮诸子百家莫不探其本源穷其阃奥又令词臣纂辑羣言广稽博采丹黄甲乙荟萃成编所就者非止一书所录者动盈万卷咸秉

宸衷之厘定并为秘府之珍藏又以自古类书或以事而相从或以韵而相次因循故辙讹伪相沿乃

命儒臣纂修骈字类编一书字从所统若律吕之有元声类以字分如百川之归大壑提纲挈领义例灿然首天地而时令次之次山水居处而珍宝数目又次之次方隅采色器物而草木鸟兽虫鱼人事又次之部分则简而不繁取材则博而能要极词坛之玮丽创类苑之奇观朕景仰

前徽钦承丕緖如子史精华图书集成等书悉遵先志分命臣工夙夜校讐竝皆竣事而骈字类编亦以今秋告成记曰比事属辞盖骈之义也易曰方以类聚则类之始也今字则从骈义虽不同而不妨於竝列编则从类事虽互见而不至於混淆於是乎乾坤之藴民物之繁大备於一书之中而蔚然萃羣书之秀矣洪惟我

皇考盛德际天地大业照古今述作上继夫圣明文章悉归於性道是书之成岂徒为艺林之盛事而已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无器之非道也爰书大意弁之简端庶几以学务时敏之思为绍庭陟降之志云尔

分类字锦一部

圣祖仁皇帝命儒臣采经史子集下至说部诸书择其字之雅丽者自二字至四字区为成对备用荟萃成书分四十门曰天文曰节令曰地理各二卷曰山水三卷曰帝后二卷曰藩戚一卷曰伦常曰肢体曰人物各二卷曰佩服一卷曰饮馔曰宫室各二卷曰器用三卷曰礼仪曰音乐各二卷曰职官三卷曰政教四卷曰文事曰武备曰技艺各二卷曰境遇一卷曰释道二卷曰菽粟曰布帛曰珍宝各一卷曰果木曰花卉各二卷曰鸟兽三卷曰虫鱼二卷曰数目曰干支合一卷曰卦名曰采色曰巧对曰借对曰双声曰叠韵合一卷曰偶字曰通用合一卷曰祥瑞一卷计六百一十八类凡六十四卷康熙六十一年校刊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 司马相如云合纂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盖言词赋虽雕虫末技亦必掞藻敷华饰琢其章句然後文质相宣也朕山庄避暑勅几之暇以翰墨自怡而卷帙充积广博鲜要爰命何焯陈?年等荟萃经史子集下至说部诸书采择其字之丽雅者厘别为四十门六百一十八类每类又分成对备用共六十四卷名曰分类字锦閲三载编纂告成朕惟日星辉耀云霞绮駮天之锦也山川峙流草树葱郁地之锦也观文察理礼定乐兴帝王之锦也若夫相如所云乃锦之肤寸者耳然对偶本於隂阳音声协於律吕古文人骈织之功又乌可废哉是书也子夏所云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佩文斋广羣芳谱一部

