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志卷四十七

礼略

凶礼

【臣】等谨按郑樵通志凶礼门列大丧及山陵制至朋友相为服诸目内如天子吊大臣服天子为大臣及诸亲举哀诸侯及公卿大夫为天子服皇太后长公主及三夫人以下为天子服杖四条皆综括於典礼中初不必另述为条目至如挽歌秀孝为举将服郡县吏为守令服师弟子相为服朋友相为服五条皆因时设义不必垂为定制兹谨略诸目惟述

本朝典制之大者载於篇中恭惟我

朝以纯孝治天下

列圣

列后大事定行三年之丧一切礼仪斟酌古今慎重赅备历稽古昔未有若斯之尽礼尽哀者谨依会典通礼所载序

列圣大丧仪

列后大丧仪而

皇贵妃以下丧仪

皇子以下丧仪以次序列至服制之设通行於天下者诚为尽伦尽制经常不易之恒典谨附着於篇末以昭成法焉

列圣大丧仪

列圣大丧初丧

嗣皇帝就主丧位冠去纬哭踊宫中自

皇后以下咸摘耳环去首饰届时恭奉

梓宫奉安於

宫中正殿设几筵建丹旐於宫门之左陈法驾卤簿於宫门之外至

太和门外

特简王公大臣恭理丧仪既敛乃奠王公以下民公侯

伯子男以上二品官於

乾清门外三品以下文武有顶带官於

景运门外

皇后

嫔宫人公主

皇子

皇孙福晋及近支王公福晋夫人於

几筵殿内诸王公福晋夫人郡主县君以上二品夫人

於丹墀右三品淑人以下於

隆宗门外齐集哭临皆男摘冠纬女去首饰奠献时皆随行礼举哀毕各退

皇帝成服截发辫居倚庐

皇子

皇孙随成服截髪辫居宫中别室王公百官宗室觉罗咸成服截发辫旗员居

阙左门外汉员於各官署

皇后率

妃嫔等成服翦发

皇子

皇孙福晋随成服翦发诸王福晋命妇及内府三旗官员护军等妻咸成服翦发

皇帝行三年丧礼百日内

上谕用蓝笔百日後素服

御门聼政

坛大祀祭服行礼诣

几筵前仍丧服诸

皇子

皇孙及恭理丧仪王公大臣

殡宫守卫执事各官百日除服羣臣二十七日除服咸百日薙发奏疏文移二十七日内皆用蓝印京朝官二十七月不作乐期年不嫁娶在京军民人等二十七日素服百日不作乐一月不嫁娶颁

遗诏於天下直省官期年不作乐百日不嫁娶不薙发军民去冠纬素服二十七日百日不作乐一月不嫁娶成服後朝晡日中三设奠朝夕奠设法驾卤簿三日後至一月设銮驾卤簿每奠王公百官咸齐集质明

