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二

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十一月癸未朔。上居倚庐。  

○甲申。遣官祭先医之神。  

○浙江巡抚增韫奏、铁路轨蝱滟戋穿城。酌开清泰望江两门闲城穴二处。以便来往。报闻。摺包  

○库伦办事大臣延祉等奏、金矿开办二年。报效三次。拟请将创始委员。酌保数员。得旨、准其择尤酌保数员。毋许冒滥。

摺包

○以办捐出力。予库伦协领图麟二品顶戴。  

○以剿匪伤亡。予浙江缉私营哨弁徐殿魁、易有章优恤。摺包  

○乙酉。颁大行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太皇太后遗诰。大学士礼部堂官恭捧至天安门宣读。颁示天下。王以下文武百官。俱齐集跪听。举哀行礼。官报  

○谕内阁、所有四时祭享祝版内。醇贤亲王。应称为本生祖考醇贤亲王。醇贤亲王嫡福晋。应称为本生祖妣醇贤亲王嫡福晋。一切典礼。谨照光绪十六年钦奉大行太皇太后懿旨。永远遵守。将此通谕知之。现月  

○谕军机大臣等、朕冲龄践阼。所有坛庙各祀典。尚未能亲诣举行。应如何由摄政王代诣行礼之处。着礼部妥议具奏。现月  

○督办垦务兼署绥远城将军信勤奏、拟由垦务垫款。设立山西太原至绥远城一千五百余里电蝱滟戋。将来由部接修。下部知之。摺包  

○丙戌。谕军机大臣等、电寄端方等、朱家宝电奏悉。皖北内地空虚。叛兵余党尚有五六百人之多。该处素多伏莽。傥其煽惑裹胁。不难立成大股。着该督抚严饬派出各营。兼程追截。迅速歼除。尤宜防其设伏困斗<?虘阝>斲。袭击官军。切勿稍涉大意。电寄  

○大学堂总监督刘廷琛奏、监国摄政王宜崇体制。礼节当依据礼经。钦遵明旨。首重表明代皇上主持国政。自足以别嫌疑。定犹豫。且合东西各国摄政代表君权之义。谨拟四条。上备裁择。一、监国摄政王视事。宜于偏殿设旁坐也。案明堂位。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郑康成曰。不于宗庙。辟王也。而于明堂。固践天子之位。后儒多疑之。自非周公大圣。固未可轻议踵行。监国摄政王小心寅畏。中外皆知。若于偏殿中设正坐。虽于礼经有据。王心虑有未安。今拟于偏殿中正。恭设宝座。而设监国摄政王坐于东。盖避正位以尊君。设旁坐以临下。视周公践位明堂。犹为谦抑。若仍与诸臣同坐议事。在监国摄政王有纡尊降贵之美。而臣工何敢蹈越礼犯分之愆。断非所宜出也。一、军机大臣入直。及应召见人员。仍承皇上之命召见也。视事处设有宝座。军机大臣承旨时。宜对宝座称臣。监国摄政王代皇上裁答之。其召见次数及人数。均应听监国摄政王代宣上命。考会典。军机大臣入见。载有敷席赐坐之例。国初大臣入对。亦多有赐坐者。此次监国摄政王代皇上视事偏殿。位于宝座之东。似可查照旧例。承皇上命。赐军机大臣坐。以示恩礼。其诸王大臣召见亦如之。一、凡监国摄政王所有命令。皆以皇上谕旨行也。顺治初。上谕外另有摄政王谕。两谕并出。非辟上之道。恭绎上谕即是代朕主持国政一语。是监国摄政王所办之事。即皇上之事。所发之言。即皇上之言。应请自纶音外。监国摄政王别无命令妙定。内外臣工自章奏外。不得另有启请。以肃观听而杜纷歧。一、监国摄政王居处。宜与视事偏殿相近也。查顺治初。摄政王以信符奏请不便。收藏邸第。其时办事。盖多在府中。今案国事朝旨。岂可于私邸行之。惟一日万几。监国摄政王代皇上裁定。若每日入直。不惟力不给。势不便。且体制不肃。非所以尊朝廷。机要不秘。亦恐或滋流弊。皇上冲龄典学。尤赖随时护视。以端圣蒙。应请择视事偏殿近处。为监国摄政王居处之所。俟皇上亲政时。仍出居邸第。臣尝恭考高宗纯皇产御批通鉴。论旁支承大统者可迎本生父母奉养宫禁。是天子本生父母。权住宫禁。高宗不以为嫌。祖训煌煌。正可为今日议礼之据。监国摄政王奉遗命代皇上行政。尤无所谓嫌也。以上四条。皆礼节之重且大者。酌古准今。不宜再从损抑。监国摄政王当念家国之艰难。无崇谦让之小节。以仰副大行太皇太后委寄之重。而慰天下臣民之望。奉上谕。国家现遭大事。尚未逾十五日。照例不应奏事。乃该大学堂总监督刘廷琛于本日遽行呈递封奏。殊属不合。着传旨申饬。寻奉旨。着内阁各部院衙门并案会议具奏。  

