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六章 远谪夜郞

【点绛唇】〔末扮黄门官上〕漏尽铜龙。晨光初动祥云拥。天乐鸣空。风袅炉香送。

月照千门响佩环。东华曙色暎南山。仙音一派飞龙近。香气先传近侍班。自家乃唐朝黄门官是也今当早朝时候。文武朝见。倘有奏章。只索在此伺候。〔小外扮郭子仪上〕

【么篇】麟阁成功。貂裘沐宠君恩重。俯竭丹衷。要把忠寃控。

大将已蒙开国赏。孤臣尙抱覆盆寃。脱骖永念千秋义。岂止淮阴一饭恩。下官中书令汾阳王郭子仪是也。破贼立功。勋存社稷。封王裂土。盟指河山。富贵恩宠极矣。若非恩人李供奉救难全生。焉有今日。金石可泐。此义难忘。今者此公。坐永王璘之事。负寃下狱。下官见忠义蒙恩。旣存公道。恩人有难。复轸私情。只得叩阙陈情。愿以王爵赎罪。今日早朝。径入则个。〔朝见介〕万岁。万岁。万万岁。〔末〕朝见已毕。百官退班。〔小外〕臣有小疏。冒奏皇上。〔末〕有何奏疏。就此披宣。

【神仗儿】〔小外〕彤墀仙仗。彤墀仙仗。天门高敞。望日华金掌。一疏批鳞恭上陈谠论。保忠良。陈谠论。保忠良。

〔末〕汾阳王有何章疏。从实奏闻。

【入破第一】〔小外〕臣子仪。启圣上。国运丁灾障。遇胡雏反戈相向。诏臣建牙列帐。兼总六师。帅诸部扫除凶党。仰仗天威。长驱一鼓靖渔阳。九庙神灵无恙。遂叨蒙封赏锡王爵。裂茅土。感雨露皇恩旷荡。誓竭涓涘为报。愿抒肝胆答吾皇。昭雪沈寃。力陈忠谠。

〔末〕汾阳王抒忠雪寃。所陈何事。

【破第二】〔小外〕金门侍臣李白遭诬枉。下浔阳诏狱。钩治永王逆党。臣知寃状。义激冲冠。代为稽颡。念陨雹飞霜。孤忠可亮。

〔末〕璘庶人倡乱。李白久在军中。助逆情眞。汾阳王何故为彼称寃。愿闻其说。

【衮第三】〔小外〕臣念李白呵。为盛名。遭罗网。迫胁楼船上。他抗节怀忠阻逆谋。甘羁绁。雅志天淸日朗。犴狴桁杨湘水。累臣恻怆。把千金弃掷等浮云。拚余生草莽。

〔末〕李白旣不从贼。后来如何得脱。

【歇拍】〔小外〕幸义仆砍营。英雄斩将。运剑抽戈脱羁鞅。皎烈日。凛秋霜。侠气英风。已见垂声天壤。叩圣皇。莫使忠贤。遭诬受殃。

〔小外〕臣之为李白伸寃。乃朝廷公论。臣还有私情。控诉皇上。

【中衮第一】臣昔伏侍哥舒将。犯法几乎身丧。白也一见。奬英雄。推勇壮。脱锋铓。纔得有今日勋劳。扫腥膻。立庙廊。生死交情。深恩怎忘。

〔末〕卿感恩虽深。只怕李白情罪难赦。

【煞尾】白寃状。甚明傥。皇情不鉴亮。〔免冠俯伏介〕臣情愿让王爵。辞恩赏。赎无辜。免罪殃。伏遇天日重光大。宽法网。赦遐荒。忍使万国咸新。一夫罹枉。

【章破】须可惜绝代奇才。去国因谗谤。漂零江海逢灾障。为此封章叩阙。下情不胜慨慷。

〔末〕旣如此。汾阳请冠。下官当卽为转达天听。鸣寃赎罪情何极。友义臣忠两足夸。〔下〕

【神仗儿】〔末卽上〕皇恩浩荡。皇恩浩荡。照临穷壤。况勋臣疏上。忠义情词。伉爽。颁曲赦。到浔阳。

奉圣旨。据中书令汾阳王郭子仪奏。李白本一代奇才。荷太上皇帝知眷。遭谗去国。流播江湖。璘庶人闻其才名。横加迫胁。白执节不从。子仪称寃非谬。但朕览其上璘庶人东巡歌。过为谀佞。罪亦难逃。姑念此词。作在庶人逆节未露之先。子仪复力为伸救。得从末减。免其反罪。长流夜郞。子仪社稷元勋。急友人于难。至欲解爵赎罪。高义可嘉。仍赐宝玉大弓。用示褒美。所解王爵不准辞。钦哉。谢恩。〔小外拜谢介〕

【滴溜子】感吾皇。感吾皇天恩高广。救逋囚。救逋囚全躯烟瘴。又颁老臣嘉贶。宝玉与大弓。玺书褒奬。愿万岁千秋。圣寿未央。

〔小外〕皇恩全首领。〔末〕远谪夜郞天。

〔小外〕雨露春如海。〔合〕怜才定赐环。

猜你喜欢
  卷八百二十五·彭定求
  卷五百四十六·彭定求
  卷三百三十一·彭定求
  施岳·唐圭璋
  提要·顾炎武
  ◆须溪先生刘辰翁(须溪集)·顾嗣立
  甲集第四之中·钱谦益
  卷九十五·徐世昌
  卷六·唐圭璋
  卷306 ·佚名
  卷一百七十五·曹学佺
  卷一百二十二·曹学佺
  卷一百五十七·陈廷敬
  卷五百二·佚名
  卷四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五章 永王设计·屠隆