皇帝出倚庐诣

几筵前东立西向举哀乃啓

宫门恭理丧仪王大臣及执事官率尚茶尚膳举茶膳由中门中路进至

几筵前尚茶跪进茶内外齐集衆咸跪

皇帝亲举茶恭奠於茶几行一拜礼衆皆随行礼尚茶

彻茶衆皆兴次尚膳进膳

皇帝亲上食毕执事官进奠几於正中

皇帝诣几前跪进爵王大臣跪进爵

皇帝祭酒三爵每祭行一拜礼衆皆随行礼兴乃彻馔

出阖门衆哀止

皇帝还倚庐衆皆退午奠晡奠仪同诹日行殷奠礼王公百官公主福晋命妇咸齐集所司陈设

皇帝诣

几筵前视馔上食举哀读祝官奉祭文至阈外正中北面

跪礼部堂官二人跪展祭文进奠几

皇帝於几前跪衆於齐集处跪哀暂止读文毕仍复於

案退衆举哀乃进爵

皇帝祭酒三爵每祭行一拜礼衆随行礼举哀毕彻俎豆读祝官奉祭文礼部堂官前引侍臣奉冠服自殿陛内大臣十人前引恭送燎所

皇帝举哀随行诣燎所内大臣侍卫扈从齐集王公百

官咸从

皇帝於燎所祭酒三爵行礼举哀衆随举哀行礼毕皇帝还倚庐乃焚冠服楮帛衆各退诹日而殡先期以

奉移

梓宫只告

几筵行啓奠礼礼仪与殷奠同至日奉移

梓宫於

殡宫豫为大昇举於

景运门外届时

皇帝诣

几筵举哀执事官进奠几

皇帝祭酒三爵恭理丧仪王公大臣銮仪卫工部堂官

率校尉恭进小轝奉

梓宫出登大昇轝礼部尚书祭轝焚楮帛内大臣祭所经门桥皆三祭酒每祭行一叩礼焚楮帛

皇帝步送王公百官各以次随行

皇后率

妃嫔等先诣

殡殿後左旁恭竢

灵驾至行奉安礼

皇帝祭酒举哀衆随行礼举哀毕焚楮帛丹旐各退以

侧殿为苫次二十七日後

还居倚庐行初祭礼设法驾卤簿於

殡宫大门外陈设毕

皇帝亲诣上食祭酒如前仪翼日绎祭遣官行礼如仪行大祭礼与初祭仪同翼日绎祭如仪周月读文致祭与啓奠同王公九卿及文武官承

旨恭拟

尊諡

庙号进呈

御览

敕所部制玉

册宝香

册宝绢

册宝诹吉恭行上

尊諡礼前期遣官祗告

太庙後殿

奉先殿

社稷至日设卤簿於

殡宫大门外陈设毕

皇帝素服御太和门恭阅

册宝毕行一跪三拜礼退立东旁大学士诣案前一跪三

叩恭奉

册宝降阶陈於各黄亭跪叩如前校尉舁亭御仗黄盖前

导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齐集

协和门外

册宝亭至候过随行

皇帝还宫易丧服豫诣

殡宫侧殿祗竢赞引太常卿二人恭导

皇帝由左门入赞奏就位

皇帝就位立赞跪拜兴

皇帝率羣臣行三跪九拜礼兴奏跪

皇帝率羣臣跪典仪奏进

册大学士诣案奉

册跪献於左

皇帝受

册拱举授礼部堂官跪接兴奉安於案三叩退进宝由右仪亦如之乃宣

册宣

皇帝率羣臣行三跪九叩礼乃奠帛读祝三献爵如仪

礼成恭奉祝帛绢

册绢

宝送燎所由中道出

皇帝转立拜位旁西向候过复候燎半奏礼成皇帝还宫衆皆退翼日颁

诏天下百日奠献仪与初祭同既卜葬吉奉移

山陵前期遣官祗告

太庙

社稷前奉移一日行祖奠礼仪与啓奠同祭毕焚銮驾

卤簿至日执事官陈大昇轝於

殡宫大门外设

册宝亭於阶下

皇帝诣

梓宫前举哀祭酒三爵衆随行礼毕

皇帝先至大门东旁立竢奉移

梓宫出跪候过步随行

梓宫登大昇轝礼部尚书祭轝三祭酒行三叩礼毕焚楮

灵驾发

册宝亭及骑驾卤簿咸前列沿途分站豫设

芦殿缭以黄幔城

皇帝步送至郊

皇太后以下亦先往祗竢王公大臣官员侍卫内监等随

轝所过门桥遣内大臣祭酒焚楮帛

灵驾将至宿次

皇帝率王公百官举哀跪迎

灵驾安奉於芦殿乃行晡奠如仪奠毕

皇帝还行宫衆皆退翼日昧爽行朝奠如仪

皇帝跪送啓行步送里外仍先诣宿次如仪

【臣】等谨按

孝圣宪皇后大丧

皇上恭奉

梓宫至

泰东陵路经

泰陵之东清晨

皇上先展谒

泰陵次诣

泰东陵阅视工程毕豫至

泰陵分路处候

梓宫至暂停

皇上於道旁躬代向

泰陵展叩行礼毕再奉啓行先是会典未有此礼礼臣亦

未经议及

皇上孝思隆笃礼以义起垂为万世法守因

敇部载入会典通行

陵日守

陵贝勒公大臣官员咸於十里外举哀跪迎

灵驾至

隆恩门外降大昇轝安奉

梓宫於

隆恩殿

皇帝祭酒三爵衆随行礼举哀是日遣官祭告各

陵寝并祭

后土

皇陵山神翼日行飨奠礼仪如祖奠

【臣】等谨按飨奠之礼旧称遣奠载於会典乾隆四十二年

皇上恭奉

孝圣宪皇后山陵之礼奉

谕遣字义涉轻忽称用殊不安於心因

命儒臣稽所自昉大学士等覆奏遣奠之称礼经并无明文惟见於孔颖达士丧礼疏唐以後相沿用之盖颖达第用仪礼葬日将行苞牲体之车名为遣车遂取遣字为奠名牵合无当复考仪礼将行之祭彻巾苞牲郑康成注云象既飨而归宾俎也又礼记杂记云大飨既飨卷三牲之俎归於宾馆所以为哀也郑注云既飨归宾俎言孝子哀亲之去也是将行之祭原用飨礼旧称遣奠似不若作飨奠为长既与郑注相合称名亦理得心安并请

