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林氏仕籍续考

旧谱仕籍考,自周至东晋禄公;其后南北诸林均无续之者,宁非憾事!今自东晋景公始,录至清季;南渡以来之人物,略见于此。吾宗中,他日有谱学专家发扬光大,为力尚多,企予望之。幼春谨识。

景公、字明彻,晋咸和五年,授通直郎;从朱宝平南有功,加授镇威将军、散骑常侍,封桂阳郡平南侯。

缓公、字义和,晋永和中,从桓温伐蜀,破姚襄,累迁散骑常侍,封桂阳郡南平开国侯。

格公、字世标,晋宁康元年,授郎中令。

靖之公、字居广,宋景平元年;授雄战将军,改建阳令。

遂之公、字孟成,晋太元十二年,由郡三礼任主薄,迁东莞郡南海县令。

遯民公、字廷隐,五季宋元嘉三年,任郡功曹,转给事中。

玉珍公、字世宝,五季宋大明元年,补功曹。

元次公、字有仲、一字子聪,仕梁,任建安县令。

茂公、字汝盛,隋开皇三年,任右丞公;由晋江迁北螺村,为九牧阙下祖。

孝宝公、字宗珍,周武成二年,补国子祭酒;隋开皇六年,转河南县令,迁泉州刺史。

文济公、字季悦,隋时,任为洛州刺史;迁侍御史,安抚洛州、广州等处。

国都公、字帝举、一字允平,隋任建安郡常侍参军。

玄泰公、字履贞,唐永昌元年,举茂才,策对第三名;拜内校文章博士,迁瀛州剌史。

万宠公、字圣公,唐开元八年,明经及第,授新安郡文学,累迁长史、饶州太守,改高平郡诸军事行高平太守。

韬公、字茂复,唐天宝三年,谏议大夫,迁礼部侍郎。

披公、字茂彦,唐莆田人。(「续书一览」即记李栖筠荐授太子詹事;子九人,俱为刺史,号九林)。

昌公、字茂吉,唐披公之弟也:笃学力行。隐居不仕。以子萍贵,赠中宪大夫。

勖公、字公懋,唐闽县人;大中元年,以开元礼登科,为吉州刺史。

苇公、字敏树,唐建初中,明经及第,授朝散大夫、西平太守,终端州剌史。

藻公、字纬干,唐贞元七年,擢进土;为闽省破荒初授客州支使、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岭南节度副使,终江陵府使。

着公、字友直,唐贞元六年,明经及第,授归州巴东令,历邕州经略推官,终横州剌史。

荐公、旧名玄奴,唐贞元十二年,明经及第、登进士,初授衢州文学、守郊社令,历北阳令,终韶州刺史。

晔公、字若思,唐明经擢第,授沧州、景州司法;赐绯鱼袋,除通州刺史。

蕴公、字梦复,唐贞元四年,明经及第,复举孝廉,官侍御史,迁为蜀推官;后还京、除礼部员外郎,拜邵州刺史。

蒙公、旧名辟奴,唐荐辟奉,授孟陵主簿,累迁金吾卫长史、桐州刺史,终循州刺史。

迈公、旧名讽奴,唐光化二年,明经及第,初调循州与宁县主簿,累迁商州、雷州刺史。

蔇公、号四明,唐明经擢第,初授京兆参军、春秋博士,迁福唐刺史。

攒公、宇会道,唐莆田人;贞元中,为福唐尉,以孝闻(「唐书」有传)。

简言公、字欲讷,唐福清人;大中间,及第,官至漳州刺史。

谞公,唐闽县人;博学,善属文,隐居不仕,作「闽中记」十卷。

鶠公、字祥凤,唐长乐人;开元中,进士,为仓曹参军。

宝公,唐济南人;官朝议郎、太常博士,着有「元和姓纂」。

滋公、字后象,唐闽人。会昌间,登进士第,与同年詹雄、郑诚齐名;时称「雄诗、诚文、滋赋,为闽中三绝」;官终金部郎中。

慎思公、字虔中;唐莆田人。咸通中,登第,复中弘辞科;历官秘书省校书郎、兴平尉,升尚书水部郎中,后为万年县令。

嵩公、字降神,唐长溪人。干符进士,召除秘书省正字;黄巢乱,东归,观察使陈岩辟为团练巡检官,转度支使。后除毛诗博士,终金州刺史。

安公,五代福清人。以孝亲闻。

鼎公、字焕文,五代慈溪人;仕吴越,自镇海军节度使官,累迁至丞相。

仁肇公,五代建闽人,官至洪州节度使。

克已公,五代钱塘人;钱弘叔时,官通儒院学士,博学,善文章。

绪公,宋大中祥符七年,诏举草泽,州郡以公应,特授将仕郎、本军教授。

殆庶公、字希颜,举进士;累官度支员外郎、秘阁校理,知明州。

石公、字介甫,宋瑞安人。当安石新政盛行时,公独以「春秋学」教授;乡闾学者称「堂奥先生」。

逋公、字君复,宋钱塘人。工书画,不求仕进。真宗嘉其高隐,赐以粟、帛;卒谥「和靖先生」。五代克巳公,即其祖也。

从周公,宋潮州人;登进士第,累官浙东提点刑狱。

悦公,宋嘉佑时,官侍御史;乞假扫墓。仁宗问之曰:「卿,殷少师之后,家乘可得见乎』?悦取族谱以进,御笔大书「忠孝」二字于谱首,敕曰:『卿珍重到家,可即回京』。又铃以御宝,赐诗二章以荣其行。

