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仕籍考补遗

元德公,福清人。康熙十六年丁巳进士,乾隆十五年,来任台湾府学教授。

吕韬公,诏安人。康熙二十六年丁卯,广东大鹏营参将。

华昌公,晋江人。康熙二十九年庚午举人,任台湾府学教授。

宸书公,莆田人。贡生。康熙三十年辛未,以台湾县学教谕升广东归善县知县。亮公、字汉侯,漳州漳浦人。康熙六十年,守备澎湖。朱一贵之乱,全台鼎沸,逃者日至,佥欲撤归厦门。再谋恢复。亮力排众议、守待;授兵卒随施世骠建立大功。雍正五年,以台湾镇总兵移镇浙江定海。

黄彩公、字符质,台湾人。康熙六十年朱一贵之乱,脱身内渡,上平台策于制府满保;以把总随大军征讨,累升至碣石镇总兵,卒于官。父宸昌,为本城良医,好施舍,年至八十余。

正泰公,侯官人,举人。雍正四年丙午,任凤山县学教谕。

鹏飞公,广东潮阳人。雍正八年庚戌科进土,任凤山县知县。

炯公,莆田人,举人。雍正十年壬子,任彰化县学教谕。

天木公、字荔山,广东潮阳人,进士。雍正十一年癸丑,以御史巡察台湾兼理学政;在官公正,事母以孝闻。

兴泗公,湖北孝感人。雍正十二年甲寅,任台湾县知县。

梦熊公,广东潮阳人,武进士。乾隆七年壬戌,任台湾镇标左营游击。

达公,福清人,举人。乾隆九年甲子,任诸罗县学教谕。

君陛公,同安人。乾隆十五年庚午十月,来任台湾总兵;翌年,迁厦门水师提督。

洛公,同安人。乾隆十七年壬申,任澎湖水师副将;翌年,升浙江温州总兵。

贵公,晋江人。乾隆十九年甲戌,任澎湖水师副将;十一年,升浙江温州总兵。

廷璋公,泉州永宁卫人。乾隆二十一年丙子,举人。

清源公,安溪人,举人。乾隆二十二年丙子,任台湾府学教授。

居义公,霞浦人。乾隆三十三年戊子科举人,彰化县学教授。

聪公,晋江人。乾隆三十七年壬辰进士。

振嵩公、号毅圃,泉州人;贾于鹿港。乾隆五十一年丙午彰化林爽文之变,淡水、诸罗皆陷,提督任承恩率师来讨;振嵩首倡义恢复鹿港,以迎王师;倾家助饷,又名男文会、文浚为前导。丁未,大将军福康安来总统诸军,旌其功,父子三人皆以监生叙知县。嘉庆十四年,蔡牵扰沿海,文浚复救难民万计;大府上奏,赐四品卿衔。

玺公、字玺玉,台湾人。乾隆五十五年庚戌恩贡。性和厚,善排难解纷,为乡闾所推重。

春溥公、字立源,福州闽县人。嘉庆七年壬戌进士,以编修预修国史,凡四校京闱。归,主鳌峰书院。学问渊博,所著有「竹柏山房十五种」;计「开辟传疑」一卷、「古史纪年」十四卷、「古史考年异同表」二卷、「武王克殷日记」一卷、「灭国五十考」一卷、「春秋经传比事」二十二卷、「战国纪年」六卷、「竹书纪年补证」四卷、「孔孟年表」二卷、「孔子世家补订」一卷、「孟子列传纂」一卷、「孟子外书补证」一卷、「四书拾遗」五卷、「古书拾遗」四卷、「开卷偶得」十卷。

谦光公、一名谦晋,嘉庆十八年癸酉举人,任台湾府学教授。

逊贤公、一名世贤,晋江人。嘉庆二十一年丙子举人,以赀得内阁中书。

延福公、号受堂,同安金门人。道光五年乙酉,调澎湖游击;以御兵严整、善捕海盗,为部民所爱戴,孙尔准荐为烽火门参将。

得义公、字谦亭,福清人。初为澎湖游击,以拒蔡牵有功,迁为艋舺参将。居官清廉,为部民所爱;既老去职,遂定居艋舺。

伯桐公、字桐君,号月亭,广东番禺人。嘉庆辛酉举人,事亲至孝;以父殁,遂不复上公交车,制府阮公延为学海堂学长。公于经史无所不通,著述甚多;有「毛诗通考」三十卷、「毛诗识小」三十卷、「史托蠡测」一卷、「古谚笺」十一卷、「冠婚丧祭仪考」十二卷、「公交车见闻录」四卷、「修本堂稿」四卷、「月亭诗钞」二卷。其未刊者,有「易象释例」十二卷、「春秋风俗考」十二卷、「三礼注疏考异」二十卷、「史学蠡测」三十卷、「古音劝学」三十卷、「两粤水经注」四卷、「粤风」四卷、「日用通考」十四卷、「修本堂文集」四卷、「外集」四卷、「骈体文钞」二卷、「禺阳山馆诗钞」十二卷。

