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食货五七

赈贷上赈恤灾伤

【宋会要】

太祖建隆元年正月,命使往诸州赈贷。《宋史 太祖纪》:建隆元年三月丙辰,宿州火,遣使恤灾。建隆元年夏四月,遣使分诣京城门,赐饥民粥。十一月,振扬州城中民,人米一斛,十岁以下者,半之。

建隆二年三月,以金、商、延州鼠食苒,民饥,遣使赈之。

十一月,诏:「濠、楚民乏食,令长吏开仓赈贷。」

三年正月,以扬、舒、滁、和、庐、寿、光、黄、濠、泗、楚、海、通、泰等十四州民乏食,令逐路长吏开仓赈给之。

三月,赐沂州民种食。六月,诏宿州发廪赈饥民。《太祖(帝)[本]纪》:十二月,蒲、晋、慈、隰、相、卫六州饥,诏所在发廪赈之。

四年二月,命使臣往澶、滑、卫、魏、晋、绛、蒲、孟等州发廪赈饥民。

干德二年二月,陕州言民饥,遣给事中刘载往赈之。四月,诏延州贷粟五千石,济麟州饥民。又灵武言饥殍者甚众,命以泾州官廪谷三万石赈之。

四年三月,淮南诸郡言江南饥民数千人来归。诏所在长吏发廪赈之。

六年正月,诏陕州集津镇、绛州垣曲县、怀州武陟县民饥,发廪赈之。

开宝四年二月,诏诸道赈贷,借人户义仓斛斗。是月,平刘鋹,诏广南管内州县应乡村不接济人户、阙少粮食者,委本州岛官吏取逐县委实户数,于省仓内量行赈贷。候丰稔日,令只纳元数。

六年二月,曹州言民饥。诏运太仓米二万石往赈之。

七年正月,诏通事舍人杜继儒赴扬、楚等州开仓赈贷楚:原脱,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二八补。。

六月,诏河中府发廪粟三万石赈饥民。

太宗(大)[太]平兴国二年四月,诏延州以仓粟二万斛贷与贫民。岁饥乏食故么。

六月,知秦州张炳言:「部民艰食,臣已矫诏开仓救急,愿以抵罪。」诏释之。

八年三月,同州言岁饥,发仓粟四万石赈之「四」下原有一「十」字,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二九删。。

雍熙二年四月,以江南数州去秋微旱,民颇艰食,遣监察御史安国祥、太常丞冯拯、荣见素、左赞善大夫马得一、王茂之、张茂才、樊素、著作佐郎宋镐、张维嵩、张涛,分往虔、吉、洪、抚、饶、信等州,与长吏度人户阙食者赈贷者:原脱,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二九补。。仍将廪谷减价出粜,并访察州县官吏为政善恶、民间利病以闻。

三年八月,剑州言谷贵,诏遣使以官粟赈饥民。

五年正月,成都府言:「部内比岁不稔,谷价翔贵,请发公廪赈粜,以济贫民。」从之。

端拱二年八月,干宁军言民饥。诏以官粟二万石赈之。

淳化元年二月九日,京东转运使何士宗言:「登州岁饥,文登、牟平两县民四百一十九人饿死。」诏遣使发仓粟赈贷仓:原作「食」,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二九改。,死者,官为藏瘗,以钱五百千分给之;其逐州官吏不早具奏,仍劾罪以闻。

二十六日,河北转运使樊知古言深、冀州民饥。诏遣殿直成庭玉驰传发仓粟贷之,人五斗。是月,登州再言文登县民二千六百六十二人饥死,诏悉令赈恤。

七月,河

南府言洛阳等八县民饥,诏发仓粟赈之,人五斗。又以京师米贵,遣使臣开仓减价分粜,以赈饥民。

二年正月,诏:「永兴、凤翔、同、华、陕等州岁旱,民多流亡,宜令长吏许法招携。有复业者,以官仓粟贷之,人五斗,仍给复。」

二年四月,诏:「岭南管内诸州官仓米,先是是:原脱,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二九补。,每岁粜之,斗为钱四五,无所直。自今勿复粜,以防水旱饥馑,赈贷与民。」

三年二月,汝州言岁饥,诏以官仓米贷之,人三斗。

四年二月,怀州言:「去年谷不登,民无槁秸以食牛,牛多死。」诏本州岛官草留三年准备外,余悉贷之。

十二月,诏:「民被水潦之患,饥馑者众,令开仓减价粜贫穷、乞丐者,为糜以赐之。」

五年正月十六日,命直史餐陈尧叟、赵况、曾会、王纶等并内臣四人,往宋、亳、陈、(颖)[颍]等州出粟,以贷饥民,每州五千石及万石,仍更不理纳。

二十一日,诏诸道州、府被水潦处,富民能出粟以贷饥民者,以名闻,当酬以爵秩。

至道元年二月六日,遣将作监丞荣宗范驰往漳、泉州、兴化军赈贷贫民宗:原作「宋」,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三○改。。以去年旱,艰食故么。

十七日,亳州亳:原作「亮」,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三○改。、房州、光化军言岁饥,民乏食。诏遣使者分往发仓粟贷之,人五斗。

三月,诏以官仓豆数十万石贷京畿及内郡民为种。有司言:「请量留以供国马。」帝曰:「甘露沾洽,土膏初起,民无种不能尽地利,但竭廪以给之,至秋有百倍之获倍:原作「陪」,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三○改。,国马食以刍槁可矣。

真宗咸平元年九月,诏两浙路留诸州运米以济饥民。

十月,诏两浙转运使察管内七州乏食处,振贷讫以闻。

二年正月,江南、两浙制置盐茶王子舆言:「两浙诸州经旱,民户未至饥殍,赈贷斛亦皆有备。」帝览奏,咤诏郡县长吏常功体量,如稍有饥民,画时支与口食,无令失所。

三月,遣度支郎中裴庄、内殿崇班合门祗候史睿、秘书丞李防、供奉官合门祗候杜睿分往河南、两浙诸州,发仓廪,广为赈恤饥民。

闰三月,筠州请发廪赈贷,从之。

四月,两浙转运司言:「先拨常、润州廪米五万石赈贫民,尚未足,请更给五万石。」从之。

七月,度支判官陈尧叟广南使还,言西路诸州旱。命国子博士彭文宝往权转运司事,赈饥民。

十月,以两浙、荆湖旱,命库部员外郎成肃、比部员外郎刘照、太常博士李通微、合门祗候李成象往体量赈恤。

十一月,两浙转运司请出常、润州廪米十万石赈粜,从之。

四年闰十二月,命左司谏、知制诏诰梁颢诰:原作「诏」,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三一改。、供备库副使潘惟吉往河北东路,礼部郎中、知制诰薛映制:原作「照」,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三一改。、西京左藏库使李汉赟往河北路,发仓廪赈饥民。帝召宰臣召:原作「诏」,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三一改。,以河北诸州物价示之物:原作「诸」,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三一改。,其中陈豆、红粟斗不下百钱,又出麻滓、蓬实,曰:「民已食此矣,速当拯济。」故命颢等焉。

五年二月,遣中使诣雄、霸、瀛、莫、深、沧州、干德军为粥瀛:原作「 」,据《长编》卷五一、《宋史 地理志》改;「干德军」,《长编》卷五一作「干宁军」,当是。,以赈饥民。

六年二月,遣朝臣、使臣分往京东西、淮南水灾州军赈恤贫民, 理刑狱。

景德元年二月,陈、蔡、沂、密等州言民饥,命太常丞梁象、秘书丞李遹乘传发粟以赈之。

九月,鄂州言民饥,诏开仓减价出粜以救之。

二年正月六日,诏河北转运司副使分诣管内诸州军,按视饥民,赈给之,

口一斛、户五斛为限。帝以戎寇之后,居民失业,虑其饥馑流离,故有是命。

八日,令蕲、黄州赈恤饥民。

十七日,令淮南诸州以上供军储赈饥民。

二十六日,命常参官二人分往荆湖北路、淮南诸州出官粟作麋粥,以养饥民。仍令择幕职使臣强干者专司其事臣:原作「人」,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三二改。,长吏常按视之。每十日,具所赋麋粥之数以闻。自是,全活者甚众。

万九千五百余斤,澶州四万二千二百余斤。诏给两处饥民。 二十九日,河北转运使卢琰言,天雄军见管米

二月二日,京西转运司言:「襄、许、陈、蔡等州民饥,请减价粜仓粟赈救。」从之。

十日,命太常丞艾仲孺乘传诣澶州,以陈粟四万石分赈饥民。

三月,大名府饥,命转运司发廪赈救。

四月八日,命鄂州发惠民仓粟赈饥民。

十六日,以京师谷贵,出仓粟减价出粜,以惠贫民。

二十八日,潭州言茶园乏食,请赈以官米。从之。

十一月,诏于京城出仓粟减价出粜。以汴流阻浅,运舟不至,谷价腾贵故么。

三年正月六日,遣著作佐郎刘昱往开封府诸县,与令佐等于近便出廪米赈救灾伤之民,家给两硕硕:原作「头」,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三二改。,仍贷与种粮。

