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司马子如传

司马子如,字遵业,河内温地人氏。八世祖模,晋时为司空,南陽王,模长子保,因朝廷动乱出奔凉州,于是就定居到了此地。魏平定姑臧,又迁居云中。子如的家谱是这样记载的。父兴龙,魏鲁陽太守。

子如少时机敏,能言善辩,还喜欢交结豪杰,尤其是依托高祖后,两人的情义更是深重。孝昌中,北州沦陷,子如便携妻带子南逃肆州,受到尔朱荣的厚待,并被委任为中军将军。尔朱荣挺进洛陽,以子如为司马,持节、假平南将军,监领前军。军队抵达高都,尔朱荣认为建兴地势险阻,为往来的要冲,故有后顾之忧,所以委派子如为建兴太守、当郡都督。永安初年,封平遥县子,食邑三百户,依然为大行台郎中。尔朱荣知道子如长于明辩,能分析形势,多次派遣他赴朝廷禀报情况,任务完成得很好,孝庄帝也曾接待过。葛荣叛乱,相州孤立无援,尔朱荣指令子如从小路赶赴邺城,助相州刺史防守。平定葛荣之乱,晋爵为侯。元颢进据洛陽后,人心动摇,朝廷认为子如曾防守过邺城,在当地极有威信,就命令他行相州刺史事。元颢败亡,子如被征召为金紫光禄大夫。

尔朱荣被朝廷处死之前,子如知道事情会马上恶化,急忙溜出宫来,跑到尔朱荣家,带着尔朱氏的妻、子及尔朱世隆等逃出了京城。世隆想返归北地,子如不同意,说:“事不宜迟,兵不厌诈,天下大乱,唯强是视,于此机会,不可以向世人显现懦弱。如果想逃往北方,恐怕变故会接踵而至,不如兵分两路,一路把守河桥,另一路直扑京城,出其不意,极有可能使敌溃散。假若未能随心所欲,但也很好地显现了自己的力量,集中了人们的视线,使其惧怕我的威势。”这样世隆就依子如之计进逼京师。魏长广王即位,子如兼任尚书右仆射。前废帝又拜他为侍中、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晋爵陽平郡公,食邑一千七百户。子如坚辞不受仪同三司。高祖于信都举起义旗,尔朱世隆知子如与高祖关系密切,猜忌他,让他出任南岐州刺史。子如愤慨,痛哭流涕陈述自己不能赴任的理由,但是没有得到朝廷的批准。

高祖进占洛陽,子如打发人带着礼物祝贺,还叙说两人往日的友情。很快被朝廷召回京师,任命为大行台尚书,朝夕跟随在皇帝的身边,参预国家大事。天平初年,拜左仆射,与侍中高岳、侍中孙腾、右仆射高隆之等人共同执掌朝政,因而甚得皇帝信任。高祖镇守晋陽,子如经常前去拜谒,所以高祖待他甚厚,并和他同桌吃饭,从早晨一直交谈到晚上,当他动身返京时,高祖和武明皇后都有馈赠。每次都是如此。

子如生性豪爽,加之依恃旧恩,在掌管文簿登记的时候,任意予夺,公然收受贿赂,而毫无顾忌。兴和中,为北道行台,巡检各州,太守县令诸官,可以随时罢黜升降。子如到定州,杀了深泽县县令;至冀州,砍了东光县县令的头。两人被斩,都是因为羁留事务而出了纰漏。如果话说得不好,不合心意,便指使武士殴打,还用杀头相威胁。士庶惶恐,不知怎么办才行。转任尚书令。首举义旗之时,子如并未亲身参预,他只不过是凭借与高祖的关系,担当了朝廷的重任,因此狂妄自大,聚敛不息。此时世宗入朝辅政,内心里讨厌他,即指使御史中尉以赃贿罪弹劾,拘禁在尚书省。帝诏令免其死罪,削除官爵。不多时日,起复为冀州刺史。子如能知错改错,在冀州揭发奸伪,其僚佐很是畏服,所以名声很好。转行并州刺史事。诏复官爵,别封为野王县男。食邑二百户。

齐受禅,帝认为子如有翼赞之功,别封为须昌县公,很快升任司空。子如幽默滑稽,说话不加裁剪,有时很是下流肮脏,因而受到了一些人的非议。不过,他侍奉其姊甚为殷勤,抚育诸兄之子女极其慈爱,故得到当时名流的称颂,人们自然地引作了榜样。子如一向不耿直,也就不能平心待物。世宗时,中尉崔暹、黄门郎崔季舒等人均受重用。世宗驾崩后,崔暹等前往晋陽,子如趁机向显祖进言,诉说他们的罪恶,请求将其诛杀。不久,子如骑马过关,被有司劾奏。显祖多次责备子如说:“崔暹、季舒事朕的先世,有什么大罪,你为何要劝我杀他们?”于是子如的官职就被免掉了。过了许久,朝廷认为子如为先帝的旧臣,就拜他做了太尉。不久因病而死,时年六十四。赠使持节、都督冀定瀛沧怀五州诸军事、太师、太尉、怀州刺史,赐物一千段,谥号文明。