敕部更正从之谨识於此以着飨奠称名之所自始焉大葬前期行迁奠礼仪如飨奠恭理丧仪王大臣等率夫校进小轝奉移

梓宫於

宝城前芦殿恭奉

梓宫登龙輴进馔筵

皇帝祭酒三爵衆随行礼举哀毕

驾还行宫衆皆退至日

皇帝诣

梓宫前祭酒届吉时恭移龙輴自隧道入

地宫安奉宝牀设香

册宝於左右几遂掩闭

元宫

皇帝於方城前举哀祭酒行礼毕卒哭出至幄次易吉

服王公百官咸采服礼部堂官奏请

皇帝诣

隆恩殿行题

主礼

皇帝入殿左门就拜位立大臣一人啓椟奉

神主设於题主案大学士二人朝服诣案东行一跪三叩

礼兴就位西向恭题

神主毕大臣奉

主安於

宝座三叩退乃行虞祭礼

皇帝就拜位王公百官各就拜位上香奠帛读祝三献爵送燎均如仪礼成銮仪卫堂官率校尉舁黄舆设阶上正中南向太常卿跪奏恭请

神位升祔

太庙

皇帝诣

宝座前行一跪三拜礼恭奉

神主奉安黄舆内行一跪三拜礼兴内大臣十人大学士

礼部堂官导引啓行

皇帝率王以下各官於大门外跪候过先诣涂次黄幄

祗竢沿途朝夕奠

皇帝亲诣上香行三跪九拜礼还京升祔

太庙期年小祥读文致祭张黄幄於

皇陵方城前陈俎豆列馔筵於祭台左右

皇帝丧服诣黄幄内奠献随往之王公百官咸於

陵寝门外随行礼举哀与前祖奠同再期大祥仪与期年

同二十七月行除服礼

皇帝丧服於

皇陵方城前行奠献礼仪与百日奠献同祭毕除服三周

行礼仪同再期

列后大丧仪

列后大丧

圣子皇帝主丧仪初丧恭奉

梓宫奉安於

宫中正殿设几筵建丹旐於宫门外之右陈仪驾於宫门外

皇帝成服截发辫诸王福晋为子妇者皆成服翦发

皇太后宫中女侍内监皆成服翦发截发辫既敛王以下及婣戚於宫门外三品官以下於外门之外福晋以下及婣戚妇女於丹墀右三品淑人以下於宫门外齐集举哀奏疏文移十五日用蓝印颁

遗诏於天下内外各官二十七日除服百日不作乐不嫁娶军民二十七日不作乐不嫁娶皆百日薙髪朝晡日中之奠进茶膳以女官恭理丧仪王公大臣内务府总管率之内监转进於

皇帝亲奠殷奠既彻馔女官奉冠服诣燎所福晋命妇

内府妇女皆从

钦命公主福晋或婣戚大臣夫人一人於燎所祭酒行礼将葬随行有女侍及内府妇女余皆如

列圣丧仪凡

皇后大丧

皇帝主丧仪初丧

皇帝冠去纬辍朝

皇子去冠服哭踊宫中自

妃嫔以下咸摘耳环去首饰届时奉安

梓宫於

宫中正殿设几筵建丹旐於宫门外之右陈仪驾於宫门之外

特简王公大臣恭理丧仪既敛乃奠

皇帝成服

皇子福晋以下咸成服

皇帝缟素十三日而除两月後

御门聼政

坛大祀祭服行礼

亲临

几筵前素服视奠恭遇

皇太后

皇帝躬诣

几筵

皇太后乘舆由中门中道至檐下降舆

皇帝乘舆由中门中道至阶上降舆

皇子丧服百日余日素服诣

几筵前仍丧服

皇子福晋亦如之

皇孙恭理丧仪王公大臣及

殡宫守卫执事各官及婣戚百日除服羣臣二十七日除服皆百日薙发十三日内各衙门文移用蓝印奏本用朱印内外官员二十七日不作乐不嫁娶皆百日薙发【外省以初丧日起算不以  诏到日起算】军民素服七日不作乐不嫁娶成服後朝晡日中三设奠

