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三十

起太平兴国九年五月,尽七月

五月庚戌朔, 上御乾元殿受朝贺。

辛亥, 车驾出南薫门,观稼,召从官列坐于田中,令民刈麦,咸赐以钱帛。回,幸玉津园,观鱼、张乐、习射。久之,宴饮,极欢而罢。

壬子,西州回鹘与波斯外道来朝贡。西州婆罗门僧永世自云:“本国名‘利得’,国王姓‘牙罗五得’,名‘阿喏你䌸’,衣黄衣,冠金冠,以七宝饰之。每出,乘肩舆,或乘象、马,以音乐锣钹前导。多游佛寺,博施贫乏。妃‘摩诃你尾’,衣大䄂缕金红衣,歳一出,多振施。人有冤抑,俟王及妃出,即随之伸诉。置宰相四员,国中庶务、库藏,皆宰相裁制之。五榖、六畜、果实与中国无异,市易用铜钱,其钱有文缦,大如中国所用者,但无穿耳。东至大食国六月程,又东至西州二月程,又东至夏州三月程。”波斯外道阿里熛自云:“本国王号‘黒衣王子’,姓‘张’名‘㬈里没似’,衣锦彩衣,好乘马㳺猎,每出二月,至三日即还,委大臣九人,同理国事。男子以白㲲布为衣,妇人豪富者衣锦绮,贫下者止服绡布。种陆田,无稲秝,土产丝、蚕、羊马、果实。无钱货,以杂物相贸易。东至婆罗门六月程,又东至大食国六月程,又东至夏州二月程。”

癸丑,以西京作坊使、顺州刺史李克文起复云麾将军、麟州防御使,依旧知夏州事。诏银州、宥州复隶夏州。

戊午,诏曰:“国家钦恤刑章,重惜人命,岂容酷吏,恣为深文?掠治无辜,致其殒绝,损伤和气,莫甚于斯!鳯翔司理参军杨酀、许州司理参军张睿,并掠囚至死,已从私罪决遣。讫今后犯者,并以私罪罪之。”先是,酀、睿各无辜考掠人至死,法寺定为公罪,上怒,故有是诏。

甲子,以左神武大将军吴元辅领平州刺史,以监察御史宋珰为陕西转运使。

乙丑,诏曰:“司理参军,专于推鞫,研核情实,尤在得人。如闻诸道,多阙此官,盖吏部拘以资叙,难为注拟。自今应有阙处,宜令本州于见任、前任簿尉判司内,选择明敏有官业者充。秩满当与陞奖,其罢软不任职者,便可选官代之。”先是,诸处多阙此官,而吏部以资叙相妨,难于注拟。上以庶狱为重,不可暂阙,故委本部选择焉。

庚午,以东上阁门使田仁朗判四方馆事。

辛未,以左拾遗、直史馆宋凖守本官知制诰。

壬申,归州刺史高继元卒。继元字若虚,中书令、南平王保融之第二子也。保融承祖、父业,据有荆南,事具五代史。及保融卒,弟保朂立;保朂卒,保融子继冲立。建隆四年,朗州周保权以部内将衡州刺史张文表叛,求救于朝。太祖遣山南东道节度使慕容钊帅师援之。假道于荆南,继冲不敢拒之。师既入城,继冲乃举其地内〔属〕(有)而入觐焉。继元,即继冲弟也。继冲卒后,授继元归州刺史。 上亲征太原,命继元京师巡检。 车驾还京,以继元为河阴兵马都监。至是卒,年三十一。

丙子,以判四方馆事田仁朗自京至泰山,督治道之役。

丁丑,乾元、文明二正殿灾。是日既夕,阴云四合,风雷暴作。夜漏初上,澍雨如倾,雷电震激,火发自月华门,抱关者不之觉。延焼渐北,烟焰上出。 上遣小黄门开关视,火势已盛,亟命宿卫数百人,毁回廊连屋。比明,役士皆至,并力救之,至辰巳乃息。

