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秀之传

王秀之字伯奋,是琅笽临沂人。祖父王裕,在宋朝任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父亲王瓒之,曾任金紫光禄大夫。

王秀之幼时,王裕喜爱他的风采。初仕任著作佐郎,太子舍人。父亲去世,他在父亲墓旁搭茅舍守孝,守孝期满才复职做官。吏部尚书褚渊见王秀之端正整洁,想和他结亲,王秀之不肯,因为这件事调任两府外兵参军。又调任太子洗马,司徒左西属,桂陽王司空从事中郎。王秀之知道刘休范要谋反,托辞有病不和他接近。又出京任晋平太守。到郡几年,对人说:“此地土地肥沃,俸禄丰厚,我钱袋已很饱了,怎么能久留此地挡贤人的路。”上表请求替换,世人称他“王晋平恐富求归”。

回京任安成王骠骑谘议,调任中郎。又任太祖(萧道成)骠骑谘议。升明二年(478),调任左军长史、寻陽太守,随府调任镇西长史、南郡太守。府主豫章王萧嶷封王之后,王秀之调任司马、河东太守,辞太守之职不受。加任宁朔将军,改任黄门郎,不受,仍调任豫章王骠骑长史。豫章王在荆州办学,让王秀之任儒林祭酒。后调任宁朔将军、南郡王司马。又任黄门郎,兼羽林监。调任长沙王中军长史。世祖萧赜即位,他任太子中庶子、吏部郎,出京任义兴太守,调任侍中祭酒,又调任都官尚书。

当年,王秀之的祖父王裕,性情刚正。徐羡之、傅亮掌握朝中大权时,王裕不同他们来往,后来退休归隐于吴兴,给儿子王瓒之写信说:“我希望你能不趋炎附势。”王瓒之历任各种官职直至五兵尚书,从未去拜望过一次朝贵。江湛对何偃说:“王瓒之是当今身在朝中的隐士。”对柳元景、颜师伯等高官贵威,王瓒之一直不肯去问候。到王秀之任尚书时,又不与尚书令王俭来往。一家三世不趋附权贵,受到世人称颂。又调任侍中,兼任射声校尉。

出京任辅国将军、随王镇西长史、南郡内史。州西曹苟不十写给王秀之一封表示友好的信,王秀之根本不答理他。苟不十于是写信给他说:“我听闻要居于‘谦’位,《易》上已经写了;傲不可长,也在《礼》文中讲明了。因此信陵君有结交平民的情义,燕丹子有款待荆卿的美德,都是本着一个礼字。大丈夫生在天地之间,岂能不轰轰烈烈,空为后代留下一丘黄土?足下事业辉煌,声动朝野,不修盖世业绩,与一般的愚夫有什么区别?我当年耿直不阿,不同流俗,老来衣食无着,希望得人帮助。成人之美,为《春秋》所称道,以我寸长,补您尺短,故礼尚往来,对彼此都有益,实在并非我庸庸碌碌求告于你呵。况且我与足下,同为国家之士。盛衰更替,此是常理,名位的高低,缘自运气的好坏,岂是品德权行能决定的吗?第五之号,既不能换作骠骑;西曹之名,又怎能比得上长史?足下收到我的信很久了,您如果这样不合礼数,又该拿什么去对待国士?如果您是守礼的,按礼不应不回信给我。平等地往还,对您有什么冒犯的地方呢?君子相处,看德不看位,相如不能被屈服于渑池,毛遂怎容忍郢门之辱,若碰上敌人或遇到大事,我一定比这二人还要争先。不知足下的高贵,足下的威望,比得上秦、楚两王吗?我以德行为宝,足下以权位为宝,各宝其宝,在此再合适不过。常听说古人绝交,不发恶言,我认为这很庸俗。没有什么可送给你的,这就是我这个位卑之人的礼物。”苟不十,是颍川人。豫章王萧嶷为政荆州时,不十上书要他改正奢丽的作法,豫章王重重酬谢了他。尚书令王俭当政,不十又写信给王俭说:“足下营建高世的名声,而不显一点高世的事迹,将怎么被写入齐史?”这时南郡的监察人员上启给随王萧子隆要求给苟不十治罪,不十上书为自己申辩。