    【梁州令】〔丑扮永王上〕江淮铁骑起天潢。喜士马精强。朱旗一指海波扬。提虎将。搜豹略。举龙骧。寡人永王璘是也。因丁家难。久蓄异谋。起兵荆州。长驱海甸。与安禄山犄角。约中分南北。眼见得大业有几

  • 《西京赋》原文·张衡

    有冯虚公子者,心侈体忲,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是以多识前代之载。言于安处先生曰: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此牵乎天者也。处沃土则逸,处瘠土则劳,此系乎地者也。惨则鲜于欢,劳则褊于惠,能违之者寡矣。小必有之,大亦宜然。故帝

  • 卷九十·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九十 明 曹学佺 编 晚唐十七 郑谷【字守愚宜春人】 京兆府试残月如新月 荣落何相似初终却一般犹疑和夕照谁信堕朝寒水木辉华别诗家比象难佳人应误拜栖鸟反求安屈指期轮满何心谓影残庾

  • 卷六十九·表第七·部族表·脱脱

        ◎部族表   司马迁作《史记》,叙四裔于篇末。秦、汉以降,各有其国。延续疆此界,道里云邈。不能混一寰宇,周知种落,邻国聘贡往来,焉能历览。或口传意记,模写梗概耳。   辽接五代,汉地远近,载诸简册可考。西

  • 千百年眼卷五·张燧

    文帝用贾生孝文时,山东之国,齐七十二城,楚四十城,吴三十城。三国之中,齐为尤大,悼惠王复子多而材。吕氏之乱,哀王襄欲举兵西向,则关中为之震恐,且有自帝之谋,其弟朱虚、东牟且将为内应。幸诸吕已诛,文帝正位,而其谋遂寝。然则帝即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三十四·佚名

    嘉靖三十五年四月己丑朔时享太庙遣成国公朱希忠代○改南京吏部尚书郑晓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协理戎政礼部尚书王用宾为南京吏部尚书礼部左侍郎吴山为吏部左侍郎各兼官如故起服阕吏部左侍郎孙升为礼部左侍郎升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一·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第四十九章 清代的盛衰·吕思勉

    清朝的猾夏,是远较辽、金、元为甚的。这是因为女真民族,在渤海和金朝时,业已经过两度的开化,所以清朝初兴时,较诸辽、金、元,其程度已觉稍高了。当太宗时,已能任用汉人,且能译读《金世宗本纪》,戒谕臣下,勿得沾染华风。入关之

  • 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二·佚名

    阖庐孙武【老泉 樊川 六一 东坡】夫差伍子胥【栁州 卢元辅 荆公 颍滨 李白】勾践事吴【东坡】种蠡【颍滨 昌黎 东坡】子胥种蠡【东坡】通论国之兴亡【颍濵】孙武老泉曰求之而不穷者天下之奇才也天下之士与之

  • 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司马迁

    张凤岭 译注【说明】本篇是战国末期秦国两位国相范睢和蔡泽的合传。范睢和蔡泽同是辩士出身,在任秦相之前都曾走过一段坎坷的道路。范睢在魏国被魏相魏齐屈打几乎致死,蔡泽游说诸侯四处碰壁,但他们并不

  • 秦围赵之邯郸·佚名

    【提要】 本章中“鲁仲连义不帝秦”的典故千古传诵,鲁仲连不仅以他的铮铮铁骨、对强暴的决不屈服的勇气节义赢得了世人的仰慕,而且以他深刻洞察、说理透彻、鞭辟入里的辩才折服了当时的策士们。他一去不返之前抛下的那

  • 卷四十一·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四十一玉藻第十三之一正义孔氏颖达曰案郑目录云名曰玉藻者以其记天子服冕之事也冕之旒以藻紃为之贯玉为饰此於别録属通论通论范氏锺曰玉藻一篇巨细兼

  • 卷第十六·佚名

    补续高僧传卷第十六 吴门华山寺沙门 明河 撰 习禅篇 明 翠峰山公传(附圆月.明律) 德山。号翠峰。关陕西夏人。幼质朴。深慕禅悦。年三十始出俗。从灵南牛首寺海公为弟子。束戒缚禅。日积月磨。渐有契会。海公就化

  • 莎车府乡土志·甘曜湘

    甘曜湘修。莎车,原称叶尔羌,清光绪八年(1882)置直隶州,二十八年改府。曜湘,光绪末署莎车府知府,奉饬采集乡土志以为小学课本,遂修是志。列五门13目,略述该地历史、政治、经济、地理、民族等。内容极为简略,仅2000余字。惟所载

  • 兰台妙选·佚名

    《兰台妙选》一书乃唐宋纳音论命法之经典,专以纳音取象再配以五行生尅论命,为虚中法遗存,《古今图书集成》收录。《兰台妙选》所用纳音论命与明清子平法迥异,属於古法论命体系。目前普遍流传的版本为古今图书集成版《兰台

  •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佚名

    中医儿科类著作。全书共20卷。又名《保幼大全》、《保婴大全》。宋佚名撰。本书自婴儿初生以至成童,内外五官诸证无不悉备,所谓保卫其生,总括精微。书中有方论百余篇,较系统地总结南宋以前的儿科学成就。论述了乳婴疾

  • 纲目分注补遗·芮长恤

    四卷。清芮长恤撰。长恤字蒿子,原名城,字严尹。溧阳(今属江苏)人。前明诸生。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朱熹《通鉴纲目》包括正纲和分注。因为系出自朱子,故其间舛漏,世皆牵强解释。长恤考其本源,知分注非出于朱子之手,故凡分注之

  • 广大发愿颂·龙树

    一卷,龙树菩萨造。宋施护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