○湖南巡抚岑春蓂奏、澧州等属水灾。筹办赈抚。暨工赈平粜。并恳开赈捐。下度支部议。  

○又奏、淮盐缺乏。赶运济销。暨筹商借引借轮。另运接济情形。报闻。  

○丁亥。谕内阁、本日礼部奏朕登极事宜一摺。览奏益增感恸。惟念大行皇帝以祖宗丕绪。传付朕躬。勉从所请。以明年为宣统元年。依钦天监所择吉日。于十一月初九日辛卯午初初刻。举行登极颁诏钜典。所有一切应办事宜。各该衙门敬谨豫备。  

○又谕、大行太皇太后梓宫。暂不奉移。即以皇极殿为暂安殿。所有应行奉移后典礼。着于宫中大事二十七日后。敬谨举行。现月  

○戊子。摄政王面奉皇太后懿旨。正月十四日。系宣宗成皇帝忌辰。例不升殿受贺。皇帝万寿。着俟释服后。每年于正月十三日行庆贺礼。现月  

○蠲缓云南宾川文山二州县被灾地方钱粮有差。摺包  

○己丑。谕军机大臣等、大行皇帝梓宫奉移观德殿暂安。着原派恭代奠酒之贝子溥伦等四人。轮班敬谨行礼。  

○内阁奏、宣统建元。鼓铸银铜币制。依议行。  

○擢大理院推事王式通为民科推丞。现月  

○命出使法日葡国大臣刘式训作为二品实官。  

○庚寅。上以登极。前期遣官告祭天地太庙社稷。  

○遣官祭先师孔子。  

○遣官诣皇极殿大行太皇太后几筵前告祭。乾清宫大行皇帝几筵前告祭。  

○谕内阁、大行太皇太后初祭次日之绎祭。大行皇帝初祭大祭次日之绎祭。着原派出恭代奠酒之员。轮班行礼。现月  

○谕军机大臣等、醇贤亲王园寝四时祭享。着于原拟派往东西陵致祭王公名单外。另缮王公名单。候圈出一员。前诣行礼。

现月  

○准云南腾越镇总兵张松林修墓开缺。以记名总兵赵金鉴署云南腾越镇总兵官。现月  

○辛卯。上易礼服。诣庆寿堂皇太后前行礼毕。御太和殿登极。王以下大臣文武百官行庆贺礼。乐设而不作。  

○上以登极礼成。颁诏天下。诏曰。我大清诞膺天命。累洽重熙。仰维太祖太宗。肇造鸿业。世祖奠定神州。圣祖世宗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圣圣相承。功崇德茂。逮我大行皇帝。临宇天下。三十有四年。宵衣旰食。勤求治理。上禀孝贞显皇后。大行太皇太后慈训。肬■闲任亲贤。抚绥区夏。维新政治。中外同钦。方期景祚延洪。及时布宪。迺圣躬弗豫。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龙驭上宾。钦奉遗诏。祗遵大行太皇太后懿旨。以朕承继穆宗毅皇帝为嗣。并兼承大行皇帝之祧。入承大统。神器至重。责在藐躬。朕自维冲龄薄德。惧弗克胜。顾念列圣诒谋之善。大行皇帝付托之隆。勉抑哀思。恪遵成命。于十一月初九日。祗告天地宗庙社稷。即皇帝位。以明年为宣统元年。仰迪前光。永绥多福。抚黄图而缵绪。宣紫綍以颁恩。所有事宜。开列于后。一、在京在外诸王以下至公等以上。俱加恩赐。一、内外自公主以下至格格。各加恩赐。一、内外满汉文武大小官员。俱加一级。一、内外大小各官。除各以现在品级已得封赠外。凡升级及改任者。着照新衔封赠。一、文官在京四品以上。在外三品以上。武官在京在外二品以上。照现任品级。各荫一子。入监读书。一、内外文职自四品以下。武职自三品以下。降革留任。及住俸罚俸处分。准其开复。一、各直省儒学。无论府州县<?目辟>行<?匧心>口<?韦未><?夗贝>。俱于宣统元年。以正贡作恩贡。次贡作岁贡。一、每府州县<?目辟>行<?匧心>口<?韦未><?夗贝>。