己卯,以柳州团练使田钦祚为郢州团练使。知夏州、著作佐郎杜凝除籍为民,以其知道州日居丧聴乐,为人所诉故也。

六月壬午,以盐铁判官、虞部郎中樊若水为荆湖转运使。封故燕国长公主次女髙氏为“延昌县主”。

乙酉,麟州防御使李克文来朝,以唐僖宗赐其祖夏州节度使拓䟦思恭铁劵、朱书御扎上献。 上因观其词㫖卑替,谓宰相曰:“朕尝覧韩偓《金銮记》,见昭宗在鳯翔,梁太祖引兵至城下,号为迎驾,其实胁君。韩偓为翰林学士,昭宗欲见之,而为中官所隔,潜匿伺便,方遂一见,可为叹息也。”宋琪对曰:“唐末乱离,诸侯强盛,其势固不能久。”以雷德骧、石熙古、魏庠、朱昂、李惟清、祖吉、雷有终、陈白、杨缄、李琯、崔迈、吕备,分为两浙、峡路、京西、西川、淮南、荆湖、江南、广南、河北、陕西转运使。

丁亥,诏曰:“朕以不明,托于兆人之上,夙夜祗惕,罔敢怠荒。赖 九庙储祥, 上玄垂祐,万务粗治,于今九年。而数日前,〔迅〕雷之中,烈火遽作,既延哭于正殿,盖示谴于眇躬。祗畏震惊,罔敢宁处。 上天警戒,必有由然。岂非烛理之所未明,赏罚之所未当,物情尚多于壅塞,政理未洽于和平,生灵未息于疮痍狱,讼未除于枉桡,赋调未得均一,贤良多所沦滞,有一于此,足败政经。载深驭朽之诚,思启纳言之路。卿等列于有位,咸切致君,所宜各竭忠规,共申谠议,扬朝廷之阙失,陈时务之否臧,当悉乃心,必期无隐,朕将亲覧,用自儆焉。”

己丑,登闻院引对妇人李氏自陈云:“无儿息,身且病,恐一旦溘死,家业委弃,欲未死有所属。”上因谓宰相曰:“此妇人,数日前朕已令开封府依所欲裁置之,今复来告诉,称其父已被繋矣,此是小事,何用禁繋?京辇之下,尚敢如此,天下至广,冤枉可知。朕恨不能遍阅天下狱讼,亲行决断。每见大理寺断遣诸州刑狱,多为其中小有未尽,即却之。今国家封疆阔远,来往动是五、七千里,再令勘覆,转是淹延。今后,宜令遣使分诣诸州,令周细详酌,如不干人命,使至便与断,决不须重勘。”琪等曰:“谨奉诏。”即日,分遣殿中侍御史李范等八人往两浙、淮南、西川、广南,录问刑狱。以金部员外郎奚屿为京东转运使。

壬辰,诏曰:“朕恤念烝民,忧勤庶政,每令询访,以导郁堙。苟规益之有闻,岂卑髙之是间。应天下幕职州县官,俱负吏才,咸通时务,其或知民俗利害,政令否臧,并许于本州附传置以闻。如所言有可收采,必行旌赏;或无所取,亦不加罪。”先是,转运使及知州、通判皆得上书言事,而州县官属则否,上虑下情壅塞,故降是诏。

乙未,镇安军节度使、守中书令石守信薨。守信,字德贞。开封没仪人,事周祖为小校,累迁散指挥使。从世宗征并、汾,遇敌于高平,以戦疾力,迁亲卫左第一军都指挥使。师还,授铁骑左厢都指挥使。显德二年从征淮南,以功迁铁骑、控鹤四厢都指挥使,领嘉州防御使。从平关南,以功授殿前都虞侯。未㡬,迁殿前都指挥使领,江州防御使。㳟帝嗣位,授滑州刺史、充义成军节度使,军职如故。太祖陈桥之入也,时守信宿卫内庭,闻変,登左掖门,严兵设备,闭关以守。 太祖之典亲军官署在门内, 太后居其中, 太祖未至,先遣帐下亲信楚昭辅问 太后起居。及昭辅至,守信启关纳之, 太祖甚德之。践祚,改领宋州刺史、归德军节度使。从平李筠,以功加同平章事。李重进据 淮扬叛,命守信充行营招讨使、兼知扬州行府事。维扬平,改郓州刺史、天平军节度使,兼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上章乞解军职,诏许之,以其子保吉尚许国公主,加兼侍中。 上嗣位,加兼中书令,移河南尹、西京留守,进位守中书令。从征幽州,以失律降授随州刺史、崇信军节度使、兼中书令。寻进封卫国公。久之,改陈州刺史、镇安军节度使、复守中书令。至是薨,年五十七,诏辍视朝三日,赠尚书令,追封卫王,谥曰武烈。守信累任节镇,惟以聚敛为事,性贪啬,积财巨亿万计。雅信尚释教,多所施舍,在西京造崇德佛寺,役人辇运瓦木,督责既急,而所给不充其佣直,人皆苦之。

