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沈炯传

沈炯字礼明,吴兴武康人。其祖父沈王禹,为梁浔陽太守。父亲沈续,为王府记室参军。

沈炯少时才智出众,为当世所推重。他初任王国常侍,迁任尚书左民侍郎,出任吴县令。侯景之乱,吴郡太守袁君正援助京师,让沈炯监郡,京城陷落,侯景将领宋子仙据守吴兴,遣使臣召沈炯,委以书记之职。沈炯称病坚决推辞,子仙大怒,下令斩他。沈炯脱衣就戮,因路间桑树碍事,便牵移他处,有人及时救他,沈炯才获免。子仙惜爱其才,最后逼迫他任掌书记。子仙被王僧辩击败后,僧辩素闻其名,在军中悬赏找到他,僧辩给找到他者铁钱十万,从此军中有关征召、声讨等军用文书都出自沈炯之手。简文帝被杀后,地方百官都上表江陵,劝萧绎即位,僧辩令沈炯写奏表,表文辞精深,当时没人与他匹敌。

高祖率兵南下,与僧辩在白茅湾会师,于是登坛立盟誓,沈炯撰写盟文,侯景东逃至吴郡,捉到沈炯的妻子虞氏,儿子沈行简,都被杀,沈炯的弟弟带着老母出逃获救。侯景乱平,梁元帝怜悯他妻儿都遭杀害,特封为原乡县侯,食邑五百户。僧辩任司徒时,以沈炯为从事中郎。梁元帝召他任给事黄门侍郎,兼尚书左丞。

荆州陷落,沈炯被西魏虏获,魏人以厚礼相待,授炯仪同三司。沈炯因老母在东土,常想归国,又担心西魏人惜爱其才而挽留他,总是闭门谢客,无任何交往。沈炯时常写些文章,随即毁掉,不让流传。他曾独自行经汉武帝通天台,写表奏启武帝,陈述自己思母归国之心。其辞曰:“臣听说黄帝之陵乔山虽掩,尚有鼎湖之灵可祭祀,鲁国之地掩埋在荒草中,大庭国的遗迹并没泯灭。伏惟陛下仰承上天之大德降生于猗兰,承继高祖之业。汉朝之大业既已兴盛,成仙之日可望,于是在海滨之罘山刻石纪陈书功,在泰山的日观峰刻石称德,横流汾河草书《秋风辞》,建柏梁台大宴群臣,多么快乐啊!终于有一天,运终道穷,辞世而去了,甲帐与珠帘,一朝化为空无,茂陵的玉碗,宛然出自人间,陵云台的故基,与田原相连成为肥沃之地,别风宫的旧址,与山陵相对相连茫茫一片,客居他乡的缧臣,对此怎能不潸然泪下。昔日严助厌倦了未央宫,愿东归故里为会稽太守,司马相如有马可乘,西返西蜀故里,我恭敬地听说以上典故,心中蠢蠢欲动。不求黍稷之馨香,但求德之美满,这里我冒昧地向君王祈福。”奏毕,当夜沈炯梦见皇上居所,禁卫森严,沈炯便讲述自己的真情,听见有人说:“很舍不得放你回去,不知何时可以再见。”不几天,沈炯便同王克等人一道获免东归。绍泰二年(556),到京都,任司农卿,后迁任御史中丞。