十四日,又遣太常博士王汝励、殿中丞李道、太子中允严登、耿说、著作佐郎张士逊、陈从易等驰传分往尉氏、陈留、襄邑、雍丘、太康、咸平等县,发廪赈贫民及贷种粮。

十七日,令京西转运司出仓粟米赈贫民,仍命著作佐郎周仪驰传诣汝州赈贷。

十八日,诏京西转运司体量辖下州军,民有不能自给者,时分遣职官径往逐处出廪粟赈贷。

二十五日,遣殿中丞王穆、太子中允朱友直、太子洗马卢昭革分往封丘、酸枣、长垣等县,发廪贷贫民,仍给种粮。

二十六日,诏京东转运司:「应齐、淄、青、潍潍:原作「维」,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三三改。、登、莱等州人户有阙食者,依近降 命,于封桩仓分支遣赈贷,不得差民转般不得差:原作「三月诏」,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三三改。。如近西州军,即委三司自京津直往彼支遣。屯田郎中杨覃驰往河北,与转运使体量澶、滨、[棣]、德、博等州民,如有阙食处,即出廪粟赈贷。」

三月,诏:「开封府、京东西、淮南、河北州军县人户阙食处已行赈贷,其客户,宜令依主户例量口数赈贷。孤老及病疾不能自存者,本府及逐路转运使、副并差去臣僚,同共体量,出省仓米救济。仍便告示,更不收理。」

四月,侍御史知杂王济言知:原阙,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三三补。国初尝置义仓,以备赈济。今义仓已废,每州郡小有水旱,朝廷即诏出太仓粟借贷农民,及稔岁,复多蠲放,虑有损军食。今后如有赈贷,望本县置簿,以时理纳,庶获兼济。」从之。 :「伏

四年六月,诏河北转运司:「如闻雄州、安肃、广信军人颇艰食,宜以食米万斛减价出粜以济之。」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陕西转运黄蹑言庆州麦、粟踊贵。诏出官米万斛减价粜之。

四月,府州言民饥,命赈之。

六月,环、庆民饥,发廪粟贱粜以济之。

二年二月,诏赈同、华等州民,去岁逋税

悉蠲之。

四月,诏:「陕西州军民阙粮糗者,发廪赈之。」

五月,诏西京出廪粟,贱粜以惠贫民。

六月五日,令韶州出廪粟赈粜,以济贫民。

十二日,令慈州出廪粟赈部民。

十一月,知邓州、右司谏、直史餐张知白言:「陕西流民相续入境,有欲还本贯而无路粮者,臣谕劝毫民出粟数千斛,计口给半月之粮。凡就路者, 二千三百家、万二百余口,其支贷有余者,悉给贫老之人老:原作「民」,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三四改。,仍葬其死人仍葬其:原作「及无主」,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三四改。。」诏奖之。

三年三月,诏:「戎、泸州民艰食者,赈之,仍给复一年。」

八月,诏淮南诸州发廪米赈贷及贱粜,以济贫民。

四年四月四日,以登、莱州艰食,令江淮转运司雇客船转粟赈之。

十六日,同、华州饥,民有鬻子者。遣太常博士舒贲驰驿存抚赈济之。

五月,京兆府旱。诏赈之。

六月,剑、利、阆、集、壁、巴等州饥。诏赈之。

十二月十一日,江淮发运使邵晔言:「淮南路准诏赈贷及减价出粜,计廪粟三十万石。」

十六日,京城谷贵,诏发惠民仓粟贱粜以济之。

五年正月,诏河阳出廪米万斛,减直给粜,以惠贫民。

二月,诏京西诸州军:「昨以谷贵,虽已减价出粜,尚虑民有阙食者,宜令转运司谕辖下州军委实有饥民之处,多方劝诱蓄积之家,除留支用外,将余剩斛分散救济。仍差公干官量口数监散,内有愿减半价出粜者,亦听,并当等第酬奖,无令减克邀难,及接便烦扰。」

五月,诏江南发运司留上供米二百万斛,以备赈粜。

十月十日,诏:「如闻建安军等处,自秋霖雨,颇妨农事。宜委转运、发运使体量赈恤。」

十二月六日,令三司出炭四十万秤,减市价之半以济贫民。时连日大雪苦寒,京城鬻炭者、每秤钱二百,故有是命。仍遣使臣十六人分置场,以内供奉官二人提总之。自是小民奔凑,至有践死者,乃命都巡检张旻遣军校领徒巡护,赐死者家缗钱。无亲族者,官为埋瘗。仍令三司常贮炭五七十万秤,如常平仓之制,遇价贵则贱出之。

二十二日,泗州饥,官给米十万石以赈之。

六年四月十九日,诏:「如闻淮南诸州罢麋粥之赐,尚虑贫民未济,可令依旧,俟其足食乃止。」

七年二月,泰州、淮阳军言民饥。诏发官粟赈之。

三月,仪州言民饥。诏发官粟赈之。

十月,淮南饥。诏本路转运、发运使发廪赈恤。

八年二月,令淮南路发廪粟为麋粥,以济饥民。

八月,诏京兆府、河中府、陕、同同:原作「西」,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三五改。、华、虢州以麦种借之贫民。

九年二月十六日,诏陕西州军减价粜粟,以赈贫乏。令本路都转运使李迪提举。

二十二日,上封者言:「延州蕃部阙食,正当农时,望发邻州廪米贷借。」从之。

六月,令广州出廪米万石还官出粜还:原作「迁」,据本书食货六八三五改。,以济居民。谷贵故么。

八月,令江淮发运司岁留上供斛五十万石,以备赈济。

九月,诏:「如闻广南东南:原作「西」,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三五改。、西路物价稍贵,宜令转运司、提点刑狱官分路抚恤,发官廪减价赈粜。」

十二

月,诏:「江南、淮南诸州军谷价稍贵,人民阙食。其无常平仓处,令本路转运司以省仓斛斗,除留准备外,接续出粜,即不得粜与兴贩及形势之家。违者,重寘之法。」

天禧元年三月八日,卫州民饥,命发仓廪粟万石贷之。

十八日,两浙提点刑狱锺离瑾言:「衢、润二州阙食,官许麋粥,民竞赴之。有妨农事妨:原作「赴」,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三五改。,请下转运司量赈米二万石,家不得过一斗。」从之。

二十五日,诏诸州官吏如能劝诱蓄积之民以廪粟赈恤饥乏,许书历为课。

四月四日,诏:「河北大名府、磁、相、澶州、通利军,两浙越、睦、处州州:原脱,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三六补。,去秋灾伤,民多阙食(食)。令转运司运米赈济之。」

十一日,以赵州民饥,出廪粟万硕赈之。

二十八日,江淮、两浙制置发运使李溥言:「江、淮去岁乏食,有富民出私廪十六万石粜施谷民。」

五月二十四日,殿中侍御史张廓言:「奉诏京东安抚。民有储蓄粮斛者,欲劝诱举放,以济贫民,俟秋成,依乡例偿之。如有欠负,官为理偿。」从之。

八月六日,知并州周起言:「河北民逐熟至州境者,州民施饭一月。」诏奖起,仍令召出米人宴犒之。起又请发廪粟万石减价出粜,以济饥民。从之。

二十五日,诏:「河北州军今年夏麦不丰,民乏种粮者,官贷之。」

九月十五日,诏京东西、陕西、河北灾伤州军民阙麦种者,发官廪贷之。

十六日,诏:「河东流民有复业者,发仓粟赈之。」

十二月,遣使臣置场减价鬻官炭十万秤。以寒故么。

二年正月八日,诏江、淮运米十万斛付京东,及令河北转运使出廪赈粜。以两路粟贵故么。

二十二日,青州请以官廪粟豆二千斛许粥、米万斛减价出粜,以惠贫民。从之。

二十五日,诏诸路灾伤州军并许粥、贱粜,以惠贫民。

二月,京西转运司言管内贫民甚多,无以赈济,望发绛州粟十万斛赴白波出粜。从之。

三月,知虢州查道言:「春雨滋洽,麦苒尤盛,民间多乏种粮,州仓麦除留赡用外,余四千石望以赈贷。」从之。

十月,同、耀州饥民多流亡。诏转运司赈之。

四年正月,令利州路转运司赈贷贫民,以旱故么。

二月一日,以淮南、江、浙谷贵民饥,命都官员外郎韩亿、合门祗候王君许乘传安抚,发常平仓粟减直出粜以赈之。民有以粮储济众者,第功恩奖;其乏食持仗盗粮者,并减等论罪。

是月,诏曹、濮、郓、单、徐州、淮阳军赈贷民。以河决为害故么。

三月一日,令淄州以粟贷州民饲牛。

七日,令府州赈贷藩部。以去岁旱故么。

五月,令永兴、凤翔减价粜粮,以济阶、成、秦、凤州流民。

六月,太常少卿、直史餐陈靖言:「朝廷每遇水旱不稔之岁,望遣使安抚,许法招携富民纳粟,以助赈贷。」从之。

干兴元年二月八日,苏、湖、秀州雨,坏民田,谷贵人饥,命出仓粟,赈贷之。

十一日,徐州民饥,诏发廪粟赈贷。

仁宗天圣三年三月,京西转运使张意言:「襄、(颖)[颍]、许、汝等州经水,损恶斛斗

八万余石,不堪支遣,请分给阙食之民。」从之。

四年十二月,诏:「请处州军经春有斛斗价高处,虑人户失所,宜令京东、京西、河北、淮南转运司选官,将本处常平仓斛斗减价出粜。或无常平仓处,即以省仓斛斗除留准备外,出粜以济贫民。」