子消难嗣继。消难娶高祖女,因是主婿、贵公子,而历职中书、黄门郎、光禄少卿。出任北豫州刺史,镇守武牢。消难博览史传,有风采神韵,但是却不廉洁,在北豫州时被御史弹劾过。又由于与公主关系疏远,公主悄悄地向皇上控诉,消难害怕得罪,便招延邻国之敌,逃亡到关西。

子如兄纂,早死,因子如显贵,赠岳州刺史。纂长子世云,轻佻无行,累迁卫将军、颍州刺史。世云本无功勋,只是因为子如的缘故,数历州郡。依恃叔父之权势,大力聚敛,肆行奸秽。在即将被治罪之时,内心惊恐,恰好侯景叛逆,世云便举州归从了侯景。此时世云的胞弟也在邺城,更使得他死心塌地地投靠了侯景。朝廷诸将将侯景围困在颍川,世云登上城墙面对攻城的将领,出言极为不逊。世宗顾及子如的脸面,免其诸弟死罪,将他们流放到了北边。侯景在涡陽失败后,世云又有了异心,很快就被侯景砍头。

世云弟膺之,字仲庆。少好学,风度好仪容美。天平中,子如大贵,膺之自尚书郎迁为中书郎、黄门郎。子如别封须昌县公,转让给了膺之。膺之家财富足,但还在不断积聚。王元景、邢子才等人认为他有志向,十分推崇。因为疏简傲物,天保年间,一直遭到冷落。乾明中,王..将此情况向肃宗作了报告,朝廷委任他做了卫尉少卿。河清末年,为光禄大夫。患痢疾,长年卧床不起,到武平中,还不能朝谒,诏就家拜仪同三司。膺之喜读《太玄经》,注释过扬雄的《蜀都赋》。常说:“我想和扬子云比试高下。”齐亡的这年,因痢疾而死,时年七十一年。

膺之弟子瑞,天保中为定州长史,后迁吏部郎中。举止清勤平约。迁司徒左长史,兼廷尉卿,因公平而受世人称颂。乾明初年,领御史中丞,正色举察,被朝廷赞许。以疾病辞职,就拜祠部尚书。卒,赠瀛州刺史,谥文节。

子瑞弟幼之,清贞有素行,年轻时历职显贵。隋开皇中,死于眉州刺史任上。子瑞妻,令萱的妹妹,当令萱得宠于后主时,朝廷重赠子瑞怀州刺史,诸位儿子都同居显位:同游,武平末年任给事黄门侍郎。同回,太府卿。同宪,通直常侍。不过,同游终为嘉吏,隋开皇中为尚书民部侍郎,卒于遂州刺史位上。

猜你喜欢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陈寿
  卷二百八十四 熙寧十年(丁巳,1077)·李焘
  卷之三百五十四·佚名
  卷之二十八·佚名
  卷之三百三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佚名
  八八八 军机大臣奏遵旨将各馆纂修拟定各书完竣日期等清单进呈片(附清单)·佚名
  六七八 署陕西巡抚刘秉恬奏遵旨查办通省志书情形折·佚名
  二·张资平
  卷九十 乌桓鲜卑列传第八十·范晔
  韦冲传·魏徵
  一二四、尹文考·钱穆
  ●岭海焚余卷下·澹归
  卷二十七·赵汝愚
  卷三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华布衣幼武(黄杨集)·顾嗣立

    幼武,字彦清,号栖碧,无锡州人。家素饶财,少孤奉母,名声藉甚诸公间。人有援之仕者,力辞不就。明洪武乙卯卒,年六十九。京口陈子贞戏题其稿曰「黄杨」,谓其爱诗甚笃,而夺于多事,未肆然为之,如黄杨之厄闰而不长也。今观其集中所载云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三·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四十一景泰三年十一月己未朔日食 太上皇帝居南宫○钦天监进景泰四年大统历 帝御奉天殿受之给赐亲王文武百官颁行天下先是本监以是日日食请改日进历诏不必改○命左军都督同知范广署掌本府事以右都督孙

  • 卷之一百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九十二·班固

    <史部,正史类,前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九十二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游侠传第六十二 古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自卿大夫以至于庶人各有等差是以民服事其上