各举孝廉方正。暂赐以六品顶戴荣身。以备诏用。务期采访真确。毋得滥举。一、历代帝王陵寝。孔子阙里。及五岳四渎等祀。应遣官致祭者。照旧例行。一、官吏兵民人等有犯。除谋反叛逆。子孙谋杀祖父母父母。内乱妻妾杀夫。奴婢杀家长。一家非死罪三人。采生折割人。谋杀故杀其正人命。虫毒魇魅毒药杀人。强盗妖言十恶等。真正死罪不赦外。军务获罪。隐匿逃人。亦不赦外。其余自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以前。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未结者。咸赦除之。有以赦前事告讦者。以其罪罪之。一、各省军流人犯。查明到配三年。实在安静守法。及年逾七十者。释放回籍。一、各旗籍内务府及五旗包衣人等。凡侵贪挪移。一切赔罚应追银两。实系本人家产尽绝者。查明准予豁免。其分赔代赔以及牵连着赔者。一概豁免。一、凡官员因公赔罚等项。而其子孙又代祖父着赔者。查明豁免。一、旗营官兵。有因出征及被灾借支俸饷者。免其扣还。一、满汉兵丁。有曾经效力行闲。因被伤年老闲住者。除例得优恤外。查明酌加恩赉。一、各直省有同堂五世。及亲见七代者。除例赏扁额外。查明各加恩赉。一、天下之本农为重。各府州县<?目辟>行<?匧心>口<?韦未><?夗贝>。果有勤于耕种。务本力作者。地方官不时加奖。以示鼓励。一、除五旗包衣佐领下披甲人等不赏外。八旗满洲蒙古汉军护军、披甲人、石滟驳手、步军。各赏一月钱粮。一、军民年七十以上。着许一丁侍养。免其杂派差役。八十以上者。给与九品顶戴。九十以上者。给与八品顶戴。百岁以上者。给与七品顶戴。一百二十岁以上者。给与六品顶戴。百岁至一百二十岁以上者。均仍题明。给与建坊银两。一、各处养济院。所有鳏寡孤独。及残疾无告之人。有司留心。以时养赡。无致失所。于戏。丕基寅绍。敢忘兢惕之思。庶绩辰凝。实赖劻勷之佐。尔诸王文武大小臣工。其各矢公忠。以弓滟<??兪>滟弓予冲人。用固我国家亿万年无疆之祚。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谕军机大臣等、近闻有海外逆党。乘国家多难之际。妄思煽乱。肆意捏造谣言。其诬妄狂悖。直有使君臣上下所不忍闻者。复敢刊印函单。分致京外各衙署回所学堂。淆乱是非。多方簧鼓。居心尤属险恶。着邮传部迅电各处邮政局。认真拣查。遇有自外洋寄来汉文函件。字奣<?虘阝>亦封式在五件以上。分致上项各处者。立即拆阅。傥语涉悖诞。即刻一律焚毁。其各埠外国邮信局社。亦由该处地方官。婉商仿行。共保治安。并着民政部、步军统领、顺天府、暨各督抚。随时派员认真查访。严禁传送悖逆各函件。勿得稍涉疏漏。致扰大局。此旨由邮传部寄电各省埠一体钦遵。  

○又谕、赵尔巽奏、川省边夷猖獗。亟宜设法筹办一摺。猓夷介于川滇之闲。素不安静。近复句结匪徒。日肆侵掠。着赵尔巽、锡良、会同体察情形。妥筹办理。原摺着钞给锡良阅看。  

○陕甘总督升允奏、遵拟法政学堂办法。约有四端。曰展学期。分学科。招绅班。优奖励。因地制宜。不敢铺张其事。蹈有名无实之愆。又奏甯夏茶商。不洽蒙情。另行招商变通办理。均下部知之。  

○四川总督赵尔巽奏、设立全省矿务总公司。除现在官办各矿。及华洋商人禀准已开之矿外。凡川省未开矿产。概归总公司承办经理。又奏、盐斤加价。抵补土税。分别引票边计。及核本通摊办法。均下部知之。  

