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八 张法滕冯度杨列传第二十八

(张宗、法雄、滕抚、冯绲、度尚、杨璇)

◆张宗传,张宗字诸君,南陽鲁陽人。王莽时,做本县陽泉乡佐。逢王莽失败,义兵四起,张宗便率领陽泉百姓三四百人起兵略地,西至长安,更始帝用张宗做偏将军。

张宗看到更始政治紊乱,便将家属客居安邑。后来大司徒邓禹西征,安定了河东,张宗到邓禹那里后自己回去了。邓禹听说张宗素多权谋,于是上表推荐他做偏将军。邓禹军到了..邑,赤眉大军将至,邓禹认为..邑不足守,想带军队进而坚守城邑,可是众人害怕贼人追赶,怕当后卫。邓禹便把诸将的名字写在竹简上面,写明前后次序,乱装在箧中,叫各人抽签。张宗独不肯抽,他说:“死生有命,张宗难道是辞难就逸的人吗?”邓禹叹息道“:将军有老亲弱子在营里,怎么不考虑?”张宗说:“我听说一个兵卒尽力,百人不能挡住;万夫舍得死,可以横行天下。张宗今拥兵数千,承受大军的威力,何必马上料其必败呢!”于是留为后拒。诸营既引兵出发,张宗便督促军士,坚筑营垒,死守不退。邓禹到前县,听人议论道“:凭张将军的人力,挡百万之师,等于是把小雪投进沸汤,即使想尽力,也办不到啊。”于是派步兵骑兵二千人回来迎接张宗。张宗带兵出发,而赤眉军仓猝到来,张宗和他开战,把他们打退了,便得回营,于是诸将服其勇敢。等到回到长安,张宗夜晚率领锐士入城袭击赤眉,被敌人射中两膊之间,又转攻诸营保,被流矢所击,差点死去。等到邓禹被召回京,光武用张宗做京辅都尉,率领突骑与征西大将军冯异共击关中诸营保,攻破了,升为河南都尉。

建武六年(37),都尉官省,拜为太中大夫。

八年(39),颍川桑中盗贼群起,张宗带兵击败平定了。后来,青州、冀州盗贼屯聚在山泽之中,张宗以谒者(官名)督促诸郡兵讨平了。

十六年(47),琅笽、北海盗贼又起,张宗督两郡兵讨伐之,于是定出方略,明确奖励投降者,敌人都破散了,于是沛、楚、东海、临淮群贼害怕他的威武、互相捕斩者几千人,青州、徐州之敌怕得十分厉害。后来张宗升为琅笽相,他的政策喜欢严猛,敢于杀伐。

永平二年(60),死在官位上。

◆法雄传,法雄字文强,扶风..县人。齐襄王法章之后代。秦国灭了齐国,子孙不敢称田姓,所以用法做氏。宣帝时,迁三辅,世代作二千石。法雄起初在郡里作功曹,后来升至太傅张禹府,举雄高第,授职平氏长。法雄长于政事,喜欢揭发坏人,盗贼很少发生,官吏百姓畏爱他。南陽太守鲍得上其理状,升为宛陵县令。

永初三年(110),海贼张伯路等三千多人,戴着红帽子,穿着红衣,自称“将军”,进犯沿海九郡,杀了二千名令长。起初,朝廷派侍御史庞雄督促州郡兵士攻击他们,伯路等投降,不久又聚在一起。第二年,伯路又与平原刘文河等三百多人称“使者”,攻厌次城,杀长吏,转入高唐县,烧官寺,释放囚犯,头目都称“将军”,一起朝见伯路。伯路戴五梁冠,佩印绶,党羽越来越多。朝廷就派御史中丞王宗拿着符节调集幽州、冀州各郡兵马,共数万人,并提拔法雄做青州刺史,与王宗合力讨伐他们。连战破贼,斩首溺死好几百人,其余都逃跑了,收缴器械财物很多。恰逢赦免的诏书到了,贼人还认为军甲没有解除,不敢回来投降。于是王宗召集刺史太守共同商议,都认为应当马上进行攻击。法雄说“:不能这样。兵是凶器,战争是危险的事。勇气不可仗恃,不能操必胜之权。贼人如果乘船出海,深入远岛,攻打就不那么容易。等到赦令到了,可暂时收兵,来安慰引诱他们,势必解散,然后再想办法,可以不战而获得安定。”王宗同意,立即罢兵。贼人听了大喜,于是发还掳掠的人。而东莱郡兵独未解除兵甲,贼人又惊恐,逃至辽东,停留岛上。

