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魏文帝诗格

《诗格》,旧题魏文帝撰。此书最早见收于《吟窗杂录》卷一。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二云:“《诗格》一卷,题魏文帝。而所述诗或(卢文弨校作‘式’)在沈约后,其为假托明矣。”皇甫汸《解颐新语》云:“魏文帝《诗格》‘六志’、‘八对’、‘三例’、‘八病’,其说拘泥,恐出伪托。”《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七《吟窗杂录》提要谓:“开卷魏文帝《诗格》一卷,乃盛论律诗,所引皆六朝以后之句,尤不足排斥,可谓心劳日拙者矣。”据浩然子于绍熙(《四库提要》误作“兴”)五年(一一九四年)所作之《吟窗杂录序》云:“余于暇日,编集魏文帝以来,至于渡江以前,凡诗人作为格式纲领以淑诸人者,上下数千载间所类者,亲手校正,聚为五十卷。”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五曾引及《吟窗杂录序》,并标明作者为“陈永康”。于此可知,浩然子或即陈永康之号。《吟窗杂录》初编者旧题蔡传,陈永康乃旧题重编者。据《直斋书录解题》所述,蔡编本中已收有“魏文帝《诗格》”,可知此书之伪托当在北宋末年以前,未必晚至绍熙年间。 

今本魏文帝《诗格》,计有“句例”、“对例”、“六志”、“八对”、“八病”、“杂例”、“头尾不对例”、“俱不对例”等八目,除“杂例”以外,均见于《笔札华梁》和《文笔式》中(《文镜秘府论》保存了这些遗文)。《笔札华梁》约亡佚于北宋中叶,其后伪托者杂取散佚文字,拼凑成帙,并诡题“魏文帝”之名。惟此书题名虽伪,内容则皆有所本,实可以初唐人诗论视之。 

句 例

○此题原本无。依《诗格》体例,此处当有小标题。兹据《文镜秘府论》东卷《笔札七种言句例》补。“笔札”指上官仪《笔札华梁》,本节即出于《笔札华梁》。

一言句

天,地,江,河,日,月。 

二言句

天高,地下,露结,云收。 

三言句

斟清酒,抚素琴。 

四言句

朝燃兽炭,夜秉鱼灯。 

五言句

雪开山有媚,云蔽日无光。 

六言句

仰桃花之类锦,笑柳叶之齐眉。 

七言句

素琴奏兮三五弄,绿酒倾兮一两卮。 

对 例

一二三四,数之对。 

东西南北,方之对。 

韩魏燕赵,国之对。 

王侯公卿,势之对。 

陈张卫霍,姓之对。 

信布良平,名之对。 

长卿孟德,字之对。 

金木水火,物之对。 

六 志

一曰直言,二曰比附,三曰寄怀,四曰赋起,五曰贬毁,六曰赞誉。 

直言一

谓的中物体,指事而直。《画屏风诗》:“去马不移足,来车岂动尘。” 

比附二

谓论体写状,寄物方形。《赠别诗》:“离情弦上怨,别曲雁边嘶。” 

寄怀三

谓含情郁抑,语带几微。《幽兰诗》:“有怨生幽地,无情逐远风。” 

赋起四

谓就迹题篇,因事遣笔。《赞鲁司寇诗》:“避席谈曾子,趋庭诲伯鱼。” 

贬毁五

谓指物实佳,兴文要毁其美。《田家诗》:“且悦丘园死,未甘冠盖荣。” 

赞誉六

谓小中出大,短内生长。《古诗》:“妆罢花更丑,眉成月对惭。” 

八 对

一曰正名。二曰隔句。三曰双声。四曰叠韵。五曰连绵。六曰异类。七曰回文。八曰双拟。 

正名一

古诗:“东囿青梅发,西园绿草开。砌下花徐去,阶前絮缓来。” 

隔句二

古诗:“昨夜越溪难,含悲赴上兰。今朝逾岭易,抱笑入长安。” 

双声三

古诗:“留连千里宾,独待一年春。”此头双声句也。又古诗:“我出崎岖岭,君行峣崅山。”此腹双声句也。又古诗:“野外风萧索,云里日胧朦。”此尾双声句也。 

叠韵四

古诗:“徘徊四顾望,怅怏独心愁。”此头叠韵也。又古诗:“君赴燕然戍,妾守逍遥楼。”此腹叠韵也。又古诗:“疏云雨滴沥,薄雾树朦胧。”此尾叠韵也。 

连绵五

古诗:“望山山似峻,看水水仍清。” 