六年三月,成德军言:「元氏县民饥,请支借斛斗。」从之。

五月,河北路体量安抚王沿言:「保州、永定军百姓艰食,已令逐处发仓廪各万石减价出粜。自邢、赵、真定府等处,各令支借种粮与归业人户,并与倚合今年夏秋税赋,及令逐处倍功安恤。」从之。

七年五月六日,中书门下言:「户房闻灾伤路分募人工役,多不预先将合用人数告示,以致饥民聚集,却无合兴工役。并依所下司农寺,令逐路有合兴工役,并依所计工数晓示,逐旋入役,免致饥民过有聚集,以致失所。」

九年二月五日,河北西路提刑司言:「邢、怀州连年灾伤,若令应副十分春夫,必难胜任。欲乞特赐免放一半。」从之。

十月十二日,中书门下言:「广东经略、转运使等,言潮州海阳潮涨,推流屋舍、田苒,死失人口。乞令本路提刑司躬亲前去,依条存恤。」从之。

治平四年神宗即位,未改元。六月十八日,诏:「在京永泰、景阳、通天、安肃四门,此月十七日给河北流民米,止六月终。仍晓谕以河北近得雨,令归本贯。其不愿归,勿强之强:原作「疆」,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三八改。。仍晓令河北转运司,应灾伤州军县分,依此晓告,倍功安存安存:原作「存安」,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三八乙。。臣僚上言,河北讹传京师散流民米,恐未流移者咤兹诱引,皆来入京。故约束之。

神宗熙宁元年七月,诏:「恩、冀州河决水灾,令省仓赐粟。」详见恤灾门。

二年四月,降空名祠部五百道付两浙转运司,令分赐本路曾经水灾及民田薄收州军,相度灾伤轻重,均其多寡,召人纳米或钱,以备赈济。

七月十八日,诏水灾州军,令本路转运使、判官、提点刑狱分往被灾处,照恤贫民阙食者,支广惠仓斛斗赈济。如不足,量支省仓物。仍于人户便近处减常平物价就粜。若贫人无钱,相度赊粜,令至秋送纳。其非税户,即与远立日限纳价钱,并委就近施行讫奏。

三年五月八日,诏雄州以两属人户如遇灾伤,实时贷粮,接续俵散,分作料次送纳。

六月,诏:「在京诸仓米斛之数已丰,访闻日近民间粳米价直稍贵,所有淮南上供新米,仰酌中估定钱数,遣官分诣市置场出粜置:原作「价」,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三九改。,以平物价。」

四年二月十三日,诏河北转运、提刑司体量贝、冀彻边少雨雪州军乏食饥歉人户,多方赈贷存恤。其见欠残零税赋,并权与倚阁。

三月十六日,诏判永兴军郭逵,如本路州军有饥荒处,并以官廪赈济。详见恤灾门。

十八日,诏:「缘边熟户及弓箭手见欠贷粮未经除放,其见今阙食者,安抚司更量与赈贷。」

六年六月七日,中书门下言:检正刑房公事沈括状:「乞今后灾伤

年分,如大段饥歉,更合赈救者,并须预具合修农田、水利工役人夫数目,及召募每夫工直申奏,当议特赐常平仓斛钱,召募阙食人户从下项约束兴修。如是灾伤,本处不依 条赈济,并委司农寺点检察举。」从之。

八年十二月二日,诏:「河东岁歉,移屯戍兵马五千归营,以其余粮赈济饥民。仍具次第以闻。」

九年十二月十三日,诏淮(西)[南]东西、两浙路:「应劝诱人户所出赈济斛斗,免欠未纳数目,特与免放。其熙宁八年已后劝谕已纳斛斗人口,候向去合行劝诱,即据数却与免放。」

十年二月二十五日,诏:「应经贼杀戮之家余存人口,委是孤贫不能自活者,所在州军勘会诣实诣:原作「指」,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三九改。,特日给口食米:十五岁以上一升半半:原脱:据《长编》卷二八○补。,以下一升,五岁以下半升,至二十岁止。」仍令相度每五日一支。

元丰元年正月十二日,赐广济河辇运司上供米十万石,付徐州、淮阳军粜与水灾饥民。

闰正月十三日,诏河北路以常平米赈济饥民。

三十日,诏:「河北被水户如过河逐熟,即于白马县河桥差官赈之。」

四月七日,诏以瀛州陈次米依灾伤及七分例贷第四等以下户,不得抑配。免出息。

八月二十八日,诏:「滨、棣、沧三州第四等以下被水灾民,令十户以上立保贷请常平粮:四口以上户借一硕五斗;五口以上户借两硕。免出息。物税百钱以下,权免一季。」

二十九日,诏青、济、淄三州被水流民所在州县,募少壮兴役。其老幼疾病无依者,自十一月朔,依乞丐人例给口食,候归本土及能自营,或渐至春暖停给。

二年正月二十三日,上批:「闻阶、成州去秋灾伤秋:原作「后」,据本书食货六八之四○改。,艰食之民,流者未止,官司初不经画赈济。可下司农并本路提举司疾速施行。」

二月十三日,诏:「闻齐、兖、郓州谷价甚贵,直几二百,艰食流转之民颇多,司农寺其谕州县,以所积常平仓谷,通比元入斗价不及十钱,即分场广粜。滨、棣、沧州亦然。」

同日,三司言:「济、淄等州谷贵,春夏之交,虑更艰食,请辍广济河所漕谷二十万石减价粜。」从之。

二十六日,知沧州张问言:「民饥,至相食,今州仓大豆四万九千余石,可支五年,渐有陈腐。乞留二年外,斥其余以赐饥民,可活良民三万口。」上批:「可下提举常平事李孝纯速相度施行。」

四月十二日,诏河北东路提举常平仓司所散滨、棣、沧州饥民食,至五月止。

三年七月十三日,入内东头供奉官、泸州勾当公事韩永式言:「利州路雨水,溪江泛涨,漂流民田,物价增长,民未安居。乞下本路转运并提举司赈济。」诏提举司依条施行。

九月初二日,权知都水监丞公事苏液言:「河北、京东两路缘河决,被患人户蒙朝廷赈济放税,乞以其事付史餐。」从之。详见恤灾门。

四年二月二十九日,诏:「闻阶、成、凤、岷州人户缺食流移,令逐路第四等以下人户支借常平粮斛,每户

不得过两石,仍免出息。」详见恤灾门。

五年六月十一日,诏:「宜州主管溪洞、安化三州连岁荐饥,已差官广为赈济。朝廷之意,非欲取其它,但欲各免饥殍侵略之灾。」

六年六月二十七日,诏:「甚灾伤处,第四等已下户缺乏粮种,虽非给散月,许结保借请,虽有欠缺,亦听给限一月,免纳息。」

七年四月二十五日,河东路提举常平司言:「去年灾伤,民户缺食,义仓谷不多。乞于常平封桩粮支三五万石赈济。」从之。

六月一日,诏:「五路提举保甲司已拨常平粮准备赈济。令相度保甲户遇灾伤不及五分,当如何等第赈济,条具以闻。」后提举河东路保甲王崇拯言:「赈济灾伤,保丁四等以下,本户灾伤及五分以上,即依常平司七分以上法。」从之。河北、陕西、开封府界准此。

七月九日,诏尚书户部员外郎张询、干当御药院刘惟简赈济西京、大名府被水灾军民。详见恤灾门。

二十一日,诏河北、河东路被水保甲,令州县考实赈济。小保长、保丁一硕;大保长二硕;都副、保正三硕。提举保甲官分诣诸县照管,具赈济人数以闻。

八月十四日,诏:「洺州水灾,许借邻近州县常平仓米、麦、小豆共五万硕。」

哲宗元佑元年二月一日,诏:「大名府自经水灾,民田尚多渰浸多:原作「少」,据本书食货六八之四二改。,人户艰食。向虽赈济,尚虑官吏拘文,使被灾之民未蒙恩泽。宜委大名府路安抚使韩绛询访赈济。」

四日,诏淮南东、西路提举常平司体量饥歉,以义仓及常平斛依条赈济。讫闻奏。

三月二十六日,诏:「府界并诸路提点刑狱司体访州县灾伤界:原脱,据本书食货六八之四二补。,即不限放税分数及有无披诉,以义仓及常平米斛速行赈济,无致流移。

同日,夔州路提举常平官傅传正言:「州军去年灾伤,放税分数不多,亦有全不申诉者。臣见民间困急,不敢坐视,已依灾伤及七分以上赈济。所有专辄之罪,谨自劾以闻。」诏特放罪,仍候到阙日优与差遣。

四月初二日,左司谏王岩叟言:「访闻淮南旱甚,物价踊贵,本路监司殊不留意。」诏发运司截留上供米一十万石,比市价量减出粜与阙食人户,每户不得过三石。其粜到钱,起发上京。

四日,诏:「开封府诸路灾伤,逐县令、佐专切体量人户,委有阙食,速具事实申州及监司,仍许一面将本县义仓、常平谷斛赈贷,据等第逐户计口给历:大者日二升,小者日一升。各从民便,五日或(一)[十]日至半月赍历诣县,请印给遣印:原作「给」,据本书食货六八之四一改。。若本县米谷数少,先从下户给,有余,则并及上户。候夏秋成熟日,据所贷过数随税纳。阙食之民,贫乏不能自存或老幼疾病不任力役者,依《乞丐法》给米、豆,其赈济粜谷,并据乡村阙食应粜之数给历。许五日或十日一粜,无令抑遏。此外,若令、佐别有良法,使民不乏食而免流移者,申州及监司相度施行,半月一具赈济次第闻奏。仍体量令、佐有能用心存恤

