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桂萼传

桂萼,字子实,江西安仁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初任丹徒知县,性格刚强,好耍脾气,屡次触犯上司。朝廷调他到青田去,他不去上任。后来因为别人推荐出任武康知县,又触犯上司被逮入狱。

嘉靖初年,他由成安知县升任南京刑部主事。世宗想尊崇自己的亲生父母,朝中大臣强烈反对,已称兴献王为帝,妃为兴国太后,颁布诏书通告全国两年了,桂萼当时和张璁同事,就在二年十一月上书说“:据考订宋朝范纯仁曾对英宗皇帝说‘陛下过去接受仁宗皇帝的诏书,亲自承认过您是他的儿子,至于给您的封爵,用的也全是皇子的惯例,与从他途入继皇位的天子不一样’,这样说来宋朝大臣当时的议论和今天的情形自然不同。现今陛下遵循祖宗的教导入继皇位,又不曾接受孝宗皇帝的诏书收您做儿子,这样说来陛下不是给人做后裔,而是入继皇位的天子,这是很明显的。以兴献帝为父考,以兴国太后为母亲,又有什么可迟疑的?古人常说非天子不谈论礼制,天下有道,礼乐制度应由天子制定出来。我很早就想这样奏请了,而今又看到席书、方献夫的两篇奏疏。我恳请陛下果断地裁决,把我和他们俩的奏疏一起发给礼官,让我们当面和他争论看!”世宗大为高兴,第二年正月就亲自批示予以讨论、实施。

三月,桂萼又上书说:“自古帝王相传承,王位为重,后裔为轻。所以我们高皇帝取法前代圣王,制定了兄终弟及的规章。陛下继承祖宗传下的天子之位,正是遵循了高皇帝定下的规章。执政大臣竟然毫无根据地固执己见,违背祖训,这样的大逆不道,还能怎么讲呢?我听到路上闲人们都在说,执政大臣是窥测到陛下对兴献王的极端孝心无法压制,才加了一个‘皇’字在他身上。但是陛下孝敬自己的父亲,关键还不在于皇不皇,而只在于考不考。假使以献帝作为父考的愿望可以放弃,那么即使加千百个字的徽号,对孝德又有什么帮助呢?陛下也就只好终身做一个没有父亲的人了。那些人违背人伦、不懂道理到了这个程度,还可以让他们参加这场讨论吗?”他的奏疏和张璁的一起递交上去。世宗更加高兴了,就征召他们到京城去。当初,讨论“大礼”的大臣们还没有极力攻击执政大臣的,到了桂萼这时就把他们指斥为大逆不道,并且想不让他们参加讨论,他的话讲得肆无忌惮,大臣们尤其痛恨他。征召他们俩的命令传下来,大家大为吃惊,接着又群起排挤他们,世宗却不为此动摇。桂萼又和张璁不停地上书陈述,于是都被召为翰林学士,最后采用了他们的意见。桂萼从此便特别地受到世宗的信任。

四年春天,给事中柯维熊上书说:“陛下亲近君子,可是君子没能被容纳下来,如林俊、孙交、彭泽的离开就是例子。疏远小人可是小人还在朝廷里,如张璁、桂萼受到的任用就是例子。现在到宫门前哭谏的大臣很多人或死或贬了,御史王懋、郭楠又被贬出去了,我个人认为对他们的惩罚太重了。”桂萼、张璁因此就请求离职,世宗客气地颁诏安慰、挽留他们。不久桂萼被提升为詹事兼翰林学士。后来讨论世庙前墓道的修筑及太后拜访太庙的礼仪,他们又力排众议,迎合了世宗的心意,世宗更认为他们两个贤能,他们两人也更加盛气凌人。但是内阁大臣压抑他们,不让他俩和其他翰林平等共事。他们两个于是接连上书攻击费宏和石王缶,把他们排挤出去了。

给事中陈..被重刑处死,桂萼和尚书赵鉴捋起胳膊争执,被南京给事中弹劾,世宗也不加过问。桂萼曾经上书评论时政,请求预先免除六年田租,改革登基初年还存在的旧的弊端,放宽登闻鼓禁约,恢复边塞上领取中盐的制度,惩办破坏养济院的歹徒,听任穷苦百姓耕种城墙跟前的闲地,停止地方官来吏部进行满任考评,增加皇帝应养成的尊敬,加强皇帝应具备的孝行,共几件事,大多经讨论得到实行。