圣祖仁皇帝以王象晋所纂羣芳谱尚多踈漏

命儒臣广加蒐择依类分载首纪名状次胪集藻恭录御制赋咏分谱十一曰天时六卷曰谷谱四卷曰桑麻二卷曰蔬谱五卷曰茶谱四卷曰花谱三十二卷曰果谱曰木谱各十四卷曰竹谱五卷曰卉谱六卷曰药谱八卷凡一百卷康熙四十七年校刊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 粤自神农氏尝草辨谷民始知树艺医药伊耆氏命羲和推步定历以授时民始知耕获之不愆而百工绩熙伟哉开物成务启牖来兹圣帝之功与天地竝矣朕听政之暇披閲典籍留意农桑绘耕织之图制永言之什时廵所至亲历田间其稼穑之艰难作劳之辛苦旣周知而洞悉矣每思?百昌生殖之理极万变消长之情着为成编以牖吾民尝谓尔雅具其名物而郭璞陆佃孙炎之流疏注埤翼又加详焉其明备者莫如本草自本经以迄陶弘景苏颂而下数十种凡采治之法无不该核他如齐民要术月令广义诸书其莳植之宜为更晰矣遐稽往牍撷其英华归於简括良匪易也比见近人所纂羣芳谱蒐辑衆长义类可取但惜尚多疎漏因命儒臣即秘府藏帙攟摭荟萃删其支冗补其阙遗上原六经旁据子史洎夫稗官野乘之言才士之所歌吟田夫之所传述皆着於篇而奇花瑞草之产於名山贡自远徼絶塞为前代所未见闻者亦咸列焉复允廷臣之请益以朕所赋咏依类分载总一百卷命名曰佩文斋广羣芳谱冠以天时尊岁令也次谷次桑麻崇民事也次蔬茶果木花卉资厚生溥利用也终以药物重民命也其诸天时早晩之候人事种漑之方地力彼此之殊物性良楛之异罔弗条举缕晰灿然可观焉是书也揽品彚之蕃滋想羣生之率育一展卷间化机洋溢於兹毕呈固不惟矜淹洽侈藻丽也以是刋布天下垂之久远使吾民优游於农圃之中家室盈寜乐其业而不惮其勤而大夫士以及民之秀者因以区别物宜审其淑慝凛嗜好之常慎节宣之度於以跻仁夀而享太平亦不为无所禆助也哉

佩文斋书画谱一部

圣祖仁皇帝以前代纪录书画诸编散见往籍漫无统

纪爰於

万几之暇指授儒臣纂辑成书俾各以类相从有所资考论书十卷论画八卷历代帝王书画三卷书家传二十二卷画家传十四卷无名氏书画八卷

圣祖仁皇帝御制书画跋一卷历代帝王书画跋二卷名人书跋十一卷名人画跋七卷书画辨证三卷历代鉴藏十卷凡一百卷康熙四十六年校刊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 书者六艺之一昔柳公权言心正则笔正程子谓作字须敬即此是学盖以纪事载言行之天下垂之久远书诚重矣夫书以传其意而画以肖其形事若不相侔其义有可连类而竝论者焉苍颉史皇以来历代载籍多能道之而时数相推材智间出繁重者变而之简易朴拙者渐而之巧丽亦天地自然之理也其初古文继为篆隶而今之所谓真书行草三者实权舆於斯矣然三者皆肇兴於汉逮夫魏晋去古未远多见古人篆隶故锺繇书具有遗法而王羲之踵美垂徽祧前启後士林所称以为归极已若图画之事始自秦汉盛於六朝其间作者辈出曹卫顾陆擅能於前董展孙杨流声於後隋有何郑唐则阎吴大抵皆画佛象人物下笔辄依故事迨气韵之超极於泼墨写生之精穷於没骨而画之变尽焉朕万几燕闲披览典册间临书家名蹟每观前代纪录书画诸书种类错互漫无统纪遂即佩文斋所有者编葺之使各以类相从为一百卷凡书画之源流古今工於此者之姓氏以至闻人之题跋历代之鉴藏悉备考而慎其择亦可谓详且尽矣昔唐太宗好书亲序王羲之传自以为心慕手追而当时内府之图籍亦号最盛迄於今日流传者日远日少晋唐已为隆古而况前此者乎然溯流者必穷其源习今日之书而不推本於篆隶亦犹齐末之观也故上自苍颉史皇下暨近代皆列焉朕於书画偶有题跋检出数十则以为一卷从诸臣之请也要之尚稽曩昔用以摅适性情泳陶清暇附於古圣人游艺之意竝为世之嗜古者树毫楮之标准宏考索之指趣则牙籖万卷之中是编其亦可以永传也夫钦定授时通考一部

皇上念切民依懋昭劝相

特命词臣详稽书传纪事纂言有关於农桑者彚萃成编分为八门曰天时六卷曰土宜十二卷曰谷种十二卷曰功作十一卷曰劝课十二卷曰蓄聚四卷曰农余十四卷曰蚕桑七卷凡七十八卷乾隆七年校刊