荣源公,嘉义县人。道光十五年乙未举人。

朝清公、字玉昆,嘉义人。咸丰二年壬子武举人。

朝辉公、字子煌,嘉义人。咸丰九年己未武举人。

邦基公,彰化人。同治六年丁卯武举人。

朝章公、字焕基,嘉义人。同治十三年甲戌进士,任刑部郎中。

凤藻公、字釆廷,安平人。光绪十一年乙酉举人。

际春公、字致和,安平人。光绪十四年戊子举人。

廷杰公、字戊修,嘉义人。光绪十五年己丑进士,任礼部郎中。

瑶公、字西池,嘉义人。光绪十九年癸巳举人。

纾公、字琴南,福州侯官人。光绪壬午举人。少尝游幕台湾;中岁以后,遂寓北京主太学。近二十年,以诗古文辞称于时,翻译欧西小说数十种,自着有「畏庐诗存」及「笔记」数种;画山水小幅,颇为时人所珍。

福浚公、字绍堂,台湾彰化人。公初名朝选,尝以监生治举业;光绪丁亥,巡抚刘铭传巡台中,公进谒,陈抚蕃策;铭传壮之,为改今名。越年,适彰化施九缎以丈田之故为变,抚军遂檄公募乡勇一营为栋军前锋;事平,授广东候补知县。

朝崧公、字俊堂,号痴仙,台中人。十九岁,为邑名诸生。二十岁,值割让,遂绝意仕进;有「无闷诗集」行世。

猜你喜欢
  卷十一·本纪第十一·脱脱
  卷一百六十四 表四·赵尔巽
  卷之十五 粤纪(续)·计六奇
  第三十回 杨光远贪利噬人 王延羲乘乱窃国·蔡东藩
  第五十三回 宠女侍僭加后服 闻母教才罢弹章·蔡东藩
  卷二百七十·杨士奇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四·佚名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五·佚名
  通志卷五十·郑樵
  三七四 谕嗣后每次总校均照例不必积算如此欲各令心知愧勉·佚名
  三六一 军机大臣奏请令门应兆在四库全书校对上行走俾校勘图样片·佚名
  卷四十三·司马迁
  卷十七·戴锡章
  纲鉴易知录卷六三·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耆孙·唐圭璋

      远朝归   金谷先春,见乍开江梅,晶明玉腻。珠帘院落,人静雨疏烟细。横斜带月,又别是、一般风味。金尊里。任遗英乱点,残粉低坠。   惆怅杜陇当年,念水远天长,故人难寄。山城倦眼,无绪更看桃李。当时醉魄,算依旧、裴回花

  • ◆揭侍讲傒斯(秋宜集)·顾嗣立

    傒斯,字曼硕。龙兴富州人。幼贫,读书刻苦。大德间,稍出游湘汉。湖南帅赵淇素号知人,谓之曰:「君,他日翰苑名流也。」程巨夫、卢挚先后为宪长,亦皆器重之。巨夫因妻以从妹焉。延佑初,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

  • 第五场·老舍

    时间 与前场同时。地点 蛙儿的家。人物 母亲 打手 蛙骑手 父亲 三姐〔幕启:母亲独坐屋外。膝上放着蛙儿的绿皮。打手窥探。母亲 三姐说的也有理:越怕出头越受委屈!蛙儿本来不肯赛马去,他懂得养精蓄锐不心急。可是

  • 陈季卿误上竹叶舟·臧懋循

    陈季卿误上竹叶舟杂剧(元)范子安撰●陈季卿误上竹叶舟杂剧目录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吕洞宾显化沧浪梦 正名 陈季卿误上竹叶舟楔子〔冲末扮陈季卿上

  • 三集卷九·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九古今体七十四首【辛巳一】辛巳元旦春祺一气遍禆瀛喜值重光万物亨回部分班谨依朔大宛恰至许朝正萱闱七袠敷天庆蘂榜三场特地行耆定寜当生满志久要遑敢惜劳精元旦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八·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三十有二年闰二月按是月戊辰朔己巳集英殿修撰张孝祥知抚州 直宝文阁王佐知吉州辛未诏诸路常平米并令以新易陈在仓以五年为率如过五年尽数变转毋得停留失陷官物 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宁武军承宣使江州驻

