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毗婆尸佛经卷下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苾刍言。时毗婆尸佛既成道已。即作是念。我于何处先应说法利益有情。谛观思惟。满度摩王所都大城。人民炽盛机缘纯熟。作是念已。即从座起整衣服手执应器次第行乞。往满度摩城。诣安乐鹿野园中。暂住止息自在无畏。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二足正遍知自在行持钵

安住鹿野园无畏如师子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苾刍言。时毗婆尸佛告守门人曰。与我往欠拏太子及近臣帝稣噜处。吾今现在安乐鹿野园中。我欲相见。时守门者闻是语已。即诣欠拏太子及近臣帝稣噜处。具陈上事。毗婆尸佛成正觉道。往满度摩城安乐鹿野园中。我欲相见。欠拏太子闻是语已。与帝稣噜即乘车骑。出满度摩城。往安乐鹿野园中。诣毗婆尸佛前。头面礼足。瞻仰尊颜目不暂舍。尔时毗婆尸佛欲令欠拏欢喜信受开示妙法。佛言。如过去诸佛所说。若布施持戒。精进修行。能离欲色烦恼过失得生净天。时欠拏太子帝稣噜闻是语已。心得清净。如毗婆尸正等觉心。生正解心不疑心善心软心广心无碍心无边心清净心。复为宣说苦集灭道。四谛法行种种开示。时欠拏太子帝稣噜通达四谛。见法知法。得法坚牢法依法住法不动法不舍法不空法。譬如白[疊*毛]无诸尘垢。悟法之心亦复如是。尔时欠拏太子帝稣噜白毗婆尸佛言。如来应正等觉。我愿出家受善逝戒。佛言。善哉。今正是时。即与剃发受具足戒。如是彼佛为彼二人现三种神通。令发精进趣向佛慧。一现变化神通。二现说法神通。三现调伏神通。如是现已。欠拏太子帝稣噜勇猛精进。经须臾间真智相应。断尽诸漏成阿罗汉。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毗婆尸世尊说法鹿野园

欠拏帝稣噜俱来至佛所

即以头面礼瞻仰而一心

开示施戒门苦集灭道法

闻已深信受了达无生灭

俱求于出家即受善逝戒

复睹神通力速发精进心

须臾诸漏尽成就阿罗汉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苾刍言。汝今谛听。满度摩城人民炽盛。宿植善本有八万人。闻欠拏太子帝稣噜正信出家。佛为说法现通而成圣果。如是思惟。有如是出家。如是梵行。如是说法。如是调伏。世所希有。得未曾闻。我等今者亦愿出家。作是念已。时八万人俱舍家缘。出满度摩城。往安乐鹿野园毗婆尸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合掌瞻仰目不暂舍。佛为说法令生信心。佛言。如过去诸佛所说妙法。若人布施持戒精进修行。能离欲色烦恼种种过失得生净天。时八万人闻是语已。心得清净。如毗婆尸佛正等觉。心生正解心无疑心软心善心广心无碍心无边心清净心。复为宣说苦集灭道。四谛法行种种开示。彼八万人通达四谛。见法知法。得法坚牢法依法不坏法住法不动法不舍法不空法。譬如白[疊*毛]离诸尘垢。彼等之心亦复如是。时八万人俱发声言。如来应正等觉摄受我等。令得出家受善逝戒。佛即摄受剃发受戒。复为彼众现三神通令发精进。一变化神通。二说法神通。三调伏神通。如是现已。时八万人。勇猛精进不久之间。漏尽意解成阿罗汉。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满度摩城内众有八万人

闻于欠拏等出家成圣道

俱发清净心而来诣佛所

闻法心欢喜速起勇猛心

合掌白世尊愿听我出家

受持于戒律应时为摄受

剃发而受戒复为现神通

断尽诸结缚如灭尸利林

炽焰永不生成就大解脱

如是众苦依当得灭无有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苾刍言。毗婆尸佛度彼众已。出安乐鹿野园往满度摩城。八万苾刍亦往满度摩城。诣世尊前。头面礼足于一面坐。佛即具说得道因缘。令其坚固。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难作极难作轮回尽轮回