通公、字达夫,宋富川人。仁宗时,为御史,弃官归。素工诗,隐豹山邑,人名其山曰「山隐」、岩日「潜德」。

特公、字士奇,宋顺昌人。十岁,谒江南李璟,献所为文,授兰台校书郎。江南平,太宗以为长葛尉。天禧中,官至尚书右丞。仁宗时,进刑部尚书。与丁谓善,谓贬,公亦落职。知许州,还朝,以户部尚书知通进银台司;卒。

祀公、字卿材,宋南安人。天圣中,策进土,历知康、雅、泰、淄四州,所至有德政。

巽公、字巽之,宋海阳人。庆历中,投匦论事。仁宗异之,授徐州议曹;不就,南归。诵「易」,著书八篇,总名曰「易范」。

概公、字瑞文,宋福清人。举进士,知长兴县:其后历知连州、淮南军官,至太常博士、集贤校理。着「史论」百篇「辨国语」四十篇。

积公、字公济,宋剑南人;官至大中大夫。

正华公、字君辅;事母孝,与六代祖林安,世称为「涌泉大小孝子」。

用中公、字择之,宋古田人。从朱文公学文,公尝称其通悟修谨、嗜学不倦,谓为畏友。

伸公、字伸之,唐林攒之后。熙宁中,为永静幕官。程昉建实边之策,议开旧河新葫芦河于孟家口,遂为都水使者。

且公、字士明,举进士,为监察御史裹行;累迁殿中侍御史,终河东转运使。

从世公,宋长乐人。性好博济;治平中,至蒲,见同邑钱氏女筑陂于将军岩下勿克成功,公捐赀十万缗以给其役。

豫公、字顺之,宋仙游人。熙宁中,进士,历官七郡皆有遗爱。后坐苏轼荐,入元佑党籍。

师仲公、字质父,宋南海人;明经修行。黄山谷谪涪,公往谒;山谷勉其教子。遂创义斋,延名儒训子弟。

师益公,宋、豫次子;以父任,授鸡泽县尉。上书论边防利官,讥切时政;留京听旨。金虏深入,累授合门宣赞舍人、提举京城四壁守御使。

师点公、字咏道,宋临海人,官州学教谕。尝裒辑唐以前天台题咏,为「天台前集」。

师说公、字箕仲,少举进士,知名。以父荫,当补官:逊于从兄师文及第师龙,故入仕最晚。试诠曹第一,累迁兵部员外郎、知建昌军。丞相赵鼎力荐之,除浙东提点刑狱。

遹公、字述中,宋福清人;元符进士。建炎中,历龙图阁学士;有「妙峰集」。

敏功公,宋蕲春人。博通经子,尤长于诗。元符末,诏征不赴;郡守林震举其隐德,赐号「高隐处士」。

冲之公,宋莆田人;以主客司郎中使金,被执不屈,徙之边极。

干公、字国材,宋乐清人。屏迹不仕,居木榴山,因号「木榴子」;着「渊通」四十八卷、「覃思」十三篇。

之平公、字国衡,宋蒲宁人。崇宁中,登第,历监察御史。高宗幸临安,招为福建、广西招募使。

宋卿公、字朝彦,宋仙游人。尝从陈瓘、杨时学;崇□中,登第。后知恭州;秩满,以治行荐,留再任。

安上公、字民瞻,慎思八世孙。大观中,释褐,历官国子博士、江东路监察御史、吏部考功员外郎、秘阁修撰,直龙图阁。以劾丞租汪伯彦、黄潜善误国,故命致仕。

子立公、字伯与,宋莆田人。弱冠通经学,登政和二年进土,知茶陵县。靖康初,召集诸道以兵勤王,公募集民兵二千余人率赴南道总管司;至荆门,遇胡骑,接战不敌,中流矢卒。

搏公、字图南,宋福清人;善鼓琴。政和中,授楚州参军,不赴;退居灵石九迭峰之下。

霆公、字时隐,宋莆田人,政和进士。博学,深象数。绍兴中,为敕令所删定官。力诋秦桧和议之非,即挂冠去;当世高之。

勋公,宋贺州人,举进土。建炎中,献「本政书」十三篇。书奏,为桂林节度掌书记。

季仲公、字懿成,宋永嘉人。宣和初,举进士,官吏部郎。

郁公、字袭休,宣和进土;〔……〕再调福建茶司干官。建州勤王卒自京师还,求卸甲钱,郡守逃匿;卒鼓噪取库,兵为乱。公闻变,急入谕,遇害。

孝泽公,攒八世孙。宣和中,登第,提举广东市舶。有番妇满持环产以献,为子求官;公不之许,上书力争。

叔豹公、字懿文,宋永嘉人。建炎初,为慈溪令;高宗朝,为滥察御史。

一鸣公、字文卿,宋莆田人。以技正荫,补官。梁克家当国,起知南雄县,改知惠州。

孝渊公、字全一,宋建炎中,历判,建州、泉州。

大中公、字和叔,登进士;宁宗朝,除中书舍人。韩佗冑柄政时,凡闲居十余年;及佗冑诛,始起为签书枢密院事。

大春公、字熙之,宋古田人。崇尚理学,戒子弟不得用浮屠法。

之奇公、字少颖,号拙斋;宋侯官人。补校书郎。会朝廷策士;欲参用王安石三经;公以三经为新法,痛诋之。所著有「书经全简」等书行于世。

保公、字庇民,宋鄞人。登上舍第,两从广西帅璧掌管机宜文字。家居十余年,着「中兴龟鉴」,高宗赐书褒美。绍兴七年,除提举江东常平茶盐。九年,入为国子监丞,迁比部郎;修定「明州乡饮酒礼」,颁行天下。

