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庸吏余谈

跋 

行各属秋冬收养无依之幼孩于署内养赡以全民命而迓天和檄 

行各州县遇有鬬殴之案验明伤痕收养署内延医调治檄 

发昭化县具覆遵查何定元上控差役赵喜等一件禀批 

○跋 

道光九年岁在己丑衡调成都知府越明年闰四月之吉奉旨擢授河南开归陈许道员七月卸成都府篆既受代僦居旅舍寅僚咸来问吏治焉嘻予庸吏也何足以知吏治哉然诸君子雅意不可却也爰举四川数任内所巳行者所能言者口讲而手画之顾疟疾初起不耐酬对烦颇觉其惫幕宾山阴吴君寿椿以法家言世其家者诚笃君子也相知最深相处亦最久辄检其十余年所录存予所作禀启牌檄批文诸稿促付梓人云可代口舌劳予不获辞爰刊一编所谓庸吏庸言者仓卒付梓义例未能条贯字体亦多讹脱岁辛卯予引疾奉母携眷南归儿辈搜检旧箧又择其禀启牌檄之尚可行者得三纸檄二批禀一令儿辈续刻之另为一卷题其签曰庸吏余谈时道光十一年岁在辛卯孟冬月上澣南丰刘衡自序 

○行各属秋冬收养无依之幼孩于署内养赡以全民命而迓天和檄 

照得鳏寡孤独王政所先我 朝各州县设有养济院收养孤贫其口粮于各处留支地丁正项留支报销恩至渥也此外各省又有育婴堂孤贫院之类无非推广仁政之一端然必须通都大邑富商大贾聚集之处始能有此本府各属多系穷乡僻壤本府出门时于城镇场市往往见有年未及岁之幼孩啼饥号寒面有菜色者多则一二十人少则三五人情殊可悯查此等幼孩既无父母伯叔兄弟可靠又不能自食其力本管官若不设法保护则是坐视其死而不救非为父母者之所忍出也本府管见以为无论城乡遇有无依之幼孩即令衙役带至署内先赐稀粥三五日后俟其脏气渐复每人每顿给以干饭二碗本府前在巴县时曾身试之颇有明验所费不多而所全不少兹将章程开后敬以质之高明望贤父母其留意焉 

计开 

一幼孩至署内先问明姓名及其祖父伯叔存殁住址令书办当堂注册存案 

一衙署宽窄不同然必有空仓宜择一背北而向阳者用厚纸糊好令幼孩居住每二人给草毡一床绵被一床每十人令老成衙役一人老成书办一人专管其寝食衣服事宜 

一次年春令天气晴和二月十六日起出示令各幼孩之父母伯叔兄弟及亲属当堂领回如有不愿领回者准军民人等无子嗣者领为子嗣本管官当堂给予印照一纸俾得放心收养 

以上各条各州县如有不合宜处不妨酌量改定 

○行各州县遇有鬬殴之案验明伤痕收养署内延医调治檄 

照得地方鬬殴之案杀人者死 国有常刑是一命而关系两命也然则只须救一命便活二命矣我 朝之法律准行凶人领回受伤者调治谓之保辜定有限期调治得愈虽在限外免其重罪止科伤罪便可杖笞完结若限内平复即杖笞亦律得减二等发落恩至渥也法至善也惟查斗殴案件抬验到官时人多口杂往往难定供情若止一人一伤则行凶之人尚易推究若受伤不止一处行殴不止一人则某伤确为某人所殴谁重谁轻谁先谁后难以遽得真情若仓卒取具辜状稍有差池则将来必至首从颠倒所关不小若从容研究则必须传唤人证辗转之闲宕延时日受伤者未得及时医治恐致不测况斗殴案类多穷乡僻壤之民离城窵远大率在百十里数十里以外责令抬回或感冒寒暑或受伤人精神败坏则轻者重重者死矣近来外省爱民之官闲有断令行凶人酌出医药钱文交付受伤者之亲属即责令亲属领回调治似可免首从颠倒之弊矣然受伤者之亲属大率乡愚无知无论不谙医理难购药料即使医药凑手而世情变幻多端愚民只求讼胜难保无蓄怨深仇不肯妥为照料故将受 

