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72章 拿着人民当仇敌的蒋介石

蒋介石曾派过许多人到德国,跟着希特勒去学法西斯政治,因此蒋组织了复兴社,那里面的种种办法,都是学希特勒的。蒋介石又派了些人到义大利跟着墨索里尼去学,学回来的人就在CC里头实行墨索里尼那一套。蒋介石的办法是为了他自己有权、有势、有钱,他什么方法都有。看看他这二十多年来请德国顾问几百个,请法国顾问几十个,请苏联顾问几百个,英国顾问有许多,现在请的美国顾问,快到六七千名。他为什么这样办呢?他就是倚靠这些顾问好同外国发生关系。关系有了,可以借款,可以买军火,可以卖国,可以把国家的宝贝用秘密的条约卖给外国。拿事实来证明是一点不假的。蒋介石谄媚外国一个例:当中国和德国宣战之后,蒋介石把德国的俘虏搁在北平的一座大楼上头,每天都是吃最好的西餐;我们自己作战的官兵,反而饿得面黄肌瘦,连路都走不了。谁说这不是事实呢?

因为规劝蒋介石不要拿着自己的同胞当仇敌,我曾同他讲过无数次的话,我看他是下了决心,非杀尽自己的同胞,他不快活。我就决心赶快出国去。虽然是这样,我还是希望他自己责备自己的这样杀自己的同胞,是不对的。我临出国之前,曾给蒋写一封亲笔信,这封信,我不但留了稿子,而且是照出相来。这是为了朋友可以看得清楚,是我亲笔写的,信稿如下:“奉派赴美考察水利,已摒当就绪,并且购定舱位,拟于九月二日由沪起碇。今兹去国远行,感兴实多,愿就愚见,简陈数事,以为临别赠言。

(一)今日大局,以和平为天经地义。国际要和,国内要和,如果和了,一切有办法;打了有至痛至惨之结局。但打了还是要和,任便打多次,到头还是和。打得愈久,所遭惨痛愈深,而问题依然未解决;与其将来和,何不现在和。故和平为不二之计,希望主席握得牢、立得稳,不可放松和动摇。

(二)社会凋敝,民生贫困,至今日已达极点;而我国资源遍地都未开发,所谓拿着金碗讨饭,实非富有。救济人民、国家之穷,惟有快开矿,快筑铁路,快兴工业,快办水利。贵在立刻办,不容等待。譬如,目前有战事之地,不能办;无战事之地,当先办。办则人人有事做、有饭吃;不办则人民普遍的走投无路。又须不择手段的办,不怕大借外债,或与外人合作。吾人今日不能无盟国之帮助,然于受助之际,亟须奋发,以求自力更生之道。

(三)我国古圣先贤,都有取法于天地之利。天不雨,人多怨之,以其害稼禾;雨,人亦怨之,以其苦行旅。而天一视同仁,并不因有怨言,而有所恶,有所薄;地载万物,亦是一视同仁,无所不容,不好恶,不厚薄。自来大政治家领袖,法乎天地之德,无不成功。今日西洋民主政治之原理,亦不外乎此。昔人问林肯为何而得成功,林肯答曰:‘无他,我能使我之敌人,成为我之友人而已。’至祈主席,深味此言而身体力行之。

(四)书称:‘天处高而听卑’,言论自由,实为政治之起点,此意主席早有明论,负责者尚未办到。今日说话仍多阻碍,书刊仍多限制,此乃最大的病窦;千言万语,总以多听不好听的话为有益,一味是是,一味阿谀,到头必上其大当。又当求消息灵通,而不可轻信揣摩逢迎;造谣生事者,实繁有徒,不可不严切注意。又最苦之事,莫过于无朋友,主席当交结一二十位在野名流,常常与之东谈谈西谈谈,自然可以耳目日新,不致壅塞。

(五)风纪败坏,危险之极。职司多贪污,行政少效率,到处人心萎靡,文化不发扬。

而尤显着没有过于军纪之废弛,官常之不振。今日官吏欺民,军队扰民,无不肆意为之,即以通都大道而言,宪警打百姓,军警相冲突,何地无之?何日无之?此为性命根本之事,数十百年不易培成,而今扫地以尽。又英文报导广州市民饿死者,每周六百人。美报载我们人民挨饿者,今年有三千五百万,而在上者恣意享用,挥霍无度。上海一地每席四十万元,筵席日达十万桌;京沪大街奢侈品充斥,甚至各项赌具,公开陈列出售。凡此主席宵旰勤忧,力求防范,纠正之者。但果当如何措施,乃得收实效,不可不悉心研究,以挽狂澜。

整装待发,未能面辞,故扼要直陈,以渎清听。”

猜你喜欢
  方技传第二十九·陈寿
  志第三十 经籍四(集 道经 佛经)·魏徵
  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五·赵尔巽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李心传
  卷十·连横
  第二十三回 纳直言超迁张佚 信谶文怒斥桓谭·蔡东藩
  第五章 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九)·陈寅恪
  首卷二·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纪昀
  三八九 谕内阁着派皇八子等分与应校之书同总裁一体校勘·佚名
  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之五·佚名
  卷十七·佚名
  卷二十九·赵汝愚
  钦定南巡盛典卷十九·高晋
  序·苏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列传第十 胡籓 刘康祖 垣护之 张兴世·沈约

