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之传
王秀之字伯奋,是琅笽临沂人。祖父王裕,在宋朝任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父亲王瓒之,曾任金紫光禄大夫。
王秀之幼时,王裕喜爱他的风采。初仕任著作佐郎,太子舍人。父亲去世,他在父亲墓旁搭茅舍守孝,守孝期满才复职做官。吏部尚书褚渊见王秀之端正整洁,想和他结亲,王秀之不肯,因为这件事调任两府外兵参军。又调任太子洗马,司徒左西属,桂陽王司空从事中郎。王秀之知道刘休范要谋反,托辞有病不和他接近。又出京任晋平太守。到郡几年,对人说:“此地土地肥沃,俸禄丰厚,我钱袋已很饱了,怎么能久留此地挡贤人的路。”上表请求替换,世人称他“王晋平恐富求归”。
回京任安成王骠骑谘议,调任中郎。又任太祖(萧道成)骠骑谘议。升明二年(478),调任左军长史、寻陽太守,随府调任镇西长史、南郡太守。府主豫章王萧嶷封王之后,王秀之调任司马、河东太守,辞太守之职不受。加任宁朔将军,改任黄门郎,不受,仍调任豫章王骠骑长史。豫章王在荆州办学,让王秀之任儒林祭酒。后调任宁朔将军、南郡王司马。又任黄门郎,兼羽林监。调任长沙王中军长史。世祖萧赜即位,他任太子中庶子、吏部郎,出京任义兴太守,调任侍中祭酒,又调任都官尚书。
当年,王秀之的祖父王裕,性情刚正。徐羡之、傅亮掌握朝中大权时,王裕不同他们来往,后来退休归隐于吴兴,给儿子王瓒之写信说:“我希望你能不趋炎附势。”王瓒之历任各种官职直至五兵尚书,从未去拜望过一次朝贵。江湛对何偃说:“王瓒之是当今身在朝中的隐士。”对柳元景、颜师伯等高官贵威,王瓒之一直不肯去问候。到王秀之任尚书时,又不与尚书令王俭来往。一家三世不趋附权贵,受到世人称颂。又调任侍中,兼任射声校尉。
出京任辅国将军、随王镇西长史、南郡内史。州西曹苟不十写给王秀之一封表示友好的信,王秀之根本不答理他。苟不十于是写信给他说:“我听闻要居于‘谦’位,《易》上已经写了;傲不可长,也在《礼》文中讲明了。因此信陵君有结交平民的情义,燕丹子有款待荆卿的美德,都是本着一个礼字。大丈夫生在天地之间,岂能不轰轰烈烈,空为后代留下一丘黄土?足下事业辉煌,声动朝野,不修盖世业绩,与一般的愚夫有什么区别?我当年耿直不阿,不同流俗,老来衣食无着,希望得人帮助。成人之美,为《春秋》所称道,以我寸长,补您尺短,故礼尚往来,对彼此都有益,实在并非我庸庸碌碌求告于你呵。况且我与足下,同为国家之士。盛衰更替,此是常理,名位的高低,缘自运气的好坏,岂是品德权行能决定的吗?第五之号,既不能换作骠骑;西曹之名,又怎能比得上长史?足下收到我的信很久了,您如果这样不合礼数,又该拿什么去对待国士?如果您是守礼的,按礼不应不回信给我。平等地往还,对您有什么冒犯的地方呢?君子相处,看德不看位,相如不能被屈服于渑池,毛遂怎容忍郢门之辱,若碰上敌人或遇到大事,我一定比这二人还要争先。不知足下的高贵,足下的威望,比得上秦、楚两王吗?我以德行为宝,足下以权位为宝,各宝其宝,在此再合适不过。常听说古人绝交,不发恶言,我认为这很庸俗。没有什么可送给你的,这就是我这个位卑之人的礼物。”苟不十,是颍川人。豫章王萧嶷为政荆州时,不十上书要他改正奢丽的作法,豫章王重重酬谢了他。尚书令王俭当政,不十又写信给王俭说:“足下营建高世的名声,而不显一点高世的事迹,将怎么被写入齐史?”这时南郡的监察人员上启给随王萧子隆要求给苟不十治罪,不十上书为自己申辩。
王秀之重任侍中,兼游击将军。还没接受,便被任为辅国将军、吴兴太守。王秀之常说官至司徒左长史,可以激流勇退了。吴兴郡有自己隐居的房舍田园,很乐意在此为官。他到任后便修治山林,搬去各种需用之物。隆昌元年(494),死在官任上。当时五十三岁。谥号为“简子”。
猜你喜欢 载记第二十 李特 李流·房玄龄 卷之二百四十七·佚名 椒生随笔·卷五·王之春 第四十七回 孙逸仙造革命排满兴汉·黄士衡 卷之七十一·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二十四·佚名 九二五 谕内阁《明臣奏议》体例乖舛着将六阿哥等交部议处并另行编次·佚名 卷首·汪越 史记正义序·司马迁 皇甫玉传·李延寿 范常传·张廷玉 卷三十九·杨士奇 卷之九十 平夷賦(明)趙輔 撰·邓士龙 皇朝礼器图式序·允禄 第三节 西北诸国·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