异类六

古诗:“鸟飞随去影,花落逐摇风。” 

回文七

古诗:“亲情由得意,得意逐情亲。” 

双拟八

古诗:“夏暑夏复衰,秋阴秋未归。” 

八 病

一曰平头。二曰上尾。三曰蜂腰。四曰鹤膝。五曰大韵。六曰小韵。七曰正纽。八曰旁纽。 

平头一

谓句首二字并是平声是犯。古诗:“朝云晦初景,丹池晚飞雪。飘披聚还散,吹扬凝且灭。” 

上尾二

谓第五字与第十字同声是犯。古诗:“荡子到娼家,秋庭夜月华。”“桂华侵云长,轻光逐汉斜。”内“家”字与“华”字同声,是韵即不妨。若侧声字,同上去入,即是犯也。 

蜂腰三

谓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声是犯。古诗:“徐步金门旦,言寻上苑春。” 

鹤膝四

谓第五字与第十五字同声是犯。古诗:“陟野看阳春,登楼望初柳。绿池始沾裳,弱叶未映绶。”言“春”与“裳”字同是平声,故曰犯。上去入亦然。 

大韵五

谓二句中字与第十字同声是犯。古诗:“端坐苦愁思,览衣起四游。”又古诗:“胡姬年十五,春日正当垆。”“愁”与“游”、“胡”与“垆”是犯也。 

小韵六

谓九字中有“明”字,又用“清”字是犯,古诗:“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正纽七

谓十字中有“元”字,又用“阮”、“愿”、“月”字是犯。古诗:“我本良家子,来嫁单子庭。”“家”与“嫁”字,乃是犯也。 

旁纽八

谓十字中有“田”字,又用“寅”、“延”字是犯。古诗:“田夫亦知礼,寅宾延上坐。” 

杂 例

一曰根。二曰身。三曰花。根者古事。身者物理。花者当时风花。《咏竹诗》:“梁王园路侧,皆共竹相逢。”根也。“匿实私招凤,生枝密养龙。”身也。“直将摇落节,羞对岁寒松。”花也。 

头尾不对例

古诗:“使客倦艰辛,夜出小平津。马色迷关吏,鸡鸣越戍人。露鲜花敛影,月照宝刀新。问我将何去?北海问孙宾。” 

俱不对例

古诗:“平生年少日,分首易前期。及尔同衰暮,无复别离时。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猜你喜欢
  潘汾·唐圭璋
  卷八·王世贞
  卷四·王灼
  卷二·丁绍仪
  ◆赵承旨孟俯(松雪斋集)·顾嗣立
  第三十四出 忠良会边·王世贞
  楔子·佚名
  卷三十·陈起
  提要·岑安卿
  卷二百八十·曹学佺
  卷九十九·陈焯
  英溪集·董嗣杲
  卷八百九·佚名
  卷七百二十九·佚名
  御选明诗卷七十六·康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王伯成

    (一行上)(禄山、旦云了)(外宣末了)(正末扮带酒上了) 【中吕】【粉蝶儿】只被宿酒禁持,轰腾煞浩然之气,几曾明白见一个乌兔西飞?今日醉乡中,如混沌,初分天地。恰辨得个南北东西,被子规声唤回春睡。 【醉春风】一壁恰烘得锦袍

  • 香篆·闻一多

    辗转在眼帘前,萦回在鼻观里,锤旋在心窝头——心爱的人儿啊!这样清幽的香,只堪供祝神圣的你:我祝你黛发长青!又祝你朱颜长姣!同我们的爱万寿无疆!(曾收入《红烛》,1923 年,上海泰东图书局)

  • 卷二百四十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四十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翠防南征録【七】华岳上詹仲通县尉二首松竹不着花宻叶徒如帚红梅不着叶寒花缀枯朽独有龙焙茶花叶秀而耦氷霜着羣木冻死十八九惟此百草灵名可缀三友

  • 河东赋译文·扬雄

    汉成帝元延二年农历三月,皇上准备祭地神,于是率领群臣渡过黄河,奔赴汾阴县。祭祀完毕后,一路上游历了介山,绕过安邑县,瞻望龙门山,游览了盐池,登上了历山。当登上了历山,就可以看到八方荒远之地,寻觅到殷、周的遗址,自然就追思昔

  • 卷一百七·列传第四十五·脱脱

        高汝砺 张行信   高汝砺,字岩夫,应州金城人。登大定十九年进士第,莅官有能声。明昌五年九月,章宗诏宰执,举奏中外可为刺史者,上亲阅阙点注,盖取两员同举者升用之。于是,汝砺自同知绛阳军节度事起为石州刺史

