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

钦定四库全书

因园集卷一

左赞善赵执信撰

并门集

督亢怀古

燕丹昔逃秦身免怨未雪千金求死士快意期一决徒逞匹夫愤焉知霸王烈我闻燕先王筑台市骏骨晩得昌国君雄心一朝豁全齐七十城纷如槁叶脱但隆郭隗里不洒田光血岂有熊罴臣轻试虎狼穴可怜易水上壮士冲冠髪事败国旋亡寂寞名未灭

陉阳驿雨甚行橐皆湿舆中聊述

欲知肩舆行遇雨有似曳尾涂中龟耸身延颈欲前去四足不动如悬槌搘窗欹枕雨脚入纷斜一任西风吹我既衣裳有沾湿回视我仆嗟亦疲幸余脏腑未湔濯岂免涕泪同淋漓无因天漏藉石补反思油衣以瓦为人生有情每无厌遨游谓乐居可嗤请看行役足辛苦他时枯坐无庸悲

道傍碑

道傍碑石何累累十里五里行相追细观文字未磨灭其词如出一手为盛称长吏有惠政遗爱想像千秋垂就中行事极琐细龃龉不顾识者嗤徵输早毕盗终获?宫既葺城堞随先圣且为要名具下此黎庶吁可悲居人遇者聊借问姓名恍惚云不知住时於我本无恩去後遣我如何思去者不思来者怒後车恐蹈前车危深山凿石秋雨滑耕时牛力劳挽推里社合钱乞作记兎园老叟颐指挥请看碑石俱甎甃身及妻子无完衣但愿太行山上石化为滹沱水中泥不然道傍隙地正无限那免年年常立碑

获鹿至井陉道中三首

城边沙水路数里入山村高处云封屋秋来草没门牛羊缘涧远童稚避人喧却听樵歌返前峯日已昏驱马指榆水【村名】晩阴山雨来前村一点火倦客意悠哉犹隔数峯远还从深树回暗中闻犬吠始见竹篱开晓日不照地羣峯方障天行人听鸡起鸟道接河悬远树犹藏雨高城半出烟秋来无限思牢落付山川

井陉道歌

晩云挟雨风不休井陉古道行人愁未知驻足竟何处羣山来往相遮留初缘细路行逾上风中一线秋空浮径回两壁竞奇诡坐令谿谷成深幽久行祗畏前路絶下视寻丈何能投失势忽落不自觉天宇顿被苍厓收四围树石怒相向森然拏攫纷蛟虯人如回飈激下叶马拟古栈穿猿猴已觉心气俱沮丧敢云追蹑穷冥摉嗟乎絶险天所设左车当日真良谋如何旗鼔走水上戏下反致成安头古来成败两寂寞山川满目增烦忧道傍战垒野花放雨余山鸟鸣啁啾

宿平定州雨竟夜闻七十二河水大至

倦行得投憇如鸟有栖托下马衣尽沾入门步犹却屋角张明镫晩炊具藜藿取足供醉眠浊醪恣深酌窈窕青玉峡迢遥梦中约如何就枕忧反逊据鞍乐入夜殷雷喧雨声乱城柝丸澜散檐溜浸淫到帷幕颇闻向晓行驿路缘涧壑石齿既丛生潦水正喷薄四山悬瀑集势若崩厓落直恐穿山胁安能容略彴已知前路难更听雨势恶残更远欲断冷焰湿不着转畏天欲明孤吟向索莫

涉七十二河

犯晓指前途天清雨气散回瞻孤城际遥出大河岸山势郁屯云水声激流电波荡巨石奔滩坼地轴转居人能向导小驷颇趫悍扬鞭乱流去直与惊湍战圆浪欲没鞍轻沤时及面浮沉遡衆川攀缘望絶栈岂惜衣履濡宁辞登涉倦斜阳向晩放驿舍炊烟乱有如异国归遥天见乡閈马饥仆亦痡水尽山未断候吏不须迎前驰已如箭

