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克敬传

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幼年特别聪颖,在路旁游戏时,丞相完泽见到,对身旁的人说:“这个儿童聪明秀丽,他日必然是重要之才。”大宁地处北方,习俗很少崇尚于文,而克敬独孜孜于儒学。

出仕任江浙行省照磨,不久升为检校。徽州百姓汪俊诬富人谋反。省臣派克敬前往查证,克敬发现他的话不可靠,多次对汪俊开导,说明利害关系,俊后悔,将对证时,竟服药自杀。调任奉议大夫、顺州知事,因双亲丧事未赴任。任命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延..四年(1317),前往四明监察与日本人的贸易。开始时,前往监察的人害怕外夷情况难测,必须以强大的军兵自卫,如对大敌那样,克敬到了那里,撤去大兵,以恩意抚慰,日本人都很服帖,无人敢于作乱。有吴人从军征日本而沦落于倭,到这时回到了中国,告诉克敬,愿意回到本乡去,又恐怕引来祸害。克敬说“:哪有军士怀念恩德来归而不接纳呢,如发生事端,我承担责任。”朝廷听到这件事后,给予赞许。鄱阳饥馑,总管王都中开仓放粮赈济,行省要办他擅自发粮的罪,克敬说:“鄱阳距此千里之远,待等到命令,民已饿死,他为仁德,而我则愿为不仁么!”都中因而免罪。

拜监察御史,官吏升迁依据惯例由吏部推举,有人按履历应当升迁,吏部官吏故意压抑。问其缘故,吏说:“有过。”克敬说“:法律规定,被鞭笞四十七板以上的不能升,现在此人不是这样。”吏说:“责轻罪重。”克敬说:“此人过失出在刑部,吏部官员怎么知道他的罪重!”于是就提升了。治书侍御史张伯高说:“以往,监选人才以降级为能事,而今王御史论履历增加品级,可为世道祝贺。”不久迁职左司都事。当时英宗励精图治,丞相拜住请求改变以前政治上不好的方面,中书堂会议上,克敬首先说“:江南的包银,百姓中的贫困户有不能缴纳的,有司则罚为役户,很没意思,应撤消。两浙煎盐户服煮盐的劳役,其中重者更为害民,应免其他徭役。”议定后上报皇上,皆被采纳。

泰定初年(1324),出任绍兴路总管,郡中按人口购盐,对百姓进行搜刮不堪承受,克敬请求朝廷减盐五千引,转运司不同意,因此叹息说:“假如我当转运使,老百姓可以减轻负担。”行省令克敬对海外运来的货物征税,违抗者按例没收其货。商人以风水为由辩解,官府不听。克敬说“:某货出自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求远,弃重取轻,岂是人们所情愿!”他将此事报呈朝廷,众人不能否定,商人对他感恩戴德。

提拔为江西道廉访副使,转任两浙盐运司使,首先减少百姓五千引食盐税的负担。温州逮捕贩私盐的人,抓了一个妇女,克敬愤怒地说:“哪有在千里之外逮一个妇女,让她与卒吏杂处,太玷污圣人的教化,今后不得逮妇人。”这个建议以法令形式规定下来。

第二年,提升为湖南道廉访使,调海道都漕运万户。这一年,正当“天历之变”,海漕舟中有后到直沽的,未运到就南还,行省要办督运官的罪,让他回到直沽,克敬对他说:“如果他常年都是这么做,应该办罪。今冒万死,完成运输任务就返回,这是不得已才这样!”于是请发令计其担数,次年补足所缺运达京师,省臣同意这个意见了。