皇子出苫次诣

几筵前西向举哀行礼如仪诹日行殷奠礼

皇帝亲临上食毕读祝官奉祭文至阈外正中跪皇子衆皆跪哀暂止读文毕执事进奠几

皇帝旁坐祭酒三爵每祭

皇子行一叩礼衆随行礼如仪诹日而殡先期以奉移告

几筵行啓奠礼与殷奠同至日奉移

梓宫於

殡宫

皇帝亲临祭酒三爵

灵驾至

殡殿行奉安礼设几筵陈

册宝

皇子祭酒衆随行礼如仪行初祭礼翼日绎祭如仪行大祭礼翼日绎祭仪同周月奠献仪与啓奠同承

旨恭拟

諡号

敇工部制

册宝诹吉行

册諡礼前期遣官祗告

太庙後殿

奉先殿至日陈设

  皇帝素服诣太和门陞座

閲册宝毕

皇帝还宫正副使恭奉

册宝诣

殡宫宣

册宣

宝毕陈於

几筵左右

皇子上香奠帛读祝三献爵如仪礼成正副使复

命翼日颁

诏天下百日奠献仪同初祭既卜葬吉奉移前三日遣

官祗告

太庙

社稷奉移前期一日行祖奠礼仪与啓奠同至日皇帝亲诣

梓宫前祭酒三爵不往送祭酒时

皇子行礼衆随行礼毕

灵驾发

册宝亭及仪驾咸前列沿途分站豫设

芦殿缭以黄幔城

皇子王公以下随行

灵驾至宿次奉安

芦殿乃行晡奠如仪翼日昧爽行朝奠如仪至

陵寝安奉

梓宫於

飨殿

皇子祭酒三爵衆随行礼举哀是日遣官祭告各

陵寝并祭

后土

皇陵山神翼日行飨奠礼仪如初奠先葬一日行迁奠

礼仪如飨奠至时恭奉

梓宫於

宝城前芦殿

皇子三祭酒至日

皇子诣

梓宫前祭酒恭移龙輴自隧道入

地宫安奉宝牀设香

册宝於左右几遂掩闭

元宫

皇子祭酒举哀乃卒哭各退行题

主礼既陈设大学士二人朝服行一跪三叩礼兴恭题神主礼毕乃行虞祭礼如仪礼成恭奉

神主奉安黄舆导引啓行沿途仍朝夕奠竢还京时升

祔如距大葬之期尚远乃於

殡宫东庑制

神主

钦命大学士二人至

几筵前行题

主礼期年小祥读文致祭礼仪与初奠同再期大祥仪

与期年同二十七月行除服礼

皇子丧服奠献与百日礼同祭毕除服三周行礼仪同再期

皇贵妃以下丧仪

皇贵妃丧礼初薨

皇帝辍朝五日素服十日若殡期逾十日及殡而止命所出皇子公主持服如仪内阁拟諡号候

钦定诹日行

册諡礼如仪凡

贵妃丧礼

皇帝辍朝五日

妃丧礼

皇帝辍朝三日

嫔丧礼

皇帝辍朝二日余礼节并如仪凡

皇祖

皇考妃嫔薨各按封号以治丧追封者视所追封之号治

丧皆如仪

皇子以下丧仪

皇子丧礼未分封之

皇子薨逝适长者

皇帝辍朝五日已生子者

皇子福晋及所生

皇孙并成服如仪如奉

旨追封择吉行追封礼奉

册宝宣读如仪凡亲王薨丧

皇帝辍朝三日有

特恩亲临者王子率合属官员跪迎於大门外设

御座於左有司设奠几

皇帝坐祭酒三爵举哀毕

驾兴王子率属跪送如初迎仪王子以下府属官本支

诸王以下应有服者皆成服

谕祭二次

赐諡如仪世子薨丧

皇帝辍朝二日

赐諡

赐给初祭大祭羊酒如仪郡王薨丧

皇帝辍朝二日贝勒薨

皇帝辍朝一日及贝子以下镇国公辅国公皆

赐諡

赐给羊酒如仪民公以下兵民以上居丧二十七月内不燕会不鼓乐不娶妻纳妾门户不换旧符服制

