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楔子

(净扮屠岸贾领卒子上,诗云)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当时不尽情,过后空淘气。某乃晋国大将屠岸贾是也。俺主灵公在位,文武千员,其信任的只有一文一武:文者是赵盾,武者即某矣。俺二人文武不和,常有伤害赵盾之心,争奈不能入手。那赵盾儿子唤做赵朔,现为灵公附马。某也曾遣一勇士鉏麑,仗着短刀越墙而过,要刺杀赵盾,谁想鉏麑触树而死。那赵盾为劝农出到效外,见一饿夫在桑树下垂死,将酒饭赐他饱餐了一顿,其人不辞而去。后来西戎国进贡一犬,呼曰神獒,灵公赐与某家。自从得了那个神獒,便有了害赵盾之计,将神獒锁在净房中,三五日不与饮食,于后花园中扎下一个草人,紫袍玉带,象简乌靴,与赵盾一般打扮;草人腹中悬一付羊心肺,某牵出神獒来,将赵盾紫袍剖开,着神獒饱餐一顿,依旧锁入净房中。又饿了三五日,复行牵出,那神獒扑着便咬,剖开紫袍,将羊心肺又饱餐一顿。如此试验百日,度其可用。某因入见灵公,只说今时不忠不孝之人,甚有欺君之意。灵公一闻其言,不胜大恼,便向某索问其人。某言西戎国进来的神獒,性最灵异,他便认的。灵公大喜,说当初尧舜之时,有獬豸能触邪人,谁想我晋国有此神獒,今在何处?某牵上那神獒去。其时赵盾紫袍玉带,正立在灵公坐榻之边。神獒见了,扑着他便咬。灵公言:屠岸贾你放了神獒,兀的不是谗臣也!某放了神獒,赶着赵盾绕殿而走。争奈傍边恼了一人,乃是殿前太尉提弥明,一瓜搥打倒神獒;一手揪住脑杓皮,一手扳住下嗑子,只一劈将那神獒分为两半。赵盾出的殿门,便寻他原乘的驷马车。某已使人将驷马摘了二马,双轮去了一轮。上的车来,不能前去。傍边转过一个壮士,一臂扶轮,一手策马,逢山开路,救出赵盾去了。你道其人是谁?就是那桑树下饿夫灵辄。某在灵公根前说过,将赵盾三百口满门良贱,诛尽杀绝。止有赵朔与公主在府中,为他是个驸马,不好擅杀。某想剪草除根,萌芽不发,乃诈传灵公的命,差一使臣将着三般朝典,是弓弦、药酒、短刀,着赵朔服那一般朝典身亡。某已分付他疾去早来,回我的话。(诗云)三百家属已灭门,止有赵朔一亲人;不论那般朝典死,便教剪草尽除根。(下)(冲末扮赵朔,同旦公主上)(赵朔云)小官赵朔,官拜都尉之职。谁想屠岸贾与我父文武不和,搬弄灵公,将俺三百口满门良贱,诛尽杀绝了也。公主,你听我遗言,你如今腹怀有孕,若是你添个女儿,更无话说;若是个小厮儿呵,我就腹中与他个小名,唤做赵氏孤儿。待他长立成人,与俺父母雪冤报仇也。(旦儿哭科,云)兀的不痛杀我也!(外扮使命,领从人上,云)小官奉主公的命,将三般朝典是弓弦、药酒、短刀,赐与附马赵朔,随他服那一般朝典,取速而亡,然后将公主囚禁府中。小官不敢久停久住,即刻传命走一遭去。可早来到他府门首也。(见科,云)赵朔跪者,听主公的命。为你一家不忠不孝,欺公坏法,将您满门良贱,尽行诛戮,尚有余辜。姑念赵朔有一脉之亲,不忍加诛,特赐三般朝典,随意取一而死。其公土囚禁在府,断绝亲疏,不许往来。兀那赵朔,圣命不可违慢,你早早自尽者!(赵朔云)公主,似此可怎了也!(唱)

【仙吕】【赏花时】枉了我报主的忠良一旦休,只他那蠹国的奸臣权在手;他平白地使机谋,将俺云阳市斩首,兀的是出气力的下场头。

(旦儿云)天那,可怜害的俺一家死无葬身之地也!(赵朔唱)

【幺篇】落不的身埋在故丘。(云)公主,我嘱咐你的说话,你牢记者!(旦儿云)妾身知道了也!(赵朔唱)分付了腮边雨泪流,俺一句一回愁;待孩儿他年长后,着与俺这三百口,可兀的报冤仇。(死科,下)

(旦儿云)驸马!则被你痛杀我也!(下)(使命云)赵朔用短刀身,亡了也。公主已囚在府中,小官须回主公的话去来。(诗云)西戎当日进神獒,赵家百口命难逃;可怜公主犹囚禁,赵朔能无决短刀!(下)

猜你喜欢
  提要·杨慎
  文笔要诀 全文·杜正伦
  ·卷四〔赋集〕·陆机
  第二十一章 归隐林泉·屠隆
  第四章 僊伯降凡·屠隆
  第八出 闹榭·孔尚任
  楔子·郑光祖
  乐府馀论·宋翔凤
  四集卷五十五·乾隆
  卷一百二·王奕清
  湖舶诗·沈奕琛
  卷484 ·佚名
  卷四十·冯惟讷
  卷九十七·曹学佺
  唐四僧诗巻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廿五出 凯宴·李渔

    〖菊花新〗(外冠带,引众上)雁书来自故乡天,闻道娇雏尚待年。同事有高贤,恰好是雀屏佳选。下官得胜班师,正接着平安家报。大的女儿已许了戚家,二女尚无着落。我想韩状元年方弱冠,闻得他未有姻亲,舍了此人,那里去寻快婿?今日同赴太

