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今献备遗卷六

(明)项笃寿 撰

杨士竒

杨士竒名寓以字行江西泰和人也少孤好学郡县交举皆不就革除间翰林修撰王叔英荐之征入翰林任编纂授齐府审理副文皇即位擢编修时方开内阁命解缙黄淮胡广胡俨杨荣金幼孜及士竒七人处其中典机宻寻升侍讲仁宗皇帝立为皇太子兼左春坊左中允尝于文华殿呈大学讲义上曰先儒谓尧典克明峻徳章一部大学皆具士竒对曰二帝三王修身治天下者皆大学之道上曰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讲说之际以古为证庶几易入侍讲学士王达讲干九四举储贰为说皇太子以问士竒对曰此出宋儒胡瑗曰与常人言亦举此说乎士竒曰程子尝言卦中六爻人人有用且王昭素尝为宋太祖言之讲臣非有据岂敢妄出意见皇太子尝阅文章正宗喜之士竒曰徳秀真儒其着大学衍义尤有益君臣皇太子取视命刻之饶州人朱季友献所著书斥濂洛关闽之说上怒曰此儒贼也羣臣请罪之士竒曰当火其书毋令惑人从之广东布政徐竒朝京师以岭南藤簟诸物将遗廷臣或得其目以进上阅无士竒名独召问故士竒曰竒自都给事中受命赴广廷臣皆作诗文赠之故有此馈臣时病偶不与为物甚微受否亦未可知上意乃解礼部尚书郑赐为侍郎赵羾所间忧构疾暴卒上以问诸臣士竒曰赐病数日但未敢即安耳上曰微汝言几误疑之赐本君子第才不足耳六年冬诏廵狩北京命士竒视草上称善又命与诸尚书观之兵部尚书刘儁曰道中供帐皆已自备请以有字易自字士竒善之奏用儁言明年驾幸北京皇太子监国命士竒同蹇义等辅导赞善王汝玉每以诗法进皇太子以问士竒对曰诗以言志明良喜起之歌南熏之诗可见舜之志汉高祖大风唐太宗雪耻除凶之作所尚者霸力非王道汉武秋风辞志气已衰若隋炀帝陈后主皆淫靡不足道殿下讲道之暇两汉诏令皆可娱意禆益治道诗非所急也皇太子曰儒者作诗否士竒曰儒者固作诗然儒品不同有道徳之儒有经济之儒专意词章君子谓之俗儒人主尤当辨此皇太子喜读易命取朱子本义纂其要以进名周易直指士竒因进曰易固为卜筮作然修齐治平之道悉具请编缉以备观览书成名曰周易大义九年上还南京召问东宫果何如以孝敬对使言其实对曰有事宗庙祭品祭器皆亲阅每进御用物皆亲阅封识车驾北征不敢宁居恒日中昃始食驾还而后即安上曰此子道当然士竒曰古圣贤亦皆尽其当然者耳且殿下天资高或有过未尝不知知之未尝不速改其存心以爱人为本将来必不负付托之重上悦十二年正旦日食先是上以问羣臣曰正旦日食行贺礼否礼部尚书吕震曰日食与朝贺不同时当贺侍郎仪智曰终然同日宜免贺士竒曰日食大变宋仁宗时元正日食富弼请罢宴彻乐宰相吕夷简不从弼曰万一契丹行之为中国羞后有还自契丹者言彼是日罢宴仁宗悔之今宜免贺上曰君子爱人以徳士竒智言是也遂免贺及宴十四年上闻高煦有异志疑未决独召问士竒对曰汉王始封云南不肯行改青州又不肯行今知将迁都北京惟欲留守南京天下疑之惟陛下善处以全大恩上黙然后数日悉得其状大怒絷之西华门内皇太子力救乃命削两护卫