如是八万人永断众结缚

亦如帝稣噜欠拏太子仙

精进求出家俱获解脱果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苾刍言。时毗婆尸佛。而作是念。此大苾刍众住满度摩城。宜应减少令六万二千苾刍往诣诸方。游行聚落随意修习。经六年后归满度摩城。受持波罗提目叉。作是念时。于虚空中有一天子。知佛心念。告毗婆尸佛言。善哉。若令六万二千苾刍游诸聚落随意修行。经六年后复还本国。受持波罗提目叉。今正是时。佛即告言。汝苾刍众中。令六万二千人游诸聚落随意修行。经六年后复还本国。受持波罗提目叉。时六万二千人闻是语已。出满度摩城随方游止。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无漏无等等调御大丈夫

导引于群生令至寂静道

今遣苾刍众最上佛声闻

六万二千众出彼满度城

游行诸聚落如龙大威势

随意自修行六年复本国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苾刍言。彼六万二千人即时出城。往诸聚落随意修行。如是过一年二年。至第六年。彼诸苾刍互相告言。六年已满宜归本国。作是语时空中天人复告言曰。今正是时。归满度摩城。受持波罗提目叉。于是六万二千苾刍以自神力及天威德。经须臾间至满度摩城。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彼佛大苾刍六万二千众

游诸聚落中随意六年满

自思欲往还天人普告示

令归满度城受持清凉戒

闻之大忻庆身毛皆喜竖

即运神通力如乘大龙象

须臾还本城自在无所碍

无上二足尊出生于世间

善说众律仪度脱诸群品

今当为敷演波罗提目叉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苾刍言。彼六万二千人至满度摩城。诣毗婆尸佛前。头面礼足。却坐一面。佛言谛听。我今演说波罗提目叉曰。

忍辱最为上能忍得涅槃

过去佛所说出家作沙门

远离于杀害身口七支过

持此戒具足发生大智慧

得佛清净身世间无有上

出生无漏智尽苦苦生死

尔时世尊。说此戒时。复有诸天天子。以天威力。来下天宫。诣毗婆尸佛前。作礼合掌。听受波罗提目叉。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无漏不思议破闇到彼岸

释梵一切天俱听大仙戒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苾刍言。我于一时在王舍城七叶岩边。住止净室。而忽思惟。过去毗婆尸佛。说毗奈耶藏时。恐有诸天不来听受大仙戒者。今往诸天问诸梵众。作是念已。我于彼时入三摩地。如大力士展臂之间至善现天。彼之天子。头面礼足而作是言。善哉世尊。久不来此。我是毗婆尸佛正等正觉声闻弟子。彼佛姓刹帝利。信心出家。憍陈族。寿八万岁。父名满度摩王。母名满度摩帝。欠拏太子。帝稣噜。出家受戒成阿罗汉。大贤第一侍者。名阿输迦。三会说法广度声闻。第一大会六万二千人得阿罗汉。第二大会十万人得阿罗汉。第三大会八万人得阿罗汉。毗婆尸佛。有如是最上。如是出家。如是证菩提。如是说法。如是调伏。令诸弟子。著衣持钵。修诸梵行。远离五欲。断烦恼得解脱。证无生法。成阿那含。复次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说法调伏。著衣持钵。修诸梵行。远离五欲。断烦恼证无生法。成阿那含。亦复如是。尔时世尊有无数百千天子。恭敬围绕往善见天。彼天见佛头面礼足。与无数百千天子。恭敬围绕往色究竟天。时彼天王遥见世尊。五体投地礼世尊足。而作是言。善哉世尊。久不来此。我是毗婆尸佛正等正觉声闻弟子。彼佛姓刹帝利憍陈族。寿八万岁。父名满度摩王。母名满度摩帝。城亦名满度摩。欠拏太子。帝稣噜。出家受戒成阿罗汉。大贤第一侍者。名阿输迦。三会说法广度声闻。第一大会度六万二千人得阿罗汉。第二大会度十万人得阿罗汉。第三大会度八万人得阿罗汉。毗婆尸佛有如是最上。如是出家。如是梵行。如是证菩提。如是说法。如是调伏。令诸弟子。著衣持钵。修诸梵行。远离五欲。断烦恼证无生法。成阿那含。复次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如是著衣持钵。说法调伏。修诸梵行。远离五欲。证无生法。成阿那含。今大牟尼。说法梵行。调伏众生。亦复如是。尔时天子。而说颂曰。