晩发芹泉驿夜过寿阳

日暮憇芹泉暝色动诸岭路纡未拟停马饱方思骋新月乍微茫羣星半耿耿远云时作阴积雨正多泞地明知近河径转畏逢穽不知几里遥忽在万峯顶阴阴俯厓际簌簌乱林影深谷聚豺狼涧潦喧鼃黾山腰忽一灯鬼火出埳井秋毫皆易惊观听何由屏风高溪壑哀露下衣裳冷前途渐逶迤客心转虚迥昏眸呼不开倦辔时复整夀阳城上钟残梦三更醒

夜度黄岭

星稀月落夜转昏黄岭岭上寒生云凭虚直上二十里势与天阙争中分我行但觉马人立据鞍自笑如孤猿前驱已远後相失空余呼啸风中闻昨闻此岭真险絶顿愁无翼难飞翻瞢然登降无所慑夜气为我留精魂泥路蜿蜒势渐下俯听鸡犬嚣荒村东方放晓日欲出却望天际危此身

中秋夜

秋气驱残雨空庭来远颸一杯桑落酒半夜月明时久客嫌宵永初寒觉醉迟还将萧瑟意遥与菊花期

太原县拜先曾大父生祠三首

曾大父昔为少参均晋祠水利有德於民故祠焉祠邻大佛寺楹间有观察叔祖奉使时所题诗

晓色微分秋暮天村烟祠树正清妍远山云气日初上古寺梵声钟共传下马身从千里外登堂梦隔十年前他乡岁晩增多感酹酒临风一怆然

当年棨戟驻河干片纸能令万户欢曾向清流照顔色到今白叟识衣冠村荒乱木随秋下山逼惊风尽日寒岁序易迁遗庙在居人珍重後时看

忆从薄宦客京师邱墓松楸入梦悲乍喜家山归有日又来汾上住经时儿孙枉洒天边泪父老能留去後思待向故园兄弟道他年重问旧题诗【方图便道归省】

雨中泛汾水感兴

细雨已作泥微风能漾舟渺渺入汾水悤悤怀胜游汉代昔巡幸画舸张龙斿冠盖拥前列箫鼓横中流棹歌今歇絶千载长清秋我行望天末云物惨不收羣山莽回互水木相绸缪地势亘终古世事随浮沤乃知前人名翻藉山川留舟人理楫急及岸还夷犹把杯酹水涘此意空悠悠

九日晋祠

野菊霜姿向客妍孤村木落更苍然也将世上黄尘面来对山中碧玉泉桐叶遗封还百里晋阳王气已千年爽鸠东望堪凭吊都付西风落照边

将游镔铁院以病不果

古院不一游虚作并州客寒铁夜有芒秋井水无色病思清冷对梦觉钟梵寂想见静中僧时时扫苔迹

发太原

青烟一点望依然马首苍茫又着鞭此地空斟桑落酒故园已过菊花天薄游岁月清霜候归路关山黄叶前惟有离心汾水上应随秋雁共年年

晩行

雨脚背城见前村开晩晴近山风转急隔水月初生树杪悬灯火烟中隐碓声今宵魂断处野馆醉三更

郭有道墓下二絶句

斗筲贱役良不屑识鉴人伦亦偶然何意舟同李元礼时流解望作神仙

中郎无愧至今称因忆昌黎岂近名不是高文能谀墓黄金何处夀刘生

冷泉关

霜凝疎树下残叶马踏寒云穿乱山十月行人觉衣薄晓风吹送冷泉关

晓过灵石

晓色依微岭上横望中云物转凄清林收宿雾初通日山挟回风尽入城客路远随残月没乡心半向早寒生惊鸦满眼苍烟里愁絶戍楼横吹声

国士桥

桥上马嘶破残月溪边流水声幽咽风回激浪上桥头似溅当年击衣血伏剑如饴岂顾身至今此地留精魂由来国士自千古试问中行是衆人

始雪过东西坞二岭

天阴觉晓迟乍雪山更寂萧槭絶人烟苍茫入寒色林空远望通径转回峯逼二岭郁相当中见云气积高风束四山冥冥接天白行人蹑空蒙马足畏偪仄忽疑厚地倾又觉阴厓踣涧壑何深幽云是虎狼宅地险念身孤客久知时迫故山候尚温奋飞无羽翮向暝昧所投浩然促轻策