处之乐安州曰此去北京迩即作祸可朝发夕擒也是年冬周王楚王来朝谒孝陵上命皇太子皇太孙及诸皇孙陪谒以问翰林诸臣拜位当何如士竒对曰二王尊属当分列居前东宫稍后居中皇太孙又后亦居中诸皇孙与太孙同班而分列两傍上出片楮所书位次与士竒言合下有六字未书授士竒笔足之遣人持赴陵所遂以宸翰赐士竒上命择廷臣侍皇太孙讲读士竒以仪智荐众老之士竒曰智道理明执守正老成正大廷臣无比上曰智虽老识大体能直言不阿向言元旦日食宜免贺可谓得人矣仁庙即位进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寻升少保进少傅诏减冗费惜薪司例赋北京山东枣八十万斤为香炭之用士竒奏减其半尚书吕震言于上曰今丧服已踰二十七日请如太祖仿汉制易吉服上未答震徧语羣臣易吉士竒曰今未可比此例盖洪武中有遗诏且仁孝皇后崩太宗皇帝衰服后仍素衣冠绖带者数月今可遽即吉乎明旦上素冠麻衣麻绖出视朝文臣惟士竒武臣惟英国公张辅如上所服既罢朝上谕左右大臣曰吕震奏当易服梓宫在殡吾岂忍之士竒所执是也张辅知礼文臣乃不如邪时天下诸司来朝兵部尚书李庆言民间畜马蕃请令朝觐正佐官领马岁课其息士竒奏言朝廷求贤任官今乃使养马而课责与民同岂贵贤贱畜之意乎不报士竒复极论之陜西按察使陈智亦言畜马不便诏止散马已领者准官员乗马例勿责其息上监国时御史舒仲成常以事忤旨后升为湖广按察使因他事逮治士竒疏曰向来得罪者陛下即位多宥之今追理仲成即诏书不信上即命罢治仲成大理少卿弋谦言事过激上免谦朝士竒曰陛下使谦因言取咎人将谓朝廷不能容直言遂令朝如常且令百官言事毋以谦为戒上赐玺书加劳且制杨贞一印赐之上尝论科举事曰北方学问不逮南人士竒曰长材大器多出北方如取百人则南六十人北四十人则无遗材矣宣庙即位遂行之元年高煦反上亲征罪人既得尚书陈山请移师袭赵王上问杨荣荣赞决之士竒不可曰太宗皇帝惟三子今上惟二叔有罪者固不可恕无罪者自宜加厚上不怿而止驾还言者犹未已上皆不听特召士竒问之对曰赵王于陛下最亲当思曲加保全之岂可惑于羣臣乃命广平侯袁容都御史刘观持玺书往谕赵王得书喜曰吾生矣即献护卫上表谢恩而言者顿息二年安南黎利乞立陈氏后上召士竒与杨荣谋之荣曰永乐中费数万人命得此至今劳者未息困者未苏因其请而与之便士竒曰荣言当从数年来兵民困于交址极矣愿勿疑上意遂决七年建议方面及郡守请令京官三品以上及布政按察使荐举吏部审其可用奏授以官后犯赃罪并坐举者军民中有才行卓异及智勇精于武略者亦宜察举唐虞之世罚弗及嗣今极刑之家有贤子弟例不许进用非鲧殛禹兴之意也上皆从之正统初数上书言军国大计多见采听进少师柱国八年卒年八十赠太师谥文贞士竒有文学立朝四十年公正不阿论事必当大体常扶君子而抑小人取人必先徳行而后才能总裁三朝实録悉征诸实尤笃于故旧解缙尹昌隆之死言于仁皇皆存其后所著有三朝圣谕録及东里文集行于世  论曰世称相业必曰三杨而文贞尤为称首歴事五朝既专且久其所匡赞动必以正可不谓贞乎夫其勲徳文学人已罕俦而休休乐善无少媢嫉断断大臣庻其近之矣

