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纮传

王纮,字师罗,太安狄那人氏,为小部酋帅。父基,读过许多书,有智略。初随葛荣反叛,荣授其济北王、宁州刺史。后葛荣被朝廷打败,但基据城不降,尔朱荣派遣使者劝喻,他才归顺。荣后用基为府从事中郎令,率众镇守磨川。荣死,纥豆陵步藩虏获基返归河西,基后来逃走,投奔尔朱兆。高祖平兆,以基为都督,除义宁太守。基早在投葛荣军时就与周文帝友善,当周文帝占据关中,高祖便派基与长史侯景一同出使到周文帝处,文帝留下基不让他回去。后来基逃归,朝廷除其冀州长史,后行肆州事。元象初,迁南益州、北豫州刺史。在任职之处,基皆好聚敛,但其性格温和耿直,吏民还不太仇视他。兴和四年(542)冬,被家奴杀死,时年六十有五。赠征东将军、吏部尚书、定州刺史。

纮年轻时喜好弓马,擅长骑射,爱好文学。性机敏,应对快捷。年十三,拜谒扬州刺史太原人郭元贞。元贞抚摸着他的背说:“你读过什么书?”答:“读过《孝经》。”问:“《孝经》讲的是何内容?”答:“在上不骄,为下不乱。”元贞说:“我作刺史,难道是骄狂吗?”纮说:“公虽然不骄狂,但君子防患于未然,也希望您加以注意。”元贞拍手叫好。年十五,随父居住北豫州,行台侯景同人讨论掩衣法是在左边,还是在右边。尚书敬显俊说:“孔子云:‘假若没有管仲,我们就会披散着头发,衣襟开向左边了。’依此而言,右衽为是。”纮走进来说:“国家龙飞朔野,雄步中原,五帝异仪,三王殊制,掩衣左右,哪里值得论辩谁是孰非。”侯景惊异纮的早慧,送给了他一匹名马。

兴和中,世宗召其为库直,除奉朝请。世宗暴死,纮面对刀槍捍御,因忠节赐爵平春县男,奖赏帛七百段、绫锦五十匹,钱三万以及金带骏马,又拜其为晋陽令。

天保初,加宁远将军,极得显祖礼遇。显祖曾同左右一道饮酒,说:“愉快啊,特别高兴。”纮答道:“有高兴,也有痛苦。”帝问:“什么是痛苦?”纮说:“整夜荒饮不寤,亡家破国,身死名灭,就是所谓的痛苦。”帝沉默不语。后斥责纮说:“你和纥奚舍乐一同事侍我的兄长,舍乐死,你为什么不死?”纮说:“君亡臣死,自是常节,只是贼人力量小砍得轻,所以没有死。”帝命令燕子献将纮反绑起来,长广王按着他的头,帝拿着刀准备动手。纮大喊:“杨遵彦、崔季舒逃亡避难,位至仆射、尚书,而冒死拼命之人,反遭屠戮,前古未有此事!”帝将刀甩到地上,说:“王师罗不可杀。”便宽恕了他。

乾明元年(560),昭帝为丞相,补纮中外府功曹参军事。皇建元年(560),晋爵义陽县子。河清三年(564),与诸将一道征讨突厥,加骠骑大将军。天统元年(565),除给事黄门侍郎,加射声校尉,四迁为散骑常侍。

武平初,开府仪同三司。纮上书言:“突厥与宇文氏男来女往,一定会相互影响,南北寇边。宜选九州劲勇强弩,占据要险之地。低头叩请陛下哀忠念旧,爱孤恤寡,矜愚嘉善,舍过记功,敦骨肉之情,广宽仁之路,思尧、舜之风,慕禹、汤之德,克己复礼,成就美化,这才是天下的大幸。”

五年(574),陈人寇掠淮南,诏令群官共同商议捍御之策。封辅相主张出兵讨击。纮说:“官军经过数次失利之后,人心摇动,如果再次兴兵黩武,出顿江、淮,万一北狄西寇,趁国家疲弊,倾巢出动,那么大事就不好了。不如省徭薄俺,息民养士,使朝廷内团结和睦,远近归心,用仁义进行征讨,以道德进行鼓吹,天下便会肃清,岂只是伪陈?”高阿那肱对大家说:“赞同王武卫的坐南席。”大家一齐行动,走入南席。

不久兼任侍中,出使周朝。使还,迁为侍中,未几亡故。纮喜好著述,撰《鉴诫》二十篇,很有文旨。

猜你喜欢
  卷九十一·志第六十七·兵三·张廷玉
  卷二百四十八·列传第一百四十五·柯劭忞
  第四卷·王方庆
  卷二百五十二·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九十九·佚名
  第一九一禀光绪十二年十二月十八日一一四○六—一·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六十一·佚名
  卷九·杨大雅
  节义传序·李延寿
  骠传·欧阳修
  淮安王李神通传·欧阳修
  范承吉传·脱脱
  卢象升传·张廷玉
  卷四十三上·雍正
  卷二·郭良翰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文山诗补钞·管庭芬

    文山诗补钞文天祥南华山北行近千里,回复忘西东。行行至南华,忽忽如梦中。佛化知几尘,患乃与我同。有形终归灭,不灭惟真空。笑看曹溪水,门前坐春风。金陵驿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

  • 明宗纪七·薛居正

    长兴元年春正月丙寅朔,帝御明堂殿受朝贺,仗卫如常仪。乙亥,国子监请以监学生束修及光学钱备监中修葺公用,从之。丙子,帝谓宰臣曰:“时雪未降,如何?”冯道曰:“陛下恭行俭德,忧及蒸民,上合天心,必有春泽。”是夜,降雪。其夕,右散骑常