六年三月桂萼升任礼部右侍郎,同时仍兼原任。当时正赶上京官考评,南京的言官纠察政事涉及到桂萼。桂萼就上书说“:前任首辅杨廷和广植私党,把陛下蒙蔽了六年之久,现在虽然这些人逐渐被驱逐,还是有遗留下的死党在谏院里。宪宗初年曾经命令科道官在考察政事过失后互相检举揭发,谏院里的奸人方被肃清。请按旧制举行!”他的奏章下到吏部后,侍郎孟春等上书说:“宪宗没有这个诏书。桂萼被人检举想进行报复,无法令人心服。”桂萼说:“诏书出自宪宗的文集。孟春想讨好言官,应该一起被问罪。”奏章再下发吏部讨论后,孟春等人说成化年间科道官有破格升任巡抚而不称职的,宪宗让他们互相揭发,然后免除了七个人,这和常规的考察纠正过失不能相比。世宗最后还是认为桂萼说得对,催促吏部迅速进行,给事中御史劝阻的都被罚了俸禄。孟春等于是就把储良才等四个人报了上去,世宗只罢了良才的官,同时又特别颁发诏书免了给事中郑自壁、孟奇。并且传令吏部、按察院继续清查,又罢了给事中余经等四个人和南京给事中顾氵秦等几个人,这才算完。

当年九月桂萼改任吏部左侍郎,同一个月里又做了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按惯例,尚书没有兼翰林学士的,这还是从桂萼始开的头。刚过一个月,又升任吏部尚书。世宗赐给他两枚银章,上面分别刻了“忠诚静慎”、“绳愆匡违”四个字,让他和辅臣一样密封上书评论政事。七年正月,世宗传下手令给桂萼加官为太子太保。《明伦大典》成书后,他又加官做了少傅兼太子太傅。

桂萼得志以后,一天到晚以报复怨家为事。陈九畴、李福达、陈..三案,先后株连到彭泽、马录、叶应骢等很多人,有的直至被坑害到发配充军。朝廷中的大臣无不畏惧他的凶残毒辣。只是他也曾上书推荐过因论事被办罪的邓继曾、季本等人,还有因事被贬官的黄国用、刘秉鉴等,这些人都酌情得到就近安置,当时人们也因此稍稍认为他有点好处。但是王守仁得到起用,实际上是他推荐的,过后他恨守仁不依附自己,就极力排挤守仁。守仁死后,他极力加以丑化、诋毁,剥夺了守仁的世袭封爵,各种抚恤恩典都没有给。

八年二月世宗让桂萼以原职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内阁参与机要事宜。当初,桂萼、张璁应召赴京,朝中大臣想仿效前朝马顺的故事在左顺门捶死他们,他们跑到武定侯郭勋家里才躲过来。郭勋于是和他们结交很深,也受到世宗喜欢,让他掌管禁军。时间长了,郭勋干的坏事明显暴露出来,张璁、霍韬仍极力庇护郭勋,桂萼知道世宗已讨厌他了,就独自上书揭发他几件贪污、违法的事情,郭勋于是被办了罪。杨一清作为首辅办事沉稳、慎重,桂萼、张璁喜欢改这改那,并且讨厌一清压抑自己,所以双方不能相容。给事中孙应奎请世宗鉴别他们三个人谁贤谁不贤,对桂萼攻击得厉害。世宗本来就怀疑桂萼,这下就传令要他改正过去的错误,以成全君臣之间有始有终的道理。桂萼这才大为害怕,赶忙上书辩解,并且称病求退。世宗回答说:“你办事一定要尽可能地听取公众的意见,以期不违背自己当初的忠心。”桂萼更加惧怕了。给事中王准于是弹劾桂萼举荐自己的亲信李梦鹤当了御医。世宗传令让吏部核实,吏部说梦鹤是经过考选的,没有舞弊营私。世宗还是疑心,就让太医院再次对梦鹤进行考试。言官知道世宗对桂萼已经改变看法,给事中陆粲就上书极力讲桂萼的罪证,并且讲到梦鹤与桂萼的家人吴从周、序班官桂林三个人从中行贿的事情。奏章递上后,世宗一下子省悟过来,立即罢了桂萼的官,让他以尚书的名义退休。张璁也被免了职。世宗又发布诏书向大臣们宣布了他们两人的罪行,大概是说:“他们自以为是,肆无忌惮,对不住君上也对不起国家。他们所制造的事端大家都明白看到了,桂萼尤其恶劣。依法本当判处重刑,现在特别宽恕他们一回。”然后把梦鹤等交给法司审讯,都一一认了罪。