丙申, 上岀粟、豆数十本以示近臣,因谓枢密使〔王〕(人) 显等曰:“今年风雨虽调,犹虑禾稼未得豊茂,昨令往京城四面百里外取得粟、豆凡数种,皆长数尺,大是好田。”喜形于色。是日,草泽上书言时政,引对,词甚狂勃, 上不之罪,慰谕以遣之。因谓宰相曰:“往昔帝王,多以尊极自居,词气严厉,左右无敢贡一言者。朕虽布衣言事,必温颜以待之,只如每与卿等款曲商榷时事。盖欲通上下之情,无有所隐。”宋琪等顿首称谢。

丁酉,宰相以东封在近,导驾仪卫,合取进止,上曰:此行盖为告谢 天地,与苍生祈福,广陈仪卫,即是劳扰,非朕意也,但一如令、式。

己亥,舒州言:“五色云见于灵仙观上。”

庚子,诏曰:“先是,六年十二月辛卯,诏书:‘应诸道刑狱,长吏每五日一录问。’今天下亦几于治矣,然颇为烦劳,特示改更,永期遵守。今后,宜令十日一录问,杖罪以下,便可依理踈决。”

壬寅,诏曰:“朕以眇躬,嗣膺丕构,涉道犹浅,布〔政〕(衣)未孚,中心惕然,常所祗惧。赖 昊天垂祐,黔首小康,豊年屡臻,四鄙不耸。岂敢暇逸,自谓宴安?昨者文武群臣,洎手耆耋,盈廷抗䟽,连袂扣阍,谓乎治平之时,请举升中之礼。頋惟凉德,岂可克堪?而陈请再三,因以俞,允载惟盛,礼终觉愧。懐况封禅之仪,废之已久,百司祇奉,办集尤难;万姓供输,劳优斯甚。且令停罢,更俟后期。国门之南,圆丘素备,宜辍登封之礼,聿修柴燎之诚。朕以十一月二十一日,有事于南郊。凡尔臣僚,当体兹意。”

甲辰,以定国军节度使宋偓为右卫上将军。

丁未,免开封府推官张雍,左、右军巡判官韩昭裔、宋延煦,博州博平县令杨处仁等。左右军巡使殿直庞则、王业并降充殿前承㫖,医人陈士良等并决杖流海岛。初,寡妇刘氏有奸状,恐事露,遂成忧悸之疾,复惧其子陈告,遂令侍婢陈诉,称其子王元吉寘毒于食中,因病,但未死,事下开封府右军巡,按之未得实状,移于左军巡。推典受刘氏赇,掠治元吉,遂自诬。及开封府引问,元吉始以实对。府中不能决,又移于司录司。尽捕两军巡元推胥吏,按问之,稍见诬构之迹。而府中以追捕者众,遂列状引见。 上以元吉药母事状暗昧,令免死,决徒。开封府将杖元吉,元吉大呼曰:“元吉苟受刑,府中官吏岂得了乎?顷尽,还元吉所用货赂。”府中不敢决,因问元吉行赂之状,元吉暦指之,遂具元吉词款上言,元吉复令妻张氏挝登闻鼓以闻。 上覧之,临轩頋问,悉见其冤枉之状。亟令中使收捕元推官吏,送御史台再鞫之。至是,狱具、引见,自雍而下,上一一亲问,咸伏其辜。特诏免元吉,而有是命。先是,元吉繋左军巡,为狱吏繋缚,榜笞备诸,惨毒不胜,其苦至是。 上复令缚狱吏,以其法偿之。狱吏宛转号叫,惟求速死。 上曰:“汝犹不胜其苦,他人能胜之乎?”及解其缚,两手不能举,良久方复。 上因谓宰相曰:“刑狱中有如此惨酷,京城尚如此,况僻逺乎?”遂以右谏议大夫辛仲甫代刘保勲知开封府,保勲、洎、判官李继凝各夺一季俸。郴州刺史张再兴责授右率府副,率坐知雄州日以粗率自任,失政故也。

秋七月己酉朔,以保平军节度使杜审进为右卫上将军。

壬子,改乾元殿为朝元殿,文明殿为文德殿,丹鳯门为乾元门。

癸丑,诏曰:“先是,郊禋五使,权用他司印,宜令有司,各铸印以赐之。”