枅公、字子方,绍兴中,登第。孝宗时,知信州,再调遣江西运判。

栗公、字黄中,宋福清人。绍兴进士,累官兵部侍郎;因论朱熹本无学术、妄自尊大,为侍御史胡晋臣所劾,出知泉州。卒谥「简肃」。有「周易经传集解」。

桷公、字子长、一字景安,宋长安人。绍兴进士,官右司郎中;有「横堂小集」。

湜公、宋长溪人。举进士。绍兴末,除监察御史。

积仁公、字充美,登宋绍兴四年进土,历知瓯宁县、北海县;秩满、改提举河东路。靖康初;以中大夫直秘阁;再领平阳,进直龙图阁,充秘阁修撰。

安宅公,宋侯官人。举进士,历知新昌县、户部郎中兼权枢密院事。孝宗朝,擢左司郎中,迁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外公、字岂尘,宋晋江人。工诗词,游太学;绍兴中,第进士,知兴化令。有「孏窠类稿」。

谦之公,宋莆田人。晚登仕版,在词掖,多论驳,不得其言而归;号「文轩先生」。

光朝公、字谦之,宋甫田人。登龙兴进土,历官国子司业、广东提刑。孝宗时,召为祭酒,除中书舍人。

藏公、字子礼,宋英人;举进士。干道中,为浙东提举常平;五年,知秀州。

宪公、字景思,宋吴兴人。干道间中,监南狱庙;参政贺子忱爱其才,以孙女妻之,因寓居天台。工诗,有「雪巢小集」。

鼐公、字伯知,宋黄岩人。干道八年进士,为奉化簿、改定海丞,迁知侯官县。

彖公、字裔卿,宋干道四年,诏特与进士出身,添差兴化军教授。

光公、字子辉,宋建安人。干道进土,历知信丰承议郎;有「建安志」、「兵论」、「迂论」。

宗放公、字问礼,淳熙丁未,举进士,授潭州教授,改通州,知兰溪县。

祖洽公,宋淳熙中,知常州。尊礼者儒,延见秀士,增修学校。以河久湮没,重浚治之,民赖其利。

椿公,宋钱塘人。淳熙间,官画院待诏,赐金带。工画花草、翎毛、瓜果,师赵昌;傅色为生。

梦英公、字叔虎,师事象山。登淳熙第,授祁阳簿,再调衡州法曹;所至饬整。后改知武陵县,通判靖州,知武冈军。

公遇公、字养正,宋福清人。初以父荫,补宁化尉;调建州户曹,辞不就。研思道理、考论古今。遯迹山水者二十年。及卒,学者私谥「文隐」。有「石塘闲话」、「求心录」o

公玉公、字文振,宋连江人。淳熙中,举进士,调建武教授。

公治公,宋长乐人。十四岁,全通「九经」。淳熙七年,中童子科、授迪功郎。

子冲公、字通卿,自号曰云岫居士。以学问德业有声乡里间,士宗之者数百人。

仲麟公,宋福州人。初游上庠;宁宗朝,与扬宏中等伏阙上书,乞留赵汝愚;世称为「六君子」。

含公,宋共城人。宫延尉;年方三十,则挂冠去。

仲虎公、字景詹,宋宁德人。庆元中,应武举,廷试第二,除右骑尉中郎将,充通谢副使。

仲嘉公,宋福清人;以诗名于世。

略公、字孔英,宋永嘉人。登庆元第,乔行简荐之理宗,除侍御史,迁谏议大夫,遂佥书枢密院书。

磻公、字岂■〈虑欠〉,宋嘉平十三年进士,知海阳县,除国子监丞,迁宗正丞、权工部郎;又除秘书丞、权司封。

夔孙公、字子武,宋古田人。嘉定中,特奏名为县尉。

学蒙公、字正卿,宋永福人。从朱文公学,因筑室龙门庵,讲道德性命之学,不务俗学;乡人皆师尊之。

亦之公、字学可,宋福清人。继林光朝,讲道于蒲之江泉。

岊公、字仲山,宋古田人。嘉定中,出守全州,日偕诸生讲明正学,勉敦实行。在郡九年,多惠政,郡人祀之柳宗元庙。有「毛诗谏议」。

有之公、字公侣,嘉定间进士,授贺州司法:历知古田县、南雄州,官至朝散郎。

守威公,宋公安人。幼丧父,事继母甚孝,为乡里所称。

文之公、字子彬,宋福清人。宋季文体纤弱,公独用意为古文,平易高古;学者宗之。所著有「通鉴纲目」。

子云公、字质夫,宋长溪人。宝庆进士,为融州教授;潜心理学,躬行实体,多所自得。有「易说」。

希逸公、字肃翁,宋福清人。绍定间进士,历秘书省正字、司农少卿,终中书舍人。