  • 晋纪二十二 孝宗穆皇帝中之下永和十一年(乙卯、355)·司马光

    晋纪二十二 晋穆帝永和十一年(乙卯,公元355年) [1]春,正月,故仇池公杨毅弟宋奴使其姑子梁式王刺杀杨初;初子国诛式王及宋奴,自立为仇池公。桓温表国为镇北将军、秦州刺史。 [1]春季,正月,从前仇池公杨毅的弟弟杨宋奴派他姑姑的

  • 中英修订藏印通商章程·佚名

    一九〇八年四月二十日,光绪三十四年三月二十日,加尔各答。总纲大清一统帝国大皇帝、大英国兼五印度大皇帝,今因光绪三十二年四月初四日所订藏印条约第一款内开,光绪三十年七月二十八日英藏所立之约暨其英文、汉文约本附入

  • 卷一百五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五十二工部六仪仗五亲王仪仗【世子同】令旗一对红素绫质中黄绫为令字阔二幅上长六尺九寸下三尺六寸朱漆攅竹竿通长八尺二寸内铁纂五寸柄或以木为之清道二对朱漆攅竹杖铜裹两末长四尺九寸幰弩

  • 第十三卦 同人 天火同人 乾上离下·佚名

    同人:同人于野,亨。 利涉大川,利君子贞。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 同人曰,同人于野,亨。 利涉大川,乾行也。 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 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初九:同人于门,无

  • 序·何休

    汉司空掾任城樊何休序(○陆氏《音义》曰:“掾,弋绢反。”)[疏]“汉司空掾”。解云:汉者,巴汉之间地名也。于秦二世元年,诸侯叛秦,沛人共立刘季以为沛公。二年八月,沛公入秦,秦相赵高杀二世,立二世兄子子婴。冬十月为汉元年,子婴降

  • 本训 第三十二·王符

    上古之世,太素之时,元气窈冥,未有形兆,万精合幷,混而为一,莫制莫御。若斯久之,翻然自化,清浊分别,变成阴阳。阴阳有体,实生两仪,天地壹郁,万物化淳〔二〕,和气生人,以统理之。〔三〕〔一〕○铎按:此节信集中表现其唯物主义天道观之重

  • 卷十·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十     宋 程公说 撰世谱一传有之古者受姓命氏以旌有功而众仲对隠公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諡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盖姓氏二名也以事考之前世所受者

  • 卷二十三·胡广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大全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大全卷二十三明 胡广等 撰祭统第二十五郑氏曰统犹本也凡治人之道莫急於礼礼有五经莫重於祭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於心也心怵【黜】而奉之以礼是故唯贤者能

  • 第45章·老子

    【原文】大成若缺,其用不弊(1)。大盈若冲,其用不穷(2)。大直若诎,大辩若讷,大巧若拙,其用不屈(3)。躁胜寒,静胜热,清静可以为天下正(4)。【题解】任继愈说:“这一章讲的是辩证法的思想。老子认为:有些事物,表面

  • 佛教戒杀与弭战·太虚

    主张全国皆僧上海不愧先进,不论国内任何事故发生,上海必首先倡议对付。其专司此项对付事宜的,不消说只有著名的几个团体,这几个团体也好像专为对付需要而设立的。管他对付得有无效果,好在只消发一派议论电达各国就得了。最

  • 毗婆尸佛经卷下·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苾刍言。时毗婆尸佛既成道已。即作是念。我于何处先应说法利益有情。谛观思惟。满度摩王所都大城。人民炽盛机缘纯熟。作是念已。即从座起整

  • 道法会元·佚名

    道教经书。不题编者。卷帙浩大,共二百六十八卷。辑有宋元两代符箓诸派源流及各种符咒秘法歌诀,包括有雷法、祈禳、登斋、炼度、解厄、伏魔、飞步章奏、内炼、施食、月孛、灶告、遣瘟、治病、考召黑律收邪、占卜等,以清微

  • 绛纱记·苏曼殊

    短篇小说。苏曼殊著。载1915年7月《甲寅》第一卷第七期。作于1915年,刊于同年《甲寅》杂志7月号。叙岭南书生薛梦珠的爱情故事。薛梦珠与同族谢翥之三女秋云相爱,秋云以绛纱裹以美玉相赠。时逢乱世,梦珠不辞而别,竟将秋云

  • 古今禅藻集·佚名

    二十八卷。明释正勉、性通同编。其收集编辑则是释普文。普文,字理庵,正勉,字道可,均嘉兴(今属浙江嘉兴市)人,生卒年均不详。性通,字蕴辉,应天(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是集凡二十八卷,所收录都是释家子弟之作,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