杨荣

杨荣初名子荣字勉仁福建建安人也洪武末举乡试第一会试第三登进士擢翰林编修文皇即位更名荣简入内阁典宻务荣年少警敏一日晚上出右顺门召内阁诸臣独荣在上出示江西三司所奏吉安乡民之啸聚者已悉复业盖朝廷初遣行人许子谟赍勅抚谕子谟行将一月又遣都督韩观率兵继之如抚谕不下即加兵及是奏至上谕荣曰观不至不下其降勅褒观对曰计发奏之日观尚在中道不足褒从之时四方事殷上时至阁中阅所治称旨进修撰复进侍讲五年奉命往甘肃视边还称旨七年春扈从北京甘肃总兵何福奏言托克托布哈等率所部来归命荣驰往处置还奏上悦命持节即中军封福为宁逺侯八年扈从北征巴尼雅实哩重修高皇帝实録为总裁十年甘肃守将西宁侯宋琥奏叛冦娄达罕逃居齐勤蒙古卫将为边患时丰城侯李彬镇陜西勅彬剿之且命荣往与彬计度可否还奏饷艰冱寒小丑不足烦王师命罢征亡何叛者复归十一年从狩北京十二年扈从征卫喇特既还修性理五经四书大全荣为总裁十四年升翰林学士十七年进文渊阁大学士十八年扈从北征是冬将西征亲藩奏建文中江西所集民兵可征用上出奏示荣对曰陛下命罢之已二十年矣今复征非信遂寝三殿灾陈便宜十数事皆见施行尚书夏原吉以兵饷不给坐系侍读李时勉数言事上怒荣悉为辩解两从北征军务悉以委荣中道军饷不继请班师诏可浙江奏丽水政和山冦刼掠请合两省兵讨之荣言愚民为有司所苦耳愿遣使抚谕不足烦兵上从之师次榆木川文皇帝上宾凡丧礼军务悉决于荣驰归报仁皇帝即位进太常卿进太子少傅兼谨身殿大学士升工部尚书赐绳愆纠谬银图书文庙暨仁庙实録皆荣总裁宣徳初髙煦反荣首劝亲征扈从讨平之马骐激变交址黎利叛偃兵息民荣有力焉是年八月车驾廵边至遵化闻敌逼塞下以道隘师难并进上率铁骑数千先驰击之文臣独荣从既还升少傅正统初修宣庙实録荣复总裁书成进少师五年谒告还京道卒赠太师谥文敏荣闿疏果毅遇事当为奋前不疑议刑辟片言立决务归寛恕勤职事盛寒暑及小疾未尝少怠于四夷边徼事及边将勇怯靡不通知内笃孝友睦婣之行喜宾客济穷恤患无问疏戚贵贱大小皆归心焉所著有北征记及文集行于世  论曰文皇帝频征朔漠文敏輙扈从与宻谋善断大事当是时称西杨文学东杨政事国家有大议文敏一言决之彭惠安公赞文敏曰文武通才信矣哉

杨溥

杨溥字弘济湖广石首人也登革除庚辰进士授翰林编修永乐初仁宗皇帝正位东宫升司经局洗马兼编修一日东宫观汉史叹张释之不易得溥进曰释之诚贤然非文帝寛仁何由得行其志臣以为释之在汉不易得如文帝三代而下不易得也退采文帝事编为事类以献仁庙喜甚赐书褒美汉庶人构陷宫官下锦衣狱十余年家人供食数絶粮又上命叵测方励志读书不辍每对人曰朝闻道夕死可也甲辰仁皇帝嗣位荣获释拜翰林学士进太常卿兼翰林学士宣徳正统间入内阁歴官少保兼礼部尚书朝廷大制作多出其手时名臣称三杨文贞江西人为西杨文敏因居第为东杨而溥以郡望每书南郡乃号南杨溥谦恭小心接吏卒亦不敢慢乡试时胡俨典文衡批其文曰初学小子当退避三舍老夫亦让一头地又曰他日立玉阶方寸地必能为董子正言不效公孙弘阿曲也遂荐第一世称俨为知人后俨为祭酒溥在禁垣执门生礼不衰俨亦不辞人两高之  论曰文定遭谗幽系十有余年苦心力学不改故初卒致通显居高思危谦虚下士靖共事君迹其勲徳亦文贞文敏之流匹也世称三杨讵不信然

今献备遗卷六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五·刘昫
  元婚礼贡举考·佚名
  卷之六百十六·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八·佚名
  ◎袁世凯之欺人语·刘以芬
  ◎中学万年·李定夷
  ●南疆绎史勘本卷二十二·温睿临
  卷六十五下上·郝经
  第六十九卷 儒林 一·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纪昀
  卷之七十四·祁韵士
  回忆鲁迅先生·许寿裳
  廖永忠传·张廷玉
  旅大租地条约·佚名
  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二十四·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二十四薪炭类【附灰】五言古咏灰          【隋】岑德润图规晕不缺气改律还虚欲燃愁狱吏弃道畏?书未得逄强阵轻举欲焉如七言古答友人赠炭       【唐】孟 郊

  • 唐臣传第十三·欧阳修

    ○周德威周德威,字镇远,朔州马邑人也。为人勇而多智,能望尘以知敌数。其状貌雄伟,笑不改容,人见之,凛如也。事晋王为骑将,稍迁铁林军使,从破王行瑜,以功迁衙内指挥使。其小字阳五,当梁、晋之际,周阳五之勇闻天下。梁军围晋太原,令

  • 卷二百七十七·列传第一百六十五·张廷玉

        袁继咸 金声 丘祖德沈犹龙 陈子龙 侯峒曾 杨文骢 陈潜夫 沈廷扬 林汝翥郑为虹   袁继咸,字季通,宜春人。天启五年进士。授行人。崇祯三年冬,擢御史,监临会试,坐纵怀挟举子,谪南京行人司副,迁主客员外郎。七