表民公,宋临海人,博物洽闻;尝修「赤城志」及自为「续志」三卷。

文昭公、字宗范,宋福清人。有「论语注」一卷。

宗道公、字仲学,宋福清人。性聪敏,为文章,一不经意,词气豪逸;尤善隶书。景定间,尝领乡荐。

公一公、字道初,宋乐清人。年二十,举于乡。景定中,廷对,有司第其策,宜为第一;会丁大全请于理宗,以公主下嫁大魁,属周震炎擢其私人,抑公第二;时论哗然。调兴国军判官,除宗学谕。

耕公,宋景定初,摄惠州事,为政慈祥。尝有盗为人所获,送于官;公察其迫于饥寒,从容谕之,且遗以钱三缗而归之。自是,境内无盗。

大有公、字亨之,宋仙游人。年十六,弃举子业,千里求师授「六经」,不为章句之学。咸淳初,以子雷龙预荐,赐迪功郎。

以辨公、字子泉,通「易」「书」「春秋」,尤善说「诗」。

琦公,宋闽县人。德佑初,元兵迫临安,公于赭山结集数千人捍御海道,以功补宣教郎。文天祥开府剑南,佐其幕;后被执至建康,以忧愤死。

景熙〔公〕、字德阳。宋平阳人。上舍释褐,历象州教授。元兵破宋都,公与同舍生郑朴翁等相率为采药者,至陵上拾收骸骨,又以钱购渔者于湖水中求得理宗颅骨,葬于越山。后归,教授乡里;所奢有「霁山集」行于世。

同公、字子真、号空斋,宋福清人。与弟合,俱有隐操。元兵至福州,抗节死。有孝诗。

泳公,希逸长子;字太渊,自号艮斋、又号弓寮。宝佑进士,出宰安溪。善墨竹,能篆;工诗,有集。

洪范公,宋闽县人。自幼苦学,及长,博通经传;累举不利。教授门弟子,颇有达者。着「诸经义方」数十卷。

国钧公、字公秉,宋莆田人。高宗朝,以其尝由里选版,授迪功郎,加承议郎,赐绯衣银鱼。

逢龙公、字庆云,宋平阳人;太学生。咸淳中,与弟廷龙同叩阍言事,忤贾似道。归里后,又上封事;似道怒,削其籍,押还本贯。元兵至,温素闻公名,索得之;公攘臂怒骂,以腹触刃死。廷龙亦被执不屈,同日遇害。

维屏公、字邦授,宋长溪人。通「易」、「书」、「诗」三经;梁克家判福州,延礼郡庠讲道受业,一时学者云集。有「易」、「春秋」等论、「韩柳辨疑语录」诸书。

广公,宋莱州人。初以捧日军授内殿崇班,后迁英州刺史。

颐寿公、字褒世,宋晋江人。博览经史,尤工大字。业医,所活甚众,号「华阳处士」。

駉公、字德颂,宋宁德人。清修苦学,博极群书,「九经」注释暗记成诵,尤习当代典故;领嘉定中乡荐。着「源流至论皇鉴」前后集。

雱公、字德溥,以父任,补明州刑曹椽兼功曹;时将籍寺观余财,雩争之得罢。历知钱塘、安吉二县,迁宗正寺丞,通判福州;终朝奉郎。

谟公、字丕显,宋连江人。从林之奇游,于吕祖谦为同舍生;长祖谦数岁。手钞其诗文,默读。及祖谦讲学授徒,公诎首受业,从诸生后为谨;祖谦称为闽中瑞物。

宪卿公、字公度,宋怀安人。从朱子学,色温气和;择言谨行,诲人必以义理,乡里化之。公死无子,乡人即其所创存斋祠之。

摅公、字彦振,宋福州人。累官翰林学士,知颖州,终庆远军节度使。

子长公、号笔峰,宋闽人。官京学教谕;有「论学绳尺注」。

正大公、字敬之,号随庵;宋开禧中,为严州学官。有「风雅遗音」。

光世公、字逢圣,宋莆田人。淳佑中,以易学召赴阙,充秘书省检校文字;官至迪功郎。有「水村易镜」。

至公、字德久,宋嘉兴华亭人。官秘书郎。登朱熹之门,有「易稗传」及「文集」。

坤公、字载卿,号诚斋,元会稽人。曾官翰林;有「诚斋杂记」。

泉生公、字清源,元福州永福人。天历进士,授福清州同知,官至翰林;与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卒,谥「文敏」;有「春秋论断觉是集」。

超宗公,元内丘人。从刘因游,深得道学之旨;着有「志学指南」、「心学渊源」二图及「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诸图等书。