  • 建康实録卷十一·许嵩

    宋高祖武皇帝高祖武皇帝姓刘名裕字徳舆小名寄奴彭城绥里人汉楚元王交之后曽祖混始过江居丹徒京口里卒而葬焉秦史所谓曲阿丹徒间有天子气者也时有孔子恭者善占墓帝尝与经墓问之曰此墓何如子恭曰非常地也帝由是益自负行

  • 平定三逆方略卷五十五·佚名

      康熙十九年十一月戊午,诏封蒙古贝子固噜斯希布为贝勒。上谕议政王等:曩神木县变乱,固山贝子固噜斯希布即遣都统沙丹率兵进剿,随语诸台吉云:我曹此际正宜不惜身命,报效朝廷。因帅兵驰往,遂得恢复诸路城堡,可嘉!其封为多罗贝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三·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明熹宗哲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八(梁本)·佚名

    十一月辛亥朔汪天瑞进永宁侯郭振明进博平侯熹宗旧纪十月封皇亲汪天瑞郭振明皆为伯甲寅责辅臣票拟失当近乞肩舆乞进侯概应如响平章谓何追念去辅在时或未肯肩越乖舛至此复谕次辅勿坐视依违乙卯四川总督朱燮元加兵部尚书

  • 一百二十二 曹寅李煦奏请留满都暂署运使摺·佚名

    康熙四十九年十月二十八日 江宁、苏州织造臣曹寅、李煦谨奏: 窃臣等今年正月内因两淮运使李斯(亻全)俸满将升,众商保留,诸暂留任清理库帑。二月二十九日奉旨:李斯(亻全)著照所请,准暂留任清完所欠钱粮。钦此钦遵。李斯(亻全)留任

  • 第三九一谕同治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一二二一一--六·佚名

    淡水分府陈,对族长陈宗器给发谕戳特授台湾澎湖分府、调署北路淡水分府陈为给发谕戳,以资奉公事。案据后垄街生员陈绍熙等禀称:「缘熙等族内五方杂处,贤愚不一,叨蒙前宪额设族长一名,颇洽人望。不料前族

  • 六一五 山东巡抚国泰奏汇解违碍书籍并分缮清单呈览折(附清单二)·佚名

    六一五 山东巡抚国泰奏汇解违碍书籍并分缮清单呈览折(附清单二)乾隆四十四年四月二十日山东巡抚臣国泰跪奏,为查收违碍书籍,汇行解缴,恭折具奏事。窃照违碍书籍,攸关风俗人心,未便片纸只字留存。臣凛遵谕旨,严饬地方各官,无分

  • 宋宝祐四年登科録卷四·佚名

    廷对防文天祥臣恭惟皇帝陛下处常之乆当泰之交以二帝三皇之道防诸心将三纪于此矣臣等鼓舞于鸢飞鱼跃之天皆道体流行中之一物不自意得旅进于陛下之庭而陛下且嘉之论道道之不行也乆矣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然臣所未

  • 孝昭纪·李百药

    孝昭皇帝演,字延安,神武皇帝第六子,文宣皇帝同母弟。幼时俊伟不凡,早有大志,深受武明皇太后宠爱。魏元象元年(538),封常山郡公。文襄执政后,派中书侍郎李同轨入霸府做诸弟的师傅。帝览阅文籍,能够追究其意旨却不喜好辞采。常

  • 卷三名例律·窦仪

    【二门】律条六并疏令敕条十起请条二诬告比徒及出入罪比徒犯流徒罪犯死罪及流徒罪祖父母父母老疾家无兼丁留侍诬告比徒及出入罪比徒诸除名者比徒三年免官者比徒二年免所居官者比徒一年流外官不用此律谓以轻罪诬人及出

  • 孟子杂记卷三·陈士元

    ○校引【诸书多引孟子校其异者记之】孟轲至梁梁惠王曰叟不逺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庭将何以利吾国孟轲曰君不可以言利若是夫君欲利则大夫欲利大夫欲利则庶人欲利上下争利国则危矣为人君仁义而已矣何以利为【史记魏世家】孟

  • 逝者如斯夫!·孔子

    【原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①如斯②夫!不舍昼夜。” 【注释】 ①逝者:指流逝的时光。②斯:这里指“川”,即河水。 【译文】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 【读解】 时光如流水,一去不

  • 刀杖品法句经第十八(十有四章)·佚名

    刀杖品者,教习慈仁无行刀杖贼害众生。一切皆惧死,莫不畏杖痛。恕己可为譬,勿杀勿行杖。能常安群生,不加诸楚毒。现世不逢害,後世长安隐。不当粗言,言当畏报,恶往祸来。刀杖归躯,出言以善,如叩钟磬。身无论议,度世则易,欧杖良善。

  • 人生佛教(注一)·太虚

    ──三十四年春在汉藏教理院编──人生佛教开题(代序)笫一章 总叙  第一节 人生佛教名辞的提出甲、中国从前……十善文化的人世。(注二)  附录 对于中国佛教革命僧的训词第二节 人生佛教学理的说明(注三)  附录十

  • 无锡县志·佚名

    臣等谨案无锡县志四卷不着撰人名氏考千顷堂书目有元王仁辅无锡县志二十八卷与此本卷数不符葢别一书也考明史地里志洪武二年四月始改无锡州为县是志古今郡县表末虽止于升无锡县为州然标题实称为无锡县已为明初之制又郡

  • 太极祭炼内法·郑思肖

    道教灵宝派醮仪著作。三卷。宋末郑所南(思肖)编撰。成书于宋末元初。据云此法传自三国时葛玄,乃灵宝古传秘法,用以祭炼超度鬼魂。所谓“祭”就是设饮食以济鬼魂之饥渴。所谓“炼”就是给以精神上的解脱。郑氏采集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