沁水使院望石楼山雪

孤峯压城头雪色落屋瓦高堂收衆阴目极天四下空烟寒欲开晩云散如泻远见羣山来莽莽乱奔马长松分岩谷猛虎凭城社入夜风怒号居人畏中野行役良苦辛山川自萧洒怅望听深更踌躇引杯斝

阳城夜饮

高馆张灯天向昏山城打鼓晓逾喧不知酒力谁深浅一夜开帘雪没门

山行杂诗四首

岭路盘盘行欲迷晩来霜霰忽凄凄林间风过犹兼叶涧底寒轻已作泥马足蹙时疑地尽溪云多处觉天低倦游莫讶惊心数岁暮空山鸟乱啼

晩云忽散见峯巅远寺鸣钟思悄然积雪更宜新月照轻烟不障暗流悬行同宿鸟趋林急稳羡山僧拥絮眠正好溪风送前路一灯明灭戍楼边

絶巘平临远目开天风吹我离【去声】氛埃路於残雪消中见人自羣山阙处来树外连峯横作鄣马前云气散成堆平生蜡屐?幽兴落日登高首重回

十日山中汗漫行山云作意变阴晴连天细雪因风急近郭空烟接日生鞭影远牵残照色马蹄寒踏断冰声定知此後相思处赢得清樽夜夜倾

发泽州宿星轺驿尽日行太行最深处

出郭未十里陟岭凡几盘徘徊初日影隐见羣峯端遥空敛余阴山风增晓寒我行曾冰中仄径愁跻攀马压後人顶足滑不得安萦纡自信地倒侧惟随鞍久依悬厓转每疑絶壁穿歘同鸟上下纷与云勾连平临衆皱出旁见高天寛四山森列笏戢戢争荒烟林木接萧瑟万壑寒声传牛羊入残雪蠕动丛莽间登顿倦行侣旷览开心顔日晩见人家列屋缘层峦斜阳明万瓦烟火动夕餐不厌野宿孤益羡山居便溪黑虎豹嘷月出乌鹊还岁晏远为客中宵起长叹

天井关

试凭雄关望偏增客意豪惊风吹涧直落日觉山高乱树入云尽悲禽分野号从来争战地览古首频搔

下太行入河北

万山围马首崚嶒行相逼如入稠人中仓皇乱迎揖连朝蹑危险徒侣疲登陟晓看白日近渐觉山势急前路纷羊肠下赴将何极眼明见平地河色漾寒碧浮云千里通清流一线直参差散林莽指点辨城邑久行望弥真屡下境转偪回视高峯颠一一诧所历野旷山尽收村晩天半赤向风指孤烟息此穷日力

晩次清化镇

晩风乱丛竹四野青欲收回头谢寒山临别还夷犹孤城残照尽雉堞随星浮烟际闻人声马倦亦知投

仙居行

仙居亦在黄尘里碧瓦如鳞点卫水卫水无声四野愁神仙不至千夫死城头寒日翻大旗使君来游何委迟朝朝鼓吹沸城出借问曾与仙灵期仙灵窟宅知何处海天茫茫隔烟雾尽将膏血作楼台留与行人自来去

蘧大夫墓

车声辚辚及阙止卫灵夫人识君子可怜荒土不分明千古弥瑕共埋死因知往蹟多湮沉下马陌头霜草深尺寸偶然留姓氏武公康叔渺难寻

大名

霜树迷离拥戍楼寒风近北倍飕飀英雄河朔销亡尽独倚斜阳指魏州

鲁连村咏鲁仲连

漫说帝秦片时事独怜排难一生心空惊玉貌围城里东海茫茫何处寻

华山行

跛者御跛者登妇人帷房闻笑声笑声未絶晋师兴华不注山干青冥山前东亩何纵横欲寻丑父易位处华泉之水今犹清纪甗与玉磬差异城下盟寡君奉亲以色养岂意社稷将随倾呜呼宁独巧笑能倾城