  • 第五十七回 入深岩得擒叛首 征朔方再挫王师·蔡东藩

      却说辛兴宗、杨惟忠等到了杭州,由王禀迎入城内。王禀即与言破城情形,并归功宋江、吴用等人。兴宗道:“宋江本是大盗,此次虽破城有功,不过抵赎前罪罢了。”王禀道:“他手下已死了多人,应该奏闻朝廷,量加抚恤。”兴宗摇首

  • 平定三逆方略卷二十八·佚名

    卷二十八   康熙十六年正月己丑,调兵赴荆州。大将军顺承郡王勒尔锦奏言:将军穆占抵荆州,增拨在荆都统伯伊里布、前锋统领硕岱、副都统托代、袭图、汉军副都统祖泽纯、宜思孝及满洲汉军边外蒙古绿旗官兵共六千余,率赴岳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九·佚名

    正统三年二月乙卯朔敕行在户部左侍郎王佐曰今命尔同内官李德等于在京及通州仓分监督仓官人等公同收支粮米往来提督象马牛羊等房及各仓场收受刍菽务要关防严密出纳分明除奸革弊不许隐瞒透漏尔宜体朕爱恤军民之心禁止下

  • 第四十九卷清道光(二)·缪荃孙

    十六年正月辛卯,以陶澍奏江广盐务滞销,纳尔经额又奏楚岸盐斤短缺,两省同时具奏,情形互异。谕陶澍、纳尔经额查明据实奏报。癸巳,陶澍等奏筹议约束粮船水手章程,下大学士、军机大臣会户部议。乙未,展缓江苏高邮等三十九州厅县

  • 卷十·司马贞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索隐卷十 唐 司马贞 撰 吴太伯系家第一【系家者系诸侯代系也言其下及子孙常有国故孟子曰陈仲子齐之系家又董仲舒曰王者封诸侯非官之也得以代为家也】 吴太伯【国语曰黄池之会晋定公使谓吴王夫差

  • 三、本朝之定鼎及明室之偏安·汪荣宝

    吴三桂之乞师世祖章皇帝,太宗第九子也。崇德八年八月,太宗崩,礼亲王代善会诸王贝勒以下,定议奉世祖缵承大统,而以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摄理国政。先是大军已拔锦州,得辽西大部,明总兵吴三桂率兵民五十万驻防于宁远。

  • 台湾南部碑文集成五·佚名

    丙、其它(上)德安桥--新兴坑仔底桥碑记(乾隆十二年)兴修濑道功德碑记(乾隆十四年)重修府县两学碑记(乾隆十六年)海防分府傅大老爷荣升碑(乾隆二十三年)佛祖碑记(乾隆二十五年)重建烽火馆碑记(乾隆三十年)功德碑记(乾隆三十三年)重修楠梓

  • 职官六五·徐松

    黜降官二【宋会要】仁宗庆历七年正月八日,降三司盐铁副使、礼部员外郎刘湜知沂州,度支副使、吏部员外郎陈洎知濠州濠:原作「豪」,据《长编》卷一六○改。,户部副使、户部员外郎梅贽知海州。旧制,紫宸殿燕契丹使,三司副使当座

  • 第十三章 晚清的政局·吕思勉

    中国地域广大,组织未密,要彻底改变,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一朝中衰之后,很难于重振。何况清朝,从道光以来,所遭遇的,是千古未有的变局。然而这时候,清朝还能削平内难,号称中兴,这是什么理由呢?这都是汉人帮他的忙。清朝人满、汉之见

  • 卷五十六·性音

    宗鉴法林卷五十六 集云堂 编 大鉴下三世 药山看经。僧问。和尚寻常不许人看经。为什么却自看。师曰我祇图遮眼。曰某甲学和尚得也无。师曰。汝若看。牛皮也须穿。 长庆棱云。眼有何过。 报慈遂云。且道长庆会药山

  • 天真汉·伏尔泰

    法国作家伏尔泰(1694—1778)的哲理小说。一个从小在加拿大落后的部落中长大的法国青年,人称天真汉,到法国漫游时偶然和一个圣母修道院院长特·甘嘉蓬神甫相逢。原来天真汉是这个神甫的侄儿。神甫留天真汉住下,准备将

  • 滴天髓阐微·任铁樵

    《滴天髓阐微》为命理之学,由来久矣。古之言命者,简而赅,故庖牺曰正命,仲尼曰天命,老聃曰复命,类皆以得之于天,赋之于人者,正其性、循其理、以安其命而已。滴天髓一书,相传为京图撰,刘诚意注,取通神、六亲为两大纲,自天道至贞元,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