○贵州巡抚庞鸿书奏、遵裁绿营。将臣  

○标及提镇各标。酌裁一营。定广等处十协。各裁都司一员。永安遵义两协。各裁守备一员。共裁副将五员。参将二员。游击六员。都司五员。守备八员。千总一员。把总五员。外委四员。下陆军部议。  

○是日照旧章停止举哀。  

○壬辰。派贝勒载洵诣皇极殿大行太皇太后几筵前恭代行初祭礼。  

○谕内阁、朕缵承大统。登极礼成。追念前谟。弥深乾惕。仰维列圣相传之治法。无非敬天法祖勤政爱民。凡先朝未竟之功。莫不敬谨继述。本年八月初一日。大行皇帝钦奉大行太皇太后懿旨。严饬内外臣工。务在第九年内。将各项筹备事宜。一律办齐。届时即行颁布钦定宪法。颁布召集议员之诏各等谕。煌煌圣训。薄海同钦。自朕以及大小臣工。均应恪遵前次懿旨。仍以宣统八年为限。理无反汗。期在必行。内外诸臣。断不准观望迁延。贻误事机。尚其激发忠义。淬厉精神。使宪政成立。朝野乂安。又仰慰大行太皇太后大行皇帝在天之灵。而巩亿万年郅治之基。朕有厚望焉。  

○度支部奏、遵议筹拨江北练兵饷械银两。于无可设法之中。勉为拨济。自明年起。由两淮解部二文加价项下。按年拨银三十万两。以三年为限。俾作岁饷之用。依议行。  

○又奏、甯苏两属地芦等项。折徵忙钱。历有年所。近因江苏州县赔累。经该省督抚请规复公费。每徵银一两。加钱二百文。尚未经年。今又议改为徵银解银。每两随收公费六百文。非惟无以取信于民。且亦无此政体。所请应毋庸议。本年苏属下忙钱粮。仍查照上年奏案徵收。甯属仍照旧章办理。依议行。  

○理藩部奏、达赖喇嘛受封。现值大行太皇太后大行皇帝大事。未便举行。而达赖喇嘛在京。不服水土。若令久候。不足以示体恤。拟变通办理。令其先行起程。至西甯塔尔寺候封。俟受封后。即遵旨回藏。依议行。  

○又奏、喀尔喀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等呈进九白贡物。得旨、准其呈进。  

○又代奏、达赖喇嘛恳请予以奏事权限。得旨、着理藩部查明该达赖喇嘛所称依照陈例。事在何年。有无案据。详细具奏。候旨覆奏。  

○御史蔡金台奏、摄政体制。酌拟纲要。一。凡大祀祭享。俱请由摄政王用本身冠服恭代行礼。百官迎送。悉如旧例。皇上于宫内斋戒。俟数年后奏请亲行。一、召见内外臣工。拟请于偏殿设御座于正中。摄政王位于东。皆南面。引见及外国使臣觐见。亦如之。数年后再奏请皇上御座。其一切跪拜侍班各礼节。及凡除授赏罚各事宜。向由钦定者。均照常拟签进单于摄政王。恭候裁定。如旧例。臣谨案睿忠亲王原制。有诸王侍坐。叩与不叩条。当时佐命诸王。皆骨肉至亲。故常蒙赐坐。叩拜所以谢赐。即可见侍坐非常例也。故饶余郡王以越次与睿忠亲王并坐议罪。且恭考列圣朝之免叩拜者。皆系本支伯叔。仅惠端亲王在同治时。以叔祖被赐。至其子惠郡王奕详。则虽系叔辈。亦不能与。亲亲之等。天泽之分。不容溷也。故今惟设御座于正中。以明诸王大臣实跪对至尊。于摄政王之旁坐而受。无所不安。此已谦于周公。万不能更议坐对。以<?圭黾>滟卖朝纲也。又恭考同治元年奏定听政章程。穆宗毅皇帝实同御座。故请数年后援照举行。至外臣觐见。亦用此制者。正使外人知我国之尊重朝廷。虽摄政王亦恪恭有别。较西礼似更周至。一、行各部院及各行省俱恭以谕旨饬行。凡各官谢恩请安。俱不另行之于摄政王。奏事摺内。亦只书皇上圣鉴。臣谨案睿亲王时。或称谕旨。或称王谕。似非统一之道。考周公摄政时。诸诰皆称王。归政始称公。最为确当。宪法所谓以君主之名行权是也。又案睿忠亲王于升赏官员定制。不向王谢恩。所以明一尊也。今谨推及请安奏事诸摺。皆敬本此意。一、宫室出入之制。臣谨案国初诸王府第。独睿忠亲王在东华门外。以身膺大政。出入最便。<?目辟>行<?匧心>口<?韦未><?夗贝>护最周也。惟其分为叔父。尚当退就臣列。故未敢径居大内。今若即景运隆宗两门外之殿阁。奏奉皇太后懿旨。专为摄政公所。以别于醇亲王府。似为名正言顺。否则亦必于禁城近处规定。以昭慎便。其寻澡出入。尤宜增多护<?目辟>行<?匧心>口<?韦未><?夗贝>。凡兵役警道。官民避道。皆分所当然。警备尤关紧要。欧洲向不警跸。近亦以危险时闻。渐慎出入。摄政王之身。关系甚钜。不可忽也。再此次摄政王监国。与皇本生祖考醇贤亲王时。政权上在大行太皇太后情形不同。恭绎遗诏。凡政事均归裁定。惟必须奏闻皇太后之大事。始恭请懿旨。诚以摄政王分为本生。则自奉诏后。徐恭对皇太后外。实别无北面之义。分固尊于周公也。然臣所拟召见臣工条。犹请中让御位。其他各条。亦多有敬避皇上者。盖敬体摄政王尊重朝廷之意。委曲出之。更无臣工可与坐对之理。夫以二百余年听政肃穆之地。忽焉而君■羊臣坐立参差。是何景象。且恐外人援此而议损觐礼。则关于国体尤钜。即谓古有三公坐论之事。亦当俟皇上亲政后。特恩改定。此时出之议礼诸臣。则奣<?虘阝>亦涉轻藐。且乘此危疑之际。不惟诸臣不敢擅改朝章。即摄政王亦似不当轻更祖制。异日追论。谁执其咎。兹事重大。臣不敢畏忌不言。得旨、着内阁各部院衙门并案会议具奏。  