杂诗五首

作客一朝归如梦久而寤时时心目间惝恍各有遇遶溪清浅流连村远近树儿时所经觏半犹存其故峩岭雪乍晴烟敛万家曙磴道入高寒云山远回互忽惊风景真转恐遨游误渐多相识人踟蹰屡狂顾遥见西郭门疲马趋如骛莫避市上尘去此十年路【峩岭山名】

羁栖空计日客游常畏人岂意广坐上复覩平生亲再拜视顔色悲喜不可分长者酌我酒相问逓殷勤童稚不相识牵衣皆弟晜自怜语音变稍有形容存且与恣欢讌艰难安足陈

雪後天气佳选胜擕我友不知山与泉颇忆畴昔否城边初日上寒色遍林薮行缘荆山足渐出秋谷口浅濑漾轻氷空烟散枯柳更陟峩岭颠极目尽诸有峯壑杂楼台出没各为耦疑是太行中西望频搔首风土有雷同取意分薄厚笑问同游人还劳倒尊酒

招我何碌碌家家春酒熟朅来二十日日日得所欲风霜虽苦辛醉饱亦酖毒昨宵双眼昏辗转羞明烛向晨昧冠履对案废篇牍妻孥颇嘲讪客至每局促忆登并州塞远穷千里目只恨杯酌疎在家病良足

高堂张华灯少长各为羣寒风歛残日气候晼如春酒行更相劝既醉情弥敦岂辞今夕醉将为明年人非徒明年人复是异地身预忧西北路冉冉随浮云住日殊未厌去意方恐分人生苦乐情终古何时均

因园集卷一

猜你喜欢
  陆凝之·唐圭璋
  黄大临·唐圭璋
  第十三出 望洋·李渔
  第七回 只为求亲牵旧恨 翻教别友动新愁·萧晶玉
  第三折·刘唐卿
  四集卷六·乾隆
  卷六·沈德潜
  卷九·胡文学
  卷一百十一·陈元龙
  卷二百六十九·陈廷敬
  卷一百十五·佚名
  卷四 五言律·佚名
  卷十六·许及之
  张中孚词作鉴赏·佚名
  虚舟集巻三·王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二十二·彭定求

        卷422_1 【梦游春七十韵】元稹   昔岁梦游春,梦游何所遇。梦入深洞中,果遂平生趣。   清泠浅漫流,画舫兰篙渡。过尽万株桃,盘旋竹林路。   长廊抱小楼,门牖相回互。楼下杂花丛,丛边绕鸳鹭。   池光漾霞影,

  • 卷192 ·佚名

    刘克庄 孙伯符 霸略谁堪敌伯符,每开史册想规模。 一千扫众横江去,十七成功自古无。 不分老瞒称猘子,便呼公瑾作姨夫。 君看末命尤奇特,指顾张昭为托孤。 刘克庄 锁谏图 谠言直触大单于,赖有阏氏

  • 王济传·房玄龄

    王济字武子,少年才气超逸,风姿英爽,名气冠绝一时。喜好弓马,勇力超群,对《周易》、《老子》、《庄子》很有研究,文章词彩华茂,技艺过人,有名于当世,与姐夫和峤及裴楷齐名。娶常山公主为妻。二十岁进入仕途,拜为中书郎,因母亲去世

  • 薛万均传·欧阳修

    薛万均本是敦煌人,后来移居京兆府咸阳县。父亲薛世雄,大业末年任涿郡太守,万均与其弟万彻因此客居幽州,以其才力勇武为罗艺所厚善。与罗艺一同归朝,高祖授予万均爵为上柱国、封为永安郡公。窦建德曾率众十万人入寇范阳,罗艺

  • 朱珍传·薛居正

    朱珍,徐州丰县雍凤里人。太祖初起兵时,朱珍与庞师古、许唐、李晖、丁会、氏叔琮、邓季筠、王武等八十多人,以中涓官的身份相追随,摧坚城陷战阵,所向无敌。到太祖镇守汴州时,兼任招讨使,暂任朱珍为宣武军右职,以掌管心腹将士。

