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录一

◎日汪密约全文

△二十八年十二月三十日签订

⒈以日满支建设东亚新秩序为烟幕,置中国于日本奴役之下。⒉以善邻修好为甘饵,实行政治侵略的野心。⒊以经济提携为手段,实现搜刮资源的企图。⒋以共同防卫为幌子,到达华北驻兵的目的。⒌以沿海岛屿的占领,作为南进北攻的支点。

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

“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此件及附件,系十一月五日由影佐在六三花园交周佛海梅思平十二月三十日在沪签字,三十一日由犬养健携回东京,高宗武注)。

【一】日支两国政府以“附件一”所载调整日支新关系之原则为准据,调整两国之新国交。

【二】承认事变中新国交修复以前既成事实之存在,按事态之许可,以前条之原则为准据,逐次调整之。

【三】承认在事变继续中,基于必然之要求而起之特殊事态之存续,及特殊事态随情势之推移乃至事变之解决,以调整日支新关系之原则为准据,逐次调整之。

【四】对于前列二项另行研究之。

△附件一

“调整日支新关系之原则”

日支满三国在建设东亚新秩序理想之下,相互善邻而结合,以东亚和平之枢纽为共同目标,其基础之事项列记如左:

【一】以互惠为基调。设定日支满三国一般的提携,尤其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等原则。

【二】华北及蒙疆在国防上并经济上设定日支强度之结合地带,在蒙疆地方则除前项之外,因防共之关系,特别设定军事上及政治上之特殊地位。

【三】在扬子江下流地域设定经济上日支强度结合地带。

【四】在华南沿海特定之岛屿,设定特殊地位。

【五】对于右列诸项之具体事项,以附件二所载要项为准据。

△附件二

“日支新关系调整要项”

第一、关于善邻友好之事项

日支满三国为相互尊重本然之特质,浑然相提携,以确保东亚之和平,而举善邻友好之事共起见,应全般的讲求互助连环及友好之手段。

【一】中国承认满洲帝国,日本及满洲尊重中国之领土及主权,日支满三国修复行国交。

【二】日支满三国政府一切政治外交教育交易等,足以破坏相互友谊之措置及原因,将来逐渐消灭之。

【三】日支满三国实行以相互提携为基调之外交,对于第三国之关系,不采取违反此基调之一切措置。

【四】日支满三国协力于文化之融协,创造及发展。

【五】日本派遣所要之顾问于中央政府,以协力于新建设,特别强度结合地带及其他特定地带之重要机关,配置顾问职员。

【六】随日支满善邻关系之具体实现,日本逐渐考虑租界及治外法权等之交还。

第二、关于共同防卫原则之事项

日支满三国协同防共并协力于共通治安之维持。

【一】日支满三国各在其领域内铲除共产份子及其组织,并采互携协力于防共之情报宣传等有关事项。

【二】日支满共同防共之实行,为达到目的,日本将所要之军队,驻屯于华北及蒙疆之要地。

【三】另行缔结日支防共军事同盟。

【四】第二项以外之军队,视全部及局部之情势如何,当尽量从速撤退,但现驻华北及长江下游之军队,当继续驻屯至治安确立时为止。

【五】为共同维持治安起见,承认日本舰船部队得在长江沿岸之特定地点及华南特定岛屿驻屯停泊。

【六】日本在大体上对于驻兵地域内所存之铁道航空通讯,及主要港湾水路,保留其军事上之要求权及监督权。

【七】中国在日本驻屯区域内之警察队及军队等武装团体之配置及军事设施,暂时以治安及国防上之必要之最少程度为限,日本对于中国军队警察队之建设,由顾问及教官之派遣武器之供给等协力行之。

第三、关于经济提携原则之事项

日支满三国为举动连环及共同防卫之实现,关于产业经济等,基于长短相补有无相通之旨趣,以共同互惠为主旨。

【一】日支满三国对于资源之开发、关税交易航空交通通信气象测量等,为实现上述之主旨,及以各项之要旨,缔结所要之协定。

【二】华北蒙疆之资源,尤其对于蒙藏资源之开发与利用,中国由于共同防卫及经济结合之见地,应与日本以特别之便利,即在其他之地域,关于特定资源之开发利用,由经济结合之见地,亦予以必要之便利。