  • 卷三十七 漢紀二十九·司马光

      起屠維大荒落(己巳),盡閼逢閹茂(甲戌),凡六年。   王莽始建國元年(己巳、九年)   春,正月,朔,莽帥公侯卿士奉皇太后璽韍上太皇太后,順符命,去漢號焉。   初,莽娶故丞相王訢孫宜春侯咸女為妻,立以為皇后;生四男,宇、獲前誅死,

  • 第十二回 失爱姬乞援外族 追流贼忍死双亲·蔡东藩

      且说山海关内外的守将,就是明总兵吴三桂,其时三桂已封平西伯。驻守宁远,因有廷旨促他入援,遂率众西行。到山海关,闻京师已陷,明帝殉国,遂令军士扎住营寨,徘徊不进,忽探马来报道:“爵帅家属,尽被李闯拿去了。”三桂大怒,率兵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七十七·佚名

    嘉靖三十年九月丙戌朔巡抚河南右佥都御史陆邦以疾乞休许之○升制敕房办事通政使司通政使张文宪为工部右侍郎办事如故以九年秩满也 命原任总兵官张凤充京营练勇参将○咸宁侯仇鸾言顷间妒臣者谓臣家丁劫赵时春所统民兵

  • 卷之二百七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一百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八百九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四三 祖母·周作人

    关于祖母的事,须要略为补说一下。前一个祖母姓孙,母家在偏门外跨湖桥,是快阁的左邻,她的生卒年月记在家谱,不及查考,只于咸丰戊午(一八五八)年生一女,庚申(一八六〇)年生伯宜公,大约不久去世了。后来的祖母姓蒋,母家在昌安门外鲁墟

  • 慕容宝传·房玄龄

    慕容宝,字道佑,是慕容垂的第四个儿子。年轻时言而无信,缺乏志向和操行,喜好别人奉迎自己。他投靠苻坚时,担任太子洗马、万年令。苻坚发动淮水、淝水之战,任用慕容宝为陵江将军。他被立为太子以后,能够磨练自己的品行,崇尚儒学

  • 林逋传·脱脱

    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县人。幼年丧失父母,致力求学,不为句读训古之学。性情恬淡好古,不追求荣誉利益,家里贫穷衣食不足,心安理得。起初远出游览长江、淮河流域之间,很长时间才返回杭州。在西湖孤山构屋居住,二十年脚不踏及城市

  • 捐输例·佚名

    目录 筹办收捐上兑请奖章程 捐输人员给照分发例本 置造炮船捐输事宜条款 闽省筹办捐输兵饷酌议条款 闽省劝捐防剿经费酌议章程 闽省现办捐输酌议章程 筹饷条款 劝捐米石章程 筹办收捐上兑请奖章程 道光二十四年八月二

  • 卷十六·孙瑴

    钦定四库全书古微书卷十六明 孙防 编易河图数易大衍之数原起河图故河图虽自有纬而未尝言数此传易者穷其数之原也取生数一三五七九筮取成数二四六八十一与六同宗二与七为朋东方南方生长之方故七为少阳八为少隂西方

  • 昭公·昭公二十三年·左丘明

    【经】二十有三年春王正月,叔孙□若如晋。癸丑,叔鞅卒。晋人执我行人叔孙□若。晋人围郊。夏六月,蔡侯东国卒于楚。秋七月,莒子庚舆来奔。戊辰,吴败顿、胡沈、蔡、陈、许之师于鸡父,胡子髡、沈子逞灭,获陈夏啮。天王居于狄泉

  • 俱舍论疏 第七卷·法宝

    俱舍论疏 第七卷沙门法宝撰分别根品第二之五论。广说因已缘后云何。此下大文第二辨四缘也于中有二。初明四缘。第二重明等无间缘。此明四缘也论曰至增上缘性。因无正文。缘有经说。如契经中说四缘性。谓因缘性

  • 书法正传·冯武

    十卷。书论。清代冯武撰。武,字窦伯,别号简缘,江苏常熟人。其父知十,从父班,号钝吟。班以书法名当世,武受其学,善书。前四卷选辑元明人论著,以确立执笔、用笔、用墨、结体的规范。其序为:陈绎曾《翰林要诀》、周伯琦

  • 读易考原·萧汉中

    元萧汉中撰。一卷。《四库全书》本。此书凡三篇,一论分卦,一论合卦,一论卦序。其中虽未攻驳《序卦传》,亦不用《序卦传》之说。书中大旨,以邵雍所传《六十四卦圆图》之《乾》、《坤》、《坎》、《离》居四正方,为上经之主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