凡服制有五曰斩衰三年曰齐衰杖期不杖期五月三月曰大功九月曰小功五月曰缌麻三月服之差等有八曰斩衰三年者子为父母子之妻同子为继母【父之後妻】慈母【谓妾子无母父命他妾养之者】养母【自幼过房与人者】子之妻同庶子为适母为所生母庶子之妻同为人後者为所後父母为人後者之妻同女在室为父母已嫁被出而返在家者同适孙为祖父母及高曾祖父母承重适孙之妻同【为人後者承重同】妻为夫妾为家长同曰齐衰杖期者适子衆子为庶母【谓父妾有子者】适子衆子之妻同子为嫁母【谓亲生母父殁而改嫁者】子为出母【谓亲生母父在而被出者】夫为妻【父母在不杖】适孙祖在为祖母承重曰齐衰不杖期者祖为适孙父母为适长子及衆子父母为适长子之妻父母为女在室者父母为子为人後者继母为长子衆子子为改嫁继母【谓父殁继母改嫁而已从之者】从子为伯叔父母及姑在室者为已之亲兄弟及姊妹在室者为亲兄弟之子及女在室者孙为祖父母孙女为祖父母虽适人不降庶孙为生祖母【慈母养母孙同】女出嫁为父母为人後者为其本生父母【仕者解任士子辍考丁忧一年】女在室及虽适人而无夫与子者为其兄弟姊妹及兄弟之子兄弟之女在室者女适人为兄弟之为父後者妇为夫亲兄弟之子及女在室者妾为家长之父母妾为家长之正妻妾为家长之长子衆子与其所生子为同居继父两无大功以上亲者曰齐衰五月者为曾祖父母女孙虽适人不降曰齐衰三月者为高祖父母女孙虽适人不降为继父先同居今不同居者【自来不同居者无服】为同居继父两有大功以上亲者曰大功九月者祖为衆孙及孙女在室者祖母为适孙衆孙及孙女在室者生祖母为庶孙【慈养祖母同】父母为衆子妇及女之已嫁者【慈母养母为其子妇同】伯叔父母为从子妇及兄弟之女已嫁者为人後者为其兄弟及姑姊妹在室者夫为人後其妇为夫本生父母为已之同堂兄弟及姊妹在室者为姑及姊妹之已嫁者为兄弟之子为人後者女出嫁为本宗伯叔父母及兄弟与兄弟之子为姑姊妹及兄弟之女在室者妇为夫之祖父母为夫之伯叔父母曰小功五月者为伯叔祖父母【谓祖之亲兄弟】为同堂伯叔父母【谓父之堂兄弟】为同堂姊妹之出嫁者为再从兄弟及再从姊妹在室者为同堂兄弟之子及女在室者为祖姑之在室者【谓祖之亲姊妹】为堂姑之在室者【谓父之同堂姊妹】为兄弟之妻祖为适孙之妇为兄弟之孙及兄弟之孙女在室者为外祖父母为母之兄弟姊妹为姊妹之子及女之在室者为人後者为其姑及姊妹之已嫁者妇为夫兄弟之孙及孙女在室者妇为夫之姑及夫之姊妹【在室出嫁同】妇为夫之兄弟及夫兄弟之妻妇为夫同堂兄弟之子及女之在室者女出嫁为本宗姊妹之出嫁者为本宗堂兄弟及堂姊妹之在室者曰缌麻三月者祖为衆孙妇曾祖父母为曾孙曾孙女高祖父母为元孙元孙女祖母为嫡孙衆孙妇为乳母为曾伯叔父母为族伯叔祖父母为族伯叔父母为族兄弟及族姊妹在室者为曾祖姑在室者为族祖姑及族姑在室者为兄弟之曾孙及曾孙女在室者为兄弟之孙女出嫁者为同堂兄弟之孙及孙女在室者为再从兄弟之子及女在室者为祖姑【谓祖之亲姊妹】及堂姑【谓父之堂姊妹】及已之再从姊妹出嫁者为同堂兄弟之女出嫁者为父姊妹之子为母兄弟之子为母姊妹之子为妻之父母为壻为外孙及外孙女为兄弟孙之妻为同堂兄弟子之妻为同堂兄弟之妻妇为夫高曾祖父母为夫之伯叔祖父母及夫之祖姑在室者为夫之堂伯叔父母为夫之堂姑在室者为夫之同堂兄弟及同堂兄弟之妻为夫之同堂姊妹【在室出嫁同】为夫之再从兄弟之子及女在室者为夫同堂兄弟之女出嫁者为夫同堂兄弟子之妻为夫同堂兄弟之孙及孙女在室者为夫兄弟孙之妻为夫兄弟之孙女出嫁者为夫兄弟之曾孙及曾孙女之在室者女出嫁为本宗伯叔祖父母及祖姑在室者为本宗同堂伯叔父母及堂姑在室者为本宗堂姊妹之出嫁者为本宗堂兄弟之子及女在室者