没过多久,霍韬两次上书诉说桂萼受了冤屈,说是一清和法司勾结故意捏造了桂萼的赃罪。一清于是离任而去,刑部尚书周伦被调往南京,郎中、员外全被罢了官,然后世宗让法司会同锦衣、镇抚官再审理此案。结论说是梦鹤等人假托桂萼的名义舞弊营私,事实上与桂萼没有牵扯。世宗传令削了梦鹤、桂林的官籍,重新判罪,桂萼恢复散官职。当时张璁又被召回朝中,史馆一个儒生叫蔡圻的猜测世宗一定会让桂萼复职的,就上书称赞桂萼的功劳,请召他还朝。世宗于是传令让桂萼家乡的抚按官催促桂萼上路回朝。桂萼人还没到,国子监的学生钱潮等人又上书请催促桂萼还朝。世宗恼怒地说:“大臣的任免,你们这些人也敢说话?”就把他们连同蔡圻一起打入监牢。第二年四月桂萼回到朝中,恢复了被免除的全部官职,仍旧参与机要事宜。桂萼当初锐意功名,敢于办事,不顾忌周围的舆论,现在突然间受到打击以后,胆量因此惊吓了,不敢再放肆了。在位仅仅几个月,就一再称病求退,世宗总是用和缓的口气表示慰问、挽留。十年(1531)正月,桂萼得到批准,告老还乡,然后死在家中了。朝廷追赠他为太傅,谥文襄。

桂萼所著并进呈的《帝王心学论》、《皇极论》、《易·复卦》、《礼·月令》及《禹贡图》、《奥地图说》,对君主的德行、当时的政治都有裨益。但他疑心重,又狠毒,喜欢排挤异己,所以当时不能被社会舆论所认同。当初他和张璁在一起好得不得了,后来等两个人都进入内阁,就不那么和谐了。

猜你喜欢
  班彪列传第三十·范晔
  列传第五十九 宇文韦杨王·欧阳修
  问礼第六·王肃
  卷第二百九十一·胡三省
  卷之一百九·佚名
  第三○五印领光绪十一年四月日一二一○二--三·佚名
  补编一·佚名
  卷八十七下·班固
  于萛传·令狐德棻
  卷一百十九·佚名
  卷之一·努尔哈赤
  卷十二·赵汝愚
  第四十八章 福州人民政府与广州“六一运动”·李宗仁
  兵一三·徐松
  卷八十四禁狱·冯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三·唐圭璋

    ○品令清明夜,梦酒间唱田不伐映竹园啼鸟乐府,因记之西斋向晓。窗影动、人声悄。梦中行处,数枝临水,幽花相照。把酒长歌,犹记竹间啼鸟。风流易老。更常被、闲愁恼。年年春事,大都探得,欢游多少。一夜狂风,又是

  • 卷二百五十三·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五十三羮类五言古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羮   【宋】苏 轼我昔在田间寒庖有珍烹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中年失此味想象如隔生谁知南岳老解作东坡羮中有芦菔根尚含晓露清勿语贵公子从

  • 卷三·韦应物

    <集部,别集类,汉至五代,韦苏州集> 钦定四库全书 韦苏州集卷三 唐 韦应物 撰 寄赠下 寄柳州韩司户郎中 达【一作远】识与昧机智殊迹同静於焉得携手屡赏清夜景萧洒陪高咏从容羡华省一逐风波迁南登桂阳岭旧里门空掩欢

  • 志第二十七 经籍下·刘昫

    丙部子录,十七家,七百五十三部,书一万五千六百三十七卷。 儒家类一道家类二 法家类三名家类四 墨家类五纵横家类六杂家类七农家类八 小说类九天文类十 历算类十一 兵书类十二 五行类十三 杂艺术类十四 事类十五

  • ●卷一百六十四·徐梦莘

      炎兴下帙六十四。   起绍兴四年九月二十七日癸酉,尽十一月十四日已未。   九月二十七日癸酉赵鼎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院事。   朝廷方除赵鼎都督川陕荆襄诸军事未行伪齐谋大举宰相朱胜非乞持

  • 第四十七回 战垓下项王被围 歌楚帐虞姬殉节·黄士衡

    话说汉王因和议成就,项王已归,亦欲罢兵西回关中。张良、陈乎一同谏道:“现在天下土地我已得了三分之二,又有燕、齐、赵诸国皆来归服,势力正强。项王兵少粮尽,穷乏无助,此乃天亡楚国之时!不趁此时进兵剿灭,任其回去,真无异养虎贻