王秀之重任侍中,兼游击将军。还没接受,便被任为辅国将军、吴兴太守。王秀之常说官至司徒左长史,可以激流勇退了。吴兴郡有自己隐居的房舍田园,很乐意在此为官。他到任后便修治山林,搬去各种需用之物。隆昌元年(494),死在官任上。当时五十三岁。谥号为“简子”。

猜你喜欢
  载记第二十 李特 李流·房玄龄
  卷之二百四十七·佚名
  椒生随笔·卷五·王之春
  第四十七回 孙逸仙造革命排满兴汉·黄士衡
  卷之七十一·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二十四·佚名
  九二五 谕内阁《明臣奏议》体例乖舛着将六阿哥等交部议处并另行编次·佚名
  卷首·汪越
  史记正义序·司马迁
  皇甫玉传·李延寿
  范常传·张廷玉
  卷三十九·杨士奇
  卷之九十  平夷賦(明)趙輔 撰·邓士龙
  皇朝礼器图式序·允禄
  第三节 西北诸国·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五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五十七吕岩七言金丹一粒定长生须得真铅炼甲庚火取南方赤凤髓水求北海黑龟精鼎追四季中央合药遣三元八卦行斋戒兴功成九转定应入口鬼神惊功满【一作得道】来来际会【一作相见】难又闻东去

  • 列传第三十四 阳斐 卢潜 崔劼 卢叔武 阳休之 袁聿修·李百药

    阳斐,字叔鸾,北平渔阳人也。父藻,魏建德太守,赠幽州刺史。孝庄时,斐于西兖督护流民有功,赐爵方城伯。历侍御史,兼都官郎中、广平王开府中郎,修起居注。兴和中,除起部郎中,兼通直散骑常侍,聘于梁。梁尚书羊侃,魏之叛人也,与斐有旧,欲

  • 卷一百七十九·列传第七十六·柯劭忞

      土土哈 床兀儿 燕帖木儿 撒敦 唐其势   土土哈,伯牙兀氏。世为钦察部长。太祖命哲别、速不台伐钦察,土土哈祖父忽都速蛮率其子班都察迎降。太宗命拔都伐斡罗斯,班都察从攻阿速蔑怯斯城有功。后又率钦察百人,从世祖

  • 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五十·柯劭忞

      田嗣叔 子成 孟德 义 郑义 江 巩彦晖 信 刘恩 石高山 隋世昌 贺祉 楚鼎 张均 王昔剌 宁 李天祐   田嗣叔,字起宗。其先平阳赵城人,后徙中山。有至性,侍母疾四十余日,衣不解带。岁饥,以粟贷贫民,不能偿即取券焚之。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四十三·徐乾学

    宋纪一百四十三【起阏逢执徐十月尽黓困敦十二月凡八年有三月】理宗建道备徳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淳祐四年冬十月以刘汉弼为左司谏时史嵩之乆擅国柄帝亦患苦之乃夜降御笔黜四不才台谏于是谏议大夫刘晋之侍御

  • 卷之四百六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尚史卷一百·李锴

    志八律吕志上声者天地自然之鸣也中声者阴阳之和应也圣人制律规于和以协夫中声声有五五者阳之中也律有六六者阴之尽也阳中以生阴尽以变而变化章焉是故天地之纽正于子而变于午五声之纽正于黄钟而变于防賔黄钟位子防賔

  • 李处温传·脱脱

    李处温,析津人。伯父李俨(耶律俨),大康初任将作少监,累官参知政事,封漆水郡王,与北枢密使萧奉先颇有交情。执政十余年,善于逢迎献媚。天祚又宠信重用他。耶律俨去世,奉先荐举李处温任宰相,处温因奉先有提拔自己之力,倾心阿谀附