○癸巳。理藩部奏、达赖喇嘛呈请陛辞。据情代奏。得旨、现在大行太皇太后大行皇帝之丧。未满百日。着毋庸陛辞。照例颁赏。  

○又奏、达赖喇嘛回藏。现值停止筵燕之时。未便设饯。届期仍由臣等送至火车站。如来时礼节。以示优容。依议行。  

○御史赵炳麟奏、请以摄政王总统禁<?目辟>行<?匧心>口<?韦未><?夗贝>军。以固根本。得旨、陆军部议奏。  

○给事中忠廉等奏、监国摄政王礼节。大端有三。一、封奏宜直达摄政王所居便殿。自行开拆也。前朝臣工奏事。例有副封。弊端百出。我朝定制。凡封奏事件。由内奏事官直达御前。防范周密。超越千古。伏读雍正七年世宗宪皇帝圣谕。朕即位以来。以兼听并观为务。以纳忠广益为先。既命满汉文武大臣密陈政务。又命科道等于露章之外。准其密摺奏事。盖以国家事务殷繁。人情弊端种种。诸臣有陈奏之心。或有不便显言之处。故令密封进呈。所以免其瞻顾。去其嫌疑。俾得各抒所见。尽言无隐。庶国计民生。均有攸赖等因钦此。凡在臣工。允宜钦遵。臣等请摄政王每日遵照旧典。黎明于便殿先阅摺奏。然后命枢臣进谒。各抒所见。集思广益。或有密奏。事关重大。有不便令大臣知之者。亦可内断于心。庶无漏洩机密之虑。傥于传见军机时。与各大臣同拆章奏。则天泽不分。流弊无所底止。此祖制之宜谨遵者一也。一、摄政王居处。宜在禁城内也。皇上冲龄。甫离襁褓既入承大统。允宜受皇太后抚养。然于本生父母。岂无眷恋之思。摄政王在禁城。时或省视。往来甚便。且摄政王负监国之重任。尤宜于出入道路。警备非常每日早朝。由禁城入内。既省道远之劳。亦可无非常之虑。恭查高宗纯皇帝御批通鉴。论天子为人后者。可迎本生父母奉养宫禁圣识超越。允宜奉为典要。此圣训之宜谨遵者二也。一、摄政王每日听政。延见枢臣。礼节宜遵崇也。摄政王代皇上听政。则枢臣事王。当如事皇上之礼。无敢陨越。惟古有三公坐而论道之礼。或可依而行之。以表贤王撝谦之度。摄政王当居便殿听政。以仿周公摄政之义。中设宝座。以为皇上虚位。旁设一座。座前设一案。摄政王听政之位也。枢臣左右侍坐。坐视王宜卑。以表尊崇之义。枢臣无案。以定一尊。有商办之摺奏。彼此传观。事毕。枢臣仍归直庐办事。此礼制之宜崇者三也。臣等历观经典。孝经云。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曲礼云。有礼则安。无礼则危。当今主少国疑。礼制尤不可不严。臣等意见相同。谨合词胪陈。得旨、着内阁各部院衙门并案会议具奏。  