伤人致毙以图破行凶者之家本府籍隶江西亲串中曾有此等一案总角时实亲见之迨游幕他乡承乏岭表似此者不一而足岂不冤哉本府前在广省八年川东五任于初到任三五日内延请内外科良医各一人邀入署内居住及外科药料先行预备遇有斗殴受伤之人验明后即将受伤者抬入署中空仓内其墙壁裂缝处所用厚纸裱糊严密不令烈日寒风侵人令受伤者及行凶者之亲属各一二人并老成书役一二人同住仓内眼同医生经理又派老成家丁一人专管受伤者医药饮食诸事宜未有不应手而效者曾记在垫江有击破头顶脑浆迸出者其人年十二龄在梁山有刃伤肚腹膜破肠出者在巴县有刺出肾子一枚者其人年近七旬并有鸟鎗伤骨者无不治愈统计每年医药所费多不过数十金少则十数金而每案可以保全两命且省却解犯上省木笼抬夫饭食书差工食一切费用岂不占了多少便宜为民父母者何乐而不为此迨至伤痕既愈将行凶人提出发落而受伤人因伤既平复释从前之憾而忘行殴之嫌往往为之痛哭求免则杖笞亦可不用矣岂不心安理得乎诸君子读书从政百姓称之曰父母此等极便宜事所费于己者不过些须而所全于百姓者每案二命且近来装伤图诈捏称内损之案所在多有若留住署内医调本官时加省察其真伪不难立见盖人既受伤受伤而至于内损则胃气必有所侵损断不能食但察其饮食如何若食量照常其为装伤不辨而明矣然则署内养伤之法不但可以救良民之命且可以破奸民之胆矣愿诸君子毋以本府之言为迂阔毋以本府之管见为好异将见善气所蒸太和翔洽在百姓则康乐和亲咸登寿宇在长官则康强逢吉泽及云仍官民上下于以共迓天庥而诞膺多福也岂不懿欤 

○发昭化县具覆遵查何定元上控差役赵喜等一件禀批 

据禀已悉该署令到任以来办事甚妥此禀则妄谬特甚何显文即系乡约例无派出解费之文况其为事主乎伊又自未首告该令因何藉差役一言辄以候质为名致滋羁累是只图博蠹役之欢心竟不顾舆情之隐痛毋怪伊子之哓哓也贤侯为民父母固如是乎本府细核禀词不无虚饰如果属实则差役赵喜收受解费钱至壹拾贰千文之多犹敢明目张胆扭禀妄讨实堪诧异蠹□拾两以上例应科罪刺面该管官吏议綦严该犯既经供认不讳该县因何徇不详办却又公然列入禀章岂以解费钱文为不妨勒派耶殊不可解本府自作吏以来所有解费及相验夫马刑仵饭食钱文均系自行捐给从未索派一文岂不知派之于民则可省己赀然卒不敢妄派且勉强设措不嫌自累者以不敢违例也该令如果心切爱民理应恪遵 功令毋蹈科派恶习毋轻信差言苦累事主毋迁怒准理之长官率行陈禀庶乎近之夫君子有自反之学就令本府柔懦不能督察该令读书闻道试自扪心何显文应否出钱赵喜应否扭讨何定元因父苦累应否控府本府职在安民应否准理一经自反当晓然于告状者情非得巳未必概属刁顽而被告者事非无因不必遽行愤激如此则任理而不任气可以化怫然者为怡然何至亲民之官满腔子只觉得百姓不好耶本府作令垂二十年历任繁难自来无一上控书差之案区区此心祇守此爱民畏民之素而巳矣盖求民之情而不激民之怒驭役以法而不助役为虐初未敢妄希成效然而役焰息则民生安矣该令平素办事尚妥可与道此仍着明白禀复再何显文曾否省释禀内漏未声明万一酿命则非本府之所敢知也敢布寅衷切宜子细此缴 

庸吏庸言

猜你喜欢
  志第四 天文上·萧子显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十八(阙)·杨仲良
  卷下·德龄
  名山藏卷之五十七·何乔远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八十一·佚名
  卷之八百二十四·佚名
  卷之五百六十九·佚名
  卷二十二·陈均
  六三一 军机大臣奏奉旨查明四至六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佚名
  第十章 西征之役(下)·冯承钧
  房谟传·李延寿
  汉纪五十八 孝献皇帝辛建安十四年(已丑、209)·司马光
  卷一百六十三·佚名
  卷九十·佚名
  卷一百二十六之八·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翁孟寅·唐圭璋

      孟寅字宾旸,号五峰,钱塘(今杭州)人。登临安乡书,曾为贾似道客。   烛影摇红   楼倚春城,锁窗曾共巢春燕。人生好梦比春风,不似杨花健。旧事如天渐远。奈情缘、素丝未断。镜尘埋恨,带粉栖香,曲屏寒浅。   环佩空归,故

  • ●例言·沈德潜

      康衢击壤,肇开声诗。上自陶唐,下暨秦代,韵语可采者,或取正史,或裁诸子,杂录古逸,冠于汉京,穷诗之源也。诗纪备详,兹择其尤雅者。  风骚即息,汉人代兴,五言为标准矣。就五言中,较然两体。苏李赠答、无名氏十九首,古诗体也。庐

