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天台智者大师传论

安定 梁肃 述

论曰。修释氏之训者务三而已。曰戒定惠。斯道也。始於发心。成於妙觉。经纬於三乘。道达於万行。而能事备焉。昔法王出世由一道清净。用一音演说。机感不同。所闻盖异。故五时.五味.半满.权实.偏圆.小大之义播於诸部。[火*(久/采)]然殊流。要其所归无越一实。故经曰。虽说种种道。其实为佛乘。又曰。开方便门。示真实相。喻之以众流入海。标之以不二法门。自他两得。同诣秘密。此教之所由作也。暨鹤林示灭而法纲散。神足隐而宗涂异。各权所据。矛揗更作。其中或三昧云生。四依出现。应缘不等。持论亦别。故摄论.地持.成实.唯识之类分路并作。非有非空之谈莫能一贯。既而去圣滋远。其风东扇。说法者桎梏於文字莫知自解。习禅者虚无於性相不可牵复。是此者非彼。去证者谓证。惠解之道流以忘返。身口之事荡而无章。於是法门之大统或几乎息矣。既而教不终否。至人利见。惠闻惠思或跃相继法雷之震未普。故木铎重授於天台大师。大师象身子善现之超悟。备帝尧大舜之异表。赞龙树之遗论。从南岳之妙解。然后用三种止观成一事因缘。括万法於一心。开十乘於八教。戒定惠之说。空假中之观。坦然明白可举而行。於是教无遗法。法无弃人。人无废心。心无择行。行有所证。证有其宗。大师教门所以为盛。故其在世也。光昭天下为帝王师范。其去世也。往来上界为慈氏辅佐。卷舒於普门示现。降德为如来所使。阶位境智盖无得而称焉。於戏。应迹虽往。微言不坠。习之犹足以抗折百家。昭示三藏。又况闻而能思。思而能修。修而能进。进而不已者欤。斯人也虽曰未证。吾必谓之近矣。今之人。正信者鲜启禅关。者或以无佛无法何罪何善之化化之。中人已下。驰骋贪爱之徒。出入衣冠之类。以为斯言至矣。且不逆耳。私欲不废。故从其门者若飞蛾之赴明烛。破块之落空谷。殊不知坐致焦烂而莫能自出。虽欲益之而实大损。与夫众魔外道为害一揆。由是观之。此宗之大训。此教之旁济。其於天下为不侔也。自智者传法五世。至今湛然大师中兴其道。为子言之如此。故录之以系于篇。

昔吾祖云没。章安尊者痛诀慈诲。永怀玄风。既听解行之旨。结集添通。复恐始终化事之迹将遂湮坠。由是咨访先达。慎持见闻。始於灵王瑞托胎。终於灭后神应。条叙纂集。仰为是书。俾万世之下。展卷一观若亲睹行事。其利益之功莫大刻梓。昨留本寺。嘉定延燎。寺灾而文亦俱灰。端记滥渍法缘。思报恩德。首捎己长。仍率同故重事锓板以广流布。广后之来者。以见吾祖行处者观而兴起。虽然。由是以见吾祖行处则可。即是以为吾祖行处未可也。观者思之。端平三年六月既望写。

延庆教寺观堂比丘(端记)稽首敬书(叶枝刊)当寺经堂比丘(正巳)助官会壹拾贯文治乎任持比丘(可上)助官会壹拾贯文观堂比丘道[言*烝]回施严判院油钱贰拾贯文会端记谨回严判院四年油钱陆拾贯文官会并施长资成就具足女弟子陈百三十三娘施官会伍贯文

注天台智者大师别传下(终)

猜你喜欢
  卷第三·昙噩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佚名
  卷第五·昙噩
  卷第九十二·李通玄
  卷第三·佚名
  佛说鸯崛摩经·佚名
  卷第十六·佚名
  卷第七十·德清
  卷第十六·佚名
  目录·佚名
  菩萨戒本持犯要记·元晓
  卷第四·宋濂
  第十五章 受纳大精舍·佚名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一·佚名
  卷第二·晦翁悟明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之四·魏庆之

      风骚句法   五 言   万象入壶上接下下连上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石梁高泻月,樵路细侵云。   重轮倒影上下接连   落日下平楚

  • 第二十一出 窥浴·洪昇

    【仙吕入双调·字字双】〔丑扮宫女上〕自小生来貌天然,花面;宫娥队里我为先,扫殿。忽逢小监在阶前,胡缠;伸手摸他裤儿边,不见。  “我做宫娥第一,标致无人能及。腮边花粉糊涂,嘴上胭脂狼藉。秋波俏似铜铃,弓眉弯得