皇朝通志卷四十七

猜你喜欢
  卷二百八·毕沅
  卷一百六十六·毕沅
  第五十二回 梁太子因忧去世 贺拔岳被赚丧身·蔡东藩
  ○總論·王鹗
  东林列传卷一·陈鼎
  卷之十六·佚名
  刘孝绰传·李延寿
  西魏文帝文皇后乙弗氏传·李延寿
  聂昌传·脱脱
  范质传·脱脱
  卷二百三十·佚名
  提要·苏洵
  明代的殉葬制度·吴晗
  咸丰十年闰三月十一日·曾国藩
  十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六十·彭定求

        卷760_1 【寄禅月大师】周庠   昨日尘游到几家,就中偏省近宣麻。水田铺座时移画,   金地谭空说尽沙。傍竹欲添犀浦石,栽松更碾味江茶。   有时捻得休公卷,倚柱闲吟见落霞。   卷760_2 【寄禅月大师】张

  • ◆苏参政天爵(滋溪集)·顾嗣立

    天爵,字伯修,真定人。父志道,官至岭北行省左右司郎中卒。天爵少从安熙学,为国子学生,得吴澄、虞集、齐履谦先后为之师。延佑四年,马祖常以御史监试国子员,试《碣石赋》,天爵文雅驯美丽,考究详实,拔置第一。释褐授大都路蓟州判官

  • 第三十一齣~第四十齣·梅鼎祚

    第三十一齣 砥节【梨花儿】〔淨沙将军丑僕上〕鹘突做官风耍性只少一个貌倾城。村的丑的偏守命。〔丑诨介〕嗏。奶奶知时请一顿。〔淨〕千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三四枝。若使得他心肯日。多应是我运通时。自家归义王

  • 杜荀鹤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杜荀鹤( 846—907 ),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 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县)人。出身寒微,早得诗名,然屡试不第。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为宣州节度使田頵(yūn)幕僚。入后梁,得后梁太祖(朱温)赏识,于开平元年(907)授翰林学士,迁主客员外郎,五

  • 卷一百一十·志第六十三·礼十三等·脱脱

        ◎礼十三   ○上尊号仪 高宗内禅仪 上皇太后皇太妃册宝仪   旧史以饮食、婚冠、宾射、飨宴、脤膰、庆贺之礼为嘉礼,又以岁时朝会、养老、宣赦、拜表、临轩命官附之,今依《政和礼》,分朝会为宾礼,余如

  • ◎乐(下)·徐天麟

    ○乐章安世房中歌十七章,其诗曰。大孝备矣,休听昭清,高张四县,乐充官廷,芬树羽林,云景杳冥,金支秀华,庶旄翠旌。七始华始,肃倡和声,神来宴矣,庶几是听,粥粥音送,细参人情,忽乘青玄,熙事备成,清思聈聈,经纬冥冥,我定历数,人告其心,敕身齐戒