五年(112)春,缺乏粮食,又包抄东莱间,法雄率领郡兵攻破他们,贼人逃回辽东,辽东人李久等共起斩平他们,于是州界清静了。法雄每次巡行各部,登记囚徒,观察颜色,多能得到案情的真假,长吏不执行法令的都被解除印绶而离职。法雄在州四年,升为南郡太守,断狱省少,户口增多。郡临近江沔,又有云梦薮泽,永初年间,多虎狼的侵扰,前太守悬赏招募猎人捕捉,被虎狼之害的很多。法雄便发公文给属屈道“:凡虎狼之在山林,等于人民之居城市。古时最开化的时代,猛兽不侵扰,都由于皇上恩信宽泽,仁德遍及飞禽走兽。太守虽然不够仁德,但不敢忘记这种意义。文件到达后,一律毁坏槛井,不得到山林乱捕野兽。”从此以后虎害稍止,百姓得到安居。在郡几年,连年丰稔。元初年间死于官位。

◆滕抚传,滕抚字叔辅,北海剧人。起初在州郡做官,后来升为涿县令,有文武才用。太守认为他能干,委任郡职,兼领六县。政治修明,深受百姓爱戴,在职七年,道不拾遗。顺帝末年,扬州、徐州盗贼四起,连年互相勾结。建康元年(144),九江范容、周生等相聚反叛,屯据历陽,成为江淮大祸。朝廷派御史中丞冯绲将兵督促扬州刺史尹火翟、九江太守邓显讨伐他们,耀、显军败,被贼所杀。又有陰陵人徐凤、马勉等又进犯郡县,杀掠官吏人民。徐凤穿红衣,带黑绶,自称为“无上将军”。马勉戴皮帽,穿黄衣,带玉印,称“黄帝”,筑营垒在当涂山中。于是建年号,设百官,派别帅黄虎攻陷合肥。

第二年,广陵贼张婴等又聚众数千人谋反,占据广陵。朝廷广泛征求将帅,三公推举滕抚说他有文武全才,拜为九江都尉,与中郎将赵序助冯绲联合州郡数万人一起讨伐。又广开赏募、钱、邑各有等差。梁太后担心群贼屯驻勾结,诸将不能制服他们,又提议派遣太尉李固。没有出发,碰上滕抚等进兵击贼,大破之,斩马勉、范容、周生等一千五个首级,徐凤就带领余众攻烧东城县。下邳人谢安响应征募,率领他的宗亲设埋伏攻击徐凤,并斩了他的头。朝廷封谢安做平乡侯,邑三千户。拜滕抚为中郎将,督导扬州、徐州事。滕抚又进击张婴,斩获千余人。赵序犯了畏懦不进的罪,又诈增首级,被召回杀头示众。又历陽贼华孟自称“黑帝”,进攻九江,杀郡守。滕抚乘胜进击,击破了,斩了华孟等三千八百首级,虏获七百多人,牛马财物不可数计。于是东南全部平定,整顿军旅而还。朝廷封抚做左冯翊,除一子为郎。滕抚所得赏赐,全部分给了部下。滕抚性格端方正直,不结交权势,宦官们怀恨在心。等到论功行赏,太尉胡广当时录尚书事,承旨上奏罢黜滕,天下都怨恨起来。后来,滕抚死于家中。

◆冯绲传,冯绲字鸿卿,马郡宕渠人。年少时学《春秋》、《司马兵法》。父亲冯焕,安帝时做过幽州刺史,痛恨奸恶之徒,多次责罚他们的罪。当时玄菟太守姚光也是人事关系不协调。