无上二足尊而入三摩地

速运大神通离彼阎浮界

来至善现天譬如大力士

速展于手臂刹那到此间

世尊甚希有无漏无障碍

清净解脱身如莲不著水

百千世界中无与佛齐等

降伏大魔王如河漂细草

善现等诸天俱来头面礼

归命最上尊正觉大慈悲

调伏诸众生六根皆清净

出生无上慧依法精进行

过去毗婆尸正等正觉尊

所宣微妙法三会度声闻

律仪及梵行守护无缺犯

清净而圆满如夜十五月

尸弃佛世尊毗舍浮如来

贤劫拘留孙拘那含牟尼

及彼迦叶佛如是诸如来

所度声闻众皆已得漏尽

无复诸烦恼恒修七觉支

及行八正等能离五欲过

通达大智慧众所皆知识

如彼毗沙门常服甘露味

如王得灌顶永破诸闇冥

如日放光明一一佛世尊

威仪及法行利益诸群生

种种开方便引导无有异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苾刍言。我往彼天。闻是事已。知诸天人。诸佛法会。皆来随喜。若复有人。爱乐受持。行住坐卧。思惟读诵。无诸迷惑。永断轮回。解脱安乐。佛说此经已。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毗婆尸佛经卷下

猜你喜欢
  卷第三十六·佚名
  卷第一·佚名
  卷一百六十六·佚名
  寒松操禅师拈来草(原版藏礼庵今收入全录卷第二十)·寒松智操
  佛说胜幡璎珞陀罗尼经·佚名
  第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二·唐慧琳
  评层化论与盘化论·太虚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二·澄观
  卷之九·即非如一
  使咒法经·佚名
  宗镜录卷第四十三·延寿
  净居天请洗浴缘品第五十九·佚名
  大乘义章 第十四卷·慧远
  卷第七·呆翁行悦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孙吴会·唐圭璋

      吴会字楚望,淮安人,居京口。端平二年(1235)进士。宝祐间,沿江制置使参议。景定五年(1264),以朝请郎知常州。自号霁窗,晚年更号牧隋翁。诗文豪健。有煮石吟稿若干卷,不传。   摸鱼儿   题甘露寺多景楼   八窗空、展宽

  • ●投梭记目录·徐复祚

    第一齣 家门第二齣 敍飮第三齣 逼娼第四齣 渡江第五齣 订盟第六齣 拒奸第七齣 恣刦第八齣 折齿第九齣 却说第十齣 应聘第十一齣 谋窜第十二齣 忠吿第十三齣 闺敍第十四齣 出关第十五齣 阴伏第十六齣 

  • 第四折·戴善甫

    (外扮钱王引近侍卒子上)某姓钱名俶,字德厚。自先祖钱镠,世居杭州。唐昭宗时,改杭州为镇海军,封我祖为镇海军节度使,号杭州为衣锦城。梁太祖赐玉带一条,打猎马十疋。唐庄宗赐玉册金印。先祖下世。我父元瓘嗣爵父没之后,某嗣守

  • 曹文贞公诗集卷四·曹伯启

    (元)曹伯启 撰○七言律诗咏鴈寒色波光秋影涵数行天字到江南衔芦有为防矰缴择地无心入瘴岚寒暑相催犹可避稻粱虽好不宜贪哀鸣欲动何人意猎骑弯弧酒正酣夜雨老屋淙淙榻屡移披衣起坐候晨鸡四檐急溜三江泻一道寒声万弩齐飞

  • 卷之一百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一○一 直隶总督刘峩奏奉旨送往文津阁全书已全数运至热河折·佚名

    一一○一 直隶总督刘峩奏奉旨送往文津阁全书已全数运至热河折【真按:文津阁四库全书之成书时间.】乾隆五十年五月初八日直隶总督臣刘峩跪奏,为奏明事。窃照前准武英殿修书处咨会,奉旨送往热河文津阁陈设四库全书,奏明于

