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七、魏文侯为魏桓子之子非孙其元年

为周贞定王二十三年非周威烈王二年辨

《史记》:“魏桓子与韩康子、赵襄子共伐灭智伯,分其地。桓子之孙曰文侯都。”《索隐:“《系本》桓子生文侯斯。”《集解》:“徐广曰:《世本》云:斯也。”是《史记》误斯为都,误子为孙也。考《年表》,魏桓子与韩康子、赵襄子灭知伯,在周定王十六年,下去魏文侯元二十九年,其间不著桓子之子名字,及始立年岁。盖桓子之子即文侯斯,《史记》误移文侯之年于后,疑其相差过远,因谓文侯乃桓子孙,然竟亦不能确指其子为何名也。余考文侯元年,实在周定王二十三年。去桓子灭知伯祗七年,明其为父子矣。(高诱注《中山策》,亦误以文侯为桓子孙。又《韩诗外传七》“魏文侯之时,子质仕而获罪,去而北游,谓简主曰”云云,文侯立在智伯灭后七年,赵灭知伯系襄子,此称简子必误。简子死在鲁哀二十年前,下距魏文侯立近三十年。又语与阳虎同,李氏《尚史》亦辨之。)知文侯元在周定王二十三年者?《年表》文侯三十八年,武侯十六年,而《索隐》引《纪年》,文侯乃五十年,武侯二十六年,两世相差凡二十二年。依《纪年》则文侯元在贞定王二十三年也。《史记》于周贞定王以下,记载阔略,世次多舛。顾亭林所谓“自《左传》之终,至周显王之三十五年,前后凡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文阙轶,考古者为之茫昧也。”(见《日知录》卷十三。即如《年表》,于威烈王二年,魏文侯、韩武子、赵桓子同年称元,考之上一年,惟赵书襄子卒,而魏、韩两家均阙。盖《年表》于此段最疏,三晋尤甚。惟赵襄较有依据,而韩最阔佚。韩、魏《表》首书献子、宣子,其时献子死已三十三年,宣子死且三十八年,其疏谬至此。)余本《索隐》所引《纪年》,合之当时情事,参伍钩稽,而知《纪年》之可信,《史记》之多疏。为之逐条纠正,凡得数十事,虽史实不详,而年世差明矣。

又按《晋世家 索隐》引《纪年》:“出公二十二年,赵、韩、魏共杀智伯,尽并其地。二十三年,出公奔楚,乃立昭公之孙,是为敬公。魏文侯初立,在敬公十八年。”据《索隐》他处引《纪年》推算,知文侯初立去智伯见杀七年,是敬公之六年也。六字与十八字相似,又涉下正文“十八年幽公淫妇人”句而误。《索隐》原本当系六字,否则不应自为乖错十二年之多。今本《伪纪年》误据《索隐》误字,谓魏文立在晋敬十八年,故以考王七年为魏文元年,较《史表》移前十年,而魏文卒年,仍据《史表》,在安王十五年,则前后凡得四十八年,然又据《索隐》,谓魏文在位五十年,疏谬之迹,昭昭甚著。后人犹多信者,则以考年论世之学,久不为学人所重也。

猜你喜欢
  卷九十八 志七十三·赵尔巽
  问礼第六·王肃
  卷十·张预
  东都事略卷八十五·王称
  卷第一百三十五·胡三省
  卷之一百九十三·佚名
  资治通鉴考异卷七·司马光
  ●辽阳闻见录卷下·顾云
  卷十二·司马迁
  一二一 卯字号的名人一·周作人
  韩褒传·李延寿
  龟兹传·欧阳修
  卷一百二·雍正
  奏谳书十四·佚名
  第一章 革命思想的勃兴和孙中山先生·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潘德舆

      陶公诗虽天机和畅,静气流溢,而其中曲折激荡处,实有忧愤沈郁、不可一世之概。不独於易代之际,奋欲图报,如《拟古》之“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咏荆轲》之“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

  • 蜀道难译文·李白

    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了吧,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西边太白山高峻无路只有飞鸟可通行,此山可以直通

  • 款步(一)·戴望舒

    这里是爱我们的苍翠的松树,它曾经遮过你的羞涩和我的胆怯,我们的这个同谋者是有一个好记性的,现在,它还向我们说着旧话,但并不揶揄。还有那多嘴的深草间的小溪,我不知道它今天为什么缄默:

  • 跋·沈起

    查东山年谱一卷,门人沈起仲方撰。东山先生名继佐,字伊璜,海宁人。崇祯癸酉举人。国变后,鲁王授兵部职方主事。兵败归里,开敬修堂聚门人讲学。南浔史案起,牵连被逮,释归。卒年七十六。先生居海宁袁化镇,龙山在其居之西,呼其山为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四·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程文简公琳旌劳之碑欧阳修惟文简公旣塟之二年其子嗣隆泣而言于朝曰先臣幸得备位将相官阶品皆第一爵勲皆第二请得立碑如令于是天子曰噫惟尔父琳有劳于我国家予其可忘乃大书曰旌劳之碑遣中贵人即赐其家曰以

  • 补编一·佚名

    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海防紧要宜毖近患而豫远谋摺(光绪九年十一月十八日)军机处密寄署直隶总督李鸿章等上谕(光绪九年十一月十八日)福州将军穆图善等奏筹备台湾防务摺(光绪十年正月初四日到)福州将军穆图

  • 卷一百四·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一百四 唐 张守节 撰 田叔列传第四十四    史记一百四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其先齐田氏苗裔也叔喜劒学黄老术於乐巨公所叔为人刻亷自喜喜游诸公【喜许记反诸公谓丈人行也】赵人举之赵相赵

  • 马自强传·张廷玉

    马自强,字体乾,同州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的进士。改任庶吉士,授职为检讨。隆庆年间,历任洗马,负责经筵。晋升为国子祭酒,整治学政,拒绝请托。提拔为少詹事兼侍读学士,负责翰林院。神宗做皇太子时出后宫,他担任讲官,陈述明白、

  • ●卷之二·吕坤

    乡甲至要 乡甲事宜 ○乡甲至要 一乡约原为劝民保甲原为安民行之而善则民乐于行行之扰民不惟无益而又害之如约长保长不许用无身家棍徒使挟倚外需索一不扰约保不许出一里之内人不许拘数惟令一处住居者行之则近便易行二

  • 223.鄱阳湖大战·林汉达

    当朱元璋的势力向南方发展的时候,首先遇到一个强敌是陈友谅。陈友谅原是徐寿辉起义军的部将,后来他谋杀了徐寿辉,自立为王,国号叫汉。他占据江西、湖南和湖北一带,地广兵多,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割据政权。公元1360年,他率领强大

  • 卷五十七·程川

    <经部,五经总义类,朱子五经语类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五十七钱唐程川撰春秋一统论经义春秋一发首不书即位即君臣之事也书仲子嫡庶之分即夫妇之事也书及邾盟朋友之事也书郑伯克叚即兄弟之事也一开首人伦便尽

  • 诗传诗说驳义卷四·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小正【总一条 诗传全诗说四条】小雅大雅止二则季札观乐曰为之歌小雅为之歌大雅是也今诗传诗说分小雅小雅续小雅传大雅亦然按郑谱有小大雅正变说自鹿鸣至菁菁者莪十六篇为正小雅自文王至卷阿十八篇

  • 卷三·许谦

    钦定四库全书诗集传名物钞卷三    元 许谦 撰王一之六【变四】传○疏汉地理志洛邑与宗周通封畿东西长南北短相覆千里瓒案西周方八百里为方百里者六十四东周方六百里为方百里者三十六二都方百里者百方千里也○华

  • 摄大乘论初分讲义(注一)·太虚

      ──十四年春在北平佛教藏文学院讲──   甲一 总标纲要分    乙一 总叙端由    乙二 正标纲要     丙一 标列殊胜      丁一 标      丁二 列      丁三 结     

  • 佛说受岁经·佚名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罗阅只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俱受岁。彼时尊者大目揵连告诸比丘。诸贤。比丘受岁者。君当说君当教授。君当教诫君当爱念。谓第一故。何以故诸贤。或有人反戾难教与恶法俱。谓

  • 卷第十七(第三诵之四)·佚名

    十诵律卷第十七(第三诵之四)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九十波逸提之九佛在释氏国。尔时摩诃男释。四月请佛及僧。所须药一切自恣皆从我取。尔时六群比丘过夏四月不病。到摩诃男释所言。我等须酥。答言。先所有酥僧中用

  • 云峰集·胡炳文

    元代诗文别集。10卷。胡炳文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编入别集类。胡炳文诗文集原为20卷,原本毁于元末战乱之中。明成化年间,后裔胡用光、胡濬等掇拾散佚,重编为《云峰集》14卷,刊行不久,板片又被毁于市火

  • 大乐金刚萨埵修行成就仪轨·佚名

    一卷,不空译,金刚萨埵修法之仪轨也。为令菩萨不受勤苦,安乐相应,以妙方便,速疾成就,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