○御史赵炳麟奏臣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闲。晶■宜次疏请清政源。规复军机署名之制。皆未见施行。伏读乾隆三十年闰二月上谕。向来军机大臣寄信谕旨。该督抚等覆奏时。止称接准廷寄。并不书写承旨衔名。于体制殊未允协。嗣后各省督抚等。接准军机大臣遵旨寄信传谕。有应具摺覆奏者。俱着将寄信内所开承旨人名。一一开写。不得但称廷寄及军机处字样。可于奏事之便。传谕各督抚。一体通传应行奏事之各该衙门遵照钦此。三十六年一月。驾巡山东。大学士尹继善、刘统勋、协办大学士尚书刘纶、俱未随扈。经军机处奏请。面奉谕旨。清字寄信。着尚书福隆安署名。汉字寄信。着尚书于敏中署名钦此。推圣人立法之心。深鉴唐代之墨敕斜封。明室之口传中旨。皆流弊无穷。故令承旨者。署具衔名。责有攸归。政本自能清肃。东西国副署之制。亦同此意。近日钦奉大行太皇太后遗诰。命摄政王监国。是摄政王代行君主统治之大权。应署衔不署名。凡宫内事件。应用皇太后懿旨者。必有摄政王面奉皇太后懿旨字样。凡行政事件。或肬■闲授官缺。应用谕旨者。必有摄政王传谕旨字样。凡批答臣工章奏。应用交旨者。必有摄政王传旨某衙门议奏或知道字样。在摄政时。无摄政王署衔者。无论如何。皆无效力。如是则政权统一。京外臣民。皆晓然于是旨也。确系遵大行太皇太后遗诰。经摄政王之裁决者。非大臣所专擅。亦非内监之口传。天下之信用克坚。海内之觊觎自息。至军机大臣寄信交片。亦应遵照乾隆时祖制。于谕旨之后。一一开具承旨衔名。部院督抚有应具摺覆奏者。应开写某年月日。接军机大臣某某等字寄。奉摄政王传旨等字样。如此则于祖制悉合。而一切流弊。皆可杜绝。拟请明颁谕旨。布告天下。以清政源而昭信守。得旨、着内阁各部院衙门并案会议具奏。  

○以华商黄仲涵在外洋捐资兴建先师孔子庙。予其故父道员衔黄守谦三品衔。  

○甲午。派贝勒载润诣乾清宫大行皇帝几筵前恭代行初祭礼。  

○陆军部奏、议覆御史俾寿奏、请派满汉世职子弟。分赴各国学习海军。自属当务之急。惟须先设海军贵胄学堂。遴选满汉世职子弟合格者。入学教授海军普通必要之学。以厚其基。毕业后。或派入军港学堂加习。或径派出洋留学。届时妥为核办。依议行。  

○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奏、收买日本商家留存奉天枪弹。以遏乱萌而储军实。下部知之。  

○又奏、请设农官以兴地利。奉省自设农事试验场以来。乡民之来观者。日多。应及时别设管理之员。查奉省本多旗地。而宗室觉罗八旗满蒙汉子弟。及在籍绅士。近多就学之人。若选择此项人员。作为农官。以资任使。一以为旗员广任用之途。一以为旗丁授生计之学。一举数善。胥由于此。下农工商部议。  

○乙未。圣祖仁皇帝忌辰。遣官祭景陵。  

○恭办丧礼王大臣奏、大行太皇太后大祭后闲五日。暨百日后闲七日。是否按期亲奠。得旨、着前派恭代奠酒之贝勒载洵等四人。轮班敬谨行礼。  

○以政绩卓着。予已故广东琼崖道沈传义优恤。事迹宣付史馆立传。  

○丙申。派贝勒载涛诣皇极殿大行太皇太后几筵前恭代行大祭礼。  

○谕军机大臣等、电寄端方等、瑞方、朱家宝、三次十二日电奏均悉。叛兵虽经被剿散匿。首犯尚未擒获。着该督抚仍严饬地方文武。认真<?目辟>暒穴<?曰融>夕<?夗贝>捕。务将首犯熊成基惩办。并将同谋各犯。一律殄除。以免死灰复燃。皖省各营习气甚深。正可乘此兵威。切实淘汰。严加整顿。庶期兵归实用。饷无虚糜。  