  • 史记集解卷七十八·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七十八春申君列传第十八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黄氏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顷襄王以歇为辩使于秦秦昭王使白起攻韩魏败之于华阳禽魏将芒卯韩魏服而事秦秦昭王方令白起与韩魏共伐楚未行而楚使黄歇适至于秦闻

  • 民国五年(1916)七月二十二日至十一月四日·胡适

    一、答梅觐庄--白话诗(七月二十二日)一“人闲天又凉”,老梅上战场。拍桌骂胡适,“说话太荒唐!说什么‘中国要有活文学’!说什么‘须用白话做文章’!文字岂有死活!白话俗不可当!(原书中语)把

  • 徐则传·李延寿

    徐则,东海郯地人。幼时性情深沉闲静,很少有嗜好欲望,在周弘正处接受学业,擅长《周易》、《老子》、《庄子》三种玄学,对论议很精通,名声传扬都邑。徐则感叹说:“名是实质的从属,我难道要做从属吗?”于是心怀栖隐山林的志向,拄着

  • 薛大鼎传·刘昫

    薛大鼎,蒲州汾阳人,北周太子少傅博平公薛善的孙子。父亲薛粹,隋朝介州长史,汉王杨谅谋反,授予薛粹绛州刺史官职,谅失败后被杀。薛大鼎因年幼被免死,流放辰州,后得以返回乡里。唐高祖刚树义旗时,大鼎到龙门拜谒高祖,并说:“请不要

  • 文人心态的不平·孔子

    【原文】 子曰:“回也其庶①乎,屡空②。赐③不受命,而货殖④焉,亿(5)则屡中。” 【注释】 ①庶:庶几,差不多。一般用在称赞的场合。②空:贫穷。③赐:端木赐,即子贡。④货殖:做买卖以增殖货财。(5)亿:同“臆”,揣度,猜测。 【译文

  • 豪侠、仁者与圣人之志·孔子

    【原文】 颜渊、季路侍①。子曰:“盍②各言尔志?”子路日:“愿车马衣轻③裘与朋友共,敝④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⑤,无施劳6。”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日:“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 ①侍:指立传。

  • 卷九·惠栋

    <经部,五经总义类,九经古义  钦定四库全书九经古义卷九      长洲惠栋撰仪礼古义士冠礼旅占注云古文旅作胪案周礼司仪旅摈先郑曰旅读为旅于泰山之旅后郑云旅读为鸿胪之胪陈之也班固述赞曰大夫胪岱侯伯僭畤郑

  • 卷十四·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吕氏家塾读诗记卷十四宋 吕祖谦 撰桧郑氏诗谱曰桧者古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墟【孔氏曰左传梓慎云郑祝融之墟也郑灭桧而处之故知桧是祝融之境】国在禹贡豫州外方之北荥波之南居溱洧之间祝融氏名黎其后八姓惟

  • 卷八十六·道世

    △忏悔灾第八十六(此有六部)▲述意部第一敬惟佛日潜晖,正像浸讹;人情崄异,世序浇漓。仰别大师,千有七百。众生顽瞽,善根羸保正法既衰,邪见增长。内无胜解,常为五住自萦;外失良缘,致使四魔得便。故放纵三毒,驰骋六尘。日夜攀缘,无非

  • 第五十一卷·佚名

    观天品之三十(夜摩天之十六)又彼比丘。知业果报。观夜摩天第七地处。名广博行。众生何业。生彼地处。彼见闻知。或天眼见。若人曾知持戒善心。不杀不盗。如前所说。复舍邪欲。所谓有人或到林中。近妙声鸟。彼妙声鸟。

  • 古今书人优劣评·萧衍

    《古今书人优劣评》,或作《书评》、《评书》,旧題梁武帝撰。此编唐以前书俱未引及,始见于宋《淳化阁帖》,隋僧智果书,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有武帝《评书》 一卷,又《古今书人优劣》一卷,或即是编,故《宋史•艺文志》据以著

  • 邻女语·连梦青

    章回小说。忧患余生(连梦青)著。刊于1903年至1904年《绣像小说》。十二回,未完。是一部描述庚子事变的小说。因小说中所叙之事多出于妇女谈话,故题名《邻女语》。全书通过官宦子弟金坚北上途中见闻和官僚轶事,反映八国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