广发公、字明卿,号三溪,元龙溪人。荐授安溪学官,历汀漳万户府经历。善古文,工诗;有「三溪集」。

兴祖公,元罗源人。举进士,知铅山州;继升道州路总管。

静公、字子山,号愚斋,元德清人。穷研经史玄释,累辟不就;有「愚斋集」。

梦正公、字古泉,元黄岩人。以荐,补溧阳教授。蕲黄寇起,遇害。

济孙公、字石友,元仙游人。至元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寻除侍讲。

弼公、初名唐臣,字符凯,明龙溪人。元末,官漳州路知事。明初,除礼部主事,迁丰城令,后知登州府。

士敏公、名世懋,以字行。洪武中,由乡贡入太学,除刑部郎中。以陈言,谪南丹州。永乐初,起知南康府。改淮安府。有「芹边集」、「匡庐小稿」。

右公、字公辅,明临海人。洪武中,为中书舍人,进春坊大学士。成祖立,欲官之;不屈,劓之死。福王时,赠礼部尚书,谥「贞穆」。有「林公辅集」。

圭公、字信玉,明莆田人。洪武初,以明经,荐为本邑训导,升宁国教谕。

祖公,明潮阳人。终河间府通判。

瑜公,明龙岩人。洪武中,由太学生授五军断事、中司稽理,迁江西按察使佥事;永乐中,升副使,后升浙江左参政。

嘉猷公、初名升,以字行,明浙江宁海人。建文初,入史馆为编修,寻迁陕西佥事;燕王称帝,坐方党死。福王时,谥「穆愍」。

鸿公、字子明,明福清人。官至精膳司员外郎;有「鸣盛集」。

文秩公、字礼亨,明福州人。永乐进士,拜监察御史,擢山西按察使。

文卿公、字五台,明侯官人。工画山水,笔气清劲;亦精写照。

希荫公、字宜民,明揭人。永乐举人。

长懋公、字景时,明莆田人。永乐中,由教授擢翰林编修,侍皇太孙讲读。

时公、字学敏,明莆田人。永乐进士,除陕西布政使司佥事。

志公、字尚默,明闽县人。永乐中,乡、会试俱第一;以廷试第二,授翰林院编修。累官右春坊右谕德兼侍读;有「蔀斋集」。

硕公、字懋弘,明闽县人。永乐进土,授御史,擢按察使,迁广东布政使。

环公、字崇璧,明莆田人。永乐廷试第一,仕至侍讲;有「絅斋集」。

文公、字恒简,明莆田人。宣德进士,授翰林编修,累官太常少卿兼翰林侍读学士,致仕归。诗文自成一家,有「澹轩稿」。

聪公、字季聪,明宁德人。正统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加太子少保。

雍公、字万容,明龙溪人。景泰进士。授行人,历驾部郎中。

锦公、字彦章,明连江人。成化初,试广州知府,进副使,皆有政绩。

鹗公、字一鹗,明浙江太平人。景泰进土,官至刑部侍郎。卒,谥「恭肃」。

大猷公、字子道,天顺中,举乡荐。历国子监学录、监丞,终翰林检讨。

同公、字进卿,明龙溪人。天顺进士,历官广东左布政使。

棨公、字从信,明莆田人。天顺进土,授监察御史,转广东按察司佥事。

元甫公、字秉仁,明莆田人。成化进士,授工科给事中;巡抚四川,移云南。

正公、字克全,明莆田人。成化进土,授广东监察御史,后巡按广东。

光公、字缉熙,明东莞人。成化举人,历国子监博士、襄阳府左长史。

廷选公、字舜举,明福建长乐人。成化进士,拜监察御史,终工部尚书。

泮公、字用养,明闽县人。成化进士,历广州知府,迁户部尚书,谥「恭靖」。

俊公,字待用,号见素,明莆田人;成化进士。世宗时,累官刑部尚书。卒,谥「贞肃」。有「见素文集」、「西征集」。

瀚公、字亨大,明闽县人。成化进士,授编修。正德中,累官吏部尚书。

庭■〈木昂〉公、字利瞻;瀚子。弘治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卒,谥「康懿」。

塾公,明莆田人。弘治进士,官至浙江布政司参议。

魁公、字延元,明龙溪人。弘治进士,历升广东参政;有「白石稿」、「归田录」。

士元公、字舜卿,明琼山人。正德进士,授户科给事中,终浙江按察使。

大辂公、字以乘,明莆田人。正德进士,官至湖广巡抚;有「愧瘖集」。

公黼公、字质夫,明长乐人。正德进士,任大理院评事,赠太常丞。

文俊公、字汝英,号方斋,明莆田人。正德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

希元公、字茂贞,号次崖,明同安人。正德进士,授大理评事;有「次崖集」。

春泽公、字德敷,明侯官人。正德进士,官至番程知府。邃于礼经,工诗。卒年百有四岁,有司为建人瑞坊;有「人瑞翁集」。

遂公、字符成,明福宁人。正德进士,累官贵州参政;着有「石壁集」。

大春公、字井丹,明潮阳人。嘉靖进士,除行人,累擢副使,督学浙江。

有望公、字未轩,明桐城人。嘉靖进士,官至四川按察司佥事。

有台公,字德基,明闽县人。嘉靖举人,历官户部郎中;有「南山集」。

有麟公、字仁甫,以父荫,官至龙安知府。着有「素园石谱」、「法教佩珠」。

垠公、字天宇,明闽县人。嘉靖乡贡,仕至户部员外郎,有诗名。

春公、字子仁,明泰州人。嘉靖中,会试第一;迁司封员外郎、文选郎中。

庭机公、字利仁,庭■〈木昂〉弟;嘉靖进士。累官工部尚书。卒,「谥文」僖。

烃公、字贞耀,庭机子;嘉靖进士。历太仆少卿,终工部尚书;有「覆瓿草」。

润公、字若雨,明莆田人。嘉靖进士,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诸府。

应亮公、字熙载,春泽子;嘉靖进士。官至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有「少峰草堂诗集」。

