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弁言
本书是以江南闻见录(未着撰人)为主,而附以四篇有关的文献:一是江都王秀楚记扬州十日记,二是嘉定屠城纪略(未着撰人),三是嘉定朱子素(九初)述东塘日札,四是江阴沈涛(次山)撰江上遗闻。这五篇文字,皆记明弘光时事;且大都出于「当事者」的手笔,身经目睹,史料价值极高。详细点说,江南闻见录,可以说是总论;附录四篇,可以说是专论——专论一地之事。
少时读书,习闻「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但祗知其惨而不知其详;本书则记有当时的详细惨状,希望读者特别留心。东塘日札亦记嘉定屠城,且与「纪略」十九雷同,未知何故?有待考证(两文经加比校,似以「日札」为原作,「纪略」系就「日札」改仿「纲目」体裁撰成者。盖「纪略」所纪纲与目恒不甚相符,笔法牵强,窜改之迹可见。至彼此人名、地名互有出入,当为传本抄袭之误;今两存之,一并待考)。江上遗闻则记当年江阴城守事,其惨烈情形,实不亚于扬州与嘉定。
我于整理本书之余,重有所感。兹记两点,以留纪念:(一)满清入主中土二百余年,经中山先生倡导革命,历尽艰辛,牺牲无数志士,终于辛亥一役,推翻清室,创造民国;而今犹有「逊清」之称,实令人百思莫解。岂中华民国果非为民族革命之结果,而出于清室之「逊位」乎?「逊位」之说,诚有之;但此纯属袁世凯玩的手段。故在清室,可以自称「逊位」;又在袁世凯之流,亦不妨称「逊清」。但在以推翻满清、创造共和自命的人士,岂可出此?即一般人民,也不应有此观念。(二)满清亡明而统一华夏,南征西伐,实得力于「汉奸」。而这些「汉奸」,如洪承畴、吴三桂、李成栋辈,谓其存心「卖国」、毫无民族观念,恐亦未必尽然;但有一点,凡读南明史者,富有同感。姑以李成栋为例,他原属明将,战败投清;但投清以后,则几乎所向披靡,一直打到广东,后又反正;赣南一战,落荒而逃,就此结束其一生。这原因,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惜余)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八十四·列传第七十一·宋濂 卷四十四·志第十一·柯劭忞 卷二·商辂 卷之三十六下·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九·佚名 明熹宗哲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五(梁本)·佚名 绎史卷五十四·马骕 卷十四·佚名 杜忄宗传·欧阳修 郑居中传·脱脱 定宗本纪·宋濂 林鸿传·张廷玉 张岳传·张廷玉 卷一百十二·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