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国史记卷第二十四。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零零零零

百济本纪第二。

[仇首王][沙伴王][古 王][责稽王][汾西王][比流王][契王][近肖古王][近仇首王][枕流王]。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仇首王元年

○[仇首王][或云[贵须]。],[肖古王]之长子,身长七尺,威仪秀异。[肖古]在位四十九年薨,卽位。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仇首王零三年

○三年,秋八月,[靺鞨]来围[赤岘城],城主固拒,贼退归。王帅劲骑八百,追之,战[沙道城]下,破之,杀获甚众。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仇首王零四年

○四年,春二月,设二栅于[沙道城]侧,东西相去十里,分[赤岘城]卒,戍之。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仇首王零五年

○五年,王遣兵围[新罗][獐山城],[罗]王亲帅兵,击之,我军败绩。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仇首王零七年

○七年,冬十月,王城西门火。[靺鞨]寇北边,遣兵拒之。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仇首王零八年

○八年,夏五月,国东大水,山崩四十余所。六月戊辰晦,日有食之。秋八月,大阅于[汉水]之西。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仇首王零九年

○九年,春二月,命有司修 防。三月,下令劝农事。

夏六月,王都雨鱼。冬十月,遣兵入[新罗][牛头鎭],抄掠民户。[罗]将[忠萱]领兵五千,逆战于[熊谷],大败,单骑而遁。十一月,庚申晦,日有食之。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仇首王一一年

○十一年,秋七月,[新罗]一吉 [连珍]来侵,我军逆战于[烽山]下,不克。冬十月,大白{太白}昼见。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仇首王一四年

○十四年,春三月,雨雹。夏四月,大旱,王祈[东明]庙,乃雨。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仇首王一六年

○十六年,冬十月,王田于[寒泉]。十一月,大疫。[靺鞨]入[牛谷]界,夺掠人物。王遣精兵三百,拒之。贼伏兵夹击,我军大败。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仇首王一八年

○十八年,夏四月,雨雹,大如栗,鸟雀中者死。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仇首王二一年

○二十一年,王薨。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古 王元年

○[古 王],[盖娄王]之第二子也。[仇首王]在位二十一年薨,长子[沙伴]嗣位,而幼少不能为政,[肖古王]母第{弟}[古 ]卽位。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古 王零三年

○三年,冬十月,王猎西海大岛,手射四十鹿。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古 王零五年

○五年,春正月,祭天地,用{鼓}吹。二月,田于[釜山],五旬乃返。夏四月,震王宫门柱,黄龙自其门飞出。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古 王零六年

○六年,春正月,不雨,至夏五月,乃雨。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古 王零七年

○七年,遣兵侵[新罗]。夏四月,拜[眞忠]为左将,委以内外兵马事。秋七月,大阅于[石川]。双 起于川上,王射之,皆中。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古 王零九年

○九年,春二月,命国人,开稻田于南泽。夏四月,以叔父[质]为右辅。[质]性思{忠}毅,谋事无失。秋七月,出西门观射。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古 王一零年

○十年,春正月,设大坛,祀天地山川。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古 王一三年

○十三年,夏大旱,无麦。秋八月,[魏][幽州]刺史[ 丘俭],与[乐浪]大守{太守}[刘茂][朔方{带方}]大守{太守}[王遵{弓遵}],伐[高句丽],王乘虚,遣左将[眞忠],袭取[乐浪]边民,[茂]闻之怒,王恐见侵讨,还其民口。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古 王一四年

○十四年,春正月,祭天地于南坛。二月,拜[眞忠]为右辅,[眞勿]为左将,委以兵马事。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古 王一五年

○十五年,春夏,旱。冬,民饥,发仓赈恤,又复一年租调。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古 王一六年

○十六年,春正月甲午,大白{太白}袭月。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古 王二二年

○二十二年,秋九月,出师侵[新罗],与[罗]兵战于[槐谷]西,败之,杀其将[翊宗]。冬十月,遣兵攻[新罗][烽山城],不克。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古 王二四年