懋和公、字惟介,明闽县人。嘉靖进士,仕至广东左布政;有「栎寄集」。

爌公、字贞恒,庭机长子;嘉靖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谥「文恪」;有「学士集」。

公、号方塘,明鄞县人。隆庆中,诸生;有「群书归正集」。

纪公、字廷肃,号粤山,明闽人。为石城令;工山水,能诗。

日瑞公、字廷辑,明诏安人。万历进士,历官都御史,巡抚甘肃。

世璧公、字天瑞,明闽县人。诸生,高才傲世,挥洒千言立就;有「彤云集」。

兆珂公、字孟鸣,明莆田人。万历进士,官刑部郎,历知廉州、安庆。有「毛诗多识编」、「考工记述注」、「檀弓述注」、「宙合编」、「杜伯子诗钞」。

汝翥公、字大葳,明福清人。万历举人,知沛县,擢御史,终兵部右侍郎。

宏衍公、字得山,明闽人。恩荫,擢民部郎,深解画理。

材公、字谨任,明广东人。万历进士;天启中,官至南京通政使。

良公、字以善,明广东人。官锦衣卫百户,供奉内廷。善画墨花卉。

秉汉公、字伯昭,明长泰人。万历进士,授御史;天启中,赠太仆卿。

茂槐公、字穉虚,明福清人。万历进士,官至吏部郎中;有「诸书字考」。

祖述公、字道卿,明鄞人。万历进士,官广西提学佥事;有「星历释义」。

欲楫公、字平庵,明晋江人。万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有「易经勺解」。

章公、本名春元,字初文,明福清人。万历举人;有「林初文诗选」。

焊公、字实甫,明龙溪人。万历进士第三,官至东阁大学士。卒,谥「文穆」。

尧俞公、字咨伯,明莆田人。万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简」。

允昌公、一作孕昌,字为盘,号素庵。天启进士,官至吏部郎中;有「易史象解」、「经史缛义」。

台衡公、字兆清,明莆田人。天启举人,以诗画名。

兆鼎公,明福清人。初为四川参将,积功加左都督,召佥南京右府。

之蕃公、字孔硕,号涵斋,明闽人。崇祯进士,知嘉兴县。

垐公、字子野,明福清人。崇祯进士,授海宁知县;唐王时,为御史。

时跃公、字遐举,号荔堂,鄞人。明季贡生;有「朋鹤草堂集」、「明史大事记」。

时对公、字殿扬,号茧庵;时跃弟。崇祯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有「诗史」。

兰友公、字翰荃,明仙游人。崇祯进士;唐王时,为佥都御史。

铭几公、字祖册,莆田人。崇祯进士,官山东按察司副使;有「南窗遗稿」。

瀌公、字符盛,明福州人。官终昌化知县;有「藻轩闲录补」、「续词丛类采」。

起龙公、清大兴人。顺治进士,授吏科给事中;康熙间,官至漕运总督。

尧光公、字觐伯,尧俞弟。以选拔贡生,官行人司行人;有「疎亭诗略」。

尧英公、字蜚伯,号澹亭,尧俞弟。顺治进士,官河南学政;有「澹亭诗略」。

尧华公、字开伯,尧俞弟。顺治举人,知榆次县;有「院亭诗略」及「归来吟」。

云铭公、字西仲,清侯官人。顺治进士,官徽州府通判;有「挹奎楼集」、「庄子因」、「吴山声音」等书。

侗公、字同人,清侯官人;贡生。康熙中,署尤溪教谕;有「来斋金石考」、「昭陵石迹考略」、「李忠定公年谱」、「井野识涂」。

模公、字靖若,号国木,清德化人。康熙进士,历知兴宁、普宁。工书,尤精绘事;着「四书讲义」、「书诗易解义」。

佶公、字吉人,号鹿原;侗弟。康熙进士,授内阁中书;有「朴学斋集」。

嘉楠公、字直僊,清莆田人。康熙举人,知阜平县;有「晨苑阁古文诗集」。

令旭公、字豫仲,一字晴江,清娄县人。雍正进士,官至太常寺卿;有「墨花楼集」、「锦城记」。

正青公、字洙云;佶子。官淮南小海场大使;有「瓣香堂集」、「榕城旧闻」、「榕海诗话」、「小海场志」。

本裕公、字益长,清奉天人。通声音之学;有「声位」、「辽载前集」。

在义公、字涪云;佶子。工画,好古文词;有「陶舫集」、「砚史」。

蒲封公、字鳌洲,清东莞人。雍正进士,官侍读学士;有「读史录」、「诗文集」。

赞龙公、字云泽,清侯官人。雍正举人;有「学易大象要参」。

其茂公、字培根,清侯官人。乾隆进士,知山阴县;有「山阴集」、「归田遗草」、「长林四世弓冶集」。

澍藩公、字千宣,又字香梅,清侯官人。乾隆进士,官编修;有「南陔诗集」。