皇上御制序 孟子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盖民之大事在农农之所重惟时敬授人时载於尧典周公七月一篇於日星霜露之候昆虫草木之化详哉其言之故先王之民莫不震动恪恭於农以修其事者惧失时也我

圣祖仁皇帝勤咨民隐首重农桑率育蒸黎涵濡德泽

六十余载户庆盈寜

皇考世宗宪皇帝岁举耕耤之仪率先天下兴水利广储蓄为万世规凡兹薄海苍生得荷锄饁饷优游陇亩之间乐生遂性衣食滋丰者何莫非我

祖宗宵旰勤劳以贻乐利於无疆耶朕缵承基緖鉴前代生深宫之中长保阿之手诚知稼穑艰难日与中外臣工为斯民筹食用至计胼胝机杼之作苦日厪於怀因检前人农桑通诀农政全书诸编嘉其用意勤而於民事切也命内廷词臣广加蒐辑举物候早晩之宜南北土壤之异耕耘之节储偫之方蚕织蓄牧之利自经史子集以及农家者流凡言之关於农者彚萃成编命之曰授时通考天道广运於上而四时行万彚生地道发育於下而庶品蕃百昌遂人事参赞其中而六府修三农殖辅相裁成固国家之大政也趋事赴功亦闾阎之本业也贵谷劭农服田力穑上下交勉弗懈於时以副朕阜成海宇之至愿览斯编者尚有取焉读书纪数略一部

康熙四十六年

圣祖仁皇帝南廵原任福建廵抚宫梦仁以所辑读书

纪数略进呈

钦定分为四部以数为统曰天部四类曰地部十类曰人部二十九类曰物部十一类类各一卷凡五十四卷康熙四十七年奉

旨校刊

国朝宫史卷三十四

猜你喜欢
  载记第二十七 慕容德·房玄龄
  列传第二十五 袁 昂子君正·姚思廉
  卷三百五十八·列传第一百一十七·脱脱
  卷一百八·列传第三十八·方技·脱脱
  雍正上谕 急下诏书,各路兵马展开大缉捕·雍正
  名山藏卷之三十一·何乔远
  仁宗昭皇帝实录(卷一)·杨士奇
  卷之十·佚名
  卷四十一·宇文懋昭
  通志卷一百七十一·郑樵
  越王杨侗传·李延寿
  卷一百三十四·杨士奇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佚名
  卷八十八·佚名
  十九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滕斌·隋树森

    滕斌,一作滕宾,字玉霄。黄冈(今属湖北省)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元武宗至大至英宗至治年间(一三○八—— 一三二三)。至大年间任翰休学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后弃家入天台为道士。其为人风流笃厚,往

  • 卷六十三·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六十三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乐圃余稿【二】少章过吴门宠示淳夫子赡唱和并惠山寄少游之什俾余继作輙次二公韵以寄之懐友对华月身如匏系何遥聆金玉音怅望江湖波忧来诵三篇调饥饷嘉禾

  • 致梁实秋·闻一多

    实秋吾友:归家以后,埋首故籍,“著述热”又大作,以至屡想修书问讯,辄为搁笔。侵晨盆莲初放,因折数枝,供之案头,复听侄辈诵周茂叔《爱莲说》,便不由得不联想及于三千里外之故人。此时纵犹惮烦不肯作一纸寒暄语以慰远怀,独不欲藉此

  • 明宗纪四·薛居正

    天成二年春正月癸丑朔,帝御明堂殿受朝贺,仗卫如常仪。制曰:“王者祗敬宗祧,统临寰宇,必顺体元之典,特新制义之文。朕以眇躬,获承丕构,袭三百年之休运,继二十圣之耿光。驭朽纳隍,夕惕之心罔怠;法天师古,日跻之道惟勤。今则载戢干戈

  • 卷之三百三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二十三·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宋故右朝议大夫充徽猷阁待制致仕彭城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戸赠少傅刘公墓志铭张栻公姓刘氏讳子羽字彦修世为京兆人八世祖避五季之乱徙家建州曾祖太素赠朝议大夫祖民先任承事郎赠太子太保再世以儒学教授乡里考