  • 古意答客问·戴望舒

    孤心逐浮云之炫烨的卷舒,惯看青空的眼喜侵阈的青芜。你问我的欢乐何在?——窗头明月枕边书。侵晨看岚踯躅于山巅,入夜听风琐语于花间。

  • 卷三十·杨士奇

    永乐二年夏四月辛未朔享 太庙 制东宫仪仗 敕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及大宁等都司曰朕惟天下武臣犯矢石冒霜雪累积勤劳致有爵位或承祖父功伐以得之盖亦难矣往者有触犯刑宪律应夺之者朕念前劳不忍遽绝皆远谪以顿挫之使

  • 第一八牌示太岁(实则光绪)十七年十月十六日一一一○七-一四·佚名

    新竹县都城隍、监理醮务,示告孤魂候领衣食、冥资后,各返幽途,不准逗留前衔〔监理醮务、新竹县都城隍〕为晓示事。照得醮务,定于二十四日起,至二十七日完满。除先期谕饬经理局董,分派联庄士庶,随缘助施外

  • 职官一七·徐松

    《两朝国史志》:御史台:大夫、中丞、侍御史知杂事、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里行、监察御史里行、主簿。大夫国朝未尝除,以中丞为台长。凡中丞无正员,则以两省给谏权。自中丞以下,掌纠绳内外百官奸慝,肃清

  • 燕义·戴圣

    古者周天子之官,有庶子官。庶子官职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掌其戒令,与其教治,别其等,正其位。国有大事,则率国子而致于大子,唯所用之。若有甲兵之事,则授之以车甲,合其卒伍,置其有司,以军法治之,司马弗正。凡国之政事,国子

  • 卷五十三·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五十三   宋 程公説 撰晋世本第一姬姓侯爵其先出自周武王少子成王母弟唐叔虞字子于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请择日成之遂封叔虞

  • 第四章 20·辜鸿铭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辜讲孔子说:“当父亲过世三年后,儿子在其有生之年不会改变父亲的基本原则,这样的儿子可以称为孝子。”

  • 第八章 艺术家生活·林语堂

    就著者所见,中国文明范畴的一切状态中,只有艺术可予世界文化以不朽的贡献。这论点,我想无须乎严重的争辩。至论到中国的科学,无论怎样,未见有可为引以自负者……一、艺术家就著者所见,中国文明范畴的一切状态中,只有

  • 卷五十三·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五十三天子之孝严宗庙唐太宗贞观九年诏礼官议庙制谏议大夫朱子奢请立三昭三穆而虚太祖之位于是增脩太庙祔农府君及高祖并旧神主四为六室房元龄等议以凉武昭王为始祖于志宁以为武昭王非王

  • 分身集会·佚名

      尔时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狱处,分身地藏菩萨,俱来集在忉利天宫。以如来神力故,各以方面,与诸得解脱从业道出者,亦各有千万亿那由他数,共持香华,来供养佛。  彼诸同来等辈,皆因地

  • 普陀洛迦新志卷二·王亨彦

    古会稽陶镛鉴定 古翁山王亨彦辑 形胜门第二(内分山峰岭岩石门洞沙隩湾涧泉潭井池境及附录等子目) 一念无明,世界于焉相续。四大假合,山河等于空花。故浊世不碍乎寂光,金地或见为瓦砾。大士随顺众生,秽土忽现净境。山成几宝

  • 卷第五·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五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一门第六子摄颂之余缘在室罗伐城。时有苾刍多得毡褥。便作是念。如世尊说。应持割截衣。即持褥并刀。向一树下欲为割截。世尊因至其所问曰。汝何所作。即白佛言

  • 临皋文集·杨寅秋

    文集。明杨寅秋撰。四卷。寅秋字义叔,号临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官至广西按察司副使、左江兵备道。为杨士奇之裔孙。是集约十一万三千字。正文含奏疏、序、记一卷,传、墓志铭、行状、赞、书一

  • 笑林广记·游戏主人

    笑话集。清游戏主人纂辑、粲然后士参订。系根据冯梦龙《笑府》改编,并容纳了李卓吾的《笑例》、石天基的《笑得好》里的一些作品。全书共分作古艳部、腐流部、术业部、形体部、殊禀部、闺风部、世讳部、僧道部、 贪吝

  • 钟情丽集·邱濬

    明代通俗言情小说。四卷,现存为弘治十六年刊本,传为成化时作者邱濬为记自己少年遇合事而作。又见于《风流十传》、《万锦情林》、 《燕居笔记》冯本(以上三种均为一卷) ; 《国色天香》、 《燕居笔记》林本、《花阵绮

  • 金刚顶瑜伽略述三十七尊心要·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说金刚界三十七尊之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