  • 卷五百一·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五百一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一百三十五 黄省曾 闲居 言征南山阿顾念北山麓南山可采兰北山有緑竹鶬鶊既和鸣佳气复郁郁斗酒勿愆期美人温如玉朝游夕告归风

  • 卷二十三·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二十三明 高棅 编五言古诗二十三旁流薛奇童【有姓氏无字里世次可考者十四人】塞下曲骄虏南下烟尘暗国中独召李将军夜开甘泉宫一身许明主万里总元戎霜中卧不暖夜半闻边风胡天早飞雪荒徼多转

  • 卷十八·赵一·佚名

    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围晋阳而水之,城下不沉者三板。郄疵谓知伯曰:“韩、魏之君必反矣。”知伯曰:“何以知之?”郄疵曰:“以其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而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

  • 卷四十·毕沅

      ◎宋纪四十 ∷起旃蒙大渊献正月,尽强圉赤奋若七月,凡二年有奇。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景祐二年辽重熙四年   春,正月,壬寅,徙江东转运使蒋堂为淮南转运使兼发动司事。堂在淮南,岁荐部

  • 列传卷第三十一 高丽史一百十八·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赵浚。○赵浚字明仲侍中仁规之曾孙。 自幼倜 有大志。 恭愍王在寿德宫望见浚挟书过宫前召见奇之问其家世卽命属宝马陪指谕。 王使洪伦辈强

  • 武陵昭王萧晔传·李延寿

    武陵昭王萧晔字宣昭,是高帝的第五个儿子。母亲罗氏,跟随高帝在淮陰,因为有罪被杀。萧晔当时四岁,思慕不异于成人,常常悲痛得吐血。高帝下令给武帝说:“三昧这么任性,恐怕不好,你可以和他一齐住,常常控制开导他。”三昧,是萧晔的

  • 冯保传·张廷玉

    冯保,深州人。嘉靖年间任司礼监秉笔太监,隆庆元年(1567)提督东厂兼管御马监事务。当时司礼监掌印太监空缺,冯保依资历该由他担任,但他正不被穆宗看中。大学士高拱推荐御用监的陈洪来取代他,冯保由此而忌恨高拱。到陈洪被罢

  • 卷八·韩婴

    越王勾践使廉稽献民于荆王,荆王使者曰:“越、夷狄之国也,臣请欺其使者。”荆王曰:“越王、贤人也,其使者亦贤,子其慎之! ”使者出,见廉稽曰:“冠、则得以俗见,不冠、不得见。”廉稽曰:“夫越、亦周室之列封也,不得处于大国,而处江

  • 景公以晏子妻老且恶欲内爱女晏子再拜以辞第二十四·晏婴

    景公有爱女,请嫁于晏子,公乃往燕晏子之家,饮酒,酣,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耶?”晏子对曰:“然,是也。”公曰:“嘻!亦老且恶矣。寡人有女少且姣,请以满夫子之宫。”晏子违席而对曰:“乃此则老且恶,婴与之居故矣,故及其少而姣也。且人

  • 卷一·程端学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本义卷一    元 程端学 撰杜氏曰春秋者鲁史记之名也史之所记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时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也隐公【名息姑恵公之庶子】隐私諡也鲁侯爵而称公者康侯胡氏曰臣子之

  • 第九章 15·辜鸿铭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辜讲孔子说:“在为贵族及国君服务的时候尽职尽责;在为家族成员服务的个人生活上尽职尽责;在最近的职位上至死不渝;不辞劳苦,唯恐任何事情有所忽略;在喝酒的

  • 顯揚聖教論大科·欧阳竟无

         ┌總敍緣起─────────────────┐   ├正明瑜伽┬一聞持┬知法九事────────┴攝事品一   │    │   └知義四相─────────攝淨義品二   │    ├二修行┬

  • 卷五十五·彭绍升

    居士传五十五周安士传周安士。名梦颜。一名思仁。崑山诸生也。博通经藏。深信因果。居常念言。众生蚩蚩造无量罪。婬杀二业实居大半。古今世典惩劝颇详。不断其源川壅则溃。爰竭苦衷。深维经义。抉微洞幽。拔山捣穴。

  • 二希堂文集·蔡世远

    十二卷。清蔡世远 (1681—1732)撰。蔡世远字闻之,号梁村。漳浦(今福建)人。康熙、雍正时学者、古文家。康熙二十四年 (1685)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文勤。著有 《二希堂文集》。此集共十二卷,卷一至卷四为序,卷五为记,卷

  • 周易略例·王弼

    三国魏王弼所著总论《周易》主要思想的著作。现存七篇为:《明彖》、《明爻通变》、《明卦适变通爻》、《明象》、《辩位》、《略例下》、《卦略》 等。该书以玄学解《周易》。《明象》篇详细分析了言(卦、爻辞等)、象(

  • 青天歌注释·王道渊

    青天歌注释,题「混然子释」。混然子即元末道士王道渊。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篇首混然子序称:「夫《青天歌》者,真人丘长春之所作也。是歌演音三十二句。……前十二句乃明修性之本体。中十二句为覆命之功夫,末后

  • 搜神记白话文·干宝

    志怪小说,东晋干宝撰,20卷。原书已佚,现在流行的本子是后人缀辑增补而成的,共收入大小故事464条。作者自称是为了“发明神道之不诬”,给鬼神天命观提供例证而作,全书充斥着宗教迷信观念自不待言。但由于所录故事,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