  • 第46章 使人制造九鼎预备做皇帝的蒋介石·冯玉祥

    为了献金救国,我到重庆许多工厂里去讲话,鼓励他们献金救国,抵抗日本帝国主义。有一天我到重庆下边一眼望得见的一个造船厂里去讲话,这个厂的主人就是卢作孚。我对员工们讲完了话,他领着我去参观。他指给我看,这是预备献给蒋

  • 两粤梦游记·马光

    吴县马光涑庵撰余幼不慧,长失学,偃蹇食贫,蹭蹬于名场者二十四载。己卯春,改赴北雍,为破釜沈舟之计;复以次场一字失格,摈于外闱,进退维谷,几不欲生。询之日者云:流年大运,即有发迹之日也。殊讶其妄。落魄无聊,适冯仲光过访相慰,语次

  • 序·张烈

    原序 自阳明王氏倡为异学以伪乱真援儒入墨天下学者翕然宗之于是荒经蔑古纵欲败检几至不可收拾此盖有气数存乎其间非人力所能为也然当狂澜横溢时犹赖有觉世忧道之君子如罗整庵陈清澜两先生先后继起震聋发聩得以稍稍廓

  • 中庸辑畧卷上·石墪

    宋 朱子 撰中庸程子曰中之理至矣独隂不生独阳不生偏则为禽兽为佛老中则为人中则不偏常则不易惟中不足以尽之故曰中庸【明道】 又曰天地之化虽廓然无穷然而隂阳之度日月寒暑昼夜之变莫不有常此道之所以为中庸【伊川

  • 第六章 27·辜鸿铭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辜讲孔子说:“将道德情操、社交方式的使用达到一个完美的均衡状态,这是完美人生的最佳状态,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在人生中持久保持这种状态。”辜解很多的西方无知之流,断言中国文化

  • 卷五十一·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五十一天子之孝严宗庙【臣】按配天之祭既丁宁其义于经矣而又曰宗庙致敬神着矣葢享时思所以致其严者春秋冬夏三年五年制度自古昔而精禋在主人也都宫世室规模

  • 卷十四·王安石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新义卷十四    宋 王安石 撰秋官一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秋官司寇使帅其属而掌邦禁以佐王刑邦国刑官之属大司寇卿一人小司寇中大夫二人士师下大夫四人乡士上士八人中士

  • 潮音草舍诗存序·太虚

    余喜读方外诗,取其平澹自然,不事雕琢,而信手拈来,都成妙语,能使读者易契禅理也。太虚吾师博通三藏,彻悟二空,融会古今中外之学说,适应时代机宜,宣鬯佛法真理,为今佛学界之泰斗,固不以诗鸣者也。惟早岁亲近八指头陀与陆镇亭、易哭

  • 说四度以上的事·太虚

    向来度量一物事,只一、度量其若干长,二、度量其若干广──广长仅分位假,非具体物──,三、度量其若干厚,便以谓尽了。新近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为一物事,必要加入什么时,以为第四重的度量,乃能尽致。故不管说什么物事,都要将时加

  • 卷之二十五·别庵性统

    续灯正统卷二十五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二十三世 天目妙禅师法嗣 杭州府天目中峰明本禅师 钱塘孙氏子。母梦无门开道者。持灯笼至其家。觉而生师。神仪挺异。具大人相。喜跏趺。能言即

  • 维摩经抄·佚名

    维摩经卷第一 佛国品第一夫佛法大纲须识宗趣□□□□具陈。且总为二宗。大乘小乘。且大乘之中分为三。一法相宗。经论之中广立法无边无量。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六波罗蜜等□□八万四千门。即解深密经瑜伽论等多

  • 东塘日札·朱子素

    一卷。明朱子素撰。朱子素,字九初,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生卒年不详。明诸生,明亡后应贡不仕,隐居授徒。著有《吴疁文献》等书。《东塘日札》记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破南京后,进兵嘉定诸县,下剃发令,东南人民云集反抗,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