阙食人户,虽系灾伤并不流移者,保明闻奏,当议优与酬奖;其全不用心赈贷,致户口多有流移者,取勘闻奏,特行停替。」从三省请么。

同日,诏江淮发运司体量灾伤州县阙食处,仍令宿、亳州分析不申奏灾伤次第,及具见今斛价例,各疾置以闻。时宿、亳灾伤尤甚,监司并无奏报,右谏议大夫娉觉言:「淮、浙灾伤,米谷踊贵,虑盗贼咤缘而起,乞差官体量,广行赈济。遍下诸路转运、提刑司,灾伤各以实言。不实者,坐之。灾伤虽小,而言涉过当者,不问。如此,则诸路不敢不言。朝廷随灾伤之大小,赈济而防虞之,则四海之内,无仓猝之忧矣。」

二十六日,殿中侍御史林旦言:「都城比来米麦价长比:原作「以」,据本书食货六八之四三改。。若翔踊不已,恐细民蒙害。望下户部,依条通计米麦元价,令司农寺止以逐食官吏每月更代管勾,置四场出粜,以济阙乏。」从之。仍户部差官置场。

五月十六日,尚书省言:「元丰六年,江淮等路发运司奏兑置在京封桩阙额禁军粮米五十万石,价钱限半年上京送纳。今淮南灾伤,赈济虑有阙乏。」诏令淮南转运司相度,本路如阙斛,仰依元丰六年例。

六月二十六日,诏河北路监司分诣诸州,以义仓常平谷赈济被水阙食人户。

十一月二十八日,权发遣淮南路转运副使赵捻言:「楚、海等州水灾最甚,乞发运司于常、润州收籴稻种十万石,以备楚、海等州来春布种,以粜以贷。」从之。

同日,户部言:「左司谏王岩叟言:「赈济人户,必待灾伤放税七分以上方许贷借,而第四等以下方免出息,殊非朝廷本意本:原作「之」,据本书食货六八之四四改。。乞如旧法,不限灾伤分数,并容借贷;不均等第,均令免息。看详《元丰令》限定伤灾放税分数支借种子条合依旧外,应州县灾伤人户阙乏粮食,许结保借贷常平谷。」从之。

十一月二十九日 ,户部看详《元丰令》限定灾伤放税分数支借种子条,合依旧存留外,缘臣元奏本以赈济旧法灾伤无分数之限,人户无等第之差,皆得借贷,均令免息。新条必待灾伤放税七分以上,而第四等以下方许借贷免息,殊非朝廷本意。故乞均令借贷,以济其艰。今户部复将支借种子条依旧存留。切以灾伤人户既阙粮食,则种子亦阙,岂可种子独立限隔 臣欲乞通为一法,于所修『粮食』字下添入『并种子』三字,庶使被灾之民广沾惠泽。」从之。 十二月十八日,侍御史王岩叟言:「伏

二年二月四日,诏左司谏朱光庭乘传诣河北路,与监司一员 视灾荒赈济。有未尽事,并得从宜;事体稍重,即奏稞;官吏奉法不虔,即按劾以闻。

是岁十一月二十六日,监察御史赵挺之、方蒙言:「去年北边州郡被水灾,光庭奉使体访赈济,不问民户三等,一 支贷。盖一出使,而河北措置之豹遂空,乞行黜陟,以允舆论。」诏光庭具析以闻。

十一月六日,诏运淮南、二浙谷四

十万斛赈济京东路。

三年正月十二日,诏发京西南路阙额禁军粮谷五十余万斛斛:《宋史》卷十七作「石」。,减市价出粜,至夏麦熟日止。以雪寒,物价翔踊么。

二月六日,诏以常平钱谷给在京乞丐人,至季春止。

同日,诏:「开封府界自冬及春阴雪,民间有愿借粮种者,令提刑司量度户等第给贷讫给:原作「及」,据本书食货六八之四五改。,具数以闻。」

二十八日,诏陕西路转运判官娉路赈济镇戎军被伤及劫虏民户。

十二月十六日,知永兴军韩缜言:「本路比岁灾伤阙食,请于法所给米豆更不限数。」从之。

五年二月七日,诏:「灾伤处令、佐赈救人户不致流移所推酬奖:灾伤五分以上,与第五等;七分已上,与第四等。」以户部言「于熙宁 系第五等,于元佑 系第四等分数,未尽立法之意」故么。

六年七月二十二日,侍御史贾易言:「浙西灾荒,朝廷选差转运使岑象求、判官杨环宝赐米百万斛、钱二十余万缗俾之拯救,州县自亦依条赈济。欲乞明诏本路具灾荒分数、赈贷次第以闻。」

八月二十八日,监察御史虞策言:「两浙灾伤州县粜米,多为贩夫与公吏相结冒粜,次及强壮之人。其饥羸者转受困饿,或被蹂躏死伤。乞下本路监司觉察,转运、提刑司、提举分布诸处赈粜,务要实惠饥民。内兴贩及强壮者,不得一例粜散。如官吏措置乖方及公人用情,并令依法。」

八年四月十一日,两浙路转运、提刑司申:「捡会浙西州县累经灾伤,蒙朝廷相继发米赴本路赈济,除接续赈粜过外,其逐州有见管淮南、江西等路发到赈粜不尽米四十余万石,别无支用,欲趁此蚕月乡民阙食之际,各许令人户赴官请借,每一斗候至向去秋成,纳新米八升还官,仍限四年均随本户苒税带纳。」诏:「其米许兑充军粮外,余数仰置场减价出粜。」

十二月十四日,以京师流民,诏特出钱、米各十万付开封府计口支给。

绍圣元年二月十四日,三省言:「北京、澶、滑州民被灾最重,艰食者多,及军食阙,未见监司奏请。」诏吕希纯、井亮采咤按阅河北所至按阅:原作「接济」,据本书食货六八之四六改。,体访所当施行,疾速具奏。

三月二十二日,三省言:「准诏,赈恤流民,令还本业。昨已降指挥,应流民支与口食,遣还本土,所在官司,辟官屋权令宿止,疾病者医治。仍不限户口、米豆硕斗赈济。令户部指挥灾伤路分监司严功督责,州县推行,务要民受实惠。如更有合行赈恤事,令速施行。」上曰:「闻京东、河北之民乏食流移,未归本土,宜功意安恤,给粮种,差官就谕,使还农桑业。」范纯仁等对曰:「今已给常平米,又许旨所养牛质取官缗钱,免租税,贷与谷麦种矣。」上曰:「更思其未至者行之。」

九月六日,诏遣监察御史刘拯乘传按河北东、西路水灾州军,赈济阙食人户。应合行事,令条具以闻。

二十九日,诏府界、京东、京西、河北路,应流民所过州县,令当职官存恤诱谕,遣

还本土。内随行别无资蓄者,仍计口给历,经州县排日给食至本处。如合赈济,依灾伤放税五分法。内老幼疾病未能自还及不愿还者,计口给。

十月十七日,诏京西南、北路提举司官躬按州县,督视赈济赈济:原作「州县」,据本书食货六八之四七改。,无令流殍,旬具所存活数申尚书省旬具:原作「询其」,据本书食货六八之四七改。。

二十一日,诏:「河北东、西路被灾,经放税户虽不及五分,所欠借贷钱、斛并抵当牛钱等倚阁,候丰熟日分,计料输;其非被灾放税户所欠钱、斛,视此。仍除结保均陪之令。流民在他路者,官吏以至意谕晓使归业,给券,使所过续食;不愿者,所在廪给之。

二十三日,诏滑州委官,于浮桥北岸谕南来流民,以朝廷宽逋、移粟赈恤曲折使归业。

同日,诏:「近者大河东堤防未及增缮,以故濒河被害者众,南来者多留京师,流离暴露,隆冬日迫,陷于死亡,坐视不恤,其谓朝廷何 既诏有司悉意赈赡,其令开封府即京城门外行视寺院、官舍以居之,至春,谕使复业。」

二十五日,诏河北路监司,令州县官谕富民有积粟者毋闭粜,官为酌立中价,毋得过。犯者坐之。

同日,诏赈济司:「河北重兵所宿,费不赀,其审阅老弱疲癃不能自存者,厚廪食之。毋专以多散蓄积为功,而实惠不及于民。乃遣使[谕]本意,仍具措画方略申尚书省。」

二十六日,诏给空名假承务郎 十、太庙斋郎补牒十、州助教不理选限 三十、度版五百,付河北东、西路提举司,召人入钱、粟充赈济。

二十八日,宰臣章惇言:「军食不可阙,请通约他司米、豆足支一年,悉斥其余以廪饥民。即米豆、阙,散常平钱之在官者。民得钱,亦可,以市糟酵、糠籺。」上恻然曰:「饥火所迫,麻米丸亦以为食米丸:原作「料」,据本书食货六八之四八改。[ZW],何暇择 其为朕亟行散钱之令。」