    胡籓,字道序,豫章南昌人也。祖随,散骑常侍。父仲任,治书侍御史。籓少孤,居丧以毁称。太守韩伯见之,谓籓叔尚书少广曰:“卿此侄当以义烈成名。”州府辟召,不就。须二弟冠婚毕,乃参郗恢征虏军事。时殷仲堪为荆州刺史,籓外兄罗企生

  • 傅·李延寿

    傅縡,字宜事,北地灵州人。父亲傅彝,任梁朝临沂县令。傅縡自幼聪明灵敏,七岁时能背诵古代的诗赋多达十几万言。长大以后勤奋好学,善于写文章。太清末年,纟宰因母亲去世而在家服丧。当时正是兵荒马乱的时候,他居丧期间尽礼而为

  • 卷一下·沈枢

    <史部,史钞类,通监总类> 钦定四库全书 通监总类卷一下     宋 沈枢 撰帝学门 唐太宗观隋炀帝集 贞观二年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徵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已以受人

  • 卷第十五·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十五〈起天平十五年正月、盡十六年十二月〉」從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臣菅野朝臣眞道等奉勅撰。」天璽國押開豊櫻彦天皇〈聖武天皇〉十五年春正月辛丑朔。遣右大臣橘宿祢諸兄。在前還恭仁

  • 卷二十一·黄伦

    <经部,书类,尚书精义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精义卷二十一    宋 黄伦 撰高宗梦得说使百工营求诸野得诸傅岩作说命三篇无垢曰高宗梦自上帝得傅说乃使百官经营搜求田野遂于傅岩而得之然则曷不求之于朝而必求之于野乎盖

  • 孔子过泰山侧(1)·戴圣

    ——从镜子中照见人类的丑恶 【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2)。使子路问之曰(3):“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4)。”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5),吾夫又死于焉,今吾子又死于焉。”夫子曰:“何不去

  • 卷第二十三·道宣

      僧行篇第五   序曰。夫论僧者六和为体。谓戒见利及三业也。是以道洽幽明。德通贤圣。   开物成务则福被人天。导解律仪则化垂空有并由式敬六和扬明三宝。内荡四魔之弊。外倾八慢之幢。遂使三千围内咸禀僧规

  • 注维摩诘经卷第七·僧肇

    佛道品第八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通达佛道什曰。因上章天女随愿受身流通佛法故广圆应之迹以明通达之功也。肇曰。上云诸佛之道以无得为得。此道虚玄非常行之所通。通之必有以。故问所以通也。生曰。应化无方

  • 卷第二十三·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二十三尊者世亲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二如是已说入修二门。由此二门心便得定。心得定已复何所修。颂曰。依已修成止  为观修念住以自相共相  观身受心法自性闻等慧  余相杂

  • 十诵比丘波罗提木叉戒本·佚名

    姚秦 鸠摩罗什译十诵比丘波罗提木叉戒本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大德僧听。冬时一月过少一夜。余有一夜三月在。老死至近。佛法欲灭。诸大德。为得道故。一心勤精进。所以者何。诸佛一心勤精进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十一·明雪

    明住天台護國寺嗣法門人寂蘊編歌贊銘說敘疏佛事十二時歌半夜子,睜開兩眼翻身起,滿天星斗墜寒簷,錯認金花放玉蕊。雞鳴丑,啟鎖開門放出狗,撥火燒香探有無,堂中禮佛忙稽首。平旦寅,舀水添柴煮菜根,古灶鍋前吹把火,半升羅裏解翻身

  • 蜀中广记·曹学佺

    地理杂志。明曹学栓撰。一百零八卷。学栓,字能始,号石仓。福建侯官(今闽侯)人。万历进士。曾官四川参政使、按察使。此书作于任职期间。全书约百余万字。分名胜、边防、通释、人物、方物、仙、释、游宦、风俗、著作、

  • 墨法集要·沈继孙

    一卷。明沈继孙撰。古法以松煤製墨,南唐李廷珪始兼用桐油,元、明以后多用油烟。此书专论油烟製墨法,自浸油至试墨之各道工序,叙说详明,有图示二十一幅。旧时论墨著述,皆言说松烟墨,是编乃油烟墨专著之嚆矢。叙次详核,条理整然

  • 海底眼·佚名

    《海底眼》这是一本易卦六爻预测类书籍

  • 南华真经注疏·成玄英

    唐玄宗尊庄子为“南华真人”,故《庄子》改称《南华真经》。《南华真经注疏》即指西晋郭象的《庄子注》和唐成玄英的疏。郭象将向秀《庄子注》述而广之,别为一书,以阐扬老庄思想,认为:“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

  • 灵宝天尊说禄库受生经·佚名

    灵宝天尊说禄库受生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盖系隋唐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经文乃灵宝天尊为光妙音真人说。内称一切众生命属天曹,身系地府,当得人身之日,曾于地府所属冥司借贷禄库受生钱财。凡

  • 宋书·沈约

    中国古代纪传体南朝宋史。沈约撰。主要版本有宋元明三朝递修本、明北监本、毛氏汲古阁本、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商务印书馆影印三朝本等,中华书局1974年出版的点校本是最好的本子。沈约(441—513),字休文,南朝时期吴

  • 仁王般若陀罗尼释·佚名

    一卷,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解释仁王经所说之陀罗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