  • 卷十三·本纪第十三·卫绍王·脱脱

        ◎卫绍王   卫绍王讳永济,小字兴胜,更讳允济,章宗时避显宗讳,诏改“允”为“永”。世宗第七子,母曰元妃李氏。卫王长身,美髯须,天资俭约,不好华饰,大定十一年,封薛王。是岁,进封禭王。十七年,授世袭猛安。二十五

  • 尚史卷六十八·李锴

    列传四十六魏诸臣传芒卯 【孙臣附】芒卯初事昭王秦约赵伐我昭王患之卯曰王勿忧也臣请发张倚【魏人】使谓赵王曰夫邺寡人固形弗有也【形犹势也】今大王收秦而攻魏寡人请以邺事大王赵王喜召相国而命之曰魏王请以邺事

  • ◎报纸传战将阵亡死而复生·宣南吏隐

    许兰洲为张胡亲信将领之一,曾代理黑龙江督军,奉张曾屡次保荐其陕西甘肃督军,皆未成事实。此次开火以后,尽传许因救张学良受伤,在同仁医院伤重逝世,需费一千二百元,购一棺材成殓。殊不知殓者为陆军第十六师所属团长缪某(缪奉籍

  • 九一七 吏部为知照富炎泰办理辽金元史书务译汉抄单事致稽察房移会(附连单)·佚名

    九一七 吏部为知照富炎泰办理辽金元史书务译汉抄单事致稽察房移会(附连单)乾隆四十八年九月二十六日【真按:疑当作七字!】吏部为知照事。文选司案呈,内阁抄出前事清字一折,相应译汉抄单移会,查照可也。须至移会者。计连单一

  • 世宗本纪·脱脱

    世宗孝和庄宪皇帝,名阮,乳名兀欲。让国皇帝耶律倍长子,母为柔贞皇后萧氏。世宗仪表壮实魁梧,内心宽厚,外表威严,擅长骑射,喜欢施舍,人心归附。太宗喜欢他就像自己儿子一样。会同九年(946),随从太宗讨伐晋。大同元年(947)春二月

  • 杜丰传·宋濂

    杜丰,字唐臣,汾州西河人,幼有大志,精通兵法,为人洒脱不羁,不与人往来。曾任金平遥义军谋克,佩银符。太祖攻取太原时,杜丰率所部归降,皇舅按赤那延授他兵马都提控之职。随从国王按察儿攻克平阳、绛州及解州诸堡,招集流民三万余家

  • 卷七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七十四土田志十三八旗茔地顺治十年诏八旗贫无葬地者每旗拨给坟茔地五十晌康熙九年奏准各佐领内管领下絶嗣之人有奴仆田地者给守墓二人祭田三十亩仍归本佐领内管领下有奴仆无田地者给与守墓

  • 原序·王廷相

    仲尼没而微言绝:异端起而正义凿。斯道以之芜杂,其所由来渐矣。非异端能杂之,诸儒自杂之也。故拟议过贪,则援取必广;性灵弗神,则诠择失精,由是旁涉九流,淫及纬术,卒使牵合传会之妄,以迷乎圣人中庸之轨。故曰非异端能杂之,诸儒自杂

  • 虚堂和尚语录 第六卷·智愚

    虚堂和尚语录 第六卷代别举。世尊一日。见文殊在门外立。乃云。文殊文殊何不入门来。文殊云。我不见一法在门外。何以教我入门代云。启予者多举。世尊因。外道问。昨日说何法。云。说定法。又问。今日说何法。

  • 修习般若波罗蜜菩萨观行念诵仪轨一卷·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归命般若母  清净妙法身  我今依瑜伽  演说观行法  运心遍法界  一切佛刹海  想身周围绕

  •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佚名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译集会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尼。千优婆塞。五百乞儿。尔时会中有长者子。名曰善生。白佛言。世尊。外道六师常演说法教众生言

  • 卷第三·行策

    嘉兴大藏经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卷第三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经唐 圭山大师宗密 述疏宋 长水沙门子璇 录记清荆溪后学沙门行策会编第四释通文义二初解题目。金刚般若波罗

  • 大六壬苗公射覆鬼撮脚·佚名

    十二时照显变化论 神后属子,其数九,其味咸,在女虚危三宿之位。 子加日,乘天后乃小女。 子加小吉,见土为老妇。子乘六合为小妇一云匪妇。 丑加子加日辰为公婆。子作太阴为婢妾。子作太常为妯娌。酉加子上为孀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