十一月十九日,诏:「河北路州县当职官赈济有方,能抚存饥民,才能显著者,具事状以闻。府界、京东、京西等路有河北流民所聚州县,仰逐路监司准此。」

二十一日,诏河北路灾伤州军赈济,并四月终住给口食外,有非老幼疾病之人,候至三月终,并支与四月分合给粮食,发遣归业。

二十三日,权发遣河北路转运副使张景先言:「恩、冀、瀛、莫、雄州、顺安、广信军约定合用粜贷粮斛共五十三万石,缘本路斛斗不多,虑有阙乏。」诏逐州除准备军粮及赈济外,方许出粜,仍不得一例借贷。

十二月六日,诏京东西、河东路提举司,将放税不及五分者审验得灾伤稍重,阙食不能自存,或老幼疾病之人,并权依五分法赈济。

二年二月十一日,诏河北、京东路赈济灾伤,各令转运、提刑、提举司依先分定州县巡历。如官吏奉行不尽,或措置乖方,以名闻。仍令逐路安抚司常切觉察。

十四日,诏内藏库支钱十万石、绢十万疋,分赐河北东、西两路提举司准备赈济。从御史董敦逸请么。

四年九月一日,左司谏郭知章言:「两浙岁旱,淮南又不常全

稔。乞下本路监司按视,早备赈贷。」诏两浙路转运、常平司,应荒政并举行,及预那移廪粟。

元符三年三月二十六日,徽宗已即位,未改元。户部言:「河北被灾诸郡,近据东路提举常平司申,拨赐到措置斛斗四十五万石。若赈给至四月终,委有余剩数目,即许接续出粜。其西路,下提举常平司,将来罢赈济后,民食尚艰,即令依条减价出粜常平斛斗,并候二麦收成日住罢。其行商兴贩斛斗往灾伤去处粜卖,乞依已得朝旨与免商税,至五月终。」从之。

五月二十七日,诏知太原府范纯粹专切体量赈恤河东流亡饥殍之人。河北、陕西帅臣准此。

十二月六日,诏以大雪,令有(常)[司]损价出粜仓米,以惠细民。

徽宗崇宁三年正月二十四日,户部言:「新两浙路提点刑狱公事周谊奏两:原作「雨」,据本书食货六八之四九改。:『常、润两州去秋蝗、旱,春夏之际,粮食尤阙。欲乞量展赈济月分至四月末展:原作「度」;末:原作「未」,据本书食货六八之四九及文意改。。』看详:欲下两浙转运、提刑、提举司体度,如委有灾伤人户阙食,至三月终(未)[末]可住罢。」从之。

十月十四日,诏:「两浙杭、越、温、婺州秋苒不收,人户失于披诉,并量与捡放。其孤贫不济人户,仰提举司广行赈济。如物价增长,即速以常平米平价出粜。」详见恤灾门。

五年正月二十五日,诏两浙路提举司赈济水灾乏食者。

大蹑二年八月十九日,工部言:「邢州奏,鹿下埽大河水注鹿县,本县官、私房屋等尽被渰浸。」诏:「见在人户,依放税七分法赈济。如有孤遗及小儿,并送侧近居养院收养。内有人户尽被漂失屋宇或豹物,仍许依七分法借贷,不管却致失所。仍具赈济、居养、存恤次第事状闻奏。详见恤灾门。

九月二十九日,水部员外郎陈长孺言陈:原作「东」,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五○改。:「奉诏体量邢州鹿县,被患甚重,欲指挥本路监司下所属,疾速将本县被水第三等人户亦依第四(第)[等] 条赈贷。」从之。

十月七日,诏:「秦凤路流民尽赴熙河路州军,本路备边,籴买为重,深虑流移民户积日浸么,耗蠹并边粮食并:原作「北」,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五○改。。可下常平司悉心措置赈济存恤下:原作「平」,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五○改。,早令复业。仍具流移户口确实数目及赈济措置次第以闻。」

三年八月十七日,诏:「常、润州米价踊贵,可量发常平斛斗赈济人民。」

九月六日,诏:「东南路比闻例有灾伤,斛斗踊贵,仍下诸路监司,仰依实检放秋苒分数,仍依条赈济。」

四年三月二十六日,诏:「润州、饶州灾伤至甚,赈济米、豆并展至四月终。」

四月二日,诏:「荆湖北路去岁灾歉,推行赈济,本路仓廪物斛所蓄不多,不接支用。可相度给降空名度牒二十道,借、奉职、假将仕郎告 各七道仕:原作「侍」,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五○改。,量度数目多寡,并逐色所直钱数目,付本路监司,与席贡同共分擘付逐州军与:原作「兴」,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五○改。,晓谕民间,依陕西、河北人户入粟事体,入中物斛。如米、豆、大小麦,计所入数合支价直,以前项物充折,别项拘收,应副奉职六千贯奉:原作「本」,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五一改。、借职四千五百贯、假将

仕郎三千二百贯、度牒二百贯。」

四日,诏:「东南六路灾伤,仓廪物斛不接支用。江南西路给降奉职、借职、假将仕郎告各七道,度牒二十道;江南东路、淮南、两浙、湖南路各给降奉职告三道、借职告四道、将仕郎补牒三道、度牒二十道,并依湖北路已得指挥施行。」

政和三年三月二十三日,诏:「润州丹阳、丹徒两县灾伤放税及七分以上,常平赈贷在法至三月终罢。缘今岁有闰,田事必晚,可展至四月终。应有类此灾伤州县,亦依此施行,可疾速行[下]。」

五年三月二十五日,梓州计度转运使赵遹言:「泸州管下夷人结集作过。缘边一方,户口数千,粮斛、豹产尽被劫掠。不惟夏麦收成不得,秋谷又失种莳,悉皆失业。除已行下抄札,逐急以系省钱粮支借存抚外,欲望朝廷详酌,特降指挥下本路提举常平司,措置优功赈济施行。」从之。

六年三月十日,诏:「浙西常、湖、秀州、平江府等处,自去岁水灾,秋成尚远,其贫阙不济人户,仰本路提举常平司通融那移一路应管常平、义仓与朝廷封桩米斛,权依乞丐人法,不限户口、石数特功赈给。」

四月八日,诏添入湖州,并以七分灾伤条例。

七月六日,知杭州徐铸言:「奉诏赈济钱塘、仁和、盐官、余杭、富阳县去岁水灾贫阙人户,自四月十五日接续赈给,止六月十五日,尚未有米谷相继上市。已一面行下展至六月终。」从之。

八月十八日,两浙提举常平司言:「奉诏,常、秀、湖州、平江府等处水灾,权依乞丐人法赈给。今据逐州管下共二十五县赈济,总四十三万余口,乞至收成日住给。」从之。

十月十九日,诏平江府管下属县有水灾去处,令依十分法赈济。

八年七月十六日,诏:「高阳关路去岁赈济,全活百余万人,河间府、沧州为多。安抚使吴玠特降诏奖谕,官吏推恩有差。」

八月二十五日,诏:「江、淮、荆、浙被水州军涨水已退,残潦余浸占田无艺,民不得耕,比屋摧圮,无以奠居。可令郡守守:原脱,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五二补。、令佐悉心赈救,提举司于上供或封桩斛斗内,量人户多寡截充赈济,即不争占。候将来丰熟,于常平司拨还:上等四十万石;中等三十万石;下等二十万石。」

九月二十七日,诏:「江、淮、荆、浙,以被水人户多寡,分上、中、下三等,许截上供斛斗赈济,可依已降处分,作三等截留四十万[石]。如违,以大不恭论。」其后,宣和元年正月七日,臣僚言:「两浙廉访所申:『据转运司申,截拨到本路米一十二万七百石,其余分下平江府、湖、秀州收籴应副,又于镇江府截住常州米纲桩充赈。』而转运司称系来年额斛之数,令起发渡江。恐致生灵不得均受朝廷惠养。」诏:「昨降御笔,截上供米赈济饥民,非不丁宁,而奸吏公然违慢,不行截拨,更于阙食之地收籴以充赈给。是乃重困饥民。乖方若此。仰提刑司并廉访使者验实,人吏依法

决讫,配千里;转运司官追三官勒停。」其后,转运司奏:「已支拨赈济米四十万石,足备无阙。」诏副使蒋彝以应奉宣力,特免勒停,追官改作降官,依旧在职。

十月八日,诏:「诸路民被水患深浅不同,州县赈给,不可一 限满住罢。仰监司、州县悉心体究,如被水尤甚,民力未能自营,不得便住赈给。务在存活人命,亦不可滥冒惠奸。」

重和元年十二月十九日,诏:「淮南被水,楚州山阳、盐城二县下户饥殍三万二千余人,无业可复,县官悉令放散,遂携老扶幼号诉监司,而常平官告谕为乞米未下,各令归业。转于沟壑者已不少。指挥到日,于已截斛支拨赈救,不足,于邻州、邻路发义仓兑换支遣。其郡守、知县、常平官先次勒停,受诉监司降两官。并令提刑司取勘,限十日奏。」