乙卯,诏曰:“御史府:宪令所繋,狱讼攸归;凡在官聮,皆为要剧。所宜恪谨,以承重任,强毅以肃群奸。岂可因循,恣成縦弛?如闻䑓中鞫狱,多是委之有司,御史但雍容端坐,飬高自重而已。故令群吏为奸,无所不至,岂所谓徇公求理、钦恤慎重之意乎?今后凡有刑狱,当推御史,并顷躬亲讯问,研究词情,不得信任胥吏。仍令中丞及知杂御史,常加纠举。”

庚申,诏改匦院为登闻院,东延恩匦为崇仁检,南招谏匦为思谏检,西申冤匦为申明检,北通玄匦为招贤检。

壬戌,中元节,上幸建隆观,谓宰相曰:“道门以冲澹为本,夫道者, 天地万物之祖,而其教终微,岂主之者非其人乎?”移幸太平兴国寺。回,御东华门楼观灯,赐从官饮,夜分而罢。

己巳,兵部侍郎致仕程羽卒。羽字冲远,深州陆泽人,少好学,能属文,晋天福八年擢进士第,解褐为郓州阳榖县主簿。秩满,授易、定、祁等州观察支使,历虞郷、新都、醴泉三县令,皆有政绩。开宝中,选为两使判官。及引对, 太祖询其时事,称㫖,擢为著作郎、出知兴州。逾年,改知兴元府,诏归阙。上方尹京邑,羽以本官充开封府判官。羽性淳厚,莅事恪谨,上亦以长者待之。及 上嗣位,拜给事中、赐金紫,知开封府。未几,出知成都府,为政寛简,蜀人便之。入朝,拜礼部侍郎,充文明殿学士。以年老艰于歩履,求罢近职,拜兵部侍郎。请告百日,假满,上章乞致仕。诏从之,仍给全俸。至是卒,年七十三。 上嗟悼数四,官给葬事,赠礼部尚书。

癸酉,有司言:“有挟私逼胁人致死者,请以抵罪。” 上曰:“朕读唐书,见李义府逼毕正义死狱中,然小人之情何所不至,亦不足怪也。”令论如律。归州言:“古玉虚观内天尊以木为骨,其木忽生枝叶。”

乙亥,以前朔州观察使、驸马都尉石保吉起复云麾将军、新州刺史、威塞军节度使;以前如京使石保兴起复云麾将军、领顺州团练使。

猜你喜欢
  卷六十三·志第十五·地理六·宋濂
  ●三朝聖諭錄簡介·杨士奇
  卷四(起六月,尽七月)·韩愈
  第十九回 郭从谦突门弑主 李嗣源据国登基·蔡东藩
  卷之三百十二·佚名
  ●革除遗事二·黄佐
  ◎拥护共和纪念会·李定夷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三·纪昀
  儒林宗派卷十二·万斯同
  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熊方
  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司马迁
  卷五十三 周黄徐姜申屠列传第四十三·范晔
  齐炀王宇文宪传·令狐德棻
  卷一百二十六之七·雍正
  卷三十九 职官十一·龙文彬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六·仇兆鳌

    钦定四库全书杜诗详注卷十六翰林院编修仇兆鳌撰诸将【去声】五首【公自永泰元年夏去蜀至云安次年春自云安至防州据末章云巫峡清秋当是大歴元年秋在防州作其前二章乃追论去年事也】汉朝【音潮】陵墓对南山胡卤千秋尚入

  • 卷七十三·徐世昌

    鲍皋鲍皋,字步江,号海门,丹徒人。乾隆丙辰举博学鸿词。有《海门诗钞》。见山楼即席醉歌空中绿云忽破碎,散作千山万山翠。君楼在市不在山,却共诸山翠相对。东南山势排长虹,西山一片撑鸿濛。北山突峙倚天堑,石

  • 无题·刘半农

    我的心窝和你的, 天与海般密切着; 我的心弦和你的, 风与水般协和着。 啊!…… 血般的花,花般的火, 听它吧! 把我的灵魂和你的, 给它烧做了飞灰飞化吧!一九二一,九,一〇,巴黎

  • 舒亶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舒亶(1041-1103)字信道,号懒堂,慈溪(今属浙江)人。治平二年(1065)进士,授临海尉。神宗时,除神官院主簿,迁秦凤路提刑,提举两浙常平。后任监察御史里行,与李定同劾苏轼,酿成“乌台诗案”。进知杂御史、判司农寺,拜给事中,权直