  • 唐纪七十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中之上广明元年(庚子、880)·司马光

    唐纪七十 唐僖宗广明元年(庚子、公元880年) [1]十一月,河中都虞候王重荣作乱,剽掠坊市俱空。 [1]十一月,唐河中都虞侯王重荣兴兵作乱,四乱抢劫,河中坊市被抢夺一空。 [2]宿州刺史刘汉宏怨朝廷赏薄,甲寅,以汉宏为浙东观察使。 [

  • 卷一·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一圣孝康熙元年壬寅八月庚午上谕礼部朕惟君国之道必崇夫孝理化民之务首重乎尊亲钦惟我圣祖母昭圣慈夀恭简安懿章庆皇太后仁承天德顺协

  • 十四年·佚名

    (辛巳)十四年大明萬曆九年春正月1月1日○朔丙寅,望闕禮權停。以明日乃仁順王后忌辰,今日行舞蹈盛禮未安,或以爲退行爲當,或以爲爲上國之禮,不可退行。命大臣及正二品以上,會議于闕庭,定爲是日行之,本國賀禮,則退行於初三日,永爲恒

  • 易经·系辞上传·第十二章·佚名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

  • 卷八十·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八十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八十宗庙制度唐书高祖本纪武德元年六月己夘追諡皇高祖曰宣简公皇曾祖曰懿王皇祖曰景皇帝庙号太祖皇考曰元皇帝庙号世祖礼乐志书曰七世之

  • 佛说难提释经·佚名

    西晋沙门法炬译闻如是。一时佛行在俱舍梨国。树名尼拘类。是时多聚会比丘在迦梨讲堂。树间会坐为佛作衣。今佛不久夏竟。夏已尽佛自说。三月已竟作衣已。当到多人处便难提释闻多聚会比丘在迦梨讲堂树间会坐。为佛作衣

  • 从世界危机说到佛教救济·太虚

    ──二十年夏在华北居士林讲──我是研究佛学的人,对于世界上的政治和经济都无研究,可是今天所讲的题目内容,涉及世界上的政治和经济的地方很多。以研究佛学的人而来讲这些话,似乎是不合宜;但是、佛教是救世的,是依世间而建

  •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二卷·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二卷隋北印度三藏阇那崛多译阿难。有根名为胜。复有根名为坚胜。宫根生已。当发十心。所谓一离慢心。二生爱念心。三生欢喜心。四生作业心。五生踊跃心。六彼现前念心。七彼恶色不入鼻不喎曲

  • 卷第二十九·佚名

    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二十九姚秦罽宾三藏昙摩耶舍共昙摩崛多等译绪分定品之二何谓学除心行出息学除心行入息心行。谓想思有粗细。云何粗心行。若掉动。是名粗心行。若心行寂静。是名细心行。如比丘以细心行调伏粗心行。

  • 王荆公诗注·李璧

    诗文注。南宋李壁撰。五十卷。壁有《临川先生文集》已着录。此集乃壁谪居临川时所作,注古诗二十一卷,律诗二十九卷。文中大字单行为王安石诗,小字双行为壁注。末有补遗,收古今体诗五首。壁注王诗,搜集原始资料、认真

  • 虬髯客传·杜光庭

    传奇小说。唐末五代杜光庭(850—933)撰。一卷。光庭字宾圣,号东瀛子,道士。处州缙云(今属浙江)人。一作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屡应举不第,入天台山修道。僖宗召为麟德殿文章应制,中和元年(881)随僖宗入蜀,遂留成都。后

  • 二薇亭诗集·徐玑

    宋诗别集。1卷。徐玑著。作者曾任地方官吏,因此写过一些关切时政的诗歌,如《传胡报二十韵》有“晋赵非殊异,山河本浑全。人心方激切,天道有回旋”的句子,表现了对恢复中原的渴望。但更多的诗作却是表现长期离家担任下吏的

  • 楞严经玄义·智旭

    亦称《大佛顶经玄义》、《首楞严经玄义》。佛典注疏。明崇祯十二年(1639)智旭撰述、道昉参订。二卷。是唐般刺密帝译《楞严经》的注释书。含五重玄义:释名、显体、明宗、辨用、教相。重刻于崇祯十七年(1644)。今见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