明伦公、号穆庵,清始兴人。乾隆进土,官衢州知府;有文集。

学易公、字半霞,清衡山人。乾隆进士;有「郡玉书院学说」。

蕃锺公、字毓奇,清吴县人。乾隆举人,官华亭县教谕;着「国朝词综」。

乔荫公、字育万;一字樾亭,清侯官人。乾隆举人,知江津县;有「三礼述数求义」、「瓶城居士集」。

方标公,清铜山人。嘉庆武进士,官至衢州镇总兵。

伯桐公、字桐君,号月亭,清番禺人。嘉庆举人,授德庆州学正;有「毛诗通考」、「毛诗识小」、「古谚笺」、「冠昏丧祭仪考」、「修本堂稿」、「月亭诗钞」。

则徐公、字符抚,一字少穆,晚号竣村老人;清侯官人。嘉庆进士,官两广总督、云贵总督,加太子太保,谥「文忠」;有「政书」、「云左山房诗集」。

昌彝公、字惠常,清侯官人。道光进士,有「小石渠阁文集」。

圯公,福建同安人。延平郡王部将,累功至参军,死于水沙连番变;居人至今祀之,易其地名为林圯埔。

英公、字云又,福清人。从永历入滇,官兵部司务。寻祝发为僧,辗转入居台湾。

凤公,福建龙溪人。延平郡王部将。荷兰据鸡笼,奉郑经命遂之,阵没;林凤营,即其屯田之旧地也。

国泰公、号符平,台湾彰化县人。乾隆间,为处州府同知。

汉生公,台湾淡水人。乾隆三十三年,召众人垦蛤仔难。

朝英公、字伯彦,台邑人。乾隆中,贡成均,以资授中书衔;工墨画,善书。

平侯公、名安邦,号石潭,货殖致富。道光中,以赈荒数次,赏道台衔。

维源公、字时甫,清厦门人;官至太仆寺卿。

寿图公、字颍叔,清闽县人。道光进士,官至陕西布政使署巡抚;有集。

鸿年公、字勿村,清侯官人。道光进士,官至云南巡抚。

肇元公,清贺县人。咸丰间,以廪生从军,官至贵州巡抚。

维让公、字巽甫,咸丰九年,钦赐举人。屡助饷,以功授三品衔。

占梅公、字雪村,号鹤山,淡水竹堑人。累捐巨款,论功以知府即选;咸丰中,克艇匪黄位,加盐运使衔。着有「琴余草」八卷及「潜园唱和集」。

文察公、字密卿,台湾彰化县人。同治中,官至福建水陆提督,赠太子少保;死于瑞香亭之役,予谥「刚愍」。

文明公、字利卿,文察弟;彰化县人。从文察立功于浙,又从平戴潮春,每战必先登陷阵,累功至副将。

奠国公、字景山,台湾彰化县人。同治中,从侄文察平定戴潮春,以功授知府。

文凤公、字仪卿,奠国长子;彰化县人。任侠,能养士。戴潮春、林日成之变,乡之丁壮多从文察西征,存者仅七十二人,被围经年;文凤百计拊循,士皆致死,所居阿罩雾赖之以全。

文钦公、字允卿,号幼山,奠国之三子;台湾县人,光绪举人。法人犯台之役。以乡勇守卫台南,叙功兵部郎中,寻加道衔。事亲以孝闻。

朝栋公、字荫堂,文察长子;台湾县人。以父功,起为兵部郎中,加道衔。归台,统领乡勇。法人之役,守卫鸡笼,刘铭传深倚赖之。平施九缎之难、遂掌全台营务处。

豪公、字卓人,厦门人。咸丰间,领乡荐;有「东瀛纪事」及「淡水、澎湖厅志」。

旭公、字暾谷,清侯官人。光绪举人,官内阁中书,特加四品卿衔;入军机,参预新政。有「晚翠轩诗集」。

启公、字迪臣,清侯官人。光绪朝,为杭州知府。

庆岐公、字西和,彰化县人。光绪间贡生,任安平儒学正堂。

启东公、字乙坦,号藜阁,台湾嘉义县人。光绪进士,官至工部屯田司主事。弟启南,俱以孝闻。

昆冈公、字碧玉,嘉邑诸生。乙未之役,率众卫乡里,与长子皆战死。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六 儒 林·李百药
  列传第十六·刘昫
  第七十七回 撤军院复归统一 开国会再造共和·蔡东藩
  卷之一百八十七·佚名
  一百七十三 李煦曹(禺页)请安摺·佚名
  卷一百二十七·张守节
  一八 白光·周作人
  范缜传·李延寿
  赵贵传·李延寿
  张孟兼传·张廷玉
  桂萼传·张廷玉
  卷二百九十二·杨士奇
  李文襄公奏疏与文移卷四·李之芳
  卷一百七十四之一·雍正
  卷二百四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巢松翁陆居仁(云松野褐集)·顾嗣立

    居仁字宅之,华亭人。以诗经中泰定三年丙寅乡试第七名。隐居教授,自号巢松翁,又号云松野褐、瑁湖居士。与杨廉夫、钱思复游,没,同葬于山东麓,号「三高士墓」。梧溪王逢挽宅之诗云:「游戏清真帖,优长雅颂文。世方趋赵孟,天竟滞刘