建光元年(121),怨恨者就伪造玺书谴责冯焕与姚光,并赐以欧刀。又下诏给辽东都尉庞奋使他赶快执行刑罚,庞奋就斩了姚光,拘留冯焕。冯焕想自杀,冯绲怀疑诏文有假,便阻止冯焕道“:大人在州时,本想除去奸恶,实在没有别的原故,一定是凶人进行讹诈,施展毒计。我愿把事情向上反映,如果是真的,甘心服罪也不晚。”冯焕听从儿子的话,上书自陈原故,果然是狡诈者所为,皇上召庞奋抵罪。恰逢冯焕死在狱中,皇帝很同情他。赐给冯焕、姚光钱各十万,以子作郎中。冯绲从此很著名。冯绲家富好施舍,赈救穷急之人,被州里所爱戴。起初,被举为孝廉,七次升迁成为广汉属国都尉,又被征召做御史中丞。顺帝末年,朝廷派冯绲持符节督促扬州诸郡军事,与中郎将滕抚一道击破群贼,迁为陇西太守。晓谕大家投降,胡虏都停止活动各自散归原处。后来冯绲做了京兆尹转司隶校尉,所在之处树立威刑。后来升为廷尉、太常。这时长沙蛮人进犯益陽,屯聚很久,到延熹五年(163),徒众更多,而零陵蛮贼也与他们勾结,合共二万余人,攻烧城郭,杀伤长吏。又有武陵蛮夷全部反叛,抢掠江陵一带,荆州刺史刘度、南郡太守李肃都弃官逃走,荆南都陷于敌手。

朝廷于是拜冯绲为车骑将军,带十余万讨伐他们,诏书上写给冯绲道:“蛮夷进犯中国,久不讨摄,各焚都城,践踏官民。州郡将吏,死职之臣,相互逃窜,曾不回头,多么惭愧。将军素有威猛之名,因此提拔授以六师。前代陈汤、冯、傅之徒,以少击多,郅支、夜郎、楼兰之敌,头颅挂在大街示众,卫青、霍光北征,功列金石,这都是将军所全知的。现在如果不是将军,谁能修复前朝的功绩?进退之事,权时之策,都由将军专管,出郊之事,不再由内管理。已经下令有司在国门设饯行之礼。《诗经》不是说过:‘进厥虎臣,阚如九虎虎,敷敦淮坟,仍执酉鬼虏。’(注:《诗》、《大雅》,周宣王时,徐方、淮夷反叛,宣王乃进其虎猛之臣,布兵在淮水之边,俘获众虏不少。)将军勉励吧!”这时天下饥荒,国库空虚,每次出兵打仗,常减公卿奉禄,向王侯借租赋,前后派遣将帅,宦官常诬赖他们折耗军资,往往抵罪。冯绲性情刚烈正直,不行贿赂,但害怕被宦官们中伤,于是上疏道:“听信谗言,伯夷也可怀疑,如果不被猜疑,盗跖也属可信。所以乐羊子立了阵功,文侯拿给一筐谤书。愿请派中常侍一人监督军中财费。”尚书朱穆奏冯绲用财自避嫌疑,有失大臣之节。有诏书下来不许弹劾。冯绲的军队到了长沙,贼人闻讯,全部到营道求降。冯绲进击武陵蛮夷,斩首四千余级,受降十多万人,荆州得以平定。诏书赐钱一亿,冯绲坚决不受。冯绲带着军队回到京师,推功劳给从事中郎应奉,荐他作司隶校尉,而自己上书请求退休,朝廷不答应。监军使者张敞秉承宦官旨意,奉冯绲将傅婢二人戎服自随,又常在江陵刻石纪功,请求下诏给官吏审理。尚书令黄俊奏议,认为罪无正法,不应纠缠。恰逢长沙盗贼又起,攻桂陽、武陵,冯绲因为军还而盗贼复发,被免职。不久,拜将作大匠,转升河南尹。上书道:“旧典,中官子弟不得为牧人职。”帝不采纳。又做了廷尉。当时山陰太守单迁因罪坐牢,冯绲考查定其死罪。单迁,故车骑将军单超的弟,中官互相包庇,于是一共诬告冯绲,与司隶校尉李膺、大司农刘..俱输左校。应奉上疏为绲等说情,得免罪。后来拜屯骑校尉,又为廷尉,死在官位。

◆度尚传,度尚字博平,山陰湖陆人。家贫,没有完成学业,不被乡里所推举。多年困穷,便替宦者同郡侯览看管田亩,做了郡上的会计,拜为郎中,授职上虞长。他办事很严厉,很会发觉坏人坏事,吏人称他为神明。后来升为文安县令,碰上疾病流行,谷贵人饥,度尚开仓拿出粮食,营救生病的人,百姓得到救济。当时冀州刺史朱穆来巡视,看见度尚很觉奇怪。