宣和元年二月十八日,尚书右丞范致虚言:「奉诏,楚州山阳、盐城二县被水,令截拨斛赈救。不足,于邻州、邻路发义仓兑拨支遣。窃以灾伤路分广远,自江、淮、荆、湖、两川,各被水患,物价腾踊。方春正多饥殍,强壮者流为盗贼,类多乞丐以市斛,或采在田蔬茹之类,甚者无从得食。老稚转徙,甚可哀痛。按义仓法,唯充赈给,不得他用。比岁数丰比:原作「此」,据本书食货五九之一七、六八之五三改。,未尝支遣,诸路义仓之粟甚多。欲望睿旨,应去岁灾伤州县,并量从核实灾伤人数及外来流民,并给义仓物斛赈济。数系灾伤官司伤:原作「复」,据本书食货五九之一六改。,以前不曾检行,特与放罪。若今来指挥到,依前庇隐,令廉访使者按劾以闻。若常平及本州岛通用诸县义仓物斛计度,俵散不足,并许依楚州两县所得前件指挥,于邻州、邻路发义仓兑拨支遣。」诏:「京西路(颖)[颍]、汝、陈、蔡等州,见今民已流移饥殍,监司、州郡并不申奏,运司庇隐,不放租税,致不得依灾伤赈济,遂使斯民转于沟壑。吏为奸罔,不奉法令,以致如此,为之恻伤。可令新京西漕臣李佑放谢辞,星坼乘骑前去体量,常平官娉延寿先次勒停,余监司并守臣,一一并具名奏。应一路义仓,可并特通融支拨赈济施行。应灾伤流移地分,并令依法放免租税,疾速行下。」

五月二十九日,诏:「淮、浙去岁被水,田业多荒。今雨晹顺适,耕种是时,民无力施工,可令两路提举常平官散仓廪,广行借贷,毋或失时。施行讫,具奏。」从两浙转运司请么。

二年六月四日,诏:「开封府赈济乞丐二万二千余人,当职官吏推恩有差。」

十月九日,诏:「淮南灾伤,饥民流离,常平官其躬至所部竭力赈济。」

十二月二十五日,诏:「睦州及管下应避贼人,令所在官司依条赈济。」详见恤灾门。

三年正月十四日,诏:「宣、歙、杭、睦州民居,缘凶贼劫略逃避,既无所得食,遂至失所。虑其间少壮之人或聚为盗,老弱幼小不能自存,转于沟壑,深可矜恻。仰江南、两浙路漕臣、宪司、提举常平及所在处郡守倅、当职官等多方抚谕,优

功存恤。如有阙食之人,官为赈济。务在安集,毋令失所。仍各具知稞状以闻。」

二十六日,诏:「两浙、江东路避贼士族、百姓流离,无以自给,及无居止,阅旰恻然。令州县措置赈给,借与官舍,劝诱归业。」

八月十二日,诏:「徽州已降指挥,依七分法借贷被贼烧劫州县人户,依灾伤流移法赈济。其两路复业人户,若阙少牛具、种粮等,仰提举司审度,量行借贷讫奏。」

四年十二月十三日,诏:「德州有京东路西来流民不少,本州岛知、通张邦荣、王景温等见行赈济,于在城并安德、平原县三处措置宿泊,计六百三十一户。除已该给券还乡外,尚有五百余户各得均济,仰本路提点刑狱司究实闻奏,取旨量推恩。其余路分遇有流移人户,不即依条存恤者,并仰监司、廉访使者按劾以闻。」

五年正月四日,臣僚言:「闻蜀父老谓本朝名臣治蜀非一,独张咏德政居多,如赈粜米事,着在皇佑甲令,常刻石遵守,至今行且百年。其法,一斗止粜小铁钱三百五十文「小」下原有一「钱」字,据本书食货五九之一九删。,人日二升升:原作「斗」,据本书食货五九之一九改。。团甲给历赴场请籴,岁计六万硕。始二月一日,至七月终。贫民阙食之际,悉被朝廷实惠。比年漕臣不职,米直渐增,或陈腐不堪,杂以糠 ,不独损六万之数,且几察不严。乞赐施行。」诏漕臣检会皇佑条例,措置以闻。

十月二十八日,诏:「大河暴涨,由恩州河清县王余渡东向泛溢,冲荡大名府(采)[宗]城县名:原作「明」,据本书食货五九之一九、六八之五五改。。本县被水人户,令本州岛提举常平官亲诣流移所在,遍行赈济。」

六年五月十三日,前知平阳军府事商守拙言:「契勘诸路州县给散乞丐人米,依条立期,五日一给,不以所居远近,皆集一处给散。欲乞遇风雪,权令就近支散,庶不失所。」从之。

八月十八日,收复燕云赦:「应贫乏及饥民,并以系官钱、米赈济,无令少有失所。」

十月二十七日,诏:「浙西诸郡夏秋水灾,谷贵艰食,民户流移。已降指挥,于所在依条赈济。访闻常平司见管米斛数少,可于本路实有见在米或见起上供米内,截拨五、七万石付提举常平官,躬亲往常、秀、平江等处,随宜分擘应副赈给,务令实惠均及饥民。」

十一月十七日,诏:「河北、京东夏秋水灾,民户流移,继踵于道。可令应所过州军随宜接济。若常平、义仓不足,即发封桩应干斛斗赈给,令实惠及人。」

高宗绍兴元年五月十四日,诏:「诸路见今米价踊贵,细民阙食。令州军将常平仓见在米量度出粜。仍广行劝诱富家,将愿粜米谷具数置历出粜,州委通判,县委令佐。如粜及三千石以上之人,与守阙进义副尉;六千硕以上,与进武副尉;九千硕以上,与下班祗应;一万二千硕以上,与进义校尉;一万五千硕以上,与进武校尉;二万石以上,取旨优异推恩。如已有官荫,不愿补授名目,当比类施行,并令州军保奏。通判、令佐劝诱人户出粜数多,令本路监司保

奏,等第推恩。务要实惠及民,即不得虚桩数目,陈乞推恩。仍令监司觉察。如违,按劾取旨,重作责罚。」

二年八月十一日,诏:「福建路亢旱,米价翔贵。令本路提刑司将泉、福州寄卸广南米,取拨三万硕赈粜,仍酌量逐州军丰歉次第分拨。」

三年六月十二日,荆湖南路宣谕薛徽言:「已檄州县劝诱上户借贷种本,月终考历,以多寡为殿最。其上三名,与免公罪杖一次;稍多者,又与免科役一次;优异者,保明申本司。又就全、永间通那省米应副借贷。应第四等以下户,计人为一甲,于本州岛给据,自赍赴拨米州军请领。」于是户部言:「人户灾伤,在法以常平钱谷应副,不足,方许劝诱有力之家出办粜贷。兼已 刷湖南有米州军支拨二万硕付本路提刑司,专充赈济支用。今乞下提刑兼提举常平司,遵已降指挥施行,毋致人民流移失所。」从之。

五年四月十四日,中书门下省言,勘会民间米斛踊贵。诏令户部借支神武中军粮食一月,令尽数出粜。

九月七日,殿中侍御史王缙言:「应民旅般贩米斛往旱伤州县出粜,依日前指挥,许就官司判状执据,与免经由场务力胜。亦赈救之一么。」从之。

十二月七日,江南西路转运司言:「筠、袁、洪、吉、江、抚州、临江、兴国军及临江军新喻县灾伤,乞支给本路苒米五七万硕,委提举司以州县灾伤分数取拨,比市价减十分之三粜,及令州县劝谕有力之家,人纳粳米每一千硕,或稻谷每二千硕,如系曾得文解人,三代中有文官无刑责,补迪功郎;余人补承信郎,依献纳人例,理选限升陟,从本州岛保奏,给降付身,便作官户,免身丁、差役,免审量,令本路帅司举辟合入差遣。其入纳到米,即减价赈粜。并令州县出给公据,劝谕商贾收(粜)[籴]斛斗籴:原作「粜」,据本书食货五九之二五改。,从便出粜,与免力胜税钱。每米百硕,许附带货物约百贯。询访停塌斛斗之人,劝谕量取利息,责认硕数目出粜接济。及饥民合给米豆,虽放税不及七分县分,亦许贩给。委提举司审度,若常平谷不足,听取拨入纳到米谓今来咤灾伤劝诱到者。支给。候将来有纳到义仓斛斗,却行拨还。州县当职官赈济有方者,委提举司保明,提刑司核实以闻,优与旌赏。」诏:「已令收籴米斛六万硕,准备赈济。今乞支苒米,难议施行难:原作「虽」,据本书食货五九之二五、六八之五八改。。内『劝谕人纳稻谷,依入纳米补官,便作官户』一节,见别作施行外,余并依。仍委知、通劝谕有力之人出粜斛接济,不得搔扰。」

六年正月十三日,诏令湖南转运司,于已科拨去年上供米内存留三万硕,从本路帅司量度灾伤轻重,分拨付州县,专充赈济使用。

二十六日,上宣谕辅臣曰:「岁饥,民多流殍,朕心恻然。官为发廪以赈给之,则民受实惠。苟为不然,虽诏令数下,恐徒为文具耳。宜申饬有司,多方措置米斛。」

二月一日,诏令江西转运

司于去年上供米内,支拨一万硕付本路帅司,斟量灾伤轻重,与常平米相兼均俵赈济支用。

累降指挥赈济,固备尽矣。然今日赈救有二:一则发廪粟减价以济之;二则诱民户赈粜以给之。诸路固尝许借常平、义仓米,又常令州县赈粜。艰难之际,兵食方阙,州县往往逐急移用,无可赈给,唯劝诱赈粜尤为实惠。然自来官中赈济,多止在城郭,而不及乡村。愿以上户所认米数,纽计城郭、乡村人户多寡,分擘米数,县差丞、簿,于在城及逐乡要闹处监视出粜,计口给历照支,或支五日,或并支十日。其交筹收钱,并令人户亲自掌管,官司不得干预。既无所扰,人亦愿从。乞申严戒谕,如当职官不亲诣乡村监粜米斛 七日,右谏议大夫赵霈言:「去秋旱伤连接东南,今春饥馑,特异常岁,湖南为最,江西次之,浙东、福建又次之。伏粜:原作「籴」,据本书食货五九之二六改。,与故纵人吏科扰,令监司按劾,及许人户越诉,其官吏重行窜斥。」从之。