高祖受禅称帝,加任通直散骑常侍,御史中丞职务不变。沈炯以母老上奏表请求回家侍养,诏令不许。

文帝继位,沈炯又上表说:“臣出生就不幸,未成年而孤,只留下孤儿寡母,兄弟相依为命。只是想活命,做官不择职,做官于梁时,又命逢乱世,冒着生命危险,九死一生,妻儿被杀,兄弟泯灭,剩下臣母子,喜逢圣朝开国。臣母刘氏,今年八十一岁,臣叔母丘氏,七十五岁,臣家弟侄早已不存一人,叔母丘氏又无子孙,两家侍养,余臣一人。先帝知道臣无依无靠,赐食邑以养臣,不让臣顿居荒野,又怜悯我侍奉母亲的无微不至,所以一年之内,臣得以再三休假。臣屡次上表披露心迹,多次蒙帝御览,臣并不是想避开朝廷,远离京师。一则臣年近六十,心情欠佳,每每拜读家信,先忧后喜,冬天温床夏天扇席,再不能像儿时那样侍奉父母,二则臣居职彝宪,为国家的司直,若自身不遵守礼法,怎么能处理国章呢?前皇恩德深重,答应放我,内侍近臣,都知道这个旨意。现朝廷正在选择贤能,广求英明睿哲之士,我枉居此位,妨碍取用贤才。而上苍降哀,直至今日,德音在耳,英灵已逝,悠悠苍天,哀悼之心无边无际。加以臣私心煎熬,近来更加急迫,祈请之心愈来愈恳切,故不得不来冒犯圣听。伏惟陛下睿哲英明,承继先王之功业,以礼法治理天下,弘扬孝道,教化百姓。以寸管之毫来对天祈求,希望皇上能准允回乡,对我的请求有所回应,实望圣上明察。特意请求皇上降恩网开一面,那么帝王之德,将恩泽四海,何况普天万物,无不尽沾君王养育之恩。”诏答曰:“览表悉知你的心意。卿名驰咸洛,情感宛沛。往日你曾心念母亲倚门望子之切,从异域返回故里,又因战争牵连,所以未能对母亲尽奉养之责。即使是像周生那样的才情,还是每每要弃官而隐,《戴礼》垂示文章典制,传给历朝帝王,先皇光照四海,勤勉持政,以卿之才为天下第一,执掌讲席,深加委任,每每屈身给以礼待。朕承继帝位,希望光大帝业,只是智寡德薄,加上身居大哀,只好仰赖诸位贤士,一同造就和乐太平之世,怎么能离开朝廷,休官东归。如前朝让冯亲荀母随官而居,那样把母亲接来,来过一过朝中荣显的日子,又不亏负孝家之礼。不久敕令有司去迎取令堂,让卿在公在私都得其所,全都不必耽搁。”

当初,高祖曾称道沈炯宜辅佐朝政,军政大事,沈炯大多参与谋划,文帝又重用他,想让他得到荣华富贵。恰逢王琳寇掠大雷,留异盘踞东境,文帝想让沈炯因事立功,便解除他中丞一职,加任明威将军,派回乡里,招募徒众。沈炯因病于吴中去世,时年五十九岁。文帝听到噩耗,即日举朝哀悼,并遣使祭吊,追赠侍中,谥曰恭子。他有二十卷诗文集子流行于世。

猜你喜欢
  卷七十四 魏相丙吉传第四十四·班固
  卷六十九·志第二十二·律历二·脱脱
  第九十二回  遣军队冯河间宣战 劫兵械徐树铮逞谋·蔡东藩
  卷第一百六十七·胡三省
  卷六十·宋·蒋一葵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六十八·佚名
  陈清端公年谱卷下·丁宗洛
  天复·周绍良
  胡颖传·姚思廉
  哥舒翰传·刘昫
  慕容延钊传·脱脱
  蔡汝南传·张廷玉
  卷二百八十九·佚名
  卷八十一·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六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七十三·彭定求

        卷473_1 【享惠昭太子庙乐章】李逢吉   既洁酒醴,聿陈熟腥。肃将震念,昭格储灵。   展矣礼典,薰然德馨。愔愔管磬,亦具是听。   卷473_2 【望京楼上寄令狐华州】李逢吉   祇役滞南服,颓思属暮年。闲上望

  • 卷十五·本纪第十五·脱脱

        圣宗六   二十八年春正月辛亥朔,不受贺。甲寅,如乾陵。癸酉,奉安大行皇太后梓宫于乾州菆涂殿。二月丙戌,宋遣王随、王儒等来吊祭。己亥,高丽遣魏守愚等来祭。是月,遣左龙虎卫上将军萧合卓馈大行皇太后遗物

  • 第二十五回 讨凤翔军帅溃归 入洛阳藩王篡位·蔡东藩

      却说唐主从厚,已改元应顺,尊嫡母曹氏为太后,庶母王氏为太妃,所有藩镇文武臣僚,更一体覃恩,俱给赏赐。独疑忌潞王从珂,听信朱、冯两枢密,出从珂子重吉为亳州团练使。重吉有妹名惠明,在洛为尼,亦召入禁中。从珂闻子被外黜,女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四十一·佚名

    万历二十七年十一月丙午朔命恭顺侯吴继爵男汝胤袭爵○赠原任太子少保左都御史李世达太子太保达嘉靖丙辰进士初授户部主事调吏部历巡抚卿贰以至掌院养病回籍卒部覆其河上勤劳有禆南国中台勇退无忝东山云○户部言臣前后