延熹五年(163),长沙、零陵盗贼共七八千人,逢称“将军”,进犯桂陽、苍梧、南海、交阝止,交阝止刺史和苍梧太守望风逃跑,二郡都陷入贼手。朝廷派御史中丞盛修募兵讨伐,不能胜利。豫章艾县人六百余人,应募而没有得到赏钱,怨恨在心,便反叛,焚烧长沙郡县,进犯益陽,杀了县令,徒众更加多起来。朝廷又派谒者马睦,督荆州刺史刘度去攻打,打了败仗,马睦、刘度都逃跑了。桓帝诏公卿推举代替刘度的人,尚书朱穆推举度尚,从右校令提升为荆州刺史。度尚亲自率领部下,和部下同劳逸,同时广招杂种诸蛮夷,明令悬赏,进击贼人,把贼人打得大败,投降的有数万人。桂陽老贼子头目卜陽、潘鸿等害怕度尚的威风,逃到了山谷之中。度尚穷追数百里,贼人就到了南海,破其三屯,获珍宝甚多。可是卜陽、潘鸿等党羽还有不少,度尚想继续追击,可是士卒骄傲富足,没有斗志。度尚考虑缓兵就不能作战,逼迫作战就会逃亡,于是扬言卜陽、潘鸿作贼十年,习惯于进攻和退守,现在兵士太少,不易进攻,应等候诸郡调兵全部到来,你们才和他们一并进攻。并且申令军中,让他们去打猎。兵士高兴,大小都一同打猎去了。度尚于是秘密派出亲信偷偷地烧毁营垒,珍宝积蓄都付之一炬。打猎的回来,没有人不痛哭流涕。度尚便向大家慰劳,深深责备自己,于是说“:卜陽等人财宝足够供几代人使用,你们只怕不尽力罢了。丢失的东西少得可怜,何必放在心上。”众人听了都愤慨踊跃,自告奋勇,度尚下令秣马吃早饭,第二天清早,径赴贼人住地。卜陽、潘鸿等自以为营垒深固,不再防备,吏士乘锐气进攻,于是大破贼人,匪巢踏平了。度尚出兵三年,群寇全部平定。

七年(165),封为右乡侯,升为桂陽太守。第二年,召回京师。这时荆州兵朱善等,出征戍守时间很久,财力不足,士兵怨恨,又作乱,与桂陽贼胡兰等三千多人又进攻桂陽,焚烧郡县,太守任胤弃城逃走,贼众多至数万人。转攻零陵,太守陈球坚守城池拒敌。朝廷于是派度尚为中郎将,率领幽州、冀州、黎陽、乌桓步兵骑兵二万六千人救陈球,又与长沙太守抗徐等调集各郡兵马,并势讨击,大破贼人,斩胡兰等三千五百首级,余贼逃到苍梧。朝廷下诏赏赐度尚钱百万,其余的人各有不同奖励。这时抗徐与度尚都是名将,多次有功。徐字伯徐,丹陽人,乡邦称他有胆量与智慧。开始试守宣城长,全部把深林远薮椎髻鸟语的土人迁至县下,从此境内不再有盗贼。后来做了中郎将宗资别部司马,击太山贼公孙举等,破平他们,斩首三千多级,封乌程东乡侯,享邑五百户。后来升为太山都尉,寇盗望风逃跑。到长沙后,宿贼都平定了。死在官位。桓帝下诏追增封徐五百户,连以前共一千户。朝廷又派度尚做荆州刺史。度尚看到胡兰余党南逃到苍梧,怕被自己打败,于是假造消息说苍梧贼进犯荆州界,于是召交阝止刺史张盘下廷尉。辞状尚未写就,被赦免了。张盘不肯出狱,正是更牢持械节,狱吏对张盘说:“天恩空前而君不出,行吗?”张盘于是自己辩白道:“从前长沙贼胡兰作难荆州,余党散入交阝止。我身披甲胄,冒着危险,讨击凶恶的贼人,杀了他们的头目,余党全部鸟窜逃走,回到荆州。刺史度尚怕我先讲,怕招罪过,上奏冤枉我。我备位方伯,是国家的爪牙,而被度尚所冤枉,受罪牢狱。事情有虚有实,法律有是有非。我实在无过错,赦无所除。如果忍受下来,永受侵辱之耻,生为恶吏,死为敝鬼。请求传度尚到廷尉这里,面对曲直,足明真伪。度尚不征者,我埋骨牢槛,一辈子不出去,希望澄清冤枉。”廷尉把他的状子送上去,皇上下诏书召度尚到廷尉处,辞穷受罪,因先有功得到原谅。张盘字子石,丹陽人,以清白著称,死在沪江太守任上。度尚后来做了辽东太守,数月后,鲜卑人率兵攻度尚,和他作战,击破对方,从此戎狄都很害怕。