  • 卷三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五·赵尔巽

      塞楞额周学健 鄂昌鄂乐舜 彭家屏 李因培 常安 福崧   塞楞额,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授内阁中书,擢翰林院侍讲。四迁至侍郎,历刑、兵、礼诸部。雍正二年,出署山东巡抚,入为户部侍郎。如广东按将军李

  • 第七十四回 东征西讨绝域穷兵 先败后成贰师得马·蔡东藩

      却说辽东塞外,有古朝鲜国,在黄海东北隅。周时封殷族箕子,为朝鲜主,传国四十一世,由燕人卫满侵入,逐去朝鲜王箕准,自立为王,建都王险城,攻略附近小邑,势力渐强,再传至孙右渠,诱致汉奸,阻遏汉使,武帝特遣廷臣涉何往责右渠,右渠不

  • 卷第一百三十三·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宋纪十五〔起重光大渊献(辛亥),尽旃蒙单阏(乙卯

  • 东林列传卷十四·陈鼎

    ○明孙鑨传孙鑨字文中余姚人忠烈燧孙也父升为礼部尚书鑨兄弟以进士髙第先后列大僚而鑨独恂恂若寒素初授武库司主事提督京师武学学中贵戚子弟都城游侠射猎者皆系籍于中鑨宿知其弊当六年会举之日一以文义为去留比奏将上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八十五·佚名

    嘉靖三十九年六月丙申朔 起原任兵部尚书王邦瑞协理京营戎政时戎政侍郎缺吏部推刑部右侍郎傅熙等复推户部左侍郎石永等皆不用诏起邦瑞为之○戊戌升尚宝司司丞陈谨为南京国子监司业 升礼科右给事中罗嘉宾刑科右给事中周

  • 卷之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十六·曾巩

    钦定四库全书 隆平集卷十六 宋 曾巩 撰 武臣 药元福太原人有勇善射少为军职在後唐为裨将晋少帝即位契丹入宼亲征次澶渊登陴望敌衆不见其际元福与慕容邺各以二百骑奋击阵前敌遂大溃明年敌复内

  • 薛瞮传·李延寿

    薛忄登,字景猷,河东汾阴人。曾祖薛弘敞遭逢赫连的变乱,率领本宗族的人避居到襄阳。  薛忄登早年丧父,家境贫穷,靠种田赡养祖父母和母亲,空闲时便读书。他性格旷达,不拘小节,世人都不认为他是一位不寻常的人才。江南用人大多

  • 贺钦传·张廷玉

    贺钦,字克恭,义州卫人。少时好学,读朱熹与吕祖谦合撰的《近思录》,有所领悟。成化二年(1466)中进士,授户科给事中之职,随后拜陈献章为师。归家后绘陈献章的肖像行尊师之礼。弘治改元(1488),因阁臣的举荐,起用为陕西参议。任命

  • 127.陶渊明不折腰·林汉达

    淝水之战以后,谢安趁前秦崩溃的时机,派谢玄收复黄河流域大片失地。可是晋孝武帝却重用他弟弟会稽王司马道子,竭力排挤谢安,使谢安不能施展他的才能。到了谢安一死,东晋政权落在昏庸的司马道子手里,东晋的朝政就越来越腐败了

  • 八年·佚名

    (丁酉)八年清順治十四年春正月1月1日○甲辰,太白晝見。1月3日○丙午,以黃儁耉爲持平,李厚源爲判義禁府事。○上引見大臣及備局諸臣,禮曹判書李厚源曰:「頃見江都留守狀本,曾在先朝,以金尙容死節,賜廟額忠烈,而該曹趁不擧行云。臣

  • 卷二百四十三·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六十二善现,阿罗汉果清净故鼻界清净。鼻界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阿罗汉果清净。若鼻界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阿罗汉果清净故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

  • 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卷上·佚名

    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唐 不空译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卷上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监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弟子上都草泽

  • 疑耀·张萱

    笔记。明张萱撰。萱字孟奇,博罗(广东惠州)人。万历时曾官中书舍人。著有《汇经》、《汇史》、《闻见录》等千卷。兵火后,惟《西园汇集》、《疑耀》存。此书《四库全书总目》题李贽撰。并录时人伪为萱序,託为李作。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