  • 卷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十九旗分志十九八旗佐领十九【正白旗蒙古佐领 正红旗蒙古佐领】正白旗蒙古佐领正白旗蒙古都统所属左右参领各一右参领下佐领十五左参领下佐领十四右

  • 卷五十 有司彻第十七·郑玄

    主人降,南面拜众宾于门东,三拜。众宾门东,北面,皆答壹拜。(拜于门东,明少南就之也。言三拜者,众宾贱,旅之也。众宾一拜,贱也。卿大夫尊,宾贱,纯臣也,位在门东。古文壹为一。)[疏]“主人”至“壹拜”。○注“拜于”至“为一”。○释

  • 孟子师説卷上·黄宗羲

    余姚黄宗羲撰孟子见梁惠王章天地以生物为心仁也其流行次序万变而不紊者义也仁是乾元义是坤元乾坤毁则无以为天地矣故国之所以治天下之所以平舍仁义更无他道三代以下至于春秋其间非无乱臣贼子然其行事议论大抵以仁义为

  • 卷六十·佚名

    △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十七尔时善财。自见己身在诸佛所。见如是等诸奇特事。又闻楼观诸金铃中。出不思议微妙音声。所谓初发菩提心声。菩萨所行诸度愿声。恭敬供养不可思议诸佛音声。净佛刹声。佛法雲声。诸庄严具。亦

  • 分别身行大慧空品第十一·佚名

    又复族姓子。菩萨大士。於己身尽其身。等如幻。眼之所见。随於法界。菩萨之定兴。亦等於身诸毛孔。一一之毛。现诸法界。而菩萨居之正受。彼亦住於幻法耳。及所知诸国土。亦如彼法俗。以知诸法。便知亿那术。无数国土

  • 续高僧传卷第十四·道宣

      义解篇十 本纪十四 附见五。   唐苏州武丘山释智琰传一。   唐益州福成寺释道基传二(慧景 宝暹)   唐蒲州仁寿寺释道愻传三(道谦)   唐京师崇义寺释慧頵传四。   唐同州大兴国寺释道宗传五。   唐

  • 第一百則 巴陵吹毛劍·胡兰成

    第一百則巴陵吹毛劍舉:僧問岳州巴陵新開院顯鑑禪師:如何是吹毛劍?巴陵云:珊瑚枝枝撐著月。雪竇禪師頌曰:要平不平,大巧若拙。或指或掌,倚天照雪。大冶兮磨襲不下,良工兮拂拭未歇。珊瑚枝枝撐著月。雪竇禪師著碧巖錄,選公案百則

  • 我,机器人·阿西莫夫

    《我,机器人》(I, Robot),是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出版于1950年的科幻小说短篇集,收录9篇短篇小说。大多原载于1940年到1950年间的美国《超级科幻小说》杂志和《惊奇科幻小说》杂志。书中的短篇故事各自独立,却拥有共同

  • 绍熙州县释奠仪图·朱熹

    礼书名。南宋朱熹撰。1卷。书成于绍熙五年(1194)。《政和五礼新仪》中本有《州县释奠文宣王仪》1卷,此书的印本也曾颁降各州。但南渡后印本亡失,遂使州县释奠无所依据。淳熙六年(1179),朱熹知南康军,奏请颁降《五礼新

  • 翠红乡儿女两团圆·高茂卿

    明初杂剧剧本。简名《两团圆》或《儿女团圆》。杨文奎撰;一说高茂卿撰。末本。叙白鹭村韩弘道老而无子。其妾春梅有孕,指望承嗣。韩兄已死,有寡嫂与2侄。嫂、侄恐春梅产下男孩子,平分家产,便调唆韩妻将春梅逐出。春梅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