年五十,延熹九年(167),死于官位。

◆杨璇传,杨璇字机平,会稽乌伤人。高祖父杨茂,本河东人,跟随光武帝征伐,做了威寇将军,封为乌伤新陽乡侯。建武年间,到了国都,传封三世,后因有罪被革除,因此回了老家。父亲杨扶,交阝止刺史,有办事能干的名声。兄杨乔,做了尚书,容仪伟丽,多次上书议论政事,桓帝喜欢他的才貌,下诏要把公主嫁给他,杨乔坚决辞让,皇上不听,于是闭口不吃东西,七天竟死了。杨璇开始被举为孝廉,过了些时,灵帝时做了零陵太守。这时苍梧、桂陽狡猾的盗贼相聚,攻打郡县、贼人众多而杨璇兵力薄弱,官吏百姓非常担心害怕。杨璇于是特制马车数十辆,用一排袋子盛石灰于车上,系布索于马尾,又做兵车,专彀弓弩,约定日期会战。于是叫马车在前面,顺风鼓灰,贼人不得张目,就用火烧布,马受惊,奔突贼阵,再叫后车弓弩乱发,征鼓鸣声震天,群贼惊骇四散,追逐伤斩贼人无数,将其头目枭首示众,郡境以内得以安宁。荆州刺史赵凯,诬奏杨璇不是亲身破贼,而妄有其功。杨璇相与章奏,赵凯有党羽相助,于是朝廷用槛车将杨璇召回。防禁严密,没有机会辩明理由,于是咬臂出血,用血写成章奏,具体陈述破贼的形势,并且说到赵凯所诬状,暗地叫亲属到朝廷通报。诏书原谅了杨璇,拜为议郎,赵凯反受诬告他人之罪。杨璇三次升迁做了勃海太守,所到之处都有异政表现,后因事免职。后来尚书令张温特上表推荐他,征拜尚书仆射。因病请求退休,死在家中。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八·刘昫
  卷三百六十三 元豐八年(乙丑,1085)·李焘
  谏逐客书注释·李斯
  卷第六十三·徐鼒
  卷三十八·五代(梁、唐、晋、汉、周)·蒋一葵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十八·佚名
  吴三桂纪略·佚名
  八六二 寄谕湖南巡抚李世杰所有《沧浪乡志》一案无庸查办·佚名
  学史卷七·邵宝
  一、回忆童年·林语堂
  四 《浙江潮》撰文·许寿裳
  卷四十上 班彪列传第三十上·范晔
  卷八十八 蒙恬列传第二十八·司马迁
  卷一百十八·佚名
  咸丰十年十二月初九日·曾国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十三·彭定求

        卷73_1 【祭汾阴乐章(寿和)】苏颋   礼物斯具,乐章乃陈。谁其作主,皇考圣真。   对越在天,圣明佐神。窅然汾上,厚泽如春。   卷73_2 【奉和圣制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感而成诗应制】苏颋   汉东不执

  • 韩维·唐圭璋

      维字持国,雍丘(今河南杞县)人。生于天禧元年(1017)。用门荫入仕。欧阳修荐为检讨,知太常礼院,出判泾州,除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神宗初,除龙图阁直学士,历知州郡,召拜门下侍郎。以太子少傅致仕。元符元年(1098)卒,年八十二。  

  • ●第四十八出 双逝·孟称舜

    【破齐阵】〔生愁容上〕数叶芭蕉萧瘦,房空帐冷魂孤。哀雁天边,寒蛩草际,几阵暗风吹雨。黯黯残灯浑无焰,垂死萧萧鬓影疏,梦中人到无?三十三天离恨高,我今更上一层霄。悠悠魂去无寻处,怕见残灯助寂寥。我自与小姐相别回来,枕旁滴

  • 第二出 邹林游学·王世贞

    【风入松】〔生扮邹上〕灯窗十载困靑毡。矢志不窥园。禹门一日翻桃浪。那时逞百丈楼船。雾起靑山豹变。雷轰沧海龙蟠。〔鹧鸪天〕雄才锐气丈夫豪。寄迹衡门叹未遭。袖裏虹霓冲霁色。笔端风雨驾云涛。业孔孟。志禹皋。

  • 卷六 蜀录·崔鸿

      李特   李特,字玄休,巴西宕渠人。其先廪君之苗裔,秦并天下,以为黔中郡,薄赋敛之,口岁出钱四十。巴人谓赋为賨,因谓之賨人焉。及高祖为汉王,始募賨人,平定三秦,既而不愿出关,求还乡里。高祖以其功,复同丰沛,更名其地为巴郡。