○又谕、电寄端方等、端方、朱家宝会电奏、请将应解北洋练兵经费二十万两。扣留一年。并鼓铸局存铜饼十一万斤各节。着照所请。该部知道。  

○御史江春霖奏、会议礼节未妥。逐条辩驳。开单呈览。得旨、着内阁各部院衙门并案会议具奏。  

○丁酉。以奉移大行皇帝梓宫。派恭亲王溥伟前期诣几筵前恭代行启奠礼。  

○谕内阁、内阁各部院衙门会同议上大行皇帝尊谥曰景皇帝。庙号曰德宗。上配列圣。同为百世不祧之庙。钦惟大行皇帝执中御宇。运启维新。秉哲绥猷。恩周无外。合环瀛而共戴。实巍荡以难名。今廷臣所议。详慎公允。于大行皇帝諴民敷治之宏谟。洵相符合。深协朕怀。此天下万世之公论。而非朕一人哀慕尊崇之私愿。亦非臣下揄扬颂美之谀词也。谨据所奏。恭上尊谥庙号。所有应行典礼。该部敬稽成例以闻。  

○又谕、前奉大行太皇太后懿旨。命摄政王监国。所有应行礼节。着内阁各部院会议具奏钦此。事隔多日。尚未覆奏。着各该衙门妥速定议。毋再延缓。  

○御史史履晋奏、常朝拜跪礼节。宜及时变通。御史叶芾棠奏、摄政王礼节未宜。谨陈管见。御史谢远涵奏、监国摄政首重大权。均得旨、着内阁各部院衙门并案会议具奏。  

○旌表各省寿民寿妇年逾百岁五世同堂未届百岁五世同堂并年逾百岁者如例。纂修官章梫恭纂  

总纂官钱骏祥恭辑监修总裁世恭阅二签十二月初一日正总裁那月日专司蒿■禾本陆恭覆阅甲寅正月二十日  

徐月日  

荣月日副总裁唐月日  

宗室宝恭阅一签九月十八日

陈恭阅三签七月十四日  

熙月日  

郭恭阅十一月十三日  

宗室麒月日

猜你喜欢
  卷九十四·志第四十七·河渠四·脱脱
  第三回 入芝园初仰丰仪 做工程严除弊窦·陈蝶仙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七十五·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五·佚名
  卷之九百六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佚名
  卷之二十五·佚名
  制府杂录·杨一清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纪昀
  钦定元史语解卷十六·佚名
  周磠传·房玄龄
  源贺传·魏收
  王毛仲传·欧阳修
  桑维翰传·欧阳修
  汉纪四十五 孝质皇帝本初元年(丙戌、146)·司马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楔子·谷子敬

    (正末扮吕洞宾上,云)贫道姓吕名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隐于终南山,遇钟离师父,授以长生之术,得道成仙。昔日师父曾说,这岳州城南一株柳树,生数百余年,有仙风道骨,教我度脱他。如今来到这岳州地面,不免扮做一个货墨的先生,去访问咱

  • 元结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元结(719—772),唐著名文学家。字次山,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天宝十二年(753)登进士第。 安史之乱中,升任右金吾兵曹参军,又出任山南东道节度参谋,在唐、邓、汝、蔡等州征召义军,抗击史思明叛军,使十五城因此保全。由于平

  • 列传第十七·李延寿

    司马休之 司马楚之 曾孙裔 司马景之 司马叔璠 司马天助 刘昶萧宝夤 兄子赞 萧正表 萧祗 萧退 萧泰 萧捴萧圆肃 萧大圜司马休之,字季豫,河内温人,晋宣帝季弟谯王进之后也。晋度江之后,进子孙袭封谯王。至休之父恬,为镇北将

  • 卷二十五·谷应泰

      ○治水江南成祖永乐元年夏四月,命户部尚书夏原吉治水江南。时嘉兴、苏、松诸郡,水患频年,屡敕有司,督治无功,故有是命。六月,命侍郎李文郁往佐尚书夏原吉,相度水田,量免今年租   税。秋八月,遣都察院佥都御史俞士吉赍《