○二十四年,春正月,大旱,树木皆枯。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古 王二五年

○二十五年,春,[靺鞨]长[罗渴]献良马十匹,王优劳使者以还之。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古 王二六年

○二十六年,秋九月,靑紫云起宫东,如楼阁。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古 王二七年

○二十七年,春正月,置内臣佐平,掌宣纳事;内头佐平,掌库藏事;内法佐平,掌礼仪事;卫士佐平,掌宿卫兵事;朝廷佐平,掌刑狱事;兵官佐平,掌外兵马事。又置达率恩率德率 率奈率及将德施德固德季德对德文督武督佐军振武克虞。六佐平 一品,达率二品,恩率三品,德率四品, 率五品,奈率六品,将德七品,施德八品,固德九品,季德十品,对德十一品,文督十二品,武督十三品,佐军十四品,振武十五品,克虞十六品。二月,下令六品已上服紫,以银花饰冠,十一品已上服绯,十六品已上服靑。三月,以王弟[优寿]为内臣佐平。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古 王二八年

○二十八年,春正月初吉,王服紫大袖袍靑锦袴金花饰乌罗冠素皮带乌韦{革}履,坐南堂听事。二月,拜[眞可]为内头佐平;[优豆]为内法佐平;[高寿]为卫士佐平;[昆奴]为朝廷佐平;[惟巳{惟己}]为兵官佐平。

三月,遣使[新罗]请和,不从。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古 王二九年

○二十九年,春正月,下令:凡官人受财及盗者,三倍征赃,禁锢终身。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古 王三三年

○二{三}十三年,秋八月,遣兵,攻[新罗][烽山城]。城主[直宣]率壮士二百人,出击败之。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古 王三六年

○三十六年,秋九月,星 于紫宫。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古 王三九年

○三十九年,冬十一月,遣兵侵[新罗]。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古 王四五年

○四十五年,冬十月,出兵攻[新罗],围[槐谷城]。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古 王五零年

○五十年,秋九月,遣兵侵[新罗]边境。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古 王五三年

○五十三年,春正月,遣使[新罗]请和。冬十一月,王薨。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责稽王元年

○[责稽王][或云[靑稽]。],[古 王]子,身长大,志气雄杰,[古 ]薨,卽位。王征发丁夫,葺[慰礼城]。[高句丽]伐[带方],[带方]请救于我。先是,王娶[带方]王女[宝菓],为夫人。故曰:"[带方]我舅甥之国,不可不副其请。"遂出师救之,[高句丽]怨。王虑其侵寇,修[阿旦城][蛇城],备之。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责稽王零二年

○二年,春正月,谒[东明]庙。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责稽王一三年

○十三年,秋九月,[汉]与[貊]人来侵,王出御,为敌兵所害,薨。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汾西王元年

○[汾西王],[责稽王]长子。幼而聪惠,仪表英挺,王爱之,不离左右,及王薨,继而卽位。

冬十月,大赦。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汾西王零二年

○二年,春正月,谒[东明]庙。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汾西王零五年

○五年,夏四月,彗星昼见。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汾西王零七年

○七年,春二月,潜师袭取[乐浪]西县。冬十月,王为[乐浪]大守{太守}所遣刺客贼害,薨。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比流王元年

○[比流王],[仇首王]第二子,性宽慈爱人,又强力善射。久在民间,令誉流闻。及[汾西]之终,虽有子,皆幼不得立,是以,为臣民推戴卽位。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比流王零五年

○五年,春正月丙子朔,日有食之。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比流王零九年

○九年,春二月,发使巡问百姓疾苦,其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赐 人三石。夏四月,谒[东明]庙。拜[解仇]为兵官佐平。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比流王一零年

○十年,春正月,祀天地于南郊。王亲割牲。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比流王一三年

○十三年,春,旱,大星西流。夏四月,王都井水溢,黑龙见其中。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比流王一七年

○十七年,秋八月,筑射台于宫西,每以朔望习射。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比流王一八年

○十八年,春正月,以王庶弟[优福]为内臣佐平。秋七月,大白{太白}昼见。国南蝗害 。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比流王二二年