召入朝参议中书省事。有流言蜚语中伤大臣,查其事,克敬执行审议对八种人实行减刑免刑的所谓“八议之法”,认为功勋显贵者可以不议,而且罪状不明白而给大臣问罪,怎么向天下人说清楚。宰相传旨:大长公主为皇外姑,应赐予多少钱;平定云南的军队回来后,应赐钱多少;英后入朝拜见皇帝,赐钱多少。克敬请求再奏请皇上斟酌,宰相愤怒地说:“参议敢于改变皇上的命令么?”克敬说:“用财应有道理,大长公主供养向来优厚,今赐钱没有名,不当。自从诸军征讨以来,奖赏的规格未定,现在唯独平云南的军兵要先受赏,是不公平的。英后从远地回还,随从众多,必须赏赐大量的钱,否则与恩意不相符。现在赐物很少,是不周到的。”宰相奏与皇上,帝同意他的说法。授中奉大夫、参知政事,行省辽阳。不久转任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又转任淮东廉访使,他以整顿朝纲政纪为己任,不受贿赂,不受亲朋的阿谀奉承,声誉更高,进京任吏部尚书,乘马至奉安时,摔于马下,于是住吴中养病。

元统初年(1333),起用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请求取消富民承租江淮田的决定,朝廷同意。松江大户,有人每年向京献米万担运到京师,其人已死,子孙贫困行乞,官府每年还要征收,收不够时混杂于松江田赋中,要求老百姓来承担。克敬说“:一个平民献米,贪图荣誉于一身,现在人死家败,且已剥夺他的爵位,不可使一郡人都受其害,国家就缺这点么?”江浙大旱,民田都减租,只有长宁寺的田不减,就行文给中书,指出不可忽视天灾而使百姓受害。岭南徭人造反,朝廷调行省的卫戍军兵前往征讨,恰好当时缺少提调军马官。按照规定,汉人不能参与军政,众人不知该如何办,克敬对上直率地说:“行省被寄托一方面的任务,假如万一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任务,也拘守于法而坐着等么?”于是调兵前往剿捕,并供给军粮,朝廷得知此事,就令江西、湖广二省供应军粮。任职五个月,请告老还乡,时年五十九岁。

克敬喜读书,有所心得,就写成书。著有诗、文章和奏议传于世。元统三年(1335)逝世,终年六十一岁。赠中奉大夫、陕西等处参知政事,追封梁郡公,谥号文肃。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一十九·刘昫
  第二十七回 膺帝箓父子相继 礼名贤昆季同心·蔡东藩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四十九·徐乾学
  资治通鉴后编巻二十九·徐乾学
  卷十四史十·何良俊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四·佚名
  卷之三百五十四·佚名
  卷之十七·佚名
  卷之五十二·佚名
  卷三十·司马贞
  卷四十六·司马迁
  满桂传·张廷玉
  卷六·佚名
  第四十四章 明末的政局·吕思勉
  卷一百三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丁复

    ●钦定四库全书 桧亭集卷一 (元)丁复 撰 ○古体【四言】 有鸟【前集】 有鸟有鸟鸣声嘐嘐自东有居则西于巢有翩者翼载戢载翘害往害否中心摇摇有鸟有鸟鸣声孔悲生此东隅息彼西枝有翩者翼逝将奋飞我行迟迟莫知所依惟东有

  • 卷一·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一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慎旃集上【尽己未一年】己未夏同邑杨以斋先生以副宪出抚黔阳招余入幕时西南余寇未殄警急烽烟传闻不一而余忽为万里之行其在陟岵之诗曰尚慎旃哉由来无弃夫当行役之时不忘

  • 卷二十六·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二十六翰林院检讨朱彜尊编彭 韶【九首】韶字凤仪莆田人天顺丁丑进士除刑部主事厯官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廵抚苏松召入为大理寺卿累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諡惠安有从吾滞稾【静志居诗话彭公以左佥都

  • 卷五十四·志第三十·礼八·张廷玉

        ◎礼八   册皇后仪 册皇太子及皇太子妃仪册亲王及王妃仪 皇帝 加元服仪 册皇太子皇子冠礼品官冠礼 庶人冠礼   册皇后仪   古者立后无册命礼。至汉灵帝立宋美人为皇后,始御殿,命太尉持节,奉玺绶,读