  • ◎文官高等惩戒委员会·费行简

    附司法官惩戒委员会 熊秉三任热河都统,组织官吏惩戒会,自谓行之有效,迨为国务总理,遂呈设文官高等惩戒委员会于京师,所司则议决高等官之惩戒事件也。置委员长一人、委员十人,凡行政官吏,除赃私案属刑事,应提交法庭外,其余渎职

  • 中兴小纪卷四·熊克

    宋 熊克 撰建炎二年秋七月丁亥以吏部尚书周武仲为龙图阁学士提举太平观 新通判襄阳府程千秋昨因守公安县有功朝廷再加二秩就命通判荆南时有譛其短于帅臣唐慤者千秋请避之改倅襄阳未行荆南转运司擒千秋寘之狱巧诬以

  • 史记集解卷二十七·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二十七天官书第五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属后句四星末大星正妃余三星后宫之属也环之匡衞十二星藩臣皆曰紫宫前列直斗口三星随北端兑若见若不曰隂德或曰天一紫宫左三星曰天枪右

  • 汉纪·张居正

    汉,是有天下之号,高祖初为汉王,后即帝位,遂仍旧号。这一篇书,载汉家一代的事迹,故称为“汉纪”。高帝太祖高皇帝,姓刘氏,名邦,字季,沛县人。初以泗上亭长起兵,诛暴秦、灭项籍,而有天下。在位八年,以其功德高厚,为汉家一代

  • 卷一百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一百七校讐略【三】武英殿校刋十三经注疏考证【春秋至孝经共一百二十九条】春秋左传隐公二年纪裂繻来逆女注吕祖谦集解引注有纪国在东莞剧县七字当在裂繻纪大夫注下刋本并误 七年戎伐凡伯于楚

  • 大学衍义卷十四·真德秀

    格物致知之要一明道术王道霸术之异齐宣王【齐国名宣諡也诸侯僭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齐桓公名小白晋文公名重耳皆春秋时霸者】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王谓行王

  • 学庸正说卷中·赵南星

    中庸正说上天命之谓性章中庸首章眀道之原以示人谓理必知所本而后可以共学名必知所自而后可与尽义今夫性道教之名人皆知之而鲜知其所以名也夫太极浑沦无外而理为之纲维主宰以成夫造化曰天天之所以赋与万物而不能自已者

  • 幽梦影跋·张潮

    一抱异疾者多奇梦 , 梦所未到之境 , 梦所未见之事 , 以心为君主之官邪干之故如此 , 此则病也 , 非梦也。至若梦木橕天 , 梦河无水 , 则休咎应之 ; 梦牛尾梦蕉鹿 , 则得失应之。此则梦也 , 非病也。心斋之《幽梦影》 , 非病也 , 非

  • 引用姓氏·汪克宽

    引用姓氏左氏傳 外傳公羊傳穀梁傳董子【仲舒    漢廣川】 春秋繁露 賢良策劉氏【向】      左傳註 五行傳賈氏【逵】      左傳註服氏【䖍】      左傳註鄭氏【玄 康成】     三傳異

  • 卷八·乾隆

    <子部,儒家类,御览经史讲义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八周易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检讨【臣】陈兆仑孔頴达正义略曰此明天地之体论天

  • 第二十章未来社会人生的艺术化·梁漱溟

    人世间的事物莫非因有其需要又有其可能两面结合而出现,及至时移势易则又随其需要与可能之渐尔失去而消逝。宗教在世界各界各方之兴衰变化正不外此理,试寻之可得。今天雄冠世界之欧美文明从希腊罗马以来,在过去数千年间宗

  • 《尸子·分》白话译文·尸佼

    原文:天地生万物,圣人裁之。裁物以制分,便事以立官。君臣、父子、上下、长幼、贵贱、亲疏,皆得其分,曰治。爱得分,曰仁。施得分,曰义。虑得分,曰智。动得分,曰适。言得分,曰信。皆得其分,而后为成人。明王之治民也,事少而功立,身逸

  • 洞玄灵宝定观经·佚名

    天尊告左玄真人曰:夫欲修道,先能舍事。外事都绝,无与忤心。然后安坐,内观心起。若觉一念起,须除灭务令安静。其次,虽非的有贪着,浮游乱想,亦尽灭除。昼夜勤行,须臾不替。

  • 短裤党·蒋光慈

    中篇小说。蒋光慈著。写 于1927年4月。1927年11月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初版。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工人阶级进行大规模革命斗争的小说。1927年春,上海工人阶级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第二次武装起义的大会。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