○二十二年,冬十月,天有声,如风浪相激。十一月,王猎于[狗原]北,手射鹿。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比流王二四年

○二十四年,秋七月,有云如赤乌夹日。九月,内臣佐平[优福],据[北汉城]叛,王发兵讨之。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比流王二八年

○二十八年,春夏大旱,草木枯,江水竭,至秋七月,乃雨。年饥人相食。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比流王三零年

○三十年,夏五月,星陨。王宫火,连烧民户。秋十{七}月,修宫室。拜[眞义]为内臣佐平。冬十二月,雷。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比流王三二年

○三十二年,冬十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比流王三三年

○三十三年,春正月辛巳,彗星见于奎。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比流王三四年

○三十四年,春二月,[新罗]遣使来聘。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比流王四一年

○四十一年,冬十月,王薨。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契王元年

○[契王],[汾西王]之长子也。天资刚勇,善骑射。初[汾西]之薨也,[契王]幼不得立,[比流王]在位四十一年薨,卽位。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契王零三年

○三年,秋九月,王薨。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近肖古王元年

○[近肖古王],[比流王]第二子也,体貌奇伟,有远识,[契王]薨,继位。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近肖古王零二年

○二年,春正月,祭天地神祇。拜[眞净]为朝廷佐平。[净]王后亲戚,性 戾不仁,临事苛细,恃势自用,国人疾之。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近肖古王二一年

○二十一年,春三月,遣使聘[新罗]。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近肖古王二三年

○二十三年,春三月丁巳朔,日有食之。遣使[新罗],送良马二匹。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近肖古王二四年

○二十四年,秋九月,[高句丽]王[斯由]帅步骑二万,来屯[雉壤],分兵侵夺民户。王遣太子,以兵径至[雉壤],急击破之,获五千余级,其虏获分赐将士。冬十一月,大阅于[汉水]南,旗帜皆用黄。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近肖古王二六年

○二十六年,[高句丽]举兵来。王闻之,伏兵于[浿河]上,俟其至,急击之,[高句丽]兵败北。冬,王与太子帅精兵三万,侵[高句丽],攻[平壤城]。[丽]王[&斯由{钊}],力战拒之,中流矢死,王引军退。

移都[汉山]。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近肖古王二七年

○二十七年,春正月,遣使入[晋]朝贡。秋七月,地震。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近肖古王二八年

○二十八年,春二月,遣使入[晋]朝贡。秋七月,筑城于[靑木岭]。[秃山]城主率三百人,奔[新罗]。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近肖古王三零年

○三十年,秋七月,[高句丽]来攻北鄙[水谷城],陷之。王遣将拒之,不克。王又将大举兵报之,以年荒不果。冬十一月,王薨。古记云:"[百济]开国已来,未有以文字记事。至是,得博士[高兴],始有『书记』。"然[高兴]未尝显于他书,不知其何许人也。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近仇首王元年

○[近仇首王][一云[讳须]。],[近肖古王]之子。先是,[高句丽][国冈王][斯由]亲来侵,[近肖古王]遣太子拒之。至[半乞壤],将战。[高句丽]人[斯纪],本[百济]人,误伤国马蹄,惧罪奔于彼。至是,还来,告太子曰:"彼师虽多,皆备数疑兵而已。其骁勇,唯赤旗,若先破之,其余不攻自溃。"太子从之,进击大败之,追奔逐北,至于[水谷城]之西北。将军[莫古解]谏曰:"尝闻道家之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今所得多矣,何必求多。"太子善之,止焉。乃积石为表,登其上,顾左右曰:"今日之后,畴克再至于此手{乎}。" 

其地有岩石, 若马蹄者,他人至今,

呼为太子马迹。[近肖古]在位三十年薨,卽位。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近仇首王零二年

○二年,以王舅[眞高道]为内臣佐平,委以政事。冬十一月,[高句丽]来侵北鄙。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近仇首王零三年

○三年,冬十月,王将兵三万,侵[高句丽][平壤城]。十一月,[高句丽]来侵。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近仇首王零五年