【三】对于一般之产业,日本子中国方面以必要之援助,关于农业,则援助其改良,设法增加其产量,以安定中国之民生。

【四】关于中国财政经济政策之确立,日本予以所要之援助。

【五】关于交易,采用妥当之关税及海关制度等,以振兴日、支、满间一般的通商,同时对于日、支、满间,尤其华北间之物资需给,应使其便利而合理。

【六】关于中国交通、通讯、气象及测量之发达,日本予以所要之援助乃至协力,全中国航空之发达,华北之铁道(包括陇海线),日支间及中国沿海之主要海运,扬于江之水运及扬子江下流之通讯,应为日、支交通协力之重点。

【七】日、支协力建设新上海。

△备考

【一】新中央政府赔偿事变以来日本国臣民在华所受权益之损失。

【二】新中央政府在日、支新国交修复以前,对于日本有关系之重要事项,应与日方密切协议。

△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附件第一,与临时政府之关系调整要领。

【一】本要领所称之华北,大体上指由长城线(不包括在内)以南之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及大体上旧黄河以北之河南省地域而言。

【二】鉴于华北与日、满两国在国防上、经济上为强度结合地带之特殊性,根据日支新关系调整之原则,为对日、满之地方的处理,设置华北政务委员会(假称,以下同)。

【三】关于华北政务委员会之权限、构成等具体事项,应于中央政治会议中协议之;然在中央政府树立前,由汪、王两氏共同决定之。

【四】华北政务委员会之权限构成,在日支新关系正常化之时,以能具体实现下记诸项为限度;但在此以前,亦应以上限度为目标逐次整理之。

废止“临时政府”之名称,重新由华北政务委员会暂时继承既成事实,以图政务移行之圆滑,不使人心有所不安。(一)关于共同防卫,尤其防共、治安之协力:⒈关于随日本军驻屯而发生事项之处理。⒉关于日支防共、治安协力所要事项之处理。⒊关于其他日支军事协力之处理。

(二)关于经济提携尤其埋藏资源之开发利用,及日满华北间物资之供给。⒈关于日本关于埋藏资源之开发与利用,而供给特殊便利事项之处理。⒉关于日满蒙疆及华北间物资需给合理化事项之处理。⒊关于日满蒙疆及华北间之通货及汇兑协力事项之处理。⒋关于航空铁道通讯及主要海运之日支协力事项之处理。

(三)关于采用日本人顾问及职理(职员)事项之处理。

(四)联银制度及与此相关联之制度在有存续必要之期间,中央政府予以所要之助成。

(五)暂时规律华北政务委员会与中央政府间之主要事项。①华北政务委员会为支付所要经费而采取确保必要收入之措置,因是之故,关税盐税及统原税则上虽为中央税,但关税收入剩余之一定比例,与盐税收入剩余,及统税暂时属于华北政务委员会,又对于上述国税征税机关之监督,由中央政府委任华北政务委员会。②华北政务委员会在某种程度仍有起债权。③官有财产仍照现状,属于华北政务委员会,逐渐调整之。④海关邮政及航空,应置于中央政府管理之下,然此等现状之改变,则逐渐行之。⑤陇海路之管理及运营,属于华北政务委员会。⑥除特出官外,所属官吏之人事权,属于华北政务委员会。⑦对第三国之外交交涉,由中央政府行之,与

日满间随地方的处理而发生之交涉,由华北政务委员会行之。第二、与维新政府之关系调整要领【一】一方尊重维新政府之立场,而防止其动摇,同样诱导其融合而归一于中央政府,使其在中央政府树立之前,继续处理政务。【二】中央政府树立后,虽使维新政府谅解,而不设置政务委员会等,然关于其主要人物之体面与地位,汪方应考虑及之。【三】中央政府成立,而维新政府解散之时,中央政府暂时继承既成事实,以图政务移行之圆滑,勿使人心有所不安。【四】在扬子江下流地带,为实现中日经济之强度结合起见,日本之特别要求如左:

(一)对于新上海。

1.关于新上海建设之协力事项。

2.关于在新上海所措置之随日本军驻屯而

发生事项之处理。

3.关于在新上海所措置之航空主要海运扬

子江民运及通信之协力事项。

4.关于其他一般日支协力而在新上海所处理之事项。

(二)为使上述日本方面之要请容易实现起见,讲求设置日支经济协议机关等所要之措置。第三、与蒙古政府之关系调政要领。

【一】本要领所称之蒙疆,大体上系指内长城线(包括在内)以北之地域而言。

【二】鉴于蒙疆在国防上经济上为日支满三国强度结合地带之特殊性,关于外交(对日满交涉除外)以外之行政立法司法与军事及对外蒙交涉,以既成事实为基础,承认其有广泛的自治,而为高度之防共自治区域。

【三】为设定蒙古联合自治政府,与新中央政府之关系,在召开中央政治会议以前,于汪精卫或其代表与德王或其代表之会见中,以文书约定左记事项。

1.中央政府承认蒙古联合自治政府之高度防共自治之既成事实。

2.关于调整两政权之关系、根据本谅解、在新中央政府成立后,另行协定之。

【四】前项之谅解成立之时,由蒙古联合自治政府派代表出席中央政治会议。

【五】在中央政治会议不议论第三项谅解范围以

外之事件。

第四、厦门

汪方承认厦门特别行政区域之事实。

第五、华南沿海特定岛屿

华南沿海特定岛屿中,在海南设置中央政府直辖之局地的行政组织(连军事处理机关),基于日本在该岛之特殊地位,使其处理左记要求事项:

【一】关于随日本军驻屯而发生之事项。

【二】关于日支军事及治安协力之事项。

【三】关于国防上必要的特定资源之开发与利用之事项。

【四】关于航空通讯及海运之事项。备考

【一】本要领包括将将来日支间应约定之执方要请事项,及中国方面之内政问题应自动措置之事项。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七十三·志第一百二十六·食货上一等·脱脱
  卷一百十二·表第十三·七卿年表二·张廷玉
  卷一百六·表第七·功臣世表二·张廷玉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五·李心传
  卷第二百二十六·胡三省
  卷第八十二·胡三省
  ●卷二十七。杂记一·梁章钜
  卷之一百九十·佚名
  ◎“米统会副处长”顾戢人被捕经过·佚名
  皇王大纪卷十七·胡宏
  一四二七 江苏巡抚长麟奏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七部折·佚名
  卷五十一 贾邹枚路传 第二十一·班固
  谯定传·脱脱
  刘黻传·脱脱
  第四讲·孙中山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零二·彭定求

        卷302_1 【宫词一百首】王建   蓬莱正殿压金鳌,红日初生碧海涛。   闲著五门遥北望,柘黄新帕御床高。   殿前传点各依班,召对西来八诏蛮。   上得青花龙尾道,侧身偷觑正南山。   龙烟日暖紫曈曈,宣政门

  • 卷四·佚名

    改妆问信 见语凌烟忙便答:“锦字何难寄五羊?姐若有书奴肯去,岂须鸿雁为传将。”丽姐听言称:“假事,莫来懵讲恼人肠。广东此去迢迢路,你点传书与白郎?”凌烟笑谓双娇姐:“此情我岂不思量?在娇心所忧疑

  • 台湾诗乘卷五·连横

    牡丹之役既平,沈文肃公奏建延平郡王祠,殿宇巍峨,中外瞻仰。文肃自撰一联悬于殿上。文曰:“开千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遗民世界;极一生无可如何之运,缺憾还诸天地,是创格完人。”此外佳联尚多,题咏亦伙。余记

  • 卷九·魏源

    江行杂诗五首(嘉庆庚辰,奉母东下。)试登大别观荆鄂,何似君山俯洞庭?如束估帆三楚至,无穷征雁六朝听。大江东去风月白,春色南来天地青。何事悲歌更怀古?乾坤元气是吾形。◇侧闻淫雨告荆邦,泽国鼋鼍恣潦洚。平世务耕非务战,只今防

  • 列传第九 梁御 若干惠 怡峰 刘亮 王德·令狐德棻

    梁御字善通,其先安定人也。后因官北边,遂家于武川,改姓为纥豆陵氏。高祖俟力提,从魏太祖征讨,位至扬武将军、定阳侯。御少好学,进趋详雅。及长,更好弓马。尔朱天光西讨,知御有志略,引为左右,授宣威将军、都将。共平关右,除镇西将

  • 志第二十九 食货下·刘昫

    武德八年十二月,水部郎中姜行本请于陇州开五节堰,引水通运,许之。永徽元年,薛大鼎为沧州刺史 ,界内有无棣河,隋末填废。大鼎奏开之,引鱼盐于海。百姓歌之曰:“新河得通舟楫利,直达沧海鱼盐至。昔日徒行今骋驷,美哉薛公德滂被!”