  • 顾欢传·萧子显

    顾欢字景怡,是吴郡盐官人。祖父顾赳,晋朝隆安末年,为避战乱迁居到这里。顾欢年仅六七岁时写甲子,有三篇书简,顾欢分析推敲,便明白了六甲。家贫,其父让他驱赶田中麻雀,顾欢作了《黄雀赋》就回家了,麻雀把田中粮食毁了大半,其父大

  • 杨师厚传·欧阳修

    杨师厚,颍州斤沟人。从小侍奉河阳人李罕之,罕之降晋时挑选他部下精兵百人献给晋王,师厚就在其中。师厚在晋没有什么名气,后来因犯罪逃奔梁军,太祖任命他当宣武军押衙、曹州刺史。梁军进攻王师范,师厚在临朐作战中擒拿敌偏将

  • 陈有年传·张廷玉

    陈有年,字登之,余姚人。父亲陈克宅,字即卿,正德九年(1514)的进士。嘉靖年间任御史。哭争“大礼”,有位大臣想离去,陈克宅抓住他的颈项说:“为什么要先离去被别人责怪?”那人惭愧地止步了。不久他被投入监狱遭廷杖。释放后,先后

  • 晋纪三十三 安皇帝丙隆安三年(己亥、399)·司马光

    晋纪三十三 晋安帝隆安三年(己亥,公元399年) [1]春,正月,辛酉,大赦。 [1]春季,正月,辛酉(初四),东晋实行大赦。 [2]戊辰,燕昌黎尹留忠谋反,诛;事连尚书令东阳公根、尚书段成,皆坐死;遣中卫将军卫双就诛忠弟志于凡城。以卫将军平原公元

  • 胡宪生·周诒春

    胡宪生 字宪生。年二十七岁。生于江苏无锡。父雨人。本籍住址。江苏无锡堰桥。未婚。初学于东吴大学。南洋公学。及京师译学馆。宣统二年。以官费游美。入康奈尔大学。习森林科。民国三年。得学士学位。民国五年。得

  • 春秋大全卷九·胡广

    明 胡广等 撰庄公下【壬僖王寅三年】十有五年【齐桓七晋缗二十六衞惠二十一蔡哀十六郑厉二十二曹庄二十三陈宣十四杞共二宋桓三秦武十九楚文十一】春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会于鄄【左传春复会焉齐始霸也谷梁传复同会

  • 北山录卷第十·神清

      外信第十六(明佛教于外宗有信有不信者)  大荒之西(天子王畿五百里甸服。五百里侯服。五百里绥服。五百里要服。五百里荒服。荒服去京师二千五百里。今指大荒之外。极西之境也)申毒殊风(即西天之风化。与震旦有

  • 天台智者大师传论·白马昙照

    安定 梁肃 述论曰。修释氏之训者务三而已。曰戒定惠。斯道也。始於发心。成於妙觉。经纬於三乘。道达於万行。而能事备焉。昔法王出世由一道清净。用一音演说。机感不同。所闻盖异。故五时.五味.半满.权实.偏圆.小大之义

  • 东巡记·赵彦卫

    台州临海县章安祥符寺,法堂有高庙御坐。寺僧师颜年八十余矣,能言东巡事,云:时年方十四,事悟讲主。建炎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曰,民间欢言天子航海东来,泊金鳌山下。

  • 玉笑零音·田艺蘅

    一卷。明田艺蘅撰。名言类书,皆采取新奇故事,纬以俪语。共一百二十八条。有些条目尚颇具道理,有的甚至揭露一些社会不合理的现象,从中多少可以窥见一些社会的黑暗状况。如 “耕,男之职也。今之业耕者,毁其锄犁而诲其子以盗;

  • 播般曩结使波金刚念诵仪·佚名

    译曰步掷。金刚神之名也。有播般曩结使波金刚念诵仪一卷。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传外传·佚名

    佛教著述。作者不详。原著当为三卷。现存卷下。是《金刚经》的记传之作。依据《楞伽经》及无著的《金刚般若论》、世亲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等对《金刚经》的论释。据书中“具如传译”、“具在传文”等字样,则似