○五年,春三月,遣使朝[晋],其使海上遇恶风,不达而还。夏四月,雨土竟日。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近仇首王零六年

○六年,大疫。夏五月,地裂,深五丈,横广三丈,三日乃合。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近仇首王零八年

○八年,春不雨,至六月,民饥,至有 子者,王出官 ,赎之。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近仇首王一零年

○十年,春二月,日有晕三重。宫中大树自拔。夏四月,王薨。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枕流王元年

○[枕流王],[近仇首王]之元子,母曰[阿 ]夫人,继父卽位。秋七月,遣使入[晋]朝贡。九月,[胡]僧[摩罗难 ]自[晋]至,王迎之,致宫内,礼敬焉。佛法始于此。

二四卷百济本纪二枕流王零二年

○二年,春二月,创佛寺于[汉山],度僧十人。冬十一月,王薨。

三国史记卷第二十四。

二五卷零零零零零零

猜你喜欢
  志第一 礼乐一·欧阳修
  卷一百七十·志第一百二十三·职官十等·脱脱
  卷四十五 漢紀三十七·司马光
  卷四百二十二 元祐四年(己巳,1089)·李焘
  卷二十七 昭宣帝·王夫之
  第八十九回 筹军饷借资东国 遣师旅出击南湘·蔡东藩
  卷之三百四十·佚名
  卷之二百九·佚名
  ◎何苦啕气呢·李定夷
  二五一 暂护贵州巡抚韦谦恒奏遵旨查办应禁书籍折·佚名
  绎史卷一百十九·马骕
  卷六十一·班固
  卷二十三·阿桂
  卷一百六十八·佚名
  卷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编订说明·唐圭璋

      旧版《全宋词》在一九三一年着手编纂,至一九三七年初稿竣事,商务印书馆曾予排印,一九四○年抗战时期在长沙出版。这部书的印数无多,流传不广,而且存在着很多缺点。最严重的,就是由于条件和时代的限制,在材料上有许多书不

  • ●卷五·况周颐

    ○明词不尽纤靡伤格 世讥明词纤靡伤格,未为允协之论。明词专家少,粗浅,芜率之失多,诚不足当宋元之续。唯是纤靡伤格,若祝希哲、汤义仍、(义仍工曲,词则敝甚。)施子野辈,偻指不过数家,何至为全体诟病。洎乎晚季,夏节愍、陈忠裕

  • 卷五·文珦

    钦定四库全书 潜山集卷五      宋 释文珦 撰七言古 月夜听琴歌 石床定起夜方中为豁幽兴开房栊吴天洁净无云踪万里一色磨青铜明月皎皎行虚空穿松透竹光玲珑猛虎忽啸茅屋东林树叶叶皆生风壮哉宿客清溪翁对月与

  • 第二联 快境·蒲松龄

    却说:曹操中了连环计,把几万只战船缆的紧紧的,稳坐船楼,单等吴兵来降,自在之甚。 志气腾腾贯九霄,雄兵百万压江潮; 直将一指遮吴境,铜雀春深锁二乔。 "吾乃曹操是也。今夜吴兵来降,叫人探听一遭。" [耍孩儿]捻胡须气昂昂,等吴兵

  • 卷八 西凉录·崔鸿

      李暠   李暠,字玄盛,陇西狄道人也。汉前将军广十六世孙,广子侍中敢之后。李氏世为西州著姓,祖父弇,前凉武卫将军,天水郡太守、安世亭侯。父昶,字中坚,幼有令名,世子侍讲,年十八卒。暠,昶之遗腹子,少而好学,沈敏有器度。后凉

  • 第三十八回 诛首恶太子兴兵 狎文臣上官恃宠·蔡东藩

      却说武三思既杀五王,权倾中外,当时为三思羽翼,约有数人,最著名的叫做五狗:一个就是御史中丞周利用,还有侍御史冉祖雍,太仆丞李俊,光禄丞宋之逊,监察御史姚绍之。终日伺候门墙,一经三思呼唤,无不奉命惟谨,所以时人号为五狗。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八十九·乾隆