  • 綦连猛传·李延寿

    綦连猛,字武儿,代地人。他的祖先姓姬,六国末年,因躲避战乱西出塞外,居住在祁连山,因而把山名作为自家的姓氏。塞外人语言不标准,所以叫作綦连。父亲綦连元成,任燕郡太守。  他从小就很有志气,骑马弯弓,十分娴熟。他开初为..朱

  • 贾思伯传·李延寿

    贾思伯,字仕休,齐郡益都人。自从任奉朝请一职入仕,经过多次升迁,任中书侍郎,颇为孝文帝所赏识。任城王元澄围攻钟离,命思伯持节为他的军司。元澄失利,思伯为后卫。元澄认为他是一个儒生,必死无疑。等到他回来,元澄高兴地说:“仁

  • 郑善夫传·张廷玉

    郑善夫,字继之,闽县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由于父母相继逝世,于正德六年(1511)才出任户部主事,负责征收浒墅关税,以清廉有节操而闻名。太监刘瑾虽诛,但一些受皇帝宠爱的人仍旧当道。善夫愤慨之下,告假还乡。筑草堂于金鳌

  • 宋纪十一 世祖孝武皇帝下大明三年(己亥、459)·司马光

    宋纪十一 宋孝武帝大明三年(己亥,公元459年)B/ [1]春,正月,己巳朔,兖州兵与魏皮豹子战于高平,兖州兵不利。 [1]春季,正月,己巳朔(初一),刘宋兖州军队同北魏的征西将军皮豹子在高平大战,兖州军失利。 [2]己丑,以骠骑将军柳元景为尚书

  • 月令·戴圣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昬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大皡,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大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鴈来。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路,驾仓龙,载青旗,衣青衣,服仓玉

  • 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序·朱元璋

    朕本寒微,遭胡运之天,更值群雄之并起,不得自安於乡里,遂从军而保命,几丧其身,而免於是乎。受制不数年,脱他人之所制,获帅诸雄,固守江左,十有三年,而即帝位,奉天以代元,统育黔黎。自即位以来,罔知前代哲王之道,宵昼遑遑,虑穹苍之切。鉴

  • 原序·蔡清

    四书蒙引原序国家以经术造士其法正矣第士之所以自求于经者浅也葢不务实造于理而徒务取给于文文虽工术不正而行与业随之矣举子业之闗于世道也如此清之始业是也承父师之教指自谓颇知所用心者故有三年不作课而无三日不

  • 石鼓论语答问卷上·戴溪

    宋 戴溪 撰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逺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之学问内外相为消长故无所得于中者必有求于外求而得则喜不得则怒此相应之理也若隠然自得既悦且乐宜乎其不愠也葢玩味义理愈

  • 陆氏诗疏广要卷上之上·毛晋

    吴 陆玑 撰释草 明 毛晋 广要参差荇菜荇一名接余白茎叶紫赤色正圆径寸余浮在水上根在水底与水深浅等大如钗股上青下白防其白茎以苦酒浸之脃美可案酒【一作肥美】尔雅云莕接余其叶苻郭注丛生水中叶圆在茎端长短随

  • 卷五·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读左日钞卷五吴江朱鹤龄撰十二年荆尸而举荆尸陈法之名庄四年传楚武王荆尸授师孑焉以侵随方言云孑戟也盖参用戟以为陈法夷于九县疏九县庄十四年灭息十六年灭邓僖五年灭弦十二年灭黄二十六年灭夔文四年灭江

  •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十八·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调伏一切世间大曼拏罗广大仪轨分第十五  尔时一切如来又复云集。为劝请具德执金刚一切法主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故。说是一百八名颂曰。  

  • 天台智者大师传论·白马昙照

    安定 梁肃 述论曰。修释氏之训者务三而已。曰戒定惠。斯道也。始於发心。成於妙觉。经纬於三乘。道达於万行。而能事备焉。昔法王出世由一道清净。用一音演说。机感不同。所闻盖异。故五时.五味.半满.权实.偏圆.小大之义

  • 观音慈林集·弘赞

    凡三卷。清代弘赞编于康熙七年(1668)。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九册。本书汇集有关观世音信仰之经典,及有关信仰者之事迹、感应等而成。卷上为诸经篇,包括悲华经、观世音大势至菩萨授记经、大乘庄严宝王经、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