三月七日,成都潼川府夔州利州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成都府席益言:「东、西两川去秋荒歉,及成都府路田事不登,物价腾踊。欲令四川都转运司不以是何名色米,权行截拨,专充赈济或减价出粜,以平米价。」诏令赵开除应副军粮外,将其余应干米斛宽剩拨付四川安抚制置大使司,量度逐路灾伤去处,均行赈粜。

二十九日,殿中侍御史周秘言:「去岁旱伤,小民艰食。命所在劝诱积粟之家置历出粜,过三千石者,等第推恩。而州县奉(承)[行]不恪,劝导无方,乃谓富民顽悍,说谕不从。逐降指挥,许令一面酌情断遣。州县官吏,不问民之有无,而专以刑威逼使承认,善良之民,被其害矣。欲望再降指挥,专委诸路提举官 诣所部,戒约守令多方劝诱,务令民户乐从,无咤今来酌情断遣指挥,辄有分毫搔扰。」诏依,令诸路提举常平官躬亲遍诣所部州县巡按觉察,如有违戾去处,按劾闻奏。其提举官失觉察,令御史台纠劾。

四月十二日,江南西路安抚置制大使兼知洪州李纲言:「已遵睿训,劝诱出暝置历,差官分诣诸州,委知通、县官召上户积米之家,许留若干食用,其余依市价量减尽数出粜。其流民,官中赈济。窃恐秋成尚远,难以接济。已一面劝诱上户纳钱米入官已:原作「以」,据本书食货五九之二八、六八之五九改。,以助赈济。乞许给官告、度牒之类,折还价直。」从之。

二十三日,诏筠州高安、上高两县当职官,各先次特降一官放罢,令本路提刑司取勘,具案闻奏。以提举常平司言:「赈济乖方,至有盗贼窃发,殍亡暴露,田亩荒莱莱:原作「菜」,据本书食货五九之二八、六八之五九改。,饥民失所。」故有是命。

五月一日,荆湖南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潭州吕餐浩言:「被旨,令广西提刑韩璜收籴米三万硕,般发前来赈济。已节次催促,至今并无颗粒到来。望将上件米斛委韩璜催督水运至湖南,却委本路运使分拨州军交卸,以济饥民。」

诏令刘鹏、向伯奋疾速般发。

二十六日,诏知婺州周纲除直龙图阁,知抚州刘子翼除直秘阁,并特令再任。以中书言并治郡有方,赈济宣力,故有是诏。

八月二十九日,诏韶州李绍祖特与减二年磨勘。以广西提举常平韩璜言起发湖南赈粜米有劳故么。

十二月十四日,尚书省言:「江东、西、湖南路去岁旱伤,近据申奏,赈济饥民万数不少。其逐路帅司及常平官措置有方,甚称委寄。除江东帅臣叶宗谔已别作施行外,诏帅臣吕餐浩、李纲、提举赵不已、吴序宾,令学士院降诏奖谕。」

同日,尚书省言:「去秋江、湖旱伤,人民阙食,朝廷支拨米斛,及委帅臣、监司并州县守令赈给。窃虑其间奉行灭裂,却致死损流移数多,合行比较优劣。」诏令逐路帅臣、监司,于本路旱伤州县,各比较三两处,保明取旨赏罚。

十五日,诏:「四川去岁旱荒之后,继以疾疫继:原作「断」,据本书食货五九之二九、六八之五九改。,流亡甚众,深用恻然。其郡守、县令有能赒给困穷、抚存凋瘵、善状最著者,令席益体访诣实,保明来上,当议奖擢,以为能吏之劝。或废慢诏令,坐视不恤,按劾闻奏,亦当重寘典宪。」

、前吏部郎中冯 、汉州守臣王梅各转一官。知成都府席益,令学士院降诏奖谕。仍令四川安抚大使司开具其余合转官人职位、姓名以闻 七年十月八日,诏潼川府守臣景兴宗升一职,广安军守臣李瞻、果州守臣王合:原作「各」,据本书食货五九之三○、六八之五九改。。以四川安抚制置使席益言:「诸州赈贷有方,活饥民甚众,内冯 出米四百硕以助赈济。」故有是命。

九年十一月六日,臣僚言:「曩者旱暵为灾,官尝发廪劝粜,而州县奉行,奸计百出。有民户初非情愿,均令认数以应期限,而平时储积之家得以幸免者;有所在初无收成,勒令转粜以赈城郭,而本乡流离不暇顾恤者。愿诏执事选择廉谨强明之吏,推行德意,务使实惠及民,尽革前弊。」诏令户部约束。

十年三月十九日,臣寮言:「诸处粜米赈济,只及城郭之内,而远村小民不沾实惠。向陈正同通判婺州,赈济极有条理,虽穷谷深山之民,无不普沾实惠,而州县之吏亦不至劳。乞令陈正同条具赈济事件付户部看详,遍下诸路依此施行。」从之。

十二年三月二日,诏:「绍兴府旱伤秋苒,令于义仓米内支拨一万硕,置场出粜。」

十三年三月十八日,诏令淮南总领吕希常于大军米内支三千硕,量度分拨于镇江府,委官管押前去米价踊贵去处,减价出粜。仍令淮西总领吴彦璋契勘本路如合出粜,依此施行。

十四年六月十五日,上宣谕辅臣曰:「福建、浙东被水灾去处,已令宽恤赈济。尚恐州县灭裂,令逐路监司各躬亲前去,悉力奉行,务要实惠及民,不得徒为文具。」

十五年七月三日,知泉州吴序宾言:「汀、虔盗贼鳞集,泉南七县罹其荼毒,且致饥饿。虽军储不足,而义仓积粟见

存七万硕,欲开仓赈贷。内残破四县,乞比附灾伤七分之法,各借种子三千硕,自第四等以下户,委县官随便借贷。」诏每县于义仓米内支拨二千硕应副借贷。

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上谕辅臣曰:「绍兴府灾伤,阙食人户以义仓米赈济,无使失所。如别有灾伤去处,亦令户部多方措置。」

十二月十二日,上宣谕辅臣曰:「近令提举常平官躬亲诣灾伤去处赈济,窃恐所辖州县阔远,点检迟滞。可更令分委属官悉力赈济。将来春耕合用种粮,须令预先措置,临期借给,使之耕种及时,则赡养供输,公私两济。」

十九年二月四日,上谕辅臣曰:「春雨膏润,于农事极利。农事种粮为急,若种粮不足,则秋成无望。昨已降指挥,灾伤去处,令提举常平司借给,可更丁宁户部应副。」

十九日,诏:「逐路灾伤去处,可令县官措置赍发米斛,就乡村赈给。逐州委通判点检,逐路委提举常平官按察。仍令御史台觉察弹劾。」

二十八日,诏:「近有绍兴府等处饥民在此求乞,日有饥死者。可令临安府日下给米赈济。」

三月二日,上谕辅臣曰:「近日绍兴饥民多有过临安者,深可怜悯。盖是保正、副抄札漏落,是致流移。可令临安府多方措置赈济,户部应副粮斛。其诸路州县灾伤去处,宜申饬监司、守臣,依已降指挥贷给种粮,庶几秋成可望。」

四月六日,上谕辅臣曰:「两浙等处灾伤去处,可令提举常平官亲诣所部借贷种粮,务要实及饥贫民户,毋令州县及当行人侵克,徒为文具文具:原作「具文」据本书食货五九之三三、六八之六○乙。。」

九月十三日,诏两浙东路提举当平秦昌时除直秘阁、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公事。以安抚司言:「绍兴府、明、婺州水旱灾伤,昌时悉力赈济,乞赐褒擢。」故有是诏。

二十四年五月十七日,尚书省言:「衢州阙食人户,令本路常平官赈济外,窃虑未到之前,人户阙食,有妨归业。」诏令本州岛日下赈济,仍晓谕各令归业。」

六月一日,上谕辅臣曰:「官司赈济,止及近郭游手之人,其乡村远处,宜令提举官及州县常平官躬亲措置,务使实惠及于贫下。」

二十七年十月二十九日,诏令四川制置司四:原作「西」,据本书食货五九之三三、六八之六一改。、总领所并逐路转运、常平司,各具管下州县有无旱伤闻奏。如有实被旱伤去处,仰支拨常平钱粮赈济。或支用不足,即于存留旧宣抚司桩积钱米内量度取拨。

二十八年八月十六日,上谕辅臣曰:「浙东、西濒江海去处,田苒为水风所损,平江府最甚,绍兴次之。已将常平米赈济,尚虑贫弱下户去秋成尚远,无钱可籴,深轸朕怀。卿等可令发义仓米赈济。」宰臣沈该等奏曰:「在法,灾伤及七分以上,合行赈济。当遵稞圣训,就委赵子潚、都玹依此施行。」诏:「绍兴、平江府被风水损伤,可令赵子潚、都玹体访,委是灾伤去处,将第四等以下阙食人户量行赈济,候晚禾成日住罢。仍具逐处赈济人户