      宋  光宗皇帝  【庚戌】绍熙元年【金章宗璟明昌元年】春正月丙辰朔帝朝夀皇于重华宫  金以完顔守贞【本名左业古绅之孙】为参知政事  金主新即政鋭意于治尝问汉宣帝综核名实之道其施行之实果何如守贞诵枢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三十一·徐乾学

    宋纪一百三十一【起着雍困敦正月尽黓掩茂十二月凡五年】宁宗法天备道纯徳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庆元四年春正月己亥朔日有食之【宋史不书今据金史章宗纪书之】癸卯金谕有司凡馆接伴并奉使者毋以语言相胜务存大体

  • ●卷五·邵廷采

    ○张国维张国维,号玉笥,浙江东阳人。天启壬戌进士,除翻禺令。以卓异入为刑科给事中,升太常少卿。崇祯七年甲戌,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甫受事而流寇犯安庆,参将唐某受贼绐,全军覆没。时国维方壮年,报至,头发一夜顿白。亲

  • 卷之一百二十七·佚名

      顺治十六年。己亥。秋七月。庚申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遣官祭司门之神。  ○壬戌。以阿达哈哈番觉罗脱布齐、为宗人府理事官。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袁懋功奏言、用人之途文武并重。直隶文场合八府之士

  • 卷十七·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十七乾隆二十七年五月庚子谕都统侍郎公明瑞等通融派拨回城兵数事宜上谕军机大臣曰明瑞奏称永贵等所定各城满洲索伦兵数喀什噶尔二百一十名叶尔羌阿克苏英噶萨尔等处各一百四十名必致

  • 赵凤传·欧阳修

    赵凤,幽州人,年少时以儒学成为知名人士。燕王刘守光在燕人脸上刺字涂墨,强迫燕人当兵。凤很害怕就削发为僧,靠燕王弟守奇藏匿起来。守奇逃到梁,梁用守奇当博州刺史,凤当判官。守奇死,凤到郓州当节度判官。晋攻占郓州,庄宗听说

  • 危稹传·脱脱

    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原名危科,淳熙十四年(1187)中举为进士,孝宗为他更名危稹。当时洪迈得到危稹的文章,为之赞赏激动不已。调至南康军担任教授。转运使杨万里到南康军巡视,与他相见聚会,对他夸奖、叹服不已,同他一起游览

  • 礼记析疑卷四十七·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聘义介绍而传命君子于其所尊弗敢质敬之至也质谓朴质而无文即七介以见不然则已慤之义尽之于礼则内君臣不相陵礼意笃邦交固则强臣巨族不敢有轻上之心故曰内君臣不相陵也周衰强臣柄国皆私自结于霸主强

  • 卷二·聂崇义

    钦定四库全书三礼图集注卷二宋 聂崇义 撰袆衣【音翚】     揄狄【音摇翟】阙狄【音翟】     鞠衣展衣【展又作襢】    褖衣纯衣【纁衻】     宵衣【音绡】墨车      厌翟车【金饰诸末】笲

  • Y的悲剧·埃勒里·奎因

    哈特家族以疯狂、恶毒著称,在邻居眼中是“可恶”的人。所以,当有一天这个家族的代表人物,专制、暴戾的哈特老太太被谋杀时,没人感到特别的不安、伤心,除了她在第一次婚姻中生下的女儿,又聋又哑又瞎的女儿路易莎。同时,路易莎

  • 欧游散记·王统照

    王统照著。上海开明书店1939年5月初版,收入散文8题17篇,附录新诗7题,旧诗12题,并《后记》1篇。这本散文集录下了作者1934至1935年间游历考察法、英、德、荷诸国的见闻感受,主要由旅途生活、英伦见闻与荷兰风光三部分组成,“

  • 上清黄庭养神经·佚名

    上清黄庭养神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唐宋间道士所作。《通志•艺文略》着录作《黄庭养神经》一卷。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首先论述黄庭妙义。认为人生受声色滋味诱惑而亡失正念,虚度壮年。若能知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