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绪传

张绪字思曼,是吴郡吴县人。其祖张茂度,曾任会稽太守。其父张寅,官为太子中舍人。

张绪少年时就很知名了。他心性清简寡欲,他的叔父张镜对人说:“这孩子,便是当今的乐广哩。”

州里聘请张绪为议曹从事,后推举他为秀才。他便被任命为建平王护军主簿,右军法曹行参军,司空主簿,抚军、南中郎二府功曹,尚书仓部郎等职务。都令史来询问郡县米事,张绪萧然直视,不曾放在心上。后被授予巴陵王文学,太子洗马,北中郎参军,太子中舍人,本郡中正,车骑从事中郎,中书郎,州治中,黄门郎等职务。

宋明帝每次看到张绪,都要称叹他的性情清淡。转任张绪为太子中庶子,本州大中正,迁任司徒左长史。吏部尚书袁粲对皇上说:“我看张绪为人有正始之风,适合担任宫廷职务。”于是又让张绪任中庶子,领翊军校尉,转任散骑常侍,领长水校尉,不久兼职侍中,迁任吏部郎,参予领导朝廷选拔官员的工作。元徽初年,取消东宫官员编制,有关用人部门拟让舍人王俭任格外记室,张绪考虑到王俭人品和家庭环境都很出色,建议应当让他做秘书丞,皇上同意了。张绪迁官侍中,郎官仍旧。

张绪对荣名利禄从不放在心上,朝野人士一致推重他的风度。他曾和客人闲聊,说到一生不懂得应承人。当时正是袁粲、褚渊把持朝政,有人把张绪的话报告给了他们,于是张绪很快就被派出去做吴郡太守,当时张绪还不知道是这个原因。后来张绪迁任祠部尚书,又领中正,迁任太常,加散骑常侍,不久又领始安王师。升明二年,迁任太祖(萧道成)的太傅长史,加征虏将军。

齐王府设立建置时,张绪转任散骑常侍、世子詹事。建元元年,转任中书令,常侍仍旧。张绪善于谈吐,素望甚重。太祖对他特别予以敬礼。仆射王俭对人说:“在北方士人中寻觅张绪这样的人,过了江是找不着的。不知陈仲弓、黄叔度能否和他相比美?”皇上到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经,由于张绪的座位较远,皇上听不到张绪说话,又不便移动张绪,便给僧达换地方使自己接近张绪。

不久,加张绪骁骑将军。皇上打算让张绪任右仆射,征求王俭的意见,王俭说:“南方士人很少有任此职的。”当时褚渊在座,便启禀皇上说:“王俭还年轻,有些先例恐怕一下子还想不起来。东晋时的陆玩、顾和,都是南方士人。”王俭说:“东晋是衰败政治,不能用作准则。”皇上便作罢。建元四年,国子学校刚刚建立,便任命张绪为太常卿,领国子祭酒,常侍、中正等职仍旧。张绪迁官之后,皇上便让王延之来代替张绪做中书令,当时人都认为这个人选很合适,像晋朝任用王子敬、王季琰一样。

张绪对《周易》很有研究,因此他总是言精理深,被当时人所崇仰。他经常说何平叔所不明白的《易》中的七个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各卦中所包含的时义。

世祖(萧赜)做皇帝后,张绪转任吏部尚书,祭酒之职仍旧。永明元年(483),迁官金紫光禄大夫,领太常。次年,领任南郡王师、加官南齐书给事中,太常之职仍旧。永明三年,转任太子詹事,师、给事等职仍旧。张绪每次朝见,世祖都要目送他老远。对王俭说:“张绪是根据地位而尊敬我的,我是根据德行而显贵他的呢。”后来又迁任张绪为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师等职仍旧。又配给他亲信二十人。又让他领任中正。长沙王萧晃示意他选用吴兴闻人邕为州议曹,张绪认为他资历不合适,坚持不同意。萧晃派书佐到张绪那里坚持要用闻人邕,张绪便表情严正地说:“这里是我的家乡州郡,殿下怎么可以这样逼迫我!”永明七年,竟陵王萧子良领任国子祭酒,世祖下敕给王晏说:“我打算让司徒辞去祭酒给张绪来担任,外面有什么议论?”萧子良到底没有接受此职。张绪便任国子祭酒,光禄、师、中正等职务仍旧。