及支拨过米数申尚书省。」

九月二十九日,诏:「在法,水旱检放苒税及七分以上赈济。缘田土高下不等,若通及七分方行赈济,窃虑饥荒人户无以自给。可自今后,灾伤州县检放及五分处,即令申常平司,取拨义仓米量行赈济。」

二十九年二月二十五日,诏令逐处守臣于见管常平、义仓米内取拨二分,减市价二分赈粜。内临安府于行在桩积米内借拨。

四月二十六日,诏绍兴府山阴县捡放、赈济不均去处,令浙东常平官再验合放实数申合:原作「各」,据本书食货五九之三五、六八之六一改。,其第四等以下不曾经赈济者,令遵节次已降指挥赈济施行。

闰六月四日,提举两浙路市舶曾 言:「去秋州县有被水灾伤去处,细民艰食。多方赈济,及将常平米减价出粜,饥民赖以全活。而其间奉行不至者,其弊有三:赈济官司止凭耆保、公吏抄札第四等以下逐家人口给历,排日支散,公吏非贿赂不行,或虚增人户,或镌减实数,致奸伪者得以冒请,饥寒者不沾实惠,其弊一么;赈粜常平米斛,比市价低小,既籴者不分等第,不限口数数:原作「食」,据本书食货五九之三五、六八之六一改。,则公吏、仓斗家人等多立虚名盗籴,遂使官储易于匮乏,其弊二么;赈济户口数多,常平桩管数少,州县若不预申常平司于旁近州县通融那拨,米尽旋行申请,则中间断绝,饥民及更失所,其弊三么。欲望行下有司,严立法禁,力革其弊。公吏抄札不实,与夫州县申请失时者,并寘严科。委提举官往来部内赈济去处体访,如有违戾,按劾以闻。」从之。

三十一年正月二十六日,诏令逐州府差官抄札实贫乏之家,于见桩管常平钱米内,依临安府例赈济。分委有心力官俵散,务在实惠,不得减克。仍具支过钱米数目以闻。

八月三日,都省言:「淮西州军先咤欠债逃避出没之人,理合赈济。令淮西提举常平官,日下于附近州军取拨常平、义仓米三千硕仓:原作「食」,据本书食货五九之三七、六八之六一改。,前去濠州赈济。仍令龚涛、刘光时照会,常切存恤,毋致失所。」

三十二年二月三日,诏:「两淮归业民户(难)[艰]于食用,令本路常平司赈济。如阙米,于浙西、江东常平米内,各取拨一万硕应副支散。」

五月二十七日,特进、蹑文殿大学士、判建康军府事张浚言:「体访得东北今岁米价踊贵,欲乞朝廷多拨米斛、钱给赴淮南赈济支用。」诏令浙西、江东常平司,各更于近便州军支拨常平米一万硕。(本卷王小红点校,郭声波初审。)

食货 宋会要辑稿 食货五八 赈贷下

猜你喜欢
  ●崇禎長編卷之三十六·汪楫
  第十三回 捕奸党殷景仁定谋 露逆萌范蔚宗伏法·蔡东藩
  第九十七回 援孤城连丧二将 宠大憝贻误十年·蔡东藩
  皇清开国方略卷十八·阿桂
  卷之一千二百八十·佚名
  ○近卫能做些什么?·陶希圣
  第七十五卷 文苑 二·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九十九·纪昀
  钦定辽史语解卷七·佚名
  一二一 卯字号的名人一·周作人
  李瞣传·李延寿
  第八·阿桂
  卷五·佚名
  卷八十九·佚名
  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二·沈德潜

    ☆朱彝尊字锡鬯,浙江秀水人。明太傅讳国祚曾孙。康熙己未,以布衣召试博学鸿辞,官翰林院检讨。著有《曝书亭集》。○竹先生生平好古,自经史子集及金石碑版,下至竹木虫鱼诸类,无不一一考索。纂述如《经义考》、《日下旧闻》

  • 卷二百六十二 熙寧八年(乙卯,1075)·李焘

      起神宗熙寧八年三月盡其月   夏四月癸亥,王安石白上曰:「契丹無足憂者,蕭禧來是何細事,而陛下連開天章、召執政,又括配車牛驢騾,廣糴河北芻糧,擾擾之形見于江、淮之間,即河北、京東可知,契丹何緣不知?臣卻恐契丹有以窺我,

  • 卷之二十·佚名

    丙午夏四月壬子朔○癸丑夏主明昇遣其学士虞某来聘○乙卯 上阅古车制至周礼五辂曰玉辂太侈何若止用木辂詹同对曰昔颜渊问为邦孔子答以乘殷之辂即木辂是也孔子以其朴素浑坚质而得中故取焉 上曰以玉饰车考之古礼亦惟祀

  • 卷之五十二·佚名

    成化四年三月辛酉朔升毛怜卫都指挥佥事劄里答木兰河卫指挥使撒赤哈古里卫指挥使亦儿兀里奚山卫指挥同知程哥阿真河卫指挥同知阿喇阿答哈者帖列山卫指挥同知锁奴兀者右卫指挥佥事忽失答古里河卫指挥佥事鬼未等俱一级以

  • 卷之二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二百·佚名

    光绪十年。甲申、十二月。丙戌。谕内阁、鸿胪寺卿邓承修奏、讲官被议。罚重情轻。请将樊恭煦降调处分宽免一摺。所奏非是。近来言事诸臣。每多肆口讥评。并不平心论事。此次徐致祥获咎。因其有意诋讦。前经降旨甚明

  • 卷二十一下·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二十一下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律历志第一下 统母 日法八十一【孟康曰分一日爲八十一分爲三统之本母也】元始黄钟初九自乘一龠之数得

  • 七二 学日本语·周作人

    我们在伏见馆住了下来之后,要做的事情第一件是学习日本话,其次是预备办文艺杂志的事情,不过那是一件长期的工作,不是在短时间所能完成的。我第一年学日本话,乃是在一个讲习班里,这是中华留学生会馆所组织的,彼此也不曾会面,愿

  • 沿边招民垦荒章程·周树模

    谨拟黑龙江省沿边招民垦荒章程,敬缮清单,恭呈御览。计 开:第一章 招徕一、本省沿边兴垦情形,恐内地农民未及周知,拟俟此次章程奏奉允准之日,由本省刊印成册,并绘其荒段图说,咨行奉天、吉林,直隶、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安

  • 许文岐传·张廷玉

    许文岐,字我西,浙江仁和人。祖父许子良,曾为巡抚贵州右佥都御史,父亲许联枢,曾任广西左参政。文岐于崇祯七年(1634)中进士,授南京职方郎中。江北农民起义烽火遍地,文岐辅助尚书范景文进行防御,景文十分倚重于他。后调任黄州知

  • 晋纪十 孝怀皇帝下永嘉六年(壬申、312)·司马光

    晋纪十晋怀帝永嘉六年(壬 申,公元312年 [1]春,正月,汉呼延后卒,谥曰武元。 [1]春季,正月,汉呼延皇后去世,谥号为武元。 [2]汉镇北将军靳冲、平北将军卜寇并州;辛未,围晋阳。 [2]汉镇北将军勒冲、平北将军卜进犯并州。辛未(十九

  • 卷十二 王制第五·郑玄

    天子将出,类乎上帝,宜乎社,造乎衤尔。祢诸侯将出,宜乎社,造乎祢。(帝谓五德之帝,所祭于南郊者。类、宜、造,皆祭名,其礼亡。○C5音类。造,七报反,下及注同。)[疏]“天子”至“乎祢”。○正义曰:此一经论天子巡守之礼也。将出,谓初出

  • 論語全解卷九·陈祥道

    陽貨第十七 

  • 谁来种田地?·孔子

    【原文】 樊迟请学稼①。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②。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③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 卷第六·道宣

      辩惑篇第二之二列代王臣滞惑解上有唐太史傅奕者。本宗李老猜忌释门。潜图芟剪用达其鄙。武德之始上书具述。既非经国当时遂寝。奕不胜其愤。乃引古来王臣讪谤佛法者二十五人。撰次品目名为高识传。一帙十卷。抄于

  • 卷第十七·李遵勖

    天圣广灯录卷第十七   [宋勒]襄州谷隐山蕴聪慈照禅师初参百丈常禅师。因结夏。百丈上堂。举中观论云。正觉死名相。随缘即道场。师便出问。如何是正觉死名相 丈云。汝还见露柱么 师云。如何是

  • 卷九十八·佚名

    释萨陀波仑品第八十八之下【经】“是时,十方诸佛安慰萨陀波仑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我等本行菩萨道时,求般若波罗蜜,得是诸三昧,亦如汝今所得。我等得是诸三昧,善入般若波罗蜜,成就方便力,住阿鞞跋致地。我

  •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七(末)·窥基

    沙门基撰化城喻品三门分别。一来意。二释名。三解妨来意有四。一者上中根类闻法得记。下根之徒犹未明解。故陈过去已结大乘之缘。并说现在小果化城之喻。陈往因令其证实。述今果令其舍权。遣生觉解方可为记。故此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