  • 第五二谕光绪七年十一月七日一一二○七-一一·佚名

    新竹知县徐,发给挑夫首谕帖及戳记钦加同知衔、调授新竹县正堂徐为给发谕戳承充,以专责成事。案据三班头役高登、徐祥、姚景等禀称:「以本城挑夫首一缺,尚未举充有人,经伊等招得原当郊铺夫首蔡进发、萧

  • 卷五·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五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二 宗室诸刘 【义例曰宠故诸侯王自焉以降皆汉室之胄为牧伯而不终者也陈夀以刘虞为魏诸僭虞以死拒山东之议而为公孙瓒所害何事於魏哉

  • 通志卷一百五十四·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六十七北齐孙搴 陈元康 杜弼 房谟【廉景孙】张纂 张亮【赵起徐逺】张曜 王峻 王纮 敬显儁【子长瑜】平鉴唐邕 白建 元文遥【子行恭】赵彦深【子仲将】祖珽【从

  • 一三八三 署江苏巡抚长麟奏本年查缴《通鉴纲目续编》部数折·佚名

    一三八三 署江苏巡抚长麟奏本年查缴《通鉴纲目续编》部数折乾隆五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署江苏巡抚臣觉罗长麟跪奏,为遵旨汇奏事。窃查《通鉴纲目续编》钦奉谕旨,颁发改定旧本,令将外省流传之本,遵照抽改,该督抚于年终汇奏

  • 四一六 寄谕各省督抚派教官赴原籍清检违碍各书·佚名

    四一六 寄谕各省督抚派教官赴原籍清检违碍各书乾隆四十二年八月十九日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字寄各省督抚,乾隆四十二年八月十九日奉上谕:三宝奏,查缴应毁各书,若止责令地方官及各教官等劝谕呈缴,势难徧行清检

  • 卷九十九 上 王莽传 第六十九上·班固

    (王莽)【原文】王莽字巨君,孝元皇后之弟子也。元后父及兄弟皆以元、成世封侯,居位辅政,家凡九侯、五大司马,语在《元后传》。唯莽父曼蚤死,不侯。莽群兄弟皆将军五侯子,乘时侈靡,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莽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受《

  • 叔向问处乱世其行正曲晏子对以民为本第二十一·晏婴

    叔向问晏子曰:“世乱不遵道,上辟不用义;正行则民遗,曲行则道废。正行而遗民乎?与持民而遗道乎?此二者之于行何如?”晏子对曰:“婴闻之,卑而不失尊,曲而不失正者,以民为本也。苟持民矣,安有遗道!苟遗民矣,安有正行焉!”

  • 禅苑蒙求拾遗卷上·志明

    沙门释(名阙)编少林斥相牛头辨通碧岩录曰。达磨遥观此土有大乘根器。遂泛海得得而来。单传心印开示迷涂。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初见梁武帝。帝不契。遂潜渡江至魏。直过少林面壁九年。接得二祖。时魏光统律师.菩

  • 从人心中把佛教复活起来·太虚

    ──二十四年十一月在丹阳海会寺讲──太虚到丹阳是第一次,这次来为海会寺请讲佛遗教经,乃承各界以及诸山举行这庄严盛大的欢迎会,曷胜欣幸!同时藉此认识了丹阳的佛教有振兴复活的象征。我觉得现在中国佛教的复兴,与中国民

  • 复王容子居士书·太虚

    容子居士净鉴:得元白居士来函,知居士潜心佛法,欲精究唯识以成妙观,甚见志道之笃而择门之专也!略贡所习,希借览焉。考唯识五观,最注重者,乃在遣虚存实与舍相证性二观耳。中间三观,特简菩萨智中之微细淆讹而已。欲成观智,先明理趣

  •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八·子璇

    长水沙门子璇录科释生灭心法者。以立义分中云是心生灭因缘相。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今此一文正解生灭因缘相也。染净生灭者。以染法净法各有生灭。染以顺流为生。反流为灭。净以反流为生。顺流为灭。又染法生时是净

  • 醉乡日月·皇甫松

    唐皇甫松撰。《新唐书·艺文志》丙部小说家著录,三卷。 《宋志》同。现存有《水边林下》本、 《古今说部丛书》本、 《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 《唐人说荟》本、《唐代丛书》本、 《类说》本等,但均系残本。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