  • 卷二百十八·杨士奇

    永乐十七年十一月辛丑钦天监进永乐十八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颁赐诸王及文武群臣△遣行在太常寺臣赍书谕 皇太子曰永乐十八年正月初十日大祀 天地命尔行礼其洁精致斋恪共乃事钦哉○中兵马指挥司言和宁王所遣朝贡

  • 靖康要录卷五·汪藻

    五月一日驾幸龙德官 监察御史余应求劄子臣窃观今日之事有不足虑者三有未可喜者三有可为深忧者二献言者皆曰近者金人跳犯畿甸长驱深入邉陲无守御之固全师重将帅无邀击之竒封疆之臣闭关而自保朝廷之上多疑而纵冦讲和

  • 同恕传·宋濂

    同恕字宽甫,祖先太原人。五世祖时迁居秦中,因而为奉元人。祖父叫同升。父亲同继先,学问渊博,善写文章,廉希宪为陕右宣抚使时,征召继先掌管仓库的钥匙。家中世代从事儒学,同住的有二百口人,他们之间从不背后说长道短。恕安静稳

  • 弇山堂别集卷九十六·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中官考七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王缜以干清宫灾陈言一省内臣以慰民望南京根本重地顷因织造供亿日増乞专任守备内臣提督织染其新差提督太监等官宜照先年事例通行取回一处驿递以苏民困应天府龙江驿递差役浩繁钦

  • 东南保护约款·佚名

    一九○○年七月,光绪二十六年六月,上海。一、上海道台余,现奉南洋大臣刘、两湖督宪张电示,与各国驻沪领事官会商办法,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全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二、上

  • 卷三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三十地理略【七】水道【三】江水【臣】等谨按南纪大川以江水为最钜其所经由之域及包纳诸水绵亘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七省之地与河水同称巨渎谨考禹贡岷山导江在今四川松潘厅边外崇

  • 卷十五下·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十五下   元 王天与 撰说命下第十四       商书王曰来汝说台小子旧学于甘盘旣乃遯于荒野入宅于河自河徂亳曁厥终罔显尔惟训于朕志若作酒醴尔惟麴蘖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尔交修予罔予弃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八·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僧祇律四十卷  十诵律六十一卷  五分律三十卷  右三律一百三十一卷同此卷音。  僧祇律第一卷  依怙(胡古反尔雅怙恃也韩诗云无父何怙赖也无母何恃恃负也)。  策谋(古文[(狦-(

  •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二·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三宝品第二十一(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自归之德。云何为三。所谓归佛第一之德。归法第二之德。归僧第三之德。彼云何名为归佛之德。诸有众生。

  •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十五卷·马鸣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十五卷马鸣菩萨造真谛三藏译自然本王广大转地无障无碍俱行道路大决择分第二十九如是已说系缚地地自然本王摩诃[糸*为]品大决择分。次当说自然本王广大转地无障无碍俱行道路大决择分。其相云何

  • 大乘庄严经论 第七卷·无著

    大乘庄严经论 第七卷无著菩萨造大唐天竺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教授品第十五释曰。已说菩萨随修。次说如来教授。偈曰行尽一僧祇  长信令增上众善随信集  亦具如海满释曰。行尽一僧祇长信令增上者。若诸菩萨行

  • 摄大乘论释 第九卷·世亲

    摄大乘论释 第九卷世亲菩萨释陈天竺三藏真谛译释入因果胜相第四因果位章第一释曰。此义有十一章。一因果位。二成立六数。三相。四次第。五立名。六修习。七差别。八摄。九对治。十功德。十一互显论曰。如此已

  • 卷第一百一·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一百一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六世随录南阳香严蜀叟古禅师先香严小祥上堂。先师去年今日。入隐身三昧。今年此时。与三世诸佛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四·楚石梵琦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四 住杭州路凤山大报国禅寺语录 参学比丘 昙绍等 编 师於至元元年七月二十五日入寺。 山门。东门南门西门北门。门门有路。路头在什么处。五凤楼前。 佛殿。黄金殿上。释迦老子。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