  • 列传第一百二十三 儒学上·欧阳修

    高祖始受命,鉏类夷荒,天下略定,即诏有司立周公、孔子庙于国学,四时祠。求其后,议加爵土。国学始置生七十二员,取三品以上子、弟若孙为之;太学百四十员,取五品以上;四门学百三十员,取七品以上。郡县三等,上郡学置生六十员,中、下以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七十五·徐乾学

    元纪二十三【起黓执徐七月尽昭阳大荒落十二月凡一年有竒】顺帝至正十二年秋七月庚辰徐夀辉将项普畧引兵自徽饶犯昱岭闗攻杭州城中仓猝无备参政樊执敬遽上马率众出中途与贼遇射死贼四人贼又逐之复射死三人已而贼来益

  • 卷之九百三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洪杨轶闻·佚名

    ◎傅善祥傅善祥,金陵女也,幼习文史,年二十余,粤兵陷江宁,逼取民间识字妇女,纳之伪官,充女簿书,代为批判。善祥婉媚颇合意,后遂恃宠而骄。笺牒有不当,辄肆批骂,屡言首事诸酋,狗矢满中,盖极诋其不通也。语侵东王,王怒,乃借善祥嗜吸黄烟

  • ·禀抚军徐中丞树人·丁曰健

    窃职道于九月初七日出省登舟,初八日驶出五虎口放洋;风帆迅顺,初九日申酉间收泊淡属之沪尾口登岸。晤办理通商事务之恩丞煜,询查田参将如松率带省兵尚未抵沪;职道在省时先发传牌暨首县海防各信,均未达到。大约

  • 食货二·徐松

    营田庄田附案此门内亦间言庄田,咤附之,不另立门。 食货 宋会要辑稿 食货二 营田杂录 营田杂录【宋会要】凡诸路,惟襄、定、唐三州有营田使,或营田事,通判亦同领其事。而河北转运使兼西路招置营田使,河东转运使兼东路招置营

  • 自序·胡适

    这里收集的一些文字大都是最近五年内随时写的,其中偶有三四篇是五年前写的。这些文字差不多全是在各种刊物上发表过的。没有发表过的只有这几篇:《四十二章经考》和附录三件,《论六经不够作领袖人才的来源》,《论(春秋)&mda

  •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六·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一七六)心品行禅经第五(第四分别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世间真实有四种行禅者。云何为四。或有行禅者炽盛而谓衰退。或有行禅者衰退而谓炽盛

  • 卷第六十·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六十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第二十九世宝峯瑄禅师法嗣竟陵荆门天奇本瑞禅师南昌锺陵人。父江堂。母徐氏。年二十。忽念色身无常。

  • 三十五举·吾丘衍

    印学论著,元吾丘衍著。该书载于《学古编》中,阐述篆隶之演变,篆写摹刻方法及篆刻知识、创作经验等,后世篆刻家多奉为科律。清桂馥有《续三十五举》、姚晏有《再续三十五举》、黄子高《续三十五举》等,曾刻入《咫进斋

  • 目经大成·黄庭镜

    眼科著作。3卷。清·黄庭镜撰。初稿完成于1741年,经四次易稿,于1774年定稿。1804年黄庭镜之门生邓赞夫录读其书以《目科正宗》之名刊出,《目经大成》是中医眼科学一部总结性著作。全书纲目分明,次序井然。上卷总论,包

  • 知圣篇·廖平

    《知圣篇》是廖平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分正、续二编,正编初稿成于光绪十四年(1888),改定于光绪二十七年,光绪三十年(1904)由绥定府中学堂刻成;续编则成书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与正编合编,先后收入《四益馆丛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