张绪从来不谈利禄问题,一有钱财就散给他人。往往是清言端坐,有时一天都不吃饭,门生们看张绪饿了,就给他准备膳食,但他从来不要求。去世时六十八岁。遗嘱只要求用芦葭作丧车,灵上放一杯水一柱香火,不设祭奠。从弟张融敬重张绪,拿他当亲兄一样看待,这时拿了酒来到张绪灵前酌饮,恸哭道:“阿兄风流顿尽!”朝廷追赠张绪为散骑常侍、特进、金紫光禄大夫。谥号为“简子”。

本史作者认为:王僧虔有大音希声的气量,又兼长艺术。能够警戒骄盈保守满足,委屈自己以求安全,和诸公相比照,的确是和平时期的良相。张绪衿怀充实气质清洁,风范自然,是官员们的模范,在朝廷和民众中受到普遍的敬重和钦仰。像张绪这般风流人物,难道不应该称为名臣么!

赞语:简穆有长者之德,他的节义广大宽阔。他对声律草隶无不精通,还能把中央工作治理得井井有条。思曼性情廉洁闲静,仿佛和世俗无关。对《周易》潜心钻研,他的才情真是清澹。

猜你喜欢
  卷八十四·列传第十四·脱脱
  卷一百五十四·毕沅
  卷八·常璩
  ●卷七·周密
  卷九 献帝·王夫之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六·佚名
  卷之四百三十·佚名
  一百九十五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清季外交史料选辑目录·王彦威
  一○七五 贵州巡抚永保奏覆抽改《通鉴纲目续编》部数折·佚名
  三○四 两江总督高晋奏拏解为《徧行堂集》制序刊行之高纲长子高(禾华)等情折禾·佚名
  六二 两淮盐政李质颖奏进呈高晋等送到原书暨密访马裕家再无秘藏折·佚名
  卷二十六·司马迁
  卷二十五 上 郊祀志 第五上·班固
  二 工程师的幻想·邹韬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吴氏·唐圭璋

      吴氏,王安石妻。封越国夫人。   定风波   待得明年重把酒。携手。那知无雨又无风。

  • 第三十八回 呈画扇得践前缘·陈端生

    第三十八回呈画扇得践前缘诗曰:睹物思人喜又惊,忽然画扇对侬呈。三生有幸今如愿,得践前缘证旧盟。话说刘郡主在旅店内打发进喜去后,店小二遂端正夜饭送进来。刘燕玉长斋未曾开荤,陪着梵如吃素。江妈妈在万缘庵熬清苦淡了

  • ●节侠记目录·许三阶

    第一齣 开宗第二齣 忧国第三齣 闺忆第四齣 忠忤第五齣 虏侠第六齣 直谏第七齣 勘责第八齣 闻谪第九齣 送别第十齣 壻谒第十一齣 计谄第十二齣 成婚第十三齣 春游第十四齣 订访第十五齣 侠晤第十六齣 

  • 提要·郑潜

    臣等谨案樗庵类稿二卷明郑潜撰潜字彦昭歙县人元末由内台掾广东帅府従事上计京师遂为监修国史掾后擢正字歴官监察御史福建行省员外郎海北道亷访副使泉州路总管入明起为寳应县主簿迁潞州同知至洪武十年乃致仕程敏政新安

  • ●卷一百三十一·徐梦莘

      炎兴下帙三十一。   起建炎三年八月二十日丙寅,尽闰八月十四日庚寅。   二十日丙寅隆祐皇太后至洪州。   闰八月一日丁丑朔吕颐浩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杜充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皆御营使参

  • 第二十七回 梅驸马含冤水府 郑中官出使外洋·蔡东藩

      却说成祖得解缙诗,知他借端讽谏,心中很是感叹。寻复问及黄淮、尹昌隆等,大家主张立嫡,乃决立世子高炽为皇太子,高煦封汉王,高燧封赵王。煦应往云南,燧应居北京,燧本与太子留守北平,奉命后没甚异议,独高煦怏怏不乐,尝对人道:

  •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全书序·金履祥

    朕惟自古帝王言动必记而史事以兴顾周礼外史所掌卷帙寖繁即记传亦异千百年来微言大义昭接天壤必以尼山笔削为断所从来尚矣粤自龙门而降累朝国乘体制略同涑水司马氏易分类为合编盖犹左氏法也紫阳朱子特起而振举之纲以提

  • 八二三 军机大臣奏遵查《高丽史鉴》等书情形并将《朝鲜史略》黏签进呈御览片·佚名

    八二三 军机大臣奏遵查《高丽史鉴》等书情形并将《朝鲜史略》黏签进呈御览片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初二日遵旨交翰林院四库馆查取《续通典》内所载《高丽史鉴》、《日本东鉴》、《中山世鉴图》等书。兹据覆称:现在四库全

  • 十国春秋巻五十六·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后蜀九列传韦縠 欧阳炯顾夐 令狐峤向瓒 句中正孙逢吉鹿防扆阎选 赵元拱王中孚文谷杨九龄何光逺韩保升蒲防轨张立雅韦縠少有文藻梦中得软罗缬巾由是才思益进仕髙祖父子累迁监察御史已又陞【阙】部尚书

  • 杜如晦传·欧阳修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祖父杜果,在北周、隋朝之际有名望。杜如晦年轻时才能出众、性格豪爽,喜欢读书,以风流儒雅自诩,有临难不苟的气节,能当机立断。隋朝大业年间(605~617),参加吏部量才授官的考核,侍郎高孝基对他的才华感

  • 樊一蘅传·张廷玉

    樊一蘅,字君带,宜宾人。他的父亲樊垣做过常德知府。一蘅考中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被派出任安义知县、襄阳知府,后来逐渐做到吏部郎中,告假回乡了。崇祯三年(1630)秋,一蘅改任榆林兵备参议。流贼当中有很多榆林人,这里又长

  • 翰苑羣书卷三·洪遵

    宋 洪遵 编韦处厚翰林学士记魏晋已后典综机密政本中书诏命辞训皆必由焉唐有天下因袭前代爰自武徳时有密命则温大雅魏征李百药岑文本之属视草禁中干封则刘懿之周思茂范履氷之伦秉笔便坐自此始号北门学士皆自外召入未

  • 西清笔记卷第二·沈初

    纪职志 上曰所著诗文朱字稿发下誊清送览经更定后将誊清片发誊于册于文襄相国受其事后则梁文定相国今则韩城相国承之[一则] 上于朔望及佛诞日必书心经每册发下以泥金字题签及函签书御笔心经四字注年月于下今已千余函矣

  • 卷二十七·余萧客

    钦定四库全书古经解钩沉卷二十七长洲余萧客撰孟子下离娄【下】死伤勇【章指】言廉恵勇人之髙行也丧此三名则士病诸故设斯科以进能者也发乘矢而后反【章指】言求交取友必得其人得善以全养凶获患是故子濯济难羿以残可

  • 五阴品第二之一·佚名

    尔时佛告持世菩萨。持世。若菩萨摩诃萨欲得一切法实相。若欲善分别一切法章句。若欲得念力。若欲转身具足得不断念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疾入如是法门。于是法门得智慧光明。何以故?于是法中疾得具足故。又复持

  • 三论玄义·吉藏

    慧日道场沙门吉藏奉命撰总序宗要。开为二门。一通序大归。二别释众品。初门有二。一破邪。二显正。夫适化无方。陶诱非一。考圣心。以息患为主。统教意。以通理为宗。但九十六术栖火宅为净道。五百异部萦见网为泥洹。

  • 联灯会要·晦翁悟明

    凡三十卷。南宋晦翁悟明撰。又称禅宗联灯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三六册。列举过去七佛至天童正觉之法嗣等禅宗五家之传灯法系,并依序集录其重要之机缘问答。本书撰于孝宗淳熙十年(1183),卷首有淳熙十六年淡齐李泳之序、元至元

  • 参同一揆禅师语录·超琛

    清超琛(尼)说,普明编、明俊录。卷内收图像。像赞、序、示众、偈、颂古、机缘、佛事、记铭、行实、自叙行略训徒。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九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