  • 卷之二百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敦谊会之西曲·李定夷

    前者孙总理夫人与华南圭夫人等,以吾国妇女向鲜家庭教育,特行发起办一女子敦谊会,俾得不时聚集讨论进行。该会成立之期,特假外交部新公所开一茶会,中西妇女到者数百人。午后三时开会,六时散会,会场秩序,异常整饬。除由帛黎福开

  • 卷二十二·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二十二雍正二年七月上谕七道初三日大学士等奏松江提督高其位奏飞鸦食蝗一摺请旨发抄并宣付史馆奉上谕若以飞鸦食蝗为瑞则起蝗之初得无有由乎昨发下奏摺与诸王大臣看者诚恐尔等体朕忧

  • 卷七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七十土田志九土田数目直隶各处八旗地亩数目二【保定府 易州永平府 河间府天津府 定州 宣化府】保定府清苑县正黄旗顺治三年至康熙二十四年原拨给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三·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三 洪武十二年三月戊辰朔,上御华盖殿,皇太子侍。上问曰:“比日讲习何书?”对曰:“昨看书至商周之际。”上曰:“看书亦知古人为君之道否?”因谕之曰:“君道以事天爱民为重,其本在敬身,人君一言一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一十·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十 洪武九年冬十月辛亥朔,改定辽后卫为盖州卫,复置定辽后卫于辽阳城北,以定辽左卫指挥佥事张山统兵屯戍。 夜,有星赤色,自霹雳西行,发光如杯大,有数小星随之,至天津没。 壬子,上御午门楼,秦府右相

  • 四十二年·佚名

    (丙戌)四十二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春正月1月1日○朔辛未,下勸農傳敎,飭諸道兩都。1月2日○壬申,引見大臣備堂。大司諫金致讓,執義任珹申前啓,不允,只趙載敏、尹光纉事依啓。1月3日○癸酉,以徐命膺爲吏曹參判、李海鎭爲掌令、金履禧

  • 第六卦 讼 天水讼 乾上坎下·佚名

    讼:有孚,窒。 惕中吉。 终凶。 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 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初六:不永所事,

  • 丛林校定清规总要卷上·佚名

      金华后湖比丘 惟勉 编次一 告香依戒出班烧香之图二 告香普说立班之图三 四节住持特为首座大众僧堂茶图四 四节知事特为首座大众僧堂茶汤之图五 四节前堂特为后堂大众僧堂茶图六 僧堂钵位十六板首之图七 

  • 隱元禪師語錄卷第十六·隐元

    讚開山正榦禪師含曹溪毒,入黃檗林,渾身是苦,遺累至今。煙幕幕雨,沉沉千古,何人解此心?希運禪師脫白斯地緣生福,唐機投百丈,舌露鋒芒,在在標名。黃檗也是,熟處難忘。杜撰接人六十棒,流傳惡辣遍諸方。懶安禪師識得牛兒,驀劄歸欄。不

  • 封氏闻见记·封演

    笔记。唐封演撰。十卷。《新唐书·艺文志》杂传记类著录为5卷。《郡斋读书志》、《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均在小说家类著录。《直斋书录解题》小说家类著录为2卷。现通行本多作10卷。《雅雨堂丛书》、《说郛》

  • 灵源大道歌·曹文逸

    《灵源大道歌》是宋朝宣和年间曹文逸仙姑所做。这位女真人在当时可以称得上道学一流。《灵源大道歌》通篇一百二十八句,从头到尾,没有一句隐语暗喻,不象其它什么丹书,满篇的什么铅汞啦,坎离啦,龙虎啦,都基本是明明白白的阐述

  • 花案奇闻·佚名

    《花案奇闻》这部小说选用的是传统的才子佳人的题材,但又不落窠臼,表现了一种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观念。《花案奇闻》抨击了社会的黑暗,抨击了淫僧、恶棍和甘愿任人玩弄的小官王子弥,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腐败,对了解当时世情均

  • 老子化胡经残卷·佚名

    西晋惠帝末年,道士王浮所作。残本今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王浮常与帛远论争道、佛二教,而道教常遭论破,王浮为此深感屈辱,故而伪作本经,欲将道教提升于佛教之上。其书内容谓:老子赴西域,又至印度,转生为释迦而教化胡人。此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