  • 过杨柳·林徽因

    反复的在敲问心同心,彩霞片片已烧成灰烬,街的一头到另一条路,混沌中浮出光妍的纷纠,死色楼前垂一棵杨柳!愁闷压住所有的新鲜,奇怪街边此刻还看见同是个黄昏扑进尘土。 二十五年十月一日

  • 卷二百四十六·列传第一百三十四·张廷玉

        满朝荐 江秉谦 侯震旸 王允成   满朝荐,字震东,麻阳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咸宁知县,有廉能声。税监梁永纵其下劫诸生橐,朝荐捕治之。永怒,劾其擅刑税役,诏镌一官。大学士沈鲤等论救,不听。会巡抚顾其志

  • 卷三·浦起龙

    钦定四库全书史通通释卷三      无锡浦起龙撰内篇表历【第七○表以世系年月为行次故曰历】盖谱之建名起於周代【一作氏】表之所作因谱象形故桓君山有云太史公三代世表旁行邪【通斜】上并效周谱此其证欤释【首原

  • 湖南省巡抚王国栋奏折 一、境内出逆匪,以致巡抚受牵·雍正

      编者按:这是曾静等被捕后的第一份文件。讲了初审情况。由于曾静是湖南人,王国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得不于奏章中检讨一番,并说明曾静等与湖南少数民族和白莲教反清无关,力图把事化小。  【原文】  臣王国栋谨奏,为

  • 卷上·彭时

    ●卷上正统十年乙丑会试,予中副榜,不就,与谙副榜并下第者九百余人,俱入太学。是时古廉李先生时勉为祭酒,赵先生琬为司业。李先生教众正大,极意造就人才。初至令坐堂,一月后,乃散处于厢房,列“格、致、诚、正”四号号

  • 东行初录·马建忠

    光绪八年壬午春三月,我东方属土朝鲜国始与阿美利加合众国立约通商,其国之政府以不谙外交,愿得中国大员莅盟,于是合肥傅相请于朝,以建忠行。北洋水师统领丁禹亭军门因巡洋之役,率兵舶三艘,曰威远、曰扬威、曰镇海,将偕至烟台,会

  • 卷之一千四百六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三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沈恪传·姚思廉

    沈恪字子恭,吴兴武康人。深沉,办事能力强。梁朝新渝侯萧日英任郡将,召他任主簿。萧日英迁调北徐州,沈恪随他去镇守。萧日英迁调广州,以沈恪兼任府中兵参军,经常带兵讨伐俚洞。卢子略反叛,沈恪抗战立有战功,授职为中兵参军。高

  • 萧岿传·令狐德棻

    萧岿字仁远,是萧鮞的第三个儿子。机敏善辩而有文采。善于安抚驾御部下,能得到部下的欢心。继位的元年(562),尊奉其祖母龚太后为太皇太后,嫡母王皇后为皇太后,生母曹贵嫔为皇太妃。当年五月,其太皇太后驾崩,谥为元太后。九月,

  • 卷九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二郊社考【二】郊顺治十八年十一月丙子冬至圣祖仁皇帝大祀天於圜丘亲诣行礼是年正月己未圣祖仁皇帝登极以即位遣官告祭昊天上帝寻以诸臣详议祀典各祀如旧其禁中上帝坛及大享殿合祀太庙

  •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卷二·允禄

    雍正二年正月初三日奉上谕元旦朝班左翼人员并不按班排立三五成羣前后错杂徃来此系大礼之地乃都察院所专司伊等理应拏防着将元旦左翼站班之御史交部察议嗣后行礼排班之处于左右两翼各派侍卫四五员令其管辖若有如此行走

  • 第二节 食储、漕运、籴粜·吕思勉

    漕运之事,至隋、唐之世而大盛。《隋书·食货志》曰:开皇三年(583年),朝廷以京师仓廪尚虚,议为水旱之备。于是诏于蒲、陕、虢、熊、伊、洛、郑、怀、邵、卫、汴、许、汝等水次十三州置募运米丁。又于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

  • 提要·孙瑴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七古微书           五经总义类【附録】提要【臣】等谨按古微书三十六卷明孙防编防字子双华容人考刘向七畧不着纬书然民间私相习则自秦以来有之非惟卢生所上见史记秦本

  • 客座偶谈·何刚德

    四卷。近人何刚德撰。民国十一年(1922年),何刚德曾刊刻《春明梦录》一书。本书之作,意在补前书之缺漏。主要记载清代的典章制度、名人软事、社会风俗等,尤以记述清代典制为详,涉及宫制、军制、学校、科举、财政等各个方面。

  • 佛说梵网经·佚名

    全称《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大乘佛教戒律典籍。二卷。真实撰者不详。后秦鸠摩罗什译。关于本书的译者,一向存有疑问。据僧肇序说,此经原有一百二十卷、六十一品,此为第十品。称释迦牟尼在摩醯首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