  • 奥敦周卿·隋树森

    奥敦周卿,女真人。姓奥敦(汉译又作奥屯),名希鲁,字周卿,号竹庵。元·钟嗣成《录鬼簿》"前辈名公"栏作"奥殷周侍御", 系"奥敦周卿"的脱误。世祖至元六年(一二六九)为怀孟路(今河南境内)总管府判官,后历

  • 弹词注序·杨慎

    弹词注序弹词注一书,余于甲寅秋侍先大夫于武林,受命所注。今付诸剞劂,有谓箧藏三十七年,忽授之梓者,何居?曰:不欲梓者,余之心;不能不梓者,余仰体先大夫之心也。先大夫于癸丑冬解组会稽,旅寓西湖,日手弹词一编

  • 卷五十五·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五十五    明 冯惟讷 撰 宋第一 文帝【讳义隆武帝第二子先封宜都王徐羡之等废少帝迎帝入承大统後为元凶劭所弑】登景阳楼 崇堂临万雉层楼跨九城瑶轩笼翠幌组幙翳云

  • 第一出·徐渭

    (〔生扮玉通上云〕南天狮子倒也好堤防,倒有个没影的猢狲不好降。看取西湖能有几多水,老僧可曾一口吸西江。俺家玉通和尚的是也。俺与师兄见今易世换名的月明和尚,本都是西天两尊古佛。止因修地未证,夺舍南游。来到临安,见山

  • 远游·屈原

    【原文】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①。质菲薄而无因兮,焉托乘而上浮?遭沉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营营而至曙②。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怳而乖怀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一·佚名

    隆庆二年六月己卯朔吏部覆给事中郑大经奏一广铨除言迩增制额凡为守令计宜多选州县其岁贡一途类多衰老止以佐贰等职授之一重边选言诸边郡邑繁简不一咸称难治宜选进士之年资强锐志行纯实者除补以储他日兵备督抚之选行取

  • 卷之二百八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黄花岗上哭英雄(魂兮归来看取人间何世)·李定夷

    民国五年,为滇军及各界人士公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主祭者则为军长李协和,朱省长等分立左右陪祭,状至肃雍。各滇军将士,且皆臂缠黑纱。计赴会男女,不下十数万人。不特东沙马路为之壅堵,即惠爱街一带亦然。盖因政军警学报商工

  • 自序·沈初

    甲寅冬自九江还省城度岁入春雨雪匝旬燕居多暇宾客谈次或有询内廷故事者辄疏数条以对自念侍直三十载前辈零落殆尽兹存者偕余入直或又在后昔钱文敏尚书尝慨然诵长江后浪催前浪之语信然顾余亦将老矣感沐圣慈得亲禁近儒臣

  • 卷第三十六·佚名

    皇女一封拜一皇妹封燕国长公主制建隆元年八月初适米福德再降高怀德王者敦睦九族。协和万邦。厚人伦于国风。考归妹于易象。皇妹、柔嘉居质。婉嫕有仪。动遵图史之规。步中珩璜之节。六珈备物。百两有期。爰稽妫汭之封

  • 卷八十七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司马迁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索隐】:地理志汝南上蔡县,云“古蔡国,周武王弟叔度所封,至十八代平侯徙新蔡”。二蔡皆属汝南。後二代至昭侯,徙下蔡,属沛,六国时为楚地,故曰楚上蔡。年少时,为郡小吏,【索隐】:乡小史。刘氏云“掌乡文书”

  • 闵公(元年~二年)·左丘明

    闵公元年【经】元年春王正月。齐人救邢。夏六月辛酉,葬我君庄公。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落姑。季子来归。冬,齐仲孙来。【传】元年春,不书即位,乱故也。狄人伐邢。管敬仲言于齐侯曰:“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暱,不可弃也。宴

  •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卷下·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护摩品第九之余  尔时金刚手秘密主菩萨。面貌熙怡微笑身毛耸竖。持金刚杵轮掷挥空。以种种香花衣服严具。诸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七·澄观

    第五三道不断。疏。摄过观等者。即唯识论惑苦相摄门疏。过去迷于本际下。约强弱分别。过迷本际建立生死。力强。爱取引果强。二从其本末下。是本末分别。无明是本过去说之。爱取是末现在说之。前则约用此则约体。此亦

  • 大云轮请雨经卷下·佚名

    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尔时世尊说是诸佛如来名已。告于无边庄严海云威德轮盖龙王作如是言。汝大龙王。此诸佛名汝等一切诸龙眷属。若能诵持称彼佛名及礼拜者。一切诸龙所有苦厄。皆悉解脱普获安乐。得安乐已即能于此

  • 卷第五十一·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五十一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结蕴第二中不善纳息第一之六问何故名善不善无记答若法巧便所持。能招爱果。性安隐故名善。巧便所持者显道谛。能招爱果者。显苦集谛少分即有漏善。

  • 杨七公公过年·叶紫

    稻草堆了一满船,大人、小孩子,简直没有地方可以站脚。 杨七公公从舱尾伸出了一颗头来,雪白的胡须、头发;失掉了光芒的,陷进去了的眼珠子;瘪了的嘴唇衬着朝天的下颚。要偶然不经心地看去,却很象一个倒竖在秧田里,拿来吓小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